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名人名著 >望廬山瀑布 >

古詩望廬山瀑布賞析

古詩望廬山瀑布賞析

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許多人對一些廣為流傳的古詩都不陌生吧,古詩可分為古體詩和近體詩兩類。那什麼樣的古詩才是大家都稱讚的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古詩望廬山瀑布賞析,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古詩望廬山瀑布賞析

望廬山瀑布

李白

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

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註釋

1.廬山:在江西省九江市南,是我國著名的風景區。

2.香爐:即香爐峯,在廬山西北,因形似香爐且山上經常籠罩着雲煙而得名。

3.掛前川:掛在前面的水面上。

4.九天:古代傳説天有九重,九天是天的最高層。

古詩簡介

《望廬山瀑布水二首》是唐代偉大詩人李白創作的兩首詩,其一為五言古詩,其二為七言絕句。這兩首詩,都緊扣題目中的“望”字,以廬山的香爐峯入筆描寫廬山瀑布之景,用“掛”字突出瀑布如珠簾垂空,以高度誇張的藝術手法,把瀑布勾畫得傳神入化,然後細緻地描寫瀑布的具體景象,將飛流直瀉的瀑布描寫得雄偉奇麗,氣象萬千,宛如一幅生動的山水畫。其中第二首七絕歷來廣為傳誦,其前兩句描繪了廬山瀑布的奇偉景象,既有朦朧美,又有雄壯美;後兩句用誇張的比喻和浪漫的想象,進一步描繪瀑布的形象和氣勢,可謂字字珠璣。

翻譯/譯文

香爐峯在陽光的照射下生起紫色煙霞,遠遠望見瀑布似白色絹綢懸掛在山前。

高崖上飛騰直落的瀑布好像有幾千尺,讓人恍惚以為銀河從天上瀉落到人間。

賞析:

第一句“日照香爐山生紫煙”中的“香爐”指的是香爐峯,在這句中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靜態的描寫了太陽照在雲霧繚繞的香爐峯上呈現出紫色的雲彩的景象。在這句中用了動詞“生”字應理解為生成、化作的意思。、

第二句“遙看瀑布掛前川”描寫了抬頭遠望中的瀑布像是白色的珠簾掛在山川之間。這句中用了一個動詞“掛”字靜態的描寫了遙望中的瀑布,很形象的把垂直而下的廬山瀑布形象的展現在讀者面前。

第三句“飛流直下三千尺”描寫了從高處騰空直下的瀑布非常的壯觀,有“三千尺”長。句中的“三千尺”是誇張的修辭手法,不是實指,形容山高,瀑布騰空而下的壯觀。句中的動詞“飛”字動態的描寫了廬山瀑布,把奔騰跳躍、騰空直下的瀑布很形象的`展現在讀者面前。

第四句“疑是銀河落九天”意思是“高處騰空直下的瀑布使人懷疑是銀河從九天之上傾瀉下來”。這句用了也用了誇張的修辭手法,句中的“落”字把瀑布巨流傾瀉,磅礴氣勢表現了出來。

古詩今譯就是:太陽照在雲霧繚繞的香爐峯,呈現出紫色的景象,抬頭遠望廬山瀑布就像是一條白練垂掛在山川之間,奔騰跳躍、騰空直下的瀑布有三千尺長,讓人懷疑是銀河從九天之上傾瀉下來。

這首詩的前面兩句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靜態的描寫了太陽照在雲霧繚繞的香爐峯生成的紫色景象和抬頭遠望瀑布的懸掛山川之間的美麗景象;後面兩句用了誇張的修辭手法,描寫了瀑布奔騰跳躍、騰空而下、氣勢磅礴的壯觀景象。這是一首寫景抒情的詩,通過對廬山瀑布的描寫,讚美了祖國的大好河山,抒發了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同時也展現了自己開闊的胸襟和昂揚的氣概。

賞析/鑑賞

本詩是七言絕句。此詩中的香爐,即第一首詩開頭提到的香爐峯,“在廬山西北,其峯尖圓,煙雲聚散,如博山香爐之狀”(樂史《太平寰宇記》)。可是,到了詩人李白的筆下,便成了另一番景象:一座頂天立地的香爐,冉冉地升起了團團白煙,縹緲於青山藍天之間,在紅日的照射下化成一片紫色的雲霞。這不僅把香爐峯渲染得更美,而且富有浪漫主義色彩,為不尋常的瀑布創造了不尋常的背景。

接着詩人才把視線移向山壁上的瀑布。“遙看瀑布掛前川”,前四字是點題。“掛前川”,這是“望”的第一眼形象,瀑布像是一條巨大的白練高掛于山川之間。“掛”字很妙,它化動為靜,惟妙惟肖地表現出傾瀉的瀑布在“遙看”中的形象。

第三句又極寫瀑布的動態。“飛流直下三千尺”,一筆揮灑,字字鏗鏘有力。“飛”字,把瀑布噴湧而出的景象描繪得極為生動;“直下”,既寫出山之高峻陡峭,又可以見出水流之急,那高空直落,勢不可擋之狀如在眼前。

然而,詩人猶嫌未足,接着又寫上一句“疑是銀河落九天”,真是想落天外,驚人魂魄。“疑是”值得細味,詩人明明説得恍恍惚惚,而讀者也明知不是,但是又都覺得只有這樣寫,才更為生動、逼真,其奧妙就在於詩人前面的描寫中已經孕育了這一形象。

巍巍香爐峯藏在雲煙霧靄之中,遙望瀑布就如從雲端飛流直下,臨空而落,這就自然地聯想到像是一條銀河從天而降。可見,“疑是銀河落九天”這一比喻,雖是奇特,但在詩中並不是憑空而來,而是在形象的刻畫中自然地生髮出來的。它誇張而又自然,新奇而又真切,從而振起全篇,使得整個形象變得更為豐富多彩,雄奇瑰麗,既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又給人以想象的餘地,顯示出李白那種“萬里一瀉,末勢猶壯”的藝術風格。

宋人魏慶之説:“七言詩第五字要響。……所謂響者,致力處也。”(《詩人玉屑》)這個看法在這首詩裏似乎特別有説服力。比如一個“生”字,不僅把香爐峯寫“活”了,也隱隱地把山間的煙雲冉冉上升、裊裊浮游的景象表現出來了。“掛”字前面已經提到了,那個“落”字也很精彩,它活畫出高空突兀、巨流傾瀉的磅礴氣勢。很難設想換掉這三個字,這首詩將會變成什麼樣子。

作者簡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朝浪漫主義詩人,被後人譽為“詩仙”。與杜甫並稱為“李杜”。漢族,祖籍隴西成紀。一説出生於碎葉城(當時屬唐朝領土,今屬吉爾吉斯斯坦),4歲時跟隨父親遷至劍南道綿州。一説即出生於綿州昌隆(今四川江油)。李白存世詩文千餘篇,有《李太白集》傳世。762年病逝,享年61歲。其墓在今安徽當塗,四川江油、湖北安陸有紀念館。 李白深受黃老列莊思想影響,有《李太白集》傳世,詩作中多以醉時寫的,代表作有《望廬山瀑布》、《行路難》、《蜀道難》、《將進酒》、《樑甫吟》、《早發白帝城》等多首。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mingrenmingzhu/lushan/gwn4ey.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