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其他話題作文 >故宮作文 >

參觀故宮博物館初三作文

參觀故宮博物館初三作文

故宮裏面的宏偉建築代表了我國五千年文化的精髓。 標誌着我們祖國悠久的文化傳統,小編收集了參觀故宮博物館作文,歡迎閲讀。
 

參觀故宮博物館初三作文

第一篇:參觀故宮博物館

星期天,我們一家人興高采烈地來到了故宮博物院。

進了午門,就是太和門,太和門前還有金水橋。太和門在明朝,特別是明朝前朝的時候,是皇帝和大臣們討論,處理國家大事,也就是上早朝的地方。所以,太和門的地位還是相當重要的。

穿過太和門,望見了太和殿,簡單的説,太和殿是皇帝權力的象徵,是舉行最高級別的儀式和大典的地方。

三層石台上共有18個銅香爐,象徵着清朝的18個行省,龜、鶴在傳説中都是長壽的動物,在太和殿兩邊擺上龜、鶴,象徵着國運永昌。每當大典時,就在龜、鶴的肚子裏和香爐里加上香料,然後點燃,於是龜嘴,鶴嘴和香爐一起散出縷縷青煙,使太和殿顯得更加神祕、莊嚴。太和殿東西兩邊分別是日晷和嘉量,在等級最高的太和殿兩邊擺上他們,表明皇帝有規定時間和計量的權力,象徵着皇權的至高無上。

太和殿地面鋪着磚,是一種亮亮的帶有一點墨綠色的方磚。那麼,它是怎麼燒製的呢?首先是選土,工匠們將泥用水浸透,再反覆摔打,讓它變得結實,這道工序叫“練泥”。泥練好後,裝入模具,還要進一步踩實,才能製成磚坯。剛製成的磚坯還不能放入窯中,需慢慢地陰乾,再入窯燒製。一燒就是130天,燒出磚,還要用桐浸泡49天。經過這麼複雜的工藝燒成的磚,還要經過嚴格的檢查,要達到“敲之有聲,斷之無孔”的程度才能使用。

鋪磚也很講究。據記載,一個瓦工加兩名壯工,每天只能墁5塊磚。太和殿共鋪磚4178塊,整個紫禁城用了10萬多塊!你能算出這一項多麼巨大的工作量!又是一筆多麼大的費用嗎!?

後來我們又參觀了很多大大小小的宮殿,我在感歎故宮的雄偉之餘,不禁讓我聯想到:這中間既包含着工匠們多少的汗水、淚水和鮮血,也包含着他們多少的聰明和才智!

第二篇:參觀故宮博物館

在這裏,我將為您們介紹我國古代文化的瑰寶,位於北京的故宮博物院。

紫禁城建築原則是前朝後市,左祖右社。左祖右社就是故宮東南的太廟和西南的社稷壇。前朝就是故宮內上朝行禮的宮殿。以前神武門和景山之間曾經有市場,就是後市。

故宮內部宮殿又分為外朝、內廷,以乾清門廣場為界,南邊是外朝,舉行大典的場所,以三大殿——太和、中和、保和為中心,東面文華殿、西面武英殿為兩翼。武英殿清朝多爾袞曾經在此攝政,之後改為修書處,修出的書稱為“殿本”。文華殿曾為太子居所,後來文淵閣成為藏書處。北邊是內廷,中心是乾清宮、坤寧宮,為帝后寢宮,但清朝皇后不住坤寧宮,坤寧宮用於祭祀和皇帝舉行大婚典禮的地方。乾清宮清朝雍正以後不再住人,而是接見大臣、舉行內廷典禮、皇帝死後停靈所用。後三宮兩邊有東西六宮,是嬪妃的住所。乾清宮西面養心殿是雍正以後皇帝的居所,處理政事也在這裏。

