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其他話題作文 >家鄉作文 >

家鄉的橋 900字

家鄉的橋 900字

家鄉的橋_900字

家鄉的橋_900字1

記得一位哲學家説過這樣一句話: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

家鄉的橋 900字

我的家鄉是一個並不大,但充滿着文化氣息的城鎮,美景聖地也不乏。如,我家小區對面的那座狀元橋就是嶽池一道靚麗的風景線。

狀元橋,顧名思義。這座橋有一個“囊螢映雪”的故事。話説應該是很多年前,有一個胸懷大志的青年,他滿腔熱血,想要為養育他的祖國做一些事。於是,他就效仿了古代的祖逖和劉琨“聞雞起舞”,每天五更天起牀發奮苦讀,不管狂風呼嘯或風雪交加,他遠大的抱負卻一如既往。一轉眼,又是許多年過去了,功夫不負有心人,上天看到了這個青年所付出的努力,讓他終於如願以償,成為了一名國家棟梁。從此,這則佳話便在我的家鄉傳得盡人皆知了。

狀元橋,站在遠處放眼望去,一排排的柳樹葱蘢,就像一個綠樹成蔭的大公園。沿着橋邊走,最奪人眼球的當然是那一棵棵如嫵媚少女般婀娜多姿的柳樹了。看哪,柳樹依依多情地用她那細長的手臂,輕撫着養育她的一方水土,彷彿在訴説着千言萬語。而清清河水,並沒有任何話,只是靜靜地聆聽着。它似乎感動了,瞧,它的身上蕩起一圈漣漪,那是它感動的淚水啊!

再往前走着,便能看到狀元橋的本身了。這是一座石橋,是用石板做的。看,石橋上細緻地刻着許多栩栩如生,形狀不一的圖案:兩條長龍五官多麼精緻,真有直衝雲霄的氣勢;“雙龍戲珠”引得路人們嘖嘖稱讚;還有那嘻嘻雕刻的石板字,工整規範,剛勁有力,與書法家們的墨寶相比也毫不遜色呢!

清晨伴隨着清脆的鳥鳴聲,身體硬朗的老爺爺們在河邊開始了晨練,打太極,跑步,練拳……狀元橋見證了他們的歡樂時光。

正午,柳樹像一位善解人意的小姑娘,為人們撐起一把把”綠傘“,供人們乘涼,大家在柳樹的庇護下有説有笑,好不熱鬧!

傍晚,是狀元橋一天中最熱鬧的時候了!大家吃過晚飯,便會來狀元橋溜達一會了!看!多麼温馨的畫面呀!依依相伴的情侶在暮色下挽着手漫步;白頭到老的爺爺奶奶們就靜靜地欣賞河對面的美麗景色;而閒不下來的小孩就在橋邊又蹦又跳的,別提多開心了!在他們眼中,狀元橋也成了他們生活的一部分。而狀元橋就是這樣,迎來了幸福的情侶,送走了步履蹣跚的老人。年復一年,從無怨言。

這就是我的家鄉,家鄉的狀元橋,會烙在我的心中,成為我記憶的心扉中不可磨滅的一頁!

家鄉的橋_900字2

家鄉小橋邊的草叢,在陽光的照耀下,綠得晶瑩。草叢連着小橋的倒影,映在清澈見底的小河中,如同一幅美麗的畫卷。外公年輕時是做水運船生意的,每每從這座拱形的小橋下穿過時,就會見到這樣的景象。

家鄉的橋,在母親童年心中又是另一番滋味。特別是那座石子路間的石橋,讓母親歡喜也讓她憂。喜的是走過小橋可以看見對岸那讓她充滿好奇的“世界”;憂的是每次過橋,由於橋兩邊沒有護欄,走上石橋還會發出輕微的吱嘎響,且伴着晃動感,膽小的她小時候是爬過去的。長輩們還曾迷信地説是被鄰家的妹妹抓了腳底導致的。可母親還是會過那座橋,因為這是去對岸最近的一條路。這段記憶使母親印象深刻。

家鄉的橋,我小時候記得是座落在一段凸凹不平的水泥路上,窄窄的、橋面有些高的水泥橋,兩旁加了鐵護欄。以我當時的個頭,看不見對岸是否有人過來。橋上,偶爾會有一輛拖拉機或者三輪車迎面駛來。站在橋上,可以看到小河向遠方延伸得好長,直到視線消失在拐彎處……從我家窗口探出頭來,就能見到那座小橋,橋上會不時走來一個光着小腳丫的小孩,蹦蹦跳跳,手裏拿着一隻剛抓來的蛐蛐,臉上掩不住快樂的笑容。還有挑着擔的老人,我經常和他們招呼問好,老人腳上穿着拖鞋,泥土使腳變得灰灰的。橋上的行人有時也是蠻多的,樸實熱情的人們互相寒暄問暖,給橋以熱鬧感。

漸漸地,我長大了,小橋變得更老,也變得更矮了,最終人們把它改建成了一條寬闊的公路,那條寬闊的大道從農村直通向城鎮,通向遠方。在寬闊的大道上疾馳的車輛載着行李川流不息,沒有人再挑着扁擔,更加沒有人會光着腳丫一蹦一跳,兩旁聽見的是女士們高跟鞋和男士們皮鞋踩踏的清脆聲。夜晚,路邊總是燈光無數,閃亮無比,不再如曾經那般黑漆漆的一片。而外公也緊跟時代步伐賣了水運船,換成了一輛運輸車,生意興隆。

現在的我每每經過,總會在這裏駐足,倚着橋身,靜聽它喃喃低語着過往,低語着曾經在這裏發生的一切美好的童年時光。

沿着橋繼續行駛,快到盡頭時,映入眼簾的是一座跨江大橋,那是鰲江五橋,它寬闊到左右兩道都可以三輛車子並排前行,站在瀝青鋪成的最外側人行道上,既舒服又平穩。往對岸遠眺,橋中間的兩側豎着大大的藍色柱子,邊上線條以三角形的方式向外放射,具有穩固的作用,極其壯觀。家鄉有這樣一座橋,我感到無比驕傲。

要致富,先修路。幾十年來,家鄉的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帶領家鄉人走向致富。未來,家鄉的大橋還會變得更平坦更寬闊,我們的家鄉也會變得更加繁榮昌盛!

