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其他話題作文 >經歷作文 >

有關鄉村經歷作文4篇

有關鄉村經歷作文4篇

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在社會中,大家都經常看到作文的身影吧,作文是人們以書面形式表情達意的言語活動。一篇什麼樣的作文才能稱之為優秀作文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鄉村經歷作文4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有關鄉村經歷作文4篇

鄉村經歷作文 篇1

今年過年,我與父母一起返回仙居老家新年,貼對聯、吃年飯、看春晚,許多 事兒要我印象深刻,令人難忘!但印像深刻的,還是一次瀏覽山區學校的歷經。正月初三那一天,聽父親説,我們要去參觀考察叔叔工作中的山區學校,一路上我不斷費盡心思:貧苦山區學校的工程建築一定很歷史悠久吧?課桌椅陳舊麼?學員的日常學習環境如何?帶著這麼多疑惑,我迫不及待地盼望公佈回答。

從縣裏考慮,父親開過一個半小時的車,踏過了一段又一段坎坷不平的盤山路,大家總算趕到了這所山區學校——仙居縣溪港管理中心學校。這兒隨處是山,學校就建在山坡上,從狹小的學校大門口進來,就看見一個小小籃球賽操場和兩幢三層的簡易房子,左側是學生公寓與老師寫字樓,右側是教學大樓。走入課室一看,裏邊僅有簡易的桌椅板凳和質樸的牆面教室黑板,遠沒有大家學校的標準好。越過兩幢房屋正中間的操場,迎着階梯拾級而上,大家趕到了建在峯頂上的操場。操場運動場上鋪裝了顯眼的鮮紅色塑料,可能是這兒最智能化的設備了,但操場正中間卻凹凸不平,爬滿了野草。叔叔跟我説,現階段學校裏一共有兩百多名學員,從幼稚園到中學,每一個班級的學員從十人到二十多人不一。由於位於偏僻,交通不方便,這兒的教育資源十分比較有限。可是,這裏的同學們都很勤奮、很努力,在教師的領着下,用勤奮好學勤奮填補硬件配置標準上的不夠,持續在磨鍊中吸取專業知識與營養物質,使她們的學業成績不比城內的同學們差是多少。

聽了叔叔得話,眼睛潮濕了。我好像看到了班裏學生們認真學習的模樣,琅琅的讀書聲索繞我耳旁。想起自身以前由於不想學習而鬧脾氣,我猛然羞漲紅了臉。我深深感受到,大家優異的學習環境得來不易,暗自下決心,要更為勤奮地學習培訓,不負老師和爸爸媽媽的期待,做一個對社會發展真實有效的人。

此次瀏覽山區學校的歷經,就是我人生道路發展路面上的一筆精神財富,它要我意識到:大山裏的孩子們面對困境行遠必自這般勤奮,相比而言,有着優異的日常生活學習培訓標準的我更必須加倍愛惜,努力學習,勤奮成材!

鄉村經歷作文 篇2

我七歲那年,全家人都回老家電白過春節。

到了奶奶家,我看到一羣農村孩子,雖然穿得沒有城裏孩子那麼光鮮,但打扮大方得體,善良又純樸。農村不僅人美,景色也很美。在田野的夜空中,能清晰地看見許多星星,閃閃爍爍的,深邃而美麗。大概是大城市的繁華和五彩繽紛的燈光映襯之緣故,在深圳的夜空裏,卻很少看見那麼多閃爍的星星。農村早晨的空氣很清新且帶有一種清甜的味兒,但是在深圳的早晨卻是霧濛濛的,令人感到有點窒息。

有趣的是,那天我跟奶奶一起去拔蘿蔔、摘青菜!奶奶教我摘青菜時要把它的所有根都拔出來,要不然會傷到青菜本身。哇!摘青菜還有這麼多講究呀!在深圳家裏,我只管吃青菜,沒想到摘青菜還有那麼多學問呀。

