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名人名著 >贈汪倫 >

二年級贈汪倫古詩

二年級贈汪倫古詩

《贈汪倫》是唐代偉大詩人李白於涇縣(遊歷時寫給當地好友汪倫的一首贈別詩。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二年級贈汪倫古詩,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二年級贈汪倫古詩

【註釋】

1、汪倫:李白的朋友。李白遊涇(jīng)縣(在今安徽省)桃花潭時,附近賈村的汪倫經常用自己釀的美酒款待李白,兩人結下深厚的友誼。

2、踏歌:民間的一種唱歌形式,一邊唱歌,一邊用腳踏地打拍子,可以邊走邊唱。

3、桃花潭:在今安徽涇縣西南一百里。《一統志》謂其深不可測。

4、深千尺:運用了誇張的修辭手法。

5、不及:不如。

【賞析】

公元755年(唐玄宗天寶十四載),李白從秋浦(今安徽貴池)前往涇縣(今屬安徽)遊桃花潭,當地人汪倫常釀美酒款待他。臨走時,汪倫又來送行,李白作了這首詩留別。 詩的前半是敍事:先寫要離去者,繼寫送行者,展示一幅離別的畫面。起句“乘舟”表明是循水道;“將欲行”表明是在輕舟待發之時。這句使讀者彷彿見到李白在正要離岸的小船上向人們告別的情景。

“忽聞岸上踏歌聲”,接下來就寫送行者。次句卻不像首句那樣直敍,而用了曲筆,只説聽見歌聲。一羣村人踏地為節拍,邊走邊唱前來送行了。這似出乎李白的意料,所以説“忽聞”而不用“遙聞”。這句詩雖説得比較含蓄,只聞其聲,不見其人,但人已呼之欲出。汪倫的到來,確實是不期而至的。人未到而聲先聞。這樣的送別,側面表現出李白和汪倫這兩位朋友同是不拘俗禮、快樂自由的人。

詩的後半是抒情。第三句遙接起句,進一步説明放船地點在桃花潭。“深千尺”既描繪了潭的特點,又為結句預伏一筆。

桃花潭水是那樣的深湛,更觸動了離人的情懷,難忘汪倫的深情厚意,水深情深自然地聯繫起來。結句迸出“不及汪倫送我情”,以比物手法形象性地表達了真摯純潔的深情。潭水已“深千尺”,那麼汪倫送李白的情誼必定更深,此句耐人尋味。清沈德潛很欣賞這一句,他説:“若説汪倫之情比於潭水千尺,便是凡語。妙境只在一轉換間。”(《唐詩別裁》)這裏妙就妙在“不及”二字,好就好在不用比喻而採用比物手法,變無形的情誼為生動的形象,空靈而有餘味,自然而又情真。詩人很感動,所以用“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兩行詩來極力讚美汪倫對詩人的敬佩和喜愛,也表達了李白對汪倫的深厚情誼。

此外,古人寫詩,一般忌諱在詩中直呼姓名,以為無味。而這首詩從詩人直呼自己的姓名開始,又以稱呼對方的名字作結,反而顯得真率,親切而灑脱,很有情味。

【創作背景

李白要走的那天,汪倫送給李白名馬八匹、綢緞十捆,派僕人給他送到船上。在家中設宴送別之後,李白登上了停在桃花潭上的小船,船正要離岸,忽然聽到一陣歌聲。李白回頭一看,只見汪倫和許多村民一起在岸上踏步唱歌為自己送行。主人的'深情厚誼,古樸的送客形式,使李白十分感動。他立即鋪紙研墨,寫下此詩給汪倫。

【作者簡介】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朝浪漫主義詩人,被後人譽為“詩仙”。祖籍隴西成紀(待考),出生於西域碎葉城,4歲再隨父遷至劍南道綿州。李白存世詩文千餘篇,有《李太白集》傳世。762年病逝,享年61歲。其墓在今安徽當塗,四川江油、湖北安陸有紀念館。

附:古詩《贈汪倫》教案

教學目標:

1、會讀“贈”“倫”兩個字。

2、有感情的朗讀古詩,背誦古詩,會默寫古詩。

3、瞭解古詩大意,想象古詩所表現的情景,體會古詩表達的情感。

教具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激發詩情。

1、導入:師:同學們,你們有最要好的朋友嗎?感情怎樣?誰來説説?生:(略)

師:是啊,朋友之間的真情值得珍惜!在古代也有兩個人,他們之間的感情也很好。想不想知道他們是誰?請同學們打開課本,翻到132面,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第25課,古詩三首中的其中的一首 ——《贈汪倫》。板書課題:《贈汪倫》。

2、釋題:師:“贈”會讀嗎?“倫”呢?讀一讀。“贈”什麼意思?贈給誰的?誰來説一説題目是什麼意思?

