當前位置:文書都 >

人物作文 >我的作文 >

我心中的孔子作文(7篇)

我心中的孔子作文(7篇)

在日常學習、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都嘗試過寫作文吧,作文可分為小學作文、中學作文、大學作文(論文)。那麼你知道一篇好的作文該怎麼寫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我心中的孔子作文,歡迎大家分享。

我心中的孔子作文(7篇)

我心中的孔子作文1

我心中的孔子,不是神也不是那些流芳百世的文字或者膜拜的木牌,反而是一個靜靜聆聽人的內心與漠漠觀察世界的智慧老人。説是老人,那是從我這個兩千年後的人類眼裏追溯回去的結果,不管從哪方面,他都足以教我、育我去領略我們這個民族的文化與根。

説到孔子的智慧,我想首先是他學識上的淵博,面對他高深的學問,顏淵曾喟然歎曰"仰之彌高,鑽之彌堅。瞻之在前,忽焉在後。"試想,這是怎樣的一種學問能讓這位孔子最欣賞,最器重的學生髮出如此深刻的感歎。當然,孔子作為一位老師,他的智慧也體現在他的教育之中,"性相近也,習相遠也。"原來2500年前的孔子早已指出了後天學習的重要性,縱然孔子是誨人不倦的,但這一份"不倦"卻是建立在一個學生對學問痴心向往卻百思不得其解的時候,誠然,細想一下,如果一個學生他自身就不想學,那麼硬逼着他又能有什麼大的效果呢?都説言教重於身教,孔子用它自身良好的品行潛移默化的影響着學生。

"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處於那樣的亂世,孔夫子以笑面對,樂觀地在思考中漂泊。因此不會在銅鏡前流連,不會看到頭上的銀絲,不會在意何時離去,智慧的光輝洗去了一切,生活因知識而富足。並非什麼也沒有,而是什麼都知足。

"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一個人要達到完美的人格修養,智、仁、勇,缺一不可。人無完人,只能説夫子在某一個角度,是一個完人。輝煌的文化遺產,傳承千年,教育後人,這個過程是艱辛而具有意義的,它的價值體現在:就像一千個讀者心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同樣的知識每個人的見解都不盡相同,卻無一是不受益的。夫子的智慧不僅絢爛,並且源遠流長。

孔子,這位為教育的實施,為正氣的傳播,為治國方略的發展而努力奮鬥的偉大先哲,他的思想在21世紀的今天依然煥發着耀眼的光芒,被新時代賦予了新的含義。

這,就是我心目中的孔子。

我心中的孔子作文2

我心目中的那位孔聖人離我們已經有兩千多年了。雖然他已經不在我的這個高度文明的時代,但是他的思想仍活在我們的身邊。

在我上初中的時候,我就接觸了這位老人的那些儒雅的思想。記得,我跟着語文老師背誦着:“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樂乎;有朋自有遠方來,不亦樂乎------”當時的我對孔老聖人有了一種神聖的感覺。他的許多的教育思想,在我的學習當中,還是比較適用的。另外,他講述的許多做人的道理,至今我還是需要借鑑的。例如,“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這是我做人的基本標準之一。

我讀了孔子的生平,對孔聖人的做人這方面是值得比較稱道的。魯昭公讓他去管理倉庫,他就去把這差事作的井井有條。是年孔子改作乘田,管理畜牧。孔子説:“吾少也賤,故多能鄙事。”無論孔子做什麼事,都是從一點一滴做的。其實,我們之所以把他稱為“聖人”,是因為他也是一個普普通通的人,但是他在做人上確實是達到了人生的很高的境界。

孔老聖人不光是我的教育老師,他也是我身邊生活的一位指路人。每當,我在生活上感到失意的時候,我總會想到孔子在失意的時候,仍然認認真真地對待每一件事,最後在不起眼的事情上成功,像我這樣的泛泛之輩更應當把精力投入的自己的目標上去。

