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名人名著 >小石潭記 >

小石潭記教案模板6篇

小石潭記教案模板6篇

作為一無名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進行細緻的教案准備工作,教案是教材及大綱與課堂教學的紐帶和橋樑。我們該怎麼去寫教案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小石潭記教案6篇,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小石潭記教案模板6篇

小石潭記教案 篇1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第六單元選的課文都是歷來傳誦的名家名篇。《小石潭記》是柳宗元的著名山水遊記“永州八記”中的第四篇。作者從不同角度描繪了小石潭的各種景物,着意渲染它的寂寞、淒寒、幽愴的氣氛,借景抒發自己在貶官失意時的悲涼、悽愴的情感。全文不足200字,卻清晰地記敍了作者出行、遊覽、返回的全過程,描寫生動、細緻,充滿詩情畫意。

新教材入選這篇文章,意在讓學生學習名家名篇,培養學生閲讀古文的能力,品味文章的優美意境,提高審美情趣,激發學生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

二、教學目標及重點、難點的設定

根據新課標提出的“閲讀淺易文言文,能借助註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容”、“誦讀古代詩詞,有意識地在積累、感悟和運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賞品味和審美情趣”等要求。結合本單元的教學和課文自身的特點,本篇文言文的教學目標設定如下:

1、能正確朗讀課文,疏通文意,積累常見的文言實詞、虛詞,提高閲讀文言文的能力;

2、學習對景物入微地觀察並抓住特點寫景,借景抒情的寫法;

3、理解作者在貶居生活中孤獨悲涼的心境;

4、通過對課文的品讀,感受祖國山河的美,提高對美的鑑賞能力;

本文個別語句晦澀,詞語活用現象較多,是學生理解課文的一大障礙,因而疏通文意、積累文言實詞、虛詞是本課的重點;由於年代久遠,加之本文作者感情流露又很含蓄,理解文中的樂與憂是本文教學的難點。

三、教學方法

羅素説過:被動地接受老師的智慧,這種習慣對一個人的未來生活是一種災難。新課標指出“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與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思考”。因此,在課堂上,我十分重視引導學生主動參與課堂以喚起他們的切身感受,激發他們質疑、辨疑的意識,在體驗學習與探究學習中整體把握課文,從而達到提升個人語文素養的目的。

根據該課的教學目標、教材特點和學生的心理特徵,我採用的教學方法有:誦讀教學法、課前資料交流、開放式討論、提問法、練習法等。

四、 教學對象分析

(一)學情分析:

我所任教的兩個班,人數均在55人以上,且學生語文素質參差不齊,有一部分學生在課堂上樂於表達自己的閲讀體會,而另一部分學生則習慣於在課堂上保持言語沉默,甚至思維 “休眠”,因此不斷激發學習興趣獲得成就感尤為重要。

(二)學法指導:

新課標提出“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對於初中生來説,學法的指導和習慣的培養尤為重要,這是他們走向主體性學習的最根本的途徑。通過教學應使學生能熟練朗讀課文並能在課後背誦,能運用已有的學習文言文的基本方法進行自主的學習。在本課教學中貫穿自學探究,引導學生自學、教會學生學習是我們的目的,只有這樣才能真正提高學生學習語文的能力。為此我設計的學習活動有:

1、多形式朗讀課文,培養語感,激發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

2、藉助工具書和註釋,在自己領悟的基礎上與學習夥伴合作疏通文意,提高閲讀文言文的能力;

3、利用合作、討論、探究的方法,採取師生互動的形式,與作者同遊、與作者對話,體會課文抓住特點描寫景物、借景抒情的寫法,提高寫作能力;

4、人人都來當導遊,寫寫導遊詞並與同學、老師交流,提高寫作、口語表達能力。

、課前預習

1、通讀課文,藉助工具書給生字注音;

2、對照課文註釋與工具書,口頭翻譯課文,讀懂課文大意;並整理出預習中解決不了的疑難字詞;

3、利用網絡或書籍,收集有關柳宗元與《小石潭記》的資料。

對於文言文閲讀,新課標指出“誦讀古代詩詞,有意識地在積累、感悟和運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賞品味和審美情趣”,“閲讀淺易文言文,能借助註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容。背誦優秀詩文”,“能利用圖書館、網絡蒐集自己需要的信息和資料”,“瞭解課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知識和文化常識”。之所以佈置這樣的預習題目,它的好處在於使課堂教學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六、課時安排:一課時

