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其他話題作文 >故宮作文 >

小學遊故宮作文

小學遊故宮作文

第1篇:故宮導遊詞

小學遊故宮作文

大家好,我叫吳文倩,大家叫我吳導吧!現在我們要遊覽舉世無雙的北京故宮。

你們看,我們來到了雄偉的故宮,故宮又稱紫禁城,是明清兩代的皇宮;故宮是世界上規模最大最完整的古代木結構建築羣,為我們國家最大的古建築羣。它使建於明永樂(公元1406年),14年才完工呢,有24位皇帝在此登基。“好了,我們現在準備去大殿裏,請遊客朋友們跟上隊伍,千萬別掉隊,否則走丟了,就找不到我們了!”好,現在跟隨我進入大殿,故宮有三座大殿:太和殿,中和殿和保和殿。大殿建在漢白玉砌成的8米高的台基上,遠望猶如神話的瓊宮仙闕。太和殿是最富麗堂皇的建築,俗稱“金鑾殿”,是皇上舉行大典的地方,這座殿高28米,東西63米,西北35米,有直徑達1米的大柱92根,其中6根圍繞御座的瀝粉金漆的潘龍柱。御座設在殿內高2米的台上,前有造型,美觀的仙鶴,爐,鼎,後面精雕細刻的圍屏。整個大殿裝飾得金碧輝煌,莊嚴絢麗。中和殿是皇上去太和殿舉行大典前稍事休息和演習禮儀的地方,保和殿是每年除夕皇帝賜宴外潘王公的場所。遊客朋友們先休息一下,觀賞下這三個大殿,可以摸一摸,等下我們去內延,以乾清宮,交泰殿,坤寧宮為中心,東西兩翼有東六宮和西六宮,是皇上平日辦事和妃子居住的地方。“好,今天的活動到此結束!祝大家玩得開心”

第2篇:故宮導遊詞

歡迎各位遊客加入陽光之旅行列。我是這裏的小小導遊,現在,我帶領大家共同遊覽,希望各位遵守秩序,不要擁擠,禁止照相。祝願你們快樂地度過這美好時光!

明清的兩代皇宮,也叫“紫禁城”。它始建於1406年,距今已有600年了。經過多個朝代的建造現在這故宮是目前保存最完好的故宮,也是規模最大的古代宮殿建築羣。

我説完歷史,現在來説説它的佈局吧。故宮南邊是午門,北邊是神武門,東邊是東華門,西邊是西華門,是結構精美的角樣。多面的城牆有10米多高,護城河寬52米,長800米,既壯觀有美麗。

文華殿是皇帝上早朝的地方。武英殿是皇帝吃飯、居住和會見大臣的地方。坤寧宮和乾清宮是皇帝、太后正式居住的地方,除了這些場所,還有後三宮和東西六宮。故宮在1961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認為世界文化遺產。

我的介紹完了,我相信大家對故宮也有些瞭解了吧。祝大家玩得開心!

第3篇:故宮

大家好!我是田貽心。各位來自世界各地的遊客們,歡迎來到“世界遺產”之北京故宮,下面我就帶大家去細細遊賞一番吧。

故宮是中國明清兩代的皇宮,又稱紫禁城,位於北京城中心。開始建造與明永樂四年至十八年,也就是現在説的1406年至1420年,後來經過多個朝代的勞動人民細心修改,變得非常的富麗堂皇,但仍保持着原來的佈局和規模,是世界上保存的最完整、規模最大的古代木構架宮殿建築羣。

説完了北京故宮的歷史,現在該説説外觀和排列順序了。這座城設四個門,南門正中面是午門、北邊是神武門、東為東華門,西為西華門,四門個建有重檐廡殿頂門樓。這座城的四個角都還布有一些結構精巧、外觀秀麗的角樓。故宮長3800米,整個建築羣按南北中間的中軸線為對稱佈局,層次分明,主次有序。故宮在1961年定位中國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已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請大家保管好自己的財物,注意安全,有序地遊覽,祝大家玩得開心!

