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名人名著 >飲湖上初晴後雨 >

飲湖上初晴後雨賞析精選

飲湖上初晴後雨賞析精選

導語:飲湖上初晴後雨描寫西湖景色的美麗,也是對西湖的全面寫照和全面的評價。

飲湖上初睛後雨

水光瀲灩睛方好,山色空朦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粧濃抹總相宜.

【全句解釋】

在西湖上飲酒欣賞開始晴天和後來下雨景色

波光盪漾閃爍晴天剛好雅緻,

山霧朦朧漂渺雨中也很美妙,

我想把西湖比作是美女西施,

淡描濃施都是那麼美麗宜人.

內容解析

一天,蘇軾和朋友在西湖邊上飲美酒。開始天氣晴朗,不大工夫竟然陰了天,下起雨來。這樣,飲酒未盡,詩人便飽覽了西湖上晴和雨兩種截然不同的風光。於是詩人讚歎説:晴天的西湖,水上波光盪漾,閃爍耀眼,正好展示着那美麗的風貌;雨天的西湖,山中雲霧朦朧,縹縹渺渺,又顯出別一番奇妙景緻。西湖無論是晴是雨無時不美。我想,最好把西湖比作西子,空濛山色是她淡雅的粧飾,瀲灩水光是她濃豔的粉脂,不管她怎樣打扮,總能很好地烘托出天生麗質和迷人的神韻。

這首小詩前兩句是描寫:寫晴天的水、雨天的山,從兩種地貌、兩種天氣表現西湖山水風光之美和晴雨多變的特徵,寫得具體、傳神,具有高度的藝術概括性,以致有人評論説,古來多少西湖詩全被這兩句掃盡了。後兩句是比喻:天地之間,人類最靈;人類之中,西子最美。在前兩句描寫的基礎上,把西湖比做美女西施,説它和西施一樣同為天下靈與美的極至,何況又經過淡粧或濃抹的精心打扮呢!

然而,極寫西湖之美還不是這個比喻的全部奧妙。歷史上有些女子,美名和西子不相上下,詩人何以偏偏要拿西子來和西湖相比呢?這是因為,西子除了她靈秀美麗,她和西湖還有兩點獨特的契合:一是西子家鄉離西湖不遠,同屬古越之地;二是西子、西湖,頭上都有“西”字,叫起來自然天成。由於這種種原因,蘇軾這個妙手偶得的比喻,博得了後人的稱道,西湖也就被稱作西子湖了。

這首詩概括性很強,它不是描寫西湖的一處之景、一時之景,而是對西湖美景的全面評價。這首詩的流傳,使西湖的景色增添了光彩,也表達了作者喜愛西湖。

  飲湖上初晴後雨賞析一

水光瀲灩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

從詩題可知,詩人在西湖飲酒遊賞,開始時陽光明麗,後來下起了雨。兩種不同的景緻,讓他都很欣賞。他説:天晴之時,西湖碧水盪漾,波光粼粼,風景正好;下雨時,西湖周圍的青山,迷濛蒼茫,若有若無,又顯出另一番奇妙景緻。“瀲灩”,波光閃動。“空濛”,煙雨迷茫。這兩個詞都是疊韻詞,增強了詩歌語言的音樂性。

這裏,詩人既寫了湖光,又寫了山色;既有晴和之景,又有雨天之韻,可以説內容是很多的。但從另一個角度看,又很籠統,因為這兩句並非只適用於西湖。其實,這正是詩人筆法高妙之處。西湖很美,但究竟美在哪裏,怎樣美法,恐怕沒人説得清。如果具體地描繪景物,可能會有個別精彩之句,但總失之太實、太具體,不能傳達出西湖給人的整體印象。蘇軾這兩句有高度的藝術概括性,同時又很形象、很傳神,想象空間很大,將“西湖即是美”這一人們共有的感受用詩的語言表述出來。同時,這兩句也反映出詩人開闊的胸襟與達觀自適的性情。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粧濃抹總相宜

