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名人名著 >岳陽樓記 >

《岳陽樓記》優質教案

《岳陽樓記》優質教案

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依據,有着重要的地位。那麼什麼樣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岳陽樓記》優質教案,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岳陽樓記》優質教案

《岳陽樓記》優質教案1

【教材分析】

《岳陽樓記》是蘇教版九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的一篇文言文,是范仲淹應老友滕子京之請,為新翻修的岳陽樓寫的記文。字數不多,境界宏闊。文章2、3、4自然段集中寫景,僅162個字,卻描繪了三幅景象:一是寫了洞庭湖雄偉壯闊的形勢;二是寫了霪雨霏霏、淒涼陰森的秋景;三是寫了風光明媚、恬靜愉快的春景。有總有分,有詳有略,細而不膩,粗而不疏,可見作者的概括能力非凡。對比互襯,相得益彰。作者寫秋景和春景,完全不同,運用了對比的手法。在這篇文章中,寫景是為了抒情。為了要寫“悲”,就寫“霪雨霏霏,連月不開”的陰森淒涼的秋景;而秋景,正是突出了遷客騷人“去國懷鄉,憂讒畏譏”的悲涼心情。為了寫“喜”,就寫“春和景明,波瀾不驚”的美好明麗的春色;而春景,正是突出了遷客騷人“心曠神怡,寵辱偕忘”的喜洋洋的心情。作者以簡潔的語言,先敍事後寫景,進而由景入情,着重渲染了一悲一喜的情境,又因情而生髮議論,在記山記水的背後,藴含着作者憂國憂民的情懷,其人格魅力,千古傳唱,學習時要抓住文脈,理解警句:“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作用。

【設計思想】

本文是千古傳誦的名篇,不僅立意高遠,而且文采斐然,句式整齊中見變化,尤其便於朗讀。教學中要特別重視引導學生用不同的方式反覆誦讀吟味,引導學生體會文章的主旨,並讓學生在思想上受到教育。針對《岳陽樓記》廣泛使用駢句的方法,引導他們去體會文章語言的節奏美和韻律美。另外,對文章語言的品味和主旨的理解,是教學的重點,也是難點,讓學生合作學習,多討論,不束縛學生思維,發揮學生最大的才能和創造力。

【學情分析】

1.學生雖已在以前學過一定數量的文言文,但是文言功底還比較薄弱,而本文又有較多古今異義、一字多義及句子成分省略的現象,因此會形成文意疏理的一定障礙。

2.學生已經接觸過遊記類散文和敍事性等散文,形成了相關閲讀這類散文的能力,可引導學生進行能力的遷移幫助學習本文。

3.課文主旨的理解是難點,先讓學生自主發言,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作用,並且重視閲讀,學生的誦讀水平還需加強訓練,必須在反覆閲讀中方能實現。

【教學目標】

1.有感情的誦讀課文,領會文章的主旨。

2.深刻體會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已悲”的曠達胸襟和“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政治抱負。

【重點難點】

理解作者所闡述的主要觀點,領會文中警句的思想內涵。

【教學策略與手段】

講述法圖文對照法多媒體教學手段

【課前準備】

學生作品岳陽樓記視頻片段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1、將學案發給學生。

2、談話激情:

同學們,這裏有一副對聯“四面湖山歸眼底,萬家憂樂到心頭”,你們知道它涉及的是哪篇文章,哪一個人嗎?

