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名人名著 >琵琶行 >

《琵琶行》教案範文集錦五篇

《琵琶行》教案範文集錦五篇

作為一位兢兢業業的人民教師,時常要開展教案准備工作,教案是教學活動的依據,有着重要的地位。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琵琶行》教案5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琵琶行》教案範文集錦五篇

《琵琶行》教案 篇1

一、導課:複習引入,注意名句

千呼萬喚始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面。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語。

嘈嘈切切錯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

別有幽愁暗恨生,此時無聲勝有聲。

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

二、本課目標:分析並欣賞詩歌的音樂描寫。

音樂被誇大其作用:孔子以“禮樂”治國的政治理想。音樂被貶低為亡國之禍:陳後主《玉樹後庭花》。音樂成為精神慰藉:白居易《琵琶行》。清人方扶南把它與白居易的《琵琶行》、李賀的《李憑箜篌引》,韓愈的《聽穎師彈琴》相提並論,推許為“摹寫聲音至文”了。

三、誦讀第二節,理解內容:

調絃校音,情隨聲出(序曲)

演奏名曲,傾訴悲情(總寫)

珠落玉盤,急切愉悦(第一樂段)

演奏琵琶曲幽咽凝絕,幽愁暗恨(第二樂段)

鐵騎突出,激越雄壯(第三樂段)

曲終收撥,戛然而止(曲終)

江心月白,餘韻無窮(魅力)

四、師生共同分析、欣賞:作者用了哪些手法來描摹音樂?這些手法有何好處?

1、比喻(找出比喻句並分析各比喻句描摹出了音樂的什麼特點?並分析比喻描寫的好處。)

大弦嘈嘈如急雨(粗重急促)

小弦切切如私語(親切細柔)

嘈嘈切切錯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錯落有致、清脆圓潤)

間關鶯語花底滑(婉轉優美)

幽咽泉流冰下難(低沉凝澀)

銀瓶乍破水漿迸,鐵騎突出刀槍鳴。(激越雄壯、高亢激昂)

曲終收撥當心畫,四弦一聲如裂帛。(淒厲)

--好處:把抽象無形的音樂變成形象可感的實體。

附:[奧地利]漢斯立克《論音樂的美》:對音樂作品的一切富有幻想力的描寫、性格刻畫和解釋性的説明,都是比喻性的。

附:元稹《琵琶歌》裏的“淚垂捍撥朱弦濕,冰泉嗚咽流鶯澀”,李紳《悲善才》裏的“秋吹動搖神女佩。月珠敲擊水晶盤”,也都是以聲喻聲的。元詩比白詩為早,白詩“鶯語”二句,可能受到元詩的影響,但較元詩為勝。

2、疊詞和聯綿詞:

疊詞:弦弦、聲聲、續續、嘈嘈、切切

聯綿詞:間關(疊韻)、幽咽(雙聲)

--使音節悦耳動聽

3、正面描摹與側面烘托

1)正面描摹:

轉軸撥絃三兩聲,未成曲調先有情。

弦弦掩抑聲聲思,似訴平生不得意。

低眉信手續續彈,説盡心中無限事。

輕攏慢捻抹復挑,初為霓裳後六幺。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語。

嘈嘈切切錯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

間關鶯語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難。

冰泉冷澀弦凝絕,凝絕不通聲暫歇。

別有幽愁暗恨生,此時無聲勝有聲。

銀瓶乍破水漿迸,鐵騎突出刀槍鳴。

曲終收撥當心畫,四弦一聲如裂帛。(如前分析)

2)側面烘托:

東船西舫悄無言,惟見江心秋月白。

忽聞水上琵琶聲,主人忘歸客不發。

悽悽不似向前聲,滿座重聞皆掩泣。

座中泣下誰最多,江州司馬青衫濕。

--寫聽眾的反映,突出了琵琶曲感人的藝術效果。

4、曲中帶情:

過渡:當然,琵琶曲如此感人,除了琵琶女彈奏之技藝高超之外,是否還有其他原因?一個十分重要的原因就是感情。琵琶女是帶着感情了彈奏的,而詩人也是帶着感情來聽、來描摹的。(找出有關感情的詩句):

未成曲調先有情。

似訴平生不得志。

琵琶女以情演曲説盡心中無限事。詩人以情繪聲

別有幽愁暗恨生,

此時無聲勝有聲。

問:從中我們分明可以感受到琵琶女在演奏中融入了自己的身世之感。而詩人也從樂曲中聽出了其中的感情。詩人為何能聽出?

--a、詩人是音樂大家。

b、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相似的身世遭遇使然。

所以,帶着感情去描摹音樂也是本詩描摹音樂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

附:説一句題外話,古人有的責備白居易不該於謫居中夜入離婦之船,認為有違禮法。我們倒認為,白居易能衝破封建的等級觀念,平等地看待一個地位卑賤的琵琶女,將自己的仕途坎坷同她的昔為倡家女、今為商人婦的遭遇作類比,是非常難能可貴的。我國古代詩人雖有自比美人芳草的傳統,但大都比的是純潔的少女或者高尚的貴婦,自比歌伎是較少見的。5、小結:

描寫特色:A、大量運用比喻,化抽象無形為形象可感;

B、巧用擬聲詞和疊詞;

C、正面描摹與側面烘托結合;

D、帶着感情去描摹音樂。

分析鑑賞詩文的技巧:咀嚼語言,分析手法

整體感知,品味感情

五、比較閲讀:

1、韓愈《聽穎師彈琴》:

暱暱兒女語,恩怨相爾汝。(琴聲裊裊升起,輕柔細屑,彷彿小兒女耳鬢廝磨,竊竊私語)

劃然變軒昂,勇士赴敵場。(琴聲變得昂揚激越起來,就像勇猛的戰士揮戈躍馬衝入敵陣)

