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名人名著 >琵琶行 >

《琵琶行》教案彙總5篇

《琵琶行》教案彙總5篇

作為一位傑出的老師,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教案,藉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快來參考教案是怎麼寫的吧!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琵琶行》教案5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琵琶行》教案彙總5篇

《琵琶行》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通過誦讀,品味詩歌

2、學習、欣賞作者以語言文字再現音樂形象的藝術手法。

3、 通過對人物身世命運的分析,解讀作品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

學習用文字表現音樂的藝術手法 同是天涯淪落人主旨的理解

教學難點

作者用比喻的手法描寫聲音的高超技法

預習題:

1、藉助《名師一號》瞭解作者及相關背景

2、讀課文,疏通字音;結合註釋,通譯全詩,完成名師一號自主落實部分。

3 、結合小序,理清敍事脈絡,概括各段內容。

4、找出詩中的三次音樂描寫,思考用了哪些藝術手法。

第一課時

一、導入:

唐朝有這樣一位皇帝,他的名字也許早已被人們淡忘了,可是他為一位詩人寫的悼亡詩卻永久的流傳了下來。他就是唐宣宗李忱。他寫的那首悼亡詩是:

綴玉連珠六十年,誰教冥路作詩仙? 浮雲不繫名居易,造化無為字樂天。

童子解吟長恨曲,胡兒能唱琵琶篇。 文章已滿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愴然。

他悼亡的詩人是:白居易。

其中“ 童子解吟長恨曲,胡兒能唱琵琶篇。”中的“琵琶篇”即《琵琶行》 “胡兒能唱琵琶篇”少數民族的兒童都能唱琵琶篇,可見這首詩流傳之廣泛,影響之深遠。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這首胡兒能唱的琵琶篇。

二、作者簡介:

白居易,唐代著名現實主義詩人,字樂天,晚年號香山居士,生於河南省新鄭,青年時家境貧困,對社會生活及人民疾苦有較多的接觸和了解。二十九歲中進士,官至左拾遺(諫官)。有“兼濟天下”的理想,屢次上書鍼砭時弊。寫下了《新樂府》、《秦中吟》為代表的“諷喻詩”,反映了勞動人民的痛苦生活,揭露了統治階級的腐朽和罪惡。由於得罪了憲宗和官僚集團,被貶官。著有《白氏長慶集》七十一卷,今存書近三千首。在文學上白居易主張“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強調和繼承我國古典詩歌的現實主義優良傳統,反對“嘲風月,弄花草”而別無寄託的作品,是新樂府運動的倡導者,在文學史上有重要地位。作品以通俗流麗著稱。《琵琶行》是我國文學史上著名的長篇敍事詩,是白居易的代表作品之一。

三、閲讀詩序思考:白居易寫作琵琶行的背景原因是什麼?

1 齊讀小序

2 自由討論:小序寫了幾層內容。(以白居易為陳述主體來概括)

3 發言明確

左遷九江,偶遇倡女, 使彈數曲,引起共鳴,因為長句。

究竟是什麼樣的音樂引起了作者共鳴,為什麼他聽後會產生共鳴?我們先隨着白居易的生花妙筆一起去欣賞一下琵琶女的彈奏。

四、鑑賞詩中的音樂描寫,初步瞭解琵琶女形象。

(一)鑑賞第一段

1、一生讀第一段

2、具體分析:

時間 秋天的夜晚 地點 潯陽江頭 環境 蕭瑟

事件 設酒送客 心境 寂寥 淒涼

(注意:“別時茫茫江浸月”一句烘托人物淒涼的心境。)

2、這一段在全文中起着怎樣的作用?