這是故宮比較靠中間的重要部分,此外還有西路慈寧宮、慈寧花園,太后住處,沒有開放,我也不太清楚。外東路寧壽全宮,乾隆準備當太上皇時建的,但沒有住過。

現在還有流傳以前關於紫禁城建築時的傳説,。據説,當初劉伯温修建北京城皇宮的時候,皇上和他的兒子燕王打算把宮殿修蓋得間量多點兒、大點兒,總覺得皇上住的地方應當特別華貴,不然就顯不出天子的尊嚴。這天,皇上正要傳旨宣劉伯温,就在這個節骨眼兒上,劉伯温來了。 劉伯温一見皇上就説:“啟奏萬歲,臣昨天夜裏做了一個夢,夢見玉皇大帝把臣召到凌霄殿上對臣説:‘你朝皇帝要修蓋皇宮,你告訴他!天宮寶殿是一千間,凡間宮殿萬不可超過天宮。你還要告訴他,要請三十六金剛、七十二地煞去保護凡間皇城,才能夠風調雨順國泰民安,你要牢牢記住’。玉皇大帝説完這些話,就撲過來一陣白茫茫的香霧,一下就把臣嚇醒啦!” 皇上聽了覺着很怪,想了想,就下旨叫劉伯温去監造不到一千間,可還得跟天宮差不多間量的皇宮,並去請金剛、地煞來保護皇官。劉伯温領旨就辦去了,這事兒一下子就在北京城傳開了,老百姓都等着要看劉伯温怎樣修蓋皇宮,怎樣去請三十六金剛、七十二地煞這些神仙來保護皇宮 過了些日子,劉伯温就把事兒全都辦好了。皇上一看那宮殿蓋得甭提有多華貴了,間量還真是不到一萬間,再看宮院裏金光閃閃,好像有神仙鎮守。皇上愈看愈高興,當時傳旨,給劉怕温加封晉爵,還賞賜了很多珠寶。外邦聽説劉伯温請了天神三十六金剛、七十二地煞保護皇城,也就不敢興兵作亂了。 後來人們才知道,原來故宮裏的宮殿是九百九十九間半;天神三十六金剛就是宮殿門口擺着的三十六口包金大缸;七十二地煞就是故宮裏的七十二條地溝。

故宮裏面的宏偉建築代表了我國五千年文化的精髓。 標誌着我們祖國悠久的文化傳統,顯示着五百多年前匠師們在建築上的卓越成就。難道這不是作為一箇中國人,作為一個炎黃子孫最值得驕傲的地方嗎?

第三篇:參觀故宮博物館

8月9日上午,我參觀了位於北京市中心的故宮。舊稱“紫禁城”,是明清兩代24位皇帝的皇宮,已有500多年的歷史了。現在人們叫它故宮,也叫故宮博物院。是我國現存的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宮殿建築羣,由於它在中國歷史上的特殊地位和它精美的建築羣體,不僅是中國最重要的文物保護單位,也是世界著名的文化遺產,被譽為世界五大宮之一,

聽導遊介紹:明朝皇帝朱棣登基不久,在永樂四年(1406年)下詔營建北京紫禁城,永樂十八年(1420年)基本建成,隨從南京遷都北京。故宮南北長961米,東西寬753米,面積約為72.5萬平方米。大小宮殿72座,房屋9999.5間,據實際統計,共8704間。外圍是一條寬52米,深6米的護城河環繞;接着是周長3公里的城牆,牆高近10米,底寬8.62米,形成一個森嚴的城堡。四個城角都有精巧玲瓏的角樓。放眼望去,紅牆金瓦,規模宏大,似京城中的一片宮殿之海。

故宮共有四道門,分別是午門、神武門、東華門和西華門。而故宮的正門就是午門,俗稱“五鳳樓”,因在羅盤上,上午的代表正南,所以午門也是南大門的意思。它的平面呈“凹”字型。正中開了三道門,兩側都有掖門,這種做法稱為“明三暗五”。五個門洞都有各自的用途:中門是皇帝專用的,或者皇帝大婚的時候,皇后可以從這裏入宮,科考三甲也可以從這裏入宮;平時,文武百官走左門,宗室王公走右門;掖門只有在大型活動的時候才開,三品以下的官員按照文東武西分別通過東西掖門,外國使節要從西掖門才可以入宮;在殿試的時候,考生分單雙號從東西掖門通過。

從天安門往裏走,穿過一片青磚鋪地的廣場,便到達紫禁城的正門----午門。這裏是一個寬闊的庭院,看到內金水河,它自西向東蜿蜒流過太和門廣場,上邊還有5座漢白玉石橋,隨河宛轉,形似玉帶。橋的北面是太和門,一對威武的銅獅守衞在門的兩側。過橋經太和門便是雄偉的太和殿。

