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名人名著 >岳陽樓記 >

關於岳陽樓記的語文教案

關於岳陽樓記的語文教案

教學目標:

關於岳陽樓記的語文教案

1.在朗讀的基礎上背誦全文。

2.學習文章敍事、寫景、抒情和議論多種表達方式巧妙地結合的寫法。

3.理解作者闡述的主要觀點,領悟文中警句的思想光彩。

4.積累和運用文言詞彙,掌握文中的實詞,瞭解文中“以”、“則”等虛詞和“然則”、“得無”的用法。

教學重難點:

1.重點:

(1) 在朗讀的基礎上背誦全文。

(2) 積累和運用文言詞彙,掌握文中的實詞,瞭解文中虛詞的用法。

2.難點:

(1)學習文章敍事、寫景、抒情和議論多種表達方式巧妙地結合的寫法。

(2)理解作者闡述的主要觀點,領悟文中警句的思想光彩。

教學準備:

1.我國古代的三大名樓的電腦展示圖片。

2.將課文的知識整理成PPT.幻燈片。

設計思路:

1.這篇文章是千古傳誦的名篇,立意高遠,文采斐然,句式整齊中見變化,尤其便於朗讀。教學中要特別注重引導學生反覆誦讀、品位,體會文章的特點,理解作者闡述的主要觀點,領悟文中警句的思想光彩。

2.引導學生自讀,教師在學生自讀的基礎上啟發引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3.教學時間:三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名樓導入

同學們,我國古代的很多名勝古蹟,大多留下了文人騷客的詩詞歌賦。比如,我國古代的三大名樓滕王閣、黃鶴樓、岳陽樓上面就銘刻了很多美文妙句。王勃《滕王閣序》“落霞與孤鷺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令人神往之至;崔灝《黃鶴樓》“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讓人回味無窮;而岳陽樓上,范仲淹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傳唱不衰。《岳陽樓記》成為寫景狀物抒情的名篇。今天,我們就來共同閲讀這一名篇,看看它描寫了什麼樣的景色,抒發了什麼樣的感情。

二、電腦示圖解題,作者及文體簡介簡介。

岳陽樓樓址在湖南省岳陽市西北的巴丘山下,其前身是三國時期吳國都督魯肅的閲兵台。唐玄宗開元四年(716),張説在閲兵台舊址建造樓閣,取名“岳陽樓”,常與文士們登樓賦詩。

1046年,范仲淹的摯友滕子京謫守巴陵郡,重修岳陽樓。當時,范仲淹亦被貶在鄧州作官。滕子京請范仲淹為重修的岳陽樓作記,並送去一本《洞庭晚秋圖》。

范仲淹依據此圖,憑着豐富的想像,寫下了千古名篇《岳陽樓記》,表達了他“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曠達胸襟和“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政治抱負。激勵我們要以天下為己任,樹立崇高的理想,擁有寬闊的胸懷。

“ 記”,是古代的一種文體。主要是記載事物,並通過記事、記物,寫景、記人來抒發作者的感情或見解,即景抒情,託物言志。你們知道哪些?學生討論,多媒體出示。(《小石潭記》、《桃花源記》、《醉翁亭記》、《滿井遊記》等。)

三、初步感知,自讀疏通文意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朗讀時應注意節奏。本文駢散結合。讀駢句,節奏必須整齊劃一,凡四字句皆兩字一頓,如:陰風/怒號,濁浪/排空;其餘按意義劃分,不要讀破句。如: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相鄰的兩組駢句之間,要有稍長的停頓。如:上T/天光,一碧/萬頃;沙鷗/翔集,錦鱗/游泳。

2.讀懂文句。

藉助工具書和課本註釋,讀懂文句,初步理解全文大意。教師提示重點詞語與句子,要求學生自讀時注意。

(幻燈顯示。)

(1)積累詞語:

實詞:(名詞)賦、國、景、大觀、遷客、騷人、寵辱 (動詞)謫、屬、把

虛詞:夫、斯、其、微、則、然則

四字短語:政通人和 百廢具興 浩浩湯湯 橫無際涯 朝暉夕陰氣象萬千 淫雨霏霏 陰風怒號 濁浪排空 薄暮冥冥 檣傾楫摧虎嘯猿啼

滿目蕭然 去國懷鄉 憂讒畏譏 春和景明 波瀾不驚一碧萬頃 長煙一空 皓月千里 浮光躍金 靜影沉璧 把酒臨風喜氣洋洋

(2)閲讀思考:

①范仲淹寫本文的緣由是什麼?當時他和他的朋友滕子京的處境如何?

