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其他話題作文 >家鄉作文 >

春節家鄉作文10篇

春節家鄉作文10篇

在日常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大家都接觸過作文吧,作文要求篇章結構完整,一定要避免無結尾作文的出現。那要怎麼寫好作文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春節家鄉作文10篇,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春節家鄉作文10篇

春節家鄉作文 篇1

光陰似箭,一轉眼春節就要到了,家家户户都在為過年做準備。除夕之夜終於到了,為了晚上那一頓豐盛的年夜飯,整個上午,我跟弟弟妹妹們忙得不亦樂乎。

按照家鄉的風俗,下午兩點以後就可以開年夜飯了,而且比賽誰家吃得早,吃飯前要放一串鞭炮,以此作為標誌,而且放鞭炮還代表着一年的終結和新年的開始。三點鐘一到,我就迫不及待地來到廚房門口,隨着一陣香味撲鼻而來,桌子上擺滿了雞、鴨、魚、肉和各種素菜,我像一隻饞貓,盯着桌子上的飯菜兩眼直髮光。雖然今天的飯菜非常豐盛,但事實上我們不僅僅是為了品嚐這些佳餚而坐在一起的,而是為了慶祝一家人的團圓,慶祝一年的終結,祝福新年的到來。

年夜飯結束了,暮色也漸漸降臨,這是我們盡情玩耍的時候了,我們拿着事先買好的禮花炮,一個接一個對着天空放。鄰家的孩子們也在燃放自個兒買來的禮花炮。抬頭仰望,天空中頓時出現了各種美的圖案,這絢麗的夜空裝點了美麗的村莊。花炮放完了,全家人圍坐在電視機旁看春節晚會。春晚已經成為除夕夜的一道“盛宴”。那些動聽的歌曲,搞笑的小品,幽默的相聲,更為春節增添了一份喜慶。到了初一,早早地爬起來,先放一串鞭炮,以表示對新年的祝福。這一天,按照家鄉的習俗,不能去拜年,得先去上墳拜祭祖先。所以,大年初一最重要的事情就是上墳。一直到午飯後才回來。從初二開始,就忙着去拜年和做春客。過年對於孩子來説,是最幸福的,既可以得到壓歲錢,又可以盡情地玩耍。

“正月十五鬧元宵”在我們這裏,這一天被稱為“棒棒節”,從正月十四一直延續到十六。這幾天集市上擺滿了各種各樣的“棒棒”,有當農具的,有小孩玩耍用的木刀、木劍、木槍等等。還有各種各樣的花卉、樹苗。這三天裏,市場上人山人海。農民們把一年要用的農具全買齊了,還捎帶上各種花卉,去裝飾各自的院子。我們這裏的人非常喜歡養花、養鳥。一進院子,一派鳥語花香的景象。隨着生活質量的提高,傳統的“棒棒節”發生了變化,不再是以“棒棒”交易為主,而是增加了各種日常生活用品、花卉等。白天逛完“棒棒會”,到了晚上,跟除夕之夜一樣,一家人圍坐在電視機旁看“元宵晚會”。一直看到晚會結束才肯去睡覺。

十五一過,這就標誌着我們最歡樂的日子就要結束了,我們馬上就要回學校上學了。很留戀春節的那一份歡樂和喜慶,那一份親人團圓的温馨,還有那一份壓歲錢。這不,此時我已經又在暗暗地巴望着春節的早日到來。

春節家鄉作文 篇2

寒假來了,我們心中都在盼望春節的到來,特別是我呀!把寒假作業完成後一直唸叨着親婆或親公來接我回鄉下過節。我等呀等呀,來接我回鄉下的人-親婆終於來了。在回鄉下的途中,我在思考一個問題:每個人都盼着過年,可過年究竟是什麼?是穿着漂亮的新衣裳,讓小夥伴讚美讚美我?是噼裏啪啦的放鞭炮和煙花,增添節日的喜慶氣氛,把世界點綴的更加美妙神奇?是給長輩們拜年,然後揣着壓歲錢去買自己夢寐以求的東西?......

這時,親婆看出了我的心思,説:“這些都對,又不盡對”,她又説:“過年是給每個人播下希望的種子,是從過去走向……”。她的還沒有説完,我們已經來到了鄉下,哇!一張我從未見過的厚厚的大餅!問清楚後,才知道這年糕呀!我問媽媽:“過春節的習俗還有哪些?”。

“過春節的習俗有包餃子、貼對聯,還有吃年糕、祭拜祖先和走親戚等”。

開飯了,這是一次盛宴,有許多好吃的:童子雞、豬肝、牛肉、青菜、巧克力、牛奶糖。吃完飯,我就和爸爸媽媽親婆親公一起看春節聯歡晚會,人人臉上都喜笑顏開!