故宮的建築依據其佈局與功用可分為“外朝”與“內廷”兩大部分。“外朝”與“內廷”以乾清門為界,乾清門以南為外朝,以北為內廷。故宮外朝、內廷的建築氣氛迥然不同。

外朝以太和、中和、保和三大殿為中心,位於皇宮的中軸線,此外兩翼東有文華殿、西有武英殿、內務府等,是明清兩代皇帝辦理政務、舉行朝會及其他重要慶典的場所。

其中三大殿中的太和殿,俗稱“金鑾殿”,高28米,面積2380多平方米,是故宮最大的殿堂。在湛藍的天空下,那金黃色的琉璃瓦重檐屋頂,顯得格外輝煌。殿檐斗拱、額枋、樑柱,裝飾着青藍點金和貼金彩畫。正面是12根紅色大圓柱,金瑣窗,朱漆門,同台基相互襯映,色彩鮮明,雄偉壯麗。大殿正中是一個約2米高的朱漆方台,上面安放着金漆雕龍寶座,背後是雕龍屏。方台兩旁有6根高大的蟠龍金柱,每根大柱上盤繞着矯健的金龍。仰望殿頂,中央藻井有一條巨大的雕金蟠龍。從龍口裏垂下一顆銀白色大圓珠,周圍環繞着6顆小珠,龍頭、寶珠正對着下面的.寶座。樑枋之間彩畫絢麗,各式雕龍,多態多姿。太和殿是舉行重大典禮的地方。皇帝即位、生日、婚禮和元旦等都在這裏受朝賀。每逢大典,殿外的白石台基上下跪滿文武百官,中間御道兩邊排列着儀仗,皇帝端坐在寶座上。大殿廊下,鳴鐘擊磬,樂聲悠揚。台基上的香爐和銅龜、銅鶴裏點起檀香煙霧繚繞。

太和殿之後是中和殿,這是一個亭子形方殿,殿頂把四道垂脊攢在一起,正中安放着一個大圓金寶頂,輪廓非常優美。舉行大典,皇帝先在這裏休息。後面保和殿是每年除夕皇帝賜宴外藩王公的場所,也是科舉考試舉行殿試的地方。穿過乾清門,便進入內廷。內廷以乾清宮、交泰殿、坤寧宮為中心,兩翼為養心殿、東西六宮。鳳凰逐漸增加,出現了雙鳳朝陽、龍鳳呈祥的彩畫,還有飛鳳、舞鳳、鳳凰牡丹等圖案。是帝王與后妃居住之所。

乾清宮是內廷的正殿,高20米。殿的正中有寶座,內有“正大光明”匾。是皇帝處理日常政務,批閲各種奏章的地方,後來還在這裏接見外國使節。

坤寧宮北面就是御花園。御花園裏有高聳的松柏、珍貴的花木、山石和亭閣。御花園原名宮後苑,佔地11000多平方米,有建築20餘處。以欽安殿為中心,園林建築採用主次相輔、左右對稱的格局,佈局緊湊、古典富麗。殿東北的堆秀山,為太湖石迭砌而成,上築御景亭,名為萬春亭和千秋亭的兩座亭子,可以説是目前保存的古亭中最為華麗的。

從御花園出順貞門,就到故宮的北門神武門,明朝時為“玄武門”,玄武為古代四神獸之一,從方位上講,左青龍,右白虎,前朱雀,後玄武,玄武主北方,所以帝王宮殿的北宮門多取名“玄武”。清康熙年間因避諱改稱“神武門”。是宮內日常出入的門禁,對面有用土、石築成的景山,松柏成林。整體佈局上是故宮建築羣的屏障。現為故宮博物院正門。

故宮,無論是平面佈局,立體效果,還是形式雄偉堂皇,都堪稱無與倫比的傑作。它是中國古代建築藝術的精華,標誌着中國悠久的文化傳統。現在,故宮一些宮殿中設立了綜合性的歷史藝術館等,收藏有文物100萬件,佔全國文物總數的1/6。是中國收藏文物最豐富的博物館,也是世界著名的古代文化藝術博物館,很多文物是絕無僅有的無價國寶。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qitahuati/gugongzuowen/2yj2dx.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