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經典美文 >隨筆 >

我心中的孔子隨筆

我心中的孔子隨筆

你可曾聽説一個人,他願意將一生都耗在一項許多君王不認可的學説之上;你可知一個人,他的學問可以經受兩千五百年的歷史洗滌,非但沒有消沉,反而日久彌新?這個人就是孔子。下面是我心中的孔子隨筆,歡迎參考閲讀!

我心中的孔子隨筆

【篇一:我心目中的孔子】

孔子是我們都敬重的偉人,以前我們根本不理解孔子這位偉人,相信你們學過的同學一定有幾分理解吧!

我心中的孔子是一位偉大而謙虛的思想家,知識淵博,意氣風發。精神抖擻,喜愛讀書,是我們敬仰,敬佩的教育家。

一想到孔子,眼前浮現出這樣的畫面:一輛裝飾樸素的馬車上,端坐着温文爾雅的孔子,他在一幫弟子們跟隨下,周遊下列國之間,從事禮教治國的宣傳工作。孔子一生跋山涉水,遑遑遊説於君王之間,曾有十四年時間漂泊在外。

我心中的孔子小時候很愛讀書,經常,受到老師的表揚,同學們的稱讚。“學而不厭,誨人不倦。”從學於孔子的大部分弟子後來都對社會做出積極的貢獻。孔子還把知識毫無保留的傳授給他的弟子們。

我心目中的孔子是一個偉大的人物。

【篇二:我心目中的孔子】

知識淵博的讀書人從來不會拒絕閲讀,而總是在選擇紛繁複雜的視野中緊緊追隨經典的腳步。在自己求學的過程中,他們總是不言辛苦,向知識比自己淵博和一些對自己的知識面有幫助的書籍上下功夫。

孔子一直活到七十二歲,五十七年的經歷使他仁德兼備,學問淵博,成為聞名遐邇的大學問家,思想家。

作為一個完全有資格來炫耀自己的大學問家,孔子還有必要孜孜不倦的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學習中探索嗎?回答是肯定的。孔子的特點不是探求天地萬物的具體性理,而是探求社會與人生的具體性情。

“勤奮,謙虛,好學,樂觀,實事求是”這是他的學習精神。他以最博大的胸懷去接容包納世間萬物。這是我最佩服他的一點。在治國方面,他主張“仁”,他的美德核心是形式與內容的統一。他提倡把文學藝術和政治道德結合起來,他認為一個完美的人應該在詩禮樂方面修身成性。

他的人生智能談話成綿延兩千年的中國知識分子立身處世的寶典,當我們閲讀吟詠他的這些話語時,都可以從他的智能中找到自己生命的目標。

我們也許不會學到孔子的全部,但我們可以從中找到一個新的自我。

【篇三:我心目中的孔子】

我心中的孔子孔子,字仲尼,春秋時期魯國人,是我國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派的創始人,相傳有弟子三千,賢弟子七十二人,被後人尊稱為“聖人”,他的着作有很多,如,《春秋》等,其言行和思想主要即在於《論語》中,孔子前年來一直深受我們的仰慕。我十分喜歡孔子,它不僅對自己的弟子要求嚴格,對自己更是如此。

我一直喜歡孔子,通過《論語》,《史記》的記載,為我們可以看到一個真實鮮活的空子,看到他的豁達,風趣,率性,無私,看到一個真性情不朽的孔子。孔子出身貧賤,身份卑微,是那時候社會的最底層。但孔子性情開朗,是一個充滿人情的人。我們心目孔聖人已經不在,他已經永遠離開我們,但他依然存在,他永遠活在我們的心中。孔子,不只是指孔聖人,也暗含一種文化。這種文化影響一代又一代中國人,沒有他的文化,我們的生活就會變得沒有禮道,我們也會變得不那麼精彩。是他時時刻刻教育着我們中華兒女,是他教會我們做人的道理。是他讓中國的文化變得格外燦爛。在我看來,堅強是孔子的化身。孔子年少喪父,中年喪妻,老年喪子,飽經人生的苦難,始終堅強樂道。他任然開開興興地過着每一天,這就是堅強樂觀的表現。孔子的一言一行教育着我,每一次做一件事的時候,我都會想起孔子的某一句話,這才會指引我正確的方向,是我做好每一件事。孔子的一言一行教育着我,是我一步步向前走,並且逐漸懂得世界。孔子的品行是值得我們學習的,孔子的鉅作是值得我們欣賞的,孔子這個人是值得我們去探討的。