啊!這就是家鄉的春節!

春節家鄉作文 篇3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户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聽到這首古詩我想大家一定會想起一個令人興奮的節日—春節。

春節,是中國最傳統的節日之一,我家鄉的春節,可別有一番風味呢。在大年三十,大人們就忙着包餃子了。我們呢,嘿嘿,我們要去買鞭炮玩,買來的一串一串的鞭炮要一個一個的把它拆下來,然後,嘿嘿,來到別人家的門口,左看看,沒人;右看看,也沒人,把鞭炮放在地上,再把香悄悄地放在鞭炮前,“快跑啊。”咻—,嘣——!!跑出好遠後回頭一看,原來放鞭炮的地方只剩下一片一片的紅紙片了。“哇,不好有人出來了,大家按原計劃路線分散跑,五分鐘後集合。”

一上午的時間,就在我們的惡作劇下度過了。下午,我們男生要隨大人們去上墳了,哎……受苦的總是小孩啊,不是拿着燒紙、鞭炮和白酒就是扛着掛鞭炮的杆子。原本滿臉笑容的臉上頓時變成了苦瓜,囧啊。一路無話,不對,一路有話,而且還都是問我學習成績的,不知道怎麼回答啊,大過年的,又不能説謊話,説實話吧,又太失面子,矛盾啊。。。一會兒,我們來到了俗話稱為“坡”的地方(其實就是田野),然後大人們估摸一下老祖宗的棺材大概埋在什麼地方,然後呢,放燒紙、香點上火,一個字,燒!!比我大幾歲的叔叔們把自己製作的爆仗放在比較遠的地方點燃,“嘣”的一聲,連地上的燒紙都被嚇了一跳。因為我家人口太多,上一次墳要走七八里路累得很啊。

到了晚上,一家人坐在一起看春節聯歡晚會,聽薩頂頂的《萬物生》;黃宏的《荊柯刺秦》;猜劉謙魔術的奧祕……到了午夜十二點,要吃餃子了,天空中出來震耳的響聲,耀眼的禮花在空中閃爍,鞭炮聲聲震耳欲聾,家家户户燈火通明,那五彩繽紛的煙花映紅了大地,映紅了天空。耐性子,陪老爸放完鞭炮後我便迫不及待的跑到鍋灶邊上去了,一邊看着鍋裏的餃子,一邊問奶奶已經不知多少遍了的問題“這餃子怎麼還不熟啊。”奶奶總是笑眯眯的回答我的問題:“好了好了這就好了。”

可我的心思全在那餃子上了,本來全部都沉在鍋底的元寶,隨着水温的升高一個一個有順序的浮到水面,在水面打着轉,不一會餃子終於出鍋了,看着這一個個餃子,還真有捧在手裏怕掉了,含在口裏怕化了的感覺。吃餃子時要先咬開個小口,然後放到一邊,在咬另一個如此循環直到咬完最後一個餃子後,在按先後順序把咬完的餃子吃掉。在吃過年的餃子時,有一種飄飄然的感覺,啊……到底是過年的餃子啊。大年初一,我一馬當先,爭先恐後的去親戚家拜年,“過年好,過年好。”説完這幾句,大人們自然就把money拿出來啦。嘻嘻,每從一家出來,腰包裏都鼓鼓的,拜完年後,就和小夥伴們躲在一個角落裏比比誰的錢多。總是有一種很激動的心情。

正月初一的習俗近年來越發平淡了,一家人睡到太陽升的老高才起牀,匆匆吃完了早飯,便上街閒逛。街上的商鋪為了在新年的第一天從人們的口袋裏弄到更多的進賬,不惜破壞正月初一關門停業的老規矩,大張旗鼓辦起了“新年大甩賣”之類的活動,雖在一定程度上為人們過年的食物儲備、購買新衣提供了相當的便利,但是我並不喜歡這樣。總的來講,新年裏沒有逛廟會之類的活動,確是可以用單調無味來形容。

正月初一到初十四,實在是在閒得無事中閃過的,只有正月十五元宵節才有些意思。這一天是非吃元宵不可,元宵是用糯米粉做成的,從種類上分,可分為實心和帶餡的兩種。帶餡的又有甜、鹹之分。甜餡一般有豆沙、白糖、芝麻、桂花、什錦、棗泥、果仁、麻蓉、杏仁、白果、山楂等;鹹餡一般有鮮肉丁、火腿丁、蝦米等。最近市場上又出現了一種菜餡元宵,味道如何就不知了。在我的記憶中,元宵節沒有什麼特別的地方,前幾年元宵的晚上,還可以看見大人們領着小孩提着明瓦的燈籠逛遊,如今卻難以見了,見此情景,我不由得歎道,富有民族特殊的傳統文化這正在消失啊!