②找出本文中寫景的句子,想一想它們所寫的景物各有什麼特點?它們在文章中分別起了怎樣的作用?

③本文的中心句在哪裏?

四、理解關鍵句(多媒體出示)

1、哪些語句記載滕子京的政績?

討論並歸納:政通人和,百廢具興。

2、“屬予作文以記之。”中“之”指代什麼?

討論並歸納:乃重修岳陽樓,增其舊制,刻唐賢今人詩賦於其上。

2、哪些句子寫岳陽樓大觀?

討論並歸納:(洞庭湖全景)銜遠山,吞長江,浩浩湯湯,橫無際涯。朝暉夕陰,氣象萬千。

4、為什麼略寫岳陽樓之大觀?

討論並歸納:前人之述備矣。

5、第二段哪兩句話引起下文情景交融?

討論並歸納:覽物之情,得無異乎?

6、描寫洞庭湖陰天景色。若夫淫雨霏霏,連月不開,陰風怒號,濁浪排空;討論並歸納:日星隱曜,山嶽潛形;商旅不行,檣傾楫摧;薄暮冥冥,虎嘯猿啼。

7、 描寫洞庭湖晴天景色。

討論並歸納:至若春和景明,波瀾不驚,上下天光,一碧萬頃;沙鷗翔集,錦鱗游泳;岸芷汀蘭,郁郁青青。而或長煙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躍金,靜影沉璧,漁歌互答

8、遷客騷人悲的感情?

討論並歸納:去國懷鄉,憂讒畏譏。

9、遷客騷人喜的感情?

討論並歸納:心曠神怡,寵辱偕忘。

10、“或異二者之為”中“二者之為”指什麼?

討論並歸納:去國懷鄉,憂讒畏譏。

心曠神怡,寵辱偕忘。

11、 “古仁人之心”的內涵?

討論並歸納: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

12、 “進亦憂,退亦憂。”中“進”、“退”各照應什麼?“進亦憂”、“退亦憂。”各照應什麼?

討論並歸納: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

13、 作者的闊大胸襟,政治抱負?

討論並歸納: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警句、名句、勸勉滕子京的話、主旨句、中心句、觀點)

五、分析重點段

1、提問:“古仁人之心”是怎樣的?

討論並歸納: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2、提問:“古仁人”的憂樂觀是怎樣的`?

討論並歸納:先講“憂”,“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先天下之憂而憂”。後講“樂”,“後天下之樂而樂”。

3、提問:“進”指什麼?“退”指什麼?

討論並歸納:“進”指“居廟堂之高”,在朝廷上做官;“退”指“處江湖之遠”,不在朝廷上做官。

4、提問:“微斯人”的“斯人”指什麼人?

討論並歸納:指“古仁人”,也暗指滕子京,表示對滕子京的慰勉之意。

5、提問:怎樣理解“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這句話?

討論並歸納:我國古代早有“與民同樂”的思想。孟子説:“樂民之樂者,民亦樂其樂;憂民之憂者,民亦憂其憂。樂以天下,憂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這裏説的“樂以天下,憂以天下’來源於民本思想。

范仲淹在本文中把它發展成為“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觀點,並以此作為對待仕途進退的原則,表現他曠達的胸襟和偉大的抱負。他提倡的吃苦在前,享受在後的精神,在今天仍有着借鑑和教育的意義。

6、提問:文章最後一自然段是怎樣推出這個警句的?

討論並歸納:作者十分巧妙地利用設問方式逐層推進,最後才點出警句。先用比較方式設問,以“不以物喜……則憂其君”説明“古仁人之心”的內涵,顯示了“古仁人”的闊大胸襟和高尚的道德情操。

由此得出“進亦憂,退亦憂”的論斷,突出一個“憂”字,自然引出第二個設問“何時而樂”,使文章又推進一層。設問後而警句出現,給人印象極深。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mingrenmingzhu/yueyanglou/wywjvy.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