七、教學工具:多媒體

八、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課文

伴隨着一曲《高山流水》展現一組充滿大自然魅力的山間圖片,教師緩緩導入,

隨之課件展示課題 。

這一環節的設計旨在通過圖片欣賞,引導學生感受自然美,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的導入語可以拉近學生與文本的距離。

(二)、走進作者,瞭解寫作背景

1、請學生交流自己收集到的有關作家、作品的資料;

2、教師視學生交流的內容作補充(用多媒體展示柳宗元的生平、“永州八記”以及寫作的背景);如果學生交流能較好地完成這一環節,教師補充省略。

我設計這一環節,為下面深入入文本,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作了鋪墊。

(三)、走入《小石潭記》

1、朗讀課文

1)請一名學生朗讀,教師組織學生聽讀、評議,教師最後總結;

2)範讀,教師放伴有音樂的朗讀錄音並給予聽讀要求;

3)學生齊讀,然後男女學生朗讀比賽。

古人云:“三分詩七分讀”。文言文教學應重視積累、感悟和薰陶。要達到這一目的,最有效的手段是誦讀。我設計這一環節旨在讓學生在誦讀的過程中感悟,初步把握文章的語氣語感,為進一步理解課文奠定良好的基礎。

2、細讀課文、疏通文意

(1) 小組交流、疏通文意

以四人小組為單位進行交流,交流的方式是:着重翻譯前四段,每人一段,將翻譯過程中不能解決的字、詞或句記錄在本子上,準備在全班交流中提出來。

(2)集體質疑

學生提出疑問,由學生幫助解決,教師點撥,同時引導學生劃出本課的重點字、句;框出通假字,找出常見的一詞多義和詞類活用,教師進行歸類板書。(課件展示板書)

新課標要求學生 “閲讀淺易文言文,能借助註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容”,我設計這兩個環節,主要的目的是讓學生能在老師的指導下,掃清字詞障礙,進一步理解課文內容。並積累和掌握一些文言文中常見的一詞多義、古今異義和通假現象,培養學生依據文脈推斷詞義的能力。

3、當堂檢測

發放印好的練習,要求學生在五分鐘內完成,(練習內容有文學常識一題,重點實詞、虛詞共10個,2個句子翻譯),做好之後全班校對。

控制論告訴我們,“要實現有效控制”就必須“要有反饋”,而且反饋越及時越好。因此我設計課堂練習,既檢查了學生在課堂上的學習效果,又獲得了信息反饋,有效地達到了教學相長。

(四)與柳宗元同遊

1、再讀課文,理解課文抓住景物特徵寫景的寫法

1)投影問題,引導學生思考:

①本文寫景條理清楚,作者是按照什麼順序寫的?

②小石潭中有哪些景物,它們有什麼特點?

2)自主閲讀3分鐘後,在學習小組內展開討論,小組代表總結髮言。教師做定性評價並板書明確。

本文是文言文遊記中的佳作,作者對小石潭觀察入微,描摹細緻,我設計這兩個問題目的在於引導學生去探究文章的寫作特點,感受小石潭的幽靜。

2、學做導遊,介紹“小石潭”

1)選擇文中自己最喜歡的一處景,設計一段導遊詞,允許發揮想象作形象的描述,以引起“遊客”的遊玩興致。

2)請4——5名學生給全班同學導遊(時間允許的話可以多請幾位學生)

新課標指出“能就適當的話題即席講話,有自己的觀點,有一定的説服力”,我設計這一環節,既訓練了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也有利於鍛鍊學生的書面表達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一舉多得。

(五)品味文章,與柳宗元對話

1、精讀感悟,體會以景寫情的寫法

1)教師引導學生進入情境,暢説優美景色給人的感受:

如果你也坐在潭邊,會有什麼感受?

2)深入探究,走進柳宗元

王國維説:一切景語皆情語。面對如此優美景色,作者卻是“情愴幽邃”。請結合寫作背景,説一説你的理解?(可以從文中找出相應的語句)

新課標要求學生 “對作品中感人的情境,能説出自己的體驗”,而且“對作品的思想感情傾向,能聯繫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評價”。我設計這個環節,讓學生在積極主動的思維活動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作者在文中流露出來的思想感情,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

(六)師生共同總結本課學習

1、這堂課你學到了哪些知識,掌握了哪些知識?

