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其他話題作文 >家鄉作文 >

精選家鄉的春節作文1100字7篇

精選家鄉的春節作文1100字7篇

在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嘗試過寫作文吧,通過作文可以把我們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塊。那要怎麼寫好作文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家鄉的春節作文1100字7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精選家鄉的春節作文1100字7篇

家鄉的春節作文1100字 篇1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盼着,盼着,終於過年了,又可以回家看看了!

每年都會回老家過年,一大家子人圍坐一起,打牌的打牌,看電視的看電視,聊家常的聊家常,而我們小孩最喜歡的莫過於放煙火了……

整個廣場上燈火通明,點綴在樹上的彩燈閃閃發光,還未到12點,就聽到爆竹聲,我和妹妹們欣賞着一場場煙火表演,豔麗的煙火在空中綻放,散發出不同的顏色,等到12點後,我們迫不及待的跑到樓上,打開煙花,點燃,只見它衝上天空,綻放,好不美麗,接着我們又點燃了拿在手上玩的煙火,它撲哧撲哧的閃爍着,我們拿着它到處跑動,可是不料一點火花落到了妹妹身上,她的衣服被燒了一個小洞,她很不高興,這場煙火遊戲就這樣結束了、

大年初一,我們一家人要回鄉下上墳,剛下車,這剛下過雨的鄉間小路就讓我咂舌,經過雨水的沖洗,變成一條泥濘的路,我小心翼翼的走着,深怕跌倒,而且我不敢走中間,必須沿着小路邊的雜草叢走,因為只有這樣才不會跌倒,妹妹覺得很新鮮,便在稀泥巴上走來走去,“東東,你幹什麼,小心點,莫拽到了。”好嘛,又聽見我媽在後面吼着,我不禁一笑,隨着拿出手機拍下這一切。

終於到了大婆婆家,每年我們上完墳都會回她家吃飯,今年也不例外。我們拿着鞭炮,紙錢,香燭來到墳前,撕好紙錢,點燃香燭後,磕個頭,鞠個躬,只見大人在念着“保佑xx,考個好大學”,正當我準備説這封建迷信時,姑爺把鞭炮放在墳堆上上時,點燃的紙錢不小心燃起來把鞭炮燃起來了,我們一羣人都跑開了,噼裏啪啦,炮竹聲響徹雲霄,鞭炮炸出來的紙屑到處亂飛,我們都在埋怨姑爺的不小心,這時候,爸爸告訴我們可以吃飯了,我很高興,急急忙忙的跑到大婆婆家裏去,她家是正宗的瓦房,用泥巴和乾草砌成,有木頭做頂樑柱,門也是木頭的,門兩邊貼上了對聯是街上叫人免費寫的,走進房內,地上沒有瓷磚,也是堅硬的泥土地,跨進廚房,只見大婆婆還在灶台邊燒火,邊上擺滿了曬乾苞谷乾和稻草,看她熟練的夾起,送入灶台,我覺得很好玩,便央求她讓我幫忙,她同意了。

“小心點哦,莫把衣服弄髒了。”他在一旁邊笑着,邊和藹可親的説,“我知道了。”我心想,在怎麼我也是在農村呆過幾年的怎麼會連燒火都不會呢。説着,我把稻草對着,用夾鉗送入灶台中,正當我很滿意我的成績時,只聽見大婆婆説“還是我來吧,你這個速度,怕是明天也吃不上飯了,我笑了笑,還是走開了,看着大婆婆燒柴、

我們坐上了桌,8人一桌,長輩坐上席,菜到齊了,準備開動了,我一眼望過去,菜品很豐富,我夾起一塊糖粑粑送入嘴中,還是原來那個味道,甜而糯,讓人忍不住還想夾一塊,那是在烙好的湯圓耙上淋上濺好紅糖,童年的味道。還有藕,糯的很,咬下去,藕斷絲連,難怪爸爸一直很掛念老家的藕。來到農村,不僅要吃雞鴨魚,我更期待的是菜,自家種的,當你嘗過以後,你會感覺那不是現在超市中的才能比擬的,第一時間的採摘,在開水中下煮,配上一點豬油,那個味道才叫一個鮮。

我很珍惜每年回家過年,過年,一個傳統的節日,我很喜歡這種感覺,一家人在一起,大團圓,我家會在除夕夜守歲,一起包餃子,大年初一吃湯圓吃雞蛋,得壓歲錢,那時幸福的感覺,即使是在科技發達的今天,我們還是應該常回家看看,他們在等待我們,團圓才是過年真正的含義。有事沒事,回家過年~

