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其他話題作文 >習慣作文 >

關於春節風俗習慣作文範文400字彙編10篇

關於春節風俗習慣作文範文400字彙編10篇

在日常學習、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都嘗試過寫作文吧,作文一定要做到主題集中,圍繞同一主題作深入闡述,切忌東拉西扯,主題渙散甚至無主題。你寫作文時總是無從下筆?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關於春節風俗習慣作文範文400字彙編10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關於春節風俗習慣作文範文400字彙編10篇

春節風俗習慣作文1

一眨眼,又迎來了春節。羊年,一個讓人期待的年份,大家都長大了一歲,又可以收紅包,可以一家人吃團圓飯,開開心心的。

32夜,是一家人團圓的日子,今年,我們來到了諸暨,好菜一道道上,紅包一個個收大人們談得投機,小朋友們玩的快樂。

午夜一到,鞭炮聲四處響起,一朵朵鮮花在空中競相開放,我和妹妹趴在窗前,幻想着新一年的美好,欣賞着空中美麗的煙花。

大年初一,我們不在家,一早我們就乘車去拜訪爸爸在蕭山的親戚了,午飯在蕭山吃,晚飯也一樣。第二天還是如此。到年初三,我一早醒來爸媽就不見了,可我並不着急,他們去菜市場了,去準備中午給親戚們吃的飯菜去了。

照現在,接下來幾天就是我們出去走南闖北的時候了,去領略祖國的文化古蹟,去看看祖國的大好河山,也可以去國外玩玩,只要你要錢,哪兒都可以去,換在以前,這時候還在過年呢,小孩子們手中拿着鞭炮東放一個西放一個,大人們三三兩兩的聚在一起聊聊這個,聊聊那個,還有些在看着這些小孩子們奔跑着。

過完年就到元宵了,過完元宵才算到新的一年了,元宵元宵,必然少不了主角湯圓,家家户户都飄出了湯圓的香味,這時候上街走一走肚子馬上就咕咕叫了。

這些就是我們紹興以前和現在的新年,也和我們來介紹介紹你家鄉是如何過新年的吧!

春節風俗習慣作文2

藏族人民過年,是按照自己的歷法過藏曆年。藏曆和漢族農曆相近。藏曆年一般是在漢族春節過後的幾天內來臨的。在除夕前一天,當太陽快要落山的時候,家家户户都把髒水污物往西邊倒掉,讓那些髒東西跟着太陽落山而除掉,以示辭舊迎新,盼望人丁興旺,萬物生長。

除夕這天,要舉行隆重、盛大的“跳神會”。人們穿着豔麗的服裝,戴上奇形怪狀的面具,在海螺、大鼓、嗩吶等樂器伴奏下,高歌狂舞,以示去舊迎新,驅邪降福。除夕晚上,藏民們喜歡吃的食物是油餅、奶餅、血腸、手抓肉等。大年初一早晨,婦女們僦先去河邊或井旁背“吉祥水”,象徵全家吉祥,健康長壽。接着,家家户户都在醒目的紅桌上擺上象徵性的供品“竹素其瑪”。“竹素其瑪”即是元寶式的長形大彩盆(類似漢族地區的五穀鬥),在一頭裝滿麥粒,另一頭裝滿用白糖、酥油和青稞面做成的糕點,並在上面插上幾束染了顏色的麥穗和青稞穗,祝望五穀豐登,人畜興旺。歡樂的人們在擺着“竹素其瑪”的屋子裏,圍在一起互敬青稞酒,贈獻哈達,盡情唱歌跳舞,慶祝新春。

春節期間,親友和鄰居之間,都互相拜年,互贈哈達,祝願愉快幸福。並用青稞酒、酥油茶和糕點招待客人。廣場上和原野中更是熱鬧非常,青年們聚在一起舉行賽驪和射擊比賽,歌聲和喝彩聲此起彼伏。比賽結束後,大家圍在一起,點起篝火,彈唱團結祝福歌,跳起“鍋莊”、弦子舞,狂歡入夜。

春節風俗習慣作文3

習俗,顧名思義,是習慣風俗的意思,舊社會,城鄉居民禁忌較多,表現在人們行為的各個方面,相沿成習。其中有合理的禁忌,但多帶封建迷信色彩。不合理的禁忌,已隨着社會的進步,科學知識水平的提高,逐漸淡化,禁絕。而春節這一古老的節日,悠遠流長。隨之春節的習俗也流傳至今。

