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情感作文 >記憶作文 >

清明節的記憶作文300字

清明節的記憶作文300字

導語:至今,清明節已發展為我國漢族的四大傳統節日之一。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一些關於記憶的優秀作文,歡迎查閲,謝謝!

清明節的記憶作文300字

篇一:清明節的記憶作文

一年一度的清明節又到了,我們全家商量好了一塊去祭奠爺爺。大姑媽在專心致志地剪紙錢,那碩大的白紙轉眼間就變成了一個個小巧玲瓏的紙錢,送給遠方的爺爺。奶奶和我媽媽在包餃子,把我們對親人的的`思念一起包進去。爸爸和大伯在準備貢品:蘋果,香蕉,還有爺爺最愛喝的白酒。

一切準備停當以後,我們全家都去了墓地。在那裏,逝去的人們安睡在那裏。爸爸和大伯用鐵鍬把墳上的荒草盡力鏟去,又添上許多新土。大伯幹得汗流浹背,我還是看得出他的心情很沉重。北風呼呼的吹,彷彿蒼天也跟我們一起嗚咽;時而捲起陣陣黃沙,為爺爺遠行墊路。我們把帶來的水果、水餃等貢品恭敬地擺放在那裏,虔誠的蹲下;從大口袋裏捧出剪好的紙錢;一張、一張,慢慢地引燃。火苗歡快地跳動,把我們的思念帶給遠方的爺爺。大姑媽嘴裏低聲祈禱,祈求親人保佑我們平安。燒完紙錢,我們又鞠了四個躬,大家的眼圈都紅紅的。我輕聲地告訴爺爺:“爺爺,我想您,好想好想的……您也一定想我們了吧。您放心吧,我已經長大了,我會照顧自己也會照顧奶奶的。明年清明我們還會來。”其實,我們應該經常來才是。

到家以後,我總圍着奶奶轉,跟奶奶説話,給奶奶唱歌;奶奶別提多開心了。爸爸媽媽都誇我懂事了。今年的清明節讓我懂得了活着的意義。我想,我要熱愛生活,尊敬家人,孝敬父母,爺爺才會在九泉之下安息的。

篇二:清明節的記憶作文

一年一度的清明節又到了,家家户户都關門閉户回老家過清明,我家也不例外。而鄉下與縣城的清明過得猶有不同。

一早,鄉親們就紛紛起牀,做着過清明的準備。在家吃完早飯,我和爸爸乖乖地等着隊伍的到來。不久,外面傳來“咚囉”聲。鑼聲,鼓聲,喇叭聲響成一片,猶如一曲交響曲,也似一場雷雨奏:喇叭的“嘀嘀”是閃電的預報,鼓得“咚咚”是雷公的來臨,鑼的“啪啪”是雨姑娘的腳步。聽到這些,不用説,一定是隊伍來了。我和爸爸加入隊伍,跟着領頭走。

半晌,人多了,腳重了,腿痠了,而我們面臨的.是一條曲曲折折的山路。那山路可不好走,怪石嶙峋的,何況我還要背一面大旗子。誒~累死我了,汗流浹背的。咦?怎麼停下了?要休息麼?太好了。“噼啪……”嚇得我魂飛魄散,原來是放炮啊!我們拜了拜。連路這樣停停走走的,沒有進率。前面有一間屋,我們在那兒停了停,可以暫且休息。誒喲~終於可以停停我可憐的小腳了。嗚~都起泡了。這一路,我可受了不少苦,加上那旗子總是對那些花花草草有興趣,聊上了,就捨不得走了,非得讓我死拉硬扯。又要走啊?那我的腳還不得磨出血?走了許久,我們繞了一大圈,又回到原點。啊!是到吃午飯的時間了。我們小孩大人都聚在一個處領食物,可領回的卻是一些糖果與泡麪。我走了那麼久,腳都起泡了,吃泡麪充飢?我的天,算了,有的吃就好!