“找點時間,找點空閒,領着孩子,常回家看看……”

家鄉的春節作文1100字 篇2

十里不同風,百里不同俗。我的家鄉的春節習俗,就與其他地方有所不同。

我的家鄉有一句口頭禪:吃了臘八飯,就把年來辦。就是説,臘八飯一吃人們就迷了,只要是上街,見什麼東西都往家裏買。

我的家鄉有一句民謠:“二十三,糖瓜粘”指的是臘月二十三祭灶,有“官三民四船家五”的説法。

過了二十三,家家都必須大掃除一次,還要把雞,肉,魚,青菜,年糕什麼的都預備充足——這是因為店鋪多數正月初一到初七關門,到正月初八才開張。

我的家鄉還有一個民諺:“二十四,掃房子”。舉行過灶祭後,便正式地開始做迎接過年的準備。

我的家鄉還有民諺稱:“臘月二十五,推磨做豆腐。”據考證,豆腐是西漢淮南王劉安發明的。南宋朱熹在其《豆腐》詩中寫到:“種豆豆苗稀,力竭心已腐,早知淮南術,安坐獲泉布。

俗話説“臘月二十六,殺豬割年肉”,這一天主要籌備過年的肉食,殺豬。

我的家鄉臘月二十七的習俗。“宰年雞、趕大集。”家家户户,大街上全都熱鬧了起來。

臘月二十八的民謠,“二十八,把面發”,“二十八,打糕蒸饃貼花花”。我的家鄉,每到春節前夕,一般的家庭都忙着製作糕餅等食品,既可當禮品,也可用來款待到訪的親友。年糕是一種象徵吉利的春節必備佳品。因名稱與“年高”諧音而具有“年年高升”的意思。

臘月二十九這一天,家家都要上墳去祖祭祖。這死如生不僅是孝道的重要標誌,也是尊老敬老的美德。

大年三十男女老少都穿起新衣,重頭戲是貼春聯,在門上貼上紅紅的對聯,屋裏貼好各色的年畫。我在一旁看看熱鬧,有時還插嘴評論幾句,這時爺爺會用一句“童言無忌”趕走我。晚上全家人坐在桌子上吃一頓團圓飯,吃晚飯,春節晚會開始的時候,家家户户也都開始包水餃了,包完水餃,就一起圍坐在電視前看春節聯歡晚會了,小孩子們都要等到晚上十二點時,領到了紅包之後才肯睡覺。

大年初一,放過“開門炮仗”後,人們穿上漂亮的衣服,出門去走親訪友相互拜年。

正月初二,是女兒回孃家,如果家中有多個女兒的,女兒都必須在同一天歸來。然而,它反映的情意卻甚濃,真正的是“禮輕情意重”,它表達了姑娘對鄉親的切切的思念。

據説:初三晚上是「老鼠娶親」的日子,所以一般人家都早早熄燈睡覺,以免騷亂了鼠輩(也有人説入夜提早熄燈是為了讓老鼠看不見,無法娶親,以減少其繁殖的速度),稱為「老鼠分錢」,表示和老鼠共享一年的豐收。

正月初五,俗稱破五。一説破五前諸多禁忌過此日皆可破。婦女們也不再忌門,開始互相走訪拜年道賀。一説破五這一天不宜做事,否則本年內遇事破敗。

正月初六,大家起得十分早,這天,你會看到大大小小,不同顏色的旗子,這是護送“老爺”的旗子。旗子是以前“老爺”留下的,十分有價值。

正月初七,傳説女蝸初創世,在造出了雞狗豬牛馬等動物後,於第七天造出了人,所以這一天是人類的生日。

民間以正月初八為眾星下界之日,制小燈燃而祭之,稱為順星,也稱“祭星”、“接星”。又傳説初八是穀子的生日。

正月十五元宵節又是家鄉春節期間的一個重要節日,家家都要吃元宵。處處張燈結綵,整街像是辦喜事,紅火而美麗。這天月晚,大家會到廟裏去看別人演戲,燈火越亮,觀眾就越多。

春節直到正月十五結束,春節過去之後,天氣逐漸變暖,孩子們開始上學,大家又開始為新的一年忙碌起來。今天我們還可以看到人們把象徵吉利的“春”“福”等單字當作裝飾品掛在門上或牆上,有的人家,還特意把這些單字倒貼,那是因為“倒”與“到”諧音,表示“春到”、“福到”的意思。

家鄉的春節作文1100字 篇3

“二十三,過小年,二十四,掃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去割肉,二十七,殺稻雞,二十八,二十九,去灌酒,年三十兒,貼門旗,"這熟悉的歌謠又在耳邊響起,光陰似箭,日月如梭,我們期盼已久的春節又到了。在我國的傳統節日裏面,我最喜歡的就是熱鬧的春節。那春節是怎麼來的呢?