(傾聽並進入情境,激發學生思維,引起學習興趣,為閲讀文本作情感鋪墊)讓學生能夠用心感受,使他們進入文本的佳境。

二、自學質疑,整體把握

1、介紹作者,進入新課

2、檢查生詞預習情況。

3、⑴、師播放課文片段朗誦,學生速讀課文,要求勾畫出生字詞,並結合課文解詞。

⑵、整體感知,把握文章內容。全文共五段:

第一段,讚頌滕子京遭貶後取得的卓著成績。第二段,描繪氣勢磅礴的洞庭湖美景,引出“覽物之情,得無異乎”的疑問。第三段,描繪陰雨天的景色及登樓者低落的情緒。第四段,對晴天美好景色的描繪,寫登樓者愉快的心情。

第五段,是作者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的展現,點明中心。

三、交流展示,互動探究

1、學生根據預習時查找的資料説説自已對作者的瞭解。

2、讀課文,給生字正音,整體把握課文內容。(學生自主合作解決為主)

3、回答問題,複述情節

4、讀書交流,補充質疑。培養學生自主閲讀的能力

(訓練學生語言表達能力和概括能力,培養學生質疑能力)

思考並討論:

(1)重點詞語點撥:

謫守越明年百廢俱興增其舊制作文勝狀大觀備極

(2)為什麼滕子京被貶官仍能“政通人和,百廢俱興”?范仲淹為何願為他作記?

(3)“洞庭天下水”,如此壯觀的美景,作者卻寥寥幾筆,為什麼?

(通過問題,讓學生討論、體會圍繞中心選擇材料、安排詳略的重要)

(4)再讀課文,寫“岳陽樓之大觀”,雖然概括,卻寫得富於形象,氣魄宏大。仔細體味,作者是用了哪些詞語取得這樣的效果的?

(5)文中有些句子有前後照應的關係,有些句子有承上啟下的作用,把他們找出來説明他們的關係或作用。

學生活動:

1、小組合作互動學習,根據所提問題,找出相關語句,概括明確。

2、積極展開討論,交流。

明確:⑴略⑵大膽發言。(因他倆都能以百姓利益為重,不是太計較自己的.得失)

3.文章的詳略是由中心而定的,因為“前人之述備矣”,故不必詳述,再者,此文寫景是為下文議論、抒情服務的)

4.交流合作,回答問題,(銜,吞—使近景富於動態和活力。浩浩湯湯—字音響亮,疊字又加強了氣勢,繪聲繪形。氣象萬千—連用兩個數詞寫洞庭湖上景象變化之多之快,極有聲勢。)

5.“朝暉夕陰,氣象萬千”,為下兩段分別寫洞庭湖上“霪雨霏霏”和“春和景明”的景象伏線。“遷客騷人,多會於此,覽物之情,得無異乎”,既承接上文寫景的句子,又引出下面兩段文字,其中“情”“異”是關鍵詞,是全篇抒情、議論的基礎。行文前顧後盼,文理綿密。

(由情的體悟到理的明晰,以獨立學習轉向合作、探究,同學之間,師生之間,相互質疑,相互啟發,有利於學生創造性思維的培養)

教師要因材施教,分層指導。在充分發揮學生主體作用的同時,教師也要把自已融入學生的探討中去,這樣,更能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四、精講點撥,剖析要點

1.遷客騷人匯聚岳陽樓觀賞洞庭景色,心情是否不同呢?清代文學評論家王國維説“一切景語皆情語也”。遷客騷人各自的境遇不同,心情當然也不同,觀賞自然景物的感觸自然也不同了。

2.兩段寫景是實景還是虛景?為什麼?

3.本文寫景的特點是寓情於景,情景交融;寫愁苦之景則悲情必現,寫歡樂之景則喜氣洋洋。為何遷客騷人在觀賞不同的景色時,感情有如此大的反差?為什麼?

學生活動:

1.誦讀課文,再次體味作者在文中表達的思想感情。

2.虛景。因為一,范仲淹只到過岳陽樓一次,而本段顯然不是描寫一次之景;二,“若夫”一詞不似實寫。

3.不具備“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曠達胸襟和“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政治抱負。

(重難點的突破,訓練學生解決問題的思維能力。)

五、矯正反饋,遷移運用

1、怎樣理解“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這句話?引導學生歸納本文主旨。(范仲淹把古代的“與民同樂”的思想發展成為“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觀點,並以此作為對待仕途進退的原則表現他曠達的胸襟和偉大的抱負。他提倡的吃苦在前,享受在後的精神,在今天仍有着借鑑和教育的意義。)

