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其他話題作文 >橋的作文 >

故鄉的橋學生作文1200字

故鄉的橋學生作文1200字

故鄉的橋 説到故鄉的壯觀景色,我不由得想到了橋,説到見證了故鄉韶關變遷的代表者,浮現在眼前的還是那一座座橋。它不僅跨越了湍急的河流,還成為岸與岸之間必不可少的溝通者,白天裏牽引着在外漂泊的遊子路的何方,夜晚裏橋上的燈火輝煌指引着街頭流浪的孩子回家的方向,從它初生到現在,即使“容貌”變了又變,它的本質卻從未改變。

故鄉的橋學生作文1200字

而韶關眾多的優美別稱之一就是叫“橋城”,這裏西面的武江從十里亭到海關有四座城,東邊的浙江從黃金村到海關也有四座橋,兩江匯合以後從海關到冶煉廠有兩座橋,也就是説,加上市區有橫跨河流的公路橋一共有十座橋。那麼,韶關的橋為何而來,又從何而來呢?這個問題值得思索。

其實,在古代,貨物水運是主要的途徑,而韶關又是河流比較多的地方,武江連接湖南,湞江連接江西,兩江在韶關匯聚成北江南下廣州,因此韶關水運在當時十分發達,半島周圍佈滿了碼頭。只要集中在東西兩岸,也就是現在的東堤路和西堤路,現在的東街曾有一個很大的碼頭,叫天后碼頭,而河運最主要的渡口就是大碼頭,這裏的貨物運輸必定是要經過武江水路的。然而在沒有公路橋的時候,韶關人是如何過河的呢?

歷史見證,即使古人沒有高新技術也能靠自己的聰明去創造新的事物,韶關這裏的近代古人就想到以浮承船,以船承物,他們將一艘艘的小船以木板拼接鑲入的形式連接起來成為能渡河的載體,併名曰其為:“浮橋”,我相信,老韶關人對浮橋應該都不會陌生,在現在西河橋、武江橋、風采橋還沒建設的時候,韶關人過河都是靠浮橋。

我專門去問了一些在這土生土長的老人家們關於浮橋的事情,他們都感歎道,有時候自己看到現在的橋,都會回想起小時候在那些搖搖晃晃的浮橋上面嬉戲的時光,從一開始走上它時的驚慌不定,到後來日久字後的穩如泰山等等,然而這些都成為了老一輩人歲月滄桑的沉澱,當自己在上面走的時候船身雖然搖擺不定,但是人卻很歡樂,比之現在多了些樂趣。橋的那端是碼頭,橋的這端是勤勞能幹的“郵遞員”。當你熟練在上面走動時,你會感覺很奇妙,潺潺流動的水就近在咫尺,宛如在水上行走一般,盯着它看,就會感覺自己也在隨波逐流一樣,一片片木板搭在小小的船上,連接了本互不相干的船與船,就像團結了一羣單獨待着就會調皮搗蛋的孩子一樣,圓扁形狀的舟中央橫着幾根木柱,兩端各用一根超長木柱打入此船與彼船的'船身,以保這些調皮的孩子難以“脱軌”。不同岸的人在去往不同集市的路上在它們身上來回走動,薄薄的木片卻從不曾坍塌,身體在搖,心卻很穩。

在二十世紀六十年代,韶城第一座貫南北交通運輸的鋼筋混凝土大橋,在歷經炮火的洗禮和滄桑事變之後的曲江橋完工了,它年齡可大了,是韶關的歷史見證橋之首。初建那時候橋面還很窄,只能通過一輛汽車。東西兩河的居民主要還是靠浮橋進出城。由此可以看出,在人文變遷史中新事物取代舊事物還是需要時間的,即使建了橋,人們還是習慣過浮橋。

事實也證明,時間總能變革一切,現如今,少了碼頭貨船,少了木板浮橋,取而代之的是多元的運輸方式、更為堅固的橋樑、和日新月異的城市風貌。

這往往就是,一代城市的時代變遷。

標籤: 學生 故鄉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qitahuati/qiaozuowen/qp32wj.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