哎……這樣的春節,這樣的氣氛還能再維持幾年呢?可我知道不管在何方,我永遠會記住和家人在一起的幸福時光,記住童年無憂無慮的時光,尤其是在守歲夜的時光。我會銘記在心,永生不忘。家鄉的春節,家鄉的情。

春節家鄉作文 篇4

春節是在每年的農曆正月初一,也指正月初一以後的幾天,俗稱“過年”。我的家鄉在南方,跟北方過春節的一些習俗有所不同。

大年三十這天,我和爺爺忙着貼春聯,並把“福”字倒貼在門上。爸爸媽媽去菜場買菜,到了傍晚,一頓豐盛的晚餐就上桌了。我們小孩兒早早地圍坐在飯桌前,等着吃這頓團圓飯呢。不過,吃飯前得先祭拜祖先。我看到奶奶在每個座位前倒上一點點酒,還要燒一大堆紙錢,説是祈求祖先保佑我們四季平安發大財。然後奶奶宣佈:“開飯了!”我們才可以大飽口福。這頓飯一直要吃到中央電視台的春節聯歡晚會開始才結束。我們小孩子沒興趣把晚會看完,便和院子裏的小朋友們一起放五彩繽紛的煙花。一直放到零點新年的鐘聲響起,爸爸便拿出三千響的紅炮仗來放。這時爆竹聲聲,煙花四起,這聲音要持續十多分鐘才結束。據説,放鞭炮是為了趕走那兇猛的“年獸”的。

正月初一,奶奶早早地起來做好象徵團圓的`湯圓。我們吃完湯圓,穿上漂亮的新衣服,提着精美的禮品去給長輩拜年。祝長輩身體健康,萬事如意!生活幸福、快樂!這時,長輩們會給我們壓歲錢呢!

我們家鄉過春節的氣氛不僅洋溢在各家各户,也充滿大街小巷。走在大街上你隨處可見耍獅子,舞龍燈,這一期間花燈滿城,遊人滿街,熱鬧非凡。到處充滿喜氣洋洋的節日氣氛。這氣氛要持續到正月十五元宵節過後,春節才算真正結束了。

家鄉的春節是豐富多彩的,令我們難忘的。

春節家鄉作文 篇5

每當春節,我總會回到家鄉過,因為那裏景色優美,有農村的感覺,使人感到一種很舒服、輕鬆的感覺。

今年,我回到家鄉,感覺格外不同,因為我爸爸在後院那裏建了一座五層樓的房子,把後院的範圍礦大了。全村的人都很羨慕,擔憂的就很妒忌,因為他們家裏沒有錢蓋房子,不希望我們的生活比他的好,就像在我的爸爸那裏奪取一些土地,可都被我爸爸看穿了,一一地拒絕了,可是他們還是不知恥地常常來我們家吃飯。

到了春節,他們都回家吃飯了的,當然我們也可以過得更加開心了。那天早上,我早早的起了牀,把被子疊好,一早就跟爺爺奶奶説:“恭喜發財,利是遞來。”拿完家裏人的所有利是包之後,我偷偷的藏在房間裏把利是一一拆開。啊,收穫還不少呢!最大封的是爺爺的利是,每次都100-200元,雖然不比鄰居表叔給鄰居小孩的一封1000元的大,但我已經十分滿足了。那天全家我們都去看望親戚,因為我們這些小孩子當晚想趁機“打劫”的了!可苦的是爺爺奶奶爸爸媽媽,他們要回利是給別人的小孩子,順便我們也去看看家鄉周圍景色的改變的。我們在去過程中不時也看見有人為了慶祝,都用鞭炮,在臨晨四點時,我和姐姐都是因為這些鞭炮,嚇得跳起來。