第4篇:北京故宮一日遊

故宮舊稱紫禁城。是明清兩代皇宮,中國現存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築羣。故宮佔地72萬平方米,屋宇9999間半,建築面積15.5萬平方米為一長方形城池,四角矗立、風格綺麗的角樓,牆外有寬52米的護城河環繞,形成一個森嚴壁壘的城堡。建築氣勢雄偉、豪華壯麗,是中國古代建築藝術的精華。1988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紫禁城是嚴格按照儒家禮制思想設計的,建築上依照“皇權至上”的原則,保持了中心突出、嚴格對稱的格局。所以其主要建築物都分佈於北京城的南北中軸線上或是有序地排在中軸線兩側。紫禁城的建造是不惜工本的。在皇帝的旨意下,能工巧匠雲集北京,用從全國各地徵集而來的上等建材,精雕細琢出了天下只此一家的紫禁城。所以僅是建築這一項,就值得細細賞看。此外,明、清兩代皇帝積聚的奇珍異寶,絕大多數也收藏於故宮博物院內,琳琅滿目的古珍寶,讓人歎為觀止。來到故宮我特意租瞭解説器,方便了解紫禁城更多的歷史故事。每走到一處景點,解説器就自動感應,開始解説,當你走過的地方燈就會暗掉,這樣就不會走重複,還能做地圖用,很實用。

天安門是紫禁城的正門,兩側分別為太廟和社稷坊。在舉行盛大慶典的日子(如皇帝大婚),便會有一道昭書告示天下,詔書擺在“龍亭”——一頂特製的轎子中,從深宮一直抬到天安門前。禮部官員在高高的城樓上,向臣民宣告慶典消息。巍峨的午門高達80.42米。門樓高聳,左右分兩翼向前突出。兩翼之上,在轉角和頂端處共有四座方亭守望。每年十月,皇帝在午門頒發下一年的歷書。

午門門樓下有三個門,當中那個只供皇帝出入。不過也有例外,在皇帝成親之日,皇后可以由這個門進入紫禁城;而科舉考試的頭三元得主,即狀元、榜眼、探花,在考試結果宣佈之後,也可經由中門走出皇城。

走過雄偉壯麗的午門,就進入了一個寬闊的矩形廣場。這是紫禁城內最大的廣場。它的正前方橫着一條河,河上有五座拱橋,北邊平台上矗立着太和門——只有皇帝可以進出。太和門東邊是給武官用的昭德門,西邊則是給王公大臣用的貞度門。走過這些大門,眼前又出現一處巨大的廣場,足可容納兩萬人。這個廣場是供皇帝朝會大典時使用的。北邊,三層漢白玉欄杆環抱一個八米高的寬闊台基,高台上自南而北依次屹立着三座大殿。第一座,也是最大的一座,便是太和殿。皇帝的登基大禮、大婚、元旦慶賀等大典,都在這裏舉行。

中和殿座落在太和殿後,是一個較小的方殿。皇帝去太和殿前,要先在這裏接受執事官員的朝拜。每年一開春,種子和農具便被送到殿裏,進行儀式性的檢審,以此祈望有個風調雨順的大豐年。保和殿是外朝三大殿的末殿。其結構設計與太和殿相似,只是規模較小、等級稍低,但它卻是個氣派頗大的待客殿堂,遇國者大典和新年佳節,皇帝會在這裏宴請外國使臣和少數民族首領。而科舉考試的最後一級——殿試,也在這裏舉行。

從保和殿出來後往北,可以看到一個東西橫長的廣場,東、西、北三面都有門。北面的就是乾清門,進得此門,即是內廷。內廷是皇帝、皇后以及嬪妃們的生活起居場所,外人不得擅入。

1912年中國結束帝制、實行共和後,內廷與外朝之間便以一堵牆分隔開來,外朝三大殿為新政府所佔據,內廷仍為遜帝溥儀所居,直至1924年他被趕出皇宮。內廷第一座宮殿就是乾清宮,在明朝和清初時,這裏是皇帝的寢宮。清晨五點,皇帝起身,用畢早膳,便到乾清宮處理國事。

