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人物作文 >父母作文 >

關於感恩、孝敬父母的作文

關於感恩、孝敬父母的作文

1我懂得了孝敬父母

關於感恩、孝敬父母的作文

一直以來,我都過着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幸福生活,在家裏什麼事也不用做,成了一個名副其實的小王子。一到星期六,做完作業就跑出去玩了,時常玩到天黑才回家,把父母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團團轉。無論父母怎麼教導,這貪玩的老毛病總改不了,可通過一件事後,我就像脱胎換骨似的變了一個人。

那是一個星期五的下午,我放學回家,在村口看見比我小五六歲的小明正在井邊洗衣服。我走進一看,他哪裏洗的是自己的衣服啊?全是大人的衣服!我很疑惑,就問小明,他回答説:“我放學回家,看見盆裏有一些髒衣服,我就想:爸媽每天起早貪黑地工作,晚上回來還要做飯給我吃,他們實在是太辛苦了,所以我就想幫他們分擔一些家務,把這些衣服洗了。”聽到這裏,我不由地臉紅了。

回到家,爸媽工作還沒回來,我就想我也要像小明一樣,幫爸媽分擔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活。我先到鞋架旁拿出自己的髒鞋子到水龍頭那裏洗乾淨,然後掃地、抹桌子、倒垃圾……經過一個多小時的奮戰,家裏的環境煥然一新。抬頭一看,呀!快六點鐘了,得趕緊做飯。我努力回想平時媽媽做飯的情景,先淘米,然後放水,可放多少水呢?我犯難了,哎!都怪我平時太懶,沒向媽媽學習,沒辦法,我只好約摸着放了些水。接着,把蓋子蓋好,把插頭插進插座。心想,有了電飯鍋,這煮飯也不難嘛。可煮什麼菜呢?突然,我看見櫥櫃裏有幾個雞蛋,還有一把白菜。好,那就來個煎雞蛋、炒白菜吧。好不容易才生好起了火,我趕緊洗鍋,然後放油,沒想到鍋裏有水,那油直外濺,濺在手上好痛。終於,那油不濺了,我開始打雞蛋,一不小心,那蛋殼也掉進了鍋裏,我趕緊尖起手指把蛋殼撿了出來。有了這次教訓,第二個、第三個雞蛋就順利多了,可沒想到火力太大,雞蛋卻煎焦了。該放鹽了,放多少呢?猶豫了一陣子,我估計着放了半勺。最後放辣椒,再放點水。水開了,這雞蛋也應該熟了吧,該出鍋了!我的臉上也笑開了花。然後洗白菜、炒白菜,大功告成!

七點鐘了,爸媽拖着疲倦的身軀回來了,看見家裏乾乾淨淨的,飯桌上還擺着兩道菜,都驚訝地望着小花貓似的我,然後開心地笑了,媽媽還撫摸着我的頭,笑着説:“兒子,你長大了,懂得孝敬父母了,你真是我的寶貝兒子!”

“開飯了!”我歡呼着,打開鍋蓋,我卻傻眼了:飯居然沒熟!這是怎麼回事呢?媽媽走過來一看,笑了:“傻孩子,這開關你都沒按下,它怎會熟呢?”聽了媽媽的解釋,我不好意思地摸了摸腦袋。半小時後,飯終於熟了,終於可以開飯了,我迫不及待地夾了塊雞蛋,放進嘴裏一嘗,淡了;又趕緊夾了點白菜,鹹了。但我覺得,這是我吃過的最好的飯菜,因為這是我親手做的第一頓飯菜。

從此以後,我終於懂得孝敬父母了,在此,我願全天下的兒女都不再嬌生慣養,都做一個勤勞、孝敬父母的好孩子!

2孝敬父母,體驗親情

有這樣一首不是用耳朵聽,而是用心去體會的歌——親情之歌

——題記

有一種感情,令我們痛徹肺腑;有一種精神,令我們心旌盪漾;有一種力量,能幫我們穿越苦難;有一種思念,讓我們可可明心。那就是親情,是父愛,既是母愛。

母愛是船,載着我們從少年走向成熟;父愛是海,給了我們一個幸福的港灣。母親的愛,點燃了我們心中的希望;父親的愛,鼓起了我們遠航的風帆。那些年少輕狂犯下的錯誤,難免會傷痕累累。那雙撫摸傷口的'手便是親情。世間的每個人都浸泡在博大無比的親情中;世間的每個人都在為親情吟唱着一曲曲泌人心脾的歌;世間的每一個人無不對親情而眷戀;世間的每一個人無不渴望天空般高遠,大海般深遂的親情,古往今來,親情曾被多少詩人謳歌,曾被多少常人惦念。

