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名人名著 >平凡的世界 >

讀《平凡的世界》有感【熱門】

讀《平凡的世界》有感【熱門】

當閲讀了一本名著後,相信你心中會有不少感想,寫一份讀後感,記錄收穫與付出吧。你想知道讀後感怎麼寫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讀《平凡的世界》有感,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讀《平凡的世界》有感1

這是一本讓人無法平靜的書。這本書讓人感覺熱血沸騰,內心世界翻江倒海,而且時不時湧來一股力量,激勵着我勇往直前,並促使着我思考我懵懂的人生和迷茫的未來。

當我讀完這本書時,它好似我的靈魂得以淨化,拋開了生活中的種種的不愉快和各種雜念,重新輕裝上陣,開始學會了珍惜當下,活在當下,並勇往直前。

雖然書已經讀完了,但是書中描繪的那僅屬於雙水村的那個活生生的平凡的世界,還有那些不平凡的人,久久佇立在我內心深處,成為我永遠不可抹去的寶貴的記憶。

故事結束了,但是生活還會繼續,抬頭望去,桃花依然紅,柳絲照歸綠,才發現那最好的世界,還是平凡的世界。沒有華麗的辭藻,沒有驚險離奇的情節,沒有驚天動地的場面,有的只是平凡的人,平凡的生活,平凡的感情,還有平凡的故事。

本文選擇了田曉霞和孫少平兩個完全不同的人物的形象,來寫出了一些自己的淺薄的感受和認識。很喜歡書中的田曉霞的形象。她開朗活潑、美麗聰慧、待人熱情、敢做敢想、並且大膽奔放、思想開放、才華出眾、善良灑脱,是典型的完美主義的形象,有時卻像個男孩子,有着那個時代突出的特點,擁有獨立自主的現代知識女性的形象。

在那個平凡的世界裏,雖然曉霞沒有像其他主人公一樣的生活的苦難與艱辛,但是她太書中的表現,完全不亞於,他們當中任何一個出眾的貧困者的角色。

她出生在一個優秀的幹部的家庭中,殷勤的家境,使得她衣食無憂,與孫少平窮困潦倒的生活環境,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但是她完全沒有因為家裏的條件優越而顯得一副比別人高一等的架子,反而是一種很親切的形象。我們可以看出,書中第一次描寫孫少平遇見田曉霞時的情景:“田曉霞是個開朗,活潑大方的女孩,後面又寫到田曉霞外面的衫子竟然像男生一樣披着,這讓孫少平感到無比驚訝。”可見她的獨特之處。

對於生活,田曉霞是一個熱心,而且大膽潑辣,自我意識極強的女性。温和,自由,平等的家庭環境為她的個性發展提供了良好的氛圍。由於受到父親的影響,她從小就喜歡讀書,並且受過完整的教育,感觸着現代文明的氣息,具有較高層次的文化修養。

可以説她的生活是優裕的,可她並沒有因此而覺得滿足,反而繼續前行,對生活充滿着希望,懷揣着夢想,顯示出新時代的女性的特徵,真可謂羨慕至極。

對於愛情,她敢愛敢恨,有無畏追求自己愛情的勇氣,不在意對方是否富有。在與孫少平的愛情中,她是孫少平的精神支柱。雖然他們之間的差距之大,但是他們的愛情簡單而美麗動人,更讓人惋惜。愛情對於曉霞來説,是兩個人一起對人生意義進行追尋的長途。她對愛情的執着不單單是精神的契合和感情的共鳴,也是對孫少平生活的一種體悟與理解。

她留給孫少平的“不要見怪,不要見外”的字條,承載了多少對於孫少平的愛與付出。他們身上我能感覺到真正的純粹的愛情的美好。儘管孫少平是典型的身無分文的窮小子,但是曉霞卻看到了孫少平不一樣的靈魂,她始終鼓勵少平,他應該有自己更好的世界,他不應該屬於偏僻窮讓的鄉村,是曉霞一直鼓勵他走出卑微的自己,給予闖蕩外面的勇氣,也許這就是愛情的力量,給與曉霞這麼確定和放大孫少平的能力。

在小説的最後,曉霞為了救出落水的小女孩,付出了自己的年輕的生命,是讓人感動的,同時她的犧牲,讓多少的人感到惋惜的痛心的。我想如果給曉霞一個重來的機會,她仍會選擇救出小女孩吧。

對於孫少平的認識,“貧窮使人過分的自尊”因為貧窮使他曾經過分的卑微,過分的自尊,甚至為了特立獨行,為了追求青春和夢想,放下了對家庭的一些擔當,但是經過時間的洗禮和自己對於生活的認識的高度,使他越來越感謝自己遇到的磨難,並對苦難有了深刻的認識,對生活有了深邃的理解,責任感也變得強了,對精神世界也有了更高的追求。

他對於苦難的認識,自稱“苦難的哲學”,在書中這樣描述:“是的,他是在社會的最低層掙扎,為了幾個錢而受盡折磨,但是他已經不僅僅將此看作是謀生,活命,他倒是很“熱愛”自己的磨難。通過一段血火般的洗禮,他相信,自己已經千辛萬苦而釀造出來的生活的之蜜,肯定比輕而易舉拿來的更有滋味。”

我想如果我們也有這樣的一種高度的認知,那麼生活的那麼多多小小的煩惱,都將會成為一些微不足道的事情。隨着世道的變化,時間的流逝,生活的閲歷,使得孫少平在往後的生活中變得更加的堅韌,勇敢。在面對自己的曉霞的逝去,他仍然沒有被打垮,反而變得積極面對生活,回到現實的世界,繼續的迎接他的生活與挑戰,這點上是驚訝到了我。

看完這本書,再看看我們現在的生活,就覺得我們的生活真是來之不易,需要我們珍惜,再珍惜,而不是虛度光陰!

讀《平凡的世界》有感2

福堂在書中的形象不算“太好”,本來也是窮苦人出身,解放前和玉厚一起給金家打長工。解放後,憑着苦出身和自身能力,福堂卻成了幾十年的村支書,金水村的強人。福堂好權謀,有心機,在“複雜”的大環境和小環境裏,始終如魚得水,遊刃有餘。福堂有個當大官的弟弟福軍,膝下有潤葉潤生一女一子。雖然如此,似乎也沒有過多證據表明福堂有利用弟弟和自身的權勢魚肉鄉里的場景。我們知道潤葉還是非常善良的。潤生雖然懦弱,也沒有紈絝之氣。我想這些都是拜路遙先生的理想主義所賜吧。

一切似乎都是理所當然的,福堂幾十年如一日跟着黨走,也跟着黨過上了舒心的日子。所以當黨變化的時候,福堂卻明顯的不適應了。黨要打破集體主義大鍋飯了,過去的生產隊要改成承包小組了,還要自願組合,優化結構。這讓舒服多年,早已不能且不願勞動的福堂情何以堪啊。

形勢比人強,當大家都不願意帶着福堂這個“累贅”的時候,不起眼兒的潤生卻挺身而出。主動懇求少安和海民:我爸身體不好,還是老腦筋,可我還能勞動呀,我不當老師了,可以出山,把我們家帶到海民哥一組吧。

當我們尊敬有志氣有能力的少安少平的時候,我們實際上是忽略了潤生,在我們的印象中他只是個平庸的青年,家境不錯,人卻懦弱,即使憑着玉亭的“策劃”當上了村裏的民辦教師,卻也無風無浪,似有似無的。只是在這個時刻,為了父親,為了家庭,為了自己的尊嚴,這個不起眼的年輕人卻像主事人一樣挺身而出,直面生活的挑戰,足以贏得少安海民和所有讀者的尊敬。

當潤生把自己的想法跟父親提出來之後,父親的心情可想而知,捨不得從小寵愛的兒子不當教師而去出山勞動:爸爸還能幹哩,你就安心當你的教師,爸爸準備出山呀。

此時,一貫生活在家庭呵護之下的潤生卻説:我主意已定,不再當教師,出山勞動!

