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名人名著 >錢塘湖春行 >

《錢塘湖春行》教案精選15篇

《錢塘湖春行》教案精選15篇

作為一名教職工,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教案,教案有利於教學水平的提高,有助於教研活動的開展。我們應該怎麼寫教案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錢塘湖春行》教案,歡迎閲讀與收藏。

《錢塘湖春行》教案精選15篇

《錢塘湖春行》教案1

教學目標:

1、有感情的朗讀誦背全詩。

2、品味語言,體會詩的意境。

3、啟發學生熱愛中國傳統文化提高文化品味和審美情趣。

教學重難點:

1、有感情的朗讀誦背全詩。

2、品味語言,體會詩的意境。

課前準備:

1、收集與春有關的資料;

2、收錄機、磁帶;

教 時:

一個

教學設計:

一、備讀導入新課(板書 :課題及作者)

二、初讀熟悉全詩

三、熟讀理清遊蹤

(板書:孤山寺,賈公亭,白沙堤)

四、精讀尋覓春景

小組自由討論,學生分組討論後自由發言)

(板書:水平雲底,鶯爭燕啄,亂花淺草)

師小結:白居易用妙筆為我們繪出了一幅水漲雲舒,鶯歌燕舞,花亂草綠,遊人如織的西湖早春圖。

(板書:西湖早春圖)

五、品讀詩中妙筆

看書,討論,自由發言。

六、悟讀景中情語

1、自由討論作者詩中流露的情感(板書:最愛)

2、師生一起討論晏殊的詞《浣溪沙》的情感

七、展讀盡顯春機

板書設計:

錢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 水平雲底

賈公亭 鶯爭燕啄

白沙堤 亂花淺草

(最愛)西 湖 早 春 圖

《錢塘湖春行》教案2

一、欲讀——進入詩境。

1、播放《春天在哪裏》歌曲片斷。

2、請你説一説:春天究竟在哪裏?

春天在......更在白居易的詩裏。讓我們隨白居易一起去錢塘湖遊覽一番。

二、初讀——感知詩意。

1、學生自讀。

2、教師範讀。並要求學生標註出停頓。

(1)、教師講解詩的節奏,學生找規律。

(2)、結合幻燈展示的停頓齊讀。

(3)、以接龍的形式讀詩。

(4)、節奏既可以按音節劃分,又可以按意義單位劃分。範讀。

3、結合註釋理解詩句的意思。

4、學生介紹作者。

5、同桌一人讀,一人閉上眼睛想象,在腦海中勾勒圖畫。

6、邊想象畫面邊讀。

三、賞讀——解其妙處。

1、問題一:詩中的春景本事一些零散的片斷,使人是如何把它組合成一幅幅流暢的畫面的?

明確:遊蹤。

2、問題二:如果我們把這首七言詩的頷聯去掉三個字,變成一句四言詩。你感覺怎麼樣才會不傷害這首詩歌的美?

學生交流後回答:早鶯爭樹,新燕啄泥。鶯爭暖樹,燕啄新泥。

3、問題二繼續探究:

早鶯爭樹——新燕啄泥。

早鶯爭暖樹——新燕啄春泥。

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

試讀這一句,體會添加上的字詞有什麼表達效果。注意重音的處理。

四、誦讀——詩我交融。

1、張開想象的翅膀,把你最喜歡的詩句所表現的畫面和情感湧自己的語言描述出來。

2、學生描繪,教師板書總結。

結合朱自清的《春》,品析頸聯。

男生讀出醇厚,女生讀出景美請柔。

3、同桌之間吟詠背誦。

4、製作卡片,送給同桌。要默寫上這首詩。

提示這些字的寫法:啄,陰,初

5、讓學生到講台前表演“春行”。

6、春詩春歌知多少。

拓展閲讀賞析《春曉》、《詠柳》、《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

五、讀罷——咀嚼應用。

“亂花漸欲迷人眼”在今天已有了新的用武之地。

屏幕展示兩組例句。學生齊讀。

佈置作業:設計一個語境,恰當的用上“亂花漸欲迷人眼”。

起立齊誦《錢塘湖春行》。

板書設計:

節奏

春景 行蹤

水漲雲舒 喜悦 孤山寺

鶯爭燕啄 賈公亭

花亂草淺 白沙堤

以上就是小編分享的錢塘湖春行教案的全部內容,如果對你有幫助,請繼續支持語文網,並提出您的寶貴建議,小編會盡最大的努力給大家收集最好最實用的教學文章!

《錢塘湖春行》教案3

目標:

1、有感情的朗讀誦背全詩。

2、品味語言,體會詩的意境。

3、啟發學生熱愛中國傳統文化提高文化品味和審美情趣。

4、引導學生了解自然,熱愛自然,尊重自然。

教學過程

一、 導入。

白居易(772~846)字樂天,號香山居士、醉吟先生。原籍山西太原,祖上遷下邽( 今陝西渭南 ) 。晚年官太子少傅,諡號文,世稱白傅,白文公。

錢塘湖是西湖的別名,它是我國最著名的風景區之一。唐宋以來,寫西湖的詩篇多得難以統計。提起西湖,我們自然會想起蘇軾的名句“欲把西湖比西子,淡粧濃抹總相宜”。讀了白居易的這首詩,彷彿真的看到了那含睇一笑的西施面影。詩中描寫了西湖早春的明媚風光,抒發了詩人喜悦的感情。這首詩以即景寓情見長,寫詩人騎馬瀏覽中所見到的西湖早春風光,使人覺得生意盎然,如親見一般,真不愧為名篇。

二、初讀熟悉全詩:

1、 聽錄音,要求學生正音正字;

2、 生齊讀;正音正字

3、 抽生朗讀,指導朗讀技巧(聲音洪亮,節奏抑揚頓挫,情感自然)

4、 師範讀,學生思考:A、劃出壓韻的字;B、分析這是一首什麼體裁的古詩?C、找出其中的對偶句,體會其特點。

三、讀讀講講問問。

問:詩人是騎馬遊西湖,所以詩裏提到了“遊蹤”,但詩裏寫遊蹤跟散文不一樣,是用不着作細緻交代的,要仔細想想才看得出來。試誦讀全詩兩遍,然後説説詩人的遊蹤。(從孤山的北面到湖東的白堤)

問:我們説這首詩寫的是早春景象。,是從哪些地方看出來的呢?(早鶯、新燕、亂花、淺草)首聯:詩人從大處落筆,寫行經孤山寺賈亭時看到的山光水色。“初平”,寫春水初生,略與堤平。“雲腳低”,寫白雲低垂,與湖水相連,勾出了早春的輪廓。

頷聯:寫鶯燕,是詩人所見。鶯是春的歌手,都爭着飛到向陽的樹上去歌唱;燕是春的信使,已開始銜泥築巢,一片生機勃勃之勢。

頸聯:寫花草,着重表現詩人的感受。馬在淺草地上走得很輕快,看花的時間長了,眼前一片奼紫嫣紅,使人目不暇接,會產生迷亂的感覺。 (按:這是總問,以下再逐句問。)

問:“湖面初平”寫的是怎樣的景象?(春水初生,湖面水位上升,與堤平。)為什麼説“雲腳低”?(“虧腳”,指下垂的雲,水位上升,湖面上的雲自然顯得低了,這是早春景象。)講:杜甫有句雲“日腳下平地”,形容太陽落山;李賀有句雲“露腳斜飛濕寒兔”,形容露水下落之狀。腳,有下垂義。

問:“幾處早鶯”有什麼含義?(鶯不多;如多,當為“處處”。)為什麼“爭暖樹”。(餘寒猶在,鳥兒也想曬太陽。)鶯不多,燕子多不多呢?(“誰家”猶言某家,“銜新泥”者,始築巢也,可見也不多。)鶯是春天的歌手,燕是春天的信使,鶯燕不多,故為早春。這兩句專寫鳥兒。

問:哪句詩説明詩人已陶醉在美好的湖光山色之中了? (“最愛湖東行不足”一句説明詩人流連忘返,已完全陶醉在這美好的湖光山色中了。 )

問:第五、六句寫了什麼?(花草)為什麼説“亂花迷眼?(詩人在馬上觀花,時間長了,眼前一片奼紫嫣紅,便有迷亂之感。)這樣寫,跟詩題有關嗎?(暗切題中“行”字)淺草有什麼用意?(草初生,故,“淺”,也是早春景象;“沒蹄”,也是暗切題中“行”字。)

問:最後兩句是怎麼結住全詩的?(用抒情方式)這兩句頗有韻味,能品味出來嗎?詩人最喜愛的是什麼?(在白沙堤的綠楊陰裏按轡徐行,可是開頭只指出方位,“湖東”,面積太大了,為什麼詩人“最愛”呢?到最後才點出白沙堤和它的景物特徵,這就耐人尋味了。)

四、精讀尋覓春蹤:

師:請閲讀全詩,想一想,寫了春天的哪一個階段?