親情到底有多高多厚,誰也不曾説明。

在每個雨季,傘下總會有一對母子在緩緩前行。在仔細觀察後發現,傘總是向着孩子的那邊傾斜。母親的身影,在雨裏那樣的弱不經風,顫抖地為她的“心肝”撐着傘,自己冷的牙牀相撞也不肯説一句話。

不僅是母親,父親也是如此。

父親用他堅實的後輩,為子女抵擋一切冰凌雨雪,他們毫無怨恨,只是在默默付出。用自己有限的生命為子女開拓一條寬廣的星光大道。

在你走在回家的港口,總會有一個單薄的身影在瞧着期盼。當你露出微笑時,她會笑的比你更加燦爛,當你考試失利時,總會有一雙慈祥的手輕輕撫摸你的頭,她告訴你,沒關係,繼續努力,相信自己。”他們把你當成了生命的一部分,不可缺失的一部分。

父母的愛,是無法用語言來形容的,而親情,像一曲悠揚的笛聲,清幽婉轉,輕輕地打開心扉,繞不過你心曠神怡,甜蜜地陶醉在其中。

親情是這個世界的所有情感裏最樸素而美麗的,親情猶如清泉的流淌,舒緩的節奏,純淨透明的顏色,如此的淳樸自然。

親情是温柔的心港,不管我們在外怎樣的疲憊不堪,傷痕累累,那些家中的親人都會給我們最温暖的懷抱與安慰。

親情是一份最燦爛的感動,一種不可猜疑的愛,一杯無色無味的白開水,一份最博大的寬恕!

親情是三月的與夾着的暖意。長廊旁一排柳樹泛着淡淡的綠色,在枝頭上有綠葉悄悄的探出了頭,如親情在心底萌生。春天是生長的季節,沉眠了一冬的種子在濛濛的細雨中滋潤甦醒了。凍結的親情也在霏霏的春雨中開始膨脹、豐滿、圓潤,在樹葉的枝尖上搖曳生長。它也許微不足道,力量卻足以震撼人生

親情,有一種無比奇妙的力量;親情是一則永不褪色的話題。親情是一罈陳年老酒,甜美香醇;是一副傳世名畫,精美雋永;是一首經典老歌,輕柔温婉;是一方名貴絲綢,細膩光滑。我們不必用任何事物去比擬,也不用任何此舉去修飾,我們只要用心去感受。

乃世千秋,那份古老而傳承悠久的情,始終伴隨着歷史長河,潺潺流淌。無言的大愛,與我們相伴一生一世,我們從細微之處體會,體會親情的細微深長。我堅信,那永不褪色的親情像是一部動人的神話,一輩一輩的傳承,永遠傳承,永遠……永遠……

3學會感恩,孝敬父母

開始前,我想先給大家講個小故事。一艘載有數百人的大型輪船在海上失火沉沒,許多人都失去了生命,只有九十多人生還。乘客中有一個游泳專家來回遊了十幾次,在連續救起了二十個人後因過分勞累雙腳嚴重抽筋而導致殘廢必須終身坐輪椅,他一直大叫着問自己:我盡力了嗎!幾年後在他生日的那天有人問他一生中最深刻的記憶是什麼,他傷感的説:我最記得那被我救起的二十個人中,沒有一個人來向我道謝。

感恩是小德,忘恩是大惡。生活中,總會有許多事情影響着我們的情緒,或喜,或憂,於是,選擇一種什麼樣的心態去面對生活,也就選擇了過什麼樣的一種生活。

感恩,是我對待生活的態度。感恩,並不侷限於銘記別人的好處,而是延伸在生活的各個方面中,以及更多,更多。平時,我們是否會受喜怒哀樂所左右生活?喜的時候是否會歡天喜地欣喜若狂?怒的時候是否會大發雷霆暴跳如雷?哀的時候是否會惆悵萬分失落無比?樂的時候是否會手舞足蹈得意忘形?要怎樣做到對喜怒哀樂處之泰然?要如何保持平靜的心靈?

懷着一顆感恩的心,是的,就當喜,是對我們善待生活做得到的回報;就當怒,是培養我們耐性的時機;就當哀,是天將降大任於自己的先兆所以必先苦我心志;就當樂,是生活對我的泰然處世還以的笑容。如此,還會有什麼再影響到自己平靜的心緒呢?別人對自己不好,是生活在暗示我們自身有所缺陷所以我們必須積極改進;別人對自己好,是生活在告訴我們要讓更多的人喜歡自己就必須再接再厲更進一步。事業的成敗也是如此。

感恩,並不是宣揚一種消極的宿命論,而是一種積極的處世方式!學會感恩,不要去記恨對你不好的人。作家餘傑説過一句話:恨一個人對自己的傷害,遠遠比對對方的傷害大。學會感恩,懂得知恩圖報不忘恩負義,滴水之恩要以湧泉相報,受人一掊土還人一座山。學會感恩,懂得給別人機會就是給自己機會,贈人玫瑰手留餘香,今天拉人一把明天陷入困境也會有人拉自己一把。生活是面鏡子,學會感恩,對生活時時保持微笑的心情,生活也會還你以微笑。

