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其他話題作文 >故宮作文 >

關於故宮作文彙總7篇

關於故宮作文彙總7篇

在日常學習、工作抑或是生活中,許多人都寫過作文吧,作文是由文字組成,經過人的思想考慮,通過語言組織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文體。你所見過的作文是什麼樣的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故宮作文7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關於故宮作文彙總7篇

故宮作文 篇1

一大早,我們起牀去天安門和故宮。

出了門,我看見天非常藍,像洗了一樣。藍藍的天上飄着朵朵白雲,有時像一羣白羊,有時像一羣小白兔,有時像一羣奶牛,有時像一羣北極熊,真是千姿百態!藍色的天空配着雪白的雲,我多想變成小鳥在天空中翱翔呀……

到了天安門廣場,我們舉行了短暫的開營儀式,導遊哥哥就領着我們去故宮。

剛進故宮,有一扇紅色的大門,大門上有九排金色的圓形門釘,一行九個,共八十一個。聽導遊哥哥説,只要摸摸金色的門釘,就會給人帶來幸福。我和朋友們摸了好幾遍還是摸不夠!直到老師提醒我們説:“拉隊了,趕緊跟上!”,我們才慌忙跟上隊伍。

關於故宮讓我印象最深的有兩個故事

一、有一位宮女想刺殺皇帝,當時皇帝正在睡午覺,宮女把繩子纏在皇帝的脖子上,皇帝被驚醒了,這次暗殺沒有成功,宮女也被砍了頭。

二、清朝時期的一位皇帝,他沒生兒女就去世了,就讓他的表弟來繼承王位。在那個時候有個傳説:皇帝的寶座上方有一塊石球,只要不是皇家子孫坐在寶座上,石球就會掉下來把人砸死。繼承王位的表弟非常害怕,就把寶座往後移了一米,就成為今天我們看到的這個樣子。

今天的旅程雖然有點兒累,但是我學到了很多知識,心裏還是很開心的!

故宮作文 篇2

古老的北京多少故事世代流傳、現代的北京多少故事又經發展。北京——中國的心臟、承載五千年中華文明的搖籃。象徵帝王的古代宮殿;象徵民俗的衚衕四合院;象徵國際的鳥巢水立方;象徵現代的國家大劇院,都在這裏彼此融合。而那藴含太多故事的故宮更是我夢中的地方。

夢中的故宮源自兒時的嚮往。從小就聽大人們講:故宮是皇帝居住的地方,可惜至今我沒有機會親自目睹它的風采,我只知道它是個極大的的宮殿,建築都是我國最具代表性、最高規格的皇室建築。那些重檐廡殿、那些亭台軒榭,一切都敍述着封建時期曾經的輝煌。爸爸説,故宮有三座最大的宮殿是皇帝辦公的地方,金色的琉璃瓦、火紅的宮牆都是那個時期皇帝專權的見證,同時那鑲金的龍椅、雕龍的柱子也都是那個年代歷史的.佐證。

夢中故宮除了有巍峨的宮殿,還有供皇帝妃子游玩的御花園,據説御花園中奇珍異草數不勝數、名樹怪石琳琅滿目,好似整個中國的縮影都在其中。

現在的故宮已被命名為“故宮博物院”,原來的宮殿成了人們參觀遊覽的展廳,幾百年皇權的象徵曾經至高無上的紫禁城在新中國成了服務大眾的文化寶庫,原先皇家收藏的珠寶、古玩、字畫也都成了讓世界人民瞭解中國文化的展品。

夢中的故宮,繁華中難耐淒涼;夢中的故宮,多彩中透着憂傷。我愛故宮,直到我的雙腳踏在故宮的土地上,我相信一切夢想都將變為現實。

故宮作文 篇3

我看見過高聳入雲的高樓大廈,遊覽過古色古香的四合院,卻從沒看過雄偉壯麗的故宮。今天,我終於可以親眼目睹一下故宮的雄偉壯觀了,心激動地砰砰跳個不停。

聞着花香,聽着鳥語,露水滴滴答答的零落在清香的土地上。我們一路説説笑笑,一會就到了。

故宮可真雄偉啊!首先映入我眼簾的是故宮的大門,也稱為午門。經過午門和太和門,一座高大的宮殿展現在我的眼前。這座宮殿叫太和殿,也稱為金鑾殿,金黃的琉璃瓦,在湛藍的天空映襯下,琉璃瓦顯得十分美而壯觀。

