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情感作文 >愛國作文 >

【熱門】愛國作文彙總十篇

【熱門】愛國作文彙總十篇

在日常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都會接觸過作文吧,作文是由文字組成,經過人的思想考慮,通過語言組織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文體。你知道作文怎樣寫才規範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愛國作文10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熱門】愛國作文彙總十篇

愛國作文 篇1

愛國與小事愛國是一種崇高而神聖的情感,卻並不都表現為輝煌而壯烈的行動。那些小事有時更能體現這種偉大精神,卻也更難讓人做到。

愛國不是一味誇耀祖先的業績,不是謾罵國人之無能,更不是虛偽的誓言,做作的感歎;愛國意味着一種深深的責任。

愛國意味着你每天都要按交通規則走路,乘車時買票要具有主動精神,不在舞廳和足球場發動“戰爭”,不偷税漏税,不給警察找麻煩。愛國意味着你要把自來水當成茅台酒來珍惜,把糧食看作是黃金和珍珠,不搶購商品,不攀折花木,愛護公用電話亭,意味着除了腳印之外你不要把任何東西留在馬路上。

愛國意味着衣着整潔、談吐文雅、舉止端正;意味着尊老愛幼、謙和有禮、熱誠助人;意味着你要經常面帶微笑,讓別人和你一起感受到:噢,生活,是多麼美好!愛國意味着少發牢騷,多點幽默感;少抽煙,多買國庫券;不打麻將,多看健康有益的書刊;少下飯店、舞廳,多去儲蓄所,多上領獎台;意味着多收穫糧食,少生產嬰兒。

愛國意味着你每天多認識一個漢字,多背誦一首古詩詞,多欣賞一曲中國民歌,更多地瞭解祖國豐富璀璨的文化;意味着經常讀報,天天看新聞聯播,時時關心着祖國的一切。

愛國意味着當有人向你求救時,你絕不會使他失望,而是使他覺得他沒有找錯人。愛國意味着當處長不多佔住房,當局長不多買轎車,當市長多到學校走一走,當省長常到鄉村看一看。

愛國意味着你必須時時忍受着克服弱點的痛苦,把自己變成一個受人歡迎和令人尊敬的中國人。如果人人皆如此,那麼中國將擁有世界上最偉大的進步和文明。

愛國需要做小事,但即使對小事來説,也應該少説多做。我想我説得夠多了,還是讓我們去做吧!

愛國作文 篇2

我觀看了電影《地道戰》,心情很久也無法平復。它主要是講:1942年到1944年那幾年,日本侵略軍在冀中平原上“大掃蕩”實施了三大策略:“殺光、搶光、燒光”。冀中人發由於軍力不足,不能對抗敵人,就創造了新的鬥爭方式----地道戰。創建地道戰以後,敵人就往裏面攻擊,想方設法地破壞。但是聰明的冀中人民又想到了很多妙法來防備,敵人沒有得逞,他們既怕又恨,但又對我們沒辦法。在地道里作戰時,民兵隊長高傳寶利用人羣來傳播消息,使隊長的意思能傳播給人羣。人們有了地道戰,敵人的“掃蕩”粉碎了,冀中人民取得了勝利。

觀看這部電影的同時,我一直在想,為什麼古代的中國人民如此聰明,而現在的中國人卻如此地脆弱無能,就拿諾貝樂獎這個事例來説吧,在外國已經有很多人得了諾貝樂獎,但我們中國卻只有幾個人獲得了諾貝樂獎,真是天壤之別啊!這是什麼原因呢?我們中國人並不比別人笨,為什麼會這樣?只因為我們中國人不懂得合作,只懂得為自己爭權謀利。我們回想一下《地道戰》吧,如果他們不合作,能修建成地道嗎?所以我呼籲大家不要再爭取權謀利了,倒不如把爭取謀利的時間來為國家作奉獻,這樣也許對所有人會更好。

六十幾年後的今天,回望六十幾年前的崢嶸歲月裏,高家莊的地道戰中的地道是奇蹟,而我説冀中平原的勞動人民們才是奇蹟!他們發揮自己的智慧創造了地道,戰勝了的困難,用自己的生命捍衞了自己的家園和祖國!他們在抗日戰爭史上留下了光輝的一頁!