中間那個不太大的宮殿是交泰殿,裏面珍藏着二十五顆寶璽。殿內掛有鐵牌,刻有“太監不得干預政事”的皇帝御旨。宮中還有一座1798年製造的大型自鳴鐘和一個古時用以計時的銅製水漏壺。這三宮一組的建築的末座是坤寧宮,明朝時是皇后的寢宮,清朝用作帝、後的`結婚洞房。

依照傳統規矩,帝、後新婚,要在這個殿堂裏度過三天。坤寧宮後有坤寧門通御花園。這個花園建於明代永樂年間,是宮中三個花園中年代最久、規模最大的一個。與所有的園林一樣,御花園也想要在一個有限的空間內儘量重塑出多姿多彩的自然界。山水之間,無所不用其極。

御花園中央是欽安殿,是一個道教殿堂,也是紫禁城中保存得最好的明代建築。欽安殿西側是千秋亭,東側是萬春亭。後三宮的東西兩邊,有多組佈局繁複的小建築,這就是紫禁城的東西十二宮。它們依舊沿襲了外朝建築的東西對稱佈局,但卻是以傳統的四合院風格為主。每個院落各成一體,分別住着皇帝的眾多嬪妃。後三宮的西側為養心殿。清康熙帝駕崩後,繼位的雍正將寢宮從乾清宮移到養心殿。其後從乾隆至宣統幾個皇帝都在這裏居住和處理國家政務。這裏也是年輕的溥儀皇帝退位後選定的居所。

紫禁城的城牆每個角上都建有角樓。在這些角樓的設計中,數字九仍獨受青睞。每個角樓都是九樑十八柱,三重檐,七十二脊,屋頂正中都有鎏金尖頂。

神武門是紫禁城的北門。出了這道門就是景山(亦稱煤山)。這座人造山,是紫禁城的屏障。明代最後一位皇帝崇禎,就是在這裏走投無路,自殺身亡。聽説,從景山上能看到紫禁城的全景,可惜我只能下次再去瞧瞧了。

故宮其實是5點才結束參觀,但是從4點多開始,陸陸續續的就有地方開始關閉了。我只是粗略的瀏覽了一下故宮博物院。故宮博物院是我國最大的一座綜合性博物館,它是在明清兩代皇宮及其收藏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它所展示的明清宮廷歷史、宮殿建築以及大量的難得一見的古代藝術品收藏,都是世界上其他博物館所無法企及的。從神武門出來,感覺又回到了現代,望着夕陽下被護城河包圍着的紫禁城,覺得無比的感慨,想象着在裏面有多少勾心鬥角,多少的眼淚,多少不為人知的故事發生過,不過已成歷史了!而我這種粗枝大葉的介紹,恐怕也只能道出它的九牛一毛。

第5篇:遊故宮

今天,我們來到了故宮。

我們先到了廣場,廣場大極了!廣場上有五座精巧的漢白玉拱橋。橋下有一條金水河,形似玉帶,漂亮極了。

站在廣場上,抬頭一看,一座金碧輝煌的宮殿聳立在眼前,黃色的琉璃瓦閃閃發光。這就是太和殿。往太和殿內一看,太和殿內金光閃閃的寶座,坐落在正中的須彌坐式楠木平台上,寶座周圍是六根瀝粉蟠龍金柱,氣勢磅礴。

參觀了太和殿,我們來到了乾清宮。乾清宮在明代和清代前期是皇帝的寢宮。皇帝在乾清宮處理政務,召見臣工,接見外國使臣及內廷受賀和舉行家宴。

接着我們進了御花園,御花園裏有一座亭子。葱鬱的樹叢映襯着紅色的牆壁和金黃的琉璃瓦,神氣極了!亭子旁邊是一座山,那座山是一座石頭砌成的假山,四處是碧綠的樹木,美麗極了。

隨後,我們還參觀了中和殿、保和殿等地方,最後,就到達了故宮的正門。走出正門,我再一次回首遙望着這座古老的宮殿,心裏默默的祝願着:祝願祖國繁榮富強,一代更比一代強。

