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名人名著 >陋室銘 >

關於《陋室銘》教案模板彙編十篇

關於《陋室銘》教案模板彙編十篇

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進行細緻的教案准備工作,教案是教學活動的總的組織綱領和行動方案。那麼教案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陋室銘》教案10篇,歡迎大家分享。

關於《陋室銘》教案模板彙編十篇

《陋室銘》教案 篇1

教學目的

1:掌握文言常用實詞,翻譯全文。

2:讓學生了解押運的字和壓韻的作用。

3:引導學生了解劉禹錫淡泊自甘,不慕名利的思想。

教學重點

目標1

教學難點

目標1

課前預習:查工具書,試譯全文。

一、 課前三分鐘 (課外閲讀讀後感,抽籤完成) 3'

二、 創設情景導入新課。2'

如果讓你設計自己的家,你怎樣設計呢?(學生自由説)唐朝劉禹錫卻喜歡鄙陋居室,今天,我們就一起去看看他的陋室究竟怎樣?

三、 介紹作者、體裁(教師抽查學生回答,教師適當補充)3'

劉禹錫(772---843)字夢得,唐朝著名詩人和散文家。

銘,原來是刻,在這裏是一種文體,或歌頌讚美,或有所警戒。

本文陋室銘,意是刻在鄙陋居室裏的文章。

四、 學生藉助工具書解釋常用實詞和難句。6'(完成目標2)

陋:不華美、狹小 馨:香氣散佈很遠

白丁:封建社會裏沒有功名的人 牘:古時寫字用的木簡

何陋之有:有什麼狹小不好看呢?

(教師出示膠片)

五、 朗讀、翻譯、理解分析。28'

1、 請一同學讀一同學翻譯全文,學生或教師適當補充。(完成目標2)

2、 學生思考並回答教師出示的問題。

A、《陋室銘》中的那句話能提挈全篇大意?

B、《陋室銘》描寫陋室環境和居室主人的生活情景,並以陋室比古賢的居室,表現了作者怎樣的情趣和節操?

3、 學生自由回答,教師補充並進行思想教育。(完成目標3)

我們要學習劉禹錫淡泊自甘,不慕名利的高貴品質。

4、 請學生自瀆領會。

5、 教師介紹什麼叫押韻?押運有什麼作用?

(寫韻文時在句末或聯句之末用韻母、聲調相同的字叫做押韻。韻文押韻能使人加深印象,同時便於吟頌和記憶,因為它具有聲調和節奏之美。)

6、 本文有那些押韻字?(名、靈、馨、青、丁、經、形、亭)

六、小結。2'

七、佈置作業。1'

A、 抄寫常用實詞和難句。

B、 背誦全文。

C、 寫一讀後體會,字數不限。

八、説課精要:安排學生先自己預習、多讀、自主試譯,讓他們更容易理解文章。

《陋室銘》教案 篇2

 一、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目標

(1)瞭解 “銘”這種古代文體及其特點。

(2)積累文言詞彙,理解文章內容,品味“片言明百意”的語言。

2、過程與方法目標

誦讀法、批註法、“知人論文”探究法。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感受並理解作者高潔的品質、安貧樂道的情趣和豪邁的氣概。

重點:朗讀並分析文章的內容。

難點: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理解文章的主旨。

 二、教學過程:

 (一)課前交談

話題:來到嘉興,就不能不説南湖,誰給我介紹一下南湖?(紅船,南湖菱)南湖還有一種特產,就是“南湖菱”。誰來介紹一下?

其他地方的菱都有角,故稱“菱角”,南湖菱與其他地方的菱角不一樣,是無角菱。據説其他地方的菱角秧苗放到南湖,也會變成無角菱,南湖真是太神奇了。

“菱”與“靈”相通,據説,吃了南湖菱會讓人有靈氣,南湖菱養育了充滿靈氣的嘉興人。我看不假,在座的同學眼睛都水靈靈的,個個都充滿了靈氣啊。

遠在唐朝的時候,嘉興就孕育了一個充滿靈氣的青年才俊。他就是劉禹錫。他出生在嘉興,吃了不少南湖菱,很有靈氣。他在老師的指引下,在自己的努力下,滿腹經綸。19歲時遊學當時的京城長安。22歲就進士及第,後來年紀輕輕就成了朝廷裏的重要官員,深得朝廷重用。另外,他寫的詩與白居易齊名,他寫的文與柳宗元齊名。

我們小學裏就學過他的一首詩《望洞庭》:湖光秋月兩相和,潭面無風鏡未磨。遙望洞庭山水翠,白銀盤裏一青螺。只有內心寧靜的人,才能寫出如此富有詩情畫意的月色。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他的一篇文章——《陋室銘》。

 (二)初讀課文,感受音樂美

1、檢查預習情況:注音、句讀

2、請同學讀沒有句讀的課文,指出“德馨、案牘”的讀音。

 (三)走進陋室,再讀課文,把握主旨1——“高潔”