家鄉的橋_900字3

在我的家鄉有一座很舊的木橋,每次提到這座橋,老人們眼中多的是尊敬、讚美和惋惜,因為關於這座橋有一段悽美的記憶。

母親曾告訴我,在她小時候,上學很難,雖然學校與村裏咫尺之遙,但卻要走很長的一段路,為什麼呢?因為一條大河橫貫在學校與家之間。河水很深,且極其兇猛,每到夏季,上學就成了每一個家長最頭疼的事。因此村裏上學的孩子並不多,大都是不能堅持下來的緣故。兇惡的河水啊,吞噬掉了多少花季少年的求學夢!

那一年,就在那一年,村裏的老村長站了出來,召開了會,決定修橋,修一座讓子孫後代上學,能夠出息人的橋。母親説,老村長的話擲地有聲,到現在還有許多人清楚地記得:

“鄉親們,為了山裏的孩子們,我們要修一座橋,不要讓兇猛的河水毀滅了我們的未來和希望,我們要讓山裏的孩子們走出大山,到外面的世界去闖蕩!”

他的一席話給人們帶來一片光明,山裏人紛紛響應。從此,山裏的農民當上了建築師,在幾乎沒人深的河水裏浸泡着。打樁、架樑、鋪板,河水有時恣肆起來,洶湧咆哮着炫耀它的淫威,瘋狂地席捲着河裏每一個頑強搏鬥的軀體。但修橋的每一個人又何曾動搖過,懼怕過?

“皇天不負苦心人”,終於在那年秋季,木橋修建完了。可是讓人永遠悲痛的是修橋的倡議者帶頭人——可愛又可敬老村長,由於疲勞過度累死在木橋竣工的剪彩儀式上。大喜的日子人們沒有流淚,但當時在場的哪個人不喜在眉梢,痛哭在心裏呢?那可是我們喜愛的老村長啊!那可是一座擺渡山裏人走向光明與希望的橋啊!

時光荏苒,流水匆匆。如今,當年修橋的人們大多都“揮手自茲去”了,只剩下這座木橋橫跨大河兩岸,傲然屹立。幾十年來,這座橋發揮着自己應有的作用,給山裏人帶來了不盡的益處。木橋就像一條聯繫人與人之間的紐帶,就像一條信息高速公路,讓閉塞貧困的山村鳥語花香,有了勃勃春天。山鄉發生了鉅變。特別從這座木橋先後走出的山裏後生們,個個都成了祖國藍天上振翅搏擊的雄鷹。

歲月無痕,河水無聲。但這座橋卻永遠銘記着曾經的一切。銘記着那些架橋、修橋,為橋做出貢獻的人們。銘記着因橋而犧牲的老村長。

人生因橋而美麗,橋因為有了不凡的人生才無比高貴,無比的讓人景仰。如今,在我們的生活裏,有多少像老村長這樣的橋啊?他們不圖名、不圖利,只知道無私奉獻。像蜜蜂一樣辛苦自己,香甜人間;像蠟燭一樣燃燒自己,照亮別人。

啊,家鄉的橋,我愛你!

家鄉的橋_900字4

大家都肯定見過橋,對,有大橋、小橋、還有小區內的石頭橋、木頭橋,甚至是童話故事裏的彩虹橋……不過,今天,我想給大家講一個“風雨橋”的故事。

那是很平常的一天,我第一次到道真學英語,由於要從基礎講起,所以大家在教室裏七嘴八舌的,很不耐煩。我心裏想:基礎知識都學過了,太簡單了,還需要再學嗎?可我們的英語老師張老師不這麼認為,她告訴我們:“英語是我們的另一個夥伴,夥伴之間需要經常交流才行。”隨後,張老師便繪聲繪色的講了起來,乏味的單詞在她的嘴裏講出來,變得栩栩如生,我漸漸地喜歡上了我的這位新朋友,可正當我聽得津津有味時,天公不作美,外面瞬間一片“狼藉”,天上的雲頑皮的打翻了自己的墨水,把自己塗了一身黑,而雨點則像崩豆一樣,帶着降落傘從天而降,有“浪漫主義者”還帶着小琴,在地上彈了起來,“滴答、滴答”呵呵,多好聽的聲音。不知不覺放學了,因為外面下着雨,我的“大朋友”張老師要把我們送下去,我和老師站在門口的台子上,四處尋找,門前早已聚集了一大批來接孩子的人,忽然,一個熟悉的身影映入我的眼簾,是媽媽,我對老師説:“老師,媽媽來了,我走了。”老師望望外面下着的雨,微笑着説:“我送過你去。”走進雨中,沒打傘的老師用雙手遮住我的頭,胳膊輕輕地夾着我,我隱隱感到,只穿着一件單薄毛衣的老師,打着寒戰,到了媽媽跟前,老師將我塞在了媽媽的雨衣下,長舒一口氣,笑着和媽媽道別了。

