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情感作文 >尊嚴作文 >

【精華】尊嚴作文彙總七篇

【精華】尊嚴作文彙總七篇

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一定都接觸過作文吧,作文是經過人的思想考慮和語言組織,通過文字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記敍方法。相信寫作文是一個讓許多人都頭痛的問題,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尊嚴作文7篇,歡迎大家分享。

【精華】尊嚴作文彙總七篇

尊嚴作文 篇1

我做語文老師純屬偶然。我是在村子裏長大的人,父親是個農民,母親是個農民,家裏所有的親戚都是農民。我不知道世界上除了教科書外,還有無以計數、永無窮盡的報刊書籍。我的數學一直不錯,語文一直平平。中考總分640分,我考了584分,扣了56分,語文扣了28分,其它五門功課也扣了28分。唸了中師,志向是做數學老師。

命運捉弄人的時候,誰都拿它沒轍。畢業那年,一場大病,一病就是整一年。一年後,我病蔫蔫地去村裏的小學上班,校長説,教數學得管兩個班,教高年級語文只管一個班。我沒有教過書,心想管一個班總比管兩個班輕鬆,於是要求教高年級語文。就這樣,一個怕語文怕作文的人,從此一邊給自己打針熬藥一邊當起了語文老師。

當年考師範,大都抱着跳出田腳落的願望,沒想臨到最後,我又回到村子裏。村小都是中年民辦老師,一個二十來歲的小夥子,抱着一個病體無可奈何地蜷縮在小村裏,惆悵、苦悶、頹廢、壓抑、傷感、冬風、秋雨、春寒、夏躁……一個人處於這樣一種境況,內心的糟糕可想而知。這種糟糕總要發泄出來,人才會平和一些。我在工作手冊上塗啊塗,塗了一地心情。一天,《散文詩》雜誌竟來了用稿通知單,我的一篇文章要在上面發表。我欣喜異常,對寫作產生了信心。後來,我寫了篇小文《三月》,投給當地市報,刊登了;我又寫《四月》,刊登了;我又寫《五月》,接着又有了《六月》《七月》《八月》《九月》……

一路寫下去,我不怕寫作了,並且,我深深感受到作文給我帶來了尊嚴,作文提升了我的生命質量,作文神奇地恢復了我的自信。作文,還給我帶來了榮耀。通過文字,至少讓本地區的不少人知道,在一個村小裏,有一個叫管建剛的人在用筆説話,每一個閲讀者都是我真誠的聽眾。多年以後,有人見到我説,你就是管建剛啊,當年在村小寫散文的那個。作文,就這樣給我帶來快慰的成就感。

這些體驗讓我明白,作文是發出我的聲音,讓更多的人——讀者——聽到這種聲音。我們的作文教學呢,所有的學生習作都只有一個讀者,那就是老師。當學生寫着“爸爸,我想對你説”、“媽媽,我想對你説”之類的習作時,他們知道最終看到這篇作文的是老師。這是一種怎樣的作文狀態?在這樣一種畸形的作文狀態下,作文教學怎能不向畸形發展呢?

對作家而言,個人的經歷往往決定了他的創作。對語文教師來講,他自身的寫作經歷,往往決定了他的作文教學。一個語文老師如果懼怕寫作,或者説沒有寫作的意識和願望,註定是教不好作文的。作文教學,需要一個寫作的過來人。因為有這樣一段經歷,我開始關注作文,我開始反思作文:一個從小不知道課外書為何物的人,走出校門,以記錄心情的方式寫作,第二年便在一家頗有影響的純文學雜誌上發表習作,這究竟意味着什麼?意味着作文重在自我寫作的實踐,而不是教師滔滔不絕的所謂的指導;意味着作文重在自我情感的傾述,而不是按照規矩條文去寫應試文;意味着作文重在感受成功心境,而不是簡單的一個分數或等級。我也由此明白,作文並不難,既然像我這樣一個先天不足到不知道課外書為何物的人,也能寫好作文,那麼今天的學生就一定也能寫好;既然像我這樣一個先天不足到從小隻看過幾本連環畫的人,花一年時間的寫作實踐就能發表習作,那麼只要學生願意寫,一年時間也一定能出現大的量變乃至質的飛躍。