生:早春

師:小組自由討論,詩中哪些地方是在描寫初春的西湖?

歸納:大致有春水,春雲,春鳥,春樹,春泥,春花,春草,在具體分析時,結合朱自清的《春》中春花,春草的描寫。

師小結:白居易用妙筆為我們繪出了一幅水漲雲舒鶯歌燕舞,花亂草綠,遊人如織的西湖早春圖。

五、品讀詩中妙筆:

師:古人對語言的錘鍊極為講究,所謂“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其實都是“吟安一個字,撫斷數根鬚”的結果,白居易、歐陽修、賈島都是其中的典範。本詩“亂花漸欲迷人眼”中的“亂”不僅寫出了花的品種數量之多,花開之多更顯出了一種勃勃的生機,詩中還有類似的妙筆,你能找出一些嗎?

生:看書,自由討論,自由發言。

歸納:“初、低、早、爭、暖、新、春、漸、淺”

六、悟讀景中情語:

師:請全班有感情的朗讀全詩一遍,思考:作者在全詩中流露出了什麼樣的思想感情?

生:自由發言

師:詩中哪一個詞最能概括這種感情?

生:“最愛”

師歸納:前六句景中有情,後兩句情中有景,全詩情景交融

師:學了《春》、《錢塘江春行》我們對自然應該持什麼態度?

生:自由發言(熱愛自然,保護自然,尊重自然)

師:錢塘湖除了優美的自然景觀,還有兩位大忠臣陪在湖邊,知道他們是誰嗎?

生:于謙和岳飛

師:于謙寫了“粉身碎骨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鐵無辜鑄佞臣”則是對岳飛的褒揚,我們要學習他們“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高風亮節。

七、要求學生誦讀古詩

八、教師總結

這首詩的題意主要在一個“行”字上,“行”字寫得好,才能見出騎馬遊春的樂趣。但西湖面積太大,行程太長,所以詩人只截取其中一段來寫——從孤山寺的北面寫起,至白沙堤止。開頭寫“湖面初平”是孤山寺所見之景;中間寫遊程中所見;最後用“綠楊陰裏”寫白沙堤之景,這樣,讀這首詩,我們自然就有了隨着詩人飽覽西湖早春景色的感覺。

《錢塘湖春行》教案4

教學目標:

1、有感情的朗讀誦背全詩。

2、品味語言,體會詩的意境。

3、啟發學生熱愛中國傳統文化提高文化品味和審美情趣。

4、引導學生了解自然,熱愛自然,尊重自然。

教學重難點:

1、有感情的朗讀誦背全詩。

2、品味語言,體會詩的意境。

課前準備:

1、收集與春有關的資料;

2、收錄機、磁帶;

課時:一個課時

教學設計:一、備讀導入新課:

1、學生自由背誦唐詩,説唐代著名詩人,引出白居易;

白居易(772~846)字樂天,號香山居士、醉吟先生。原籍山西太原,祖上遷下邽(今陝西渭南)。晚年官太子少傅,諡號文,世稱白傅,白文公。

錢塘湖是西湖的別名,它是我國最著名的風景區之一。唐宋以來,寫西湖的詩篇多得難以統計。提起西湖,我們自然會想起蘇軾的名句“欲把西湖比西子,淡粧濃抹總相宜”。讀了白居易的這首詩,彷彿真的看到了那含睇一笑的西施面影。詩中描寫了西湖早春的明媚風光,抒發了詩人喜悦的感情。這首詩以即景寓情見長,寫詩人騎馬瀏覽中所見到的西湖早春風光,使人覺得生意盎然,如親見一般,真不愧為名篇。

2、學生説白居易的小故事,引出新課;

二、初讀熟悉全詩:

1、聽錄音,要求學生正音正字;

2、齊讀;個別讀;抽生朗讀,指導朗讀技巧(聲音洪亮,節奏抑揚頓挫,情感自然)

4、範讀,學生思考:A、劃出壓韻的字;B、分析這是一首什麼體裁的古詩?C、找出其中的對偶句,體會其特點。

三、理清遊蹤:

1、誰能劃出標題寫了幾方面內容,並説明理由;

2詩人説“行”,你能找出依據嗎?

詩人是騎馬遊西湖,所以詩裏提到了“遊蹤”,但詩裏寫遊蹤跟散文不一樣,是用不着作細緻交代的,要仔細想想才看得出來。詩人的遊蹤為:(從孤山的北面到湖東的白堤)

四、尋覓春蹤:

1.閲讀全詩,想一想,寫了春天的哪一個階段?是從哪些地方看出來的呢?

(學生分組討論後自由發言)

歸納:早春;大致有春水,春雲,春鳥,春樹,春泥,春花,春草,在具體分析時,結合朱自清的《春》中春花,春草的描寫。

師小結:白居易用妙筆為我們繪出了一幅水漲雲舒鶯歌燕舞,花亂草綠,遊人如織的西湖早春圖。

五、品讀詩中妙筆:

1.古人對語言的錘鍊極為講究,所謂“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其實都是“吟安一個字,撫斷數根鬚”的結果,白居易、歐陽修、賈島都是其中的典範。本詩“亂花漸欲迷人眼”中的“亂”不僅寫出了花的品種數量之多,花開之多更顯出了一種勃勃的生機,詩中還有類似的妙筆,你能找出一些嗎?

自由討論,自由發言,歸納:“初、低、早、爭、暖、新、春、漸、淺”

2.個別詞句欣賞:

①首聯:詩人從大處落筆,寫行經孤山寺賈亭時看到的山光水色。

“初平”,寫春水初生,略與堤平。“雲腳低”,寫白雲低垂,與湖水相連,勾出了早春的輪廓。杜甫有句雲“日腳下平地”,形容太陽落山;李賀有句雲“露腳斜飛濕寒兔”,形容露水下落之狀。腳,有下垂義。

②頷聯:寫鶯燕,是詩人所見。鶯是春的歌手,都爭着飛到向陽的樹上去歌唱;燕是春的信使,已開始銜泥築巢,一片生機勃勃之勢。

“幾處早鶯”有什麼含義?

(鶯不多;如多,當為“處處”。)為什麼“爭暖樹”。(餘寒猶在,鳥兒也想曬太陽。)鶯不多,燕子多不多呢?(“誰家”猶言某家,“銜新泥”者,始築巢也,可見也不多。)鶯是春天的歌手,燕是春天的信使,鶯燕不多,故為早春。這兩句專寫鳥兒。

③頸聯:寫花草,着重表現詩人的感受。馬在淺草地上走得很輕快,看花的時間長了,眼前一片奼紫嫣紅,使人目不暇接,會產生迷亂的感覺。

為什麼説“亂花迷眼?(詩人在馬上觀花,時間長了,眼前一片奼紫嫣紅,便有迷亂之感。)

這樣寫,跟詩題有關嗎?(暗切題中“行”字)

淺草有什麼用意?(草初生,故,“淺”,也是早春景象;“沒蹄”,也是暗切題中“行”字。)

④問:哪句詩説明詩人已陶醉在美好的湖光山色之中了?

(“最愛湖東行不足”一句説明詩人流連忘返,已完全陶醉在這美好的湖光山色中了。)

問:最後兩句是怎麼結住全詩的?(用抒情方式)這兩句頗有韻味,能品味出來嗎?詩人最喜愛的是什麼?(在白沙堤的綠楊陰裏按轡徐行,可是開頭只指出方位,“湖東”,面積太大了,為什麼詩人“最愛”呢?到最後才點出白沙堤和它的景物特徵,這就耐人尋味了。)

六、悟讀景中情語:

1.作者在全詩中流露出了什麼樣的思想感情?

2.詩中哪一個詞最能概括這種感情?

“最愛”;前六句景中有情,後兩句情中有景,全詩情景交融

3.學了《春》、《錢塘江春行》我們對自然應該持什麼態度?

熱愛自然,保護自然,尊重自然。

4.錢塘湖除了優美的自然景觀,還有兩位大忠臣陪在湖邊,知道他們是誰嗎?