渲染淒涼的氛圍,奠定全詩的基調,為琵琶女的出現設伏,做好鋪墊。

3、齊讀第一段,體會淒涼。

4、鑑賞過程中需要強調的字詞。

瑟瑟、管絃、慘、茫茫、主人下馬客在船。

(二)鑑賞第二段

1、齊讀首句至“猶抱琵琶半遮面”。

2、琵琶女出場有幾個階段?(教師點撥)

引導回答:樂聲引人,尋聲問人,相邀始見。

3、“主人忘歸客不發”側面烘托,突出樂聲之妙。

4、重點分析“琵琶聲停欲語遲”“千呼萬喚始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面”所展示的琵琶女的內心及作者當時的心情。(學生回答,教師明確)

(1)琵琶女:羞怯。(2)急切。

5、需要強調的字詞 暗、遲。

6、在眾人的千呼萬喚中她終於露了半張臉,遲遲不肯出場的琵琶女演奏了什麼樣的音樂?讓我一起來欣賞。

根據其演奏過程劃分出不同階段。(老師點撥即可)

轉軸調音 未成曲調先有情 大家風範 出手不凡

聽者感受 弦弦掩抑聲聲思 抑鬱不止 訴説心事

交代指法曲目 指法嫻熟 演奏名曲

(需要強調的字詞:思、信手)

7、鑑賞具體描寫部分

(1)一生讀

(2)琵琶女的演奏可謂精彩絕倫,詩人的描寫更是讓人拍案叫絕。如此難以描摹的音樂詩人是如何做到描寫的這麼成功的?

思考討論:所寫音樂的具體特點,描寫音樂的表現手法。

學生分組討論,統一認識,選派一名代表發言。

多媒體出示填表練習。

詩句 特點 手法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語。 濁重輕細 急促清脆 疊音擬聲

嘈嘈切切錯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

間關鶯語花底滑, 婉轉流利 比喻摹聲

幽咽泉流冰下難。冰泉冷澀弦凝絕,幽咽冷澀 低沉暫歇 比喻摹聲

凝絕不通聲漸歇。

別有幽愁暗恨生,此時無聲勝有聲。愁恨暗生 回味無窮 感受烘托

銀瓶乍破水漿迸,鐵騎突出刀槍鳴。

曲終收撥當心畫,四弦一聲如裂帛。激越雄壯 震撼人心 比喻摹聲

東船西舫悄無言,唯見江心秋月白 鴉雀無聲 繞樑不絕 環境烘托

(注意:老師要發問,強調抓住詩中重點詞分析,引導學生分析,尤其要引導學生體會比喻中聽覺形象與視覺形象的結合)

(3)需要強調的字詞:間關、暫、幽愁、突出

小結:正是以上手法的綜合運用,才使難以捕捉,稍縱即逝的音樂形象得以永存,使千年之後的我們同樣能夠領略到琵琶女高超的技藝,欣賞到琵琶女精彩的演奏。

(4)聽第二段配樂朗讀,感受音樂之美。

結束語:琵琶女的彈奏僅僅是單純的'應約表演嗎?前邊提到:“低眉信手續續彈,説盡心中無限事”不,她更是在藉助音樂來訴説心事,那麼這個舉止不凡,技藝高超的琵琶女究竟有怎樣的故事呢?琵琶曲的弦外之音又是什麼?請同學們課下思考談論,我們下節課再講。

五、作業:

1 背誦

2分析琵琶女遭遇

3、結合琵琶女身世説説琵琶曲所表現的情感,再次體會琵琶女的演奏。

板書設計:

濁雜輕細 清脆急促 疊詞擬聲

婉轉流利 歡快無比 比喻摹聲

仇恨暗生 回味無窮 感受烘托

激越雄壯 震撼人心 比喻摹聲

鴉雀無聲 繞樑不絕 環境烘托

《琵琶行》教案 篇2

目標設置

1.指導學生順暢地誦讀全詩並當堂背誦第二節;

2.感受“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的悲劇美;

3.感知詩中音樂描寫的美好意境,體 會敍事詩的抒情藝術。

重點難點

1學習用文字表現音樂的藝術手法 同是天涯淪落人主旨的理解

2作者用比喻的手法描寫聲音的高超技法

課時安排:兩課時

預習

1、藉助資料瞭解作者及相關背景

2、讀課文,疏通字音;結合註釋,通譯全詩,完成學案自主落實部分。

3 、結合小序,理清敍事脈絡,概括各段內容。

4、找出詩中的三次音樂描寫,思考用了哪些藝術手法。

第一課時

【導入】唐朝有這樣一位皇帝,他的名字也許早已被人們淡忘了,可是他為一位詩人寫的悼亡詩卻永久的流傳了下來。他就是唐宣宗李忱。他寫的那首悼亡詩是:

