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其他話題作文 >家鄉作文 >

介紹家鄉沭陽的作文

介紹家鄉沭陽的作文

説到沭陽,不得不打開話匣子,下面為大家整理的是介紹家鄉沭陽的作文範文,僅供參考~

介紹家鄉沭陽的作文

介紹家鄉沭陽的作文【1】

變了!變了!我的家鄉換上了新面貌,就像一隻展翅高飛的大鴻鷹。太陽還在周而復始旋轉着。昨天,今天,明天的太陽,在我們眼裏怎麼會有什麼異樣呢?可是,就在這一剎那間,家鄉變了。這變化是那麼迅速而微妙,迅速得令人驚異,微妙得令人難以體察…現在,家鄉呈現出嶄新的畫面。從前那一條條崎嶇不平的羊腸小道變成了四通八達的柏油馬路,昔日矮小、破舊的瓦屋泥房也變成了高樓大廈。各種交通工具穿梭如飛;路兩旁則是挺拔、葱鬱的梧桐,那般魁梧,就像保衞邊疆的士兵;綠化帶、健身區?噴水泉?應有盡有;垃圾漂浮的河溝已變成寬敞的河流;美麗的街頭花園比比皆是…如今,每個人都有一個屬於自己的温馨幸福的家。

在我印象中最深的是那條蜿蜒流淌的河流。她雖沒有桂林山水的甲天下;也沒有廬山瀑布的氣勢磅礴;但她是那樣的淳樸。她—就是環城河。清澈見地的河水在陽光照耀下波光粼粼,遠遠望去,就像是一塊碧綠的翡翠,讓你覺得她是那麼地輕柔、可愛。河中間時而泛起一圈圈漣漪,原來是調皮的魚兒在吐着泡泡,只聽“啪”的`一聲,一條小魚跳出水面又鑽進水裏去,使河面平添了幾分生氣。每年春夏之際,岸邊都會呈現出桃紅柳綠、鶯飛燕舞的美麗景色,吸引了許多遊人駐足觀賞。。柳樹姐姐耷拉下細長的枝條,在輕風吹拂下猶如少女飄逸的長髮。

介紹家鄉沭陽的作文【2】

我的家鄉是沭陽,雖然這裏沒有什麼名勝古蹟,也不能與其它大城市相提並論,可是近年來,沭陽真的在不斷地變化,越變越美麗,越變越繁榮、昌盛。

以前我們沭陽各條道路總是坑坑窪窪的,一到了晚上,就黑漆漆的,什麼也看不見,人們走在街上,經常會因為不小心踩到有坑的地方而崴了腳。而且因為路面坑坑窪窪的,下了雨過後,坑裏面就會有許多的積水,你如果走在路邊,一輛車子開過來,坑裏的積水會濺得你滿身都是,讓你變成名副其實的“落湯雞”。現在路面已經變成平坦而寬闊了,一到晚上,華燈齊放,五彩繽紛。道路兩旁還種植了一排排行道樹,彷彿在向着遠方的朋友説:“歡迎,歡迎!”

幾年前的沭陽人衞生習慣比較差,垃圾桶就擺在離人們不遠的地方,可是人們就是不願多走幾步,仍然亂扔果皮紙屑,真是一點兒也不愛護環境!可是現在不同了,人們十分愛護環境,不像以前那樣隨手把垃圾扔在地上了。如果偶爾有人隨手把垃圾扔在地上,會有人主動走出來撿起垃圾,而隨便亂扔垃圾的人也會羞愧地低下頭,一起把垃圾撿起來放進垃圾箱裏。

近兩年,我的家鄉正悄悄地發生着很多變化。你瞧!那寬闊的道路,四通八達;摩天的高樓大廈,隨處可見;各種各樣的超市、商店,星羅棋佈;潔淨的街道和彩色的瓷磚,使人們心情舒暢地散步、閒談;綠色如茵的綠化帶中,散發出各種花的香味,沁人心脾,令人流連忘返。節假日,人們三五成羣的到公園、去野外郊遊,充分享受閒暇的快樂時光,超市每天都人山人海,人們逛商店,大量地購物;大大小小的飯館,各具風味,吸引了八方來客,這個古老而又美麗的城市,正向着大都市發展……