于謙和岳飛;于謙寫了“粉身碎骨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鐵無辜鑄佞臣”則是對岳飛的褒揚,我們要學習他們“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高風亮節。

七、展讀盡顯春機:

同學們,現在請把你們收集到的有關春的作品展示出來,請大家注意:

1、美術作品請張貼在黑板上。

2、文學作品上展板。

板書設計:

錢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水漲雲舒

賈公亭遊春鶯歌燕舞

白沙堤蹤蹤花亂草綠

遊人如織

西湖早春圖(最愛)

《錢塘湖春行》教案5

教學目標:

1.準確朗讀並默寫。

2.瞭解古代詩歌體裁的有關知識和詩歌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3.理解和積累文言詞彙。

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感受詩歌的意境美和語言美。

教學過程:

導語設計:同學們,上節課我們學習了王灣的《次北固山下》和杜甫的《春望》。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剩下兩首。學習白居易的《錢塘湖春行》去飽覽西湖早春景色。

一、指導學習《錢塘湖春行》。

1.作者情況和寫作背景(多媒體顯示)

白居易,字樂天,號“香山居士”,著有《白氏長慶集》 。是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

他在杭州做過幾年地方官,興修水利,鞏固堤壩,官聲極好。他在閒暇時喜歡遊山玩水,西湖的“白沙堤”是他最喜歡的地方。這首詩就是他在杭州任上寫的。

2.誦讀全詩

(1)聽錄音把握文章重點字詞。同時,注意斷句,七言詩的節拍有“XX/XX/XX/X,XX/XX/X/XX.”。。如: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雲/腳低。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

(2)學生集體朗讀

3.研習文章

(1)學生快速瀏覽,結合課文註釋疏通文意。

指導:

首聯:寫行程。勾勒出西湖早春的輪廓。“初平”,寫春水初生,略與堤平。“雲腳低”,寫白雲低垂,與湖水相連,勾出了早春的輪廓。

頷聯:寫景。早鶯、新燕。鶯是春的歌手,都爭着飛到向陽的樹上去歌唱;燕是春的信使,已開始銜泥築巢,一片生機勃勃之勢。

頸聯:寫景。亂花、淺草。寫花草,着重表現詩人的感受。馬在淺草地上走得很輕快,看花的時間長了,眼前一片奼紫嫣紅,使人目不暇接,會產生迷亂的感覺。

尾聯:“行不足”,陶醉、流連忘返之情。直抒胸臆,表達詩人喜悦的心情。“行不足”,是因為看不足,説明詩人流連忘返。

(2)探究學習

①詩中兩聯各寫了那些內容?從哪些詞語可以看出是早春的景色?

②哪些詩句説明詩人已陶醉在美好的湖光山色中了?

③文中為什麼説是“幾處”不是“處處”,“誰家”為什麼不是“家家”?

明確:

①早鶯、新燕、亂花、淺草;

爭暖樹 啄春泥

②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裏白沙堤。

③詩人對周圍事物的選擇是典型的。鶯是歌手,燕是春的信使。只因是初春,故不是處處,不是家家。從這鶯和燕的動態中,把春的活力,大自然從秋冬沉睡中甦醒過來的春意生動地描繪出來,使人可以想像出,過不多久,奼紫嫣紅開遍,草長鶯飛的景色就會到來。

錢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賈亭西———————————景:明媚春光

行至|遠眺:天容水態

|近觀:早,新,爭,啄 鶯燕新來

↓亂,淺,漸欲,才能 花草向榮

白沙堤 行不足———————————情:遊興未盡

案例分析:《錢塘湖春行》長教版-八年級(上)中的一篇詩歌。

古詩的教學就是要注重培養學生的自學古詩的能力,使學生終生受益。於是,我嘗試用“自主、質疑”的教學模式,打破傳統的古詩教學模式,提高了課堂教學質量。

在《錢塘湖春行》這一課的教學當中,我先用古代美女——西施,和宋代大文豪蘇軾的一句詩“欲把西湖比西子,淡粧濃抹總相宜。”來進行導入,首先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參與到教學中來。指導學生朗讀古詩詞,在朗讀中積累。在講解的過程中,我把解決問題的主動權交給了學生,我在旁邊加以點撥和引導,讓學生積極回答問題,發表自己的見解,遇到不懂的問題他們大膽的提出,然後我再讓同學們幫助解決,這一過程充分體現了課堂的'民主氛圍。通過讓學生尋找春天特有的景物,來理解詩的“春意”,通過尋找關鍵詞,來體現詩歌的靈魂。

一、課前準備體現“自主”學習。課前佈置學生查詢古詩作者及寫作背景資料,交給學生學習的任務,讓他們自主學習,培養學生收集處理信息的能力,並要求他們利用所收集到的資料在課堂互相交流。在這個教學環節中,着重培養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新大綱十分重視口頭交際能力的培養,指出:“要利用語文教學的各個環節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聽説能力;要在課內外創設各種各樣的交際情境,讓每個學生無拘無束地進行口語交際。”所以,不用舊模式老師介紹,而讓學生介紹自己蒐集來的資料,效果更好。學生在介紹白居易和寫作背景時,便培養了口頭表達能力及聽説能力,明白了題目的意思,又為理解古詩的內容做好準備。

二、質疑討論見民主。這個環節中,訓練學生理解古詩的方法,培養合作精神。先讓學生在朗讀的基礎上劃出不懂的字詞,提出疑問後,再讓學生小組討論。然後多讓學生交流、評議。整首詩重點字詞的理解到整首詩意思的理解,完全是讓學生自讀自悟出來的。而我只起到組織、指導、點撥的作用,幫助學生總結出理解重點字詞的幾種方法:聯繫詩句、結合生活實際、問別人……看來,人本主義教學觀十分正確:“我們面對的是一個個活生生的人,他們有思想、有感情、有獨立的人格,是具有主觀能動性的個體。每個學生都藴藏着獨立學習的巨大潛能。”

三、想象誦讀悟深意。在這個教學環節中,發展學生的想象力和培養學生的熱大自然的情感。在視聽情景中,讓學生展開想象,各抒己見,體會感情,受到白居易對大自然的無比熱愛情感的感染和教育,同時學到了有語氣朗誦古詩的方法,那就是要入情入境、大膽想象當時意境。這個環節還要發展學生的朗讀能力和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朗讀和背誦在詩的教學中有特別重要的地位。這首詩節奏鮮明,韻律和諧,情感豐富,語句簡煉,琅琅上口。古詩的這些特點都要讓學生欣賞、體會。新大綱指出:“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薰陶。”所以,我讓學生反覆誦讀、體會、品味。

四、遷移運用積累詩文。課後作業體現自主性,拓展學生詩文學習的範圍。我設計了這樣的作業:

1、通過學習這首詩,對詩中描寫的景物都有了瞭解,那麼同學們回去把自己腦海中所想象的美麗的西湖早春圖描畫出來,下節課我們看看那些同學畫得最有創造性。

2、背誦這首詩。我們都知道:發展教學是一個開放系統,學生參與活動不應只侷限於課堂與課本,而應該課內外結合。這個作業就是要由課內延伸到課外,培養學生課外閲讀能力及古詩的積累。

《錢塘湖春行》教案6

【學習目標】

1.知識目標

⑴分析、理解本詩的意象和象徵意味。

⑵能有感情地誦讀詩歌。

2.情感目標

領悟作者的思想情感,感受詩歌的情境美。

3.能力目標

通過誦讀、欣賞增強對詩歌的分析能力。

【教學重點】

誦讀、意象分析、感情把握。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前幾天我們跟着朱自清先生一起去欣賞了江南春天的美景,和老舍先生一同感受了濟南冬天特有的魅力,今天我們將穿越時空到1180年前的西湖去看看, 唐朝詩人白居易一起去領略早春西湖特有的美景。(板書課題)

二、作家及作品

白居易,字樂天,自號香山居士,唐朝傑出的現實主義詩人,以樂府詩見長,其詩歌形象鮮明,語言通俗,每寫好一首詩,都先讓老人先讀,不懂就改詩。 唐代三大詩人:李白(浪漫主義詩人,稱為“詩仙”)、杜甫(現實主義詩人,稱為“詩聖”)、白居易(現實主義詩人)

代表作:《長恨歌》《琵琶行》

三、朗讀

1、自讀,標出不會讀的字詞(抽一名學生讀)

2、糾錯,範讀(聽節奏及感情)

3、指導斷句(意義劃分法)

4、學生自由讀

5、指名朗讀

6、齊讀

四、解題(引導學生完成)

地點:錢塘湖 季節:春 事件:行(騎馬遊春) 體裁:七言律詩(教師講解:首聯、頷聯、頸聯、尾聯的認知)

注:結合時代背景講事件

五、理解內容

明確:結合註釋,四人一組合作完成課文理解

六、賞析

1、本文圍繞哪兩個字來寫。

明確:“春”、“行”

詩人的“行”蹤(遊蹤是如何的?從文中找出詞語)

孤山寺北--------賈亭西--------湖東--------白沙堤

(注:抓題眼)

2、詩人在途中看到了什麼,用原文回答。(尋景物)

2

孤山寺北--------賈亭西--------------湖東--------------白沙堤 | | |

水 幾 誰 亂 淺 綠

面 處 家 花 草 楊

初 早 新 漸 才 陰

平 鶯 燕 欲 能 裏

雲 爭 啄 迷 沒 白

腳 暖 春 人 馬 沙

低 樹 泥 眼 蹄 堤

3、行程找到了,現在我們看看寫了什麼“春景”?哪些屬於初春之景? 明確:春景-------水、雲、鳥、樹、泥、花、草

初春之景(細節描寫)-----水面初平、爭暖樹、 啄春泥、 沒馬蹄 早鶯 新燕 亂花、淺草

4、詩中哪句詩流露出詩人已陶醉在美好的湖光山色中了?(悟詩情)

“最愛湖東行不足”,説明了詩人流連忘返、陶醉在美好的湖光山色中了。體現了作者對“春”的喜愛和讚美之情。

5、賞析:“幾處”為什麼不是“處處”、“誰家”為什麼不是“家家”?