吃完午飯,又要出發,不過是坐車去。一部分還是坐我爸爸的車去呢!因為是我爸爸開車,所以特別優待~嗯,吹了一陣子風,又要下車行走,不過有好的待遇。我們停在一條鐵樓梯前,而好似一條前不見頭後不見尾的鐵龍。要爬那麼高,為的是讓我們消耗精力,好吃已準備在梯後的餅。當然,水是不可少的。不久,我們繼續行走,終於來到目的地。我走了那麼久,就是想吃這一頓豐富的晚餐。在小房間結完帳,我們就要用餐了!

好吃好喝的應有盡有,有豬肉炒土豆、牛肉、蝦炒香腸、蘑菇湯、果汁……都是我的最愛。吃一頓大餐,走了那麼久也是值得的!

清明節,這一天我是快樂的,這一天我是充實的,這一天我是會心的。

篇三:清明節的記憶作文

清明節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之一,在仲春與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後的106天。中國漢族傳統的清明節大約始於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歷史。《曆書》:“春分後十五日,鬥指丁,為清明,時萬物皆潔齊而清明,蓋時當氣清景明,萬物皆顯,因此得名。”清明一到,氣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故有“清明前後,種瓜點豆”之説。

相傳大禹治水後,人們就用“清明”之語慶賀水患已除,天下太平。此時春暖花開,萬物復甦,天清地明,正是春遊踏青的好時節。踏青早在唐代就已開始,歷代承襲成為習慣。踏青除了欣賞大自然的湖光山色、春光美景之外,還開展各種文娛活動,增添生活情趣。

清明節流行掃墓,其實掃墓乃清明節前一天寒食節的內容,寒食相傳起於晉文公悼念介子推一事。唐玄宗開元二十年詔令天下,“寒食上墓”。因寒食與清明相接,後來就逐漸傳成清明掃墓了。清明時期,清明掃墓更為盛行。古時掃墓,孩子們還常要放風箏。有的風箏上安有竹笛,經風一吹能發出響聲,猶如箏的聲音,據説風箏的名字也就是這麼來的。

北宋時期清明節很是普遍,現在流傳下來的張澤端的<<清明上河圖>>描繪的就是北宋徽宗年間清明時節東京汴梁(開封)汴河兩岸的人物景象。從2008年開始,我國將清明節認定為法定節假日,放假一天。至2009年,又改為三天。一直延續至今。

清明要去掃墓,表示對已故人的尊敬與懷念。

清明節的'起源,據傳始於古代帝王將相“墓祭”之禮,後來民間亦相仿效,於此日祭祖掃墓,歷代沿襲而成為中華民族一種固定的風俗。本來,寒食節與清明節是兩個不同的節日,到了唐朝,將祭拜掃墓的日子定為寒食節。

“清明節”的得名還源於我國農曆24節氣中的清明節氣。冬至後第105天就是清明節氣。清明節氣共有15天。作為節氣的清明,時間在春分之後。這時冬天已去,春意盎然,天氣清朗,四野明淨,大自然處處顯示出勃勃生機。用“清明”稱這個時期,是再恰當不過的一個詞。

至今,清明節已發展為我國漢族的四大傳統節日之一。

篇四:清明節的記憶作文

4月5日那天早晨,我剛吃過早餐,寫了一下作業,就出門玩了,不到一會兒,我就跑去問爺爺:“今天是清明節嗎?”爺爺説;“是啊,待會就去掃墓了。”我説:“哦。”爺爺又説:“11點左右我們再出發去墓地,你一定要記着。”

時間過得很快,我才玩了一會,就到了要去掃墓的時間了,這時候爸爸跑來對我説:“你跑哪去了,還不趕緊過來幫忙”,過了15分鐘後,我就和家人一起出發了,我大哥和三哥騎着三輪摩托車載我們去墓地。

到了墓地,就準備開始掃墓了,爺爺説我們留在車上就好,其他的人就下去幫忙掃墓,我們先從拔草開始,有的用手拔,有的`用鐵鏟鏟,有的用鋤頭挖……大家忙得不亦樂乎,雜草很快就被我們清理乾淨了。

接着我們就把用來祭拜的食物放在墳墓前,然後把紅紙貼在小小的小房子上,和紮在仙人掌上。最後把草蓆放在中心,然後向祖先拜三鞠躬,再燒紙錢,最後放鞭炮就行了。

最後就高高興興地回家了。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qingganzuowen/jiyizuowen/exp0ng.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