“地道戰,嘿,地道戰,埋伏下神兵千百萬??”愛國電影《地道戰》雖然結束了,但插曲仍在耳畔迴響,畫面仍在腦海跳躍。

《地道戰》講述了1942--1944年間,日本鬼子在冀中平原上進行“大掃蕩”時,冀中人民團結一心,利用地道英勇打擊日本侵略軍的故事。片中我認識了智勇雙全的傳寶,一片忠心的老鍾叔,可惡的漢奸湯司令以及窮兇極惡的日本山田隊長。

有一次,小鬼子山田隊長率日軍在天黑之際偷襲高家莊,這事被老鍾叔發現了,高老鐘意識到鬼子進村將是老百姓的一場災難。面對兇惡的日本鬼子,他一路小跑,毅然來到村中的老槐樹下,解開繩索,拉響了那口報警的大鐘,就在鐘聲迴盪在高家莊的上空時,山田的槍聲也響了,這位忠誠的老鍾叔倒在了山田的槍口下??他的死激怒了高家莊人民,他們立下了錚錚誓言,要為老鍾叔報仇!我想到了司馬遷的話:“人總是要死的,有的重於泰山,有的輕於鴻毛。”老鍾叔是為了人民的利益,他的死重於泰山,人民也會永遠記住他。我想我要好好學習,努力做一個為民造福的人。

沒有先進的武器,但高家莊的人民想出了挖地道的好方法。他們在平原的地下開鑿地道,家家相連,户户相通,地上地下連為一體,為鬼子佈下天羅地網。有幾個漢奸冒充八路軍武工隊來到高家莊,想刺探高家莊的地道位置。開始高家莊的接待人員差點上了這些漢奸的當,後來這些漢奸露出了一點狐狸尾巴,被高傳寶發現了,他很機智地把這些漢奸引到了一個地道里面,把他們制服了,真正的八路軍武工隊來了後,漢奸面目全部暴露。後來日本鬼子對高家莊進行了瘋狂的報復,派了幾百個鬼子掃蕩高家莊。高家莊的男女老少都武裝起來參加了反掃蕩的鬥爭。整個高家莊,村裏村外,到外都成了埋葬日本帝國主義的汪洋大海,房上房下,火坑上,灶台下,到處都是復仇的槍口和子彈。敵軍大敗,原本耀武揚威的他們,現已聞風喪膽,以前狼煙四起的高家莊,現已歡呼雀躍:剛剛氣勢洶洶的鬼子,現已抱頭鼠竄??我想人民的智慧真是無窮無盡的,人民的勇氣更是可歌可泣的,難怪有人説:“人民是推動歷史前進的車輪!”我作為一名中華民族的炎黃子孫而深感自豪和驕傲!

“地道戰,嘿,地道戰,埋伏下神兵千百萬??”那振奮人心的歌聲又響了起來,那催人奮起的旋律、慷慨激昂的節奏讓我感慨萬千。

愛國作文 篇3

作文課上,老師給我們講了一個事例。日本學校內的食堂,必須由校長先吃,之後學生才可以吃。這究竟是為什麼?是對校長的優先待遇麼?其實不然,這是日本的一個制度,由校長先吃,是為了檢驗食品的安全性。若食品危害到健康或有毒,則校長先進醫院,從而保證了學生們的安全。

一説到日本,我總會有一股怒火在心中燃燒,似乎隨時都會將我的身體衝破。恥辱的歷史我們要銘記在心,不過日本,也有我們要學習的地方。就從這件事來看,校長的行為正是一種無私的品質,這個職業是風險的,這個任務更加危險,而校長卻挺身向前,心繫千百個師生,即使危險,也毫無顧忌。由此可見,日本人品質的高尚之處。再來看看我們,“扶不起的老太太”事件接連發生,兩者相比,不免引起我們的思考。

再從愛國的角度來談談。宇老師説過,愛國就是愛身邊的每一個人。校長身先試吃,心繫每一個師生,將自己的危險置之度外。這不正是愛國的行為嗎?回首我們自己,連上課都要説話打擾別人,愛班集體都無法體現,就更別談愛國了。