因為還是初春季節,故不是處處、不是家家,由春的歌手和春的信使來展現出大自然剛從沉睡中剛甦醒過來。

七、小結

這首詩的題意主要在“行”字詩人寫騎馬遊春的樂趣,從孤山寺北寫起至白沙堤止開頭寫“水面初平”是孤山寺所見之景,中間寫遊程中所見,最後用“綠楊陰裏”寫白沙堤之景,輕快明麗,令人目迷神馳。

賞析詩歌的方法:抓題眼、尋景物、悟詩情(重點)

作業佈置

1、賞析頷聯,描繪了一幅怎樣的圖畫?

2、背誦此詩

《錢塘湖春行》教案7

學習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背誦詩歌;

2、品味詩歌形象的語言;

3、體會詩歌表達的情感。

教學過程:

一、 導入新課:(2分鐘)

師:同學們好!俗話説:“上有天堂,下有蘇杭”。 杭州西湖是公認的天下名勝。那西湖風光究竟有多美,大家想不想知道啊?那就先讓我們一起欣賞幾幅西湖風光圖片,親眼感受一下吧!

(配樂,投影風光圖片)

師:看完之後,你有什麼感覺呀?

二、檢查預習及課下積累(5分鐘)

師:西湖風光的確令人陶醉,大家肯定都想去遊覽一番吧?好!今天,就讓我們追隨唐朝大詩人白居易的足跡,去做一次超越時空的西湖之旅吧!

1、簡介作者:首先讓我們來認識一下今天帶領着我們遊覽西湖的這位導遊。誰能給大家簡單介紹一下呢?

(指一生説)

(幻燈片出示)白居易,字樂天,號香山居士,與李白、杜甫合稱唐朝三大詩人,是唐代詩人中創作詩作最多的一個,代表作品有:《長恨歌》、《琵琶行》等。 長慶三、四年間,白居易任杭州剌史。西湖美景深深地吸引着詩人。在任期間,他寫下了很多有關西湖湖光山色的詩歌。請注意:錢塘湖是杭州西湖的別名。

2、 課下積累

師:《錢塘湖春行》是白居易在杭州做刺史時所作。在我們中國歷史上啊,在此地做刺史的可以説不乏名人,不過,最有名的應當就是白居易和宋代的一位大文豪?是誰呢?他就是蘇東坡。無獨有偶,蘇軾也曾寫過描繪西湖的傳世佳作。有誰知道?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粧濃抹總相宜。”——宋 蘇軾《飲湖上初晴後雨》師:是美麗的西湖賦予了他們靈感,更是他們為西湖增添了永恆的詩意啊。讓我們永遠的記住他們,也記住他們千古傳頌的詩歌。

師:你還能説出描繪西湖的詩句嗎?

“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宋 楊萬里《曉出淨慈寺送林子方》

三、出示目標:(1分鐘)

師:欣賞完這兩首描繪西湖美景的詩歌,我們先來明確一下今天這節課我們的學習目標,大家請看大屏幕!

目標導航:

1、有感情的朗讀、背誦詩歌;

2、用心品味詩歌形象的語言;

3、準確體會詩歌表達的情感。

師:同學們有沒有信心達到目標?我相信,只要同學們認真學習,一定能達到目標!

四、讀一讀 領略詩之韻(6分鐘)

1、師:有了目標,就讓我們帶着輕鬆愉快的心情向美麗的西湖進發,但旅途中我們也不能閒着,我們先來讀一讀這首詩歌吧!在朗讀之前誰能告訴大家朗讀詩歌有哪些要求啊?

一、讀準字音;二、讀準節奏;三、讀出感情。

2、下面我們進入我們本節課的第一個環節:讀一讀 領略詩之韻。

3、 學生自讀詩歌。

師:請同學們先自由朗讀一遍詩歌。

4、點名朗讀,同學糾正,師適時板書讀錯的字。

5、聽錄音:

師:俗話説“三分詩七分讀”。讀詩也是講究技巧的,下面請同學們聽錄音,在聽讀的過程中,注意聽準字音、劃出節奏。

師:現在我們來對照一下,看看我們畫出的節奏是否正確,如果有差錯,請迅速更正。

(幻燈片) 錢塘湖春行

(唐)白居易

孤山/寺北/賈亭西, 水面/初平/雲腳低。

幾處/早鶯/爭暖樹, 誰家/新燕/啄春泥。

亂花/漸欲/迷人眼, 淺草/才能/沒馬蹄。

最愛/湖東/行不足, 綠楊/陰裏/白沙堤。

6、齊讀詩歌一遍

師: 現代作家樑曉聲説“讀書是一種幸福”。現在,就讓我們一起來享受這種幸福吧!請同學們一起朗讀這首詩,爭取能夠讀出情感,讀出韻味。

五、 譯一譯 通曉詩之意(5分鐘)

師:在同學們誦讀聲中,不知不覺我們到了西湖,西湖的美景展現在我們面前,現在如果請白居易先生做導遊,他所吟誦的古詩啊,我們可能聽不大懂,怎麼辦呢?下面就讓我們進入第二個環節:

譯一譯 通曉詩之意

(出示投影)請自由朗讀詩歌,對照課文下注釋,理解詩句意思。如有疑難,可與小組內討論,也可舉手問老師。

3分鐘後,比誰能正確講解詩句意思。

2、生自學;師巡視,將學生有疑難的共性問題板書在黑板上。

3、指名學生譯講詩歌。

師備案:從孤山寺的北面到賈亭的西面,湖面春水剛與堤平,白雲重重疊疊,同湖面上的波瀾連成一片。

幾處早出的黃鶯爭着飛向向陽的樹木,誰家新來的燕子銜着春泥在築巢。

繁多而五彩繽紛的春花漸漸要迷住人的眼睛,淺淺的春草剛剛能夠遮沒馬蹄。 我最喜愛西湖東邊的美景,遊覽不夠,尤其是綠色楊柳蔭下的白沙堤。

4、全部講完,學生齊讀詩歌一遍。

師:好!同學們對本首詩的內容理解得不錯了!下面讓我們再次朗讀詩歌,注意:邊讀邊在頭腦中展現詩句所表現的意境。

六、 品一品 探尋詩之妙(6分鐘)

1、 師:從同學們,朗朗的讀書聲中,老師聽出了你們的自信已經充分的建立起來了,下面我們進行第三個環節,老師希望大家再接再厲,出色地完成學習任務。 (幻燈)品一品 探尋詩之妙

請同學們自由朗讀詩歌,思考:

1、作者選取哪些景物來表現西湖的美?詩歌描繪的是西湖春天哪個階段的景色? 你是從文中哪裏看出來的呢? 説説你的理解。

2、詩人描繪一幅怎樣的畫面?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情感?

3分鐘後,請同學們結合詩句回答,比誰回答準確。

2、學生自學,師巡視。2分鐘後檢測、交流。

(分析過程:a.讓多名學生回答,並從詩中找出詞句作證;b.其他同學加以補充;c.師引導辨析)

答案:

1) 水、雲、鶯、燕、花、草;春水初漲平堤岸、春雲舒展貼近湖面、鶯在有陽光照到的樹上歌唱、燕子啄泥銜草忙着建造新巢、春花鮮豔美麗令人眼花繚亂、春草生機勃勃剛剛沒過馬蹄。早春

學生進行賞析,師適時點評、鼓勵。

在此環節中,如遇到學生賞析“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教師應引導學生重點賞析。 “幾處”.“誰家”,改“處處”、“家家”好不好?為什麼?文章寫的是初春 “幾處”和“誰家” 突出了初春事物都還很稀少。如果換成了 “處處”和“家家”,那就不是描繪的早春之景了

師:大詩人白居易把早春的西湖描繪得淋漓盡致,令人神往,是因為他極為講究對語言的錘鍊。

2)白居易用妙筆為我們繪出了一幅水漲雲舒,鶯歌燕舞,花亂草綠的早春之景。那麼詩中表達出作者怎樣的感情啊?