在我的心目中,孔聖人不是一個神,他是一位和藹可親的老人。他對自己的弟子時那麼的有禮,而他的弟子又那麼的尊敬他。另外,孔老聖人甘願屈身向路邊的孩童請教問題,絲毫沒有失去學者的風度,他儼然把自己看作了一位過路的老人。

孔子,不只是指的是孔聖人,也暗含了一種文化。這種文化是兩千多年的文化,影響了一代又一代人,直至現在還影響着我所在的時代的人。沒有他的文化,我們的生活會變得沒有禮道,我也會變得不那麼精彩。

我心目中的孔子,在我的眼裏,他是一位普通的老人,又是一位人哲聖人。孔老聖人,是我從小認識的老師,也是我的親密的儒者。他的思想,已經紮根於我們以及身邊人的心目中,讓我們更有選擇的去繼承他的儒家的文化。

我心中的孔子作文3

孔子,一個眾所周知的名字,他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偉大的教育家、思想家。大家都知道孔子有七露”,眼露、鼻露、耳露、齒露,雖然不那麼英俊,但這絲毫不影響孔子在我心中的地位。我心目中的孔子是一個偉大的聖人。通過《論語》的記載,可以看到一個真實鮮活的孔子,看到他的豁達、風趣、積極、率性、無私,看到一個真性情的不朽的孔子。

孔子的大部分時間都在教學,可謂是真正的桃李滿天下。在教育目的和教育對象上,孔子主張以德為教”。他認為德治具有感化力,可以影響人們的心靈,人才必須經過教育培養。他最早討論了人性問題,認為人的天賦素質是相似的,個性差異是後天造成的。所以主張有教無類”。這是一個故事:子路曾經問孔子:聽説一個主張很好,是不是應該馬上實行?”孔子説:還有比你更有經驗、有閲歷的父兄呢,你應該先向他們請教請教再説,哪裏能馬上就做呢?”可是冉有也同樣問過孔子:聽説一個主張很好,是不是應該馬上實行呢?”孔子卻答道:當然應該馬上實行。”公西華看見同樣問題而答覆不同,想不通,便去問孔子,孔子説:冉求遇事畏縮,所以要鼓勵他勇敢;仲由遇事輕率,所以要叮囑他慎重。”這就給我們現今的教育工作者一個很好的啟迪。

孔子非常重視學習,他與弟子探討最多的便是學習。他教育弟子要勤奮學習,説好學是達到仁德的必經之路。看看孔子的好學是怎樣的。子曰:君子食物求飽,居無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可以看出孔子對學習是多麼重視。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説乎?”這句話的意思是學習了時常温習,不也快樂嗎?把學習當成人生的快樂,孔子不但好學,而且達到了樂學、善學的境界。特別是孔子覺得自己學識不夠淵博,拜老子為師,認為學無止境”。

這就是孔子,穿越幾千年的時光河流,我們可以看到他一生的風塵僕僕,出身卑賤,而後自強不息。開中國私學教育之先河,誨人不倦。一個我們教育者心中的先師。給我們留下了萬世的文化,也造就了泱泱中華‘文明禮儀之邦的盛譽。

我心中的孔子作文4

一千個讀者眼中有一千個哈姆萊特,同樣,在深受儒家文化薰陶的我國,不同的人的心中便有不同的孔子。與許多人不同,我心中的孔子並非聖人。

孔子非聖,他與普通人一樣有着喜怒哀樂。對於子路的輕率勇莾,他哂之;對於宰予的違禮貪睡,他呵斥“朽木不可雕也”;對於顏回的簞食瓢飲,他也會由衷感歎“賢哉回也”;他有時也會小小地偏心,將點視為知己……然而,無論他斥責也好,嘲笑也好,師生間的關係總是如此和諧。孔子誨人不倦,學生們也畢恭畢敬。“萬古師表”,這是今人們對孔子的評價。在師道尊嚴日漸淡化的今天,孔子師生間的和諧關係值得我們提倡。