兒子走後,強人福堂把頭埋在被子裏,無聲地哭了……

漂亮!實在是漂亮!漂亮的一塌糊塗!

讀《平凡的世界》有感3

“勞動最光榮”每當我看到這句話,我便不由得想起孫少平。他是個平凡的人,出生在一個平凡的世界,過着平凡的生活。但,他有着一顆不平凡的心。平凡是生活的本色,對於這個浩渺的世界來説,我們是渺小的,是脆弱的。這個世界也是平凡的,充斥着喜與怒、悲與歡、生與死,世事的變更,對歷史的長河來説,無非都是些平凡事。對於“平凡”這個詞,我素來這麼認為,直到讀了《平凡的世界》。

合上書,驀然回首,我便又想起了這本書。在那溝壑縱橫的黃土高原上,生活着一羣黃土般淳樸的人啊,平凡的故事同樣也演繹着它的精彩,平凡的雙水村也有精彩絕倫的篇章......

每當月光洗盡鉛華,懸掛在那永不褪色的深藍天幕上,輕輕瀉入千家萬户。我總想站在最高的山頭,去眺望那一束束昏黃的燈光從窗口流出,去望望窗內是否坐着一家人,那些人是否都演繹着不一樣的故事。我總覺得,我們的人生就如這本書,不在於結果,而在於這個過程是否精彩。人生就該像孫少平那樣不對生活低頭,活出自己的精彩。

孫少平在那令人心酸的歲月中,過着極其艱苦的生活,生活與物質上的貧瘠,一次又一次的打擊着他。然而,他積極面對,與生活抗爭着,善良淳樸,積極向上,為人忠厚的心從未改變。儘管孫少平出生在一個窮苦家庭,但是他有夢想,他不甘於在這個窮山僻壤裏度過一輩子,它有遼闊的眼界,有一顆追夢的心。

在外面的日子裏,無論生活多麼艱辛,他都不願回到雙水村,因為他覺得自己的人生舞台會更大更廣闊,而不是回到家以種田為生。孫少平他不好高騖遠,但他有自己的理想。貧窮往往會讓有理想的人意志消亡,面對這樣一個現實,孫少平並沒有被嚇倒。他依然相信自己,可以靠自己的雙手在那陌生的地方生存下來,即使有太多的苦要受,因為他明白,當初走出來是為了夢想。他不忘初衷,在殘酷的逆境中,孫少平戰勝自我,甘願做最苦最累的活。但真正讓我敬佩的是孫少平的精神世界永遠不會空虛,他重塑信心,不自卑反而堅強的內心讓我敬畏,這是一種精神,這就是不平凡!

這一路走來,孫少平收穫了許多,而我也收益頗多。

讀了《平凡的世界》,我感悟:我們每個人都生活在平凡的世界裏,生活中,或許有喧囂,或許有浮躁,我們也要懷着自己的夢想前進,追求自己的夢想。我們應該樂觀的生活,活在自己平凡的生活裏,用廣闊的眼界去看我們的世界,不讓自己囚於狹小的空間。儘管命運的安排是那樣的不公,只要我們能夠不屈不撓,努力地向上拼搏奮鬥,不讓自己內心空虛,不讓生命虛度,讓每一天都分外充實。在瑣碎的小事裏,學會堅持,在日升日落間,過好每一天。

茫茫天地,芸芸眾生,平凡的世界,不平凡的人兒。路遙先生在書中曾説:“人的生命力是在痛苦的煎熬中強大起來的”,“即使最平凡的人也要為他生活的那個世界而奮鬥。”是啊,帶着一顆堅強的心,帶着滿懷的夢想,做平凡的世界裏平凡人,但擁有一顆不平凡的心!

讀《平凡的世界》有感4

平凡是我們人生活的本色。都説多次讀《平凡的世界》可以從書中樸實的故事中找到心靈的純靜。我們每一個人,對於這個浩緲的世界來説,都十分渺小、脆弱、微不足道。這個世界也是平凡的,悲與歡、生與死、窮與富、世事的變更,於歷史的長河來説,無非是些平凡事。對於平凡,我基本都是這樣認為的,直到讀了一本書——《平凡的世界》,這才恍然大悟。

這一部小説,讓我明白到平凡和苦難的真諦,它讓我知道了生活的意義。書中為我們描述的是一個平凡的世界,這裏生活着一羣世世代代面朝黃土北朝天的普通人,他們演繹着一幕幕生老病死、悲歡離合、貧窮與富裕、苦難與拼搏、世事變更的戲劇。是喜劇亦或是悲劇?也許都有一點。在這本書裏,沒有華麗的辭藻、沒有驚險離奇的情節,沒有驚天動地的場面,有的只是平凡的人,平凡的生活,平凡的感情,平凡的故事。

給我印象最深的人物是孫少平。他深切的瞭解苦難,熟知生活的真理,對精神世界有着深刻追求的人,他有錚錚鐵骨,有強大的精神力量,有巨大的勇氣。他經歷的是艱苦卓絕的人生奮鬥,然而在痛苦與磨礪中,他形成了一種對苦難的驕傲感、崇高感。我欣賞他的苦難的哲學,欽佩他對勞動的認識,羨慕他對生活的理解。

書中是我學到了苦難的哲學,書中這樣表達"……是的,他是在社會的最底層掙扎,為了幾個錢而受盡折磨;但是他已經不僅僅將此看作是謀生、活命……他現在倒很“熱愛”自己的苦難。通過這一段血火般的洗禮,他相信,自己經歷千辛萬苦而釀造出來的生活之蜜,肯定比輕而易舉拿來的更有滋味——他自嘲地把自己的這種認識叫做‘關於苦難的學説’……"這是一種什麼樣的認識啊?每到我們遇到困難、挫折的時候——也許這種困難與挫折只有孫少平所遭受的苦難的百萬分之一——我們可曾有過這樣的認識?就算哪天突然停了電,我們往往會聽到許多的怨天尤人。然而,我想只要是你讀了《平凡的世界》以後,讀懂了“苦難的哲學”,那麼就算是你今後遭受再多的苦難,你也不會怨天尤人。

