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人物作文 >奶奶作文 >

我和奶奶比童年作文(精選5篇)

我和奶奶比童年作文(精選5篇)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學習中,大家對作文都不陌生吧,通過作文可以把我們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塊。一篇什麼樣的作文才能稱之為優秀作文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我和奶奶比童年作文(精選5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我和奶奶比童年作文(精選5篇)

我和奶奶比童年作文1

奶奶的童年生活十分辛苦,我的童年幸福美滿,這是多麼強烈的對比啊!它們見證了我們國家的發展,我和奶奶比童年。

在奶奶童年的時候,發生了許多事,捱過餓,吃飯吃不飽,吃着樹皮、野菜,沒有一滴油水,當時吃飽飯都是過得很好了。據奶奶説,有一年捱餓,七天餓死了八個人。奶奶兄弟姐妹多,算上她一共六個人,住在一個簡陋的土房裏,冬天挨凍,夏天漏雨,過得相當不好,活下去都成了困難,更談不上唸書了,我和奶奶比童年。

我的童年十分好,住着高樓大廈,滿樓的玩具,天天有電視看,有電腦玩,有大魚大肉吃,有學校學習。我的童年是在一罐甜甜的蜂蜜裏度過的,那麼奶奶的童年就是在一罈泔水裏度過的,差別大到如同一個是天上,一個是地下,根本無法相比。

從奶奶的童年到我的童年經歷過了六十年左右,我們國家的人民從捱餓、受凍,念不起書,到豐衣足食,住上高樓大廈。這説明了我國從弱變強,逐漸成為一個強大的國家。

我和奶奶比童年作文2

童年是一串珍珠,是一顆寶石,是一張美麗的水彩畫,在你的記憶裏閃閃發光。童年是有趣的,裏面畫着你最燦爛的笑臉和天真的話語。童年,多姿多彩,一生中最難忘的也是它。從建國前到現在,長輩們的童年生活與我們更是翻天覆地,奶奶就是其中的一個。

我的奶奶出生在一九四四年,那時,新中國還沒有成立,生活也還不穩定。奶奶在這種環境下長大了,此刻她多麼想讓中國和平,有一個自由自在、無拘無束的童年啊!當時,奶奶只能穿粗布料,吃飯也是吃都是水的稀飯,不想我們每天還有零花錢拿。上學要走半個小時,雖然不是山路,但走起來卻十分吃力。學校是一間茅草屋,桌子和凳子都是傷痕和缺口,但奶奶依舊渴望讀書,渴望着汲取知識的營養。

與奶奶相比,我們的穿着、生活、教室……無論哪一樣都比奶奶好多了,祖國的繁榮與昌盛都帶給我們生活的美好。我們吃好的,穿好的,但在奶奶的童年中都是一種奢望。是啊,環境變化了,生活變化了,以前古人想飛天的夢想都已是現實,神七的登天,更是證明了中國正在走向富裕。奶奶現在已經早已穿上了新衣,住上了新房,還會使用了手機,這些不都是變化嗎?童年我們是幸福,將來我們更會是幸福的,我們應該學會珍惜,知足現在的生活,想想曾經長輩們的童年是怎麼度過的,而不是浪費眼前的生活,做一個出生在七十年代的接班人。

時代的腳步聲走近了,我們要用雙手去迎接美好的未來,而不是停留在這一刻。與長輩比童年,我們就會明白過去與現在的距離!

我和奶奶比童年作文3

我們現在是多麼幸福,但奶奶小時候是多麼艱苦。

在奶奶小時候,她的生活非常艱苦。奶奶小時候,天天都吃榆樹葉拌小米或榆樹葉子做成粥,那是,她們最好吃的飯就是米飯。奶奶小時候穿的是一件又薄又破的衣服,如果,衣服壞了,她們就補上,繼續穿,她們一件衣服能穿一年多。奶奶小時候,住的是在板搭成的房子和石瓦房,甚至還住用草搭成的房子。奶奶小時候太艱苦了。

現在,我的生活是多麼幸福。我天天吃好吃的,有時還吃漢堡。現在我穿的是非常漂亮的衣服,有時還穿名牌的衣服,如果,我的衣服破了,早就扔進垃圾桶了。現在我住的是高大的樓房,在樓房裏是多麼好呀,因為,樓房裏一看就很舒服,呆着也很舒服,所以樓房裏非常好。有的時候,還可以住高層,高層更好,因為高層裏能夠觀賞美麗的景色。

我和奶奶一比,我就像飛到了天上,而奶奶還在地上樣。俗話説得好,“不比不知道,一比嚇一跳。”

我和奶奶比童年作文4

每個人都要經歷童年、少年和成年,還有中年、老年的不同階段,而每個階段都會有值得懷念的故事。今天早上我就和奶奶聊起了她的童年,奶奶告訴了我許多關於她的童年的生活。奶奶六歲的時候就失去了母親,靠着他父親每月十五元錢養活了奶奶和兩個弟弟和一個妹妹,他們的生活十分艱苦,為了能讓孩子們讀書,一家人都省吃儉用,一年之中,他們都難得吃上幾次肉,她們更沒有新衣服穿,通常衣服爛了,就補,捨不得買新的,一件衣服,都需要穿好幾年。每天晚上都要在黑暗的煤油燈下做作業……

我聽了奶奶童年的這些經歷,心裏很難過,跟奶奶小時候比,我現在好像生活在蜜罐裏,不僅每天可以吃到美味可口的飯菜,有時候還能吃上新鮮的魚和肉,還可以穿上漂亮的衣服去上學,可以在整齊、乾淨的教室裏上課,可以在明亮的書房裏做作業。啊!我很幸運能生活在這美好的時代!我應該好好珍惜眼前的一切,認真學習,快快樂樂度過幸福的童年生活。

我和奶奶比童年作文5

每逢節日,奶奶拉着我坐在沙發上,回憶她年幼時的苦難生活,奶奶總是告訴我要珍惜現在來之不易的生活。是啊!無論從吃、喝、住住哪方面比較,我都要比童年的奶奶優越得多,也可以説是天壤之別。奶奶兄妹四個都相隔二、三歲,年幼的她要照顧比她小三歲的兩個妹妹。快樂的我四歲就上幼兒園,我上幼兒園,家裏四、五個人輪流接送。

苦命的'奶奶七歲就幫家裏洗衣服、燒飯、放牛打豬草,起早摸黑,幹得十分辛苦。幸福的我七歲就走進寬敞明亮的洛社實驗小學,十歲時,就轉到我市最好的愛德小學,我還參加了跆拳道,現在我已經是五年級的學生,即將準備考六年級呢。

奶奶的童年吃的是豬羊食,乾的是牛、馬活,穿的是補丁重疊的衣褲,住的是茅草屋,每逢下雨,外面下大雨,裏面下小雨,簡直是地獄般的生活。但我的童年吃的、用的東西應有盡有,穿名牌衣服,住着寬敞的新房,周圍的環境美得像公園似的。

奶奶的童年經歷,我們無法想象的磨難,但她也應此具備了吃苦耐勞的精神,我們現在這些孩子不正缺少這一種精神嗎?有這樣的榜樣在身邊陪着,還有什麼理由賴在爸爸媽媽的“糖罐”裏?春天到了,正是播種的好季節,我們是否播種自己吃苦耐勞的種子,努力而刻苦的學習。相信,不久的將來,聰明的我們一定會成為一個名副其實的好學生、好公民,用自己獨特的才幹報答祖國、老師和長輩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renwuzuowen/nainaizuowen/7vgwv8.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