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人物作文 >人的作文 >

人物作文素材解讀與運用王石

人物作文素材解讀與運用王石

人物簡介

他被稱為“中國最具傳奇色彩的企業領袖”,登山、滑翔、航海,這些都給他帶來了聲望。

但是,王石最真實最具分量的身份,卻是敢於在中國經濟大潮中不斷劈波斬浪的弄潮兒。1951年1月出生於廣西柳州,蘭州交通大學給排水專業畢業。1 980年考入廣東省外經委。1983年到深圳經濟特區發展公司工作。1984年組建“現代科教儀器展銷中心”,並出任總經理。1988年中心進行股份化改造,更名為“萬科”,並於1991年在深交所上市。

為謀劃公司未來發展,201 1年赴美哈佛大學進行為期3年的遊學。

人生關鍵詞:企業領袖;改革開放弄潮兒;不務正業;不斷學習

1.年後花甲學英語

赴美遊學,尷尬連連。王石到英語學校報到的第一天,就差點被人誤認為是老師。他的周圍,全是十五六歲的孩子,而王石年屆花甲。美國課堂強調遊戲互動, 由一個學生比畫單詞,讓王石猜。 “往往一個單詞掛在嘴上,卻怎麼也説不上來。”最有壓力的要數每週一次的考試,每次60分鐘,周圍的同學答題30分鐘後陸續交卷,60分鐘後,整個教室空蕩蕩的,只剩下握着筆的王石和等待收考卷的老師。王石説,他生平第一次感覺腦袋累,半夜兩三點很疲勞,但睡不着。有人甚至笑話他:東西沒學到,反倒神經鬧。但他咬緊牙關,迎難而上。如今,王石已可以自如地用英語發微博, “氣候組織”大中國區總裁吳昌華欣喜地在微博上回復他: 以後出國不用給王總做翻譯了。

(1)成功不怕起點低,迎難而上創奇蹟。年屆花甲學ABC,難度可想而知。由於焦慮而失眠,因為落後被嘲笑——這些壓力,在別人看來,是前行途中的絆腳石。但王石憑着刻苦精神,硬是將它們踏成了成功的墊腳石。如今,年屆花甲的王石,早已能夠用英語發微博,看報刊,聽講座,接受採訪。比他更為年輕的我們,比他記憶力更好的我們,還有什麼學習奇蹟不可以創造?還有什麼理由讓自己淪為平庸?

(2)變“要我學”為“我要學”。 “孩子不用功讀書怎麼辦?”家長整天憂心忡忡。“學生不願意寫作業怎麼辦?”老師整天哭喪着臉。 “員工不願意參加培訓怎麼辦?”領導整天頭痛不已。為什麼不換個角度呢?王石年屆花甲,短短几個月就能讓自己的英語水平突飛猛進的祕訣,就是他對英語學習的強烈渴望。如果家長、老師、領導都能千方百計喚醒孩子、學生、職員的學習主動性,變“要我學”為“我要學”,那該是多麼喜人的情景啊!

2.知易行難

201 1年2月23日,王石接受哈佛大學中國學生學者聯合會的邀請,做了一場名為“人生的三座山峯”的演講。他指的“三座山峯”,第一座是創立萬科,第二座指兩次登珠峯,第三座指目前在哈佛的遊學。 “你問我哪個難?登珠峯當然難,但沒有我想象的`難。哈佛遊學也難,比我想象的還要難。”王石説, “但是最難的,是管理企業。畢竟,登上珠峯只用了5年,而創辦和管理萬科,從1983年至今已近30年。其實來美國遊學,一是自我修為,二是為了想清楚企業的下一步該怎麼走。”

(1)難者不難。老子説:“多易必多難。是以聖人猶難之。故終無難矣。”意思是説,許多事情,如果把它看得簡單容易,你就一定會遭遇到許多意想不到的困難。因此達到一定境界的人,無論幹什麼事情,都願意先把困難想得多一些、大一些,並調動一切可能去化解這些困難,所以遇不到可以難住他的困難。王石之所以能夠不斷地從勝利走向新的勝利,最重要的一點,就是他從不小看每一件小事。