這就還是我心中的孔子,這就是我喜歡他的理由,這也會社我要學習他的地方。

【篇四:我心目中的孔子】

我心目中的那位孔聖人離我們已經有兩千多年。雖然他已經不在我的這個高度文明的時代,但是他的思想仍活在我們的身邊。

在我上初中的時候,我就接觸這位老人的那些儒雅的思想。記得,我跟着語文老師背誦着:“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樂乎;有朋自有遠方來,不亦樂乎……”當時的我對孔老聖人有一種神聖的感覺。他的許多的教育思想,在我的學習當中,還是比較適用的。另外,他講述的許多做人的道理,至今我還是需要借鑑的。例如,“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這是我做人的基本標準之一。

我讀孔子的生平,對孔聖人的做人這方面是值得比較稱道的。魯昭公讓他去管理倉庫,他就去把這差事作的井井有條。是年孔子改作乘田,管理畜牧。孔子説:“吾少也賤,故多能鄙事。”無論孔子做什麼事,都是從一點一滴做的。其實,我們之所以把他稱為“聖人”,是因為他也是一個普普通通的人,但是他在做人上確實是達到人生的很高的境界。

孔老聖人不光是我的教育老師,他也是我身邊生活的一位指路人。每當,我在生活上感到失意的時候,我總會想到孔子在失意的時候,仍然認認真真地對待每一件事,最後在不起眼的事情上成功,像我這樣的泛泛之輩更應當把精力投入的自己的目標上去。

在我的心目中,孔聖人不是一個神,他是一位和藹可親的老人。他對自己的弟子時那麼的有禮,而他的弟子又那麼的尊敬他。另外,孔老聖人甘願屈身向路邊的孩童請教問題,絲毫沒有失去學者的風度,他儼然把自己看作一位過路的老人。

孔子,不只是指的是孔聖人,也暗含一種文化。這種文化是兩千多年的文化,影響一代又一代人,直至現在還影響着我所在的時代的人。沒有他的文化,我們的生活會變得沒有禮道,我也會變得不那麼精彩。

我心目中的孔子,在我的眼裏,他是一位普通的老人,又是一位人哲聖人。孔老聖人,是我從小認識的老師,也是我的親密的儒者。他的思想,已經紮根於我們以及身邊人的心目中,讓我們更有選擇的去繼承他的儒家的文化。

【篇五:我心目中的孔子】

從古至今,偉大的教育家、思想家,以及西方的哲學家都層出不窮。但在眾多的聖傑之中,最令我敬佩的依然是我們的東方聖人:孔子。

孔子是春秋時代人,名丘,自仲尼,是我國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號稱弟子三千。關於他的故事可太多太多!所以我們今天就來談一談:我心中的孔子!

首先,我認為他是一個不恥下問、終身求索的人。我們知道孔子有很多的導師。大到道家創始人,小到故事中的兩個六歲小孩。這樣鮮活的例子自然説明孔子的謙虛、和刻苦好學!但是這還不夠深刻,因為孔子還是一個終身好學,終身求索的人。孔子説:“五十有無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從十五歲到七十歲,孔子一共活七十三歲,讓我們來算一算,孔子一生中百分之八十都在學習!“活到老學到老”。這句話在孔子身上得到完美的體現!

第二,我認為孔子是一個人、禮、國家,把生死置之度外的人。孔子從四十多歲開始講學,一生弘揚仁義禮智信。以禮治國。為國家、他可以“毀三都”、為國家,他可以親自領兵。但是魯國的君上卻為自己的利益,而將孔子趕出魯國,不過,孔子並未放棄,在和弟子漂泊的十九年中,他仍然沒有放棄,走到哪講到哪。有幾次差點丟掉性命,但他已然宣揚仁、義、禮、智、信。也許真正的大無畏,不僅是在戰鬥中“不怕死”的烈士,更是為教育不畏懼一切困難的老師們!

第三,我認為孔子還是一個很有戰略思想的人。2009年的時候有一部電影很火,叫做《孔子》,其中有一個片段,是這樣的:齊想借用會盟來刺殺魯國君上,以為孔子早就料到這一招,出動五百乘兵車,但在實施過程中卻出現問題,兵車並未出動。不過,孔子早有準備,會盟開始,齊國動用五百乘戰車,而魯國竟然也有五百乘戰車。齊國見此情形,只好收兵。講到這,有朋友會問,魯國的戰車是從哪來的呢?哈哈!五百乘戰車子虛烏有因為他們站的高,下面的情景看不大清楚,所以孔子便集中一百乘牛車,後面拉上掃把,一跑起來、煙霧瀰漫。這樣便形成“五百乘戰車”的壯觀景象!孔子的戰略就是這樣:兵以正和,以奇勝!