相傳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個叫“年”的怪物,它經常在冬天欺負住在山裏的人們,有一些人想把它除掉,也有一些人想把它趕走。有一天“年”又來了,許多人家裏都遭到了襲擊。只有幾户掛着紅布簾,門外生着火堆或敲敲打打鬧翻天的人家沒有受到傷害,因此山裏的人們知道了“年”怕三樣東西。當“年”再來的時候,人們用這三樣東西把這個大怪物給趕走了,從此都不敢來傷害人們了。以後代代相傳,便形成了過年熱鬧的習俗。

春節前幾天,家家都很忙,即使是在貧困的家庭裏,這幾天也要買很多東西。大人們要買過年的吃的、穿的、喝得、用的。走在有濃郁春節氣氛的大街上,到處張燈結綵,每棵樹上掛滿了大大的紅燈籠,市場裏熙熙攘攘的人羣都穿着厚厚的棉襖,嘴和鼻子前有一絲白首買氣慢慢的上升。市場裏的人手裏都提着年貨、拿着鮮花、捧着桔子樹、抱着娃娃,場面熱鬧極了,臉上都掛滿春節到來的喜訊。小孩子首先就要買爆竹。媽媽也買了首買許多燈籠、中國結把家裏裝扮的`熱熱鬧鬧、紅紅火火的。

我剛到家門口,就看到鄰居們忙裏忙外的"大掃除"。一進家門,看到媽媽也在忙前忙後的,她見我似乎沒事做,就催我快快加入這光榮的事業中去。新春將至,每家每户都要在過年之前把家裏打掃得乾乾淨淨、一塵不染,這樣更加能顯示出新年新氣象的習俗。為了家裏更喜慶,媽媽也買了首買許多燈籠、中國結,把家裏裝扮的熱熱鬧鬧、紅紅火火的。

除夕這天可真夠熱鬧的!大街小巷熱鬧非凡,鞭炮聲此起彼伏、徹夜不斷,家家都貼上了紅對聯,掛上了大大的中國結。晚上,大家圍坐在一起吃團圓飯,除了有特殊情況不得已,大家都會回家與家人團聚,一家人其樂融融,圍坐在一起,看春節聯歡晚會,共同迎接新年的到來。年三十晚就是舊年的最後一個晚上,所有人都要守歲,不能睡覺除了小孩和老人,守到新年到來。當十二點的大鐘響起時,外面的鞭炮聲不約而同的響起,慶祝新的一年的到來。最高興的要屬孩子們了,他們可以從長輩那裏得到壓歲錢。

正月初一的早上家家都要吃餃子,餃子也叫“元寶”預示着招財進寶。街道也不像以前那樣人來人往、車水馬龍,但不時從門縫裏飄出的飯菜香味和人們的歡聲笑語訴説着人們的幸福美滿。?小孩子和好朋友一起到公園裏玩耍,到了晚上,鞭炮聲震耳欲聾。初二到十四,要給自己的長輩和親戚拜年,去時一般會帶上一些禮品,表達祝福之意。在主人的的盛情款待之後,大家聚在一起説着一年來的收穫和趣事。?正月十五,春節的又一個高潮來到了,大街上依舊是張燈結綵,喜氣洋洋,到了晚上,孩子們打燈籠、放花炮、歡笑聲響徹在美麗的夜空。正月十五是元宵節,這一天最重要的習俗就是吃元宵了,吃元宵意味着團團圓圓。

家鄉的春節是快樂的,最快樂的也是我們小孩子了,孩子的臉上露出了春節特有的快樂,大人們一年的勞累得到了安撫,春節是多麼重要的節日啊!