我從書中精闢的語段中讀懂勞動的價值。書中寫道:“一個人精神是否充實,或者説活得有無意義,主要取決於他對勞動的態度。”這絕對是一條終身受益的理論,在任何時候都不會過時。“只有勞動才可能使人在生活中強大。對於這些人來説,孫少平給他們上了生平最重要的一課——如何對待勞動,這是人生最基本的課題。”這裏體現出的是兩種人,勤勞的和懶散的。人生來是沒有差別的,然而經過了不同的境遇和發展之後,對勞動不同的認識,人與人之間便產生了巨大的差別。。

正如我們進入同一所大學的時候,在學習方面,我們沒有太多的差別。然而,經歷了幾年的大學生活之後,人與人之間的差別又是何其巨大。宰相劉羅鍋在和紳臨終前對他説:“其實,每個人的結局,都是他自己一手精心設計的。”當我們讀到這裏的時候,我們都應當好好想想,我們是怎樣對待勞動的。

孫少平,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啊。其實,他也就是一個平平凡凡的人,一個比普通農民多讀了幾本書,一個對生活的意義有着更高層次追求的人。 他告訴我們要自強自立,勇敢地面對一切。不怕苦難!如果能深刻理解苦難,苦難就會給人帶來崇高感。迷失在平凡的生活之中,眼中熟悉了平淡,對理想變得麻木,思想上甘於平庸,生活上安於現狀的人,才是真正的平凡。孫少平這樣一個對生活的意義有着更高追求的人,就不能稱之為平凡的人。即使是平凡,也是一個更高層次的偉大的平凡。

我們生活在一個幸福的時代,沒有經受太多的苦難,然而我們的世界也是平凡的。我們每一天過這平凡的生活,做着平凡的事情,但平凡卻不平庸,每個職位都有做得最好的,哪怕是洗碗工,洗馬桶,都有榜樣人物

既是終究平凡,我們要力求擁有平凡的偉大。

讀《平凡的世界》有感5

厚厚的一本《平凡的世界》我已經讀過三遍,但每次都會帶給我新的震撼與感動,正因我看到的是世間的真情,平凡但是真摯,咱們的生活就是如此。

在每個人的童年,父親,可能都有一個高大的形象。是啊!幾乎每個父親都是家庭的頂樑柱,但是誰又能想到在父親慈祥的笑容背後又有多少生活的艱辛與無奈?但是孫少安知道。“他父親在他面前抱住頭痛哭流涕。他第一次看見剛強的父親在他面前流淚。他自我也哭了。是的,他將要和學校的大門永遠地告別了。他多麼不情願啊!他明白父親的痛苦——父親也不願意斷送他的前程……就這樣,他參加了全縣升初中的統一考試。在全縣幾千名考生中,他名列第三被錄取了。他的學生生涯隨着這張錄取通知書的到來,也就完全終結了!”每次看到那裏,我都忍不住淚流滿面。少安為了弟弟妹妹、為了那個家犧牲的太多太多,他沒日沒夜的忙碌着,但是所有的發奮都是為了那個家,似乎從來都沒有為自我“自私”一下,他是一個多麼有情有意的人啊!

“親情是1條永遠剪不斷的線”孫玉厚的家是貧窮的,但也是富有的,家人之間那份濃濃的親情就是他們最大的財富。田福堂在經歷了那麼多的爭爭鬥鬥之後,所渴望的不也正是那種兒孫滿堂、其樂融融的親情嗎?

但是,正因家庭環境的制約,少安的愛人,註定是甘於臉朝黃土背朝天的,踏踏實實無怨的,學識多寡已非必要,耐勞勤快確是根本。因此潤葉,那個勇敢而又脆弱的女孩最完美的感情只能正因少安的抉擇而灰飛煙滅,留下的只有以前的付出,以前的完美回憶,但終究總是一段寶貴的財富,總是她心靈難得的一段慰籍和甜蜜。但無論如何,潤葉最終是臣服在世俗的壓力下了,雖然有些許的憤恨和睚眥必報的態勢,也曾潔身自好過一段日子,偏偏她碰到的是和她一樣固執的李向前,正是正因他們的固執,他們的結局只能那樣。

少平是作者重墨渲染的對象,也是我最佩服的主角。他是一個出身卑微,家境極端惡劣的農村少年,一個忍辱奮進,不卑不亢的學子。或者,農村的孩子,因自卑而上進,以上進求尊嚴,以尊嚴慰靈魂,總是深有自尊情素孩子的必然選取。在我的生活中就有着像少平一樣的典型,正是他們的精神給了咱們極大的鼓舞與力量,物質的貧窮並不可怕,可怕的是精神上的貧窮!從平凡中來,歸附於平凡中去,少平平凡的生命,分化於農田、城市工地,還有煤煙四起的地下坑道中。也許,不平凡的點點滴滴,就潤化在平凡的滴滴點點之中。

田小霞的出現,給了少平的生活更加豐富的資料。關於她的章節,我都會一遍又一遍的通讀正因有他出現的時候,總會讓人覺得生活充滿了陽光,有了她,咱們的少平就算生活再苦也還是幸福的。而她的犧牲,卻把那縷陽光多走了,少平的悲痛與彷徨讓我再次潸然淚下,田小霞是少平的一個夢,破碎但深情、酣暢卻桎跛的夢。她的犧牲,讓我認識到這就是生活,它是殘酷的,天有不測之風雲,就算再好的人,上天也不會100%的保證她的性命會有不測。

掩卷深思,真正的感情究竟是什麼?孫少平與田小霞的感情給了我極大震撼,那是真正跨越了一切界限的兩顆心靈的交匯,彼此的吸引與愛慕。而正是他們的勇氣才沒有重蹈潤葉與少安的覆轍。我堅信那就是真正的感情。

那麼少安和潤葉呢?他們服從了命運的安排,最終走上了不一樣的人生軌跡,與一個自我不曾愛過的人過起了柴米油鹽的日子,他們相互扶持,緊緊依靠直到老去。還有潤葉和李向前、潤生和郝紅梅、孫蘭花和王滿銀,他們都是被生活拉在了一齊,也許這種平平淡淡的生活中的感情不像此刻都有些青春偶像劇中所演的那樣轟轟烈烈,但是咱們能夠確定的是,他們彼此都從對方那裏感受到了人間的温暖。

寫到那裏,我已明瞭,所謂的真正的感情其實就是一種感覺——幸福的感覺,而幸福能夠有許多中表現,能夠有許多種載體,但最重要的是要被感覺到。也許那些青春偶像劇中所演的有些誇張的情節只是咱們對所謂的“真愛”幻想太多而產生的錯覺。雖然不排除這世界上的確有如此的戀愛,但絕大多數的感情,發生在咱們頭上的感情故事,卻都如白雪一般平淡無奇,而這才算是真正的感情,也就是真愛才對吧!