通過描繪西湖早春美好景色,表達了詩人對西湖的喜愛之情。從尾聯可以看出。

3、再讀詩歌,要求讀出喜愛和讚美之情

師:讓我們再讀詩歌,一定要讀出對西湖春天的喜愛和讚美之情。

(這一過程,板書)

七、想一想 感受詩之美 (8分鐘)

師: 通過同學們剛才對詩歌的理解品讀,我們一定會感覺到:在詩中,詩人像一位高超的攝影師,將鏡頭對準最能代表西湖早春美景的事物,攝製成一幅幅美妙的畫面,一一展現在我們面前。

同學們,下面就讓我們插上想象的翅膀,飛向那早春的西湖。請同學們先看大屏幕,根據老師的提示,把自己從詩中所欣賞到的西湖美景用散文式的語言描繪出來。

錢塘湖春行

首聯:在一個陽光明媚的春日,我騎馬來到錢塘湖畔,由孤山寺的北面繞到賈公亭的西邊。雨後春水初漲,水面與堤岸齊平,微波盪漾;空中白雲朵朵,同水面連成一片。

頷聯:……

頸聯:……

尾聯:西湖的美景令人陶醉。而我最迷戀的卻是湖東一帶的景色。這裏綠柳成蔭,白沙堤靜靜地躺在湖邊,那麼安閒,那麼自在,真讓我流連忘返啊。

生:在幾處向陽的樹枝上,蹦蹦跳跳着早來的黃鶯,婉轉悠揚地唱着春天的歌兒;湖岸邊,不知是誰家新來的小燕子,呢呢喃喃地忙着銜泥築巢。

放眼望去,五彩繽紛的花兒漸漸的開了,一叢叢,一簇簇,搖曳在春風中,盡情地吐露芬芳,快要讓人眼花繚亂;綠茸茸的春草剛從土裏鑽出來,剛剛能遮住馬蹄。

師:哦,同學們描繪的春景太美妙了,讓我們再次陶醉其中了。其實,詩人在這無邊的春色中穿行,自己又何嘗沒有融入其中,成為西湖早春中的一道亮麗風景呢!

八、背一背 積累經典詩作(3分鐘)

1、師:同學們,積累古詩詞可以增加我們的文化底藴,讓我們再來積累一首! (出示投影) 請自由朗誦詩歌,比誰在最短的時間內有感情地背誦。

2、學生自背

3、檢查背誦。

4、學生齊背。

九、比一比 體會詩之異同(5分鐘)

師:春天是美麗的,古往今來,多少的文人墨客留下了太多繪春贊春的美文佳

作。下面就是其中的一首。讓我們一起大聲讀一遍!

閲讀韓愈的《早春》,試從所描繪的景物及所抒發的情感方面比較異同。

韓愈

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

最是一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

師:除此之外,你還積累了哪些寫春的古詩詞佳句。

1、 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 蔞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

——惠崇春江晚景 (宋)蘇軾

2、 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台煙雨中。

——江南春 (唐)杜牧

3、 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 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

——春曉(唐)孟浩然

4、 碧玉粧成一樹高, 萬條垂下綠絲絛。 不知細葉誰裁出, 二月春風似剪刀。

——詠 柳 唐·賀知章

十、結束新課(1分鐘)

師:同學們,我們的“錢塘湖春行”就要結束了,請不要忘記風光秀麗的西湖;

不要忘記妙筆生花的白居易;更不要忘記我們曾經歡聚一堂,共同學習。謝謝大家!下課!

《錢塘湖春行》教案8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有感情地朗讀、背誦詩歌。

能力目標:用心品味詩歌形象的語言,培養學生賞讀詩歌的能力。

情感目標:感受作者對祖國河山的熱愛之情。

教學重點

通過精讀、誦讀、美讀,理解體味詩歌的意境美、語言美,受到美的薰陶。

教學難點

品味語言,體會詩的意境。

教學方法

誦讀為主,學生為主,先學後教,當堂訓練。

教學用具

多媒體課件

授課時數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

1、 導入新課

2、作者簡介

白居易,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唐代著名詩人。他的歌政治傾向非常鮮明,重視諷喻,崇尚簡單易懂。代表作有長篇敍事詩《長恨歌》、《琵琶行》。

二、揭示目標

1、 有感情的朗讀、背誦詩歌;

2、 用心品味詩歌形象的語言;

3、 準確體會詩歌表達的情感。

三、整體感知

1、點名朗讀,同學糾正。

2、聽錄音朗讀,感染學生。(注意聽準字音、劃出節奏、標出韻腳)

3、學生齊讀詩歌一遍 (注意讀出情感,讀出韻味)。

(1)、通過詩歌的題目,我們可以發現什麼信息?大家猜一下作者是如何遊西湖的?

(2)、作者遊西湖的路線是怎樣的呢?

(3)、此詩寫的是西湖什麼時候的景色?從哪些詩句可以看出來?

四、二讀課文,理解內容。

1、請放聲朗讀詩歌,對照課文下注釋,理解詩句意思。如有疑難,可與同桌討論,也可舉手問老師。

2、生自學;師巡視;教師抽查學生自學情況。

3、指名學生譯講詩歌 。

五、三讀課文,品味探究。

1、詩中為突出早春的特點,描寫了那些典型的景色?

2、“幾處”為什麼不是“處處”?“誰家”為什麼不是“家家”?

3、舉例説明本詩中引用了何種修辭手法?

4、詩中直抒胸臆的詩句是哪句?

5、師生共同歸納賞析詩歌的方法。

六、拓展延伸

猜猜下列詩句描繪的是哪個季節的景色?再按照春夏秋冬的順序進行排列

1、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

2、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3、晴空一鶴排雲上,便引詩情到碧霄。

4、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

七、課堂達標訓練

1、根據課文內容填空

(1)“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中的“漸欲”和“才能”表現了 ( )

(2)這首詩是寫( )作者的興趣不在於介紹某一處名勝或某一種景物,而是從總體着眼描繪( )

八、課外作業

1.背誦、默寫全詩。

2.根據你對《錢塘湖春行》的理解,把它改寫為一篇小短文,題目自擬。

九、教師寄語

最後老師根據這首小詩,送給大家一幅對聯,希望同學們 都能做一個富有詩情、詩心之人:

鶯歌燕舞,奼紫嫣紅,西湖處處春明媚

詩情畫意,齊歡同樂,心海時時愛暖盈

板書設計:

錢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 水漲雲舒

賈公亭 遊 春 鶯歌燕舞

白沙堤 蹤 蹤 花亂草綠

西 湖 早春圖(最愛)

《錢塘湖春行》教案9

教學目標:

1、有感情的朗讀誦背全詩。

2、品味語言,體會詩的意境。

3、啟發學生熱愛傳統文化提高文化品味和審美情趣。

4、引導學生了解自然,熱愛自然,尊重自然。

教學重難點:

1、有感情的朗讀誦背全詩。

2、品味語言,體會詩的意境。

課前準備:

1、收集與春有關的資料;

2、收錄機、磁帶;

課時:一個課時

教學設計

一、備讀導入新課:

1、 學生自由背誦唐詩,説唐代著名詩人,引出白居易;

2、 學生説白居易的小故事,引出新課;

二、初讀熟悉全詩:

1、 聽錄音,要求學生正音正字;

2、 生齊讀;

3、 抽生朗讀,指導朗讀技巧(聲音洪亮,節奏抑揚頓挫,情感自然)

4、 師範讀,學生思考:

A、劃出壓韻的字;

B、分析這是一首什麼體裁的古詩?

C、找出其中的對偶句,體會其特點。

三、熟讀理清遊蹤:

1、 誰能劃出標題寫了幾方面內容,並説明理由;

2、 讀一讀詩,想一想詩人憑什麼説是錢塘湖,而非其他;

3、 詩人説“行”,你能找出依據嗎?

四、精讀尋覓春蹤:

師:請閲讀全詩,想一想,寫了春天的哪一個階段?

生:早春

師:小組自由討論,詩中哪些地方是在描寫初春的西湖?

(學生分組討論後自由發言)

歸納:大致有春水,春雲,春鳥,春樹,春泥,春花,春草,在具體分析時,結合朱自清的《春》中春花,春草的描寫。

師:白居易用妙筆為我們繪出了一幅水漲雲舒鶯歌燕舞,花亂草綠,遊人如織的西湖早春圖。

五、品讀詩中妙筆:

師:古人對語言的錘鍊極為講究,所謂“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其實都是“吟安一個字,撫斷數根鬚”的結果,白居易、歐陽修、賈島都是其中的典範。本詩“亂花漸欲迷人眼”中的“亂”不僅寫出了花的品種數量之多,花

開之多更顯出了一種勃勃的生機,詩中還有類似的妙筆,你能找出一些嗎?

生:看書,自由討論,自由發言。

歸納:“初、低、早、爭、暖、新、春、漸、淺”

六、悟讀景中情語:

師:請全班有感情的朗讀全詩一遍,思考:作者在全詩中流露出了什麼樣的感情?

生:自由發言

師:詩中哪一個詞最能概括這種感情?

生:“最愛”

師歸納:前六句景中有情,後兩句情中有景,全詩情景交融

師:學了《春》、《錢塘江春行》我們對自然應該持什麼態度?