第6篇:遊覽故宮

北京有一座城中之城,這就是舉世聞名的紫禁城,現在人們叫它故宮。故宮曾居住過24個皇帝,是明、清兩代皇帝居住的地方,有五百多年曆史。

經過了幾小時顛簸,我們終於來到了故宮。抬頭一看,那高高的城牆把故宮緊緊圍住,為這座雍容華貴的宮殿增添了幾分別緻。我們來到故宮的第一個門――端門。聽説清代時候,文武大臣上朝覲見皇帝時,就要在端門前,把自己的官服整理端正,然後才可進見皇上。所以我很自然地整理了一下自己的衣服和帽子。

一座高高的城牆出現在我們面前,我抬起頭仰望,這城牆大概有二十多米高吧,城門上寫着兩個大字“午門”。據説這是以前人們把犯人拉出午門斬首指的就是這個門,我看着午門兩個字心裏有點發毛。

我們到了故宮的三大殿第一殿:太和殿,這是當時皇上面見文武大臣的殿。

故宮第二殿是:保和殿,這是皇上親自監考的地方,誰中了狀元就能從這裏騎馬掛花去遊北京長安大街。

最後一個大殿是中和殿,那裏是皇上休息的地方。

你們知道整個皇宮有多少間房子嗎?然我來告訴你們吧整個故宮有九千九百九十九間半房子。為什麼會出現半間房子呢?天上一萬間房子,皇帝不敢冒犯,就建了九千九百九十九間半房子。其實,有八千七百零七間,如果每天住一間,住到25歲才能住完。

我們就這樣興趣盎然地沿着故宮中軸線遊覽着,等走出故宮北門時已是中午了,故宮真大啊!

故宮博物院到處有美麗的景色,説也説不盡,希望有機會你去細細賞玩。

第7篇:遊故宮

今天,我爸爸帶我去遊故宮,可把我樂壞了,要知道,這是我第一次遊故宮啊。

我們首先登上了天安門城樓。天安門雕樑畫棟,雄偉壯觀。登上天安門城樓,可以遠眺故宮的任何地方。故宮裏記錄了八國聯軍怎麼侵入中國的過程,還有新中國成立時的畫片,09年閲兵時的過程。我站在閲兵時的位置上拍照留念,裏面還有兩根擎天大柱,大柱特別粗,需要三個人合抱。故宮裏有許多名勝古蹟,我來到了皇上上朝的地方,裏面有龍椅等一些皇上用具,裏面一些東西大部分都用純金造的,發着耀眼的金光。我參觀了皇帝結婚的地方,裏面桌牀被都繡有龍鳳,做工細膩,連地毯都是用一等絲綢,各種設施雕工細膩。

慈禧太后住的地方就更富麗堂皇了,用的臉盆都是青花瓷,如意也是純玉的,牀上的鈎子是純金的,裝飾用的是南海珊瑚。

御花園更是美不勝收,到處瀰漫着花的香味。園裏兩對麒麟雄赳赳、氣昂昂,可惜身上傷痕累累,這都是八國聯軍留下的罪證。

我們在大廳休息了一會,又起程了。光樓梯就幾十節,在那裏有幾個被八國聯軍用刀刮的痕跡。八國聯軍,我恨死他們了,這真是落後就要捱打呀。今天,我們終於國富民強,再也沒有人敢欺負我們了。

天漸漸黑了,我們只好依依不捨地回家了。

第8篇:故宮的金水橋

北京故宮舉世聞名,隨着故宮名揚四海的橋,就是我今天要介紹的金水橋。

金水橋建與明太祖朱元璋時期,正中間最為寬大,專供皇帝使用,上面雕龍,正對午門中心,通稱“御路橋”

旁邊的橋專供王公大臣使用明清的大臣們上朝時,大臣都要從自己的府邸,抬駕到天安門,下駕,走進午門。

介紹完它的用途,該介紹它的形狀了金水橋是一座石拱橋。中間的扶手上,雕有飛龍(龍在當時最為珍貴)上面雕有形態各異的精美圖片。瑰麗多彩的金水橋下的河水像金色的頭髮一樣。走在上面給人一種心神氣爽的感覺。