那天晚上,我看見了我們很多家都放煙花,顯得十分隆重,我們家也不例外,爸爸買了差不多1000元的煙花放,連上邊馬路打麻將,打牌的人都停下來觀看,在全村,最引人注目的就是我們家,因為我爸爸在村子裏,都算個百萬富人了,所以煙花比別人放得更多、更長時間,我看得連頸都僵硬了,有很多人都很羨慕我們。哈哈,這下咱家可有面子了。

在家鄉的春節真好,又沒又熱鬧又隆重,比起一些在城市裏過春節的好多了,我愛我的家鄉-德慶。

春節家鄉作文 篇6

隨着一陣陣的爆竹聲,熱鬧的春節到了,家家户户都張燈結綵,喜氣洋洋,每個人的臉都透露着喜悦。

吃過晚飯,我們一家就到門口去看煙火。突然“咚”的一聲,把我嚇的拔腿就跑,去抱緊媽媽,回頭一看,哦,原來是在放“滿天星”呢!我對媽媽説“媽媽,我們也放爆竹吧”。媽媽回到家裏把買回來的兩個雙響炮拿出來了,放在地上,還拿出一支點燃的香,媽媽説“小鑫,你來試一試,點燃了就快點離開。”我拿着香點燃了導火索就跑。“吱”的一聲雙響炮就飛到了天上,在天上像無數顆小星星墜落下來,可美了。爸爸又把“獅子滾繡球”擺好,我拿着一根火柴棒,火柴棒點燃了導火線,我撒腿就跑到爸爸身邊,過了一會沒有動靜,我要走過去看看,爸爸卻拉住了我,就在這時“獅子滾繡球”裏飛出一個火紅的大火球,嚇得我大叫了一聲“我的天吶”,鞭炮飛向空中,搖滾着射出紅的、藍的、黃的、綠的、黑的,光芒四射,美麗極了!最後的是“普天同慶”點燃後,紙筒裏射出了八個火球,在空中“譁,譁,譁,譁,”的炸開了,真是千姿百態,還變出不同的樣子,開始像帶刺的月季花,一會想綻放的牡丹……我心裏高興極了。

今年的春節真讓人難忘啊,天空中還不時有飛舞的煙花,見天我們度過了快樂的一晚。

春節家鄉作文 篇7

照往常的規矩,我家鄉的春節大約在立春前一天就開始了。這天,家家户户很是忙碌,都要灌香腸,曬臘肉,然後貯存起來,等到新年過後再吃。

都説臘月是最繁忙之時,果不其然。一月之內要大掃除、置年貨、準備過年的食物用品……每一家都不例外,可不累壞了呢!

過年的需求準備完了,也就差不多到除夕了。

三十這晚,最是團圓。人們都會和至親的人或好友一塊兒吃美味的年夜飯,好不熱鬧。屋裏熱鬧了,外邊兒也不閒着。不一會兒,便是鞭炮聲響徹雲霄。這聲音不僅響,而且連綿不斷,似是在提醒着人們今晚要為長輩守歲。就這樣,每年我都昏昏沉沉地熬了一夜。

守完歲,就想睡個好覺?可沒那麼容易!正月初一這天,要早早的起牀,向長輩問好、祝福呢!

清早,必是先要將早餐送入肚中。早餐,兩字聽起來熟悉又簡單。但在我的家鄉,正月初一的早餐可是有講究的:要吃雞蛋,象徵着一年的吉祥如意;還要吃菜包,象徵着這一年會招財進寶;當然,吃我家鄉的特產燈芯糕是最必須的,因為這象徵着一年的職業學習節節高升。

吃完這複雜的早餐,就該去給長輩們拜年了。説實話,其實我最喜歡做這“奉承”事兒了。因為,只要對長輩説句新年祝詞,便可得到壓歲錢和長輩給予的幸福平安,豈不甚好?

正月初一至初七,都是奔波之日。這七天,要去向每一家親戚拜新年、話祝福。

終於,到了正月十五元宵這天。大家都將年前準備好的湯圓和臘月曬的香腸臘肉拿出來與親戚朋友分享品嚐。儲藏過一月有餘的香腸臘肉,此時已是色香味俱全了。就聞一下、嘗一口,便是如何都無法停筷了。品嚐完這至高的美味後,便該去逛廟會,猜燈謎。與朋友們開開心心地過完這春節的最後一天。