“二十四,掃塵日”。迎新首先要除舊。掃塵就是年終大掃除,北方稱“掃房”,南方叫“撣塵”。在春節前掃塵,是我國民間素有的傳統習俗。掃塵之日,全家上下齊動手,用心打掃房屋、庭院,擦洗鍋碗、拆洗被褥,乾乾淨淨迎接新年。其實,人們藉助“塵”與“陳”的諧音表達除陳、除舊的意願。

春節就這樣拉開了帷幕,乾淨的房屋,潔白的牆,就差貼上那飽含寓意的春聯,春聯也叫門對、春貼、對聯、對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對偶、簡潔、精巧的文字描繪時代背景,抒發美好願望,是我國特有的文學形式。每逢春節,無論城市還是農村,都要貼春聯,為節日增加喜慶氣氛。

貼“福”字,是我國民間由來已久的風俗。“福”字指福氣、福運,寄託了人們對幸福生活的嚮往,對美好未來的祝願。為了更充分地體現這種嚮往和祝願,有的人乾脆將“福”字倒過來貼,表示“幸福已到”“福氣已到”。民間還有將“福”字精描細做成各種圖案的,圖案有壽星、壽桃、鯉魚跳龍門、五穀豐登、龍鳳呈祥等。

有了喜慶的春聯,再貼上年畫、窗花,差不多就有些許年的“味道”。

春節風俗習慣作文4

春節踏着農曆12月24日零時的鐘聲,走入桂林的城鄉。這天是桂林人的“小年夜”,也就是“過小年”。過小年這天,人們宰狗、殺鴨,慶賀春節來臨。這天的爆竹聲,帶着人們送灶王爺“上天言好事”的心願噼哩啪啦地炸響,聲傳高宇。人們認為灶神是一家之主,一家的善惡功過禍福都由它掌管,所以每年將盡,都要送灶神上天向玉帝奏明,為全家降福免災。祭灶的儀式多由家裏的長輩去辦,他們將糖果放在灶頭祭祀灶神,祈求灶神“上天言好事,下凡降吉祥”。用糖果祭灶神,目的是讓糖“粘住”灶神的嘴巴,讓他甜甜的嘴巴盡説好話。除夕夜幕降臨後,再放爆竹接灶王爺下凡。這是桂林“過小年”的古俗,現在即便是鳴放鞭炮,也僅是古俗遺存的儀式罷了。

從臘月二十四到三十,人們忙着置辦年貨,打掃居室內外,以乾乾淨淨迎接新年。過節的傳統食品種類繁多,且寓有美好的願望:臘月二十九蒸年糕,年糕有甜、有成、有葷、有素,吃了年糕(高),新的一年生活、工作蒸蒸日上,步步高昇。

除夕的晚餐,人們喜歡闔家團聚,菜餚中必有“圓子”、“歡喜”,取其團團圓圓,歡歡喜喜之意。這個夜晚,萬人空巷,都在家中守歲。守歲時,要把火盆的炭火燒得紅紅火火,以象徵生活歲歲興旺。當零時一到,老老少少喜氣盈盈,以爆竹聲聲迎接新年。這喜炮聲不絕於耳,此起彼伏,直到更深夜靜,人們仍無睡意,爐火依然旺着,就是要去休息,也依然不會忘記把火盆的火偎好,留下火種,等明天一早燃上一盆好火。新年的火種猶如人的生命,它是新年財旺、家旺的好兆頭。人們對火的感情如此深厚,或許是因為火給人類帶來了文明、帶來了温暖吧。愛火就如同熱愛自己的生命,在新年尤其如此。

春節風俗習慣作文5

春節的江蘇民間,除了貼春聯、掛年畫、守歲、舞獅子、大拜年等和全國一樣的習俗外,還有一些獨特的習俗,現輯錄數則以饗讀者。

蘇州人除夕在飯內放進熟荸薺,吃時挖出來,謂之“掘元寶”,親友來往,泡茶時要置入兩隻青橄欖,謂之喝“元寶茶”,恭喜發財。

武進人年初一早晨,將先祖畫像懸掛中堂,供上茶果、年糕,一家老小依次行拜年禮,謂之“拜神影子。”他們掃地不許從家裏往外掃,惟恐把“財氣”、“如意”掃了出去,只能從外往裏掃。

