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人物作文 >母愛作文 >

七年級關於母愛的作文

七年級關於母愛的作文

在學習、工作或生活中,許多人都寫過作文吧,作文根據體裁的不同可以分為記敍文、説明文、應用文、議論文。你知道作文怎樣才能寫的好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七年級關於母愛的作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七年級關於母愛的作文

七年級關於母愛的作文1

在我的記憶中,母親和我在一起的時間很短,大部分時間都在北京和爸爸在一起,但是,母親給我的愛和教誨將一直伴隨着我成長。

在上小學的時候,我的成績一直不錯媽媽還在我身邊。又一次,我期末考試沒考好,老師狠狠地批評了我,我懷着十分沮喪的心情回到家,把試卷拿給了媽媽看,我願以為媽媽會批評我,可媽媽拿着試卷,只問了我一句話:“你覺得這次你考得好嗎?”我搖了搖頭,媽媽把試卷塞給我,説:“吃飯吧。”

我很驚奇,但也沒有開口,只是坐下開始吃飯。媽媽説:“一次考試,證明不了任何東西,只要你平時學好,偶爾考得不好,也是正常的,只要你相信自己的能力,到關鍵時刻,一定能考好。”我點點了頭,心情一下子歡快起來,就好像沒有考過試一樣。

從那以後,不管有任何事物打擊我,我就會想起媽媽説過的話,相信自己,一定能行。

還有一次,我和小夥伴們在踢球,我一不小心,把一樓一家的窗户打碎了,我們幾個小孩子頓時驚呆了,不知如何是好,我跑過去,抱起球,對小夥伴們説:“趁他們大人還沒發現,我們快跑吧。”我到家後,媽媽看出有些不對勁,便問我剛才那聲響是怎麼回事,我支支吾吾地説:“沒什麼,可能樓上裝修吧。”

這時,一樓的阿姨找了上來,原來有一個小朋友向她説明了真像。那位阿姨走後,媽媽打了我,我從未見過媽媽這麼狠,媽媽對我説:“犯錯誤了不要緊,怎沒能説謊呢?”於是,我之後再沒説謊過。

現在,媽媽去了北京,我也漸漸地長大了,在我的成長中,母親給予了我太多的愛。我在母愛中明白了做人的道理,在母愛中,我也在一步步地走向完美。母愛將伴隨我成長。

七年級關於母愛的作文2

在我的人生裏,有許多值得我珍惜的東西,我也曾珍惜過許多東西。但最令我珍惜的仍是母親温暖的愛。

記得那一次,是在星期五的晚上。那天晚上的作業很多,我做到11點才全部做完。我疲憊不堪地趴在書桌上,渾身乏力,累的宛如一隻脱力的綿羊。這時,媽媽從我房間門口經過,看到我如此疲倦,心疼道:“兒子,怎麼了?我衝杯牛奶給你補充營養。”我連眼都沒理睜開,輕聲的哦了一聲。過了一會兒,我想去個廁所。經過客廳,我看見母親在全神貫注、目不轉睛地放着熱水衝牛奶。我叫了一聲:“媽媽,行了嗎?”媽媽聽到手抖了一下,就在這時,由於媽媽手抖得原因,那高達100攝氏度的熱水瞬間倒在媽媽的手上。母親的手以肉眼可見的速度迅速紅了起來。我迅速衝到母親旁,緊緊握住母親的手,然後一邊打水一邊着急問道:“媽媽,有沒有事啊?”母親笑了一下,説:“沒事兒了。不用打水了。我繼續幫你衝牛奶。”我清晰地看見,她每攪拌一下,她臉上的痛苦便多一分,但她仍強忍着不適,為我攪拌着牛奶。她臉上的汗珠越來越多,那一顆顆豆大的汗珠像一把鋒利的刀子,狠狠插進我的心裏。我着急地説道:“媽媽,別衝了。您會弄到手的。”但她仍然在攪拌牛奶,彷彿沒有聽見我的話似的,直到牛奶已經可以喝時,她才慈祥地一笑,説:“你這麼辛苦,要注意補充營養,我的手沒事的。”我看了看她紅腫的.手,又看了看她那慈祥的笑容,不禁淚如雨下……

這種母愛,如此深沉,如此偉大,怎能不讓人珍惜呢?

七年級關於母愛的作文3

在黃河岸邊,有那麼一對母子倆,他們相依為命。兒子年方十五,正是上學的年齡。

這天,母親拉着兒子到岸邊,對他説:“兒啊,今天,娘在此送你進京學習,從此以後,娘就無依無靠了,你進京後努力學習,勤奮向上,可不能幸負為孃的希望。”兒子點點頭,跨上了接他走的小船。

在兒子求學的漫長道路中,母親頭髮白了,一根根皺紋爬上了眉梢,但她並沒有忘記她那考順的乖兒子,依舊每天站在門前,遙望着黃河對岸,期盼着兒子能回來。

盼啊,想啊,兒子終於回來了,母親又驚又喜,抓着兒子的手問寒問暖,母子倆好不親熱。剛跨進家門,母親似乎記起了什麼,突然嚴肅地問:“你怎麼這麼快就回來了?”兒子半開玩笑地説:

“娘,該學的我都學了,所以我就回來嘍。”

傍晚,很快到來了,母親熄滅了油燈,對兒子説:“兒啊,即然你什麼都會了,我們來比賽吧。我地黑暗中烙餅,你則寫字,看誰幹得又快又好。”兒子不假思索,一口答應了下來。

黑暗中,兒子摸索着,好不容易寫了幾個字,但他卻清楚地聽見母親烙餅發出的聲音。母親烙完餅,兒子也寫完了,兒子一瞅母親烙的餅,又薄又圓,跟平常的餅不分上下,而自己寫的字,歪歪斜斜,像幾隻蠕動的蟲子,兒子慚愧了:“對不起,母親。”母親微笑到:“兒子啊,時間不等人,記得有這樣一句話,年怕中秋月怕半,男兒立志地少年,如今,你不好好學習,大了要後悔呀,記住,不學楊柳隨風擺,要學青松立山岡。”

次日,兒子再次來到黃河邊上,重又踏上了求學的路。經過了勤學苦練,他成功了,但他仍然銘記着母親在燈下的教誨,銘記着母親的用心良苦。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renwuzuowen/muaizuowen/rz8xgn.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