閲讀是一種吸收,吸收是內斂的,獲得內心的充實與祥和;作文是一種輸出,用文字的方式輸出自己的情感和思想的聲音。它應該帶有一種自豪感、成就感,因為從此之後,人有了自然之外的、通過後天努力獲得的第二種説話的方式,古人把能用筆寫話稱為“開筆”,舉行盛大儀式,是有一定道理的。作文應該讓學生感受到,它是在改善我們的生活,提升我們的生活,是在給我們帶來尊嚴,給我們製造榮耀。如果作文不能給學生帶來美好的生活和情感體驗,那麼,我們的作文教學就有問題,那已經不再是真正的作文了。學生之所以怕作文,不願意寫作文,有一個重要的原因是,今天的作文和作文教學站在純粹的考試上,給學生帶去的是膽怯,是害怕,是挫敗,是自卑,是恥辱!

我反覆思考的是:怎樣讓我的寫作體驗成為學生的寫作實踐?怎樣讓我所獲得的那份美好的寫作經歷成為每個學生都能進入的一種生命狀態?

尊嚴作文 篇2

有所堅持,有所放棄,即為尊嚴。

——題記

我始終念念不忘的是那位寧死不肯過江東的英雄。每每讀到項羽二字,眼前浮現的便是青刀躍白,血染沙場;唯餘江水,奔入蒼茫的景象。那個男人就這樣立在江邊,用不屈的靈魂昭示着尊嚴,那是我第一次明白“尊嚴”二字。

人們對於項羽之死的高度評價,多半在於結果。他死了。他沒有過江。所以他有尊嚴。對於其他以死來抗巨羞辱的人們,理由也大致相同。似乎活着即是屈服,死了才是正道。

真是如此嗎?若真如以上方式理解尊嚴,理解項羽,那麼古代的智者賢人們,定萬萬不會將“尊嚴”作為人類美好品質的一部分傳承給後人。項羽要的是什麼?是江山嗎?我看未必。他起義於秦王朝的嚴苛暴政。他是為顛覆暴秦而來。秦滅後,項羽與劉邦劃河而治,在劉邦籌劃怎麼一統天下時,項羽在虞姬的鶯歌中把酒盈樽。有人評論説,這便是劉邦終能成就大業的原因。但從歷史的角度看,這天下必然是劉氏的,項羽顛覆暴秦的目標早已達到,這是他的有所堅持,久在沙場,生命早已置之度外,這是他的有所放棄,他用他的一生踐行了有所堅持和有所放棄,在我看來,這才是其配得上尊嚴二字的原因。

文行此處,看官未免要問:那漢奸豈不是又尊嚴的了?《葉問》裏面的頭號大漢奸,天天追隨這個大君那個上校,漠視着同胞的死亡,但他亦是有尊嚴的,他要的是活着,比一般民眾更好地活着,因此他放棄了名聲,他承受着同胞的白眼辱罵,忍受着日本人的歧視,只為活下去,這樣看來,他的確是維護者作為人——一種求生的生物的尊嚴,至於為什麼漢奸這麼讓國人憎惡的原因是他在守護生物尊嚴的同時,也丟棄了民族的尊嚴。

我們談一個優秀的民族,往往會談到其歷史,其文化,其精神內涵,一個存活了上千年的民族之所以能夠免遭吞併或毀滅,很大程度上與其民族的尊嚴有關;有所堅持,有所放棄。拿漢民族而言,當女真族和蒙古族的馬騎踏平了中原大地時,漢民族果斷南遷,向他們喻為蠻夷之地的東南沿海開始新的生活。作為一個民族,其最重要的並不是擁有多大的土地和人口,而是要堅守民族特有的文化內涵,使民族的薪火代代相傳。元朝時期漢族暫時的壓抑,與漢文化依舊活躍地出現歷史舞台之上形成鮮明對比,將能證明這一點。放棄一朝一國的統治,在巨大的民族傳承面前,也不過是星火。而對於一個個體而言,其所能擁有的民族的尊嚴既是堅持其民族精神,以保有並傳承其文化民族一員的身份,丟開了民族的尊嚴,才如此令人憎惡。

個體也好,民族也好,保有尊嚴的前提條件是:永遠記得你要的事實很美。生物自誕生之際,至今為止也沒出過什麼聖人,有所求,有所待,但外物世界過於豐富,便容易迷失方向,矇蔽了欲求之心。如果你要的是活着,那麼就放棄一切阻礙你活着的事物,若是被外物矇蔽,竟以一死了之,既是是死了也算不上是有尊嚴,人怕死,又貪慾,這並不可怕,也很正常。可怕的是非要偽裝作大義凜然,用虛假的欲求來觀哄自己。一生都沒有與本心對話,如同一輩子都不照鏡子看清自己的模樣,這樣的人,勉強因他的嘴臉喚他他為人,談尊嚴,是萬萬配不上的。

尊嚴,被世人歌頌了上千年,唱着唱着,味道就有些變了,好的東西,人們都想追捧,你抬高一下,他抬高一下,便成了遙不可及而又神聖的東西。若就此發展下去,尊嚴就會像只氣球,飄到看不見的高空中,人們抬起頭,茫然望向天空問:尊嚴是什麼?