浮雲柳絮無根蒂,天地闊遠隨飛揚。(由剛轉柔起伏迴盪,如浮雲柳絮飄浮不定,若有若無難 於捉摸,卻逗人情思。)

喧啾百鳥羣,忽見孤鳳凰。(驀地,百鳥齊鳴,啁啾不已,安謐的環境被喧鬧的場面所代替。在眾鳥翩躚之中,一隻鳳凰翩然高舉,引吭長鳴。)

躋攀分寸不可上,失勢一落千丈強。(這只不甘與凡鳥為伍的孤傲的鳳凰,一心向上,飽經躋攀之苦,結果還是跌落下來。這裏除了用形象化的比喻顯示琴聲的起落變化外,似乎還另有寄託。聯繫後面的“濕衣淚滂滂”等句,很可能包含着詩人對自己境遇的慨歎。)

――以上是正面描寫,多用比喻,且帶感情。

嗟餘有兩耳,未省聽絲篁。

自聞穎師彈,起坐在一旁。

推手遽止之,濕衣淚滂滂。

穎師爾誠能,無以冰炭置我腸!(寫自己聽琴的感受和反應,從側面烘托琴聲的優美動聽。)

――從側面烘托琴聲的優美動聽

簡析:

喜懼哀樂,變化倏忽,百感交集,莫可名狀,這是韓愈聽穎師彈琴的感受。讀罷全詩,穎師高超的琴技如可聞見,難怪清人方扶南把它與白居易的《琵琶行》、李賀的《李憑箜篌引》相提並論,推許為“摹寫聲音至文”了。

詩分兩部分,前十句正面摹寫聲音。琴聲裊裊升起,輕柔細屑,彷彿小兒女在耳鬢廝磨,竊竊私語。忽然,琴聲變得昂揚激越起來,就像勇猛的戰士揮戈躍馬衝入敵陣。接着琴聲又由剛轉柔,呈起伏迴盪之姿。此時,天朗氣清,風和日麗,遠處浮動着幾片白雲,近處搖曳着幾絲柳絮,它們飄浮不定,若有若無,難於捉摸,卻逗人情思。驀地,百鳥齊鳴,啁啾不已,安謐的環境被喧鬧的場面所代替。在眾鳥翩躚之中,一隻鳳凰翩然高舉,引吭長鳴。這只不甘與凡鳥為伍的孤傲的鳳凰,一心向上,飽經躋攀之苦,結果還是跌落下來。這裏除了用形象化的比喻顯示琴聲的起落變化外,似乎還另有寄託。聯繫後面的“濕衣淚滂滂”等句,很可能包含着詩人對自己境遇的慨歎。“濕衣”句與《琵琶行》中的“江州司馬青衫濕”頗相類似,只是後者表達得比較直接、顯豁罷了。

後八句寫自己聽琴的感受和反應,從側面烘托琴聲的優美動聽。這種感情上的強烈刺激,實在叫人無法承受!

2、劉鶚《明湖居聽書》中也運用了這種手法。寫白妞開始(唱)的情景:

“聲音初不甚大,只覺入耳有説不出來的妙境:五臟六腑裏,像熨斗熨過,無一處不伏貼;三萬六千個毛孔,像吃了人蔘果,無一個毛孔不暢快。”也是由作者直接講出自己的感受,只是其中又使用了比喻罷了。《琵琶行》寫音樂,意不在寫音樂而在寫人,在慨歎琵琶女身世淒涼和抒發自己的不滿。《明湖居聽書》只不過極力形容唱腔的美妙,無弦外之音。兩者相較,我以為《琵琶行》勝過一籌。

3、陳風同學《永遠的天使—KangTa》:

像夏日的冷飲,清涼得透人心底;像咖啡的香氣,繞樑三日不絕;像濃濃的烈酒,囂張狂野;像情人手中接過的牛奶,温馨柔和;像剛泡開的濃茶,沁人心脾。這,就是去年韓國超人氣組合HOT的主唱安七炫----KangTa的嗓音。

六、作業:

1、通過互聯網,課外閲讀劉鄂《老殘遊記》中的《明湖居聽書》、朱自清《歌聲》,體會音樂描寫。

2、聽李娜《青藏高原》音樂,寫一段文字,不少200字。

《琵琶行》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培養學生透過人物的行動、語言,理解人物思想感情的能力。

2、學習用比喻描寫聲音變化的寫法,培養學生聯想和想象能力。

【教學重點】

1、掌握作者用比喻的手法描寫聲音的高超技法。

2、通過對人物身世命運的分析,解讀作品的思想感情,把握意境。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板書課題、作者,簡介作者與作品提示

白居易,字樂天,號香山居士,是唐代繼杜甫之後的又一位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他積極提倡新樂府運動,主張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反對嘲風月,弄花草,作品有着深刻的現實意義。《琵琶行》是一首七言長篇敍事詩,繼承了漢樂府敍事詩的傳統,是初唐以來七言歌行的代表作,帶有很強的抒情性。由於敍事與感情的結合,白居易的長篇敍事詩優美動人,可以説是我國古典敍事詩又一新的高峯,在詩人生前,就被廣為傳誦,所謂童子解吟《長恨曲》,胡兒歌唱《琵琶行》。時至今日,千百年過去了,但仍然感人肺腑。

二、教師引導學生對詩的內容作整體把握

三、串講小序,講前佈置兩個思考題要求學生邊聽邊思考,串講後提問

1、小序有什麼作用?

明確:交代了時間、地點、人物和故事概況,概述歌女的悲涼身世,説明了寫作的背景動因,併為全詩定下了悽切的感情基調。

2、小序已經簡明清楚地敍述了琵琶女的故事和自己的感受,為什麼還要寫成一首詩呢?