綴玉連珠六十年,誰教冥路作詩仙? 浮雲不繫名居易,造化無為字樂天。

童子解吟長恨曲,胡兒能唱琵琶篇。 文章已滿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愴然。

他悼亡的詩人是:白居易。

其中“ 童子解吟長恨曲,胡兒能唱琵琶篇。”中的“琵琶篇”即《琵琶行》 “胡兒能唱琵琶篇”少數民族的兒童都能唱琵琶篇,可見這首詩流傳之廣泛,影響之深遠。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這首胡兒能唱的琵琶篇。

【 作者簡介】白居易,唐代著名現實主義詩人,字樂天,晚年號香山居士,生於河南省新鄭,青年時家境貧困,對社會生活及人民疾苦有較多的接觸和了解。二十九歲中進士,官至左拾遺(諫官)。有“兼濟天下”的理想,屢次上書鍼砭時弊。寫下了《新 樂府》、《秦中吟》為代表的“諷喻詩”,反映了勞動人民的痛苦生活,揭露了統治階級的腐朽和罪惡。由於得罪了憲宗和官僚集團,被貶官。著有《白氏長慶集》七十一卷,今存書近三千首。在文學上白居易主張“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強調和繼承我國古典詩歌的現實主義優良傳統,反對“嘲風月,弄花草”而別無寄託的作品,是新樂府運動的倡導者,在文學史上有重要地位。作品以通俗流麗著稱。《琵琶行》是我國文學史上著名的長篇敍事 詩,是白居易的代表作品之一。

(一) 範讀全詩,引導學生進入情境,注意讀準字音。

湓浦口 ( )賈人( ) 荻 花( ) 霓裳( ) 六幺( )

(二) 速讀全詩,整體把握,討論思考以下問題

1閲讀詩序思考:白居易寫作琵琶行的背景原因是什麼?

① 齊讀小序

② 自由討論:小序寫了幾層內容。(以白居易為陳述主體來概括)

③發言明確

左遷九江,偶遇倡女, 使彈數曲,引起共鳴,因為長句。

2.通過敍事塑造了哪幾個人物形象?他們有什麼共同點?

琵琶女和詩人自己。“同是天涯淪落人”。

3.“淪落”的具體情況是 怎樣的?(引導學生用原詩文回答,齊讀相關詩句,感受“淪落”之情。)

1 )讀序與第三節相關部分,瞭解琵琶女的身世、遭遇與心境。

當年:豔蓋羣芳,藝壓京城,人妒人捧,年年歡笑;

而今:年老色衰,門前冷落,委身商人,獨守空船。

京倡商婦怨

2)讀P25註釋③、序、第一節與第四節相關部分,瞭解詩人的遭遇與心境。

當年:詩酒流連,絲竹不絕,高朋滿座,其樂融融;

而今:謫居卧病,有酒無樂,送客慘別,其情悽悽。

京官謫官恨

4 .“相逢何必曾相識”,是什麼使素不相識、萍水相逢的詩人和琵琶女聯繫在一起?

音樂(琵琶聲)。

一個獨守空船,借樂訴怨;一個送客江頭,有酒無樂。一個善彈,一個善聽,演繹出一出千古傳誦的知音故事。這正如潯陽樓楹聯所言:

楓葉四弦秋,棖(chéng,觸動)觸天涯遷謫恨;

潯陽千尺水,句(gōu,勾)留江上別離情。

《琵琶行》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學習、欣賞作者以語言文字不珍現音樂形象的藝術手法。

2、體會作者對琵琶女身世的無限同情和共鳴。

教學重點

學習用文字表現音樂的藝術手法

教學難點

感受“聲中之情”

教學步驟

一、導入

聽“曲”(播放音樂)

聽一段琶琶曲《十面埋伏》對琶琶聲有一個感性的認識。

二、賞“聲”

1、學生談聽後之感

2、白居易在聽到一曲琵琶後是如何寫下他的感受的?(直接進入第二段的琵琶聲部分)

3、詩人是如何用文字來描述音樂形象的?(師生同分析)

三、品“情”