2、補充杜甫《茅屋為秋風所破歌》中,“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室俱歡顏,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比較體會兩人的憂國憂民的思想,感受異曲同工之妙。

3、引導學生體會“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博大胸懷,理解“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內涵,以“范仲淹,我想對你説”為話題,寫下自己對《岳陽樓記》的理解。

板書設計:

《岳陽樓記》

范仲淹

先後敍事:重修岳陽樓作文以記

天天↓↓

下下↗寫景:暗明

之之(宏偉抱負)抒情:悲喜

憂樂↘ ↑↑

而而議論:不以己悲不以物喜(豁達胸襟)

憂樂

【教學反思】

本次教學基本達到了我預期的效果,學生與文本對話,與老師互動,掌握了文中的名言警句。從學生今天的發言可以看出,他們能夠緊跟老師的引導進行較為深入的思考,課堂氣氛非常活躍,學習風氣異常濃厚。散文的風格豪放開闊、剛健雄奇,表現了范仲淹高遠不凡的胸襟理想。在教學過程中,我引導學生通過朗讀品味一步步走進了他的內心,走進了岳陽樓的精神內涵。並加以引導,讓學生展開討論,發揮學生主動性。通過分析寫景的段落,理解作者寫景言志的意圖,感受作者抒發的積極入世的思想抱負和憂國憂民的情感節操。

在教學中,還有不足的地方是學生對作者不同於“遷客騷人”的悲喜觀還不是能深入理解。這還需在課後通過練習鞏固加強。

《岳陽樓記》優質教案2

[學習目標]

1、知識與能力:積累文言詞語;能疏通文意;培養學生自由有創意的朗讀、理解和鑑賞能力;

2、過程與方法:通過朗讀,整體感知課文內容、結構和語言特點;通過自主、合作、探究,疏通文意,理解文章內容,鑑賞文章語言。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學習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曠達人生態度;激發學生樹立“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這樣崇高的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擁有高尚的價值觀和人生觀。鼓勵學生個性化地解讀文章內容。

[教學重點]

美讀課文,理解文章主旨,品味文章語言;

[教學難點]

1、文章中記敍描寫和議論之間的關係

2、“微斯人,吾誰與歸?”這句話所透露出的情感。

[教學方法]

誦讀法、自主合作探究法

[教學設想]

通過美讀課文激發學生朗讀美文的興趣,感受文章的韻律美,感知文章內容和作者的情感。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激勵個性化的閲讀。

[課前準備]

學生:熟讀課文,解決生字詞,圈點勾畫文中不理解的詞語和句子,收集作者資料。

老師:蒐集相關資料,製作課件

[教學過程]

一、激情導入

唐代詩人孟浩然在《望洞庭湖贈張丞相》中寫道:“八月湖水平,涵虛混太清。氣蒸雲夢澤,波撼岳陽城。”足以見出洞庭湖之壯觀浩大。而“欲濟無舟楫,端居恥聖明。坐觀垂釣者,徒有羨魚情”卻反映了詩人鬱郁不得志、為一己之悲而焦灼苦悶的情緒。而同是寫洞庭湖,同處人生低谷,北宋范仲淹卻獨闢蹊徑向我們展示了一幅別樣的畫卷,抒發了不同於孟浩然的情感。相信這篇文章會讓你有新的收穫,也希望它能帶給你新的思考!