明確:寫成了詩,人物和故事更加形象感人,更好地抒情達意,給人以更深的感情共鳴。

四、分析第一段潯陽江邊聞琵琶

1、楓葉荻花秋瑟瑟:

敍述秋夜江邊送客時的環境,秋夜江邊,楓葉、荻花,色調暗淡,瑟瑟二字點情,景物成了溢滿悲涼情感的意象,疊加在一起,令人頓覺秋涼襲來,渲染了送別時人物淒涼愁慘的心情。

2、別時茫茫江浸月:

敍述別時的情景。景中含情,茫茫江水,溶溶月色中無不彌散着作者的離愁別緒,彷彿作者的心情融化其中,與自然景物有了感應。情景交融,自然地點染出哀傷之別,同時為水上琵琶聲的出現準備好氛圍。

板書:

潯陽江邊聞琵琶

秋瑟瑟 忘歸

無管絃 悲涼(奠下基調) 忽聞水上琵琶聲(驚喜)

慘將別 不發

江浸月

五、分析第二段江心聆聽琵琶曲

(我們知道,音樂是一種抽象的藝術,我們平常只是聽,要描寫它十分困難,然而白居易對琵琶音樂的描寫卻非常成功,歷來為人們所稱道。)

1、要求學生齊讀第二段,體會作者高超的音樂描寫方法。

2、要求學生找出比喻音樂的句子,並指明形容了什麼樣的樂聲。

板書:

比喻句 音樂

大弦嘈嘈如急雨 繁密(粗重)

小弦切切如私語 幽細

大珠小珠落玉盤 清脆圓潤

間關鶯語花底滑 宛轉流利

幽咽泉流冰下難 低沉入微

銀瓶乍破水漿迸 激越雄壯

鐵騎突出刀槍鳴 激越雄壯

四弦一聲如裂帛 戛然而止

3、朗讀這些句子,師生總結運用比喻寫音樂的藝術效果。

一連串精妙的比喻,寫出音樂的變化,用這些具體的現實生活中聽到過的聲音和形象比擬描繪樂聲,把抽象無形的音樂刻劃成有形可感的實體。讀者不僅彷彿聽到了那或輕或重,或快或慢,或高亢激揚,或低迴鳴咽的應接不暇的樂音,而且仔細欣賞起來,還可以聽出這一聲和那一聲又有明顯的音色、音調上的區別,熱鬧而不紊亂,複雜而有層次。聽了這一系列巧妙的比喻,就像聽完一支完整的樂曲:先從輕徐悠長開始,彷彿從沉思中喚起記憶;接着眾音繁會,像波濤起伏;馬上又轉到幽細甚至聽不見,宛似悲慟抽泣;最後以短促剛勁的音響終曲,猶如急雷破山,崩巖走石。讀者從這連珠式的具體可感的樂聲中還能體會出彈奏者的有情、不得意以至難以明白的無限事,從而出色地完成了對主題的表達。

4、要學生找出通過寫演奏者動作神態描寫音樂的詞句,體會這樣寫的好處。

明確:轉軸撥絃是彈奏前試弦調音的動作。低眉信手續續彈是彈奏的神態。攏、捻、抹、挑和收撥、畫是彈奏時的指法,如此細膩地描寫動作神態,交代了音樂的層次,從而更好地引導讀者領會音樂,也表現了歌女技藝的熟練高超和作者高度的音樂修養。

六、小結本課內容

第二課時

一、學習第三段江中聽訴身世苦

學生齊讀,找一個學生用第三人稱的口吻敍述琵琶女的身世。

明確:

自言以後二十二句敍述了琵琶女兩個階段的不同遭遇。前半部寫早年色藝超羣、紅極一時的歌妓生涯。秋月春風等閒度一句過渡到後半部。後半部寫年長色衰後的寂寞處境,弟走兩句寫琵琶女生活道路發生轉折的三個原因:弟走從軍,阿姨身死,年長色衰。後邊寫她人生道路的重大轉折以及嫁作商人婦後的孤苦淒涼的寂寞生活。

這一段運用了對比、反襯的手法;用年輕貌美襯年長色衰;用門庭若市襯獨守空房;用昔日歡笑襯後來的辛酸;用夜夢往事襯孤寂傷感的情懷。

作者塑造了琵琶女這樣一個封建社會中被玩弄、被侮辱的婦女的典型形象,對世人的重色輕才和商人重利寡情提出了控訴。

板書:

江中聽訴身世苦

前半部:色藝超羣,紅極一時,歡樂奢華

對比、反襯

後半部:年長色衰、委身賈人,孤苦寂寞

二 、師生共同學習第四、五段

板書:

同病相憐感慨多

重聞琵琶青衫濕

三、結合全文,讓學生找出寫音樂效果的句子,説明其作用

1、忽聞水上琵琶聲,主人忘歸客不發,以主人與客人的表現襯托音樂美妙驚人。

2、第一次演奏後東船西舫悄無言,唯見江心秋月白。人們被音樂打動,心往神馳沉浸在音樂當中,襯托音樂高超迷人。

3、再次彈奏時:悽悽不似向前聲,滿座重聞皆掩泣。坐中泣下誰最多?江洲司馬青衫濕寫盡音樂的感人力量。

四、分析琵琶女的人物形象

五、分析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一句內涵

這兩句詩表達了詩人對歌女不幸遭遇的同情,又抒發了自己謫居江洲後的鬱悶的心情,隱含當時社會變亂,政治衰落給人們造成的痛苦,意義深刻。天涯淪落有着豐富的內涵,它寫出了人們對苦難生活的共同的情感體驗,引起了一代代人的共鳴。由於詩句簡明準確,情意合一,成了千古名句。

