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名人名著 >錢塘湖春行 >

《錢塘湖春行》優秀教學設計

《錢塘湖春行》優秀教學設計

《錢塘湖春行》選自《白氏長慶集》。是一首寫西湖頗具盛名的七言律詩。分享了《錢塘湖春行》教學設計,一起來看看吧!

《錢塘湖春行》優秀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有感情的朗讀誦背全詩。

2、品味語言,體會詩的意境。

3、啟發學生熱愛中國傳統文化提高文化品味和審美情趣。

4、引導學生了解自然,熱愛自然,尊重自然。

教學重難點:

1、有感情的朗讀誦背全詩。

2、品味語言,體會詩的意境。

課前準備:

1、收集與春有關的資料;

2、收錄機、磁帶;

課時

一個課時

教學設計:

一、備讀導入新課:

1、 學生自由背誦唐詩,説唐代著名詩人,引出白居易;

2、 學生説白居易的小故事,引出新課;

二、初讀熟悉全詩:

1、 聽錄音,要求學生正音正字;

2、 生齊讀;

3、 抽生朗讀,指導朗讀技巧(聲音洪亮,節奏抑揚頓挫,情感自然)

4、 師範讀,學生思考:

A、劃出壓韻的字;

B、分析這是一首什麼體裁的古詩?

C、找出其中的對偶句,體會其特點。

三、熟讀理清遊蹤:

1、 誰能劃出標題寫了幾方面內容,並説明理由;

2、 讀一讀詩,想一想詩人憑什麼説是錢塘湖,而非其他;

3、 詩人説“行”,你能找出依據嗎?

四、精讀尋覓春蹤:

師:請閲讀全詩,想一想,寫了春天的`哪一個階段?

生:早春

師:小組自由討論,詩中哪些地方是在描寫初春的西湖?

(學生分組討論後自由發言)

歸納:大致有春水,春雲,春鳥,春樹,春泥,春花,春草,在具體分析時,結合朱自清的《春》中春花,春草的描寫。

師小結:白居易用妙筆為我們繪出了一幅水漲雲舒鶯歌燕舞,花亂草綠,遊人如織的西湖早春圖。

課後反思

(1)注重文言文的朗讀,讓學生熟讀成誦培養語感,體會情感美。“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多讀精背是千百年來我國人民學習語文的傳統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在多讀、精讀、美讀中對詩意逐步瞭解,以至熟悉詩的內容,設計不同的教學情景讓學生讀,進一步品味詩的好詞妙句,感受詩中的優美意境,理解作者寄寓文中的喜怒哀樂之情和沉鬱頓挫、奔騰激越的情感,體會詩文的情感美。這些情感孕於無聲的語言中,要通過朗讀將其外化。最後達到詩詞教學的目的,熟讀成誦。

(2)在合作學習中培養探究能力

賞析詩中的好詞妙句,讓學生找出自己認為好的詞句,在合作小組中討論探究,交流自己的意見和看法,從而形成合作學習的能力。對詩中情景的表演更是對合作探究的訓練與提升。

(3)多媒體教學手段激趣

用多媒體播放有關的音樂,有關的春的圖片,有關的課件,讓學生有興趣去學習,使教學的內容直觀形象生動有趣,從而活躍課堂氣氛,使學生樂學。

(4)、傾聽詩樂,強化想象力,感受詩歌意境。

詩歌與音樂有密不可分的聯繫,很多詩就是為和樂而作。古代詩歌遣詞造句高度精闢,具有濃郁的詩意,在教學中若能把它化靜為動,變無聲為有聲,將能引導學生迅速進入詩中的情感氛圍,感受並體驗着詩人的喜怒哀樂。在教學中儘可能地將古詩中的“情”化為可作用於聽覺的音律,這有利於學生披文入境感受詩歌文字的精妙。

⑸、用心動腦,編演課本劇,培養創造力。

改編是一種創造,表演更是一種創造。“一千個觀眾就有一千個哈姆萊特”,改編後進入表演,個人的創造性發揮達到巔峯,圍繞劇情的推進和人物性格的表現,動作、表情、對話都達到高度的個性化。編演課本劇,可以幫助學生把書面文字轉換成適合於舞台的口頭語言、形體動作,變死的課本知識為活的演出實踐,培養了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標籤: 教學 錢塘 湖春行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mingrenmingzhu/qiantanghu/9r4z2w.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