我上了車子,“走”,我下達了“指令”。那時,我家還是“兩輪車一族”,雖然蓋着雨衣,可根本沒什麼用,趕上風大,雨衣便會被吹得鼓起來,媽媽把我攬到她的胸前,用事先準備好的夾子將雨衣牢牢地加在了車筐上,我便穩穩地置身在了一件“大傘”下,可媽媽就慘了,雨水像細細的鞭子,抽打着媽媽的`臉,先前是雨,後來竟變成了細小的冰雹,我悄悄伸出手,接着冰雹,打在我的手掌上,生疼生疼的,我忽然想到:媽媽漏在雨衣外面的臉,肯定也很疼,一時之間,原本覺得很短的回家路程竟變得那樣漫長……

那天雨停後,天邊出現了一道美麗的彩虹橋,鮮豔的色彩重重地印在了我的腦海中,化成了老師發抖的身影、媽媽淌滿雨滴的臉,一座用愛鋪就的風雨橋也就永遠的留在了我心中,再也不曾消失過。

家鄉的橋_900字5

家鄉的橋是我夢中的橋。

小時候,家鄉的河上架着一座彎曲的石拱橋,上面的一磚一瓦顯現着自然的肌理,縱橫交錯,散發着古樸的韻味。

橋上,兩排柳樹好似美麗的少女垂着長髮在水裏照鏡子。夜晚,我常蹲在那樹下,頭頂皎潔的月光,伴着蟋蟀的交響樂,哼着優美的旋律

橋下,一些漁夫正揮着竹篙灑下漁網在水裏打漁,那粗獷的打漁歌中,預示着他們收穫頗豐。

橋的兩岸居住着一村居民,他們居住在簡單低矮的土坯房中,有着一樣的風土人情,團結互助,心被這橋緊緊相連。

現在,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橋變寬了,上面的水泥在陽光的照射下顯出幾分夢幻般的色彩,漂亮的橋欄在水的倒映下,那天然、古樸早已消失,取而代之的則是雄偉和壯觀。

橋上的柳樹早已不見,高大的路燈佇立橋上,給這黑暗的夜,帶來無盡的光亮,它們儼然是一排巨人守護着橋上通行者的安全。

橋下的漁夫,早已變成了一撥撥的輪船,“嘟嘟嘟嘟”地開過,激起的波浪,彷彿要洗去舊時代的鉛華,隨着輪船的前進,進入一個嶄新的時代。

橋兩岸的土牆早已不見,已經變成了那巍峨高聳、鱗次櫛比的高樓,晶瑩的玻璃幕牆在陽光照射下熠熠生輝。而兩岸的居民仍未忘了那橋的約定,依然團結互助,心心相連。

家鄉的橋,隨着時代的變化不斷刷新着自己的外衣,但它的靈魂在我的心中卻永不磨滅,綻放着迷人的風采。 走進我的家鄉,您會發現我家鄉的特產還真不少,有松花蛋,大葱,地黃,懷菊花但我最喜歡的還是鐵棍山藥。

鐵棍山藥就像它的名字一樣,長得極像一根棍子,身體是土黃色,身上疙疙瘩瘩,毛乎乎的,雖然外貌不咋的,但棍不可貌相,吃起來那絕對叫一個美。

鐵棍山藥的吃法很多,可以涼拌吃,煮粥吃等等各種各樣、五花八門的吃法的都有,但我最喜歡還是清蒸鐵棍山藥沾糖吃。做法很簡單,將山藥洗淨,不要去皮,切成10cm長的段,放在籠上蒸,約20分鐘,你就會聞到鐵棍山藥特有的清香。這時就可以出籠了,哈,別急,小心燙手,要先涼一小會兒,然後您再拿起一段,啊嗚一口吞下去,一股股淡淡的“香”“甜”便迎嘴襲來,跟吃紅薯有點像,但仔細一品您會發現跟紅薯不同的是它還有點點“麻”味,吃了第一口,想吃第二口,真是越嚼越有味

鐵棍山藥不僅好吃,而且還有很大的藥用功效,它能健脾、補肺、益腦哦,對了,它還有有美容作用呢,愛美的阿姨們一定要多吃哦!

這就是我們家鄉的鐵棍山藥,請您到我的家鄉來一品它的美味吧!

家鄉的橋_900字6

橋,是沒有生命的冷冰冰的建築物,它體現着人類的智慧,並給人以美感,人們情不自禁地用是詩文來讚頌它,關於它的故事傳説也十分豐富。這些賦予了“橋”無窮的魅力。

傳説中的牛郎織女是用喜鵲來架的橋;幾千年前用石頭家的橋;幾百年前用木板架的橋;現代用鐵板架的橋……我的家門口也有一座橋,它把淥江河的兩岸連接起來了。

大約也有幾十年的歷史了。淥江橋是一座浮橋,浮橋就是浮在水面上,不用吊的。它是一條長為四十米,寬為三米的直線。前一段是用木板,中間一段是用鐵板,最末端是用水泥砌成的。看上去不是很美觀,很堅固,但是它幫助了不少的人,很多人都經常誇它呢!

用個傳説,説在七月七日晚牛郎織女就是在這做橋的正上方相遇呢!這個地方是看得最清楚的。如果這天晚上哪對情侶看到了兩顆最閃耀的星,並且還有兩顆小星在其中一顆閃耀的星的左右(也就是牛郎織女一家人),那麼着對情侶則可以幸福一輩在,一路都會平平穩穩的。但是難得有人同時看到這四顆。

如果要寫生那麼在這座橋的對岸是一個最好的地點,用為那兒有很多的樹木花草,以及房屋。

這座橋雖然不能與中國的趙州橋和盧溝橋相提並論,但是它也是代表了中國橋裏的一種。 我的家鄉--平地。在我家的附近有一座石橋。這座石橋雖然沒有石拱橋的悠久的歷史、也沒有趙州橋的偉。但他有着偉大的靈魂。

許多人都喜歡橋,我也不例外。一道孤獨的橋。可是當你在高空中看的時候,就是一幅美景了。看:在一個小小的湖上好像一條龍了。藍天、白雲、青草、大樹倒映在湖裏。哇!真是美極了!