江寧人有春節“打神鼓”之習俗,由大旗開路,鑼鼓手渾身使勁地擂鼓助興,初三“打夜鼓”、初七“上七鼓”,十三至十五打“赤膊鼓”,氣氛熱烈。

南通人有在家門口或堂前插芝麻稈、冬青、柏枝的習俗,取意生活開花節節高,長年青翠。

淮陰人還有初六給孩子“烤頭風”之習俗。是夜帶孩子到田頭空地點燃火把,為孩子驅除病邪,邊烤邊唱:“烤烤頭,醒醒腦,烤烤腳,步子矯,烤烤肚皮不拉稀,滿身都烤遍,疾病永不見。”

無錫漁民年初八有乘船去西山祭拜禹王廟之習,祈求水神保佑,祭鰲賧佛,謂之“上?”,禹王廟拆除後,此俗漸漸淡漠。

春節期間,江蘇地區的舊習俗中還有許多禁忌,諸如年初一不動剪刀,免得口舌之爭;不動菜刀,以免殺身之禍;不吃稀飯,怕出門遇雨;不掃地,怕把財運掃光等等。隨着科學知識的普及,有很多不科學的習俗也逐漸被人淡忘;健康有益的娛樂休閒活動,卻一直延續下來。藏族的風俗習慣作文白族的風俗習慣作文

春節風俗習慣作文6

今年大年三十的晚上,爸爸、媽媽、外公、外婆、舅舅、舅媽、表弟和我齊聚一堂。

我們開始包餃子,外婆小心翼翼的拿出一枚硬幣,裹進了一個餃子裏,即將入鍋之前,外婆用手捏出一個記號,爸爸媽媽和我都看見了,只是沒吱聲,煮過餃子的人都知道,除了把餃子煮熟以外,餃子的外形都不會發生太大的變化,時間到了,將鍋蓋掀起,一團熱氣直撲臉頰,果然,我一眼就發現了那個“大錢餃子”,外婆在裝盤時,可以把這只不一樣的餃子放入我的碗中,我感動極了。

在裝完盤後終於上桌了,我嘀咕了一句:“誰給我這麼多餃子啊”,就把餃子挑到了不在席的媽媽碗中,其中就有那枚“錢餃子”接着,我若無其事的繼續吃餃子,媽媽燒完了菜後,我碗裏瞄了一眼,已發現那枚餃子。等大家吃的差不多了,媽媽站起來説:“餃子都粘在一起了,搖一搖吧,”

在搖的過程中,媽媽偷偷的把自己的碗和外婆的碗交換了一下,外婆還矇在鼓裏呢,吃着吃着,只聽哎呦的一聲,外婆吐出了那枚硬幣。“哈哈,奶奶吃到了,奶奶吃到了,”表弟高興的'叫了起來。當時外婆還一頭霧水!

今年的春節過得特別温馨。

春節風俗習慣作文7

每個國家都有自己國家的民風民俗,在我出生的國家——中國,最具有民風民俗特點的傳統節日,就是春節。

我的家鄉是安徽省的一個小小的縣城——渦陽,“老子故里,道德之鄉”。春節是其中時間最長,也是最熱鬧的節日。除夕到了,家家趕做年菜,到處是雞鴨魚肉酒香味,男女老少全都穿上新衣服,大門前貼上紅紅的對聯,全是祝福新年的句子。一天三頓在開膳之前都要放鞭炮。因為這是一年中最後的一天,除了很小的寶寶或小孩子,沒有人在睡覺,都要守歲。

正月初一至正月初五家家都要走親串門,小孩到親戚朋友家拜年要壓歲錢,男人們要去親戚家拜年,女人自然在家中燒火做飯,迎接親戚們來家中拜年。還有一些廟會會有一些商家賣一些新年特有玩具,例如:炮、煙花、摔炮等。

元宵到了,家家張燈結綵,整個城市就像一家子一樣,紅紅火火、熱熱鬧鬧地過着元宵,有的放着孔明燈,向天上飛,滿天處處是燈火,美麗極了!