中國為什麼會被日本侵略?為什麼有那麼多的人去當漢奸?為什麼一個小小的島國卻將我們搞得如此狼狽?這一切的背後,都體現了兩民族間的差異。日本人,有強大的向心力。而中國,其實很散,很難體現出團結的力量。這裏也同樣表現出來。團結是什麼,就是為了集體,甘願犧牲自己。而校長的行為,則又一次顯示出日本人民的團結。

高尚的品質,強烈的愛國情懷與無比團結的力量,造就了日本大和名族。中國文化已慢慢失去顏色,為了挽救中華民族。請暫時放下心中的怒火,學習日本優秀的道德品質,讓中華之星再次閃耀出絢麗的光芒。

愛國作文 篇4

我決心把愛國之心化作實際行動,從身邊的每一件小是做起:愛護國旗、愛護國徽、愛護紅領巾。

愛國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古今中外,愛國的驚人舉動不勝列舉.今天,我懷着崇敬的心情閲讀了<祖國在我心中>這篇文章.

短文緊緊圍繞"一分錢"來開情節,它記敍了三位退伍女怎樣榮幸地成為中央電台國慶50週年的晚會特邀嘉賓的故事.“明月”之所以受到這麼高禮遇,就是因為四年前“明月”在濟南當兵時,在街上撿起了一分錢.

當我看到這裏,心裏還真有點為自己鳴不平。自己撿的東西哪一樣不比“明月”撿的價值高,但無非就是被老師和父母表揚一下,可他們卻受到那麼好的待遇。在説,一分錢都能看中,這不是吝惜嗎?要是我頂多把它當石子踢。可當我看完這篇文章,我不禁臉發熱。因為“明月”的回答讓我無比的慚愧和自:“明月”之所以要撿這一分錢,不是為了別的,只是因為這枚分幣上有我們的國徽,如果讓人不經意地踩了,用“明月”的話説:“就是踩到我們心頭上。”

我的心受到極大的震動,雖然“明月”的事蹟並不驚天動地但那份赤子之心讓我感動不已。那三位退伍女兵是那麼愛國,相比之下我顯得那麼愚昧無知,以前我的愛國僅説在口頭上,唱在歌聲裏,讀在課本中,都缺乏實際行動。以後我決心把愛國之心化作實際行動,從身邊的每一件小是做起:愛護國旗、愛護國徽、愛護紅領巾。、

因為只有把祖國時刻放在心裏,留進血液,才會真正落實到一言一行中。

愛國作文 篇5

一百多年前的康德就曾經説過:“這世上只有兩樣東西能使我們感到震憾:一是我們頭上的星空,二是人們的道德法則”。只有承擔了責任,才可談捍衞人間道德的法則,才可愛國。沒有承擔,何談愛國!

一般人認為承擔責任是愚蠢的行為,因為去承擔責任不僅意味着付出時間,精力和金錢,並且還可能因為做得不好,因而受到連累,受到牽扯,所以説承擔責任是愚蠢的行為。其實也不盡然。因為承擔責任也同時意味着回報,在承擔責任中尋求快樂!

責任,可以説它意味着一個人是否可以長大成人。如果這個責任你承擔了,並且你做好了。那麼這個責任你就盡到了,你可以在更多社會生活中去實踐它,鍛鍊自己的責任心,磨鍊自己的責任感。

據一份調查表明:學生中最讚賞的品質第一數“助人為樂”。每個人都有自己向善的一面,都有最起碼的認知和贊同。可真正遇到別人有困難時,那又是會怎樣呢?某個單位不記名調查表明,有一部分的人都會回答“悄悄走開”那麼另一部分的人大概是愛莫能助吧!