金水橋全由名貴漢白玉製成,造形優美,千姿百態。旁邊的白石上雕刻的是神態各異的獅子,有的靜卧在窩裏;有的則開心的嬉戲;有的則張牙舞爪的玩。總之金水橋的獅子真是變化萬千。

站在美麗的金水橋上憑欄遠眺,望見了巍峨雄偉的紫禁城,使我開闊了眼界,這座金水橋,使故宮的景色越發突出,更加優美。

我愛迴旋別緻的金水橋,愛它那獨特的魅力,愛它那美麗的景色,愛它那悠久的歷史,愛它那特殊的風格。

第9篇:我去北京故宮

七月三十一日,我和爺爺奶奶爸爸媽媽一起頂着雨在北京的故宮玩。

在那裏,我看見了很多皇上用的東西,有一個眼鏡,圓圓的鏡片框,鼻樑上拐着個彎,象是要掛在鼻子上。我還看到皇上待的地方,真的有個皇上坐在那兒,象個呆子一樣。有個皇帝叫乾隆,他最愛玉了,他寫的讚美玉的詩有八百多首。我看見他收藏的玉了,有小羊,有小馬,有小人。有一扇玉門,門板透透的,我感覺自己透過門板看見了裏面站着的姑娘。那個姑娘是小燕子嗎?

第10篇:遊故宮

今天,我們來到了故宮。

我們先到了廣場,廣場大極了!廣場上有五座精巧的漢白玉拱橋。橋下有一條金水河,形似玉帶,漂亮極了。

站在廣場上,抬頭一看,一座金碧輝煌的宮殿聳立在眼前,黃色的琉璃瓦閃閃發光。這就是太和殿。往太和殿內一看,太和殿內金光閃閃的寶座,坐落在正中的須彌坐式楠木平台上,寶座周圍是六根瀝粉蟠龍金柱,氣勢磅礴。

參觀了太和殿,我們來到了乾清宮。乾清宮在明代和清代前期是皇帝的寢宮。皇帝在乾清宮處理政務,召見臣工,接見外國使臣及內廷受賀和舉行家宴。

接着我們進了御花園,御花園裏有一座亭子。葱鬱的樹叢映襯着紅色的牆壁和金黃的琉璃瓦,神氣極了!亭子旁邊是一座山,那座山是一座石頭砌成的假山,四處是碧綠的樹木,美麗極了。

隨後,我們還參觀了中和殿、保和殿等地方,最後,就到達了故宮的正門。走出正門,我再一次回首遙望着這座古老的宮殿,心裏默默的祝願着:祝願祖國繁榮富強,一代更比一代強。

第11篇:遊故宮

今天,我們學校組織去故宮玩。

我們走進大門,“哇,這裏可真大啊!”我們首先參觀了故宮的建築結構。觀察了一下,故宮的所有宮殿,發現這些宮殿都是沿着南北中軸線排列,並向兩旁展開,南北取直,左右對稱。這條中軸線不僅貫穿在紫禁城內,而且南達永定門,北到鼓樓幾乎貫穿了整個市區,它的氣勢宏偉,規劃嚴整,極為壯觀。

我們從太和殿一直瀏覽到御花園,真是歎為觀止!在宮裏,最引人注目的要算是“三大殿”了: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它們都建在漢白玉砌成的8米高的台基上,遠遠望去,猶如神話中的瓊樓玉宇。第一座太和殿是皇帝舉行大典的地方,人們稱它為“金鑾殿”。中和殿是皇帝去太和殿舉行大典時休息的地方;保和殿是每年除夕皇帝賜宴的場所。這僅僅是故宮的建築,而故宮中的寶物數不勝數……

故宮一遊使我流連忘返,故宮的建築真是個奇蹟!