這就是我們中國特有的節日“春節”。大家一定要保護好我們的傳統節日習俗,一定要傳承下去。

春節風俗習慣作文8

春節快到了,春節有許多習俗:吃年夜飯、看春晚、放鞭炮等,其中我最喜歡的習俗就是吃完年夜飯放鞭炮了。

你們知道為什麼要放鞭炮嗎?讓我來告訴你吧!

以前有一隻叫年的獸常常到村子裏來吃人,年每次都在大年初一來吃人,人們十分怕它,有一天,一位白鬍子老人對村民們説年很怕紅色和聲音,村民知道對付年的辦法了,又到了大年初一,人們在門上貼“福”字,開始放鞭炮,年看到了紅色的福字,聽到了劈里啪啦的鞭炮聲,害怕得馬上跑回了深山,再也沒出來吃過人了。

每到吃完年夜飯時,我和小夥伴們便來到樓下開始放鞭炮,我們每個人拿着一個鞭炮,我小心翼翼地點燃了鞭炮,生怕燒了我自己的手,點好了鞭炮我馬上把手收了回來。

只聽見“嘭”的一聲一顆好似流星的東西飛上了天,“嘭”的一聲開出了一個個圖案有花形的,有心形的,還有許多不知道的形狀,我入了迷的看着天空,大家也都跟我一樣入神的看着,那聲音好像地動山搖,像千軍萬馬在奔跑似的。頓時天空變得五彩繽紛、炫麗多彩。

這就是春節放鞭炮的由來,我喜歡春節放鞭炮的傳統習俗,因為放鞭炮既熱鬧又喜慶。

春節風俗習慣作文9

“噼噼啪啪,噼噼啪啪……”日夜盼望的新年終於伴着陣陣的鞭炮聲向我們走來。今天是農曆正月初二,我與姐姐起了個大早,準備與爸爸媽媽到外婆家拜年。

一路上,家家户户都張燈結綵,好不熱鬧。到了外婆家,“蹦,啪。蹦,啪。蹦,啪……”更是熱鬧非凡。一向怕打炮煙,又非常想打炮煙的我終於鼓起勇氣拿了一根,可我還是不敢打,我叫外婆試一遍,姐姐也打了一根,最後我終於也打了一根。“哇,好痛快啊!”我先將右手把打火機打起來,左手拿起炮煙,小心翼翼地往火上點,“點着了,點着了。”我高興地叫起來,同時,我馬上將炮煙扔了出去。可我沒用力,炮煙掉到了我的腳跟前,我嚇得拼命逃,連打火機都扔到了河裏去了。幸好我跑得快,跑得遠,扔出去時火花馬上就滅了,接着清煙飄了出來,然後一下子就“啪”的一聲炸開,聲音震耳欲聾。我雖然心裏不怕,可還是一哆嗦。

通過了這次嘗試,我的膽子大了許多,現在我總算敢打炮煙了。這個春節我的收穫真大呀!

春節風俗習慣作文10

我記憶中最快樂的事莫過於過春節了。按照四川的風俗習慣,過春節差不多從臘月初就開始準備了。臘月里人們要掛長長的香腸,鮮鮮的臘肉,真誘人呀!

除夕夜的前幾天,我們都要和爸爸媽媽去超市購物,那超市裏別提有多熱鬧啦!年貨等商品看得人眼花繚亂,到處張燈結綵,一派節日的喜慶氣息。我們要買新衣服,買各種食品,還有年畫,對聯和鞭炮。

快到除夕,家家趕做年菜,吃起那香噴噴的年菜,我們就喝飲料,長輩們喝酒,長輩們還要説:“祝你們天天向上……”我們還要給長輩敬酒!除夕晚上還要看春節聯歡會,節目太好看了!到了十二點我們就要放五顏六色的煙花,你能看見五彩繽紛的煙花在夜空閃耀,你能聽見震耳欲聾的鞭炮聲在預示着新年的來到!

大年初一我們要穿漂漂亮亮的新衣服,到長輩家去拜年。我們的長輩會給我們發壓歲錢。大年十五是春節的高潮,我們也叫元宵節,那天有會舞獅子、鬧元宵、看花燈,真是熱鬧非凡!盼呀盼,在每年的盼望中我度過了一個又一個快樂的春節,我也漸漸長大了。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qitahuati/xiguanzuowen/g3p03x.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