3、簡介作者:師:這首詩的作者是誰?板書:李白。你瞭解李白嗎?請看大屏幕。(出示李白的簡介)

4、《贈汪倫》詩的由來:師:想不想知道這首詩是怎麼來的嗎?請看大屏幕,教師解説。

二、品讀詩文,激發想象。

1、配樂朗誦。(請同學們認真看圖,認真聽。)(播放課件)

2、解讀第一句。

師:誰來讀第一句?生:(略)

師:這一句你讀懂了什麼?生:(略)

師:“舟”是什麼意思?“欲”呢?“行”呢?生:(略)

師:齊讀一遍。這句要怎樣讀?生:(略)

師:是啊,要讀得緩慢一些,因為李白不忍離開自己的好朋友汪倫,他是懷着依依惜別之情離開的,所以要讀得徐緩些,要體現出那種依依不捨之情。我們一起讀,來吧,開始!

3、解讀第二句。

師:李白乘着船將要走的時候,發生了什麼事?誰來接着讀?生:(略)

師:這一句你讀懂了什麼?生:(略)

師:“聞”在這裏是什麼意思?“踏歌”呢?生:(略)

師:這句詩該怎樣讀?生:(略)師:為什麼?

師:引導學生,這裏李白有兩個沒想到,你認為是哪兩個沒想到?從哪裏看得出?

生:李白帶着惆悵的心情離開汪倫,沒想到汪倫來送他,從“忽聞”可以看出;另一個沒想到送別的方式很特別,洋溢着熱情。從“踏歌”可以看出。

師:是啊,多感人!多意外!所以我們在讀的時候要帶着一種意外,和感激的心情來讀。誰來讀這句?

4、總結一二句。

師:同學們,你們看這兩句寫了一件什麼事?生:(略)

師重複同學的回答,板書:——--行——--聞——--,並指出這兩句是“敍事”。板書:敍事

5、激發想象。

師:好,現在讓我們插上想象的翅膀,穿越時空,回到李白那個年代,回到汪倫送別李白的那個場景,去親身體驗一些他們離別時的情景。教師指出:可以從動作、神態、語言、離別的畫面去想象。

師:誰來説説?你想説那個方面?生:(略)(動作,可表演)

6、解讀三四兩句。

師:老師有個疑問,為什麼作者沒有把動作、神態、語言、畫面寫到詩句裏?(生可能疑惑不解)

師:想知道嗎?老師告訴你,一方面,詩句講究凝練,不枝枝節節,另一方面,對於李白和汪倫之間的感情而言,再多的語言也是蒼白的,再多的言辭也是無力的,再多的表達也是多餘的,他們只有默默相視對方,唯有任桃花潭的水靜靜的流淌,以此來敍説着他們之間的深情厚誼,真是此時無聲勝有聲啊!齊讀三四兩句!

師:這兩句你讀懂了什麼?

生1、我讀懂了它的意思:雖然桃花潭的水有千尺深,但是卻比不上汪倫對我的情誼深啊!

師:“不及”什麼意思?生:(略)

師:這句詩還可以怎樣理解?

生2、即使桃花潭的水有千尺深,也比不上汪倫對我的情誼深哪!

生3、桃花潭的水有千尺深,怎能比得上汪倫對我的情意深呢?

師:這兩句詩你還讀懂了什麼?生:他們的感情深厚。

師:是啊,即使桃花潭的水有千尺深,也比不上汪倫對我的情誼深啊!板書:——深——送——。誰來讀這兩句?生:(略)

師:這兩句在語調上應該怎樣讀?生(略)

師總結:第三句要讀成升調(示範),齊讀!還不夠深,再讀!對了!第四句要讀成降調,(示範),齊讀!還沒降下來,再讀!對了!這樣一來形成了對應迴環,給人語意完整的感覺。

師:我們在讀這兩句詩時,還要用什麼語氣來讀?誰能用一個詞來概括?生:飽含深情!

師:是啊,飽含深情!這就是“抒情”。板書:抒情。想不想再讀這兩句詩?站起來讀,好嗎?讀呀!

三、整體回顧,昇華主題

師:感覺累嗎?甩甩膀子!好,現在我們再來看整首詩,這首詩前兩句敍事,敍述了——,後兩句抒情,抒發的感情是——。(師生共同完成)

師:從整首詩看李白和汪倫之間的感情怎樣?誰能用一個詞來概括?生:(深厚、深情厚誼)師:對!這首詩表達了李白與汪倫之間的深情厚誼!板書:深情厚誼。

師:會讀嗎?一起來讀!開始!