2、通過對課文的分析及對作者的瞭解,你有什麼啟發?

教師引導學生大膽説出自己的想法、感受,最後教師做總結髮言。

新課標要求學生“欣賞文學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體驗,初步領悟作品的內涵,從中獲得對自然、社會、人生的有益啟示”。我設計這一環節一方面為了讓學生回顧本節課學習的要點,另一方面能夠培養學生對文章內涵的拓展延伸。

(七)佈置作業(二選一)

1、你也曾遊覽過一些風景名勝,請寫寫給你留下印象最深的一處,按遊覽順序寫一則遊記,要求寫出該景物的特徵及任務的心情。

這個作業的佈置讓學習不再停頓在課堂內,能讓學生學以致用,使學到的知識得到延伸。新課標要求學生“寫作要感情真摯,力求表達自己對自然、社會、人生的獨特感受和真切體驗”,“多角度地觀察生活,發現生活的豐富多彩,捕捉事物特徵,力求有創意的表達”。

2、你已學過不少描寫景物的古代詩文,試着把其中描寫山水的名句摘錄下來,並選擇一兩則加以賞析。

這是一題拓展性的練習。設計此題,意在引導學生對過去已讀過的古代詩文作品加以總結、梳理,然後對自己感受最深、體會最切的一兩個名句寫一段賞析文字,從而培養學生對優秀文學作品的欣賞能力和對祖國優美山水的審美能力,以陶冶美好的情操。

小石潭記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能借助工具書閲讀文言文,積累文言詞語。

2、學習作者對自然景物入微地觀察和細緻地描摹的能力。

3、體會作者在貶居生活中孤悽悲涼的心境。

教學重點

1、對精彩語段的品讀

2、感受大自然的美,提升對美的鑑賞能力

課前準備

1、查找相關資料

2、朗讀課文,掃除文字障礙,藉助工具書通譯全文

教學設計

一、導入。

展示風景圖片(配樂)

二、課前準備情況檢查及交流

作者及.寫作背景、小石潭美景等。

三、朗讀

範讀(學生聽)→自由放聲朗讀→學生個別讀→互讀(找自己喜歡讀)→齊聲讀

四、譯文(四人小組邊讀邊譯)

①摘錄不能解釋的字詞。

②按段落通譯全文。

五、整體感知

①説説課文遊覽的順序是什麼?

②本文表達作者什麼情感?

明確:A、發現小石潭(聞聲→見形)--

潭中景物(水→石→樹→魚)--

小潭源流(溪身→岸勢)--

潭中氣氛(氣氛→感受)

或:遊覽順序

B、借景抒發在寂寞處境中的悲涼悽苦的情感。

六、品讀賞析:(找喜歡的句子讀,並説説為什麼)

⑴逐步引導:

觀察入微、描寫細膩、語言生動(運用比喻等修辭手法)景緻幽靜。

⑵學生質疑。

七、小結及實踐

在這篇遊記中,作者以細緻地觀察,精美的語言,描寫小石潭的幽靜並將自己的生活遭遇和感情融入了景物之中。

1、選擇一處自己喜愛的景物,寫一篇抒情散文

2、進一步鞏固背誦

美麗的大自然是改變我們心境的最好地方,如果我們感覺有些疲倦,如果我們感覺心情有些煩悶,我們不妨到大自然中走一走,大自然是我們人類最好的朋友。(圖片背景音樂) 今天老師就帶你們到永州的小石潭看看,那兒曾是唐代文學家柳宗元去過的地方。

小石潭記教案 篇3

教學目的:

1. 誦讀全文,體會作者情感

2. 按照遊覽順序,分析課文內容

3. 掌握情隨景生,情景交融的寫法

教學重點:

1. 背誦全文

2. 理解課文內容

教學難點:

情景交融的寫法

教學方法:

導讀-點撥-背誦-拓展

教學用具:

多媒體.課件

教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設想:

本課內容較多,教參建議兩課時學完,我設想利用多媒體教學信息量大,能調動起學生藉助多種感官接受知識的特點,特擬定一課時完成教學任務。

教學進程:

一、導課:

以“黔驢技窮”出自柳宗元的寓言《黔之驢》導入寫景散文《小石潭記》的學習。(.課件展示:“驢不勝怒,蹄之……”的畫面)

二、預習情況檢測:

1.解釋(.課件展示)

潭中魚可百許頭 不可知其源

水尤清洌 以其境過清

2.理解(.課件展示)

全石以為底 斗折蛇行悽神寒骨

三、朗讀課文,初步感知課文內容:(.課件展示:朗讀錄音)

四、分析課文內容:(朗讀――思考―討論――分析――點撥相結合)

(.課件展示:思考:

1、作者是怎樣發現小石潭的?小石潭的全貌是怎樣的?