還是省了些飄忽不定的裝飾吧,有所堅持,有所放棄,即為尊嚴。

尊嚴作文 篇3

寒假裏,我跟着我的兩個好朋友徐智鵬和徐子倩準備去我家。在等公交車的時候,我們看到好多人都圍着一個乞丐,我們便把目光轉移到那個乞丐身上。

這個乞丐一邊跪在地上,一邊哭泣。我好半天才明白,原來他在乞討。接着一個叔叔把五枚硬幣分五次扔給他,説:“喂,給你的。我原來不想給你,看你實在太可憐了。”還沒等他扔第二枚,那乞丐就把第一枚硬幣扔出碗外,大聲説:“你怎麼能這樣,我雖然只是一個小小的乞丐,可我也是有尊嚴的,你怎麼能這樣侮辱我!”

此時我對這位乞丐肅然起敬,他説得對,並不是所有的乞丐都是沒有尊嚴的,堅持自己的尊嚴是一種可貴的品質。我們不能侮辱別人,因為我們侮辱別人的同時也侮辱了自己。

尊嚴作文 篇4

人,活着就要有尊嚴,這是我最大的收穫!

無論我們身處哪個行業,在認為自己職微言輕之前,我們自己是否以一顆謙卑的心對待工作。人生就像一件藝術品,職業也是一樣,看是否有一顆善於雕琢的心。先不論工作的屬性,三百六十行,無論哪一行的存在都是為這個社會貢獻了各自的力量,就有存在了價值和意義。保姆請假後不忘給垃圾桶套上七個垃圾袋,這就是職業尊嚴。 如果我們是木匠,我們在意的是我們的傢俱是否能賣好價錢還是在意我們訂歪了某顆釘子?如果我們是建築工人,我們是急於完工得到領導的關注還是在意在報告的結構上是否完整,立意是否明確,或者甚至是文檔的製作是否簡介美觀?如果我們是售後員,我們在意的是把更貴的產品銷售給客户,還是在意出售真正適合顧客需求的哪怕是最便宜死的那種?

我個人認為對待自己的職業,不管身處什麼位置,關鍵是我們對待工作的重要性,它是生命的重點,還是隻是工作。我們不能為了工作而工作!就像故事中的木匠,不論工程的大小,我們所做的只是堅持自我的`做人本則。做事就是做人,從自我的工作中就能體現自己的人品。在工作中只要用心,努力,肯鑽研,我們的職業尊嚴就體現在那。

心在哪裏,尊嚴就在哪裏,我們的心寄託在外界的世界裏,就要不斷的通過外在尋找尊嚴,我們會發現不斷的尋找就會不斷的迷失自我,而如果真正以一顆謙卑的尊重自己所在崗位的工作,我們便享受工作給我們帶來的內心深處的滿足和愉悦,自然升騰出自我的價值感,執着的痴迷於自身崗位的人便是值得尊重,無論我們做的是什麼!

孔子説:“芝蘭生於森林,不以無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為窮困而改節。”我也很欣賞深谷中的幽蘭,它靜靜的開着,美麗而不渴求示人,幽香而不期盼眷顧。它獨自盛開在人煙稀少的森谷中,像是隱居山林的高士,卻不因無人賞識而不芳香。現實生活中也有這樣一種人,可能永遠遠離讚賞與喝彩,默默無聞地忙碌在生活的某個角落裏,一心紮在工作中。人們看不到他們正面的亮相,他們從未把頭從工作中抬起來,博得場面上的喝彩。但他們並未因為無人喝彩而自棄,而凸現出的是一種健康的人格魅力,仍能在寂無聲息中創造出非凡的成績。令人肅然起敬!淡看眾人的關注,習慣過普通的生活,腳踏實地,平視眾生,用簡樸的方式維護純淨的空間,讓那塵囂和與已無關的雜碎不再困擾自身,不也是一種安靜快樂嗎?只有能承受寂寞,耐得住無人理睬或喝彩的人,才經得起生活的磨難和考驗!當然,人活在世界上都有享受喝彩的權利,都可以期待喝彩。但真正有才華的人絕不渴求眾多欣賞着的喝彩。“淡泊以明志,寧靜以致遠。”不妨甘做一個台下人,淡泊一些喝彩,多一點平和心氣,反而會有多一些平凡的快樂和內心的寧靜。這樣,你也許就會發現,生命最寶貴的時光,不屬於取得成功,受到無數的讚賞時候,而屬於真正淡泊喝彩,享受平凡的日子!

