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名人名著 >平凡的世界 >

平凡的世界閲讀筆記

平凡的世界閲讀筆記

路遙的作品《平凡的世界》是靠着這些平凡的人物體現人情冷暖,社會現實,更讓人有所感悟。路遙的題記是:“謹以此書,獻給我生活的土地和歲月”。這同時也是路遙對他生活過的土地和那段歲月最簡單真摯的愛的表達。

平凡的世界閲讀筆記

平凡的世界閲讀筆記1

我看的書目是路遙寫的平凡的世界,看了第一部第一章就被喚醒了很多的回憶,作為在農村長大的學生,梅州市,廣東省經濟倒數幾名的市,梅州市十幾年前的農村,物質生活當然是很不發達的,雖然比書中描述的生活狀況好多了,可是還是會有類似的感覺,因為小學的時候,中午有時是自己帶飯去吃的,印象最深的就是鹹菜,梅州的鹹菜也是比較出名的。

8歲的時候從老家到城裏讀小學,爸媽都不在身邊,居住在姑媽家,也是屬於生活不富裕的那種,應該説整個小學,在城裏讀書,心裏都會有孫少平的那種卑微的心理,不過我是比較細微的這種心理,每當下午放學之後,當大家歡呼着要去街邊吃好吃的時候,因為口袋裏沒有一分錢,所以我只能先一個人走回家。

因為本身性格比較內向,不善於跟不熟悉的人交流,所以剛到城裏也是跟孫少平一樣會有孤獨寂寞的感覺,沒有了村裏面的同齡人一起玩,感覺很寂寞。有一個共同點特點就是,書裏面的主人公,大哥當年為了讓他和妹妹上學,十三歲高小畢業,連初中也沒考,就回家務了農。至於大姐,從小到大連一天書也沒有念過。

家裏能讓他這樣一個大後生不掙工分白吃飯,讓他到縣城來上高中,就實在不容易了。這些,都是説明他的家人都很愛他,同樣的是,我的家人都很愛我,雖然我只是姑媽的`侄子,她待我就像是親生兒子一樣,除了爸媽,我最感謝的就是我姑媽了。

雖然我爸媽沒有在我身邊,可是有時我媽會千里迢迢地搭車到城裏來看我,就為了幫我洗臉洗乾淨點。爸爸有時也會到城裏來幫我修改作文。曾經有一段時間,我變壞了,我覺得現在我還能在廣東商學院讀大學,很重要的原因是我的家人對我無與倫比的愛。感謝親人!!

平凡的世界閲讀筆記2

正如田曉霞所説,很多農村來的高中生“氣質”都很差勁,也許他們擁有一張高中的文憑。但在那個動盪的年代,這一紙文憑又能算得了什麼!高中畢業回鄉勞動,不出幾年,他們身上再也沒有書卷氣,滿嘴談的都是柴米油鹽,每天為基本的生計而奔波,這和別的莊稼人又有何不同!他們的一整個世界,就侷限在小小的村莊中。他們沒有理想,生活很快會將他們的激情一併磨滅;他們更沒有為之奮鬥的目標,在這個窮困的村子中,最基本的生計都維持不了,誰還有心思顧及其它?

這就是生活。但我們並不能簡單地將它稱之為命運。生活是客觀存在的,它亙古不變,它安排不同經歷、不同性格的人去他們應該呆的地方,所以世界才能有條不紊地運轉;但我們不應當將自己的遭遇歸結到命運上,不幸的生活是註定的嗎?這不免有些可笑。現實也許是不能改變的,但每個人的命運都可以很好的將它掌握,文中的少平不就是一個鮮明的例證嗎?我們的生活,我們未來的命運,難道不該讓我們自己去把握?把一切物事歸到命運上的人,那只是他不敢正面面對自己的命運罷了。

少平不甘於做一個終日庸庸碌碌的普通莊稼人,所以他選擇離開,最後也終於擺脱了那所謂命運的宿論。難道農民的孩子註定還是一個農民,而擺脱不了當一輩子莊稼人的命運嗎?可普通人並沒有這樣的覺悟,於是他們心平氣和地接受了“命運”的安排。但少平沒有,他讀過許多書,他知道外面還有更廣闊的世界。於是他勇敢地走出黃土地,去尋找想象中那個不一樣的世界。