[説明]:以古典明曲《高山流水》為背景音樂,依次鏈接“八月湖水平,涵虛混太清。氣蒸雲夢澤,波撼岳陽城。”、“欲濟無舟楫,端居恥聖明。坐觀垂釣者,徒有羨魚情。”的滾動字幕。

(設計意圖:從舊知導入,和諧自然。從而創設氛圍引領學生思考文章內容和思想。)

二、檢查預習

1、檢查字詞:給加點字注音。

謫守()薄暮()淫雨()霏霏()

浩浩湯湯()憂讒畏譏()牆傾楫催()寵辱偕忘()

2、[作者追蹤]:

范仲淹:字希文,北宋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諡號“文正”,世稱“范文正公”。本文選自《范文正公集》。幼年喪父,生活貧困,卻能刻苦讀書,少有大志。

(學生答,教師補充,同時字幕顯示)

(設計意圖:通過學生課前的朗讀預習掌握生字、蒐集資料瞭解作者,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養成提前預習的好習慣)

三、背景鏈接

滕子京與范仲淹是同榜進士,兩人交誼甚厚。滕被貶嶽州後,雖政績卓然,可是仍舊情緒低落。在岳陽樓落成後,滕子京寫信請范仲淹作記,並隨信附上一幅《洞庭晚秋圖》,范仲淹據此寫下了這篇千古名文。當時范仲淹也正貶官在外。

(設計意圖:通過了解寫作背景,可以對作品有一個宏觀的把握,從而為學習本文奠定基礎)

四、美讀課文

1、教師範讀,學生注意傾聽語調語速和節奏。

2、學生自由朗讀,瞭解課文內容,盡情想像文章文字中所包含的畫面。注意根據文章感情的需要處理輕重緩急、抑揚頓挫。

(設計意圖:通過美讀課文既培養學生的朗讀技巧,感知文章韻律美、圖畫美、大氣美,又能激發學生誦讀古文的興趣,為學習本文重點知識作準備。)

五、疏通文意

1、小組合作探究課前準備過程中所標記的疑難詞語和句子。

2、展示自主合作學習的結果。

(1)解釋加點詞語。

百廢具興()連月不開()去國懷鄉()憂讒畏譏()

波瀾不驚()長煙一空()把酒臨風()吾誰與歸()

(2)翻譯下列句子。

A浮光躍金,靜影沉璧。

B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C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設計意圖: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的能力;通過展示學習結果,培養學生的競爭意識和合作意識。)

六、品味探究

1、瀏覽課文説説文章分幾部分,依據是什麼?概括出課文各部分內容。

2、對自己喜歡的句段進行評析。師提示,常見的幾種評析角度:

(1)修辭生動形象

(2)詞語準確生動

(3)細節描寫生動

(4)描寫方法獨特

3、文中表達作者人生態度和追求的句子有那些,説出來並談談你的理解。

4、你怎樣理解“微斯人,吾誰與歸?”這句話所透露出的情感,根據你的理解讀一讀。(答案不求唯一,要有自己的見解、自己的讀法。)

(設計意圖:通過此環節培養學生提取信息、梳理文章脈絡、品析語言的能力,鼓勵其進行個性化的閲讀)

七、昇華提高

柳宗元被貶永州之後心情抑鬱難平。假如時光可以倒流讓你回到唐朝成為他的好友,請你運用本文所學語句寫一段話對之進行勸慰,讓他撇棄個人得失,放眼天下蒼生,重新振作起來。

(設計意圖:培養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學以致用的能力。)

八、課堂小結

1、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穫和感想?

2、教師結束語:先賢的腳步已遠去,但我相信先賢的靈魂之光還在!讓我們記住“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記住“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記住范仲淹!

(設計意圖: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通過結束語去感染學生,給學生留下關於本文的深刻印象。)

九、板書設計

岳陽樓記

范仲淹

一 敍事 緣由 作文記之

二 寫景 總寫 壯闊多變

遷客騷人

覽物而異

分寫 覽物而悲

覽物而喜

三 議論 胸襟 不以物喜

不以己悲

抱負 先憂後樂

(設計意圖:使文章結構、表達方式一目瞭然,古今對照,凸顯文章主旨。)

[教後反思]:

本文以其大氣的文風和高尚的境界多少年來備受各種版本語文教科書的青睞。也許,正因為它在教科書中歷經的時間太久,所以關於這篇文章的教法好像不知從哪一天起就被定格了。本教案在借鑑傳統教學優點的同時力圖打破常規。注重對文本的深度解讀和個性解讀,注重學生能力的提高和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養。