生:自由發言(熱愛自然,保護自然,尊重自然)

師:錢塘湖除了優美的自然景觀,還有兩位大忠臣陪在湖邊,知道他們是誰嗎?

生:于謙和岳飛

師:于謙寫了“粉身碎骨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鐵無辜鑄佞臣”則是對岳飛的褒揚,我們要學習他們“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高風亮節。

七、展讀盡顯春機:

師:同學們,現在請把你們收集到的有關春的作品展示出來,由劉麗同學主持展示活動。

劉麗:首先我們請王斌給我們用葫蘆絲表演一曲春聲妙韻。(王斌表演)

(同時)劉麗:請大家注意。1、美術作品請張貼在黑板上,由雪飄飄負責;

2、請胡潔同學抬出我們的文學作品展板;

(師生欣賞美術作品和展板)

劉麗:請同學朗誦自己蒐集的詩文。

(學生朗誦詩文)

劉麗:由弓正小提琴伴奏,全班同學齊讀全詩

(在小提琴聲中,同學們齊讀全詩,下課)。

板書設計:

錢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水漲雲舒

賈公亭遊春鶯歌燕舞

白沙堤蹤蹤花亂草綠

遊人如織

西湖早春圖(最愛)

《錢塘湖春行》教案10

學習目標:

1、瞭解作者及寫作背景;能夠正確、流利、有感情地背誦全詩並默寫。

2、理解詩中所藴含的思想感情。

3、品位詩歌的語言美、意境美,從中受到美的薰陶。

學習重點:

理解詩中所藴含的思想感情。

學習難點:

品位詩歌的語言美、意境美,從中受到美的薰陶。

一、預習檢測

(一)蒐集你感興趣的李白的幾首古詩,並熟練朗誦。

(二)瞭解作者及寫作背景

1.作者簡介:

2.寫作背景:

學習活動:

(一)吟讀

1、用“/”試着給詩歌劃分停頓。

孤山寺北賈亭西,

水面初平雲腳低。

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

亂花漸欲迷人眼,

淺草才能沒馬蹄。

最愛湖東行不足,

綠楊陰裏白沙堤。

2、吟讀詩歌,讀出抑揚感受詩人心情。

(二)説讀

結合工具書和書下注釋,嘗試將詩歌用現代漢語順譯下來。(寫到“吟讀1”劃分節奏後的空白處)

(三)品讀

1、思考:展開豐富的想象、用心感受詩中的美句,把你的感受寫在下邊。(可以是一句也可以是幾句)

五、課堂檢測

1、從鶯燕的活動來表現初春盎然春意的句子是:

————————————,———————————。

2、描寫一幅初春漲潮圖的句子是:

————————————,———————————。

3、描寫早春花草美景的詩句是:

————————————,———————————。

4、表達式人沉醉之情的句子是:

————————————,———————————。

《錢塘湖春行》教案11

設計意圖

採用以詩學詩之法,以加深對詩歌的理解,拓寬學生的視界,加強積累,增加學生的文化底藴。使學生體會作者抓景物特徵描寫的妙處,深化學生對詩歌所抒發的情感的理解。

教學目標

1 知識和能力:①體會本詩所描寫的西湖早春的景色特徵,感受西湖的美。②學會尋找重點字詞,分析重點字詞,理解詩歌的內容。③能夠背誦全詩。

2 過程和方法:①用先獨立思考,後合作學習的方法學習詩歌,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②利用詩歌引發學生的聯想,使他們能夠聯想到與之有關聯的其他詩歌,加強詩歌之間的聯繫。

3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使學生感受到作者對西湖的熱愛之情,培養學生對祖國河山的熱愛。

教學方法

1 朗讀法:在反覆朗讀中加深學生對詩歌的理解,加深學生的記憶。

2 對比法:在正比和反比之中體會作者觀察的細緻入微,體會如何抓事物特徵描寫之法。

3 分散拓展法:在教學中,抓住文本,適時延伸,把視覺觸角伸向詩外,加強課內外聯繫和詩歌積累。

教學手段:課件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在小學裏我們曾學過一首詩《草》,讓我們一起來背一背:“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知道作者是誰?誰來説説白居易?指名回答,教師補充。關於白居易的名字有個有趣的典故。師講:白居易應舉,初到京城,以詩拜謁顧況,顧況視其姓名説,長安米貴,居之不易;等他看完上面這首詩,隨即改口説,米價雖貴,居之易矣。白居易詩歌的成就很大,今天我們來學習他的另一首著名的詩歌《錢塘湖春行》。

[設計意圖:温故知新,利用典故,激發興趣,讓學生帶着高昂的情緒和好奇的心理開始下面的“西湖之旅”]

二、讀詩

1 齊讀全詩。解決字詞讀音:啄zhuó沒mó白沙堤dī

2 指名讀全詩。

三、解題

1 錢塘湖是西湖的別名,西湖又名西子湖。為什麼又叫西子湖呢?其名出於蘇軾的《飲湖上初晴後雨》。

古往今來,文人墨客們在不斷地吟唱着具有“人間天堂”美譽的西湖。蘇軾這首詩裏的“西子”就是古代美女西施,在蘇軾的眼裏西湖就像一位絕代佳人,不管是淡粧還是濃抹總是那樣的楚楚動人。

2 學生觀賞西湖秀麗風光。

[設計意圖:利用詩歌讓學生初步感受西湖誘人的美:並且進行第一次分散拓展,再利用現代教學手段,出示西湖秀麗風光組圖,加深學生對西湖的直觀感受,並且為下文學習作好鋪墊。]

四、析詩

現在讓我們一起來欣賞白居易筆下的西湖。請同學們先獨立思考,後小組合作學習。

1 學生獨立思考。

2 小組合作交流。

3 班級交流討論。

隨着學生的回答,隨機分析詩歌,分散朗讀每一句詩。重點突出以下幾個方面。

①“初平”湖水同沙堤平,即春水初漲,“低”白雲重重疊疊,同湖面上的波瀾連成一片,看上去,浮雲很低。

②“幾處”“誰家”突出了數量的少,“早鶯”“新燕”之“早”“新”説明時令的早。有人提議把這句改為“處處黃鶯爭暖襯,家家飛燕啄春泥”,你們認為可以嗎?為什麼?

③“淺草”“才能”説明小草還很小。引導學生回想朱自清的《春》:“小草偷偷地從土裏鑽出來,嫩嫩的,綠綠的。”你認為下面這首詩中的哪一句與本句詩有異曲同工之妙?

以上抓住時令特徵“早”字深入分析,並且形成板書:

[設計意圖:根據自主、合作、探究原則,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教學流程隨着學生的思維變化而變化,並且突出重點,利用正面對比和反面對比的方法,領悟、探究作者用詞之妙。]

五、悟情

(1)這首詩表現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從詩中的哪些詞可以體會出來?

表現了作者對西湖的依戀,對杭州的熱愛,也體現了作者對祖國河山的熱愛。從“最愛”、“不足’可以體會到。

(2)白居易對西湖、對杭州的感情是深厚的,我們可以從他的另一首詩中得到印證。

[設計意圖:為了防止情感教育的空洞化,採用以字詞悟情的方法,並且引用作者自己的詩來説明作者對杭州西湖的熱愛。]

六、背誦

(1)如此美麗的西湖,把它裝進我們的心中吧!要求學生邊讀邊想象西湖初春之景。

讀第一遍,腦中出現景物之輪廓。

讀第二遍,在腦中給景物着色。

讀第三遍,使景物動起來,產生身臨其境之感。

(2)背誦全詩。

七、作業:(選做其一)

1 收集你喜歡的描寫春之景的詩句,並熟讀成誦。

2 收集你喜歡的描寫西湖之景的詩句,並熟讀成誦。

《錢塘湖春行》教案12

教材分析

《錢塘湖春行》是人教版初中語文教材第一冊第三單元第15課內容,所選內容是中國古代詩歌,在此之前學生已學習了兩首詩歌,本首詩歌在古代詩歌教學中佔據重要的地位。

學情分析

初一學生仍以形象思維為主,基礎較差、文學底子薄,各方面能力相對低下,沒有學習詩歌的意識和方法,因此在教學中要特別重視學法的指導。在教學中誦讀是重點,要加強誦讀指導,其次注重詩意的體會、再現在詩歌語言的品析上。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

① 瞭解詩歌的有關知識

② 理解詩歌內容,領會其中所抒發的感情

2、過程與方法

① 有感情地反覆誦讀,體會古詩的意境

② 教會學生欣賞詩歌的方法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① 啟發學生熱愛祖國古代文化的思想感情

② 提高審美能力

教學重點 誦讀、體會意境及品味語言

教學難點 體會意境及品味語言

教學方法 教法:啟發、引導式。 學法:自主、合作的方式

教學課時: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前幾天我們跟着朱自清先生一起去欣賞了江南春天的美景,和老舍先生一同感受了濟南冬天特有的魅力,今天我們將穿越時空到1180年前的西湖去看看,唐朝詩人白居易一起去領略早春西湖特有的美景。(板書課題)