讀書,有時真的能改變一個人。一個整日操勞,從不讀書的人,根本無法對自己的未來有多麼明智的判斷。也許那些沒有文化的人一樣過得很快樂,但這種快樂或許是很淺薄的,分糧多分了些,路上白撿着一顆雞蛋,都可能是他們為之快樂的原因。就像少平的姐姐蘭花一樣,她快樂的載體僅僅侷限在自己的丈夫和兩個孩子身上,這便是她全部的快樂。因為她沒讀過書,所以儘管她是一位淳樸善良的人,但只要失去了快樂的源泉,她便會全線崩潰。她沒有文化沒有思想,她的快樂只能寄託於別人身上,她無法從自己這裏獲取真正的快樂。而對於更多的人來説,他們擁有較高的文化,卻愈加苦惱,有文化的他們瞭解更多的事,自然就會有更多的煩惱。他們不能安分地遵循別人對自己一生的安排,但他們讀的書不多,他們沒有思想沒有能力去改變自己的處境,最終他們不得不向命運屈服。蘭花知道的不多,所以她滿足於自己的生活,為自己所能擁有的感到快樂,而如潤葉一羣人,他們有文化,卻很少看書思考,不得不接受別人的安排。但他們卻不甘於受縛,不滿足於目前的處境,卻只能像秋後的螞蚱一樣無力地掙扎幾下,與沒有受過教育的人們相比,他們反而更加不幸。

人常説,沒有文化真可怕,但其實有文化沒思想更可怕。就像一隻鳥兒從不知道外面還有更廣闊的世界,所以它就安分地呆在籠子裏享受主人的寵愛。若你從山林中抓回一隻鳥兒養在籠中,它因嚮往外面天地的自由而往往會絕食自戕。故對籠中之鳥而言,無知有時甚至是件好事,不是嗎?人有時亦也如此。

每本書中,大概總會有個丑角,在這本書中也不例外。現在讓我來談談孫玉亭,一個矛盾、滑稽的悲劇人物。

在那個我不太看得懂的年代,不乏有許多玉亭同志這樣的人物,跑斷腿熱心鬧革命,將那個現在看來很荒唐的“革命運動”搞得轟轟烈烈。那時候的所謂革命,也許根本上就不能稱之為革命。看上去就像在演一台戲,表面上很熱鬧,可老百姓看得懂嗎?老百姓又能從中得到些什麼呢?那些年的運動雖然徹底打擊了所謂的資產階級敵人,但這樣的運動對集體對老百姓根本沒帶來一點好處,它使得富裕的變得貧窮,使貧窮的更為困頓——正如路遙所説:上面其他事都可以管,但最好在種莊稼的事上不要管老百姓。讓農民自己種,這問題就好辦。農民就是一輩子專種莊稼的嘛!但好像他們現在不會種地了,上上下下都指撥他們。規定這,規定那,這也不對,那也不對,農民的手腳被捆得死死的。其他事我還不敢想,但眼下對農民種地不要指手畫腳,就會好些的。真正的革命,並不該是一出熱鬧的戲,喊着號子向前衝。革命,也許應該是以廣大人民的利益為理想,為他們的理想而改革、奮鬥。

但我們的孫玉亭同志也許並沒有意識到這一點。他的革命熱情的激發並不在於他在做什麼革命工作,也不是這項工作能否為民謀福,他只是喜愛進行革命運動時眾人鬧哄哄的景象,喜愛他在這個大集體的重要位置和發號施令時那一種頤指氣使的感覺,他喜歡的只是革命所帶來的個人滿足而非革命本身,這才是孫玉亭這個人物的悲劇所在。所以當這個親愛的大集體快要不復存在時,他感到極度的失落,為自己的命運而哀歎。

那個特定的年代,人們似乎已經忘記了什麼才是真正的革命。這樣的革命就像是一出精心修改過的劇本,台上台下的人都知道將會發生什麼,但仍要裝出一副熱情虔誠的面孔去觀看——台上台下的也許都在演戲。導演這幕劇的真正取悦對象不是台下的老百姓,而是端坐在台上的那些不苟言笑的人——也許他們才知道這幕劇的底細的。但這又何妨呢?

真正的革命不是演戲,而是為了讓人民更好的生存發展而進行的改革,但那個時代一心鬧革命的人也似乎忘了這個真理。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mingrenmingzhu/pingfan/oey8wp.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