(2)方向比速度更重要。萬科勇立潮頭數十年,一直被業界譽為行業的旗手和龍頭,王石卻從不懈怠,總是膽戰心驚、如履薄冰。萬科未來的路在哪裏?下一步如何進行戰略佈局?王石一點也不敢馬虎。為什麼?水滿則溢,月圓則虧,越是發展順暢,越要提防得意忘形。敢於脱產遊學三年謀發展,充分顯示了王石的遠見卓識。無論是賽場、商場、考場,古往今來都是方向比速度更重要。

3.登山後的收穫

王石認為登山之後的樂趣就是,離開都市的你會以全新的眼光去看待現代文明給你的東西。平常,我住在賓館裏,放在屋裏的果盤,我一般動都不會動。進山後,一個普通的蘋果也異常珍貴。從山上下來,我在賓館洗澡時,熱水痛快地從花灑中流下來,想想自己在山上好幾天不能洗澡,我會感歎現代文明真好!坐在馬桶上,使用着漂亮的潔具,我覺得太美了。在那樣艱苦的環境,人都能挺過來,回到都市,還有什麼不能忍受的?還有什麼不能克服的困難呢?

(1)感受幸福。什麼東西最好吃?飢餓。餓了什麼都好吃。什麼東西最可貴?失去。失去了的東西總是讓你肝腸寸斷。什麼是幸福?比較。王石登山歸來的感受,道盡了幸福的真諦。許多時候,人們並不缺少幸福,只是缺少發現幸福的能力,只是缺少打量幸福的角度,只是缺少擁抱幸福的機緣。不妨找個理由,讓自己暫時離開眼前的生活,去吃點苦,去受點罪,也許就在不經意間,幸福已經充滿心懷。

(2)經歷即財富。著名錶演大師卓別林家境貧寒,從小當過報童,幹過小工,體驗過人生百態。也正因如此,他所飾演的小人物都惟妙惟肖。只有對生活有深刻的感受才會有此成果。試想,如果貝多芬沒有經歷失聰的痛苦,他會譜寫出震撼人心的《命運交響曲》嗎?如果曹雪芹沒有經歷家道中落、盛極而衰的辛酸,他能寫出流傳後世的《紅樓夢》嗎?如果張藝謀沒有經歷黃土高原的農村生活,他能拍出經典的《大紅燈籠高高掛》嗎?人生經歷越豐富,你獲得的人生啟示就越多。你所經歷的,世界上沒有任何力量能從你那裏奪走。

佳作示例一

經歷助你成功

遊遊

如果貝多芬沒有經歷失聰的痛苦,他還能譜寫出震撼人心的《命運交響曲》嗎?

如果曹雪芹沒有經歷家道中落、盛極而衰的辛酸,他還能寫出流傳後世的《紅樓夢》嗎?

如果張藝謀沒有經歷黃土高原的農村生活,他還能拍出經典的《大紅燈籠高高掛》嗎?

無論是音樂、文學或是電影,它們的創作者都有一份寶貴的經歷,正是經歷讓他們收穫了創作的成功,任何經歷都可以轉化為財富,而且是最可靠的財富。

萬科老總王石,被稱為“中國最具傳奇色彩的企業領袖”。登山、滑翔、航海,這些都給他帶來了聲望。但是,王石最具分量的身份,卻是敢於在中國經濟大潮中不斷劈波斬浪的弄潮兒。

盧安克出生於德國漢堡,畢業於漢堡美術學院。1990年夏天為期3個月的中國之旅,讓他迷上了中國。央視《面對面》欄目曾播出盧安克在中國貧窮山區堅守10多年、免費教育留守兒童的故事,他也被網民譽為“洋雷鋒”。盧安克曾在歌中這樣唱道: “你們將要成為的人啊、要承擔的事,我不知道。我無法給你定下目標。我想做的,只有陪伴着你,一起在尋找的路上。”盧安克不遠萬里,從德國來到中國,就為賺一份經歷。

著名錶演大師卓別林家境貧寒, 當過報童,幹過小工,體驗過人生百態。也正因如此,他所飾演的小人物都惟妙惟肖。只有對生活有深刻的感情才會有此成果。反觀現在許多演員,生活經歷簡單,又不積極體驗生活,完全照自己的想象去演戲,使戲中人物形象大打折扣,實在令人遺憾。

