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其他話題作文 >魯迅作文 >

【精】走進魯迅作文

【精】走進魯迅作文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學習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作文了吧,作文是由文字組成,經過人的思想考慮,通過語言組織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文體。如何寫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作文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走進魯迅作文,歡迎閲讀與收藏。

【精】走進魯迅作文

走進魯迅作文1

冬日裏格外燦爛的一天,我們全家人一起去越城遊玩。車輪緩緩地滾動,微醺的陽光温暖着我們,整個車裏歡聲笑語。

到了魯迅故里後,車輪慢慢停下來,家人們陸續走下車,一眼就看到了魯迅的肖像,一家子趕忙過去拍照,不亦樂乎。

“咸亨酒店”,那是魯迅作品《孔乙己》裏有寫的,"温一碗醇香的黃酒,來一碟入味的茴香豆",彷彿故事裏的人物全部浮現在我眼前,文章深入人心,聽説現在還改造擴建,變成了五星級酒店呢!

正在我出神時,一瞬間,我的耳旁傳來密密麻麻的説話聲、吵鬧聲和哭聲,我甩了甩腦子,終於回過神來,快步走在小街上,跟上他們的隊伍。

走了幾分鐘,就到了魯迅故里,檢了票,就進去了,門額上掛着魯迅祖父周福清“翰林”匾額,到了大廳,映入眼簾的是一個大大的三個字“德壽堂”,“積善有德,福祿長壽”就是它的意思。雄厚有力的筆勁,正楷的字,十分威武。左側壁上還掛着周福清的治家格言《恆訓》可見魯迅的家中有良好的家風,受益匪淺。

再走進的是香火堂,祭祀祖宗的地方,中間上方掛有《德祉永馨》匾額,意指德行和福氣淵源流長。還掛了魯迅祖父周福清和他兩個夫人的神像,其中一個是魯迅的親祖母,在桂花樹下講故事的就是看着面目蒼老的祖母,兩人的神態目光炯炯,莊嚴華麗,端莊而不失風雅,在封建社會裏,原來執行着一夫二妻的名義,女性是多麼卑微啊!

走出來,看見了第二層樓房,爸爸説:“是被當做繡房或閨房等,魯迅家沒有女兒,所以,應該是用來當繡房用的吧。”

後面還看了許多古代的生活用品,牀、桌椅、書架、洗臉架等……

最好玩的是三味書屋與百草園,想起了《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裏的“不必説碧綠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欄……”菜畦、石井欄、皂莢樹、桑葚、何首烏根、覆盆子都映在我眼前,心裏澎湃洶湧,像波浪滾滾的大海,像將要噴發的火山,巖漿砰得爆發了出來,跟我的心情是一樣的,瞭解了魯迅的家風和封建社會的生活風俗,我很高興,覺得自己大豐收了,魯迅的一生無比輝煌,但這種輝煌是在經歷過風雨和磨練才能成就的,我們應該學習魯迅的堅韌不拔的精神!

回來路上我想了許多,也改變了以前的學習態度,一家人看着燦爛的夕陽,如畫一般的霞光,如仙境般的風景,如痴的家人,如醉的我,就這樣慢慢的駛過……

走進魯迅作文2

魯迅,大家都不陌生,今天我對魯迅有了進一步的瞭解,因為老師讓我們開了個《走進魯迅》的活動,為了讓我們更加了解中國這位偉人——魯迅。

活動規律如下:按座位分成四組,每組準備三個節目,向大家彙報魯迅的資料。

老師在三週前公佈了這次任務,我們就在課餘時間收集、查找有關魯迅的資料,並充分發揮腦細胞思考準備的內容、道具和各種各樣的節目,想壓倒其餘三個組,在做完了所有準備工作後,我們便盼星星、盼月亮的等待活動的來臨。看看別人都有什麼“陰謀詭計”。

我們組準備了三個活動,它們是:1、介紹魯迅,2、介紹魯迅的家人,3、觀看關於魯迅的視頻。還準備一堆資料,幾幅圖片,一張主持稿,一張書法。

在活動開始時,我們四個組都躍躍欲試,雖然我對我們組的準備活動非常有信心,結果……但是……我們組還是徹底“敗北”了。我咋想也想不到是這個結果,全班第三(也可以説是倒數第一,因為第三的名額有兩個)望着別組的精彩活動,我氣得“咬牙切齒” ,因為我不能原諒自己,我這個“超強大腦”咋能尋思不出來那些活動呢!算了,重在參與,不追究我大腦了,向大家介紹一個令我們全班“大跌眼眶”的節目。

這是一個相聲。(我真的沒想到能用相聲體現這種嚴肅的話題)

甲:……(對不起他們説的話真的太長太拗口太……總之我記不住)之下便是介紹魯迅的信息。

甲:魯迅原名周杰倫、字豫山、山東紹興人……

乙:(一把推走甲)魯迅原名周樹人、字豫才,浙江紹興人。

甲:(一把推走乙)1819年(應是1918年)首次用魯迅做筆名發表了《狂人日記》。

乙:(搶過話)1918年首次用魯迅做筆名發表了《狂人日記》。

甲:(推過乙)毛澤東評論他是偉大的琢磨家……

乙:是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

……(他們一直爭下去)

我呆呆的望着那些令我內心“崩潰”的節目(説白了,就是我羨慕嫉妒恨),發誓,下次我一定要發揮想象力,做出令世人震驚的節目蓋過他們!