這就是我心中的孔子,這也就是孔子。愛人、愛己。正像它的先師子產大夫説的那樣:“苟利國家生死以之,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孔子不愧為真君子!他的弟子遍天下,也把仁、義、禮、智、信,傳遍天下!

我心中的孔子:東方聖賢!

【篇六:我心目中的孔子】

兩千多年前,一位衰弱的老者,眺望茫茫宇宙,面對着滾滾東逝的江水,心事浩茫。他一生事業無成,感到人世渺小,天道無情,可是青山依舊,只是哲人其萎。於是,一句意味深長的歎息便如一絲涼風,吹徹古今:“逝者如斯夫!”從此,中國文化亦隨着這滾滾東逝的流水流淌而來,直至現在,直至未來……

他就是孔子,中化文化的締造者,華夏民族歷史是最輝煌的人物。他如一杯美酒,雖歷千年,卻愈品愈醇;他就是那一輪明月,時間再久,依然故我,愈亦清明,縱使有缺有圓,時而有烏雲遮容……有人稱他為“聖人”,是對他的學識、品行的`推崇;有人説半部《論語》治天下,是源於他的治家、治國之道;有人説他是中國文化的中心,無孔子則無中國文化;甚至有“天不生仲尼,萬古長如夜”這樣的論斷。現在,我們雖無從知其形,然亦可從《論語》察其行。

是他,讓我們對遙遠的古世紀,那麼一個洪荒時不再覺得晦暗和神祕,使那個時代人與後代乃至於我們溝通。他手訂的《詩經》,讓我們能體驗到最個性的感受——當那些面孔不一,情性各異的個人復活時,那個時代不也就復活。那“飢者歌其食,勞者歌其事”的三百零五首“詩”正是由於他,而由愚夫愚婦引車賣漿者流的歌吟一躍而成為六經之首,“子曰”與“詩云”並稱。實際上,就是因為“子曰”,孔子的讚譽,《詩經》中的愚夫愚婦們的“雲”才成為中國古代文學的聖經。

是他,要“興滅國,斷絕世”,一生追尋,周遊列國,顛顛簸簸,面對這一廢墟,他試圖挽狂瀾於既倒,知其不可而為之。當他的弟子們在車上呼呼大睡,哈欠連天,一臉悽迷與懷疑時,只有他永遠目光炯炯,自信目標就在前方。他到處招人惹人,讓人不待見,對他敬而遠之,這也就註定他失敗的命運,難怪韓非子説他是“削足適履”,也許這就是一種讓人欽敬的悲劇精神吧。一生倡導“仁”,實踐“仁”,修身為“仁”,改造社會為“仁”,可他履行的只是他自己。他一意孤行,坦坦蕩蕩,不失敗何以感人識,不輝煌何以長人志。這失敗,是大失敗,是必然的失敗,他更是因失敗而輝煌。

是他,教無類,使接受教育的對象不再僅限於統治階級,為平民人士通過接受教育而進入官僚階層開闢道路,對教育和政治都有劃時代的意義。他誨人不倦,門徒三千,賢者七十二,他能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針對智力的高低、個性的差異,有的放矢地開展教育活動,他總能面對同一個問題,會給不同的弟子做出不同的回答。向年輕人傳道義之火、文化之火,他是我國第一位自覺運用啟發式教學方式的教育家,“憤而不啟,悱而不發”,被後世譽為“至聖先師”“萬世師表”。他特別強調學與思的結合,“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他循循善誘,因材施教的教育光茫將光照萬年。

是他,四體不勤,五穀不分,而貽人口實。他不會種地,不會收穫,更不會蒸饅頭,那我們就能鄙夷他不如一個農夫,一個饅頭師傅嗎?我們需要的是一位卓越的思想家還是一名普通的農夫?孔子的言行與輕視體力勞動如何扯得上,一位“植其杖而耘”的“丈人”,耘來耘去的也不過他那一分三畝地,所養活也不過是他自己和家人。而孔子所耘的是文化之荒,耕的是文化之田,他給予我們的乃至世界的,又如何估量?