雖然這座橋實在湖裏建立的,但長也有20米吧、寬也有2米。橋是經過放大的板凳——橋樑專家,茅以升這樣風趣地解釋橋。是啊!橋就是這麼簡單,卻能給人帶路。

家鄉人把這座石橋稱為“渡橋”,這就是意味這把人從某處度過有水的地方渡過。我也不太知道。

無論是春、夏、秋、冬。,這座橋都這美景相伴,美妙的音樂陪伴——湖的流水聲。這令我想起“小橋流水人家”啊多美的橋!我出世就已經有這座橋了。現在我已經是幾歲了,我想這座橋也不年輕了。也老了吧!我聽爸爸講他有過一個傳説。現在大家也不怎麼傳了,我也不記得了。它可能認為自已老了,他可能認為自以為我們付出的也夠了吧!她被沒有寫下遺囑,就這麼悄悄的走了。那也建起了新的橋。

現實是此岸,理想是披岸,中間隔着一條很急的河流,行動是架在河流上的橋樑。

家鄉的橋_900字7

雨打在窗户上,發出“噼哩啪啦”的聲音,驚動了趴在窗台上痴痴看雨的我,雨中漫步洛陽橋作文900字。

“叮鈴!”屋裏響起了急促的電話鈴聲。

我慌忙地跳下窗台,去接電話。電話是丹丹打來的,她邀請我與她一起去洛陽橋遊玩。

去洛陽古橋?太好了,我喜出望外,連連答應下來。

因為修路,我們顛簸了近兩個小時,終於來到目的地——洛陽橋。我和亦丹一人撐着一把雨傘,撒腿就往橋上跑。

橋太古老了。細細的紋路,清晰地刻在石條上,好像倒映出了閩南人親切的面孔,因為歲月的變化,這些面孔有的蒼老,有的清秀,但不管怎樣,面孔上都洋溢着濃濃的笑意。

正當我全神貫注地研究石條的紋路時,亦丹突然發出了一聲驚叫,我的注意力全部傾到了她那一邊,鞋帶都沒來得及繫好,就急忙站起來,“啪”地摔了個嘴肯泥。

繫好鞋帶,我才匆匆跑到亦丹身邊,順着她的目光向橋下看去。

哎呀喂,我的天哪!就在河邊的淤泥上,滿河灘的小洞洞跟着它們的主人——螃蟹鋪天蓋地向我飛來,嚇得我立刻閉上了眼睛。

是一陣鳥鳴聲把我叫醒的。我睜開眼睛,朝着聲音傳來的地方看——哦,是一隻體型修長的白鷺哪。飛行時,它把兩腳併攏縮起,張開寬大的雙翅,露出下面黑色的羽毛,轉了幾個圓圈之後,它便落在了一顆紅樹上,用它那潔白的翅膀輕巧地拍打着水面,小學二年級作文《雨中漫步洛陽橋作文900字》。

我正要拍攝白鷺在紅樹林漫步的過程時,我的背突然碰到了一個冰冷的東西,回頭一看,原來是一隻張開血盆大口的獅子。再仔細一看,原來還有踩着繡球的小獅子,抱着小獅子的母獅子,齜牙咧嘴的公獅子呢!

那這座古香古色的洛陽橋到底是何人所建?據媽媽説,這是一位聰明至極的人創建出來的,此人名叫蔡襄,他發明了歷史上獨一無二的“種蠣固基法”,人們根據他的想法,在巖石和橋基側面都種上了牡蠣,用它們來填補巖石間的縫隙,使橋更加牢固。當人們發現這些種在巖石上的牡蠣特別肥嫩時,便突發奇想,將牡蠣全部種在巖石下面,不夠胡就用小石板來代替。以至於我們今天能看到這樣的情景:在紅樹林的周圍,插着一塊塊長短不一的石板,上面長滿了牡蠣,當浪花輕輕拍打石板的時候,牡蠣心裏也許會升起一團幸福的微笑和滿足感……

這次洛陽橋之行,不僅加深了我對家鄉歷史文化知識的理解,更讓我和丹丹之間的友誼橋樑更加結實、堅固。

家鄉的橋_900字8

我的家鄉有一條小河,像一條清綠的絲綢,盪漾在小村莊裏,將小村莊一分為二,接連它們的紐帶,便是那一座小橋。

自打有記憶起,我就在那條河邊玩耍,坐在岸邊,伸出雙腳,任清涼的水滑過腳底,看鄰家的姐姐們站在河邊的石板上洗刷着沉重的粗布衣。那時,架在那裏的是小木橋。小木橋是由三根又粗又長的大木頭並肩排成的,不寬,一次只能一個人通過,也不高,暴雨過後,橋被淹沒,兩岸就隔絕了。每當人走過小橋,它總會發出親切的吱嘎聲。村民們來來往往,踩着盎然的晨露去,踏着靜謐的夕陽歸。他們從不知疲憊地扛着鋤具,也扛着對美好生活的希望。小橋上不免會有相向而行的時候,這時,總會有一方退讓,給對面的人先過。村民哼着的小調,和着橋身吱嘎的伴聲以及微風拂過樹林所傳來的沙沙聲,匯成了一段優美的旋律。