家鄉的春節作文1100字 篇4

又到了回故鄉的時候,不知為何,這次卻有一股莫名的情感,寫此作文,獻給關愛我的奶奶。——題記

伴着新年漸近的腳步聲,和着內心對故鄉的憧憬,我和爸爸媽媽一起踏上了回鄉的旅程。一路上我湧起許多想法:故鄉還是以前的那個故鄉嗎?奶奶是否變了樣?我們今年在故鄉過的春節又會怎樣呢?汽車顛簸了好幾個小時,我終於唯一一次“清醒”着回到了故鄉(因為暈車的原故,歷年回故鄉坐車我總是在昏昏欲睡中度過的)。下了車,遠遠地看見早已回來的堂哥堂姐及叔伯們在等待我們,簡單地問候過後,我迫不及待的沿着小路跑到了奶奶家。

到了奶奶家的廚房,我一眼就看見灶台旁邊坐了一位老人,她面黃憔悴,臉上不時泛起皺紋,一雙飽經滄桑的手熟練的拿起木柴,填進灶膛裏,上身穿着一件灰黑色的上衣,腳上穿着沾滿了灰塵的布鞋。屋子裏沒有開燈,但卻被火光照得通亮。她沒有發現我,可我卻百感交集,輕輕地叫了一聲“奶奶”,但是奶奶卻毫無反應,這時我才想起爸爸路上對我説的話,“奶奶年紀大了,身體雖然硬朗,但是耳朵卻不靈便,不要惹奶奶生氣……”於是我又喊了一聲“奶奶——”奶奶慌忙抬頭,見到兩年未見的我——她的小孫子回來了,奶奶高興極了,輕喚我的小名:“貝貝,過來!”我連忙跑過去,站在奶奶身旁,猛然間我發現我已經比奶奶高出了半個頭。片刻,奶奶為我倒了一杯熱水,讓我暖和暖和,我頓時心裏酸溜溜的,握着水杯卻無法喝下,內心不住的想:奶奶,這杯水應該是我該您倒才是呀!

大年三十的夜晚,鄉村比較清寒。吃罷晚飯後,大家都出去玩兒了。夜晚十二點時,只剩下我和奶奶坐在屋裏,看春節晚會,奶奶不住的把火盆向我身邊推,為的是讓我更加的暖和,還輕聲問我:“烤炭火習慣嗎?要是不習慣就換用電暖器?”我無力中帶着感激地搖了搖頭。由於玩耍了一整天,很疲乏,便很快躺在椅子上進入了夢鄉……醒來時,看看手錶,發現已是深夜三點,此時我正躺在奶奶的牀上,我問旁邊的哥哥:“是誰把我抱到牀上的。”哥哥説:“是奶奶。”我的心不由被觸動了一下,我現在已經很重了,奶奶她抱得動我嗎?她抱我時又是怎樣的吃力呢?頓時,我的眼睛裏出現了亮晶晶的液體在喧鬧的黑夜裏閃光,照亮了黑暗。我又問道:“我們睡了奶奶的牀,那奶奶睡在哪裏?”“她睡在鄰居家……”

大年初一的早上,一早就不見奶奶的身影,我問爸爸:“奶奶呢?”爸爸説:“你奶奶下地澆水去了,今年乾旱,莊稼只有多澆水才能成活……”繼而,他又説道:“你看你奶奶這麼忙碌為的可都是我們啊。要是我不認真工作,你不努力學習,對得起你奶奶嗎?”我沒有説話,只是默默的走開,內心再一次酸溜溜的……從這裏,我也似乎讀懂了爸爸的思念,知道了爸爸為什麼即使一個人也要堅持每年回老家過年的原因,那是爸爸對奶奶的愛,一顆拋不開母親的火熱的心啊!

時間過的飛快,轉眼到了初五,我們要離開故鄉了,臨上車時,奶奶為我們帶了許多家鄉的食物:有臘肉、玉米粥、醬豆……而且奶奶還趁爸爸媽媽不注意,硬塞給了我100元錢,給我當零花錢。但是,想起奶奶平時生活上的節儉,我又悄悄的把這100元錢放進了奶奶的上衣口袋裏。上車了,我深吸了一口故鄉的空氣,望了望故鄉的山水,緩緩登上了汽車。車啟程了,透過車窗,看見奶奶正在向我們揮手,看到她一點一點向我們遠去,我的內心再一次變酸……

回家的旅途中,我依舊“清醒”着,我深刻銘記爸爸對我説的話,好好學習,將來報答奶奶。望着車窗外散落的風景,聆聽沉寂已久的心情,許久,我對爸爸説:“爸,明年我還回來……”