正月十六早上,已是春節離去之時。大人該去就職工作,小孩也要背起書包上學去。雖然春節過完了,可我還在回味之中……

春節家鄉作文 篇8

一年有許多個節日,而我最喜歡的是家鄉桂林的春節和三月三歌節。

每當過年時,家家户户都飄着年味,處處張燈結綵。桂林過年時的習慣與其他地方雖然大致相同,但也有讓我感到格外新鮮的,就比如在年三十晚要養一條鯉魚,寓意“年年有餘”。但也有相似的地方就比如逛廟會,在桂林有一個叫做庵堂廟的寺廟。但這廟會是徹徹底底的逛廟,不論是廟宇裏還是廟宇外,都沒有小販擺攤賣東西。庵堂廟平日每月初一和十五才開張,廟宇裏還有齋飯,可以求籤拜佛。每逢廟宇開張,信佛之人就一批一批的湧進廟裏,求籤的求籤,問卦的問卦,好不熱鬧!

對於我來説,吸引力最大的還是桂林過年時的食品。

每到春節時期,家家户户都會擺上水餈粑,鬆糕和湯圓。我最喜歡的是湯圓。桂林湯圓與眾不同, 其個體稍小, 用上好糯米磨漿, 壓幹成粉, 再和成團做皮, 以桂林特產桂花糖或麻蓉、椰蓉、豆蓉等做餡製成。煮湯圓可用黃糖或冰糖, 也可配以糯米甜酒或雞蛋。這樣, 湯圓滑爽、營養豐富, 是小吃中的名品。我喜歡吃湯圓不僅是因為它用料精細,做工仔細,還因為它象徵着一家“團團圓圓”的寓意。

除了春節特有的食品,風景,我還愛三月三歌節。

“三月三”,是壯族地區最大的歌圩日,又稱“歌仙節”,相傳是為紀念劉三姐而形成的民間紀念性節日。每年的這一天,廣西各地都要舉行盛大的歌節,桂林當然也不例外,在桂林還有一個以劉三姐命名的歌舞團呢。這天,家家户户做五色糯飯,染彩色蛋,歡度節日。歌節一般每次持續兩三天,地點在離村不遠的空地上,用竹子和布匹搭成歌棚,接待外村歌手。歌節期間,除傳統的歌圩活動外,還要舉辦搶花炮、拋繡球、碰彩蛋及演壯戲、舞彩龍、擂台賽詩、放映電影、表演武術和雜技等豐富多彩的文體娛樂活動,這些活動不但可以培養情趣,還可以鍛鍊智力,當地人都愛參加這個活動。歌如海,人如潮。那不絕於耳的嘹亮歌聲,寄託着人們對歌仙劉三姐的思念和對豐收、對愛情、對幸福美好生活的憧憬和嚮往。

我愛我的家鄉,也愛家鄉的節日。如果不是有那些特別的節日習俗點綴了我在家鄉的日子,我也不會有如此快樂的回憶!

春節家鄉作文 篇9

我家鄉的春節差不多是從臘月十六開始的。按照家鄉的老規矩來説,臘月十六是要做“尾芽”(家鄉話)的。所謂的“尾芽”就是殺雞拜神之類的。有些人家如果是在年頭的時候,去哪個廟裏祈福,今天就要去那個廟裏“還福”。按照家鄉的意思是,向神祈福了,到臘月十六這天就要還願。

臘月二十三是送灶日。顧名思義,就是把家裏面的灶公送回天上。但並不是·所有的人家都要送,有些家庭愛乾淨,圖方便,就裝上了煤氣爐,使用煤氣來做飯,有些家庭仍然燒柴,這就有了所謂的灶。灶在中國古時候就有了,那時候的人們還很迷信,相傳灶神上天奏事直言不諱,於是每家每户都供奉起灶公,但在臘月二十三這天就要把灶公送上天。這個習俗一直流傳到現在。送灶公的一般流程是這樣的:先去廚房灶台裏向在那裏擺着灶公的神像燒五柱香,拜他三拜,然後放一個小鞭炮就行了。

臘月二十四這天是搞清潔的!到了這個時候,出去外面工作學習的人差不多回來了。按照家鄉的習俗,在這天,我們要把家裏上上下下都打掃一遍,為的是迎接新的一年的到來!