這就是一種矛盾,人人都有自己向善的一面。為什麼有真正的事發生時他們卻只是“臨陣脱逃”呢?其實,他們的這一種行為屬於一種逃避。因為他們害怕,因此只有逃避。承擔責任害怕把自己牽扯進去,因而連累到自己。也許他們是跨不過心裏這堵“膽怯”的牆吧!他們大概認為有責任,才是“明智”的選擇。但是,責任是這個世界上存在的基石,如果不去承擔責任,如果沒有那種“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氣氛,社會將變成什麼樣?每個人都是自私自利,損人利己,社會也將是爾虞我詐,那麼這個社會將是難以為繼的。

不要逃避,要學會主動承擔責任。相應的責任有相應的'回報。勇於承擔責任也是愛國的重要表現。

古往今來,有多少人承擔各種不同的責任,而去承擔責任的唯一理由便是“我是中國人,我愛中國”。一直是這個理由給予他們更大的能量。林則徐,康有為為了自己應承擔的責任了差點葬送自己的性命!任長霞,孔繁森他們沒有逃避任何責任。他們個個都忠肝義膽的愛國者。他們釋放出一種勢不可擋的力量,這種力量召喚每個人為了華夏神州去承擔,去捍衞道德。

只要承擔了責任,就可以談捍衞人間道德的法則,就可以談愛國。只有每一個人去在承擔責任中愛國,那麼愛國的種子就會遍地開花,鋪滿大地!

愛國作文 篇6

一硯墨,一張紙,一支筆,勾勒出一張人生圖。 ——題記

我愛國畫,獨愛它卻不同於他物的靈動,使人沉醉其中,品味探索。

墨汁滴下,暈開一方宣紙,染出萬種風情。筆尖輕挑,饒是一方佳山秀水,盡收紙中。看絲絲墨線糾纏相繞,幻化成一楨楨人生美景。流轉間,一幅幅或寂寞的世間百物圖便顯於世人眼中。

中國人的畫與西洋畫實在有許多差別。西方人善於寫實,從圖紙中窺見事物本身原形,以濃厚的彩色代表不同的心情與環境。而國畫則真正顯得素雅本事五彩繽紛的世界只剩下黑白兩色,落筆簡約,彷彿所有世間所有繁華雜亂都以着一種寧靜深遠的方式流瀉於雪白的畫紙之上,每一次添筆都含着作者的心境,這便是國畫,手法簡潔,藴意深厚。

有這樣一幅畫,在高而陡的山峯上,一棵古鬆以一種倔強的姿態在這高處不勝寒的地方存活了下來。如一位老態龍鍾[注: 形容年老體衰,行動不靈便。]的老人,不因生活得痛苦而放棄。不認輸,不屈服。不經意間,那株古鬆似是活物了一樣,有了自己的思想,多了生機。圖中所流動的人生意藴如同冷空氣一樣朝我撲面而來,將我渾身浸透,濕黏黏的透不過氣的寂寞,仿若天地間已只剩下這樣一個生命在萬巔山峯上小心翼翼的呼吸,好像那鬆不只是鬆,而是一位活生生的人,在期盼着遠方的親人回家,日日翹首等待,夜夜低落失望。多無奈,多感傷。似乎沒有什麼比墨鬆更能體現鬆的情韻了,這裏的鬆早已摒棄了,所有的顏色和嬌柔情態,獨留人間風骨,倒顯得滄桑人生了。

而【竹林】則詮釋的是另一個人生境界了,大片大片濃濃的墨色滴染在紙上,幾乎是一種化不開的姿態,而在這濃竹之中,竟停歇着幾隻小鳥,不遠處,一條小路若隱若現[注: 隱隱約約,看不清楚。]的隱在大片墨色中。鳥周身的寧靜磁場,就好像擴散了一般,在周圍環境中營造出一種靜謐氛圍。小路的盡頭探向遠方,伸延出一種深遠。靜的味道就那麼不疾不徐[注: 疾:急速。徐:緩慢。不急不慢。指處事能掌握適度的節律,不太快或不太慢。]的向遠方延伸開來。頗有鬧事隱居,欲拒還迎的意味。顏色厚重的墨竹,總給人一種壓抑的感覺,無形之中便衍生出喧鬧之感。而那鳥和小路,如恰到好處[注: 指説話做事恰好到了最合適的地步。]的點睛之筆[注: 筆:文筆。指文章傳神絕妙之處。],剛好將喧鬧意味盡數掩蓋,反而讓得人們細細品味下來,風姿綽約,竟有了點“眾人皆醉我獨醒”的感受。畫中,作者把竹的繁複和簡易都以這樣暴烈而震撼的方式展現在人們的面前,使之不得不感歎於作者那精妙的手法。看似雜亂無章[注: 章:條理。亂七八糟,沒有條理。]的大片濃墨之間,隱着一種野性和張狂的美 ,卻又多多少少帶着點落寞,我想作者是真正的滲入了竹的內裏與靈魂裏了吧。這種不受拘束的感覺彷彿任性地將撲克牌摔在桌上,在用了雙手使勁地推洗。這種孩子氣的做法,也使得我打破了對國畫的慣性思維。