第二天下午,明明哥哥對我説,我們來玩個新花樣吧。我帶着好奇心爽快地説:“好呀,明明哥哥,玩什麼呢?”明明哥哥笑而不答,一臉神祕莫測的樣子。不一會,明明哥哥叫了偉志叔叔,帶我到一片空曠的稻田裏。我正疑惑時,明明哥哥和偉志叔叔很快用土塊搭成一個小窯,先將一些紅薯放進窯內,再找一些乾草和樹枝點着火放進窯裏面,頓時,窯裏便燒起熊熊的火焰,三十分鐘後,火焰漸漸熄滅了,明明哥哥和偉志叔叔便用粗樹枝將土塊擊倒,再把雞蛋放進土塊裏,等土塊的温度冷卻後,便小心翼翼地用樹枝將雞蛋和紅薯刨出來。這時候我已經等得急了,但是雞蛋和紅薯很燙,過一會兒才能吃,真是考驗人的時候啊。夕陽西下時,天空一片暗紅,大家開始剝雞蛋殼、紅薯皮,吃起來真香啊……

假期結束了,我們回到深圳。雖然我現在不經常回電白,但是我還是非常想念爺爺、奶奶及那裏的一切。

鄉村經歷作文 篇3

今年春節,我和爸爸媽媽一起回到仙居老家過年,貼春聯、吃年飯、看春晚,很多事情讓我印象深刻,難以忘懷!但印象最深的,還是一次訪問山區學校的經歷。正月初三那天,聽爸爸説,我們要去參觀叔叔工作的山區學校,一路上我不停地想:貧困山區學校的建築一定很古老吧?課桌破舊麼?學生的日常學習環境怎麼樣?帶着這麼多疑問,我急切地盼望着揭曉答案。

從縣城出發,爸爸開了一個半小時的車,走過了一段又一段崎嶇不平的盤山公路,我們終於來到了這所山區學校——仙居縣溪港中心學校。這裏處處是山,學校就建在山坡上,從狹窄的學校大門進去,就看見一個小小的籃球操場和兩棟三層的簡易房子,左邊是學生宿舍和老師辦公樓,右邊是教學樓。走進教室一看,裏面只有簡單的桌椅和樸素的牆壁黑板,遠沒有我們學校的條件好。穿過兩棟房子中間的操場,迎着台階拾級而上,我們來到了建在山頂上的操場。操場跑道上鋪設了醒目的紅色塑膠,可能是這裏最現代化的設施了,但操場中間卻高低不平,長滿了雜草。叔叔告訴我,目前學校裏一共有兩百多名學生,從幼兒園到初中,每個年級的學生從十人到二十多人不等。因為地處偏遠,交通不便,這裏的教學資源非常有限。但是,這兒的同學都很上進、很勤奮,在老師的帶領下,用刻苦努力彌補硬件條件上的不足,不斷在磨礪中汲取知識與養分,使他們的學習成績不比城裏的同學差多少。

聽了叔叔的話,我的眼睛濕潤了。我彷彿看到了教室裏同學們努力學習的樣子,朗朗的讀書聲縈繞在我耳邊。想到自己曾經因為不想學習而鬧情緒,我頓時羞紅了臉。我深深地感受到,我們優越的學習環境來之不易,暗暗下定決心,要更加努力地學習,不辜負老師和父母的期望,做一個對社會真正有用的人。

這次訪問山區學校的經歷,是我人生成長道路上的一筆寶貴財富,它讓我意識到:山裏的孩子們面對困難尚能如此努力,相比而言,擁有優越的生活學習條件的我更需要倍加珍惜,好好學習,努力成才!

鄉村經歷作文 篇4

從小在城市長大的我對鄉村的生活真是一無所知,常聽大人們“瓜果梨桃稻穀香”講得津津有味,讓人心馳神往。我真想身臨其境地去感受一下。機會終於來了,去年“十一”前,爸爸的老同學約我們去他鄉下的.表哥家,説是讓我們體驗一下鄉村生活,我高興極了,每天都在扳着手指倒數着日子。

盼望着,盼望着,“十一”終於來了。迎着朝霞,我們就開車和爸爸的同學一道出發了。他表哥家住在濱縣蓮花村,離哈市九十多公里。我們先上高速公路,然後又走砂石路,經過兩個多小時的奔波,終於看見一個大牌子,上面寫着“濱縣蓮花村”五個紅色的大字。我們順着路標開進田間小路,車子搖搖晃晃地向前開,路邊是結滿果實的高粱和玉米地,一眼望不到邊,到處是一片豐收的景象。成羣的蜻蜓、蝴蝶在空中飛舞,路邊野花爭奇鬥豔,偶爾還有瓜地,鄉民們在地頭上搭起涼棚,地面上堆着西瓜、香瓜。空氣中飄蕩着瓜果的香氣,吸一口沁入心脾。我們興致勃勃地買了一個大西瓜和一些新摘的香瓜,它們吃起來甜脆可口,汁液溢流。真是解渴又享受!