孔子非聖,他是一位失敗的理論推銷員。孔子周遊列國,出發前可謂信心滿滿,又怎料回來時兩手空空。不管孔子將他的大同世界描繪得多麼美好,不管仁、義、禮、智、信聽起來大義凜然,不管君子與小人的對比是多麼鮮明,這一切,仍抵不過尖兵利刃,峻法嚴刑。孔子失望了,對這禮樂崩壞的春秋失望了。他曾説:“道不行,乘桴浮於海。”這位失敗的理論推銷員終究沒有“人生在世不如意,明朝散發弄扁舟”的氣概,也慶幸沒有,否則這將是中國文化史上的一大遺憾。道不行,也不能放棄。將它傳遞吧,歷史會挑選出真正的道。

孔子非聖,他被舊的事物緊緊地縛住了。春秋時間,諸候紛爭,周王朝的繁文縟節已無法適應於時代。而孔子,卻死死地抱住這禮樂制度,將這即將朽爛的船當作救世的諾亞方舟,試圖以自己的微薄之力維護搖搖欲墜的禮樂制度。但這也不能全怪孔子的固執,要知道,是階級的侷限造成了孔了對周禮的推崇。孔子的禮,這一通向仁的途徑,是無法被諸候們接受的,這便註定了孔子學説在當時的失敗。然而,他在杏壇播下的種子歷經千年的滄桑,已成為參天大樹在建設和諧社會的過程中,孔子的思想顯得越來越重要。

孔子非聖。我無法想像被供在廟堂之上的孔子。也許我們紛紛稱孔子為“至聖”的時候,孔老夫子仍在“三省吾身”吧?

我心中的孔子作文5

中華上下五千年,歷歷代代出過多少儒家著名學者,可最具代表性以及影響力的,非孔子莫屬。而孔子所説的“仁”與“恕”為儒家理論中最最精髓的東西。

仁,什麼是仁?孔子説過:“夫仁者,已欲立而立人,已欲達而達人。能近取譬,可謂仁之方也已。”也就是説,仁德的人,自己想站得住,讓自己在這個世界上能夠安身立命,那就要努力讓別人也立起來。自己想要發達,那就要讓別人也發達起來。在離你最近的地方,有人碰到一些事,你幫助他一下,就是仁義的方法與祕訣了。這就是孔子對“仁”的理解。

那麼,恕又是什麼呢?子貢問曰:“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子貢問孔子:“老師啊,你能告訴我一句話,讓我終身受益匪淺嗎?”孔子回答道:“那就是‘恕’吧。”看看,這就是孔子——講一個讓人終身受益的話,只縮成一個“恕”字!聖人就是聖人,不會和你長篇大論地講大道理。而“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這八個字又進一步地解釋了“恕”這個字——自己不想要的,彆強加給別人。

從上面的這些話中,我們不難看出孔子的胸襟和氣度,以及他品德的高尚。的確,人就應該要有寬廣的胸懷,與人處事的時候,不可以心胸狹窄,而是應該寬宏大量,寬恕待人。

孔子“仁”與“恕”的思想,一直流傳到今天,還一直影響着我們。而我們,在人與人的交往中,也應該懷有這種寬宏大量的胸懷。小學的.時候,因為什麼也不懂,和一個同學玩的時候,鬧了點彆扭,。後來,我們才明白了,其實那些事,只要忍一忍,就可以過去的,所以,我們又一次地和好如初,但我們再也不會像小時候那樣子什麼事也不放過對方了,而是學會了寬容對待身邊的每一個人。

這就是孔子,他的話,並不會隨着時間的流逝而褪去,而是永久的刻在了我們的心中。

我心中的孔子作文6

在孔子墓前,凝視着那荒草掩蓋下的巨大土堆,穿越兩千多年的時空,毀也罷,譽也罷,風風雨雨,他都默默無言地獨自承受。他不會再爆發,也不會滅亡,只是在那裏、在世人的譭譽中,把血肉變成了白骨,但誰都不會無視他思想的存在。