第12篇:遊瀋陽故宮

在一個陽光明媚的日子裏,我們一家四口來到了瀋陽故宮,故宮是由清太祖努爾哈赤和清太宗皇太極創建並使用的皇宮,瀋陽故宮是清王朝的奠基地,它佔地六萬多平方米,有古亭建築百餘座。

首先,我們穿過大清門,參觀了翔鳳閣和飛龍閣。來到了皇帝上朝的地方――崇政殿,它是在皇太極時期建造的,裏面可真是金碧輝煌,正中間擺放的是金漆雕龍紋寶座屏風,兩旁擺的是掐絲琺琅三足爐,前面還有兩條金龍彎曲的纏在金柱上,可真有皇家的豪華,貴麗和氣派。接下來,我們到了鳳凰樓,這裏是皇帝飲酒作樂的地方,三樓是觀景用的,據説鳳凰樓原來是瀋陽的最高點。

穿過鳳凰樓,我們來到了當時所謂的“後宮”,原本想這裏很大,是富麗堂皇的,結果到了才知道,這裏只有五間房子,正中間的是清寧宮,原來皇后住的地方,裏面雖然寬敞,但是和佛堂一樣,根本沒有電視裏拍的那麼華麗,並且做飯的也在裏面,沒有什麼御膳房。清寧宮真是樸素呀!我感歎到。出了清寧宮,我們來到了莊妃住過的永福宮,裏面有一個木製的搖籃,是順治小時候的,十分精緻。在永福宮的對面,就是莊妃的姐姐海蘭珠的衍慶宮,裏面的陳設和永福宮的一樣。

參觀完後宮向東走,我們便來到了大政殿,它是在清太祖努爾哈赤時期修建的,原來上朝參政議政的地方,它的外形像座八角樓,裏面的空氣十分的潮濕,中間放的是鹿角椅,旁邊放着白玉雕玉蘭花插,牙雕洛神賦小插屏,都十分名貴。大政殿的前面,是十王亭,分別是左王翼亭、右王翼亭、鑲旗黃亭、正旗黃亭、鑲旗紅亭、正旗紅亭、正旗藍亭、鑲旗藍亭、鑲旗白亭和正旗白亭。

參觀完後,我不禁感歎到,這座關外的紫禁城,保存完好,有着獨具特色的宮殿建築和珍貴的歷史文物,難怪享譽華夏,蜚聲世界。

第13篇:故鄉

故鄉躲在大山的深處,在地圖上幾乎可以省略。

站在故鄉的大山頂上,遠遠的把故鄉丟在腳下。俯看自己的家,似大山裏的一顆痣。高遠而湛藍的天空,在羣山的狹隘裏左衝直撞,才在故鄉的平地裏擠出一片空地來,那時的故鄉,是多麼的微小。

山與水和諧地同處在蔚藍色的天空下,那才是一種至少的美。故鄉因為有了它們才顯得更加美。但如果他們缺了故鄉,那才叫美中不足呢!

在家的時候,我喜歡一個人爬到大山頂,去眺望我的故鄉。清晨,薄霧剛剛漫起的時候,故鄉就蘢罩在一片雲霧當中,似古老又秀氣。勤勞的三姑四婆都在這個時候早早起來,在雞鴨的咕咕聲中,開始了忙碌。故鄉的人勤。

故鄉是多山多林的地方。站在遠處看故鄉,湧進眼中的盡是鬱鬱葱葱的樹林,樹葉間不時探出幾個屋檐或浮出一些瓦片,讓人曉得那裏頭還有户人家。林間的青石板路上不時響起牛的得得蹄聲,偶爾清風傳遞過來一兩聲潮濕的鼻音:“嗯――啊!”故鄉藴有古老的風韻。

懷着些內疚和眷戀,我離開了故鄉,走向了燈紅酒綠的城市,從此迷失在它的喧囂中,故鄉就一步一步地從我生活中走遠。看着城市的車水馬龍,熙熙攘攘的人羣,模糊中,便有青綠的苔蘚,漫生於石板路上,直達我心深處,滑滑的,濕濕的。

在失落時,我才想到了眷戀的故鄉,原來它一直藏在我的內心深處。那山、那水、那石、那房子、那人,都是我每時每刻都在牽掛着,牽掛着……一個個影子,從我的記憶深處湧出,眷戀和無奈打落了我的清淚,我最愛的故鄉,我能再好好看你一次嗎?