這就是孔子,當你需要的時候,他就會在你的身邊,為你點亮的那怕是微弱的豆大的火光,他依然能指明你前進的方向。因為有他,我們才有學習生活中幸福的一刻,最幸福的時候,就是被感動的時候。

【篇七:我心目中的孔子】

孔子是每個人都解的,我們學過他的名言警句也不少,但是真正能夠知其意的卻很少很少,包括我自己,我目前也只能懂得他的幾句而已。

縱觀他的名言警句,在我所領略的警句中他的這句話讓我感悟極深——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什麼意思呢?意思就是説讀書不深入思考,越學越糊塗;思考不讀書,就無所的。我認為孔子的這句話説得非常的好,他正適合於我們,可以告誡我們讀書不能讀死,要善於去靈活應用開動腦筋,在念讀的同時要反覆地思考,思考作者為什麼會這樣寫,它的好處在哪裏,告訴我們一個什麼道理,當然只思考也不行,也要將自己的思考融入課本當中反覆的推敲之後就會有所得。

我就有過親身體會以前我學習成績總是提高不上去,父母也給我報許多補習班,但是終究沒有太大的效果,後來,在上課時學《論語十則》後,就對這句話產生濃厚的興趣,每天晚上做完作業後就躺在牀上仔細體會這句話的用意,子經過幾天的推敲後就發現自己學習成績提不高的原因,那就是沒有善於思考的習慣,後來在每次上好課後我總會在下課時思考關於上課時的一些問題,在補習班裏就將沒有思考出來的問題問問老師,成就因此有進步。

如今想想,孔子被稱為聖人可一點都沒有錯,他的每句話都含有巨大的哲理,每當我理解其中的一句時,我只會認為我只是看到冰山的一角,自己只把自己當成浩瀚的宇宙中一顆沒有光亮的小行星,自己要學的知識還多着呢。

【篇八:我心目中的孔子】

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我變成一個不敢夢想,害怕失敗的人。面對心嚮往之的事物我退卻,漸漸的學會用“無所謂”三個字來掩飾自己內心的失落與難過。有時候,當我無法不面對污濁的空氣,擁擠的空間,我發現我再也找不回當年那個呼着“小時不識日”的我。

而這種心態,在遇到孔子的時候發生轉變。我開始相信有那麼一種人,境遇比我差得多,卻還在用自己的心為這個日漸不堪的社會做着奉獻,還在為類似“挾泰山以超北海”的夢想堅持着。我突然想起我自己,從來沒有一個人像荷蓧丈人那樣用犀利的語言抨擊我的夢想,因為我沒有夢想,準確地説,是沒有擁有靈魂的夢想。

曾幾何時,我也“傻傻”地去給老人讓座,在地上撿錢去交給警察叔叔,看見同學抄作業會嚴厲制止。而今呢,我看到老人上車會裝睡覺,看到同學抄作業會走過去笑着對他説:“要不要抄我的?”看到插隊的我也不會管,對着不喜歡的事我會笑,對着不公平的事我能忍。

當我以一個“完美無缺”的姿態重新站起的時候,我以為我不會再受傷。可是,我錯,我躲不。我終歸不能像孔子一樣喊出:“君子無終食之間違仁,造次必於是,顛沛必於是!”在一個戰亂不斷,百姓流離失所,公平難覓的年代,説出這樣的話的孔子,真的不能不讓我敬佩。因為我做不到。

孔子曰:“仁”即“愛人”。我無數次地希望這個世界充滿仁,可是太難,現在尚且做不到,更何況孔子所處的時代?於是我想起一個面色枯槁卻神情依然煥發光彩的人,在一個弱肉強食的世界説着:“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當他面對外界“今之從政者殆爾”,悵然若失地説“鳥獸不與同羣”時,誰又能夠像他一樣輕撫琴絃,淺吟低唱那千古之音?

我輕撫着這冷漠的紙張,讀着那些漸漸消逝在時空中的文字,我徹底折服。我的痛苦真的不算什麼,因為真正的君子是絕不會為殘酷的現實所擊敗,絕不會懷疑自己所選擇的路,也絕不會因為身處困境而喋喋不休地抱怨環境的惡劣。他們會自己動手,用自己的行為去改變環境。

孔先生教會我的,讓我終生受用。他在夢裏告訴我:“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先生,我會努力做到的,因為夢想已經回來。

標籤: 孔子 隨筆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meiwen/suibi/rk2qqd.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