為什麼一定要風談雲清才是國畫?

這樣重濃墨的畫實在是扣人心絃[注: 把心比作琴,撥動了心中的琴絃。形容事物激動人心。],將那種壓抑的情緒徹底爆發開來,不用去思考太多深意,只單純的表達出思想裏的驚濤駭浪[注: 洶湧嚇人的浪濤。比喻險惡的環境或尖鋭激烈的鬥爭。]。明明描繪的不過靜態而已,卻又莫名地多了分動態,使之更顯動感,確是有些不可思議[注: 原有神祕奧妙的意思。現多指無法想象,難以理解。]。

每一副國畫都凝聚了畫家的人生,從每一副不同的畫中都可以看見一個人,一個性格鮮明的人。你可以從畫中看出他的心境,品味他的人生,在作者的思想中翩然起舞,與作者一同觀看人生的潮起潮落,唏噓不已。國畫,畫的是作者的神,作者的意。

我愛國畫,因它那純粹的境界,用自己的感官去體會畫中的酸甜苦辣[注: 指各種味道。比喻幸福、痛苦等各種遭遇。]、人生百態。那黑白兩色,彷彿有着魔力一般,似一個漩渦,引人窺探。它的筆鋒偏轉,它的用心描繪,每一個不經意的小細節,總會讓人驚奇。那裏,是國畫精髓的天堂!

愛國作文 篇7

愛國是什麼?

愛國,是陸游對“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的失望;愛國,是杜牧對“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的氣憤;愛國,是林則徐“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的忠誠;愛國,也是王昌齡“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的決心。

現在的中國正飛速發展,自1949年新中國成立以來,經歷了多少雪上加霜的時刻,而中國都挺過來了!1997年7月1日,中國恢復對香港行使主權;1999年12月20日,中國恢復對澳門行使主權。中國正一點點地壯大,一點點地完整。再看看我的家鄉成都,烏煙瘴氣的公交車變成了節能環保的電力車,高效便捷;地鐵4號線在鐵軌上呼嘯而過,貫穿東西;高樓林立的城市,經濟道路越走越寬……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最重要的一條就是愛國,然而,僅僅是瞭解“愛國”卻遠遠不夠。

愛國,需要承諾。不要老想着自己平時是怎

麼愛國的,這沒用。閒來無聊時,請給祖國一個承諾——我是中國人,我熱愛祖國!雖然這可能沒有太大用處,但總比自吹自擂好得多。

愛國,需要行動。一個承諾僅是鏡花水月,從現在起,履行自己的職責,大人工作,孩子上學。對我們來説,只要好好學習,就是對祖國的最大回報。

愛國,需要真誠。有些人總以為自己愛國,而真正的要他捐“軀”赴國“難”時,他才發現唯一愛的只有自己。這種人並不笨,或許還有點小聰明,但他絕不可能真正學會愛國。將愛國行動融於無形中而不去刻意“愛國”,這就足夠了。

愛國,需要努力。現在的社會不努力就只有被淘汰,不加油,就根本找不到自己的位置。而改善好自己的生活,就是愛國的最好表現。

再美的花也不能離開泥土,再甜的果也不能沒有大樹,再強的人也不能拋棄祖國!只有愛國,未來才有無限可能。

愛國是什麼?你學會了嗎?

愛國作文 篇8

人人心中都有一個美好的理想,然而你可知道,通往理想境界的橋樑是什麼?是勤奮!