家鄉的春節作文1100字 篇5

我家鄉的春節差不多是從臘月十六開始的。按照家鄉的老規矩來説,臘月十六是要做“尾芽”(家鄉話)的。所謂的“尾芽”就是殺雞拜神之類的。有些人家如果是在年頭的時候,去哪個廟裏祈福,今天就要去那個廟裏“還福”。按照家鄉的意思是,向神祈福了,到臘月十六這天就要還願。

臘月二十三是送灶日。顧名思義,就是把家裏面的灶公送回天上。但並不是·所有的人家都要送,有些家庭愛乾淨,圖方便,就裝上了煤氣爐,使用煤氣來做飯,有些家庭仍然燒柴,這就有了所謂的灶。灶在中國古時候就有了,那時候的人們還很迷信,相傳灶神上天奏事直言不諱,於是每家每户都供奉起灶公,但在臘月二十三這天就要把灶公送上天。這個習俗一直流傳到現在。送灶公的一般流程是這樣的:先去廚房灶台裏向在那裏擺着灶公的神像燒五柱香,拜他三拜,然後放一個小鞭炮就行了。

臘月二十四這天是搞清潔的!到了這個時候,出去外面工作學習的人差不多回來了。按照家鄉的習俗,在這天,我們要把家裏上上下下都打掃一遍,為的是迎接新的一年的到來!

臘月二十八,會是什麼特別日子呢?今天是家鄉的趕集日,也是家鄉里這一年裏最後一個趕集日,所以在這一天裏面,街上的人會特別多!從早上八點開始,集市上已經車水馬龍!用晏子的話來形容“張袂成陰,揮汗成雨,比肩繼踵”也不為過!街上上商店比比皆是,賣對聯的,賣小孩玩具的,賣衣服的等等。餛飩,麪條,小炒這些小吃應有盡有。市場那邊,雞鴨魚肉擺得全都是。家鄉一下子變得好生熱鬧。

臘月三十,也就是吃團圓飯。這一天我們要一大早起牀,幹什麼呢?我們要貼對聯!我們先要煮一鍋漿糊,你一定會覺得奇怪,為什麼要自己煮呢?這是我們家鄉的習俗之一。煮漿糊的學問大着呢!煮得要稠,能把對聯粘得牢,保證一年對聯不會掉!這其實,我也不懂。問煮漿糊在我家誰最拿手,毫無疑問是我爸!每年的臘月三十貼對聯的漿糊就是我爸爸煮的,他煮的漿糊保準能把對聯粘得一年不掉,當然除了狂風暴雨這些特殊情況!我們貼完對聯,就要拜神了。你一定會覺得奇怪吧!我們一般是分工的,家裏分為兩隊,一隊負責貼對聯,一隊負責準備拜神的食品和祭品,這樣一帖完對聯就可以拜神了。這些流程全完了之後,接下來就是吃年夜晚的時間了。我們全家人圍在一起吃飯,那感覺別提有多温馨了。晚上的時間就是“走大運”了。換上新年衣服的我們去逛街,這晚上的熱鬧可不輸給白天。燒烤,各類小吃,各類好玩的等等。今天的商鋪一般是營業到半夜二三點。今夜的人們好像打了雞血一樣有精神。

年初一,按照家鄉的習俗,今天可以説是小孩子日日夜夜盼望到來的幸運日子!小孩子在這天可以向長輩們説些吉利話,這樣長輩們都會把昨天晚上準備好的紅包給你!今天的節目不僅僅是屬於小孩子的,還有屬於大人的!今天各廟裏都會舞獅舞龍,鑼鼓陣陣響,一直到下午才結束。

年初二是探親戚的日子。今天也是小孩子賺得更多紅包的日子,只要小孩子們嘴巴甜一點,不愁沒有紅包。今天除了小孩子開心之外,商店裏的老闆也很開心!為什麼這麼説呢?因為今天是探親戚的日子嘛!探親戚少不了要買一些水果食品之類的,總不能兩手空空去探親戚,當然也有例外!這時候,鄰近的村莊都會請一些戲班子來唱戲,添添熱鬧!

家鄉的春節就在年初二這天結束落下帷幕了!