2.游魚和潭水有什麼特點?

3.溪流和溪岸有什麼特點?)

五、分析寫景順序:(.課件展示)

小結:景色特點:

石奇樹美 水清魚樂

斗折蛇行 犬牙差互

寫景順序:

按照遊覽的順序,即:遊蹤

發現――近觀――遠望――感受

六、體會並感悟情景交融的寫法:

思考:(.課件展示)

1、國維在《人間詞話》中寫到“一切情語皆情語。”那麼你能説出作者觀魚時是怎樣的心情?

2、瀏覽重疊最後又是怎樣的心情?

3、他為什麼會有這樣的心境?

小結:

作者參與改革,失敗被貶,心中憤懣難平,因而悽苦是他感情的主調,而寄情山水正是為了擺脱這種抑鬱的心情:所以才會有發現小石潭時心樂之,觀魚時覺得魚似與遊者相樂的愉悦心情;但這種歡快畢竟是暫時的,一經悽清環境的觸發,便會悽神寒骨,悄愴幽邃,憂傷、悲涼的心境便會自然流露出來。就很自然的融情入景了。

七、學生自讀、齊讀,進一步體會課文內容及作者情感。

八、檢查學習效果:(.課件展示)

背誦嚮導

從小丘-隔-聞-如鳴佩環-心-伐—下-水尤清洌-全石以為底-坻-嶼-青樹翠蔓……潭中魚-皆若-日光-影-佁然-俶爾-似與……

潭西南-鬥折-其岸勢……坐潭上-四面-寂寥-悽神-悄愴-以其境-不可……同遊者……

九、小結全文:

本文生動地描寫了小石潭環境景物的幽美和靜寂,抒發了作者貶官失意後的孤悽之情。語言簡練生動,景物刻畫細膩、逼真,充滿了詩情畫意,表現了作者傑出的.寫作技巧。

十、知識遷移(.課件展示:景物圖片)

要求學生先認真觀察,再嘗試用語言描繪,注意學習作者的寫法。

十一、板書設計

《小石潭記》

柳宗元

景美 情悽

情景交融

小石潭記教案 篇4

一、教學目標

1、積累文言詞語,疏通文意;

2、誦讀課文,理解作者失意被貶,寄情山水而抑鬱憂傷的.感情

3、學會欣賞山水景色之美,陶冶美好的情操。

二、教學重點

掌握重點實詞,理解課文內容。

三、教學難點

寓情於景的寫法。

四、教學方法

誦讀法、師生互動探究

第一課時

五、教學過程

(一)課前預習

1、字詞過關(一讀課文,讀準字音、停頓)

給下列字注音冽()坻()嵁()佁()俶()

翕()悄愴()

自己還不會讀的字————————

2、根據課下注釋自己翻譯,不懂的劃出。(二讀課文,讀懂文意)

(1)翻譯下列句子

潭中魚可百許頭

不可知其源

水尤清洌

以其境過清

(2)不會翻譯的句子——————————————

3、根據理解有感情的朗讀課文(三讀課文,讀出意境、感情)

(1)用課文原句回答

文中寫潭水清澈的句子———————————————————————————————————————————

文中表達作者悲苦心情的句子——————————————————————————————————

(2)畫出自己不明白的句子

4、話題梳理

(1)課文抓住小石潭的什麼特點描寫的?請試着分析一下描寫順序。

(2)你認為作者觀賞小石潭的過程中心情有沒有變化?請結合具體語句談談。

(二)課堂學習

1、導入新課(小石潭美景配樂圖導入)

2、作者,背景簡介,解題。(幻燈片)

“唐宋八大家”中的“韓柳”

“永州八記”之四

“記”是古代的一種文體,主要是記載事物,往往通過記事、記物、寫景、記人來抒發作者的感情或見解,即景抒情,託物言志。

3、朗讀課文(配樂範讀)

檢測預習(幻燈片)

