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其他話題作文 >音樂作文 >

品味音樂作文(3篇)

品味音樂作文(3篇)

在日復一日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跟作文打過交道吧,根據寫作命題的特點,作文可以分為命題作文和非命題作文。相信很多朋友都對寫作文感到非常苦惱吧,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品味音樂作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品味音樂作文(3篇)

品味音樂作文1

音樂是什麼?媽媽説:“是一種發自內心的表達。”爸爸説:“是一種令人放鬆的寶貝。”爺爺説:“是想象中的畫面。”奶奶説:“是一瓶萬能良藥。”可我卻認為:“音樂,是一種品味中的認真。”

為什麼説它是“品味”和“認真”呢?也許上述除了我的話其它都合乎情理,司空見慣了。唯獨我的話,讓人有些無法理解。

其實,無論怎樣,人每説出去的話總要有思考。我們先拆開來分析。先説“品味”,如果一個人只聽音樂卻不知音樂中的節奏,那豈不是無法無天啦?在我的理解:聽過這首歌,只要去品味,去感悟,去享受,去仔細地聆聽,任何一個跳動的音符就灌進你的心田,就像奶糖碰到舌頭一樣,總有那麼多點點滴滴的甜味,帶給你的是不一樣的享受。

看上面,好似“品味”已經很不錯了,為何還要再進行“認真”呢?有人認為是畫蛇添足;有人認為“認真”是瞎編亂湊;甚至有人認為太虛假了,有點天馬行空,形容得天花亂墜。可是,他們何曾想過,沒有“認真”就做不出好的事情來。為何要“認真”?因為在一首歌中,需要一個人真誠地聽,認真地琢磨,萬事都不可能一學就會,世上也沒有“百靈通”,想要學會這首歌,要你在品味中就要認真對待。有人會認為前後矛盾。如果又“品味”又“認真”,這顯然是不可能的,只有在“品味”中就“認真”,才會使歌聲的翅膀,飛向藍天。雖然“品味”已經很好了,但俗話説:“百尺竿頭,更上一步”。對於那些求勝心切的人來説,真是錦上添花,美中添美!

兩個如此精華的方式添起來,就是“音樂,是一種品味中的認真”。最後,我還認為:不光是音樂,任何事物,只要儘自己的努力,就是最好!

品味音樂作文2

戴着耳機,聽着音樂,我感到好像有一股旋風,裹着我離開了地面,向天上飄去,在音樂的陪伴中,我彷彿離開了人間,來到一個不曾聽説過的國度。這裏到處開滿了鮮花,樹枝上逗留着美麗的小鳥,河水裏遊動着漂亮的魚羣,山峯上點綴着挺拔的蒼松……

每次聽音樂,我都會有一種無比舒暢的心情,品味着這些我喜愛的音樂,我有許多感悟。

九九那個豔陽天哪喲、八月桂花遍地地開,這些經典紅色歌曲伴隨着前輩們的.艱苦奮鬥而傳承下來,現在聽上去,依然那樣悦耳。《義勇軍進行曲》反映出我國人民頑強的鬥志,堅貞的氣節,被定為我國的國歌。《咱們工人有力量》表現出我國工人階級建設社會主義祖國的高昂熱情,成為勞動者的戰歌。這些建國前或建國初期的音樂,引起了我的深思。

到了80年代,又傳來了一些流行音樂,風中揮舞狂亂的雙手,寫下光輝的詩篇。這首被稱為絕對經典的《光輝歲月》被Beyond演繹得出神入化,百聽不厭。

現在的流行音樂中,已經湧現出一批批新的音樂人出來。在中國,知名度最高的可謂是小天王周杰倫了,他自編自唱的《菊花台》還被評為奧斯卡金曲獎。從他的音樂中,也反映出他一步步地邁向了中國風的創造標準。

現今的音樂也不是單純的唱歌了,許多歌手邊唱邊跳,那火爆的勁舞更是吸引人的眼光。韓國的東方神起組合,就是一個知名的能邊唱邊跳的組合,裏面的五位歌手個個能歌善舞,特別是領隊的瑜滷允浩,街舞跳得更是漂亮,在讓我們欣賞音樂的同時,也讓我們觀賞了現代化的舞蹈,真可謂是一舉兩得。

品味音樂,讓音樂把我們的人生裝點得更加美好;品味音樂,讓我們體會一個有滋有味的生活。

品味音樂作文3

在大千世界裏,在茫茫人海里,你可以不懂文學,也可以不懂幾何,但是你不得不懂音樂,是音樂主宰着人類的快樂。

如果有一天,有人問我:“給你兩條路,你願意保留色彩,還是音樂”。我回毫不猶豫的告訴他:“音樂。”是的,是音樂貫穿了我的心靈,是音樂成了我的精神支柱,是音樂給我帶來了快了。觸摸着白色的鍵盤我突然感覺到他好象在告訴我什麼,這是什麼?音樂的靈感麼!不是,是你人生的旋律。

有一天,老師因誤會批評了我,我感到委屈,靜靜的做在桌前,默默的想着老是那方話。突然隔壁傳來了那首動聽的鋼琴曲——《情非得已》,我感到心靈遊樂撫慰。聽着那熟悉的旋律,我明白了,它是在叫我不要傷心,不要難過。我走到鋼琴邊,用手指觸動着鍵盤,跟着彈奏。我知道,我和它並不是在正面交談,而是通過一個個音符來互相感受的,我似乎也進入了那個如詩如畫的境界裏。是的,是音樂在我傷心時給我最大的安慰,它好象是一個忠實的朋友。

我願意在音樂的世界裏暢想、翱翔,放飛自我,陶冶情操,用鋼琴演奏出每一個充滿生機與激情的音符。把美帶給人間,用你的鏗鏘有力創造出一個美麗、和諧、温罄的世界。用我的十指撫摩你,聆聽你的傾訴,表達我的情思,放飛一切。

標籤: 音樂 品味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qitahuati/yinyuezuowen/n2894x.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