六、分析本文明暗兩線,畫出結構圖

秋江夜送客──月夜聽琵琶──淒涼話身世。

我聞琵琶已歎息,又聞此語重唧唧

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

江洲司馬青衫濕,為君翻作琵琶行

七、解決練習

《琵琶行》教案 篇3

教學重點:

分析作者和琵琶女的身世,理解體會“同是天涯淪落人”。

一、導入:

上節課講到:琵琶女的不僅僅是單純的應約表演,更是在藉助音樂來訴説心事,那麼這個舉止不凡,技藝高超的`琵琶女究竟有怎樣的經歷呢?請看第三段琵琶女的自敍身世。

二、閲讀第三段,概括琵琶女身世。

1、學生分組討論,統一認識,選派發言代表。

2、多媒體出示句子,有小組代表發言分析,然後多媒體出示明確結果。

(1)沉吟放撥插弦中,整頓衣裳起斂容。 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蝦蟆陵下住。 家住京城

(2)十三學得琵琶成,名屬教坊第一部。 曲罷曾教善才服,粧成每被秋娘妒。 年輕貌美 技藝高超

(3)五陵年少爭纏頭,一曲紅綃不知數。 紅極一時

(4)鈿頭銀篦擊節碎,血色羅裙翻酒污。今年歡笑復明年,秋月春風等閒度。 奢華歡樂 光陰虛度

(5)弟走從軍阿姨死,暮去朝來顏色故。門前冷落鞍馬稀,老大嫁作商人婦。 親人離散 時過境遷 嫁與商人

(6)商人重利輕別離,前月浮樑買茶去。去來江口守空船,繞船月明江水寒。 獨守空船 淒涼孤獨

(7)夜深忽夢少年事,夢啼粧淚紅闌干。 今昔對比 感慨萬千

3、總結琵琶女經歷: 曾經色藝雙全,紅極一時 如今年長色衰,漂流淪落。

4、 學生再品第二段音樂描寫,自由交流,閲讀《名師一號》相關資料,最終讓學生明白此段音樂描寫既是在表現琵琶女技藝的高超,更是在通過音樂來書寫琵琶女的情感。為下文自敍身世做鋪墊。

5、下面請同學們結合琵琶女經歷再次欣賞一下其演奏的音樂,體會不同特點的音樂傳達琵琶女什麼樣的情感。

總結:正是這樣既旋律多變,又飽含情感的音樂引起了作者的共鳴。在瞭解了琵琶女的身世後,不禁發出“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的感慨。那麼詩人與琵琶女究竟同在何處?

三、閲讀第四段,概括詩人現狀。

1、齊讀第四段

2、多媒體出示詩句,由同學發言分析。

(1)我從去年辭帝京,謫居卧病潯陽城。 被貶離京,卧病潯陽

(2)潯陽地僻無音樂,終歲不聞絲竹聲。住近湓江地低濕,黃蘆苦竹繞宅生。其間旦暮聞何物?杜鵑啼血猿哀鳴。地勢荒僻,環境惡劣,

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還獨傾。豈無山歌與村笛?嘔啞嘲哳難為聽。

孤獨苦悶

3、補充作者經歷,體會作者淪落之歎。

白居易29歲時中進士,32歲授校書郎、35歲升周至縣蔚、36歲時被擢為翰林學士,37歲任左拾遺(諫官),期間,他除了直言諍諫外,還寫了大量諷喻詩,代表作是《秦中吟》,和《新樂府》,這些詩使權貴切齒、扼腕、變色。元和六年,白居易母親病死在長安,白居易回故鄉守孝三年,服孝結束後回到長安,皇帝安排他做了左贊善大夫。元和十年六月,白居易44歲時,宰相武元衡和御史中丞裴度遭人暗殺,武元衡當場身死,對如此大事,當時掌權的宦官集團和舊官僚集團居然保持鎮靜,不急於處理。白居易十分氣憤,便上疏力主嚴緝兇手,以肅法紀。可是那些掌權者非但不褒獎他熱心國事,反而説他是東宮官,搶在諫官之前議論朝政是一種僭越行為;於是被貶謫為州刺史。王涯説他母親是看花時掉到井裏死的,他寫賞花的詩和關於井的詩,有傷孝道,這樣的人不配治郡,於是他被貶為江州司馬。實際上他得罪的原因還是他的直言進諫和那些諷喻詩。

4、今昔對比,總結作者經歷

曾經得志升遷,如今被貶離京;曾經春風得意,如今孤獨苦悶。

5、總結詩人與琵琶女的共同點,理解主旨句。

曾經 色藝雙全 紅極一時 歡樂奢華 春風得意 才華橫溢 連續升遷

如今 年長色衰 漂流淪落 孤苦寂寞 苦悶無聊 被貶離京 卧病潯陽

正是有如此的相似,再加上音樂的溝通,詩人忍不住發出“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感慨。這既是對琵琶女身世的同情,又是對自己處境的感傷,更是對遭壓抑,受打擊的不滿。

四、鑑賞最後一段

感我此言良久立,卻坐促弦弦轉急。 悽悽不似向前聲,滿座重聞皆掩泣。座中泣下誰最多?江州司馬青衫濕。

先前我為琵琶女而歎息,現在琵琶女為我“良久立”,二人已經有了情感上的共鳴,此時心中充滿的是“天涯淪落”的淒涼,因而再彈琵琶已是“悽悽不似向前聲”,而聽者的感受也有了變化,先前只是被琵琶女超凡的技藝折服,現在也為二人的經歷感傷,因而“滿座重聞皆掩泣”而詩人感觸最深,故而“江州司馬青衫濕。”這真是“天涯淪落至九江,潯陽秋夜遇知音。知音一曲引詩情,世人永唱《琵琶行》。”