那麼,就讓我再次用一個小故事結束今天的演講吧:有位和尚叫佛印,與朋友結伴出遊。在路過海邊時與朋友話不投機被朋友甩了一巴掌,佛印氣憤的在沙灘上寫下“某年某月某日被某某打“。當走過原始森林時佛印和尚遇險被朋友所救,於是他在巖石上寫下“某年某月某日被某某救”。朋友奇怪的問他為什麼兩次在不同的地方寫字,佛印答道:巴掌之痛一如海水沖淡沙灘上的字,很快消逝;相助之恩卻是刻在石頭上的字天長地久,永遠銘記。

學會感恩的生活,寧靜而祥和。

4應該孝敬父母

下午五點半,媽媽拖着疲乏的身子回家來了,一到家,媽媽連坐也不坐一會兒,就忙着給我做飯。媽媽累極了,豆大的汗珠從她的前額上滾落下來。

我見媽媽累成這樣,心疼極了,但一時有幫不上忙。唉!誰叫我以前象個小公主似的,飯來張口,衣來伸手呢?開飯了,媽媽照例先給我盛飯,我見狀連忙拿過媽媽的飯碗,連成拖帶拽把媽媽按在坐椅上:“媽媽,你一天下來,已經夠累的了,這飯我來盛吧!”媽媽一聽甜甜的笑了:“今天我們的小公主怎麼這麼孝敬長輩呀?”吃飯時,我把好菜夾給媽媽吃。媽媽説這些菜她不喜歡吃。我心裏明白,媽媽有意留給我吃。於是,我故意撒嬌説:“媽媽,你若不吃,我以後再也不理你了!”媽媽纏不過我,連聲説:“好好,我吃,我吃!”媽媽今天吃得特別香,特別甜,飯也吃得特別多,我也舒心得笑了。

我決心以後每天都像今天一樣,孝敬父母,再也不做“小公主”了。

5孝敬父母如敬天

百善孝為先,勿以小孝而不為,多以大孝而為之,則民善、家和、國運昌。在通河八村小區內外,人們經常能看見這樣的情景:一位六十多歲的男子與他的母親手牽手,悠閒地在散步,而行路匆匆的人們,看到這對手牽手的母子,眼神各異:年老的羨慕,年輕的敬重,年齡相仿的,因未好好侍奉已過世雙老而露出懊悔的眼神,而那被兒子牽着手的老太太,滿臉的皺紋間盪漾着安逸和幸福。

通河八村小區的老陳夫妻倆與已到婚齡的兒子和九十多歲高齡的老母親居住在兩室一廳的陋居里,原本他的母親有自己的房子,父母親年老多病,子女不在身邊,幾個兄弟姐妹商量財產平分,父母親輪流住在子女家中,老陳一句話,讓兄弟姐妹感到震驚:“財產我一分不要,兩老我帶走。”老陳把雙老接到家中侍奉,在當今物慾橫流的世人眼裏,老陳就是個大傻子。老陳卻心甘情願地做這樣的傻子。動遷到通河八村,新居剛裝修好,兒子當兵去了,他就把父母親接過來,住在兒子的新房間裏,那時,父親已患老年痴呆症,滿房間地亂拉屎拉尿,老陳一點不當回事,他説。地板髒了,擦乾淨就沒事了,父親病重住院期間,老陳是單位、醫院兩頭跑,天天陪伴着老父親,直到老人過世。兒子復員後,他把母親安置在自己的房間裏,悉心地照料,妻子每天為老太準備可口的飯菜和點心,天氣涼了,他為母親買來新的被褥,準備好過冬的衣服,逢年過節他不忘為母親添置一身新衣,把老人打扮得漂漂亮亮,老人愛乾淨,喜歡每天擦擦背,老陳就每天邊為母親擦背,邊逗母親開心,還經常牽着母親的手,出去散步,老太小中風後,留下了説話東拉西扯的後遺症,老陳夫妻兩從不嫌母親煩,而是把老太當小孩那樣寵着、愛着。老太一聲咳嗽,牽動老陳的心,他會不安地觀察老太是否感冒了,哪兒不舒服;老太愛吃甘蔗,老陳就細心地把甘蔗削去皮,切成很小的一塊塊,看着母親慢慢的享用;老陳也已是六十出頭的人了,他會戴着老花鏡,捧着母親的腳趾,給母親剪腳指甲,而老太卻像小孩般任老陳擺弄,那神態、那情景,多温馨。老太雖然不能夠準確的表達內心的感想,但鄰居街坊們都能從老人笑眯眯的臉上讀到老人的幸福、快樂。

標籤: 感恩 孝敬父母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renwuzuowen/fumuzuowen/lwqrjj.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