提問設計:音樂是主人公內心情感的流露,那我們一起去體會琵琶女的琵琶聲中的“情”。

1、勾劃出文中能體現“聲中之情”的詩句

明確:未成曲調先有情;弦弦掩抑聲聲思,似訴平生不得志;説盡主中無限事;別有幽愁暗恨生。

2、如何理解“無限事”、“平生不得志”、“幽愁恨生”?(過渡到琵琶女的身世)

3、根據課文,學生先朗讀,後討論,理解“聲中之情”

明確:琵琶女是一賣藝之女,年輕時因美貌和超羣的音樂才華受眾人矚目。然年長色衰,才華無人賞識,下嫁商婦,獨守空船,故“平生不得志”、“恨生”是一種“懷才不遇”的“惆悵”,“幽愁”是一種落漠和孤獨。

四、識“知音”

設計提問:我們通過了解琵琶女的身世,才聽出了她的曲中之情,可是詩人卻在知她遭遇之前就已聽出了她的曲中之情,為什麼?(過渡到詩人的處境)

1、學生討論

2、明確:白居易是貶官,政治抱負不得施展,與琵琶女有相同的“不得志”

貶謫將辭行“醉不成歡慘將別”心情與琵琶女一樣“幽愁”

總結:“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

五、比較欣賞劉鶚的《老殘遊記。明湖居聽書》

《琵琶行》教案 篇4

一、教學目的:

1、欣賞並學習詩中運用形象比喻描寫音樂的語言藝術,瞭解運用環境描寫渲染氣氛、烘托人物思想感情的表現方法。

2、認識封建社會造成琵琶女悲涼身世和詩人失意謫居的黑暗現實。

二、教學重點、難點:

1、重點:第二詩段,以串講為主。

2、難點:對詩人思想感情的認識。

三、教學時數:

三課時

教學內容和步驟:

第一課時

一、預習提示:字詞正音:

湓pén(江名)賈gǔ(商人)思sì(名詞,思緒)嘈cáo(聲音粗重)

舫fǎng(船)蝦蟆hámó鈿diàn(用金片做成的花朵形的裝飾品)篦bì(用竹子做成的梳頭用具)嘔啞ōuyā(象聲詞,樂聲嘈雜)嘲哳zhāozhā(象聲詞,聲音細碎)

二、作者簡介及背景提示

白居易,唐代著名現實主義詩人,字樂天,晚年號香山居士,生於河南省新鄭,青年時家境貧困,對社會生活及人民疾苦有較多的接觸和了解。二十九歲中進士,官至左拾遺(諫官)。有"兼濟天下"的理想,屢次上書鍼砭時弊。寫下了《新樂府》、《秦中吟》為代表的"諷喻詩",反映了勞動人民的痛苦生活,揭露了統治階級的腐朽和罪惡。由於得罪了憲宗和官僚集團,被貶官。著有《白氏長慶集》七十一卷,今存書近三千首。在文學上白居易主張"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強調和繼承我國古典詩歌的現實主義優良傳統,反對"嘲風月,弄花草"而別無寄託的作品,是新樂府運動的倡導者,在文學史上有重要地位。作品以通俗流麗著稱。《琵琶行》是我國文學史上著名的長篇敍事詩,是白居易的代表作品之一。初中學過他的作品《賣炭翁》。

三、詞的相關知識

1、關於歌、行、引:

《琵琶行》原作《琵琶引》。白居易還有《長恨歌》。歌、行、引是古代歌曲的三種形式,後成為古代詩歌的一種體裁。三者的名稱雖不同,其實並無嚴格區別。其音節、格律一般比較自由,形式都採用五言、七言、雜言的古體,富於變化。

2、關於小序:

詩前有一小序,共一百三十八字。扼要地交代了時間、地點、人物和故事的主要經過,概述了琵琶女的身世,説明了本詩的寫作動機,定下了全詩悽切傷懷的感情基調。本詩是一篇抒情色彩很濃的長篇敍事詩。

四、課文分析鑑賞

元和十年(9),予左遷(10)九江郡(11)司馬(12)。明年秋,送客湓浦口(13),

降職為秋天(我)