五、聽最後兩段的配樂朗誦,體會作者的貶謫之恨。

注:第二課時中需要強調的重點字詞見課件中標註的部分。

六、作業 《名師一號》

板書設計

昔 今

琵琶女 紅極一時 門庭冷落

歡樂奢華 寂寞淒涼

技藝超凡 色衰淪落

同是天涯淪落人

才華橫溢 被貶淪落

白居易 得志升遷 被貶離京

春風得意 孤獨苦悶

《琵琶行》教案 篇4

【教學目的】

1、體會古典詩歌中音樂描寫的表達技巧,提高學生欣賞音樂描寫的能力,激發學生對音樂描寫詩句的品讀熱情,從而喚起其豐富的想象。

2、鑑賞詩歌藉助音樂描寫表達情感,理解詩人的內心感受,探求“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的原因。

【教學重點】

1、詩中音樂描寫的方法和技巧。

2、“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探因。

【教學難點】

1、如何理解“弦弦掩抑聲聲思,似訴平生不得志”的內涵和情感表達作用。(即探求音樂描寫與琵琶女及詩人遭遇的內在共同點)

2、學習描摹音樂意境。

【教學步驟】

一、導語設計:

問:大家聽説過古代“知音”的傳説嗎?哪位同學知道,請你給我們介紹一下。(同學回答)

武漢龜山腳下,流傳着春秋時樂師俞伯牙摔琴的故事。有一天,伯牙鼓琴於龜山,琴聲傳達出攀登高山的意藴。以打柴為生的鐘子期正好路過這裏,聽到絕妙的樂曲,便放下擔子,連連讚歎道:“善哉,峨峨兮泰山!”(意思是説:“好啊,彷彿泰山巍峨聳立!”)一會兒,旋律中又彷彿奔湧出流水,子期又誇讚道:“善哉,洋洋乎若江河!”(意思是説:“好啊,像長江黃河洶湧澎湃!”)伯牙彈什麼樣的曲子,子期都能欣賞得出來。兩人引為知己。

後來,鍾子期沒能如約去賞琴,一打聽,原來是病逝了。俞伯牙痛惜地説:“吾痛失一知己矣!”摔琴後終生不復鼓琴。

問:俞伯牙彈的這首曲子,叫什麼名?(明確:高山流水)

演奏者一曲《高山流水》,能使賞樂者內心共鳴,引為知音;而《琵琶行》中琵琶女的深沉彈奏就使一代詩盟白居易潸然淚下。

(教師板書課題及作者)

二、教學

通過自習,想必同學們已經知道這首詩一共寫了琵琶女幾次演奏?(明確:三次)詩中重點描寫的是哪一次?(明確:第二次)分佈在詩中第幾段?(明確:第二段)那好,我們就先抓重點,開始品讀第二段中的音樂描寫語句。

文章分析:

(一)文章結構:

第一段:潯陽江邊聞琵琶。

第二段:江心聆聽琵琶曲。

第三段:江中訴身世苦。

第四段:同病相憐感慨多。

第五段:重聞琵琶青衫濕。

從結構中可以看出,全文以人物為線索,一是以歌女身世為線索,一是以詩人感受為線索,一明一暗,一虛一實,最後兩者交匯,其聯結靠詩人與歌女“同是天涯淪落人”的共同感情體驗。分析敍事線索時,我們一定要注意抒情線索。

(二)鑑賞語句:

1、潯陽江頭夜送客,楓葉荻花秋瑟瑟。

敍述江東送客時的環境。秋夜的江水、楓葉、荻花,色調暗淡,“瑟瑟”二字點情。景物成了溢滿悲涼感情的意象,疊加在一起,構成清晰如畫的意境,又由於聲律與情韻的配合,令人頓感秋涼襲來,渲染了送別時人物淒涼愁慘的心情。

2、別時茫茫江浸月。

敍述別時景象。景中含情,茫茫江水,溶溶月色中無不彌散着作者的離愁別緒,彷彿作者的心情融化其中,與自然景物有了感應。情景交融,自然地點染出哀傷之別,同時為水上琵琶聲的出現準備好氛圍。

3、唯見江心秋月白。

寫音樂結束時寂靜的環境。音樂結束,但其感情仍在擴散,直滲入被秋月照亮的江心,又彷彿江心秋月也在為音樂中的感情所打動。情景交融,襯托了音樂效果,形成令人回味的意境。

4、另外如:“繞船明月江水寒”,寫歌女獨守空船時的環境,渲染了歌女冷落淒涼的心情;“黃蘆苦竹繞宅生”,寫詩人的生活環境,點明寂寞悲涼的心情。由於景物環境敍述與抒情的結合,使《琵琶行》整個詩境恍若浸沉在潯陽江頭那一派憂鬱的月光裏,優美動人。

(三)賞析描寫音樂的語句:

①比喻句音樂

大弦嘈嘈如急雨繁密

小弦切切如私語幽細

大珠小珠落玉盤輕脆圓潤

間關鶯語花底滑宛轉流利

幽咽泉流冰下難低沉入微

四弦一聲如裂帛戛然而止

運用比喻寫音樂的藝術效果:一連串精妙的比喻,寫出音樂的變化,用這些具體的現實生活中聽到過的聲音和形象比擬描繪樂聲,把抽象無形的音樂刻劃成有形可感的實體。讀者不僅彷彿聽到了那或輕或重,或快或慢,或高亢激揚,或低迴嗚咽的應接不暇的樂音,而且仔細欣賞起來,還可以聽出這一聲和那一聲又有明顯的音色、音調上的區別,熱鬧而不紊亂,複雜而有層次。聽了這一系列巧妙的比喻,就像聽完了一支完整的樂曲:先從輕徐悠長開始,彷彿從沉思中喚起記憶;接着眾音繁會,像波濤起伏;馬上又轉到幽細甚至聽不見,宛似悲慟抽泣;最後以短促剛勁的音響終曲,猶如急雷破山,崩巖走石。讀者從這連珠式的具體可感的樂聲中還能體會出彈奏者的“有情”、“不得意”以至難以明言的“無限事”,從而出色地完成了對主題的表達。