4、師生共同疏通文意。

小組合作解釋、翻譯課文

老師點撥強調常見文言現象

(幻燈片)

(1)古今異義。

去:(古)離開(今)前往,到某處

怡然:(古)靜止不動的樣子?(今)痴呆或深思的樣子

小生:(古)年輕人(今)戲曲藝術中的一種角色

(2)一詞多義

以:①全石以為底(介詞,用)

②卷石底以出(承接,“而”不譯)

③以其境過清(介詞,表原因)

為:①全石以為底(動詞,當“作為”講)

②為坻,為嶼,為堪,為巖。(動詞,“成為”)

清:①下見小潭,水尤清冽(形容詞,清澈)

②以其境過清(形容詞,冷清)

可:①潭中魚可百許頭(副詞,大約)

②不可知其源(助動詞,能夠)

差:①參差披拂(形容詞,長短不一)

②其岸勢犬牙差互(動詞,交錯)

(3)詞類活用:

①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西:名詞作狀語,向西)

②皆若空遊無所依(空:名詞作狀語,在空中)

③斗折蛇行(鬥、蛇:名詞作狀語,像北斗星那樣、像蛇那樣)

④其岸勢犬牙差互(犬牙:名詞作狀語,像狗牙那樣)

⑤悽神寒骨(悽、寒:形容詞的使動用法,使……淒涼、使……寒冷)

第二課時

5、整體感知

齊讀課文,把握課文大意。

(1)作者是怎樣發現小石潭的?

(2)小石潭的全貌是怎樣的?

(3)游魚和潭水有什麼特點?

(4)作者是怎樣描寫潭上景物的?

小組合作回答(要求:儘量用課文中的句子回答)

6、賞讀課文。

小組合作交流、老師點撥

(1)文中哪些句子寫了“石”?請説明理由。

點撥:文中描繪的景物無不浸透着“石”的氣息。“全石以為底”,“卷石底以出”説明“潭”的的確是個“石潭”。“如鳴佩環”形容聲音嘹亮,説明“石潭”的不一般。“青樹翠蔓,蒙絡搖綴,參差披拂”寫出了翠蔓附石而形成的優美形態。“影布石上”借印在石上的魚影表現水的清澈透明。“悽神寒骨”不盡是石的冰涼,不容含蓄地表達了作者憂傷、悲涼的心境。

(2)文中哪些句子寫了“水”?請説明理由。

點撥:“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遊無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怡然不動,俶而遠逝,往來翕忽,似與遊者相樂“這句話正面寫出游魚的生動活潑,從側面表現了潭水的清澈透明。“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滅可見。”用形象的比喻,寫出了小溪的形狀。

(3)文中的“動”與“靜”

點撥:①游魚的“怡然不動”及“俶爾遠逝”表現了魚兒的生動活潑。

②小溪。就小溪身來説,作者形容它像北斗七星那樣曲折,這是靜止的;就溪水説,作者形容它像蛇爬行那樣曲折,這是流動的。用了這兩個比喻,一靜一動來描寫小溪。

(4)文中的“對比”和“烘托”

點撥:①為了突出魚的生動活潑,把“怡然不動”和“俶爾遠逝,往來翕”兩種情態加以對比,靜動相對,尤顯出魚的活潑。

②作者用反襯的手法寫魚在潭中歷歷可數,使人感到像是“空”“無”,尤使水清之狀具有實感。

(5)文中的“景”與“情”

點撥:作者把自己的心情和小石潭的環境結合起來,寓情於景,情景交融。本文在對景物描繪中結合着作者自身的遭際,滲透着作者自身的感受和情懷。這遠離塵世的小石潭雖充滿了生機——“聞水聲,如鳴佩環”,但卻無人賞識,四周被竹圍抱,其幽清無聞與自己的遭遇相同,觸景傷情。作者離開國都長安來到荒僻的南方州郡,政治上受挫折,生活上不習慣。因此,他寄情山水,也是為了擺脱抑鬱心情。此刻過於清冷的環境更容易激起他“悽神寒骨,悄愴幽邃”的情感。小石潭景物的幽清美與作者心境的悽清美形成了強烈的比襯,有力反襯出作者那種無法擺脱的壓抑心情,也含蓄地表露了作者對冷酷現實的不滿。

(6)文中的“鏡頭”與“畫面”