可再等我長大一些,小木橋不復存在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座石拱橋。石拱橋由一個大拱和兩個小拱組成。它如一張弓,跨過橋的兩岸,俯視着匆匆離去的流水。就算洪水的衝擊,走在橋上的人也絲毫不受到影響。這時的橋,已有兩米寬。村民們已不必在橋上謙讓,小橋熱鬧多了。我時常跑到橋下的河岸邊尋覓色彩斑斕的奇石;姐姐們還在依舊洗着衣服,但衣服已變成了輕便的花花綠綠的模樣;村民們依舊忙碌着,走過石拱橋結實的背,他們肩上扛着的,已變成了生活的瓊漿,豐碩的果實。傍晚,伴着流水和樹葉發出的沙沙聲,橋上不時傳來孩子們稚嫩的笑聲,“嗒嗒嗒嗒”悦耳的腳步聲,跨過石拱橋,也跨過了新的希望……

不久前,我再回到家鄉的時候,石拱橋也消失了。換成了能使兩輛汽車一起並排通過的水泥橋。三根水泥柱立在小河中央,撐着橋身,微微的弧形銜接着河的兩岸,也銜接住了村民們的希望。我一如既往地與小河嬉戲,卻再也見不到姐姐們在河邊洗衣的身影了——村裏建了兩個水塔,村民們都用上自來水啦!每到過年過節的時候,總能看到許多汽車載着思鄉的人兒,連着一顆顆熾熱的心,一同回到了家鄉;穿梭在水泥橋間,村民們將先進的家用電器和其他高科技產品也帶回了最温馨的港灣,他們的臉上早樂開了花……

時代在變,人在變,橋也在變。唯一不變的,是那一條川流不息的小河。它流向遙遠的地方,也見證着那橋,那人,那村的變化。

家鄉的橋_900字9

我的家鄉在人傑地靈的崇州,文錦江繞城而過。在文錦江的一片碧水之上,五座並列的水泥橋凌波而過,飛跨於南北兩岸,浮現在文錦江中,由高到低依次為崇州大橋、老西江橋、廊橋、新西江橋、南河大橋。在這眾多的橋中,我最鍾愛那歷史悠久的老西江橋。

站在遠處遙望老西江橋,大橋就像一彎新月一般橫卧在江面上,又好像一條彩色繽紛的帶子,把兩岸聯繫在一起。橋下,二十五根兩人合抱粗的橋墩,如巨人一般穩穩地把寬寬的橋面託在文錦江之上,屹立在江水之中。橋面上,行人車輛穿梭來往,熱鬧極了。

大橋的中間是大約3米寬的車道,兩側則是寬約1米的人行道,邊上有護欄,可防止行人落入江中。人行道邊上每隔大約50米就有一個玉蘭花的路燈,整齊地排列着,像一個個等待檢閲的士兵。清晨,大橋迎來了第一輛早班汽車;深夜,橋上閃爍的燈光送走了最後一批夜班工人。白天,汽車來往穿梭,人羣熙熙攘攘,汽車的喇叭聲,自行車清脆悦耳的鈴聲,小販的叫賣聲,匯成了一支美妙動聽的交響樂;每當夜幕降臨,橋兩頭的飯店、酒吧,顧客盈門,橋上散步的人絡繹不絕,玉蘭花燈亮了,倒映在水中,波光粼粼,猶如繁星點綴在文錦江中,更顯出湖光水色的迷人魅力,成為崇州的一處勝景。

站在橋上環顧四周,更讓你感到心曠神怡:橋兩頭種滿了青葱翠綠的榕樹、柳樹,枝條侵入水中,水面泛起陣陣漣漪;空中,阿娜多姿的白鷺在空中盤旋着,一會兒筆直的衝向高空,一會兒在高空滑翔,一會兒又徑直地俯衝下來;水中的魚兒自由自在地游來游去,悠閒自得地吐着泡泡。這種種美景,給人一種美的享受,使觀賞的人既願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來低吟一首奇麗的小詩,讓人好像置身於仙境,盡享天倫之樂。

老西江橋不僅景色美,還有許多動人的傳説。

傳説在明清時代,這裏曾是一處熱鬧非凡的水路大碼頭。可後來,河水暴漲,人們十分希望有座橋。於是黃貢生便帶領羣眾修橋,可銀兩不夠,沒有建成。後來,玉帝知道了,派了一位老神仙來幫助大家。這才建成了老西江橋。

啊!老西江橋,你不畏嚴寒酷暑,默默地躬着身軀,任憑人們在你的脊背上踏過,任憑車輪在你的脊背上滾壓,任憑腳下流水的一刻不停地衝擊……然而,你從未有過半點倦怠,也從未有過半句怨言,你只是埋頭在自己的崗位上,履行自己的職責,無私的奉獻,奉獻……

啊,我愛你——老西江橋!你是我童年中一段美好的回憶!

家鄉的橋_900字10

我的家鄉在蘇北的灌河南岸,是鹽城的北大門。這幾年家鄉的面貌日新月異,變得越來越富裕、越來越美麗。在家鄉的美景中,變化最快、給我印象最深的是家鄉的橋。

家鄉最有名氣的橋是灌河大橋,是一座有着 13個橋孔的公路橋,204國道穿橋而過,向北直通連雲港、青島,向南可達蘇南、上海。這座大橋可繁忙了,每天南來北往的車輛川流不息,站在橋邊,扶着欄杆,觀賞縣城的外景和灌河上的日出日落,是最令人賞心悦目的事。我家離灌河大橋很近,晚飯後爸爸媽媽常攙着我的手去橋上散步,夏日的晚風習習吹來,驅散了一天的暑氣,愜意極了……

聽爸爸講,灌河大橋建成於 1987年。通車典禮那天,來縣城看大橋的簡直是人山人海。當時的灌河大橋是蘇北的第一大橋,周邊的灌南、灌雲、濱海、漣水等地經常有人專程到我們響水來看大橋。對了,差點忘記説了,“灌河大橋”四個龍飛鳳舞的金黃大字還是敬愛的張愛萍爺爺題寫的呢,他年輕時指揮部隊在我們家鄉打了很多勝仗,是一位令人尊敬的將軍。