(五)理解中心句:

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

分析:這兩句寫出了自己與琵琶女之間身世的共同點"同是天涯淪落人"。他們之間雖然出身、經歷有很大的不同,但是也有相似之處:1、一個"本是京城女",一個"去年辭帝京",都是從京都長安來到遙遠地僻的江州;2、一個是名滿京都的名藝人,一個是才華橫溢的大詩人,都有出類拔萃的才能;3、一個因年長色衰而嫁商人,一個因直言相諫而遭貶謫,都有由榮至衰的不幸遭遇,都同樣懷着滿腹的"幽愁暗恨",過着冷落悽清的寂寞生活。正因為如此,詩人寫琵琶女高超的技藝,正是為了表現琵琶女的悲涼身世喚起人們對琵琶女的同情;而詩人寫琵琶女的悲涼身世又是為了表現自己政治上的失意,抒發鬱積心中的左遷之愁、貶謫之恨。這正是作者的寫作動機,這兩句是全詩的主題所在。詩人通過淪落天涯的歌女的一生,來抒發自己憂國遭貶的政治苦悶。把對琵琶女的無限同情,對被貶謫的滿腔幽憤,對封建社會冷酷黑暗的揭露完全交織在一起,是封建社會一種帶有普遍意義的典型情緒。現成了人們表達同病相憐,互相慰籍的名句。這兩句直抒"天涯淪落"之感。

(六)人物形象:

1、琵琶女的形象。

“千呼萬喚始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面”,敍述女主人公出場,是人們常吟誦的名句。它的好處不僅在於準確生動地表現了琵琶女的神態,和此時此境的複雜心裏活動,還暗示她無限的幽愁暗恨。

“沉吟放撥插弦中,整頓衣裳起斂容”,敍述人物動作神情。“沉吟”道明回想往事沉重的心情。“放撥”、“插弦”、“整頓衣裳”、“起斂容”,既寫動作表情,也表現歌女講述身世前的感情起伏。

其它如“自言本自京城女”等句子,詩人轉述歌女自敍,筆調如怨如慕,如泣如訴,少年的歡樂受寵與年老色衰後冷落寂寞形成鮮明對照,道出了歌女天涯淪落的無限悲傷之情。

2、詩人形象。

送客時的離愁別緒,聽歌女演奏和自敍時感情共鳴,對遠離京城環境的過敏不適,春江秋月夜的一人獨飲,這些敍述無不是詩人心曲的流露,直讓人為詩人無故被貶黯然淚下,生出一腔怨憤。

3、形象拓展:

一個是處於封建社會底層的藝妓,一個是被壓抑的真正知識分子,雖地位懸隔,在這風清月白的環境下自然產生強烈的感情共鳴和交流,成為知音,可見其對歌妓人格尊重的進步思想。二者的遭遇揭示了封建社會壓抑人才、不容賢能的黑暗。"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藴含着許多能使人從悲哀中出甘美的人生哲理,已超超時代、階級的侷限,成為後世飽經憂患的人邂逅時的共同心聲。

一、曲折動人的結構情節

《琵琶行》全詩616字,篇幅雖不長,但結構細密,層次清晰,情節曲折動人。《琵琶行》明寫琵琶女,暗寫白居易,寫琵琶女的知音難求,其實也在寫白居易的政治失意。把琵琶女的身世與自己的謫居生活有機結合,層層鋪展,是本詩的結構特點。情節安排也頗具匠心。琵琶女的出場是未見其人,先聞其聲,有着先聲奪人之妙;琵琶女的“幽然暗恨”先於曲中傳出,再直言訴説;詩人被貶失意的滿腹悲憤是以琵琶女由盛到衰的劇變身世作為鋪墊,再傾吐而出。這樣層層描寫、處處烘托,又巧設懸念,情節展開跌宕起伏、曲折動人。

二、淋漓盡致的音樂描寫

音樂本有聲無形,過耳即逝,但在白居易筆下,那複雜多變的琵琶聲卻被描繪得層次豐富、音色分明。其手法,一是運用準確的動詞表現演奏的純熟指法,如詩中“撥”、“攏”、“捻”、“抹”、“挑”等一系列動詞,準確反映了琵琶女動作的嫻熟,變化有度。把無形的音樂化為視覺形象,加深了讀者對豐富多變的琵琶聲和琵琶女彈奏技藝的印象。二是大量運用比喻的手法,以表現琵琶曲中複雜、細微的音響變化。比如:以驟降的“急雨”比喻粗弦的繁音促節;以少女般的輕柔“私語”比喻細弦細碎綿密的聲調;以“大珠小珠落玉盤”比喻樂聲的高低音雜與清脆悦耳;以“花底”的“鶯語”、“冰下”的“泉流”比喻樂聲的温和宛轉與幽咽若凝;以“銀瓶乍破”、“水漿迸濺”、“鐵騎突出”、“刀槍齊鳴”比喻樂聲暫時休止後又驟然響起;以“裂帛”比喻四弦齊撥時樂聲的清脆短促、響亮的非凡等等。這些形象貼切的比喻,把美好的旋律、變化的節奏表達得淋漓盡致。三是以聲傳情,情聲交隔,把琵琶聲的變化與演奏者的情感變化交織在一起進行描寫。如果説,琵琶女在校音定調時,已流露出感情色彩,那麼,隨着正式彈奏的開始,感情的流露逐漸明朗,在時而歡快流轉,時而高昂激越,時而暫時休止,時而低沉悲咽的音調中,藴涵着琵琶女或歡快、或憂傷、或沉痛、或悲哀的情感。從“似訴平生不得意”到“説盡心中無限事”,聲聲琵琶,曲曲傳出的正是琵琶女內心的複雜情感。另外,聲聲琵琶又是演奏者和聽者情感交流的媒介,演奏者傳情,聽者聞聲動情,不僅使所描繪的音樂更具藝術魅力,而且深化了詩的主題。