沿着小路往東,你會發現周圍的小殿數不勝數,如同眾星拱月般擁簇着,每個小殿殿顏色和形態都不一樣,真是偉大的奇觀。

登上漢白玉的階梯,來到了大殿前,進去一看,讓你讚不絕口。裏面金碧輝煌,最引人注目的是大殿內的十二根柱子,上面還雕刻着龍鳳,畫面栩栩如生,就像一幅真的畫展現在我眼前,而且殿內可比別的殿不一樣,殿內到處刻着龍的圖騰,正中殃還擺着一把黃金龍椅,把手上還有一隻活靈活現的龍,讓我覺得尊貴又奢侈。

太和殿兩旁是妃子們居住的地方,又稱為東西六宮,現在成了陳列館,裏面擺滿了工藝品,都是皇帝和皇帝妃子用過的東西,製作得非常精美,令人看了讚歎不已。太和殿的後面是御花園,御花園是皇帝散步遊玩的地方,這有奇形怪狀的假山,風景優美

隨着人羣一直往前走,九龍壁就在眼前。這有九條龍,一眼望去,銀色的兩條,兩條紫色的,兩條藍色的,兩條橙色的,剩下一條是硃紅色的。前面兩條,第一條:張牙舞爪,龍鬚滿天飛,眼睛怒視前方:“這是我的地盤,給我走開!”第二條:牙齒又尖又白,搖頭擺尾,趴低身子似乎找準時機衝上去,打到對方。兩條龍大眼瞪小眼,沒有一點商量的餘地。其他幾條龍浩浩蕩蕩地站在一起,那神態,栩栩如生。

黃昏,一抹夕陽在紅光照在我的臉上,我不得不離開美麗的故宮。

故宮作文 篇4

這個暑假,我和爸爸媽媽來到了北京,準備一睹明清故宮的華麗風采。

要想進入故宮,必須先走過金水橋來到午門。在古代,宮廷裏的人要進出午門可還是有規矩的呢!在當時,只有皇帝和身旁的侍從可以從中間的門進出,而其他的文武百官以及宮人們只能從旁邊的門進出,連進門的規矩都有那麼多,可想而知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所以我每次來故宮都喜歡從中間的門大搖大擺地走過去。一走過門你就會看到在宮裏的內金水橋。那裏的水清澈見底,不時還有幾條魚在嬉戲打鬧,水裏一圈圈地蕩起波紋。

我還沒有看夠絲帶般的護城河,就被人羣前擁後擠地推到了三大殿之一的太和殿。來到太和殿,首先映入我眼簾的就是大殿門上寫着光明正大的匾。太和殿作為三大殿之一,建在五米高的白玉台上。裏面,金碧輝煌,若是有陽光照射,足以照瞎我的眼睛,不愧是中國最大的木構殿宇。

開心的時間總是過得飛快,中午,我得走了,很遺憾我這次沒參觀完,下次一定把它看完。

故宮作文 篇5

今天導遊帶我們遊故宮,故宮位於北京市中心,舊稱紫禁城是明、清兩代的皇宮,無與倫比的古代建築傑作,世界現存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築羣,被譽為世界五大宮之首。

故宮一共有四個大門,東面的叫“東華門”、南面的叫“神武門”、西面的叫“西華門”、正對着我們的也是最大的便是“午門”了。進了午門過“內金水橋”穿過“太和門”便到了故宮裏最大的殿“太和殿”,它是所有宮殿裏最“高級”的殿了,它前面有二對銅龜和銅鶴,它們象徵着“國運永昌”。這座大殿建造的十分精巧,體現我國古代勞動人民建造技術的高超水平。後面的“中和殿”、“寶和殿”的造型與“太和殿”都不一樣,這些大殿都是由很多根紅色的大柱支撐,每個大柱上都刻着一條迴旋盤繞栩栩如生的金龍,格外壯觀。這三座大殿是故宮最有名氣的“三大殿”。休息片刻我們來到“後宮”,這裏是太后、皇帝及后妃們起居的地方。屋裏擺設有非常華麗的鑲滿各種鑽石的鐘表,每間屋子裏都有一張華貴的牀,牀上的被子擺放的整整齊齊的,每個桌子上都有一支紅蠟燭,上面盤着一條金龍,這些都體現出當時封建時候的君主生活的奢侈和豪華。