臘月二十八,會是什麼特別日子呢?今天是家鄉的趕集日,也是家鄉里這一年裏最後一個趕集日,所以在這一天裏面,街上的人會特別多!從早上八點開始,集市上已經車水馬龍!用晏子的話來形容“張袂成陰,揮汗成雨,比肩繼踵”也不為過!街上上商店比比皆是,賣對聯的,賣小孩玩具的,賣衣服的等等。餛飩,麪條,小炒這些小吃應有盡有。市場那邊,雞鴨魚肉擺得全都是。家鄉一下子變得好生熱鬧。

臘月三十,也就是吃團圓飯。這一天我們要一大早起牀,幹什麼呢?我們要貼對聯!我們先要煮一鍋漿糊,你一定會覺得奇怪,為什麼要自己煮呢?這是我們家鄉的習俗之一。煮漿糊的學問大着呢!煮得要稠,能把對聯粘得牢,保證一年對聯不會掉!這其實,我也不懂。問煮漿糊在我家誰最拿手,毫無疑問是我爸!每年的臘月三十貼對聯的漿糊就是我爸爸煮的,他煮的漿糊保準能把對聯粘得一年不掉,當然除了狂風暴雨這些特殊情況!我們貼完對聯,就要拜神了。你一定會覺得奇怪吧!我們一般是分工的,家裏分為兩隊,一隊負責貼對聯,一隊負責準備拜神的食品和祭品,這樣一帖完對聯就可以拜神了。這些流程全完了之後,接下來就是吃年夜晚的時間了。我們全家人圍在一起吃飯,那感覺別提有多温馨了。晚上的時間就是“走大運”了。換上新年衣服的我們去逛街,這晚上的熱鬧可不輸給白天。燒烤,各類小吃,各類好玩的等等。今天的商鋪一般是營業到半夜二三點。今夜的人們好像打了雞血一樣有精神。

年初一,按照家鄉的習俗,今天可以説是小孩子日日夜夜盼望到來的幸運日子!小孩子在這天可以向長輩們説些吉利話,這樣長輩們都會把昨天晚上準備好的紅包給你!今天的節目不僅僅是屬於小孩子的,還有屬於大人的!今天各廟裏都會舞獅舞龍,鑼鼓陣陣響,一直到下午才結束。

年初二是探親戚的日子。今天也是小孩子賺得更多紅包的日子,只要小孩子們嘴巴甜一點,不愁沒有紅包。今天除了小孩子開心之外,商店裏的老闆也很開心!為什麼這麼説呢?因為今天是探親戚的日子嘛!探親戚少不了要買一些水果食品之類的,總不能兩手空空去探親戚,當然也有例外!這時候,鄰近的村莊都會請一些戲班子來唱戲,添添熱鬧!

家鄉的春節就在年初二這天結束落下帷幕了!

春節家鄉作文 篇10

説到我的家鄉習俗,我最早接觸到的是“叫魂”。

在我四歲那年,記得我和媽媽經過一處工地,大概的位置我也記不清了。工地發出的巨響,讓我心驚膽戰,感覺好像要地震了。回到家後,我不吃不喝,就連睡覺也做噩夢。媽媽見此情景,便説:“這孩子一定是驚了魂了……”我不知道“驚魂”是啥意思,剛想問,就被媽媽拉到王土樓那裏。

我們小跑到一間小屋旁,媽媽按了一下門鈴,一會便從屋裏走出一個和藹可親的老人。她們商議着什麼,我隱約聽到她們説太陽什麼的。

大約過了五分鐘,那位老人讓我面向天空中那輪太陽,然後她大聲喊:“琨凱啦——回家了——琨凱啦——回家了——”

我聽不懂後面説的什麼,可説來奇怪,這天晚上,我睡得特別香,一切都恢復了正常。我很好奇,隨後,我問媽媽那是幹什麼,但她笑而不答。

隨着年齡的不斷增長,我理解了“驚魂”的意思,我努力分析着:“驚”是驚嚇。“魂”是靈魂。哦,我明白了,驚魂就是被嚇的靈魂。對,我最近學了一個成語“魂飛魄散”,“叫魂”就是把被嚇跑的“魂”給叫回來。 我把我的發現告訴了媽媽,媽媽盯了我半天,笑着説:“你整天無精打采的,就為了想這個?”

我又去問爸爸:“我的發現對嗎?”爸爸説:“你想的是對的。叫魂是淮北一帶的民俗,使孩子獲得安全感,目的是消除孩子的恐懼心理,是一種對兒童心理治療的方法。”

後來,我通過互聯網瞭解到,各種民族,各種地區,都有各自的民風民俗。民俗是祖先留下來的,這些民俗就是我們的祖先對大千世界及美好生活的嚮往啊!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qitahuati/jiaxiangzuowen/od0xdo.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