師:會背嗎?合起書本,試試!

四、拓展延伸,課內外結合

師:古詩美嗎?生:美

師:是啊,古詩很美,讀起來琅琅上口,音韻諧和,很過癮!但這首詩更美的是李白和汪倫之間真摯的情感!想不想再讀一些送別友人的詩句?請聽!(播放課件)

師:是啊,朋友是什麼?朋友就是那一杯杯濃濃的茶,讓人喝了回味無窮,精神百倍;朋友就是那一罈罈的陳年老酒,讓人飲了脣齒留香;朋友就是那春天裏綿綿的細雨“潤物細如無聲”沁入了我們的心脾,——--我們再來欣賞李白的《贈汪倫》播放配樂朗誦。

五、作業設計,延伸課堂

師:以前的作業都是誰給佈置?生:(老師)

師:想不想自己給自己佈置作業?生:(想)

師:敢不敢?生:(敢)

師:那麼自己設計一份作業,想想怎麼設計?

師引導:可以把它改寫成一個小故事,還可以續寫一篇文章,老師幫你開個頭:歲月輪迴,時光穿梭,轉眼間已到了二十一世紀。有一天,李白乘坐着一輛轎車到桃花潭去遊玩。正看得起勁時,忽然後面有人喊了聲:“李白!”李白回過頭來一看,原來————-。你能接着寫下去嗎?發揮你的想象試一試。

六、結束語

師:時間匆匆,轉眼間一節課結束了,我們通過交流已經成為了好朋友啦!我會記住你們,你們會記住我們嗎?生:(會)謝謝大家!我想會的,因為李白和汪倫之間的深情厚誼還在我們心間流淌,就讓我們在李白和汪倫之間的真摯感情中結束這節課吧!(播放音樂)下課!

板書設計:

zèng lún

第25課 贈 汪 倫

唐 李白

古詩《贈汪倫》教學反思

古詩教學對學生來説是比較枯燥、乏味的,學生能比較流利地背誦,但對古詩的背景、詩人的感受是難理解的;對教師來説古詩教學又是很難上的,不好把握,講解多了,學生不樂意接受,結果是把一篇篇充滿着深刻意藴、豐富情感和詩情畫意的古詩文肢解得支離破碎。本學期初,我嘗試了一節古詩教學,有成功的地方,更有很多方面需要再努力的。

新課伊始,我巧妙地利用學生喜歡的詩句進行對詩,大大激發了學生學習古詩的興趣,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學生很快便進入了學習古詩的意境。學習古詩首先就要帶領學生看到詩人所感的那個場景,才能由此進入詩意的境界,誘發學生的情感。在本次教學中,我藉助音樂、圖片,讓孩子們進入了詩所描繪的景象之中;在此基礎上,引導孩子們去看、去想、去説、去聽、去悟。學生的思維在擴張,認知在深化,每個孩子眼中有畫,心中有景,此時此刻他們的情感也在不斷積澱、不斷昇華。

世間離別情萬種,多有詩人訴心聲。課堂上我緊緊圍繞離別這一線索,去渲染、去感受,讓學生深深去體會這離別之情。送別是我國古詩一個永恆的話題,除了這首《贈汪倫》以外,還有許多感人肺腑的離別詩。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結合古詩詞誦讀活動,穿插表示離情別緒的詩句讓學生進行課外拓展學習,從而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課上我提供了幾首送別詩讓學生欣賞、感悟:《送孟浩然之廣陵》(李白)、《送別》(王維)、《送杜少俯之任蜀州》(王勃)、《送元二使安西》(王維)、《別董大》(高適)、《芙蓉樓送辛漸》(王昌齡)。我覺得如果再出示以下練習教學效果會更好更紮實。

設計練習:

1、填空練習:贈別詩在中國古代詩詞中有相當的比例,不少詩句至今仍被人們廣為傳誦。王維在《送元二使安西》中通過"__________"來表達對友人的真摯感情;李白在《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中借景抒情,用"___________"含蓄的表達對友人的依依不捨之情;李白在《贈汪倫》中以水之深喻情之深,化無行為有行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而高適在《董大別》中用"______________"安慰朋友;王勃更是樂觀,他在《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用"____________"寄語遠方朋友,表達只要心心相印,哪怕距離遙遠,也會覺得近在咫尺。

2、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相信同學們也曾經歷與老師、同學、親戚、好友分別, 心中不免依依不捨。你想對他們説些什麼呢?同學們可以從這些送別詩中摘錄你最喜歡古詩或名句送給你的老師、同學、親戚、好友 ,也可以自己仿寫一首送別詩送給他。

標籤: 汪倫 二年級 古詩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mingrenmingzhu/zengwanglun/g3zggj.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