尊嚴作文 篇5

太陽漸漸西下,夕陽餘暉染紅了半邊天,我沿着嘈雜的小路,行走在回家的路上。周圍全是愛財的小販,大聲吆喝着,希望這些菜能賣個好價錢,讓家裏更寬裕一點。而他,卻不同。

他,同樣是一個賣菜的小販,在我上學的必經之路擺攤。但他從不吆喝,沉默地坐着。過客來來往往,都被其他小販的吆喝所吸引,從不給與他一個多餘的眼神。我和媽媽經常去他那裏買菜。我依然清楚的記得,我們來問價格時,他有些空洞的眼神立刻有了光彩,一邊蹲下,一邊拿着菜為我們一一介紹。我們挑菜的時候難免會有不新鮮的,他就會停下手中的事,把不新鮮的拿出來,還説:“這個不新鮮,換一個吧。”我當時萬分詫異,賣菜的小販不都是想把新鮮的留下,給路人看嗎?正在我詫異時,又有人來問價格,小販也殷勤地介紹着。看着對方挑三揀四,他總是默不作聲,好不容易人家挑中的一些菜,卻又為一塊兩塊的差價來與他爭講,看着要引來其他人,他只好揮揮手説:“罷了罷了,賣給你吧”。對方拿起菜“哼”的一聲揚長而去。

終日,小攤都不被行人青睞,他緊皺的眉頭似乎昭示着他窘迫的收入。其實他應該知道,有人放棄尊嚴,就能獲得較於他的翻翻的收入。因為在離他攤位不遠處就有一個年輕乞丐,低垂着腦袋坐在牆角處,面前放着一個破爛不堪的飯碗。有人見他可憐,在他碗裏放上一元,五元,十元的錢。乞丐嘴裏含糊不清地説着謝謝。

我知道,他,不願這樣做。也曾有人問過他,為什麼不像乞丐那樣呢?他説:“尊嚴是有重量的,不勞而獲的錢太燙手,我不會要的,只要尊嚴還在,夢就不會破滅。”於是我來來往往上學路上總希望能見到他的小攤前有更多的顧客。

夕陽漸漸消失在地平線,星星和月亮柔和的光芒散落在地面上,望着這寧靜的景象,讓人期待明天比今天更好,夢想離現實更進一步。

尊嚴作文 篇6

我越是孤獨,越是沒有朋友,越是沒有支持,我就得越尊重我自己。——夏洛蒂·勃朗特

一花一世界,一書一份情。簡愛,一位平凡而又偉大的女子,她用她的一生詮釋了愛與尊嚴。

“不公平,不公平!我理智地呼喊着,在反抗。”在蓋茨黑德府,她受盡了屈辱,,在一次約翰欺負她時,她終於反擊了,但無濟於事,而且還被作為欺騙者送去了羅沃德學校,為了尊嚴,她還與裏德太太吵了一架,這需要多大的勇氣與意志呀,正是這種勇氣與意志激勵了她的一生。

在羅沃德學校中,她吃的是壞食物,喝的是冷水,但這些都無法將她打垮。她要用優異的成績來證明自己,來得到他人的尊重!在老師的教導,同學的陪伴中,她度過了8年。沒錯,是8年!誰能在這種環境下度過8年!簡愛她做到了,因為她懷揣着對美好生活對擁有一個家庭的愛,這種愛將給於她無限的動力,讓她從柔柔弱弱變得堅不可摧。

離開學校後的她並沒有回蓋茨黑德府,她要反抗,她要自立根深。在一次偶然中,她成為了家庭教師,她開始用自己的汗水換來報酬,這時的她已經不再是那個寄人籬下,只能看別人臉色辦事的小姑娘了,她奪回了屬於她的尊嚴!