點撥:在第一段,作者採用的是“移步換形”的寫法,在移動變換中引導我們看到不同的景物,很象一部山水風光影片,具有極強的動態的畫面感。在第二段作者描寫潭水、游魚,採用了“定點特寫”的寫法,作者一共只用了四十個字,就活靈活現地描出了潭水中游魚的美景。

7、探究作品創造閲讀

假如你是一位優秀的導遊或園林設計師,請你為小石潭設計景點。

指導:仿照曲苑風荷景點的設計

曲苑風荷——以夏日觀荷為主,有上百個品種的荷花,紅蓮、白蓮、灑金蓮、並蒂蓮等,蓮葉田田,人從橋上過,如在荷中行,人倚花姿,花映人面,花人兩相戀。

8、課堂小結

説説學習文章後有什麼收穫?

(1)總結學習文言文的方法。

正確讀原文:讀準字音,吐字清晰,聲音洪亮;

讀出節奏,停頓正確;

讀出語氣,讀出感情。

會讀文章:讀相關材料:讀作者介紹讀寫作背景讀文史常識

疏通文意:猜、看、查

理解文意:結合背景體會作者感情,原文中找依據

(2)小結本文:

本文生動地描寫了小石潭環境景物的幽美和靜寂,了作者貶官失意後的孤悽之情。語言簡練生動,景物刻畫細膩、逼真,充滿了詩情畫意,表現了作者傑出的寫作技巧。

(三)課外作業

(1)、根據寫作思路背誦課文:發現小石潭—潭中景物—小潭源流—潭中氣氛—遊潭之人

(2)、課外閲讀《始得西山宴遊記》與本文對比,從寫景特色、思想感情角度對比。

小石潭記教案 篇5

一、教學目標。

(一)藉助註釋及工具書理解課文內容,積累文言詞彙。

(二)學習抓住特徵,鮮明生動地寫景狀物的寫法。

(三)體會作者在文中流露的思想感情。

二、課時安排。

1課時。

三、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在第一單元我們學習了幾篇現代的遊記,今天我們來學習一篇文言的遊記《小石潭記》(板書課題、作者及朝代)。柳宗元是唐代著名的文學家,跟韓愈齊名,並稱“韓柳”。初一的時候我們學習過他的一篇寓言,大家還記得篇名嗎?相信他筆下的那隻外強中乾、虛張聲勢的驢的形象大家還是記憶猶新的。那麼,今天在他的筆下,“小石潭”又是一番怎樣的風景呢?是否能勾起同學們前往一遊的雅興呢?

(二)自主學習。

以學習小組為單位(每組不超過四人),憑藉工具書、註釋自讀課文,通過師生、生生合作解決學習過程中的問題。(教師巡視,主動參與。自讀任務可用幻燈展示)

1、順暢地朗讀課文(字音準確,停頓恰當)。

2、翻譯課文,理解文意。

(三)自讀反饋。

1、學生提出自讀過程中未能解決的問題,師生合作答疑。

2、指名朗讀課文,師生共同評判。在點評的基礎上,師生齊讀課文。

3、口頭完成一詞多義的練習。(可用幻燈展示)

①以:全石以為底(用)。

卷石底以出(相當於“而”)。

以其境過清(因為)。

②為:全石以為底(作為)。

為坻,為嶼……(成為)。

③清:水尤清冽(清澈)。

以其境過清(冷清)。

④可:潭中魚可百許頭(大約)。

不可知其源(能夠)。

4、翻譯接龍。(學生每人翻譯一句,依次下傳,要求前後文銜接自然,意思正確,教師適當點撥)

(四)探究深化。

1、《小石潭記》是柳宗元參與政治革新活動失敗,遭到權貴排擠,被貶至永州擔任司馬期間所作。當時他政治失意,心情抑鬱,因而借遊山玩水來排遣愁懷。遊歷中,他發現了永州奇特的風景,於是記下來,成為文學史上頗為有名氣的《永州八記》,《小石潭記》是其中的第四篇。在閲讀了這篇遊記後,你認為小石潭的風景奇特在什麼地方呢?(學生用文中原句回答,師生共同歸結出小石潭的特點,教師配以板書)