經歷對個人是財富。人生就像一次旅行,你經歷得越多,越能獲得豐富的人生啟示。

同樣,經歷對一個國家來説,也是寶貴的財富。中國五千年的歷史留下了無數輝煌的遺產,無論是精神財富還是物質財富,都足以讓後人為之自豪。

有人戲説好萊塢之所以喜歡拍科幻題材,是因為他們不像中國那樣有悠久的歷史可以挖掘,信手拈來殘垣斷壁,都可能激盪歷史風雲。經濟雖然繁榮,但由於沒有發展的歷史,整個民族總是少了一份積澱久遠的信仰與凝聚力。

是經歷,讓中華民族底藴深厚、未來光明。

請珍惜經歷,請擁有經歷,請善待經歷。

點評

開篇連用三例,排山倒海,勢如破竹,得出令人信服的結論:經歷助你成功。用卓別林和當今不少演員做對比,進一步彰顯經歷的重要性。接着用“人生如旅行”的比喻,強調“經歷之美”,繼而由個人擴展到國家高度,闡述經歷的重大價值。結尾富有號召力。

佳作示例二

謂向經歷致謝

白浪

陳曉卿是央視《見證·影像志》欄目製片人,也是美食專欄作家,常自稱為“吃貨”。他把自己這項特長變成了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 《舌尖上的中國》充滿“吃貨”對食物的敬意和感情,通過一雙筷子表現中國文化,喚醒國人心底中最柔軟最温馨的美味容顏,贏得了可觀的收視率。

陳曉卿的獨特生命體驗,讓他的生活和事業搖曳多姿。

記得一位詩人曾經説過:“你所經歷的,世間沒有力量能從你那裏奪走。”

古往今來,任何一種經歷、任何一種感受都可以轉化為財富。哪怕是失敗,哪怕是不幸,哪怕是天災人禍。

請向經歷致謝。

請向失敗的經歷致謝。王石赴美遊學,失敗的打擊接踵而至。到英語學校報到的第一天,就差點被人誤認為是老師。他的周圍,全是十五六歲的孩子,而王石年屆花甲。美國課堂強調遊戲互動,由一個學生比畫單詞,讓王石猜。 “往往一個單詞掛在嘴上,卻怎麼也説不上來”。最有壓力的要數每週一次的考試,每次60分鐘,周圍的同學答題30分鐘後陸續交卷,60分鐘後,整個教室空蕩蕩的,只剩下握着筆的王石和等待收考卷的老師。王石説,他生平第一次感覺腦袋累,半夜兩三點還睡不着。但他咬緊牙關,迎難而上,如今,王石已可以自如地用英語發微博, “氣候組織”大中國區總裁吳昌華欣喜地在微博上回復他:以後出國不用給王總做翻譯了。

也許,我們無法完全避免生命中的所有挫折與失敗。也許,挫折和失敗會給我們帶來失落感、自卑感以及巨大的壓力。但是,從失敗中總結的經驗與教訓則會讓我們受益終身。因為有過失敗的經歷,你就會有預案,有準備,你就會避開陷阱,就能創造更精彩、更有把握的輝煌。

請向不幸的人生致謝。有殘疾或是生理缺陷的人是不幸的,因為他們一出生就註定要走比正常人更加艱難的路。然而面對疾病的勇氣,戰勝先天不足的毅力以及不屈服命運的精神則是常人難以企及的財富。後天失聰的貝多芬依舊能奏響生命之曲;失去雙臂的劉偉同樣可憑雙腳彈出無數冠軍稱號;無腿青年何信平仍可以優異成績實現大學夢……,不幸的經歷鑄造更加精彩的人生。

請向天災人禍致謝。震驚世界的汶川大地震,讓我們在忍受悲痛的同時,見證了十幾億中國人的眾志成城、同心協力;祕魯礦難,讓我們在為被困工人祈福時,感受到了國家與每個人同在……大難中方顯大愛,有時,災難讓人民更加團結、更加友愛。

感謝經歷,因為它們讓我們的生命變得精彩,變得不平凡。別去埋怨它們,也別去刻意躲避它們,它們讓我們學到的是財富,值得我們認真地説“謝謝”!

點評

文章從分析“抱怨生活的現象”切入,具有極強的針對性和指導性。主體部分從“請向失敗的經歷致謝” “請向不幸的人生致謝” “請向天災人禍致謝”三個角度,條分縷析,層次清晰而説理透徹。結尾呼應開頭,結構完整自然。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renwuzuowen/rendezuowen/op8ngw.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