二、作家及作品

白居易,字樂天,自號香山居士,唐朝傑出的現實主義詩人,以樂府詩見長,其詩歌形象鮮明,語言通俗,每寫好一首詩,都先讓老人先讀,不懂就改詩。

唐代三大詩人:李白(浪漫主義詩人,稱為“詩仙”)、杜甫(現實主義詩人,稱為“詩聖”)、白居易(現實主義詩人)

代表作:《長恨歌》《琵琶行》

三、朗讀

1、自讀,標出不會讀的字詞(抽一名學生讀)

2、糾錯,範讀(聽節奏及感情)

3、指導斷句(意義劃分法)

4、學生自由讀

5、指名朗讀

6、齊讀

四、解題(引導學生完成)

地點:錢塘湖 季節:春 事件:行(騎馬遊春)

體裁:七言律詩(教師講解:首聯、頷聯、頸聯、尾聯的認知)

注:結合時代背景講事件

五、理解內容

明確:結合註釋,四人一組合作完成課文理解

六、賞析(學生合作完成,教師引導)

1、本文圍繞哪兩個字來寫。

明確:“春”、“行”

詩人的“行”蹤(遊蹤是如何的?從文中找出詞語)

孤山寺北--------賈亭西--------湖東--------白沙堤

(注:抓題眼)

2、詩人在途中看到了什麼,用原文回答。(尋景物)

孤山寺北--------賈亭西--------------湖東--------------白沙堤

水 幾 誰 亂 淺 綠

面 處 家 花 草 楊

初 早 新 漸 才 陰

平 鶯 燕 欲 能 裏

雲 爭 啄 迷 沒 白

腳 暖 春 人 馬 沙

低 樹 泥 眼 蹄 堤

3、行程找到了,現在我們看看寫了什麼“春景”?哪些屬於初春之景?

明確:春景-------水、雲、鳥、樹、泥、花、草

初春之景(細節描寫)-----水面初平、爭暖樹、啄春泥、 沒馬蹄

早鶯 新燕 亂花、淺草

4、詩中哪句詩流露出詩人已陶醉在美好的湖光山色中了?(悟詩情)

“最愛湖東行不足”,説明了詩人流連忘返、陶醉在美好的湖光山色中了。體現了作者對“春”的喜愛和讚美之情。

5、賞析:“幾處”為什麼不是“處處”、“誰家”為什麼不是“家家”?

因為還是初春季節,故不是處處、不是家家,由春的歌手和春的信使來展現出大自然剛從沉睡中剛甦醒過來。

七、小結

這首詩的題意主要在“行”字詩人寫騎馬遊春的樂趣,從孤山寺北寫起至白沙堤止開頭寫“水面初平”是孤山寺所見之景,中間寫遊程中所見,最後用“綠楊陰裏”寫白沙堤之景,輕快明麗,令人目迷神馳。

賞析詩歌的方法:抓題眼、尋景物、悟詩情(重點)

八、作業佈置

1、賞析頷聯,描繪了一幅怎樣的圖畫?

2、背誦此詩

板書設計

所行 孤山寺 賈亭西 湖東 白沙堤

對春的西湖春景圖 所見 水漲雲舒 鶯歌燕舞 花亂草綠 喜愛和

讚美之情

所感 最愛 行不足

《錢塘湖春行》教案13

一、教學目標:

1.瞭解詩人基本信息。

2.梳理詩歌中,作者所“行”處見到的景緻,體會寄寓在意象中的情感。

3.品味詩歌中具有藝術張力的字、詞。

二、教學重、難點:

品味詩歌中具有藝術張力的字、詞。

三、教學過程:

1. 作品説明,作者信息簡介:

本詩以“行”字為線索,從孤山寺起,至白沙堤終。以“春”字為着眼點,寫出了早春美景給遊人帶來的喜悦之情。尤其是中間四句,景中有人,人在景中,寫出了自然美景給予人的感受。從結構上看,從描寫孤山寺一帶景色到描寫白沙堤一帶景色,中間的轉換不露痕跡,銜接非常自然。

白居易,字樂天,晚年又號香山居士我國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中國文學史上負有盛名且影響深遠的詩人和文學家。他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之稱。。有《白氏長慶集》傳世,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

2.梳理作品中的意象、體會作者在意象中寄寓的情感:

《春夜喜雨》的題眼是“雨”字,而《錢塘湖春行》的詩眼就是一個“行”字,一貫而下,統攝全篇。在作者“春行”之時,移步換景,美好春景化作詩人筆下的一串串意象。這些春季典型的意象,成為全詩,引人注目的焦點。

“水面”“雲腳”“早鶯”“暖樹”“新燕”“春泥”“亂花”“淺草”“綠楊”“白堤”

自“孤山寺北賈亭西”起,行至“白堤”,作者選取的都是最能表現“春”的景象。

“一切景語皆情語”。春雨過後的西湖,水色天光,波起波平;“早鶯爭春”“春燕啄泥”寫盡初春時節的生命活力;“亂花迷眼”“淺草新長”將花草的整個生長過程展現得淋漓盡致;最後一聯更是直抒胸臆,以一個“愛”字,一個“不足”點明——作者在早春風光中的無比喜悦、熱愛之情。

1.品味詩歌中具有藝術張力的字、詞:

本詩在內容理解,情感體會上的難度不高,抓住意象則能正確體會作者的情思。但本詩最大的成功之處,除了移步換景,不着痕跡外,更重要的是運用了一系列極具表現張力的字、詞。這些點睛之筆,使本就春意盎然的詩歌,平添一份生命力。

“早”鶯、“新”燕。一“早”一“新”,交相輝映,共同營造出早春的別緻而新鮮的景象。

“漸欲”兩個副詞,取代了動詞的效果,表現出春季“亂花”自含羞待放到嬌豔怒放的整個過程,極具動態感和生命張力。硬是將原本一時一刻的景象表現成一個完整的生命生長過程。

“才能”與“漸欲”對仗,表現出春草新長時的“新”“嫩”感。

這些字、詞,緊扣一個“春”字,也將整首作品推向了一個藝術高峯。值得品味。

2.反覆品讀詩歌:

感受作者陶醉在西湖早春風光中的愉悦之情,以及詩歌藝術手法上的張力。

《錢塘湖春行》教案14

【知識與能力目標】

1、瞭解詩歌的有關知識;

2、理解詩歌內容,領會其中所抒發的感情。

【過程與方法目標】

1、有感情地反覆誦讀,體會古詩的意境;

2、教會學生欣賞詩歌的方法。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1、啟發學生熱愛祖國古代文化的思想感情;

2、提高審美能力。

【教學重點】

1、通過精讀、誦讀、美讀,理解體味詩歌的意境美、語言美,受到美的薰陶;

2、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激發學生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進入詩歌意境,運用再造想象感悟詩歌內容。

1、要求學生蒐集有關描繪西湖的詩文,體會西湖的美;

2、準備多媒體教學。

一、創設情景,激情導入:

1、導入:

師:同學們好!俗話説:“上有天堂,下有蘇杭”。杭州西湖是公認的天下名勝。那西湖風光究竟有多美,大家想不想知道啊?那就先讓我們一起欣賞幾幅西湖風光圖片,親眼感受一下吧!(配樂,投影風光圖片)

師:看完之後,你有什麼感覺呀?

師:西湖風光的確令人陶醉,大家肯定都想去遊覽一番吧?好!今天,就讓我們追隨唐朝大詩人白居易的足跡,去做一次超越時空的西湖之旅吧!