(1)潭石奇——異石紛呈。

①“全石以為底”,寫出了小石潭最獨特之處——石底。

②“近岸,卷石底以出,為坻,為嶼,為,為巖”,寫出了小石潭的石底,翻卷出水面時,呈現出的種種形態。

(2)潭水奇——聲悦水澈。

①“如鳴佩環”,寫水聲奇美,突出了水聲的悦耳動聽。

②“水尤清冽”、“潭中魚可百許頭……似與遊者相樂”,寫水質奇清。前句正面描寫水之清,後句側面烘托水之清。正是因為潭水的清,才使人一眼看到魚的大致數量,才會給人以“皆若空遊”的感覺,陽光才有可能直射水底,人才能夠對水中魚的一舉一動,種種變化一目瞭然。也正是因為水清得似乎在人與魚之間沒有了阻隔,才會產生魚“似與遊者相樂”的感受。所以説第2段名為寫潭中游魚,實為突出潭水清得出奇。

(3)潭源奇——曲折、多姿、神祕。

①“斗折蛇行,明滅可見”,寫源流奇,奇在曲折有致。

②“其岸勢犬牙差互”,寫源流的岸勢奇,奇在峭拔多姿。

③“不可知其源”,寫源頭奇,奇在神祕莫測,撲朔迷離。

(4)潭境奇——清幽淒涼。

①“四面竹樹環合,寂寥無人”,寫石潭周圍環境之奇,奇在異常清幽。

②“悽神寒骨,悄愴幽邃”,寫石潭氛圍之奇,奇在淒涼冷落。

2、柳宗元真不愧為一位散文大家,他妙筆生花,以高超的手法,為我們勾畫出四幅風景奇特的畫面,精細、準確而又生動,令人讚歎。如此奇麗的景緻,我們怎能不為之心動,不為之傾倒呢?可是柳宗元並沒有在奇麗的小石潭面前流連忘返,僅是“記之而去”,這是為什麼呢?(可讓學生小組討論,教師點撥,學生個性化的、合理的回答要予以肯定)

參考點撥:作者這樣寫固然是由於環境過於寂靜淒涼的緣故,更是因為他在政治上遭受挫折,內心無限憂傷悽苦的緣故。小石潭雖然景緻奇特,但四周竹樹圍抱,無人知曉,少人問津,其寂靜與寥落跟作者此時的人生境遇何其相似!小石潭的幽靜與作者心境的悽清互相比襯,表現出作者那種無法擺脱的壓抑心情,也含蓄地表露了作者對冷酷現實的不滿。“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乃記之而去”是作者內心憤懣的抒發。

(五)誦讀玩賞。

1、體味柳宗元寫作本文時的心境,有感情地誦讀課文。(參考提示:作者既有發現小石潭美景的欣喜,又有對自身境遇的感傷)

2、讓學生圈點出自己欣賞的優美語句,説出喜歡的理由。(提示:可以讓學生從修辭、表達、寫法等方面入手,説出一點即可,不必求全,要尊重學生個體的體驗)

(六)佈置作業。

1、完成“思考與練習”三。

2、背誦課文,試用行楷默寫課文。

小石潭記教案 篇6

一、導入新課

唐代著名作家柳宗元,想必大家並不陌生,上學期我們學過他的《黔之驢》,今天我們來學習他的《小石潭記》。

二、明確目標:

1、疏通文意,落實字詞,整體感知文章內容

2、理清文章結構

三、齊讀課文

四、教學目標完成

1、討論下列問題

作者是怎樣發現小石潭的?

--隔着茂密的竹林,聽到了水聲,好像身上佩戴的玉佩,玉環相碰發出的清脆聲音,我的心情也歡快起來。

小石潭的全貌是怎樣的?

--一整塊石頭作為潭底,靠近岸邊,有一圈從潭底周圍突出水面底石頭,成為不同底形狀。

游魚和潭水有什麼特點?

--潭中底魚大約有一百來條,都好像在空中游動,沒有什麼依靠似的,陽光直找到水底,魚的影子散在水底,靜止不動;忽然向遠處遊走了,往來很快。

作者是怎樣描寫潭中景物的?

--潭的四面被竹子和樹木圍繞着,寂靜寥落,沒有人家,使得心神淒涼,寒氣透骨,感到悲哀深沉。

課文是按遊覽的順序來寫,條理清楚,請説説本文的寫作思路。

--發現小潭-潭中景物-小潭源流-潭中氣氛

2、 熟讀課文

五、 佈置作業

1、 熟讀並背誦課文

2、 翻譯全文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mingrenmingzhu/tanji/9j3my3.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