縱觀《平凡的世界》全書,字裏行間流淌的全是濃濃的愛意,對土地、對父老鄉親的深厚情意,有親情、友情、感情。少安與潤葉的感情,少平與曉霞的感情,潤生與紅梅的感情,少平與金秀的感情,潤葉與福堂的親情,曉霞與福軍的親情,李向前與李登之的親情,少平與金波的友情,少平與師傅的友情,潤葉與曉霞的友情……《平凡的世界》中使用最頻繁的一個詞語是:親愛的。親愛的大地,親愛的雙水村,親愛的父親,親愛的弟弟,親愛的兄弟姐妹……總之,所有人世間的真情都在那裏一一的展現。

我想起冰心曾説:“愛在左,情在右,走在性命的兩旁。隨時撒種,隨時開花,將這一路長徑點綴得花香瀰漫,使穿枝拂葉的行人,踏着荊棘,不覺得痛苦,有淚可落,卻不是淒涼。”

這感情,這友情,再加上一份親情,便必須能夠使你的性命之樹翠綠茂盛,無論是陽光下,還是風雨裏,都能夠閃耀出一種讀之即在的光榮了。

“一九七五年二三月間,一個平平常常的日子,西蒙蒙的雨絲夾着一星半點的雪花,正紛紛淋林地向大地飄灑着。時令已快到驚蟄,雪當然不會在留存,往往還沒等落地,就已經消失得無蹤無影了。黃土高原嚴寒而漫長的冬天眼看就要過去,但那真正温暖的春天還遠遠沒有到來。”儘管時光荏苒,但此刻的黃土高原的外貌依然如故,那裏仍是一個平凡的世界,一如路遙所講述的那樣:情滿人間。生活在平凡的世界中的人們啊!

看看你們的周圍,父母千里之外的一個電話、成功時兄弟姐妹的一聲祝賀、失落時愛人的一句安慰,讓咱們重新把這些愛的片斷品嚐、珍藏,不僅僅作為完美的回憶,更是作為內心的一份寶藏。這親情、友情、感情一齊織成了一張温暖人心的愛的網,時時刻刻給咱們温情與力量。

讀《平凡的世界》有感6

初見《平凡的世界》這本書,我非常好奇,怎麼還有叫這種名字的小説呢?平凡的世界,這世界本就是平凡的,咋還能寫出這麼長的作品?直到後來,我才真真正正的明白了小説題目的含義。這部小説所傳達出的精神內涵,正是對中華民族千百年來“自強不息、厚德載物”這一精神傳統的自覺繼承。

《平凡的世界》是第一部令我深深感動的作品。雖然我沒有經歷過書中的那個年代,但我卻被書中那個年代的人物所感動,尤其是那其中孫少安與孫少平兩兄弟之間與各自的命運作鬥爭的奮鬥故事。

《平凡的世界》中的孫少平是一個積極進取,敢於拼搏的青年。生在農村,學習條件相當艱苦,忍飢挨餓,經常吃黑饃饃,可他卻始終不放棄對夢想的追求,變得更加的勤奮。這部小説勾畫出他的求學、成長、奮鬥、成熟的經歷,通過對他周遭環境,也就是對他的家庭、愛情、理想、朋友以及命運的描寫,體現出了他獨特的人格魅力。他説:“人活着,隨時要準備受煎熬。”並且他自稱是“苦難的愛好者”,他闖蕩世界,當攬工漢,最後還成為了優秀的煤炭工人,這其中藴含着深邃的人生意味。人生,就是永不休止的奮鬥!只有選定目標並在奮鬥中感到自己的努力並沒有虛擲,這樣的生活才是充實的,他的精神也會永遠年輕”,仔細地咀嚼着這些至理名言,不免會讓人們對生活充滿了信心和希望。人生是考驗人的場所,它殘酷而又無情,但是少平並沒有被它所擊倒,而是勇敢的去面對。因為痛苦是人走向成熟的最好課程。種種煉獄般的生活鍛造出了他堅韌的意志和頑強的拼搏精神。他不但主動承受苦難,而且要勇於與苦難抗爭和超越苦難,從而使他的人格在苦難的鐵鑽上得到最為堅實的考驗。

縱觀少平的人生軌跡,他自強不息,奮鬥不止,他堅持理想,持之以恆;他熱愛生命,珍惜生活,他善良、寬容,內心生活又像哲人一般深邃充實,這也正是他的人格魅力之所在罷。

當然,其他人物也給了我不平凡的震撼。比如樸實的孫玉厚老漢,温柔文靜的田潤葉,時時刻刻為他人着想的王班長。

同學們,我們正值美好的青春年華,在不耽誤正常學習的情況下,讓我們擠時間好好讀讀書吧,相信你也有會自己獨到的收穫,受到書中的正能量的影響並將會使你的生命變得璀璨無比。真心的希望同學們能夠讀一讀《平凡的世界》這本好書,它一定會讓我們受益匪淺的!

讀《平凡的世界》有感7

臨近畢業,大家都要互贈禮物。紅梅沒有錢,但她所受的家教和女性應有的矜持不允許她向男友顧養民借錢。一念之差,紅梅變成了“賊娃子”:當她在小商店挑手絹作為臨別禮物的時候,根本沒有時間評估自己這種行為的全部危險與可怕,鬼使神差地試圖把多餘的幾塊手絹塞到書包裏。結果自然是被抓了個“現行”。

可憐而又可恨的紅梅絕望了,此事一旦暴光,她心愛的養民一定會離他而去,她夢寐以求的“體面人”的生活也將蕩然無存。更不要説作為女人所該有的形象的轟然坍塌。

幸運的是,絕望之際,她還有少平,那個被她“無意的風情萬種”所“閃哄”,進而以近乎“羞辱”的方式所“拋棄”的年輕人。

此時的少平突然變得“兇殘”了!

他目露兇光地對來找校領導通風報信的跛女子侯玉英説:“不許你對任何人講!更不許對顧養民講!要不然,我掐死你!”

他堅定但不失禮貌地對小商店的侯主任(玉英爹)説:“叔叔,紅梅只是因為窮,她不是個壞人。手絹的錢我來出,你們誰也別過來,我一個人帶她出去。如果誰要傷害她,我絕不會原諒,一定會找傷害她的人算賬!”

一貫精明的侯主任震驚之餘被感染了:“這個錢還是我來出吧。”與少平同村的售貨員金光明則拍拍少平的肩膀:“人才,雙水村的人才!”

所有人都默契地躲開了,少平才接出瞭如待宰割的羔羊般的紅梅,告訴她“事情處理完了,你先走吧,我遠遠地在後面跟着。”紅梅默默站了許久,終於咬着嘴脣消失在黑夜裏。

做完這件“大事”,少平的心終於燙貼了許多。想起兩年前剛入學的時候,兩個苦孩子總是在飯場上不期而遇,一起去拿屬於自己的那一份黑饃饃。同病相憐讓兩個人越走越近。站在寒夜裏,想起兩個人曾有的過往,少平的喉管和鼻子一陣温熱,兩大滴熱淚奪眶而出,砸在腳下冰冷的石板上。

是的,紅梅早就離他而去,正在與養民共享愛情的美好,共同憧憬着未來的幸福生活。而少平,不過是做了一場美好的夢而已,並且這個夢早就醒了,還教會了少平很多。按道理説,少平應該對紅梅充滿“怨恨”才是。可今天,在紅梅的“危機時刻”,少平卻毫不猶豫地挺身而出,幫助紅梅把夢魘留在了黑夜,重新給了她光明的白天。

“眼裏為她下着雨,心裏為她打着傘。”