歲月如梭,光陰似箭,灌河大橋陪伴着、也見證着家鄉的飛速發展。家鄉變富變美了,蒼老而穩健的灌河大橋也不再寂寞,它有了新的夥伴:家鄉又添了兩座新橋。

前幾年縣城西邊的運河開通了,在雙園路的西端架起了雙園大橋。橋不算大,是座拱形橋,但位置很重要,橋西不遠就是縣第一中學,每天有幾千名學生從橋上經過。雙園橋下的景色很美,有很長的沿河綠地長廊,有秀麗的運河閘公園,還有大片的樹木,爸爸説那是天然氧吧。每年的清明節前後,我們都會到橋下放風箏,手中捏着細線,讓心情隨風箏一起飛揚。爸爸説,風箏每年都要放的,會帶來一年的好心情與好運氣。雙園橋的北邊馬上要架新橋了,到那時橋上就不會太擁擠了。過不了多久,我的家也要從老城區搬到橋東不遠的新區了,我真的盼望這一天早點到來。

未來家鄉最美的要數縣城東幾裏遠的新灌河特大橋,這是鹽連高速公路的過河大橋,是最現代化的雙塔斜拉索橋。今年五一節爸爸曾帶我去施工現場參觀,雖然還沒建好,但大橋的矯健身姿已讓人大飽眼福了。我和爸爸數了大橋的鋼索,兩岸及橋東橋西都均勻對稱分佈,一共 104根,每根都有碗口粗,橋面就靠這些鋼索拉着,真是神奇極了。這座大橋年底就將通車,到時又要創蘇北之最了,我們響水人真是幸福!

爸爸説將來蘇北有灌河特大橋 ,蘇南有蘇通大橋、江陰大橋,蘇北、蘇南要一起騰飛了。

家鄉還有很多數不清的小橋,它們都很美。我愛可愛的家鄉,更愛家鄉美麗的橋。

家鄉的橋_900字11

在洛陽西北面建了一座新的洛陽橋。古橋是用石頭砌壘起來的,而新橋是用水泥和鋼筋造成的,架在江上,猶如彩虹卧波,十分壯觀。新橋比古橋更牢固,雖未經千年滄桑,但每天來來往往的車輛川流不息,江河的沖刷,仍毫髮無損,正因為有了這座橋我們洛陽的經濟才會日益繁榮。

我總認為城市高樓鱗次櫛比,車水馬龍,環境嘈雜。但自從我親眼目睹了壯觀的洛陽橋,摸過那古老的榕樹,賞過它那古樸的風格建築……才證實萬安橋這個令人嚮往的名字並不虛假,是那麼真切與實在。

當我站在橋頭,才知道洛陽之橋天下奇,飛虹千丈橫江垂的真正意思。洛陽橋是我國曆史上第一座海上石橋。它雖歷經千年滄桑,卻保存有當年好履長波,跨江海,勢若飛虹的雄資,仍然吸引着慕名而來的四方遊客。

橋頭有一棵老榕樹。它枝葉鬱鬱葱葱,像一個帳篷。這棵榕樹萬古長青,榕樹下有它悉心呵護的石碑,記載着有關洛陽橋的歷史文化。

洛陽江四周都是高低無律的民間住宅,古樸就從它們之間流露出來。炊煙裊裊,緩緩流入雲際,給人安祥的感覺。小屋黑白兩面色,簡單而又分明,小巧精緻的窗子各房頂雖陳舊、簡陋,但還是窗明几淨,一塵不染。小屋一座挨着一座,一間靠着一間,既看不完,也看不厭。屋頂兩檐微微翹起,那層層疊疊的墨黑色磚瓦連綿不斷,時起時伏,遠遠望去,不正是像一條烏龍盤旋在上嗎?

二十一世紀的洛陽和那個古樸的洛陽真是天壤之別。

在洛陽西北面建了一座新的洛陽橋。古橋是用石頭砌壘起來的,而新橋是用水泥和鋼筋造成的,架在江上,猶如彩虹卧波,十分壯觀。新橋比古橋更牢固,雖未經千年滄桑,但每天來來往往的車輛川流不息,江河的沖刷,仍毫髮無損,正因為有了這座橋我們洛陽的經濟才會日益繁榮。

洛陽在日新月異地變化,一幢幢高樓,廣廈拔地而起,商業區繁華似錦。寬闊的道路兩旁,滿眼綠色,像一條條別在道路腰間的綠色綢帶。看,洛陽城多麼會打扮自己:高樓大廈為衫,綠化帶為裙,還穿着繡花鞋——-路邊開着各色的小花,招來五彩的蝴蝶——它們很親熱地落在行人身上,真是人間才數月,洛陽已千年。

不説別的,説説我周圍的吧。現在家家户户都有了各種各樣的電器,還有各式各款的傢俱,新房連片,摩托車、小轎車成羣,服飾多樣華麗,更難得的是村裏(陳壩村)讀書免費,人們的文化水平、精神面貌都煥然一新……這些都是改革政策好,建設和諧社會的成效。

看着人們臉上甜甜的微笑,我知道他們在幸福地享受着生活。是啊,只要洛陽人齊心協力,攜手共進,一定可以把洛陽建設地更加美好、更加繁榮、更加靚麗!

我相信有這一天!