家鄉的春節作文1100字 篇6

今年的春節我又可能不回家了,我已經好幾個春節沒回去了,不知家鄉今年的春節還會不會裝故事,不知今年的故事會不會裝得比以往更熱鬧。每個不在家鄉的春節,我都會不由自主地想起家鄉熱熱鬧鬧的裝故事風俗,那是一種美在其中、樂在其中、薰陶在其中的風俗,至今想來都回味無窮。

裝故事就是以一種亮相的形式裝扮歷史或書籍中的人物或事件。在家鄉,裝故事的風俗不知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但XX後一直延續着,每年從初一晚上開始。那時我們那個小縣城只有兩條主街道,叫東關街和南關街。實際上是一南一北的兩條街。不知從哪一年開始,其中的一條街裝了台故事到另一條街,於是另一條街第二天就裝兩台故事回敬這條街。一來一往,故事越裝越多,一直裝到正月十五。兩條街就在無形中比賽故事的多少和精緻。但不管怎麼變,每年的故事都是從姜太公釣魚開始,一些耳熟能詳的故事每年都會出現,改革開放以後又增加了一些現代的故事。

一到初一晚上,市民們都會在火爐旁邊一邊吃着東西一邊閒聊一邊側着耳朵聽外面的動靜。大約在九點左右,鑼鼓、鈸聲便會從東關街或南關街的方向飄來,於是人們紛紛朝聲音的方向跑去。走到近處,你就可以看到,前面一位老翁打扮的人穿着古裝,頭上挽着髮髻,手裏握住一根沒有鈎子的釣魚杆。敲鑼打鼓和點燈的兩三個人都跟在後面。觀眾這時就會議論開來:看,姜太公來了,這個姜太公扮得還真不錯,手勢很準之類的。這一行人一直要把整個對方的街走完才息聲回去。第二天,對方街道或許就裝出峯火戲諸侯和管仲、鮑叔牙兩台故事。這樣就進行完了第一個回合的較量。接下來兩條街道的競爭就一晚不止以一台的數量遞增了。大部分的故事人物都以小孩來裝扮:把小孩固定在四方桌上,站着或坐着,由幾個身強力壯的人抬着,不用説唱,只通過道具、服飾、身姿和音樂來表現人物形象和事件。道具也很豐富,惟妙惟肖,比如打鐵的會一路打出火星來。在這延續半個月的XX中,人們可以看到化蝶飛舞的梁山伯、祝英台,卧薪嚐膽的越王勾踐,多愁善感的黛玉葬花,忍辱負重的蘇武牧羊……這一行行的XX隊伍在短短的半個月裏就把歷史的神話的天上的人間的故事演繹了一遍,像一條歷史的河流在人們眼前有聲有色地流淌過去。人們就在看故事的過程當中走過了上下幾千年。

記得有一次我那9歲的小妹也被“借”去裝了一回故事。她裝扮的是穆桂英,在家早早地吃了飯就去化粧。小妹穿着一身笨重的衣服,身後插着幾面旗,樣子挺威武的,可是她被固定在桌子上不能亂動。一個晚上下來,她腳都站軟了,一回到家就叫苦。不過過後我們再問她這事時,她卻説挺有趣的,站在桌子上比誰都高,真威風。

幾年前的一個春節,縣裏面也開始重視起裝故事這民間風俗來了。那一年我正好在家,正月十五的晚上從七點鐘開始,兩條街的近百台故事都匯在一起XX,燈火通明,照得白晝一般。隊伍拉了一公里多遠,在國道上把過往的車輛都堵住了。不過那些車上的人也一個個好奇地觀看整個XX,並無厭煩之色。聽説後來為了不堵塞交通就不再游到國道上去了。每年正月十五的那一場都由縣裏組織,還發獎呢。

幾年了,家鄉的“故事”只有在思念和夢裏不時地出現,遠方的我只能在那想象的壯觀場面裏數着一台台熟悉的故事,數着家鄉人們一張張喜悦的臉。

家鄉的春節作文1100字 篇7

我的家鄉蓬萊位於膠東半島,黃海和渤海交界處。這裏瀕臨大海,氣候宜人,風景優美,自古就被成為人間仙境。這裏不但有着八仙過海的傳説,還有各種有趣的民俗。

從臘月二十三過小年開始,大家就開始為新年做準備了。過小年又叫“辭灶”要祭灶神。這天開始,年味就越來越濃了,過後就開始除塵,蒸餑餑、做年糕、炸丸子、做“團圓餅”和“聖蟲”等麪食。據説小年這天是灶神上天的日子,所以做的餑餑味道很特別,最香最好吃。