三、形神兼備的細節描寫

詩中細節描寫頗具匠心,不少細節取自人物富有典型意義的動作、神態,用以展示人物的內心,表達人物的情感,具有形神兼備、含意深遂的特點。如琵琶女的出場是“千呼萬喚始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面”,這一細節把琵琶女自慚身世的心理、穩重的性格和盤托出。當琵琶女結束彈奏,欲述身世時,詩人又設置了這樣的細節,“沉弦放撥插弦中,整頓衣裳起斂容”,欲語不語,恭敬嚴肅的神情,先整衣再站起的動作都反映了琵琶女內心難言的痛楚和穩重、端莊的性格。這些細節着墨不多,但給讀者以身臨其境、如感其事、如見其人的感受,並可以由人物動作窺見其內心世界。詩中寫琵琶女自敍年輕時的歡樂生活,更藉助於細節描寫:如“曲罷曾教善才服,粧成每被秋娘妒。五凌少年爭纏頭,一典紅綃不知數。鈾頭銀篦擊節碎,血色羅裙翻酒污”。這些細節都是出自實際生活的典型材料,表現了琵琶女少年時在當時娛樂圈內紅極一時的情形。

四、生動形象的景物描寫

《琵琶行》中穿插的景物描寫對於烘托氣氛、渲染感情也起到了很好的作用。比如,詩一開頭,詩人就以富於季節特徵的景物構成蕭索的秋景:江水之濱、楓葉蘆葦搖動於瑟瑟秋風中;秋江之中,茫茫江水起伏於皎潔的明月之下。美麗而悽清的景色,與全詩低沉、悲怨的情調和諧一致,為詩歌情節的展開和人物感情的抒發創造了濃烈的氣氛。

再如,寫琵琶女演奏結束,樂聲戛然而止後,詩人用“車船西舫悄無聲,唯見江心秋月白”兩句,渲染出沉寂、清冷的氣氛,藉以烘托人們因沉浸於樂曲旋律而心神凝聚的情態,映襯樂曲餘音繞樑的魅力。詩人陳述自己謫居生活的苦悶,同樣也穿插了生動形象的景物描寫,繞屋的黃蘆苦竹、啼血的杜鵑、哀鳴的猿聲構成了悽苦的氛圍,襯托了詩人悲涼的心境。這些景物描寫在詩中出現的雖然不多,但卻生動形象,對於醖釀詩的氣氛、增添詩的情韻、烘托人物形象、深化詩的主題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

五、深刻鮮明的主題

理解《琵琶行》的主題,應結合具體的歷史背景、社會生活環境給予講解評價。元和十年煿元815年犃月,李師派人刺殺主持平定藩叛亂的宰相武元衡,白居易當時任太子佐贊大夫,雖然並非諫官,但還是上書直諫,請求緝辦兇手,結果因政敵的讒言,被貶為江州司馬。而此詩即作於詩人貶謫江州的次年秋。

其一,我們從詩人自敍寫作緣由的詩前小敍中可以看到,“感斯人言,是夕拾覺有遷謫意”等語分明藴涵着遭讒被貶的不平之感。

其二,白居易根據《琵琶行》的內容,將此詩編入他的“感傷詩”類。所謂感傷詩,詩人在《與元九》中明確指出:這類詩皆為“有事物寄於外,情理動於內,隨意而形於歎詠者”的有感而發之作。江州司馬和琵琶女,一個是政治生命受到挫折,一個是藝術生涯的結束;一個是政治上不得重用,一個是知音難覓,相似的際遇、同樣的心境。這首詩正是觸景生情,因事起意,寓自己的身世於琵琶女的不幸遭遇中,藉以抒幽憤。因而自然地發出“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的感慨。所以《琵琶行》並不完全是對封建社會下層被壓迫者的同情,更主要的是抒發自己懷才不遇的感慨和知音難覓的無奈,這也正是貫通《琵琶行》全詩的主題。

《琵琶行》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通過誦讀,品味詩歌

2、學習、欣賞作者以語言文字再現音樂形象的藝術手法。

3、 通過對人物身世命運的分析,解讀作品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

學習用文字表現音樂的藝術手法 同是天涯淪落人主旨的理解

教學難點

作者用比喻的手法描寫聲音的高超技法

預習題:

1、藉助《名師一號》瞭解作者及相關背景

2、讀課文,疏通字音;結合註釋,通譯全詩,完成名師一號自主落實部分。

3 、結合小序,理清敍事脈絡,概括各段內容。

4、找出詩中的三次音樂描寫,思考用了哪些藝術手法。

第一課時

一、導入:

唐朝有這樣一位皇帝,他的名字也許早已被人們淡忘了,可是他為一位詩人寫的悼亡詩卻永久的流傳了下來。他就是唐宣宗李忱。他寫的那首悼亡詩是:

綴玉連珠六十年,誰教冥路作詩仙? 浮雲不繫名居易,造化無為字樂天。

童子解吟長恨曲,胡兒能唱琵琶篇。 文章已滿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愴然。

他悼亡的詩人是:白居易。

其中“ 童子解吟長恨曲,胡兒能唱琵琶篇。”中的“琵琶篇”即《琵琶行》 “胡兒能唱琵琶篇”少數民族的兒童都能唱琵琶篇,可見這首詩流傳之廣泛,影響之深遠。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這首胡兒能唱的琵琶篇。