家鄉的橋_900字12

我的家鄉建甌,簡稱“芝”,猶如一顆耀眼的明珠,鑲嵌在海西綠色腹地之中。家鄉建甌從1949年5月13日正式宣告解放到現在已有六十多年了。六十多年來,家鄉發生了日新月異的變化,就像孫悟空會七十二變,越變越美。在這些變化中,我覺得變化最大最美的,要數家鄉的路和橋了。

家鄉的水西橋煥然一新。水西橋橫跨建溪河,聽爸媽説,十幾年前,它被一場突如其來的洪水淹沒了。重建後的水西橋更加壯麗了,橋全長200多米,寬20多米。橋的中心是一條綠化帶,綠化帶旁種着許多的樹,中間有一根根高高的路燈,兩旁的人行道邊也有路燈,它們把夜晚的黑暗驅散,給人們帶來了光明,它們就像一個個威武的士兵在默默守衞着家鄉。水西橋兩旁有橋欄,橋欄杆上鑲嵌着一顆顆銀白色的“大珍珠”,別提有多美了。每當夜幕降臨,水西橋四周燈火輝煌,便成了一片燈的海洋。這時候,人們紛紛湧到水西橋來。有的在橋邊漫步,盡情享受涼爽的河風;有的三五成羣,一邊聊天,一邊停步觀賞建甌城的美麗夜景;有的帶上魚具,在路邊垂釣,興許那些垂釣人一個晚上一條魚也釣不到,但是他們一點也不在乎,因為他們是在享受釣魚的樂趣。

人行天橋拔地而起,猶如一座人間彩虹。近幾年,在繁華的商業街——南街頭新建了人行天橋,天橋共有四個可行方向,每個方向都有兩個階梯,上了天橋就等於到了一個安全橋,上面沒有車,只有人,所以十分安全。天橋通向四面八方,東面是實驗小學、建安中心小學和芝城公園;北面是鼓樓,又名五鳳樓,因為它就像五隻鳳凰振翅欲飛,所以又叫五鳳樓,它可是家鄉建甌的象徵。天橋下的交通指揮信號燈——紅綠燈,功勞也很大。以前沒有紅綠燈的時候,幾乎天天堵車,一次準能堵上一兩個小時,被堵住的過往車輛猶如一條望不到頭的“長龍”,外地客人看了,誰還敢再來建甌呀!現在有了紅綠燈,車輛按次序通行,不再堵車了,行人行車更安全了。這全是人行天橋和紅綠燈的功勞。站在天橋上往下望,來來來往往的車輛川流不息,好一派祥和、繁榮的景象。

現在,家鄉還開通了環城路、多條高速公路和高速鐵路。城內道路通暢了,人們的生活也更安定祥和了。

現代化的交通,給家鄉帶來了如此大的變化,我相信,在家鄉人們的共同努力下,家鄉的明天一定會更美好。

家鄉的橋_900字13

我的家鄉是魯西北平原上的一個偏僻的小村莊,地處魯冀兩省、寧樂兩縣交界,黃土地上安卧着幾百户人家,直直的東西街道貫穿着村落的中央,一條蜿蜒的小河——寧北河依偎在家鄉的身旁。

清清河水,綠綠的水草,水中的游魚,岸邊的楊柳,承載着兒時多彩的夢。枯水季節,人們可以通過河道去鄰近村莊走親訪友,到了雨季,河水漲滿,人們就要繞很遠的路了。那一年,我八九歲的時候吧,秋天的一天,我看到不少的人在村東河邊忙活着,有和泥的,有搬磚的,有砌石的,還聽到機器的轟鳴聲,他們在做什麼呢?大約過了兩個多月吧,我驚奇的發現,河面上竟然出現了一座橋!我興奮地在橋上雀躍着,歡叫着,從此,這家鄉的第一座橋進入了我的生活。

這是一座鋼筋混凝土的磚砌拱橋。長十五六米,寬三米多,由三個半圓形的石拱組成,遠遠望去,整座橋就像一個彎起脊背的老人,腿在這邊,臂在那邊。右面橋洞之上雕刻着三個大字“友誼閘”,隸體,圓潤而有力,橋洞間砌着石墩,是為了減輕上游來水的衝擊。左面橋洞之上雕刻着“水利是農業的命脈”一行字,宋體,工整而秀氣。橋面用三合土壓平,為保護行人安全,兩邊還砌起半米高的磚牆。

春天來了,我和夥伴們來到橋上,聽流水潺潺,看鴨兒嬉戲,折柳枝吹柳笛兒,沐浴在春風裏。

夏天到了,我和夥伴們穿遊於橋洞之間,打水戰,捉迷藏,在橋上扎猛子,比誰在水底呆的時間長,歡笑聲迴盪在橋的周圍。

到了秋天,橋面上就熱鬧起來了,小推車,馬拉車,拖拉機,滿載豐收的果實,絡繹不絕,車輪聲、馬達聲、説笑聲,匯成了一支豐收的交響曲。

冬天是我們孩子們所盼望的,下雪了,大地一片銀白,降温了,河面結了厚厚的冰。我們這些小淘氣們卻來到橋上堆雪人,打雪仗,在河面上滑冰,追逐,嬉鬧。

家鄉的橋,簡直成了我和夥伴們兒時的樂園。

鬥轉移星,歲月流去。出村莊唸書了,進城裏求學了,在外鄉謀生了,有了工作,有了家庭,有了子女,課業重了,工作忙了,瑣事多了,閒睱少了,回家鄉的時間愈漸少了,家鄉的橋也慢慢成為一種記憶,一種回想。家鄉也已沒有了兒時的模樣,公路、街道都變成了柏油路,低矮的土屋子如今都成了寬闊的紅磚房,公路兩旁也蓋起了兩屋居民樓。

每次回到家鄉,我都會來到這伴我成長的兒時的橋上小駐。家鄉的橋,卻依然如舊,依然安卧,只是橋身斑駁了許多,顏色褪袪了許多,雖然河道擴寬了一些,順直了一些。這家鄉的橋,就這樣默默地安然地發揮着自己的作用,也見證着家鄉的變化。