一、基礎積累紮實:在教學中注重了基礎知識如注音、釋詞和句子翻譯。無論是課前預習還是當堂檢測都注意了這一點。文言文的學習必須注重基礎知識的積累,這是學習文言文的根本,也是提高學生語文素養的基石。文言文教學無論經歷怎樣的改革都不能忽視字詞教學。

二、思維訓練求深:本設計在注重學生文言基礎知識的積累的同時,又注重提高學生的理解和鑑賞能力。

在教學流程六[品味探究]第2題“對自己喜歡的句段進行評析”,這是一道鑑賞題。初中生應該具備初步的語言評析能力,即運用一定的評析方法對句段進行賞析。在這裏,我注重了對學生的學法指導。提示學生幾種主要的評析角度。

[品味探究]第3題“文中表達作者人生態度和追求的句子有那些,説出來並談談你的理解”。這道題首先必須交給學生:能表達作者人生態度和追求的句子一般在文章開頭或結尾,常用議論或抒情的表達方式。同時,還得提醒學生注意共性化閲讀的問題。

學法指導在中學語文教學中非常必要。它會給學生語文學習以方向,讓他們有“法”可依。語感對於學好語文固然重要,語言技巧和方法對於語文能力的提高同樣不可忽視。

三、解讀張揚個性:在關注共性化閲讀的同時,注意尊重和鼓勵學生個性化的閲讀體驗。在[品味探究]第4題“你怎樣理解‘微斯人,吾誰與歸?’這句話所透露出的情感,根據你的理解讀一讀”。

如果學生答:作者為自己能夠擁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曠達胸襟和“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高尚情操而感到自豪,所以要讀得豪邁。我們應予以肯定。

如果學生答:作者以此語勉勵自己。自勉的同時,勉人。委婉表達了作者對好友滕子京的勸勉之意,希望滕子京能夠走出個人狹境,放眼四海,大濟蒼生。所以應讀得語重心長。我們應予以讚揚。

如果學生答:作者為世間多眼界狹隘、自私自利之人而感到憤慨,感慨世間知己甚少,所以應讀得蒼涼悲慨。我們更應尊重和鼓勵。這一點對於學生日後學習語文,提高語文素養乃至進行個性化的文學創作都非常重要。

四、朗讀講究美感:古人有云“書讀百遍,其義自現”。更何況美讀呢,教師的美讀無形中會感染學生,調動氣氛。而學生自己的美讀更能激發他們對作品的熱愛,對語文的熱愛。語文課堂中書聲朗朗應是語文教學的本色。

五、流程追求方法:無論簡單還是複雜的問題,必須經過獨立思考和解決的過程。唯有此,學生才能真正做到動腦動口動心,才知道哪是自己會的,哪是自己不會的。唯有此,才能不斷強化他們“我”的概念。

對於那些在自主學習過程中不能獨立解決的問題,根據新課程的理念,把它們交給小組,集大家智慧合作解決。讓他們在合作中彼此學習,培養其參與意識、競爭意識、合作意識。

六、情感薰陶自然:我在教學設計中非常重視對學生情感的薰陶,注重對其人生態度、人生價值的正確引導。而這一切必須自然不做作,教育無痕,方顯作用。在結束語中自然而有激情的提出希望——“讓我們記住‘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記住‘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記住范仲淹!”。學生內心的情感自然就會被調動起來。我們關注語文學科工具性的同時也在關注其人文性。而要在授課過程中彰顯語文人文性就必須注意方式方法,不能刻意為之。

在教學流程的每一步,都給出了設計意圖。我希望這是一篇可操作性比較強的教學設計,也是一篇能體現語文本色教學的設計。希望熱愛語文教學研究的同仁多批評斧正。

標籤: 教案 岳陽樓記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mingrenmingzhu/yueyanglou/enome.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