自農曆臘月二十三後,家家忙做大棗餑餑(又稱大饅頭)、團圓餅、面魚、壽桃等麪食,表示全家大團圓,日子過得年年有餘。、

年前要蒸許多特大號的“大餑餑”,大的有兩三斤重,用紅色的顏料來裝飾,正月裏作為主食招待客人。蒸饅頭時,開口的饅頭,要説饅頭笑了。還有就是用剪子把揉好的麪糰剪成小刺蝟、小燕子、小豬等各種形狀,蒸出來之後,用顏料畫好,就是我們通常説的麪塑。通常除了大饅頭之外,面魚和“聖蟲”做的最多,不僅可以吃,還可以用來裝飾呢。

“聖蟲”諧音“剩蟲”,又被叫做“神蟲”。 “聖蟲”的前身被認為是龍,用麪糰來做“聖蟲”祈求每年都能夠風調雨順,希望家中能夠糧食滿倉。先將麪糰搓成一頭粗一頭細的長條,粗頭朝上作頭,細的一端繞着頭盤成兩圈,然後用剪刀剪出“聖蟲”的嘴,把一枚硬幣放進“聖蟲”嘴裏,接着剪出神蟲身上的鱗片,最後便是用綠豆安“聖蟲”的眼睛。做好的“小聖蟲”要一對一對地分別放在麪缸、米缸、菜盆、冰箱裏,意味着來年米缸、麪缸不招蟲子,寓意天天有菜吃。面魚通常用木頭模子做出來,蒸好後用顏料畫好眼睛和鱗片。放置在窗台、櫃頭,意味着年年有餘。

家有女兒的人家要做團圓餅,也叫“太陽餅”,形狀像太陽花,層層疊疊做成太陽狀,每一層都塗上蜂蜜、芝麻,外圍折成盤疊交錯的花瓣狀,上面用刀刻上稜形花紋,再用紅棗鑲嵌。大年初三姑娘回孃家時,除了要吃初一早上的餃子之外,臨走還要帶走一塊團圓餅,意味着幸福團圓,生活甜蜜。

臘月三十這天,除了貼春聯掛燈籠,主要就是包水餃了。這天要準備兩頓飯的水餃。晚上一般是白菜水餃,寓意發財。初一早上的餃子裏更熱鬧了,有些水餃裏包有錢(硬幣)、紅棗、魚、豆腐、花生仁、糖塊等,有各種含義呢:吃到硬幣意味着來年會發財,有錢花;糖意味着甜甜蜜蜜;魚意味着年年有餘;豆腐寓意有福氣。。。。。。吃到者象徵在新的一年裏吉利、如意。為了吃到更多的好東西,這天早上,大家吃的比往常都要多。

正月初一凌晨三四點鐘要起來拜年,拜年是按照輩分拜,到輩分比自家大的人家裏,男的還要對着家譜磕頭,然後到桌子上喝幾杯。晚輩拜年,收紅包,放鞭炮,各家各户燈火通明,路上只聽見相互問候的拜年聲,這時年味是最濃的了。

初二開始,便是走親訪友,相互拜年了。正月裏,有扭秧歌、劃旱船、踩高蹺等各種表演隊走村串户進行表演,可熱鬧了。

農曆正月十五元宵節,俗稱“過十五”。正月十二、三,家家户户皆用蘿蔔、胡蘿蔔、大白菜根莖做成許多小油燈,中間挖空,裏面倒進融化的蠟油,用棉花做燈芯。十五傍晚送到墳前、祠堂點燃,稱為“送燈”。傍晚,房間、院內各角落、門兩側、馬廄、豬圈、廁所、鍋底洞都點上油燈。這天早飯吃糕、元宵,晚飯吃水餃,飯前開始放煙火炮竹。晚上小孩都要放“點門”、小煙花,奶奶説這天放“點門”,以後眼睛不疼,有好兆頭。

正月十六是海神娘娘的生辰,也是蓬萊閣廟會,好多景區免費遊玩。天后宮對面的戲樓、廣場有俚俗戲劇和大秧歌。人們給天后娘娘進香後,便與親朋好友在天后宮前看戲看秧歌,趁興遊覽蓬萊閣及其附近名勝,直至盡興而還。這天過後,年味就漸漸褪去。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qitahuati/jiaxiangzuowen/jokz0d.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