2、作者簡介:

首先讓我們來認識一下今天帶領着我們遊覽西湖的這位導遊。誰能給大家簡單介紹一下呢?(指一生説)

(幻燈片出示)白居易,字樂天,號香山居士,與李白、杜甫合稱唐朝三大詩人,是唐代詩人中創作詩作最多的一個,代表作品有:《長恨歌》、《琵琶行》等。長慶三、四年間,白居易任杭州剌史。西湖美景深深地吸引着詩人。在任期間,他寫下了很多有關西湖湖光山色的詩歌。請注意:錢塘湖是杭州西湖的別名。

3、背景介紹:

長慶三年春,白居易任杭州刺使的時候,到西湖遊玩,騎馬走在白沙堤上,遠看風景迷人的西湖,被它特別的氣質吸引了,在不知不覺中感受到了初春的美好。他心曠神怡,詩興大發。寫下了這首著名的七言律詩,抒發了自己對春天西湖的讚美和熱愛的感情。

二、初讀課文,掃清障礙:

1、讀一讀,領略詩之韻。

(1)朗讀詩歌的要求:讀準字音、讀準節奏、讀出感情。

(2)學生自讀詩歌。

師:請同學們先自由朗讀一遍詩歌。

(3)點名朗讀,同學糾正,師適時板書讀錯的字。

(4)聽錄音。

師:俗話説“三分詩七分讀”。讀詩也是講究技巧的,下面請同學們聽錄音,在聽讀的過程中,注意聽準字音、劃出節奏。

師:現在我們來對照一下,看看我們畫出的節奏是否正確,如果有差錯,請迅速更正。(幻燈片)錢塘湖春行

(唐)白居易

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雲腳低。

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

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

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裏/白沙堤。

(5)齊讀詩歌一遍。

師:現代作家樑曉聲説“讀書是一種幸福”。現在,就讓我們一起來享受這種幸福吧!請同學們一起朗讀這首詩,爭取能夠讀出情感,讀出韻味。

2、譯一譯,通曉詩之意。

師:在同學們誦讀聲中,不知不覺我們到了西湖,西湖的美景展現在我們面前,現在如果請白居易先生做導遊,他所吟誦的古詩啊,我們可能聽不大懂,怎麼辦呢?下面就讓我們進入第二個環節:譯一譯,通曉詩之意。

(出示投影)請自由朗讀詩歌,對照課文下注釋,理解詩句意思。如有疑難,可與小組內討論,也可舉手問老師。

(1)三分鐘後,比誰能正確講解詩句意思。

(2)生自學;師巡視,將學生有疑難的共性問題板書在黑板上。

(3)指名學生翻譯詩歌。

師備案:從孤山寺的北面到賈亭的西面,湖面春水剛與堤平,白雲重重疊疊,同湖面上的波瀾連成一片。幾處早出的黃鶯爭着飛向向陽的樹木,誰家新來的燕子銜着春泥在築巢。繁多而五彩繽紛的春花漸漸要迷住人的眼睛,淺淺的春草剛剛能夠遮沒馬蹄。我最喜愛西湖東邊的美景,遊覽不夠,尤其是綠色楊柳蔭下的白沙堤。

(4)全部講完,學生齊讀詩歌一遍。

師:好!同學們對本首詩的內容理解得不錯了!下面讓我們再次朗讀詩歌,注意:邊讀邊在頭腦中展現詩句所表現的意境。

三、細讀課文,整體感知:

1、學生自讀後討論:詩中所寫的是春天的哪一個階段,找理由説明:

明確:寫的是早春,早鶯、新燕、亂花、淺草。是“早鶯”,而且幾處,不多,所以搶着向陽的暖樹,來試它滴溜的歌喉;因為是“新燕”,是不多的幾家,就會引起人們一種乍見的喜悦。而春天百花爭豔,眼前一片奼紫嫣紅,便有迷亂之感。草初生,故“淺”,也是早春景象。

2、詩中寫了哪些景物?怎樣寫?

明確:春水,春雲,春鳥,春樹,春泥,春花,春草,春水初漲,春水淙淙;白雲重疊,同湖面相連,水雲相接連成一體;早鶯搶着向陽的暖樹,來試它滴溜的歌喉;新燕剛回引起人們一種乍見的喜悦;而春天百花爭豔,眼前一片奼紫嫣紅,數量多,顏色豔,使人眼花繚亂,便有迷亂之感;草初生,剛能淹沒馬蹄印。

3、品讀詩,賞妙筆

(1)古人對語言的錘鍊極為講究,所謂“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其實都是“吟安一個字,撫斷數根鬚”的結果,白居易、歐陽修、賈島都是其中的典範。本詩“亂花漸欲迷人眼”中的“亂”不僅寫出了花的品種數量之多,顏色之豔,眼前一片奼紫嫣紅,使人眼花繚亂,便有迷亂之感;更顯出了一種勃勃的生機。

(2)詩中還有類似的妙筆,學生討論找出並説説妙在哪裏?

明確:初、低、早、爭、暖、新、春、漸、淺。

(3)想象詩中優美的意境,教師配樂朗誦。投影錢塘湖的春景圖

明確:在一個明麗的春日,我信馬來到錢塘湖畔,由孤山寺的北面繞到賈公亭西。一場春雨剛過。雲氣同湖面上的微波連成一片,像貼在水面似的。而湖水漲得滿滿的,快要跟岸齊平了。遠處近處都有黃鶯婉轉的叫聲,這些春天的使者們,嬉戲追逐,爭着搶着往向陽的枝頭飛。誰家新歸的燕子在湖邊飛上飛下,它們忙着銜泥築巢。沿途繁花東一簇,西一叢,快要讓人眼花繚亂了。而路上的春草剛從土裏鑽出來,剛夠遮住馬蹄。春神把花掛在樹上,把草鋪在地上,供人們盡情賞玩,而我最迷戀的卻是湖東一帶,這裏綠楊成蔭,白堤靜靜的躺在湖邊,安閒,自在,真要讓人留連忘返了。

四、精讀(選讀)課文,深入感悟:

1、詩中流露出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明確:最後兩句直抒胸臆,表達詩人喜悦的心情。“最愛”,表達作者對錢塘湖美景的讚美熱愛之情;“行不足”,是因為看不足,説明詩人流連忘返,完全陶醉在美好的湖光山色之中。

2、請學生回答:面對美好的大自然,我們應持什麼樣的態度?

3、西湖是我國一顆光彩奪目的明珠,是馳名世界的旅遊勝地,有着“人間天堂的美譽”。歷代文人詠贊西湖的詩文很多,你們能舉出一些嗎?

例:蘇東坡《飲湖上初晴後雨》:“水光瀲灩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粧濃抹總相宜。”

楊萬里《曉出淨慈寺送林子方》:“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五、課堂總結:

這首詩的題意主要在“行”字,詩人寫騎馬遊春的樂趣,截取從孤山寺北寫起至白沙堤。開頭寫“湖面初平”是孤山寺所見之景,中間寫遊程中所見,最後用“綠楊蔭裏”寫白沙堤之景,明麗輕快,令人目迷神馳。

六、佈置作業:

1、能熟練背誦和默寫;

2、賞析頷聯,描繪了一幅怎樣的圖畫?

七、板書設計:

所行孤山寺賈亭西湖東白沙堤

對春天

西湖春景圖所見水漲雲舒鶯歌燕舞花亂草綠的喜愛和

讚美之情

所感最愛湖東行不足

《錢塘湖春行》教案15

教學目標 :

知識目標:有感情地朗讀、背誦詩歌。體會詩歌所表達的情感。

能力目標:用心品味詩歌語言,培養學生賞析詩歌的能力。

情感目標:激發學生對祖國河山的熱愛之情。

教學重點:

通過精讀、誦讀、美讀,理解體味詩歌的意境美、語言美,受到美的薰陶。

教學難點:

品味語言,體會詩的意境。

教學方法:朗讀法、討論法、練習法

教學用具:多媒體課件

課時: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同學們,春天是個美麗的季節。無數文人墨客都歌頌過春天,表達對這個季節的喜愛之情、留戀之情等等。今天,我們再來學習一首詠春的詩歌,感受一下春天的美景。

2、作者簡介

白居易,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唐代著名詩人。他的歌政治傾向非常鮮明,重視諷喻,崇尚簡單易懂。代表作有長篇敍事詩《長恨歌》、《琵琶行》。

二、一讀課文,整體感知:

1、師範讀,學生聽讀,注意節奏。

2、學生自讀,培養語感。(注意聽準字音、劃出節奏、標出韻腳)

3、點名朗讀,同學糾正。

4、學生齊讀詩歌。 (注意讀出情感,讀出韻味)。

思考:(1)通過詩歌的題目,我們可以發現什麼信息?

(2)此詩寫的是西湖什麼時候的景色?從哪裏可以看出來?

三、二讀課文,理解內容:

1、放聲朗讀詩歌,對照課文下注釋,理解詩句意思。如有疑難,可與同桌討論,也可舉手問老師。

(師巡視,教師抽查學生自學情況。)

2、指明學生描述詩歌景象。

3、作者遊西湖的路線是怎樣的呢?

四、三讀課文,品味探究:

1、齊讀詩歌。

討論:(1)詩中為突出早春的特點,描寫了那些典型的景色?

(2)“幾處”為什麼不是“處處”?“誰家”為什麼不是“家家”?

2、本詩中用了何種修辭手法?

3、詩中直抒胸臆的詩句是哪句?

4、師生共同歸納賞析詩歌的方法。

五、拓展延伸

猜猜下列詩句描繪的是哪個季節的景色?再按照春夏秋冬的順序進行排列

1、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

2、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3、晴空一鶴排雲上,便引詩情到碧霄。

4、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

六、課堂訓練

1、朗誦詩歌。

2、以本首詩為例説説律詩的特點。

七、作業

1.背誦、默寫全詩。

2.用自己的話對《錢塘湖春行》進行描述,寫在作業本上。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mingrenmingzhu/qiantanghu/v77xz.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