第14篇:美麗的文化宮

市工人文化宮位於六堰的繁華地段,是十堰市標誌建築之一。

工人文化宮主體分為三層,還有頂樓和地下室。它是仿造於北京勞動文化宮的建築風格並結合中國現代建築藝術而設計的。它通體雪白,內部是具有歐式風格的鋼窗結構,屋頂由綠色的琉璃瓦鋪成,四檐向上翹起,猶如一隻展翅欲飛的老鷹,正在遙望廣闊的未來。當夜幕悄悄降臨到這個美麗的城市時,那二十四盞射燈和霓虹燈便不約而同的亮了起來,點綴着美麗的文化宮,使它瞬間增色不少。

走上台階,來到文化宮的大門口,你會看見那左右兩邊各挺立着的雄獅,它們極目遠眺,好像是在歡迎大家的到來它們昂首挺胸,又如兩名英勇的戰士守護着文化宮。一進大門,“文化宮歡迎您”六個大字映入眼簾,再往裏走,文化宮平面圖為你導航:一樓有供青年人休閒娛樂的網吧、舞廳……二樓是為中、小學生學習所設的圖書室、教室等走上三樓,就來到了乒乓球室,這裏是人們鍛鍊“國球”的理想場所,是為祖國輸送人才的階梯。

每到雙休日或節假日,這裏總會聚集許多的人,他們或是來休閒娛樂,或是來博學求知,也許是來培養愛好,也許是來切磋技藝……大家早上高興而來,經過一天快樂的歷程,晚上有滿載而歸,不亦樂乎!登上文化宮的頂樓,俯首遠望,一座座現代化的高樓拔地而起,一條條巨龍般的街道阡陌縱橫。讓人感到改革開放以來,十堰市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車城人民的小康生活已經實現!

第15篇:故鄉

俗話説:“上有天堂,下有蘇杭。”我很幸運我生長在蘇州這塊美麗而充滿靈氣的福地,而我的老家——西山更是天堂中的天堂。

故鄉的秋天,就像一幅五彩斑斕的油畫,在我的眼前慢慢展開,那顏色是那麼鮮明,線條是那麼的流暢。而其間流動着的神韻,是多麼得讓我陶醉。

故鄉的秋天是豐收的季節,瞧!大片大片金黃色的稻穀,在陽光的照射下黃得發亮,直逼我的眼。那沉甸甸的稻穗在微風的吹拂下,如波浪一樣,此起彼伏,煞是好看。那滿山遍野的桔樹上結滿了沉甸甸的果實,把樹枝都壓彎了。金黃的桔子在綠葉的襯托鮮得更豔麗,叫人垂涎欲滴,恨不得馬上咬上一口嚐嚐。故鄉的特產不止桔子,更有那馳名中外的銀杏、板栗等。

故鄉的秋天是個美麗的季節。秋高氣爽,陽光燦爛。站在山坡上,抬頭仰望,是湛藍湛藍的天空;環顧四周,是峻俏秀氣的西山;俯瞰腳下,是一望無垠的太湖,真是令人視野開闊,心曠神怡。山坡上的草,已經枯萎變黃,好似給山穿上一件金黃色外罩;紅葉此時最為茂盛,它充滿着激情和活力,火紅火紅的,好像要燃燒起來,真可謂錦上添花;彎曲的小路旁盛開着點點金色的傲霜秋菊,更為山增添了勃勃生機。。

故鄉的夜是寧靜的。金秋十月,丹桂飄香。皓月當空的夜晚使我想起“每逢佳節倍思親”的詩句。想起許多在外的朋友,肯定會和我一樣,每到這時回家走一趟,去走一走鄉間的小路,摸一摸彎彎的小橋,親一親悠悠的河水,那感覺有多愜意啊!

啊!故鄉的秋天洋溢着果香,充滿着詩意,讓人深深的眷戀,這一切怎能不使我陶醉!

標籤: 故宮 小學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qitahuati/gugongzuowen/x2d8d4.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