走進魯迅作文3

母親的書桌上終年擺着一尊鑲嵌着魯迅像的瓷盤。聽母親説,文化大革命“焚書坑儒”,可是沒燒魯迅的書,書店裏除了毛澤東選集馬恩列斯全集,剩下的就是魯迅全集赫然擺在那裏。

魯迅,一個神聖的名字,像所有被推到高處的神話人物一樣,在魯迅周圍始終有一種威懾的氣氛和蠻橫的力量,壓迫着我不敢雙眼直視他。他是作為一個不可言説的奇蹟存在的。

在那個風雲變幻,災難深重的年代,為了拯救陰霾籠罩的舊中國,魯迅先生沉思着、探索着,“眾人皆醉我獨醒”,做出了堅定的選擇,用筆來代替手術刀,摘除中國人封閉頭顱裏思想的毒瘤。有人説魯迅先生的文章不是很過硬,可沒有人敢説他的思想精神神不過硬。那精神到今天還閃爍着鋒利的光芒。

説到魯迅精神,這個我是知道的,就是以筆為投槍和匕首,吃的是草,擠出的是奶,痛打落水狗,毫小妥協地向一切黑暗勢力挑戰,“一個都小寬恕!”,“橫眉冷對於大指,俯首甘為孺了牛”,“半殖民地人民最可貴的品格,沒有絲毫的奴顏和媚骨”。與之相聯的形象便是孤憤、激昂、單槍匹馬。前面是一眼望不到頭的.明槍,身後是飛蝗一般放不完的冷箭,簡言之,魯迅的一生是戰士的一生。

魯迅先生古文古詩寫得極好,可他並不尊唐崇漢,他給中國文學的大河開闢了一個新的支流。他不會因為舊物的羈絆而停止探求新事物的步伐。新文藝無論在理論上還是實踐上,他都站在最前面。他獨自在黑暗中摸索着,常常“碰壁”,碰扁了鼻子。他無時無刻不在探求着、實踐着。他以最大的力量,把最簡單的文字、感情、思想,容納在一兩千字裏,像一塊玲壠的瘦石,但永遠新鮮,永遠清晰,永遠軟中透硬,永遠厲害而不粗鄙,有着一顆手榴彈的力量。

魯迅先生是相信進化論的。他有一顆純潔的心,關愛着青年們,有時甚至是溺愛。他相信新一代的青年必定是新中國的棟樑,必定有出息,就用自己的手把他們一個個托起來,唯恐自己的光芒遮住了他們。

中國人民虔誠地崇拜着魯迅。因為他是在國人需要精神支柱的時候挺身而出,頂天立地地站在華夏大地上的。魯迅先生的精神,至少讓三代中國人靈魂受到洗禮。魯迅先生的精神,滲透了中國的每一寸士地。他偉大,他堅強。

魯迅精神並沒有隨着時問的推移被人們淡忘,它已經播散到每個中華兒女的心裏,激勵着我們直血現實,勇於反省自我,不斷前行。

走進魯迅作文4

翻開厚厚的相冊,映入眼簾的便是這張我最珍貴的照片。那是我在魯迅的私塾三味書屋拍的,照片上我甜甜的微笑定格在那一瞬間。魯迅是我最敬佩的作家之一,能坐在他用過的硬木書桌前留念,這是我最有幸近距離的一次珍貴的回憶。

早些天聽爸爸説我們要去紹興玩,到那去看看魯迅紀念館,我很是興奮,自從讀過魯迅的幾部經典作品《吶喊》、《彷徨》、《朝花夕拾》、《野草》、《阿Q正傳》、《故事新編》以後,我特有一種想從他的全世界路過的感覺,去深入的瞭解一下他的童年求學的地方到底是怎樣的呢?