二、作者簡介:

白居易,唐代著名現實主義詩人,字樂天,晚年號香山居士,生於河南省新鄭,青年時家境貧困,對社會生活及人民疾苦有較多的接觸和了解。二十九歲中進士,官至左拾遺(諫官)。有“兼濟天下”的理想,屢次上書鍼砭時弊。寫下了《新樂府》、《秦中吟》為代表的“諷喻詩”,反映了勞動人民的痛苦生活,揭露了統治階級的腐朽和罪惡。由於得罪了憲宗和官僚集團,被貶官。著有《白氏長慶集》七十一卷,今存書近三千首。在文學上白居易主張“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強調和繼承我國古典詩歌的現實主義優良傳統,反對“嘲風月,弄花草”而別無寄託的作品,是新樂府運動的倡導者,在文學史上有重要地位。作品以通俗流麗著稱。《琵琶行》是我國文學史上著名的長篇敍事詩,是白居易的代表作品之一。

三、閲讀詩序思考:白居易寫作琵琶行的背景原因是什麼?

1 齊讀小序

2 自由討論:小序寫了幾層內容。(以白居易為陳述主體來概括)

3 發言明確

左遷九江,偶遇倡女, 使彈數曲,引起共鳴,因為長句。

究竟是什麼樣的音樂引起了作者共鳴,為什麼他聽後會產生共鳴?我們先隨着白居易的生花妙筆一起去欣賞一下琵琶女的彈奏。

四、鑑賞詩中的音樂描寫,初步瞭解琵琶女形象。

(一)鑑賞第一段

1、一生讀第一段

2、具體分析:

時間 秋天的夜晚 地點 潯陽江頭 環境 蕭瑟

事件 設酒送客 心境 寂寥 淒涼

(注意:“別時茫茫江浸月”一句烘托人物淒涼的心境。)

2、這一段在全文中起着怎樣的作用?

渲染淒涼的氛圍,奠定全詩的基調,為琵琶女的出現設伏,做好鋪墊。

3、齊讀第一段,體會淒涼。

4、鑑賞過程中需要強調的字詞。

瑟瑟、管絃、慘、茫茫、主人下馬客在船。

(二)鑑賞第二段

1、齊讀首句至“猶抱琵琶半遮面”。

2、琵琶女出場有幾個階段?(教師點撥)

引導回答:樂聲引人,尋聲問人,相邀始見。

3、“主人忘歸客不發”側面烘托,突出樂聲之妙。

4、重點分析“琵琶聲停欲語遲”“千呼萬喚始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面”所展示的琵琶女的內心及作者當時的心情。(學生回答,教師明確)

(1)琵琶女:羞怯。(2)急切。

5、需要強調的字詞 暗、遲。

6、在眾人的千呼萬喚中她終於露了半張臉,遲遲不肯出場的琵琶女演奏了什麼樣的音樂?讓我一起來欣賞。

根據其演奏過程劃分出不同階段。(老師點撥即可)

轉軸調音 未成曲調先有情 大家風範 出手不凡

聽者感受 弦弦掩抑聲聲思 抑鬱不止 訴説心事

交代指法曲目 指法嫻熟 演奏名曲

(需要強調的字詞:思、信手)

7、鑑賞具體描寫部分

(1)一生讀

(2)琵琶女的演奏可謂精彩絕倫,詩人的描寫更是讓人拍案叫絕。如此難以描摹的音樂詩人是如何做到描寫的這麼成功的?

思考討論:所寫音樂的具體特點,描寫音樂的表現手法。

學生分組討論,統一認識,選派一名代表發言。

多媒體出示填表練習。

詩句 特點 手法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語。 濁重輕細 急促清脆 疊音擬聲

嘈嘈切切錯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

間關鶯語花底滑, 婉轉流利 比喻摹聲

幽咽泉流冰下難。冰泉冷澀弦凝絕,幽咽冷澀 低沉暫歇 比喻摹聲

凝絕不通聲漸歇。

別有幽愁暗恨生,此時無聲勝有聲。愁恨暗生 回味無窮 感受烘托

銀瓶乍破水漿迸,鐵騎突出刀槍鳴。

曲終收撥當心畫,四弦一聲如裂帛。激越雄壯 震撼人心 比喻摹聲

東船西舫悄無言,唯見江心秋月白 鴉雀無聲 繞樑不絕 環境烘托

(注意:老師要發問,強調抓住詩中重點詞分析,引導學生分析,尤其要引導學生體會比喻中聽覺形象與視覺形象的結合)

(3)需要強調的字詞:間關、暫、幽愁、突出

小結:正是以上手法的綜合運用,才使難以捕捉,稍縱即逝的音樂形象得以永存,使千年之後的我們同樣能夠領略到琵琶女高超的技藝,欣賞到琵琶女精彩的演奏。

(4)聽第二段配樂朗讀,感受音樂之美。

結束語:琵琶女的彈奏僅僅是單純的應約表演嗎?前邊提到:“低眉信手續續彈,説盡心中無限事”不,她更是在藉助音樂來訴説心事,那麼這個舉止不凡,技藝高超的琵琶女究竟有怎樣的故事呢?琵琶曲的弦外之音又是什麼?請同學們課下思考談論,我們下節課再講。

五、作業:

1 背誦

2分析琵琶女遭遇

3、結合琵琶女身世説説琵琶曲所表現的情感,再次體會琵琶女的演奏。

板書設計:

濁雜輕細 清脆急促 疊詞擬聲

婉轉流利 歡快無比 比喻摹聲

仇恨暗生 回味無窮 感受烘托

激越雄壯 震撼人心 比喻摹聲

鴉雀無聲 繞樑不絕 環境烘托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mingrenmingzhu/pibaxing/4n442k.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