“西子”即西施,春秋時越國有名的美女。無論是淡雅粧飾,還是盛裝打扮,西施都一樣美麗動人;如果把西湖比做西施的話,那麼不管是晴是雨,是冬是春,它都同樣美不勝收。

以絕色美人喻西湖,不僅賦予西湖之美以生命,而且新奇別緻,情味雋永。人人皆知西施是個美女,但究竟是怎樣的美麗,卻只存在於個人心中。而西湖的美景不也是如此嗎?採用這樣的手法,比起直接去描寫,不知要節約多少筆墨,而它的寓意卻豐富深刻得多。它對讀者不只訴之於感受,同時也訴之於思考,讓讀者通過自己的想象去發揮詩的內涵。這一出色的比喻,被宋人稱為“道盡西湖好處”的佳句,以致“西子湖”成了西湖的別名。也難怪後來的詩人為之擱筆:“除卻淡粧濃抹句,更將何語比西湖?”

  飲湖上初晴後雨賞析二

這首詩讚美了西湖美麗迷人的風景。首句“水光瀲灩晴方好”寫的是西湖晴天的景色,陽光照耀下的西湖,水波盪漾,十分美麗。次句“山色空濛雨亦奇”描寫的是雨天的景色,在濛濛細雨中,西湖周圍的羣山,看上去迷迷茫茫,如夢如幻,非常奇妙。詩的前兩句照應題目中的“飲湖上初晴後雨”,詩人在西湖遊玩飲酒,起初陽光明媚,後來下起了小雨,這一切詩人都看在眼裏,都覺得很美。“欲把西湖比西子,淡粧濃抹總相宜”,詩人將西湖比作美女西施,別開生面,寫出了西湖的神韻。西湖是天然美景,西施也是吳越之地孕育出來的美人,天生麗質是她們共同的特點。比喻巧妙貼切而又自然,因此,西湖也獲得了“西子湖”的美稱。

  飲湖上初晴後雨賞析三

首句“水光瀲灩晴方好”描寫西湖晴天的水光:在燦爛的陽光照耀下,西湖水波盪漾,波光閃閃,十分美麗。次句“山色空濛雨亦奇”描寫雨天的山色:在雨幕籠罩下,西湖周圍的羣山,迷迷茫茫,若有若無,非常奇妙。從題目可以得知,這一天詩人在西湖遊宴,起初陽光明麗,後來下起了雨。在善於領略自然美景的詩人眼中,西湖的晴姿雨態都是美好奇妙的。“晴方好”“雨亦奇”,是詩人對西湖美景的讚譽。

關鍵是“欲把西湖比西子,濃粧淡抹總相宜”兩句的解讀,詩人用一個奇妙而又貼切的比喻,寫出了西湖的神韻。詩人之所以拿西湖來比《繫辭》,不僅是因為二者同有一個“西”字,更重要的是體現其政治理想還在,學問還在,還想把“公庭萬舞;有力如虎”的文武之道,奉獻給朝廷。文有詩文婀娜多姿的陰柔之美,武有安邦定國之能。哪怕天有不測風雲,我都能長袖善舞,定之以乾坤。蘇東坡為什麼有這樣的豪言壯語?那是他認為他懂得《繫辭傳》裏面藴涵的文武之道。他自己比西湖這個西子還要強大得多,在《赤壁懷古》這首詩作中,蘇軾就把自己比喻為周諭了:“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故國神遊,多情應笑我,早生華髮。人生如夢,一樽還酹江月。”,這是“思維立,定乾坤”帶給蘇東坡的豪氣。

至於硬要盯着西施搞什麼“西施如何濃施粉黛還是淡描娥眉,總是風姿綽約的”、什麼“西湖不管晴姿雨態還是花朝月夕,都美妙無比、什麼“這個比喻得到後世的公認,從此,西子湖就成了西湖的別稱”云云,《繫辭》説:“仁者見之謂之仁,知者見之謂之知:百姓日用而不知,君子之道鮮;君子日用而思慮,君子知 ‘術顯之險’。”

整個這首詩作的賞析,只把‘西子’改成‘繫辭’,把賓語動了兩個字後,蘇軾的學問就顯露出來了。誰沒有兒子?誰不期望自己的子侄有出息?當老師的難道沒有想過這個問題?讀書少搞那些花架子,還是讀點《繫辭傳》好。西式教育在中國搞了一百年,其實乏善可陳。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mingrenmingzhu/yinhushang/p9kzrl.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