“千生百世,緣起緣滅,皆已註定”在這裏她遇到了將要陪伴她一生的男人-——-羅切斯特,羅切斯特給予了她無限愛與尊重,而她也很樂意接受這片温暖。可就在這時簡愛知道了他有一個瘋老婆,並堅決要娶她時,她離開了。

後來她又碰到了她的表兄——聖約翰,一個熱愛自由的男人,他希望簡愛可以當他的夫人,但簡愛並不愛他,不願為了他出賣自己的靈魂與尊嚴,便拒絕了他,聖約翰只好自己一個人去旅行傳教。

時隔多月,簡愛還是放心不下羅切斯特。歷盡辛苦之後,她找到了他,可羅切斯特為了救他的妻子而瞎了一隻眼睛,斷了一隻胳膊,財產也被一場大火燒完,但她卻並不嫌棄,因為眼前的這個人恰恰是給過她尊嚴與愛的人,恰恰是她愛的人,最終兩個人走到了一起。

鄧稼先,“兩彈元勛”為我國國防事業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促使他成功的不正是尊嚴與對祖國人民的愛嗎?

面對美國的謠傳,為了還中國清白與尊嚴,他一絲不苟,完成調查,用事實狠狠的打了造謠者一拳。在環境惡劣的沙漠中,他身先士卒,不分晝夜地工作“功夫不負有心人”他與他的團隊創造了原子彈、氫彈,火箭,將中國的威嚴打向了海外!

對於人來説,最重要的不正是愛與尊嚴嗎?沒有尊嚴就會被人侮辱,沒了愛世界就沒有色彩,“人生的價值=愛+尊嚴”,願我們以愛為帆,以尊嚴為槳,向着美好的未來前進!

尊嚴作文 篇7

在古典小説裏,我們常會看到正義之士因落入賊人之手高呼一聲:“士可殺,不可辱!”然後拔劍自刎。咋一看,個個都是英雄好漢,但細細想來,只為個人榮辱而放棄生命,這樣做值嗎?

春秋時的吳越之戰想必大家都聽過。越王勾踐先敗於吳王夫差。夫差罰勾踐夫婦在王宮裏服牢役藉以羞辱他。試想,昔日一國之君竟落到如此田地,顏面早以蕩然無存。照“士可殺,不可辱”看來,勾踐早該自刎了。可他卻在夫差面前卑躬屈膝,百般迎逢,終於騙得了夫差的信任放他歸國。十年生聚,十年教訓,卧薪嚐膽,後來一舉滅了吳國。

試想,如果當初勾踐不能冷靜地對待自己所受的屈辱,又何談後來的成功。這正如中國的一句古話;“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人的生命便為青山,只要身存於世,總會有出頭的一天。

“可辱”而不“可殺”的“士”,受辱後必有大作為。如漢代的大將軍韓信少時曾從井市流氓的胯下爬過,可後來卻成為了一代軍事奇才。再如漢高祖劉邦,在鴻門宴上,對項羽謙卑到了極點,可後來兵力強盛,卻舉兵討伐項羽,做了一國之君。

這樣的例子舉不勝舉。可反之,幹什麼事都以個人榮辱為重,這種人往往害了自己。

公元前202年,劉邦匯同諸軍,把項羽包圍在垓下,一天夜裏,軍帳外唱起了楚歌,項羽聽了自己家鄉的歌被敵軍所唱,認為受了奇恥大辱,唱出了“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的悲歌,然後自殺在垓下。

項羽之死令人惋惜,正如歌中所唱,他有拔山的氣力,蓋世的氣概。可他卻缺少成功者最重要的一點:不能正視屈辱。劉邦正是利用他的這一弱點,所以讓士兵唱楚歌來刺激他,而項羽正中圈套,落下個自殺的下場。

孔子曾説過:“暴虎馮河,死而無悔者,會不與也。”可見孔子也並不贊同空手打老虎和毫無憑藉而渡河人。的確,他們的死是毫無意義的!

朋友們,只剛不柔難免會折斷,能屈能伸才是大丈夫之所為。尤其我們生活在這樣一個競爭如此激烈的社會裏,受挫折、受屈辱是更加難免的,因此我們更該學會承受屈辱和挫折,做一個寧可受辱也不“可殺”的“士”。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qingganzuowen/zunyanzuowen/je70wl.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