堅強如他。少年喪父、中年喪妻、老年喪子,飽經人生的苦難,卻始終堅強樂道。“艱難困苦,玉汝於成”,所有人生的苦難都如同烈火淬鋼般催熟他年輕博大的思想,個人的苦難比起大道之不行又算得了什麼。可是,在那個功利霸道橫行的時代,沒有哪一個君主能夠施行他的主張,他就那樣孤獨而倔強地堅持着,“知其不可為而為之”。他毫不絕望、不知疲倦地周遊列國、傳道授業,渴望大道能夠在未知的土壤里長成參天大樹。

寬厚如他。在一個秩序混亂的泱泱大國裏,他的思想維繫了一種最起碼的社會和人性的平衡。他歷來主張政教分離,“敬鬼神而遠之”,“不語怪力亂神”,絕不把希望寄託在毫無根據的來世;“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把對生命本身的敬重作為“為政”的起點和終點;“以直報怨”,以此張揚生命的尊嚴,決不隱匿自己的不滿和仇恨。“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懷之”是他終生追求的理想,那裏,沒有階級、沒有等級,有的只是老者、朋友、少者。

兼容博大如他。他從來就沒有説過,信我者得富貴,不信我者入地獄的話。他説,“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他就如同一個坦誠長者,把愛推己及人乃至整個世界,他的弟子説:“四海之內皆兄弟也。”今日,極端利己主義的膨脹帶來了人類精神家園的荒蕪,自私、焦慮、仇恨如同瘟疫威脅着人類的進步和發展。在這樣一個呼喚安全、責任和道義的世紀裏,孔子的思想便更加顯得光輝燦爛,面對戰爭和恐怖,孔子所説的“和為貴”或許是解決問題的唯一途徑。

我心中的孔子作文7

在孔子研究院,我見到了眾多的孔子畫像。其中有太多的畫像,若不經工作人員的介紹,我還真看不出,原來那些形象迥異的畫中人竟是孔子。同畫的是一個人,且多是孔子當年行教時期的作品,可為什麼相差甚遠呢?

其中一幅畫像,畫得很獰厲,粗鄙。看着兇悍粗壯,雙耳垂輪,二目露白,鼻露孔,嘴露齒,簡直就像蠻夷,看不出有絲毫的涵養與智慧。不由輕歎:這,怎麼能是孔子呢?

這就是孔子。解説的口氣非常堅定,彷彿她見過孔子。她説,孔子長得就是高大健壯,面目七露,凝重威嚴。見她這般毋庸置疑,我也無心再爭辯什麼。只堅信,我心中的孔子,絕不是這樣的,絕不是這般大魚大肉,大腕喝酒所養就的庸俗模樣。他身材的確高大魁梧,但在智慧和謙恭的映襯下,只會顯得他更加和善,悠遠,大度。

他歷經滄桑,飽受風雲動盪,但依然心有執著,胸懷天下,孜孜以求,誨人不倦。

孔子時刻憂系的是家國天下,掛牽的是芸芸眾生,有着這樣博大深遠情懷的人,怎麼可能會是一副粗鄙蠻野的嘴臉?就算有着某些的不完美,相信也早被那淵博的智見與寬厚的仁德給淡去了。

一直喜歡畫聖吳道子所畫的孔子像。在這裏有見,在家也早有珍藏。他的確畫出了我們心中的孔子,形神契合。老人身着一襲長衣衫,鬚髯飄逸,雙目前視,拱手而立,愈發顯得謙遜和善,那是一種風煙俱淨後的淡然,那是一種千帆過盡後的寧靜。

這幅畫像,不偏不倚、恰到好處地暗合了我心中的孔子模樣,因此,收藏心底,永遠。

以前,曾看過一個小故事,説蘇東坡和佛印兩個好朋友常在一起參禪悟到,一日,忽談到彼此像什麼的問題。蘇東坡説佛印像是一坨牛糞,而佛印卻説蘇像一尊佛。可見,一個人的心境與涵養的不同,也自會導致眼界的清濁及見識的高低。由此,也不難理解孔子在眾畫師作品中所呈現出來的迥異模樣了。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renwuzuowen/wodezuowen/zqpvdw.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