大家一定還記得匡衡吧,他從小就愛學習,但他沒錢上學,就跟鄰居學字,但是他沒有書看,當時書很貴,一般人家都沒有,有書的人家也不肯外借,所以他總是借不到書看。

匡衡為了有書看,他找了一户有錢人家,幫他們幹農活,幹完了農活匡衡不要錢,只要那人家借書給他看,但是他白天一般都是給人家幹農活去了,只有晚上才能有一點點時間來看書,匡衡的家裏很窮,買不起油燈,晚上沒有光,看不見字,怎麼辦能?匡衡突然發現牆壁的裂縫處有鄰居家的一絲微光透了進來,他突然想到了一個好辦法,遍拿起鑿子開始鑿壁,鑿透了牆壁,他遍用那一絲微光繼續看書。

匡衡就是這樣刻苦,後來成了一位非常有學問的人。

愛國作文 篇9

誠如冰心所言,一個人如果盡了他的職責和義務,為社會做出了奉獻,那麼他的人生將充滿意義。體現生命的價值很簡單,竭盡全力履行少年之責任,便能書寫愛國華章。

幾百年前,雖身處亂世,無數仁人志士卻堅持履行自己的責任,書寫屬於自己的人生華章。“位卑未敢忘憂國”,雖身為布衣,陸游卻從沒有忘記自己憂國憂民的責任;“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身處動盪社會,同樣仕途不順,有人隱居山林,不問世事,龔自珍雖然因政治腐敗毅然辭官,卻不忘默默儘自己的責任;“西北望,射天狼”,同樣壯志難酬,有人含恨離場,怨天尤人,蘇軾卻用《江城子·密州出獵》書寫了自己的滿腔熱血,不忘激勵自己和他人報效祖國!尚處青年何妨?兩鬢斑白又何妨?地位卑微何妨?身處磨難又何妨?盡了應盡的責任,即使跌入命運的谷底,也能變成浴火重生的鳳凰,書寫屬於自己的人生華章!

遙望古今,仁人志士都在儘自己的責任,報效祖國,書寫人生華章,望前朝,陸游、龔自珍、蘇軾如此,看今朝,我們更是如此!

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

愛國作文 篇10

列寧曾經説過:愛國主義就是千百年來鞏固起來的對自己祖國的一種最深厚的感情。愛國是一種崇高的感情,但愛國的方式應是理性的,蔡銘超卻沒有做到這點。

蔡銘超高價拍得我國流失在外的圓明園兔首、鼠首銅像後,拒絕付款,以此捍衞中國的利益。雖然他的行為表現了他發自內心的愛國之情,被部分人所稱讚,但是這樣會在其他國際友人心中留下不好的印象。

我國自古以來就講究“信”,注重“言必行,行必果”。誠信為本,這是一個人的基本守則,對於商人來説,更是這樣。蔡銘超在此次事件中沒有言出必行,這樣不誠信的行為,必定會讓中國商人苦心經營的誠信形象大打折扣。而且,這樣的愛國方式也並不合適,他可以與拍賣公司洽談後,徵得他們的同意,通過法律途徑追回屬於我國的國寶,如果洽談不成功,也可以拍下銅像後,將銅像無償捐給國家,這些追回國寶的方式既不會有爭議,也可以表達自己的愛國之情。但蔡銘超的所選擇的做法,造成了流拍,使得在外的國寶無法迴歸祖國,這樣的做法,除了表現出自己的不滿,他並未給國家帶來什麼利益。

其次,蔡銘超的行為使他被所稱讚為民族英雄,那麼孩子們聽到這個故事後,會不會在潛移默化中變得不誠信,甚至可以以此為理由,證明自己的不誠信是對的,而應該受到褒獎呢?而他們以後的愛國行為,是否會像蔡銘超一樣,變得激進,不計後果呢?

在表現自己的愛國精神時,如果理性與感性有了衝突,我們應怎樣抉擇?我相信,理性愛國才是正確的選擇,只有這樣才能博得世人的尊敬和認同,讓愛國精神閃爍理性的光彩!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qingganzuowen/aiguozuowen/g4eezn.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