村子裏的小洋樓漸漸多了起來,甘甜清涼的自來水順着架起的管道快樂地流進了千家萬户。家家户户搞起了特色養殖,果樹碩果累累,花卉飄香全國。稻花香裏蛙聲一片,空氣格外清新。寬敞明亮的農家小院,電視機、電冰箱等高檔家電一應俱全。人們在工作之餘,渴了,可以打開冰箱從裏面拿出飲料;累了,靠在沙發上收看電視。雞鴨魚肉更是家常便飯。許多外出打工的叔叔阿姨們竟開起了小轎車,這一切是老輩人想都不敢想的。家鄉人民的生活真是富裕了。

幾年不見,沭陽真是讓人刮目相看。隨着科學技術的發展,我相信,我們的家鄉在不久的將來會變得更加美麗,更加富裕! 美麗的蘇北小城發生的變化不正是祖國日新月異的縮影嗎?

介紹家鄉沭陽的作文【3】

沭陽(Shuyang)簡稱沭,因位於沭水之陽而得名,是江蘇省人口最多的縣。地處中國東部長江三角洲地區,江蘇省北部,沂沭泗水下游,地處徐州、連雲港、淮安、宿遷四市結合部,屬魯南丘陵與江淮平原過渡帶。位於長江三角洲經濟區、淮海經濟區、沿海經濟區交叉輻射地帶,是江蘇省北部重要的交通要道。

沭陽歷史源遠流長,自秦設縣治以來,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沭陽是兩漢文化發源地的重要組成部分,素有“虞姬故里、花木之鄉、江淮明珠”之稱。

沭陽是國家級生態示範區、中國花木之鄉、全國文明縣城、江蘇省雙擁模範城市、全國綠色小康城市、全國綠化模範縣、全國科技先進縣。

沭陽是江蘇省三個省直管縣試點之一。2012年沭陽縣成功躋身全國百強縣(市),位列全國百強縣第57位;2013年,位列全國百強縣第51位。

歷史沿革

沭陽建縣至今已有2000多年曆史。境內有魯成公九年(公元前5 82年)建的郯子國,在今日沭城西北20公里處,仍可尋到留下的一片廢墟。前漢時東海郡的厚丘、建陵、陰平、下城、臨渣、懷文、服武等古城,皆在境內。後漢,建陵縣併入厚丘縣。至晉,陰平縣也併入厚丘縣。宋元嘉十二年,廢厚丘縣為襄賁縣,直到北周建清六年556年)改懷文縣為沭陽縣,縣名沿用至今。

沭陽夏商時屬徐州,周時屬青州,春秋末期為魯國南境,戰國時屬楚國,秦初屬薛郡,後屬郯。西漢置厚丘縣,隸屬東海郡,立陰平、建陵兩侯國。三國時立東海國,領厚丘、陰平、建陵等11縣。

南朝宋文帝元嘉四年,併入襄賁,另置僮縣。 梁武帝天監五年,廢僮縣,置僮陽郡。東魏孝靜帝武定七年(549)改僮陽郡為沭陽郡。

北周建德七年(578)始定沭陽縣名。

隋文帝開皇年間隸屬海州,唐高宗總章元年(668)改屬泗州,咸亨五年還屬海州,明洪武年間隸屬淮安府,清世宗雍正二年(1724)改屬海州府。

民國2年屬徐海道,民國17年至37年屬東海專員公署、徐海行政公署;民國29年秋,中共淮繁華的沭陽東關口海地委對境內區劃作了較大調整,分設泗沭縣抗日民主政府、潼陽縣抗日民主政府、東海縣抗日民主政府、灌雲縣抗日民主政府,隸屬淮海區專員公署。

標籤: 沭陽 家鄉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qitahuati/jiaxiangzuowen/jm9ned.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