是為情懷。

讀《平凡的世界》有感8

蘭香馬上就初中畢業了,與時下家長們把孩子中考當做天大的事情不同,蘭香面臨的卻是要不要繼續升高中的問題。

事情是明擺着的,家裏的光景爛包的一塌糊塗,老奶奶癱瘓在炕上,大哥又剛剛結婚,還要添人進口,即使二哥唸完高中回家勞動,也沒辦法支撐這一大家子,哪裏又有錢來供自己讀高中呢。

再説,就算讀完了高中,又能怎麼樣呢?還不過是拿了個紙片片(畢業證)回到農村勞動,找機會嫁人、生娃、拾掇家……與母親和姐姐蘭花比,自己算是幸運的,起碼會寫自己的名字了。

既然結局一樣,幹嘛還要給家裏添麻煩,浪費錢呢?儘管不捨,從小懂事的蘭香還是下定了不再讀高中的決心。回家勞動去呀,還可以幫持家裏一把呢。

可當她把這個決定跟父兄提出來的時候,大哥少安站出來,親切而堅定地摸着妹妹的頭説:怎麼能不上學呢!初中畢業後還要上縣裏讀高中哩。爸爸、我,和你二哥,三個人勞動,還供不起你一個人?家裏的光景常年就這麼窮,也不差你一個人的花費。你放心讀你的書,只要你能把書讀出來,我們就是賣盡家當,也要把你供到頭!

再能説什麼呢?蘭香一顆年少的心被親情的温暖緊緊包裹着。她暗下決心,一定好好學習,不辜負父兄的期待。

這一段描述的場景可能對時下的年輕人很陌生,現在很多家庭都是獨生子女了,沒有嚴格意義上的兄弟姐妹。即使在農村有兄弟姐妹的家庭,也往往各自外出打工,天各一方,都在過着自己的小日子,很少再有一家人互相支撐、患難與共的場景。甚至在金錢物質的糾葛裏,兄弟反目的情況時有發生。互聯網時代,交流多了,親情反而少了。

我的弟弟一家三口在廣州生活,弟弟和弟媳工作都很忙,侄子還小,他們一般只能在年節才能回家。一次,送他們去機場的路上,聊起孩子的未來,坐在後排的弟媳説:哥啊,以後等博緯長大,不管做什麼,就讓他去博韜哥哥所在的城市吧,兄弟兩個也有個照應。

開車的我,不禁心頭一熱。是啊,我們是一家人嘛!

平常裏,被人叫慣了“蔡總”、“蔡老師”、“老蔡”,偶爾和弟弟通電話,聽到那邊話筒裏的一聲“哥”,何嘗不是一種温暖幸福呢。呵呵。

讀《平凡的世界》有感9

”勞動就是幸福”每當我看到這句話就會想起孫少平,想起他在煤礦工作時乾的那些又苦又累的活。想起大風大浪過去後這最樸實的充實自己的方法。或許看到這句話也會想起孫少安,那個13歲就輟學中的幫家裏中四維持生計的少年。農民的想法是多麼的簡單,他們不求天不求地。只求那面朝黃土背朝天的一輩子的辛勤勞作,幾畝薄田能在血汗的澆灌下長出些養家餬口的糧食。

一段歷史能給一個社會烙下深深的烙印,生活又只不過是漫漫長路上無數瞬間的拼合。“情”是那永遠不會脱落的粘合劑。是少安和少平的手足情深?是少安潤葉的兩小無猜?是潤葉向前的苦苦真情?是少安紅梅的情竇初開?還是少平喝曉霞的生死兩個的海誓山盟?可那又是為什麼,所有的人所有的事都在現實面前屈服了,所有的愛所有的情都在世俗封建裏脱膠了。把生活摔的七零八碎,一片片跌落塵埃。

名師點評:

《平凡的世界》作為經典一直被人們詳讀着。作者在這篇文章中也解讀了這部經典。本文先用洗練的語言講述了小説的故事,接着對人物形象進行了細緻地剖析,論述深刻。

好在沒有永遠的幸福,也就沒有永恆的痛苦。生活就像雙水村的流水一樣不緊不慢的嘩啦啦的流,失落順水流走了,幸福也隨波飄遠了。閉上眼,就似乎能看到那一年一度的熱鬧如春節的打棗節。那紅火勁竟壓過中秋端午。那一天裏,所有雙水村的人們似乎忘掉了一年的煩惱和憂慮。人們在山林間隨意吼着兩聲信天游,打下一粒粒肉厚核小的大棗子,笑着唱着鬧着。這時的雙水村,似乎連空氣都瀰漫着甜甜的棗香,還瀰漫着幸福的味道。

“愛在左,情在右,走在生命的兩旁,隨路撒種,隨時開花,將這一路長徑點綴額花香瀰漫”一直記得冰心的這句話。總覺得它美好又夢幻,就像保險箱裏的光芒四射鑽石,當伸出手指時,觸碰的只有一片冰涼。一切美好的可望卻不可及!都祝有情人終成眷屬,可那歷史的烙印就是牢不可催的保險櫃,是打不穿的思想封建。少安與潤葉,那一對雙水村裏青梅竹馬玩大的童真少年,就因為身份的不等生生把思念埋葬;少平曉霞這對抱負遠大的知識青年,在一起談理想論希望,還有那充實着精神生活的信物書籍,和一本本精緻的參考消息,無不寄託着濃濃深情;茫茫大草原上,金波一定還在唱着那首熟悉的曲子“在那遙遠的地方,尤為耗姑娘。”天蒼蒼,野茫茫,哪裏有他夢裏的姑娘?

茫茫天地,云云眾生,平凡的世界,不平凡的人!

讀《平凡的世界》有感10

《平凡的世界》,書如其名,沒有任何傳奇色彩的跌宕起伏,也沒有武俠小説中的刀光劍影血雨腥風,更沒有時下一些情小説的纏綿悱惻深刻動人,甚至一點華麗矯情的詞藻都沒有。整部作品平淡而又質樸,在路遙的筆下,一個平凡人的生活圖景就浸潤在這幾十年的時光裏,普通,但又藴含着勞動人民特有的淳樸與堅強。書中為我們描繪了一個黃土地的世界,這裏生活着一羣世世代代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農民們,他們在這個荒涼的土地上貢獻了一生。生老病死,悲歡離合,苦難與拼搏,勞動與情,挫折與追求,痛苦與歡樂等這些平凡的元素為我們展現了勞動人民瑣碎而坎坷的生活。作者為我們闡釋了平凡和苦難,這才是生活的意義,人生就如同一個苦行僧的修行過程,我們要嚐盡困苦,才能修習圓滿。人性的真善美,人性的醜惡,人情世故都在這個平凡的世界裏一一折射出來。

輕易地,我就對文中的人物產生了共鳴。因為自己的家鄉就在農村,感覺裏面這些平凡而深刻的人物形象不經意間就會與自己的鄉親們重合。看這本書的時候,淡淡的熟悉感一直充盈着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一日三餐,糧食作物,播種收穫,父母兒女,還有不時的分別與團聚。家庭中有過節時的歡悦,有結婚時的喜慶,也有喪禮是的悲涼,還有親人去世的哀傷,更有日常生活中小口角和平時的小娛樂,這就是鄉村人的生活。雖説人生如戲,但戲台上的情節是緊湊的,跌宕起伏,扣人心絃,幾乎所有的事情都融合在幾幕劇裏。但人生充滿着瑣碎的矛盾糾葛,纏繞而又糾結的小細節,你牽着我,我絆着你,剪不斷,理還亂,欲説還休。那些刻骨銘心的恨情仇是存在的,但平凡人遇到的概率又有多大呢?電視劇裏的這些情節抵不過日常生活中的細水長流,天冷的一句噓寒問暖,天熱時的一碗綠豆沙就足以慰藉我們乾涸的心靈。