聞舟中夜彈琵琶者,聽其音,錚錚然有京都聲(14)。問其人,本長安倡女(15),

鄰船的人那琴聲地發出京城樂曲的聲調原來是歌女

嘗學琵琶於曹穆二善才(16),年長色衰,委身(1)為賈人(2)婦。遂

過向樂師年齡增長,容顏衰老嫁給作妻子(我)就

命酒(3),使快(4)彈數曲。曲罷憫然(5),自敍少小

叫(手下人)擺酒暢快彈奏幾支曲子彈完(她現出)憂鬱的樣子述説年輕

時歡樂事,今漂淪(6)憔悴,轉徙於江湖間。予出官(7)二年,

事情漂泊淪落人瘦弱,面色不好看輾轉遷徙各地京官外調(已有)

恬然(8)自安,感(於)斯人言,是夕始覺有遷謫意。因為

自己覺得安然(卻)被這人的話感動了才覺得被貶謫的失意之情因此寫了

長句(9),歌(10)以贈之,凡六百一十六言(11),命(12)曰《琵琶行》。

(這首)七言詩作歌並送(給)他共字命名叫

全詩按時間順序分為五段:

潯陽江頭(13)夜送客,楓葉荻(14)花秋瑟瑟。

晚上,在邊秋風下,響瑟瑟

第一層:交代故事發生的時間、起因、自然環境,全詩一開始就籠罩着悲涼的氣氛。

主人(16)下馬客在船,舉酒欲飲無管絃(17)。

白居易陪走上酒杯(卻)沒有(助興的)音樂

醉不成歡慘(18)將別,別時茫茫江浸月。

(酒)歡樂悲傷分別(看到江面)月影映在江裏

分析:"主人下馬"與"客在船"是互文,即主客都下馬登船。

在遠離京都的潯陽江邊送客,這不是一般的離愁別恨:暮色暗淡,更使人惆悵惜別;霜葉衰草,秋風蕭瑟,更顯出荒涼寥落;沒有音樂助興,只能對飲悶酒,借酒澆愁,更反映出失意謫居的冷落寂寞。一個"慘"字,直抒胸臆,真實表現了當時的場面氣氛和人物心境。最後借用秋江月影,烘托出主客之間相對無言,黯然神傷的心情,形象説明詩人此時的哀愁就象那茫茫江水一樣無邊無際,此時的心緒就象江中破碎動盪的月影一樣零亂。以上這些描寫,為悲劇性的人物琵琶女的出場,創造了悲涼的氣氛。

第二層:寫與客人餞別時的淒涼情景。

忽聞水上琵琶聲,主人忘歸客不發。

然聽到面(飄來)琴聲回去(也)出發

分析:從側面表現了琵琶曲強大的吸引力量。這兩句,從感情上來説,是由抑鬱到驚喜的一個轉折;從結構上來説,起了承上啟下的作用。先聞其聲,後見其人。

第三層:概括寫出主客對忽然傳來的琵琶聲的神往。

第一詩段:作者秋夜江邊送客忽聞琵琶聲。(詩的引子) 《琵琶行》説課稿教案琵琶行教案《琵琶行》創新教案

尋聲暗(19)問彈者誰?琵琶聲停語欲遲(20)。

順着輕聲詢問要回答,(又有些)遲疑

移船相近邀相見,添酒回燈(20)重開宴。

把船移近那船她上菜拿回盞新

千呼萬喚始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面。

聲聲(她)才(走)(卻)還着遮住半邊臉

分析:"尋""問""移""添""回""開宴""呼""喚"等一系列動詞,生動地表現了詩人忽聞琵琶聲和急欲見到彈奏者的迫切心情。詩人運用想象"欲語遲"、誇張"千呼萬喚始出來"和行動描寫"猶抱琵琶半遮面",精煉而又細膩地表現了琵琶女此時矛盾複雜的心情。這中間有自慚身世,本不願再向人獻藝卻又拗不過作者盛情相邀的不得已之情,也有在封建倫理道德觀念束縛下的猶疑和顧慮。準確描繪了琵琶女真切的個性,複雜的心理和特有的神態。使讀者如見其人,如見其態。

第一層:寫邀請琵琶女的經過。

轉軸撥絃(22)三兩聲,未成曲調先有情。

動琴動琴(調音)三聲兩聲沒彈奏(就)含深

弦弦掩抑(23)聲聲思(24),似訴平生不得志。

(一)低沉抑鬱(的樂聲)(一)愁思好傾一能

低眉信手(25)續續(26)彈,説盡心中

《琵琶行》教案 篇5

一、《琵琶行》相關知識

1、參見洪邁《容齋隨筆》“琵琶亭詩”“白公夜聞歌者”“琵琶行海棠詩”“白公詠史”等條目。

2、“瑟瑟”別解:

明楊慎《升庵外集》:“白樂天《琵琶行》:‘楓葉荻花秋瑟瑟’,今詳者多以為蕭瑟,非也。瑟瑟,本是寶(石)名,其色碧。此句言楓葉赤、荻花白、秋色碧也。或者鹹怪今説之異。餘曰:曷不以樂天他詩證之:其出府歸吾廬詩曰,‘嵩碧伊瑟瑟’;重修香山寺排律雲,‘兩面蒼蒼岸,中心瑟瑟流’;薔薇雲,‘猩猩凝血點,瑟瑟蹙全匡’;閒遊即事雲,‘寒食青青草,春風瑟瑟波’;太湖石雲,‘未秋已瑟瑟,欲雨先沉沉’;又云,‘隱起磷磷狀,凝成瑟瑟胚’,亦狀太湖石也;早春懷微之雲,‘沙頭雨染斑斑草,水面風驅瑟瑟波’;暮江曲雲,‘一道殘陽照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紅’。諸詩以‘瑟瑟’對‘斑斑’,對‘蒼蒼’,對‘猩猩’,豈是蕭瑟乎?”

明何良俊《四友齋叢説》:“楊升庵雲:白樂天《琵琶行》:‘楓葉荻花秋瑟瑟’,此瑟瑟是珍寶名,其色碧,故以影指‘碧’字。最為賞音!而陳晦伯以‘瑟瑟谷中風’正之。夫詩人吟諷,用意不同:白自言色,劉自言聲,又豈相妨?而必泥以蕭瑟之‘瑟’字耶!楊又引白‘一道殘陽照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紅’正之,尤為妙絕。”

──以上摘自顧學頡、周汝昌選注《白居易詩選》,人民文學出版社1963年7月第1版

3、滿腔遷謫之感,借商婦以發之,有同病相憐之意焉。比興相緯,寄託遙深,其意微以顯,其音哀以思,其辭麗以則。《十九首》雲:“清商隨風發,中曲正徘徊,一彈再三歎,慷慨有餘哀。”及杜甫《觀公孫大娘弟子舞劍器行》,與此篇同為千秋絕調,不必以古、近、前、後分也。(《唐宋詩醇》卷二十二)

香山《琵琶行》,婉折周詳,有意到筆隨之妙。篇中句亦警拔。(黃子云《野鴻詩的》)

──以上摘自吳熊和主編《唐宋詩詞評析詞典》,浙江人民出版社

4、《琵琶行》作法:

這一篇《琵琶行》彷彿江潮湧處,餘波盪漾,有悠然不盡之妙。凡作長題,須步步映襯,處處點綴,在組織處,在悠揚處,筆意總須層出不窮,並須處處顧到主意,要細膩熨帖,要聯貫迴護,才能盡長篇歌行之妙。

──摘自喻守真編注《唐詩三百首詳析》,中華書局1957年12月第2版

二、擴展閲讀

聽穎師①彈琴

韓 愈

暱暱②兒女語,恩怨相爾汝。劃然變軒昂,勇士赴敵場。浮雲柳絮無根蒂,天地闊遠隨飛揚。喧啾百鳥羣,忽見孤鳳凰。躋攀③分寸不可上,失勢一落千丈強。嗟餘有兩耳,未省聽絲篁④。自聞穎師彈,起坐在一旁。推手遽止之,濕衣淚滂滂⑤。穎乎爾誠能⑥,勿以冰炭⑦置我腸!

注:

① 穎師:西域僧人,“穎”是其名,“師”對僧人的尊稱。

② 暱暱:親暱的樣子。

③ 躋攀:登攀。

④ 絲篁:絲竹等絃樂器,這裏借指音樂。

⑤ 滂滂:流淌的樣子。

⑥ 誠能:確實擅長(彈琴)。

⑦ 冰炭:比喻心中忽冷忽熱,忽憂忽喜。

標籤: 教案 琵琶行 彙總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mingrenmingzhu/pibaxing/xm40j9.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