終於到了目的地三味書屋,書房正中懸掛着“三味書屋”匾額。南牆有個圓洞門上面有一副小匾,題“停雲小憩”,正中掛着一幅畫,一棵枝葉繁茂的大樹下伏着一頭乖巧的梅花鹿。樸素的八仙桌,高背椅子,東北角正是魯迅先生當年用過的那一張書桌,我快步上前,似乎都要把鼻子貼在桌子上了,清楚地看見了刻在書桌右下角那個“早”字,無情的歲月,終將無法絕跡魯迅留下的堅韌意志,雖然字已經有些淡了,但可以醒目的看到,那一橫,一豎,不是不經意間刻上的,而是貫穿了魯迅強烈鬥爭精神的傲骨之靈魂。“早”這個字無不是魯迅一生奮鬥的目標,時時早,事事早!

“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正是他的愛國精神和崇高的人格,如同性情剛烈的牛對敵人,抱以橫眉冷對,對人民懷着滿腔熱忱。在那腐敗的年代,他毅然拿起文學這杆槍,“解剖”別人,“解剖”自己。我的身上如同注入了一股暖流,在這寒冬,迎面有一股撲鼻的清香,這不是臘梅花嗎?我的腦海裏呈現出滿樹都是花,像琥珀雕成的,花瓣如同冰薄一樣透明,冬日的一抹陽光使得整棵樹發光了似的,真是白裏透光呀!突然我愉悦的想象似乎融會貫通了,再仔細想想魯迅先生的小説裏好像也説過後院有梅花,難道這棵樹存活到了現在,那真是奇蹟呀!他的靈魂就在臘梅花裏,正盛開,正怒放,臘梅花就是魯迅,魯迅就是臘梅花,他們同樣敢於迎風傲雪,同樣冰清玉潔,同樣頑強不屈。是啊,我也要像他們一樣,珍惜清晨,珍惜每一天,做“東風第一枝”,我如夢方醒,停止了想象,卻收穫了很多,臉上掛着甜甜的微笑。

不知道何時,爸爸舉起相機,“咔嚓咔嚓”給我拍下了這張照片,這是一張珍貴的照片,給我帶來的美好回憶!

走進魯迅作文5

魯迅的一生,是堅韌戰鬥的一生,也是勤奮工作的一生。他一生的著述和翻譯,真是浩如煙海、洋洋大觀,在中國和世界文學史上樹立了不朽的豐碑。

魯迅,一個熟悉而又陌生的名字,從小學開始就接觸魯迅的文章和各類歌頌他的詩文,但他生活的年代離我們太遙遠,使我們無法想象。今天學習了《魯迅自傳》,又一次更進一步瞭解他的生平,我對魯迅的瞭解才又近了些。

魯迅,一個從深沉的黑夜裏,高舉熊熊火炬,勇敢的殺伐過來的戰士的形象:倔強的頭髮,冷峻的橫眉,如炬的目光,濃黑的鬍鬚,還有那令人生敬的嵯峨的氣度。

在當時的社會環境下,封建的思想文化,封建的道德倫理,成為幾千年沉積下來的一種可怕思想,成為影響人們思想的一種可怕痼疾,而魯迅卻能在如此的環境中學習並取得如此優異的成績,真謂之為我們的榜樣,也正是因為魯迅看到這種可怕思想對人的羈絆,所以才棄醫從文,決心醫治人們的想法,挽救落後的國家。

魯迅一生坎坷,到處“碰壁”,所以很自然的有一股怨恨之氣,橫亙胸中,一吐為快。怨恨的對象是誰呢?禮教,制度,傳統,政府,全成了他泄忿的對象。他是紹興人,也許先天的有一點“刀筆吏”的素質,為文極尖酸刻薄之能事,他的國文的根底在當時一般白話文學作家裏當然是出類拔萃的,所以他的作品(尤其是所謂雜感)在當時的確是難能可貴。他的文字,簡練而刻毒,作為零星的諷刺來看,是有其價值的。他的主要作品,即是他的一本又一本的雜感集。但是要作為一個文學家,單有一腹牢騷,一腔怨氣是不夠的,他必須要有一套積極的思想,對人對事都要有一套積極的看法,縱然不必即構成什麼體系,至少也要有一個正面的主張。魯迅不足以語此。他有的只是一個消極的態度,勉強歸納起來,即是一個“不滿於現狀”的態度。這個態度並不算錯。北洋軍閥執政若干年,誰又能對現狀滿意?問題是在,光是不滿意又當如何?我們的國家民族,政治文化,真是百孔千瘡,怎麼辦呢?慢慢的尋求一點一滴的改良,不失為一個辦法。魯迅如果不贊成這個辦法,也可以,如果以為這辦法是消極的妥協的沒出息的,也可以,但是你總得提出一個辦法,不能單是謾罵,謾罵腐敗的對象,謾罵別人的改良的主張,謾罵一切,而自己不提出正面的主張。而魯迅的最嚴重的短處,即在於是。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qitahuati/luxunzuowen/yrvq7p.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