首先,我很喜歡路遙的出發點——平凡的世界。他的世界是平凡的,這只是黃土高原上幾千幾萬座村落中的一座。從小處着眼,作者刻畫出一個個普通人物平凡的人生旅程,襯托日新月異的時代變遷,反映人們的思想,給人以親近,給人以啟迪。但路遙卻在平凡中看到了他的主人公的不平凡。比如説孫少平,我認為孫少平這個人物是全篇文字的主線,通過他的成長和成熟的經歷,展現給大家面前的是那個時代整整一代人對生活的憧憬與無奈。他受過了高中教育,他經過自學達到可與大學生進行思想探討的程度。作者賦予了這個人物各種優良的品質,包括並不高騖遠。貧窮曾讓許多有理想的人們意志消亡,可在逆境中人們的自卑與懦弱我們沒有理由去嘲笑它,相反我們要用另外一種眼光去學會欣賞。那種戰勝自我,重塑信心的渴望中所表現出自卑裏的堅強讓我敬畏,因為那也是一種精神。戰勝困難,擺脱束縛,讓人們對美生活的嚮往,如何的體會生活中間的親情、友情、情,學會生活,懂得珍惜,對於我們這一代人,也是一種警醒。在路遙的世界中出現的都是平凡的人物,正是在這些平凡的人物裏他描寫着人性中的善與美,醜與惡。在他的世界裏,人的最大的優點就是認識到自己是平凡的。這點從孫少平身上得到最突出的體現。他認識到了平凡,也選擇了平凡。

冰心説:“愛在左,情在右,走在生命的兩旁。隨時撒種,隨時開花,將這一路長徑點綴得花香瀰漫,使穿枝拂葉的行人,踏着荊棘,不覺得痛苦,有淚可落,卻不是淒涼。”作者以田、孫、金三家的命運為主線,向我們展現了新中國農村的'真切變化,而在這些變化中,親情、愛情和友情是必不可少的。文中,雙水村的孫少平、田曉霞、孫少安、田潤葉、金波就向我們講述了一段蕩氣迴腸的故事,讓我們感動不已,或喜或悲,或笑或淚……這情,這友情,再加上一份親情,不正是我們所追尋的真善美嗎?我們的人生有了這三種最美的品質的澆灌,一定會使我們的心靈之花開的嬌豔而又馨香。

少平,少安,潤葉,曉霞,金波,蘭香等,還有那個山村裏面所有的人際關係,世故的,淳樸的,農村特有的風情和地域色彩。樸素平淡的語言,些許帶着點憂傷,塑造了這些深刻的人物形象,訴説的是那個時代,崇尚艱苦奮鬥,堅信承受苦難是成功的必然。那一個個可的人兒,有着中國農民那一顆質樸的心,敢於拼搏,敢於吃苦的精神。

平凡也可以如此的偉大。在這片亙古而蒼涼的黃土地上見證了這樣一個真理。我們平凡,但我們有熱情。我們熱生命,熱生活,熱人生中一切美而又苦難的品質。我們追求真善美,但面對苦難,我們依然能挺直脊樑,直視它!上蒼是公平的,他讓我們歷經磨難,是鍛鍊我們的心智與意志。人生的結局都是我們自己精心設計的。縱然英雄們都是百折不撓英勇不催的,渾身都籠罩着一層神聖的光圈。但我們平凡人多了一層樸實,多了一份親切,有了生活中瑣碎的纏繞,無端地讓我們的人生真實起來。我們用真誠的心去體驗,用真摯的心去生活,我們的每一步都走得踏踏實實,我們才是生活的主宰。生命只有一次,我們要用全副身心去享受,去對待,去珍惜。就如薩迦格言所説的,“火把雖然下垂,火舌卻一直向上燃燒”一樣,哪怕是最平凡的人也應為其所生活的世界奮鬥!

浮雲流水,白駒過隙,從呀呀學語到記事開始,從少年到青年,到現在回首長歎,人生在成長中思考。人生的每一步都在成長,都在進步。我們是芸芸眾生中的一個小蝦米,但是世界是由我們這些平凡人撐起來的,只要我們有着堅定的信念,有着堅忍不拔對抗困難的精神,有着敢於拼搏的熱血,有着對真善美的追求,我們依然可以創造一個不平凡的世界!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這是生活;悲歡離合,跌宕起伏,這也是生活。大起大落,大喜大悲,銘心的,刻骨的恨當然存在,但又有幾個人能夠真正擁有呢?人生並非一帆風順,也並非驚濤澎湃,只要平凡就好,快樂是真好。

浮雲流水,白駒過隙,從呀呀學語到記事開始,從少年到青年,到現在回首長歎,人生在成長中思考。人生的每一步都在成長,都在進步。我們是芸芸眾生中的一個小蝦米,但是世界是由我們這些平凡人撐起來的,只要我們有着堅定的信念,有着堅忍不拔對抗困難的精神,有着敢於拼搏的熱血,有着對真善美的追求,我們依然可以創造一個不平凡的世界!

讀《平凡的世界》有感11

在讀完這一本書之後,讓我感悟很深。

這本書全景式地描寫了中國現代城鄉生活,通過複雜的矛盾糾葛,以孫少平等人為代表刻畫了社會各階層普通人們的形象,人的自尊、自強與自信,人生的奮鬥與拼搏、挫折與追求、痛苦與歡樂,紛繁地交織,讀來令人蕩氣迴腸。

這一本屬於別的書不同之處在於,別的書在文末總是有一個圓滿的結局,但這本書沒有幸福圓滿,但是文中的孫少平確卻是有着堅強的毅力和不卑不亢的精神,依然的走着自己的路。

在這本書中有兩個人物讓我記憶猶新—田潤葉、孫蘭香。

田潤葉,一個善良的女孩子,她多麼希望追求自己的幸福,有一份屬於自己的愛。但她與孫少安,只能是兄妹之情。現實是殘酷的,她為了親人,為有犧牲自己,與李向前結了婚。婚後她並不幸福,一個人搬出去住了。直到李向前因為她喝醉酒翻了車,失去了雙腿之後,她毅然站起來挑起了這個擔子,去醫院照顧李向前。她對於他不僅是同情,還是一種悔過,對一個生命的責任。

孫蘭香,她很幸運,還考上了重點大學,她是雙水村中的一個奇葩。在高中時,她省吃儉用,別的女孩子買的化粧品,在她那兒連個影兒都見不着。每個月用着二哥寄來的20元錢,為了買書,晚上去幫工人提泥包賺錢。二哥孫少平對她影響巨大,猶如良師,猶如益友,又如一盞指南針。她總是把二哥信中帶有震撼力的話抄在了本子上,自己細細品味。最後她找到了自己的另一半,愛情讓她的生命更完整,她的生活不只有科學研究、實驗室。