吃過繼續趕路,過了一個小橋,就來到“表哥”家。這個村子住着三十幾户人家,房子整潔,都是紅磚牆,白亮的鐵瓦蓋。“表哥”家的房子寬敞明亮,房子周圍是籬笆牆,中間有一扇很講究的大鐵門。院子裏用紅磚鋪成的人行道,道兩邊種着高大的向日葵和大秋菊,開着金燦燦的花朵,非常漂亮。前後園子種着各種蔬菜,紫色的茄子,紅色的西紅柿,翠綠的黃瓜,應有盡有。兩棵大沙果樹上結滿了紅紅的沙果,非常誘人,到處透出豐收的喜悦。院子的中間有一口壓水井,一羣伸着長長脖子的大白鵝悠閒地散步,一台嶄新的客貨兩用車停在大門口。

中午,熱情的主人招待我們吃了一頓十足的莊家飯,色香味俱全。主食是新碾的香噴噴的玉米餅子。各種菜餚都是自家種的,沒有上過化肥,擺滿了餐桌。還有魚醬和炸河蝦,都是在小河裏現撈的。這些在城市的餐桌上是很難見到的,於是我們大快朵頤了一番。

鄉下人熱情好客,憨厚淳樸。聽説我們來了,都主動來和我們説話,有的還和我們一起吃飯。大家高高興興,無拘無束。從交談中看得出他們對自己現在的生活很滿足。直到夕陽西下,我們才依依不捨地返城。

這就是我的第一次鄉村經歷,至今讓我流連忘返。在返城的路上,我不禁想起學過的陸游詩句“莫笑農家臘酒渾,豐年留客足雞豚”。

我的家鄉在美麗的海南島,那裏有蔚藍的天空,茂密的樹林,清新的空氣,還有我最喜歡的小動物們——雞呀,鴨呀,鵝呀……最使我難忘的是那裏悠閒自在的鄉村生活。

清晨,睡夢中的我被“哦——哦——哦——”的叫聲吵醒,我睡眼朦朧地一下子從牀上起來,跑到窗口一瞧,只見幾隻驕傲的大公雞在昂頭挺胸地唱着歌,好像在説:“起牀啦!起牀啦!”我趕忙穿好衣服,來到院子裏,享受這早晨的清新空氣。房子前面有一塊空地,遠處是密密麻麻的樹林,種着各種各樣的果樹,屋後還有一小塊菜地,長着綠油油的青菜,房子旁邊的廚房上空飄着裊裊的炊煙,原來是爺爺奶奶在做早餐了。由於果園裏有很多的幹樹枝,所以,他們還是喜歡用柴火煮飯,特別的香啊。我趕緊過去跟奶奶學燒火,奶奶看着我高興地笑了。

中午,我會在果樹下的吊牀上休息,玩耍,大人們就在門前的荔枝樹蔭下聊天,喝茶。有時我還會去捉雞來玩,我抱起它們,向遠處拋去,讓它們學“飛”,好玩極了!還有,就是如果聽到母雞“咯咯噠”的叫聲,就可以去收雞蛋了,我每天的收穫都不小啊。

傍晚,我們會在房前的空地上擺上桌子吃飯,香噴噴的飯菜擺滿了桌子,小花狗在一旁可憐巴巴地等着肯骨頭,我總是偷偷地丟好吃的給它,它總是對着我搖尾巴。

夜晚悄悄地來臨了,我坐在院子裏的小凳子上仰望着美麗的星空,數也數不清的星星像一顆顆鑽石鑲嵌在夜空上,一閃一閃,分外美麗耀眼。使我不禁感歎,鄉村的夜晚真是太美了!

我好喜歡令人難忘的鄉村生活啊!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qitahuati/jinglizuowen/37v8z8z.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