家鄉的橋——夢中的橋。

家鄉的橋_900字14

“北京的橋啊,千姿百態,北京的橋啊,瑰麗多彩……”每當我聽到這首歌——《北京的橋》,我就會想起家鄉的那座美麗、堅固、造型獨特的九曲橋,這座九曲橋就座落在美麗的酒泉泉湖公園也稱西漢勝蹟公園裏。關於我的家鄉“酒泉”,還有一個古老的傳説:在公元前121年,驃騎將軍霍去病西征匈奴,與匈奴打了一場著名的河西之戰,大獲全勝後漢武帝御賜美酒一罈,霍將軍認為功勞屬於全軍將士,於是將美酒倒入泉中與將士共飲,所以“酒泉”的美名傳承至今。

西漢勝蹟裏的九曲橋,也不一直是現在的模樣!聽媽媽説:在她小時候九曲橋不是這樣的,只是一座土灰色的石橋,曲曲折折的立在公園的湖中間,聯通湖兩岸,只是為了人們通行不繞路,能很快的從橋上通過。那時的橋上護欄有點低,如果橋上擠得人多時就會有掉下去的危險。媽媽還説:她們小時候遇上湖裏水少時,還會有人划着船慢慢從九曲橋底鑽出鑽進,每次感覺頭好像會碰上橋底一樣,十分有趣。”

我記憶中的九曲橋折來彎去的像一個天然的遊戲場,是我小時候去公園內最愛玩的地方之一。春天的時候,湖邊的小草和柳枝都探出了頭,有風吹來時小草和柳枝緩緩擺動身姿,好像在和九曲橋玩耍;夏天,湖裏的小魚和小蝦在橋底慢慢遊過,好像在九曲橋的守護下打鬧嬉戲;秋天,湖邊的樹葉都黃了變幹了,被風一吹,落在了橋面上,走在上面,沙沙直響;冬天,白茫茫的大雪覆蓋了橋面,好像給九曲橋蓋了一層厚厚的棉被。九曲橋上有一座湖心亭,走累了,可以坐下來休息一下,順便看看公園裏其它的美景。如果這時有風,感覺整個人都會變得快樂起來。

今年初夏荷花開放的季節裏,我們又去了一次公園,公園裏重新修繕了,連九曲橋都變樣了,不再是原來髒兮兮的顏色了,工人叔叔給它們做了清潔,橋面乾乾淨淨恢復了原來的灰色,橋邊的扶欄也刷上了鮮亮的紅漆,整個九曲橋好像穿上了一件漂亮的新衣。新的九曲橋浮在碧波中,在嬌美的荷花和嫩綠的荷葉的映襯下顯得分外迷人,人們站在上面紛紛拍照,它變成了公園裏最亮麗的一道風景。

我的家鄉水很少,也沒有什麼橋,但是我覺得西漢勝蹟裏的九曲橋一定也不遜色,它搭建在水面上既方便了行人通過,也變成了公園裏的景色,也是一座有特點的橋。

我愛我家鄉的這座橋!

家鄉的橋_900字15

離別後,才知道有一種感覺叫相思;分手後,才知道有一種目光是不捨;失去後,才知道有一種心情為失落。

——題記

村頭的那座橋依然橫跨在河上,而站在上面的我卻從一個懵懂無知的孩子變成了一個亭亭玉立的女生。因為思念,勾起了記憶中的點點滴滴。

小時候,奶奶總是領我來這座橋,看看遠處的風景,心胸會變得開闊。在橋上,只有我們兩個,我們就那樣靜靜地坐着,然後將自己心中的不快全説給奶奶聽,奶奶就坐在一旁靜靜地聽我講,時不時地安慰我一下。於是,在學校一有了煩心事,我就想要回家講給奶奶聽。

那是在一個寒冬的夜晚,我拿着一張不及格的卷子哭着來到了奶奶家。一到家,我就抱着奶奶哭了起來。當時,奶奶還丈二和尚——摸不着頭腦,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我把試卷遞給奶奶哭着問她:“為什麼我的努力就沒有成效,為什麼我的付出得不到回報?難道是我天生就笨嗎……”奶奶聽完我的話,明白了事情的緣由。奶奶起身回屋拿了件棉襖,領着我往外走,不知不覺,我們來到了村頭的那座橋上。奶奶站在橋上,彎曲的背即使在夜晚也看得清清楚楚。良久,奶奶終於開口説話了:“其實人的一生並不是一帆風順的,避免不了溝溝坎坎,但是一個人只要用心了,盡力了,即使沒有好成效,心卻是無悔的,這一點很重要!就像這座橋,它沒有趙州橋那麼雄偉,但它卻默默無聞幹着活,沒有它,人們怎麼出入呢?”

奶奶樸素的話語,讓我頓時豁然開朗。奶奶在黑暗中拉了我一把,給了我無盡的勇氣。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五年後,還是在深冬的夜晚,還是在我有了煩心事時,我再一次來到這座橋上。一切照舊,天還是那麼冷,我還是那麼難過,唯獨缺了奶奶。

無情的病魔奪走了奶奶的生命,在我無助的時候,奶奶再也不能聽我講煩心事了。沒有了奶奶,我感覺自己的人生是很不完整的。奶奶!您聽到了嗎?我想您在夜裏,念您在心裏。

此時此刻,我站在橋上,久久地思念着奶奶,這種思念不是悄然發自內心的顫動,也不是瞬間的無語,是不盡的話題。我站在橋上,翻開塵封的記憶……雖然奶奶不在了,可她的話還在我耳邊迴響:“一個人只要用心了,盡力了,即使沒有好成效,心卻是無悔的,這一點很重要!”

奶奶走後,我就把這橋叫相思橋,我經常來這裏,將人生路上的收穫和失落訴説給她聽。

標籤: 家鄉的橋 家鄉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qitahuati/jiaxiangzuowen/8rwgk0.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