在這本書中還穿插着許多景物描寫,每一處都值得我們去背上一背,牢牢地記在我們的心中。

讀《平凡的世界》有感12

你在尋找那條路,尋找那盞或許是昏暗的,但對於你來説那會是最明亮的燈,你希望那一盞燈的存在會讓你的世界都明亮起來,就好像那朵玫瑰點亮了小王子的整個星空那樣。

搜索電視劇的時候發現電視劇好老啊,感覺沒有什麼想看的,但是不知道為什麼突然就想到了看看電視上也沒有《平凡的世界》,結果發現真有。看完之後都是跳過看的,但是感覺這電視劇的的扮演人物都很符合。

看《平凡的世界》是因為這是初二下冊必須要看到一本書,看的時候發現,這好符合現在我們的生活啊,是陝北的。因為我們已經考完期末考試用,因為我們沒有教材,所以經常都是看電影,就導致我有機會可以看這本書。

這本書真的很戳淚,孫少安沒有和潤葉在一起,雖然我知道不會在一起,但是真的兩個人彼此有了婚姻之後就感覺到有點難過。尤其是電視劇更加的感動了一番,孫少安説出自己不會跟潤葉在一起的話,好讓潤葉心死。我明白為什麼他們不在一起,甚至看過這本書的人知道。因為是現實,這本書真的很貼近現實。或者它就是有現實反映出來。

很多小説都是天馬行空的想象,導致讀者看起來都有點索然無味。孫少安是一個農民,而潤葉是是在城裏當老師,他們之間還有一個女方的二爸城市工作。

“任何愛情的果實都應該建立在現實的基礎上。”作者寫這番話的時候,實際上,我都懂了。當代年輕人的處對象其實是對愛情的侮辱。

不知道你們有沒有接觸過新中國成立的時代,那個時代資產主義和毛澤東思想貫徹。農民們不能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中的,而是要聽從社團。到後面到農民能自主起來,不就證明了中國在進步嗎?中國是一個強國,並不是生來就是可以崛起的大國,它需要經歷過挫折,就像我們人一樣。

孫少平,他真的好善良,明明郝紅梅都已經拋棄他了,他卻還去幫助她。不僅是因為兩個人都貧窮,更因為是在靠近。那時候是多麼貧窮的時代,卻有着我們從沒擁有的善良的心,以及真誠的笑臉。

這本書裏的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閃光點,也有不足點,卻都在努力的趕。就拿王滿銀來説,之前他經常藉着工作的每一個到大城市裏閒逛。但是在上海的旅館裏的一個鏡子看到了自己年老的樣子,不僅悔過自新,並且也在孫少安的幫助下找了份可以賺錢的工作。我們每個人都有不足的缺點,我們每個人都不一定説要去改正,至少能夠正視也是好的。

其實挺想去陝西的,這個十六朝古都。這座城市散發的古老的氣息,就連北京也不能跟它相比。這本書充實了我的方面,使我的三觀愛情觀都有了改變,感謝這本書。

我們都是黃土的孩子。

一後記。

讀《平凡的世界》有感13

八月長安説,上帝明目張膽地不公平,但凡人保留偏執的權利。

事實的確如此。

似乎在小説的世界裏,男女主都是性格鮮明的光環人物,有完美的經歷和圓滿的結局。很少有人關注那些平凡配角的人生,他們在主角的光環下黯淡如墜落的隕石,沒人關心他們是否榮光過,閃耀過。

事實上,這世界上最打動我的不是天才的揮霍,而是普通人明知無望卻毅然選擇的勤勉。平凡的人們有自己的不平凡,有掙扎,有喜怒哀樂。就像《平凡的世界》中形形色色的人物,從思想先進的女大學生田曉霞到村口愛撿破爛的傻子田二,或是力不從心但倔強的領導田福軍,他們都有起起落落的生活樂章。茅盾先生的作品細膩又殘酷,他記錄不同角色的命運,而不是像莎士比亞那樣塑造絕對極端性格的人物,因此筆下的人物大多矛盾而令人落淚。

故事發生在雙水村,一個在普遍貧窮的鄉里顯得有少許先進的小村莊。

在貧窮的年代,似乎有糧食吃,不被餓死就是天大的好事了。生活像座無形也無情的大山死死地壓在每一個家庭身上,在簡短的喘息空隙裏,所有人都在為自己的家庭,情感,未來而擔憂着,孫少平在為學費而擔憂苦惱,田福堂為全村人的關係傷透腦筋,潤葉在為少安哥間的感情糾結……小村莊裏幾十户人家,彼此抬頭不見低頭見。每個人都有苦衷,也有各自的真相。

可儘管這個淳樸的村莊有這麼多煩心事,在東拉河親切的流水聲裏,每一個入睡前的黑夜,帶着濃濃的擔憂與不安,他們每個人都仍對第二天的到來充滿希望。親人與家的陪伴給予他們勇氣,也帶給他們反抗命運的力量與希望。

李娟説,我最大的不幸就是明明一無所有卻高昂着頭。可在我看來,人最大的幸運,就是明明一無所有卻有勇氣高昂着頭。他們在平凡的生活裏怒吼,為什麼我偏偏是這樣?為什麼我不能變得更好?為什麼背上永遠揹負裝有貧窮、平凡的擔子?!

因此他們反抗了,在政治風雲變幻的動盪時代,用自己的方式。一羣堅韌的人們反抗貧窮,孫少安率領一隊獨立生產,孫少平離開學校去黃原闖蕩歷練,田福軍在職位上堅持自我的操守……無論最後是否頭破血流,還是成功到底,他們堅持着,發出自己的一聲怒吼!

或許像《悟空傳》中那隻無所畏懼的猴子一樣,它説,這個天地,我來過,我奮戰過,我深愛過,我不在乎結局。等待這些人們的是悲慘寂寞的結局,也許到了晚年,他們會悲傷遺憾,但若是歲月的河流逆流,他們多一次選擇的機會,一定仍一如既往,不放開自己的手。

那名叫悟空的猴子,在今何在的筆下又説,你跳不出這個世界,是因為不知道這個世界有多大,一旦你知道了,你就超越了它。曾經的孫少平不知道世界有多大,他只知道學習,雙水村,公社,可後來他主動離開了,在命運的岔路口上,他毅然決然地跳出了熟悉的一切。

命運是一個奇怪的圈,有人在圈內躍躍欲試,有人在圈外一籌莫展。沒人知道等待的是什麼,他們自己安排命運,只求這一刻堅定的不悔。

猶記奧運會女排奪冠的艱辛不易,在面對對手的打壓和忽視,教練郎平只説了四個字:自我救贖。命運是何等抽象又奇怪的東西,它那麼沉重,那麼壓抑,那麼無可反駁無可置疑,勇敢與之搏鬥的人,在我看來,皆是勇者。