經歷了這次參觀我為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建造技術感到自豪,更為我國五千多年的燦爛的歷史文化感到自豪!

故宮作文 篇6

今天,老師帶領我們到故宮遊玩。故宮是明清時期20多位皇帝家。午門城牆高大,城門巍峨壯觀,威嚴無比,站在那裏,我不由地感覺自己十分渺小。午門是故宮大門,位於紫禁城南北軸線。此門居中向陽,位於子午,故名午門。

當我們進入午門時,我就被它那威武氣勢震住了:真想不到在好幾百年以前人類竟然能造出這麼宏偉建築!來時在車上,聽同學説太和殿前大路只有皇上能天天走,還有是皇帝大婚時新皇后一生可走一次,每年大考“狀元、探花、榜眼”能騎着大馬昂首挺胸地走過之外,別人是不能走,所以我一進太和門就在那又長又寬大路上走了一圈,嚐嚐當皇上滋味。

過午門,首先映入眼簾就是太和殿,接着是中和殿和保和殿。故宮最具吸引力建築就是這三座寶殿,人稱“三大殿”。聽導遊説:他們都是建在漢白玉石基上,猶如一座人間仙境。第一座大殿太和殿是三殿中最富麗堂皇建築,俗稱“金鑾殿”,是明清兩朝皇上舉行大典地方。太和殿殿高28米,東西63米,南北35米,御座設在殿內高2米台子上,前有造型精美仙鶴、爐、鼎,後有精雕細刻書法圍屏,真是美不勝收。

往事如煙過,始知今非昨,壯我少年志,興我大中國!

故宮作文 篇7

在這個陽光燦爛的星期六,我們來到了此行的目的地——故宮北京乃至世界。保存最完好的宮殿。

在故宮城牆的外面,可以看到被刷成紅色的城牆,從牆的最中間有三個穿過城牆的走廊。導遊阿姨告訴我們,中間的洞只有皇上和狀元,探花,榜眼能走,想一想,那在當時學習好是多麼重要。而兩邊的洞只有三品以上的官員能走。

進入故宮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兩座角樓,我們走着木質的樓梯上去之後,感到城牆非常高,幾乎可以鳥瞰整個故宮。

整個故宮裏一共有四個角樓,現在已經被用來當成博物館進行展覽,裏面展覽的全都是當年擺在皇宮裏的東西。

在內部的展覽館裏,我們看見了皇帝親筆寫下的字。那寫的確實都比書法老師寫出來的好看多了,我們還看見了皇帝的衣裳。以及皇帝曾經使用過的顏料。還不止這些,我們又看見了御用鐘錶,那可是非常的奢華。接着前面還有不少曾經擺放在皇宮裏的樂器。

進入另一個展覽角樓之後,導遊阿姨,突然考我們這裏面的柱子都是拿什麼做的,大家都沒有回答上來,出了酒樓之後,阿姨才告訴我們,原來這些大柱子都是用十分昂貴的金絲楠木製作的,據説,要是想拿金絲楠木做這些大柱子,光去砍金絲楠木,1000個士兵只能回來500個,其餘的都死在了那裏,還不止這些,就光運這些木頭就已經花費了十年的時間,而建造整個故宮的時間才有只有14年!

據説整個故宮角樓的建造程序非常的複雜,甚至一個角樓,就有9樑,18柱,72條脊而且不能用一根釘子。這對於當時的建築師們可真是大傷腦筋,最終,一位建築師從一個蟈蟈籠子上得到了靈感,才建造出我們今天的故宮。所以其複雜和建築困難程度可見一斑。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qitahuati/gugongzuowen/ypqvz22.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