人活一輩子,若沒有這份張狂與傲氣,在生命的座標軸留下一片虛無。這與奏響命運交響曲的人相比,實在是可悲可歎啊。

讀《平凡的世界》有感14

勞動者着是幸福的,不管在哪個時期。《平凡的世界》正白紙黑字的告知大家那樣的人生真諦。它洪亮的明確提出,人,不管在什麼位置,不管多麼的貧寒,要是一顆火熱的心在,要是能喜愛生活,造物主對他便是公平的。僅有作一名員工,不把悲劇作為壓力,才可以去做生活的主人家,用自身真心實意的心去感受,終究生命歸屬於大家僅有一次。它是一部用生命來寫出的書。在亙古的地面與蒼涼的宇宙空間間,有一種普普通通的響聲,蕩氣迴腸。

《平凡的世界》的作者是路遙。當代作家。路遙的小説多是農村題材,擔又不限於鄉村生活的描繪和城市交叉式地區產生的人和事。非常是主要主要表現年青人的生活,根據她們感情的曲折體現更新生活中一代年青人的價值觀念。

《平凡的世界》週期時間是七五年至八五年。產生地址在遼闊的黃土高坡上一個稱為雙水村的地區。大部分這部小説是寫雙水村的轉變和雙水村的人。在這個十年裏,我國又發生了英雄王座的變化。雙水村及雙水村的人是中國和中國老百姓的真實寫照。在那一段時代裏,文化革命告一段落,登台執政產生了中國改革開放。

裏邊包括了那時候社會發展生活的各個方面。路遙是想要一種現實主義的筆法細膩的刻畫出一幅宏偉的社會發展畫軸。在裏面每個階級無論性情外貌的人物都惟妙惟肖。它是很重要的一點,因為路遙的精湛的小説集基本技能,極其認真細緻的寫作心理狀態,使這一部小説具備了作為那一段歷史最好的輔助教學內容.

這一部小説幫我較大 的教育意義則是一種對農民的深刻領會。當代城市年青人很有可能難以真實瞭解農民。農民的生活,農民的念頭。農以前過的生活,農民如今和將來她們也不會關注。可是間接性專業知識也可以貸給大家啟發和打動。這就是《平凡的世界》。小説可以刻骨銘心的體現農民的生活和喜怒哀樂,唸完這種小説從某一實際意義上説大家也經歷過了哪個時期,也曾在田中揮汗如雨。這種書的實際意義取決於中國的現況,取決於歷史時間的持續,取決於將來的未來展望和大家年青人本身的提升:對人的本性的瞭解,對中國的瞭解,對組成中國地面那一片片生命陸上的大家的瞭解。

此外一個層面,我喜歡路遙的立足點平凡的世界。他的全球是普普通通的,這僅僅黃土高原上幾千幾萬座村莊中的一座。但路遙卻在普普通通中看到了他的主人翁的非凡。例如孫少平,他受到了高中教育,他歷經通過自學做到可與在校大學生開展觀念討論的水平。創作者授予了這一人物各種各樣優質的質量,包含並不好高騖遠。在路遙的全球中出現的全是普普通通的人物,它是在這種普普通通的人物裏他描繪着人的本性中的善與美,醜與惡。在他的全球裏,人的較大 的優勢便是瞭解到自身是普普通通的。這一點從孫少平的身上獲得最突顯的反映,。當他獲得調出媒礦趕到城市的機遇時,就算他挑選的是媒礦。這不是又無他有多高的覺悟,只是他對自身工作中過的地區的激情和眷念。他挑選了普普通通。

殊不知,就如薩迦格言常説的,火把儘管鬆馳,火舌卻一直往上點燃一樣就算再平凡的人也應是其所生活的全球拼搏!

讀《平凡的世界》有感15

給所有人——一本《平凡的世界》,好好閲讀。試問,書中焉無苦?

給所有人——一杯跨度十年的咖啡,好好享用。試問,苦中焉無甜?

我再次翻開《平凡的世界》,重新輪迴七八十年代的生活,走進茫茫黃土高原,尋覓默默承受苦難的人們,試問他們記憶中這跨度十年的苦。

問孫少平的苦,他沒有乾淨整齊的衣服,沒有飽食終日的飯菜,沒有像他人平常的家境,也沒有對優越條件的奢望。在物質上,孫少平比他的同齡人缺少得太多了。他是地地道道的“非洲人”,在空無一人的食堂裏,偷偷彎腰拾起兩個黑色的高粱面膜——一種最沒有營養的糧食,繼而,他“慌得如同偷竊一般,用勺子把盆地上混合着雪水的剩菜湯入自己的碗裏舀”我問他何苦如此?他卻道:“因為貧窮,因為吃不起好飯,因為所輕而敏感的自尊心。”在精神上,他珍重自尊。他不是那種滿口説吃的人。他追求勞動,日夜奮鬥在漆黑的煤礦裏。他尊重愛情,即使有巨大差異,田曉霞也被他折服,儘管最終悲劇落幕,他都要努力忍受。

問孫少安的苦,他就像頂着兩座大山的人,雙眸盡顯滄桑。命運對他十分殘酷。從他小時候起,便要挑起家的擔子,為了幫助弟弟孫少平上學,他毅然輟學,做個農民,靠着淺薄的知識在社會上闖出一番事業。僅僅是家的大山而已嗎?另一座大山——政治,也沉重地壓在他的肩膀上。村書記田福堂利用狡猾的“階級鬥爭”一次次打擊孫少安,拆散了他與田潤葉的婚姻。命運無情,少安不倒!孫少安沒有絲毫的埋怨,堅韌不拔的性格加上天資聰慧,堅持黨的新時期變革,打倒了田福堂,他的事業大有豐收。

問田曉霞的苦,她道出與少平的愛情悲劇。一個是高幹之千金,一個是多難之少年,若説地位之差大,厚不過薄紗;若説相隔之地遠,遙不過近鄰。一個美麗瀟灑,一個胸懷理想;一個捨己為人,一個捨己救人。快救這洪災,她英勇犧牲;快救那徒弟,他面容盡毀。兩個崇高的靈魂,終究是悲劇的收場!

問不完的苦!聽到此,出於太多的同情,我突然想流淚了。我想,與其掙扎在苦難中,不如選擇死亡,這時,孫少平説:“可這就是生命!沒有什麼力量能扼殺生命……你,為了這瞬間的輝煌,忍耐了多少暗淡無光的日月?死亡的只是軀殼,生命將涅槃,生生不息,並會以另一種形式永存。只要春天不死,生命就不死,就會有迎春花的花朵年年開放。”話音剛落,我身旁的人鼓起掌來,看着這些始終不屈於命運的人們,我終於明白,十年的苦根本沒有擊倒他們,而他們在嘗那杯跨度十年的咖啡時,回味到甜的滋味。

慢慢地合上《平凡的世界》,我想起那個時代的背景。偉大的中國在東方雄起,中國共產黨也進入探索社會主義道路的時期,也經歷過無數次的苦難,直到1978年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召開,城鄉生活發生了巨大變化。黨的領導人也在無數次摔倒中,作出了改革開放的偉大決策,才有了今天的幸福生活。因此,我們除了感謝黨,也要永遠記住黨和人民一起吃過苦,一起嘗過跨度十年的咖啡的滋味。

標籤: 平凡 有感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mingrenmingzhu/pingfan/834nw7.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