1、題目是《陋室銘》,瞭解銘文特點。

2、師:陋室銘,陋室銘,劉禹錫想要借這陋室,讓自己銘記什麼呢?讓我能走進陋室,去看個究竟。

劉禹錫説:片言可以明百意。在《陋室銘》81字的片言中,劉禹錫的百意是什麼?下面請自讀課文4—7句,根據註釋翻譯,在翻譯的基礎上為這幾句話做批註。

①“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環境幽雅)

②“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交友儒雅)

③“可以調素琴,閲金經。”它給人一種閒適的感覺。(生活高雅)(板書:貧樂 調素琴閲金經)

4、在這樣簡陋的條件下,也能如此自得其樂,我們不禁要與劉禹錫對話一番——

示例:問:你這房子都長青苔、長青草了,你還説不陋?

劉:“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這是多麼幽雅,怎麼能説陋呢?

問:看你這窮酸樣,估計不會有人與你為友吧?

答:……

問:你既沒有絲竹,又沒有案牘,你,你還有什麼好樂的呢?

答:……

5、由此可見,劉禹錫是一個怎樣的人?(不與世俗同流合污,高潔脱俗)(板書:高潔)

板書:調素琴閲金經高潔

6、請大家用快樂、舒緩、愉悦的語氣讀讀“可以調素琴,閲金經。……勞形”。

(四)走近作者,深讀課文,把握主旨2——“豪氣”

師:劉禹錫為什麼能做到安貧樂道呢?文章僅僅表達安貧樂道的主旨嗎?要想從“片言”中明白“百意”,我們還要去了解一下作者的經歷,這叫做“知人論文”。請看資料。(出示資料)

“永貞革新”失敗後,原在朝廷為官的劉禹錫一貶再貶,斷斷續續在外漂泊幾十年。直到65歲才回到洛陽。《陋室銘》是他被貶至安徽和州時所作。(請同學朗讀)

問:上面説他一貶再貶,直到65歲才回到洛陽,一般的人會有怎樣的心理?(悲傷、鬱悶……)

劉禹錫會怎樣去面對呢?

“永貞革新”失敗後,劉禹錫被貶到朗州當司馬,十年之後才好不容易被召回京師,他卻寫了一首詩以桃花諷刺那些權貴,結果再度被貶,十四年後才再度回京。十四年啊,世事變遷,滄海桑田。不過,劉禹錫還是不改那種桀驁不屈的脾氣,他又一次來到玄都觀,又寫了一首《再遊玄都觀》:

百畝庭中半是苔,桃花開盡菜花開。

種桃道士歸何處?前度劉郎今又來。

附小序:……因再題二十八字,以俟後遊。

師:他甚至做好了再次被貶的準備。這是何等的豪情!這就是有着錚錚鐵骨的劉禹錫。

劉禹錫回朝如此,那他身處“巴山楚水淒涼地”時又是如何的表現呢?我們來看他寫於朗州任上的《秋詞》。在朗州,回京城遙遙無期,妻子不幸去世,可是我們看看他的這首詩: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

晴空一鶴排雲上,便引詩情到碧霄。(學生讀)

問:詩中透着一股什麼氣?(豪氣)

師:難怪白居易説:彭城劉夢得,詩豪者也 。板書:寫“豪”

1、你能從《陋室銘》字縫間看出劉禹錫暗含的“豪氣”嗎?(仙、龍,諸葛廬、子云亭)(提示:從文章的開頭和結尾幾句去讀讀。)

★讓我們一起讀一讀開頭三句,看看有沒有隱含在其中的“豪氣”。根據ppt改第三句話,快速瞭解“比興”。

2、★讓我們一起讀一讀結尾兩句,看看這裏有沒有隱含在其中的“豪氣”。“諸葛廬、子云亭”的典故。説説作者為什麼要寫這兩個典故。

(板書:思諸葛比子云)

①是為了説明自己的陋室不陋。②説明自己也要像諸葛亮遇到明君,在政治上有所作為,和子云一樣在文學上名揚天下。

3、可見劉禹錫具有怎樣的氣概?(豪邁)

板書:思諸葛比子云豪邁

4、這樣一個大詩豪住在這裏,這陋室還會陋嗎?

所以他在結尾寫道:何陋之有? 加橫批:陋室不陋

5、現在,讓我們懷着對劉禹錫更加深刻的理解和崇敬,充滿豪情地讀最後2句。注意,最後一句“何陋之有”讀兩遍。

其實,劉禹錫寫《陋室銘》還有一個故事。(憤然寫作)

據説劉禹錫被貶至安徽和州縣當一名小小的通判,和州知縣見他是從上面貶下來的,就故意刁難他。半年時間,強迫他搬了三次家,面積一次比一次小,最後只給他一間只能容下一牀、一桌、一椅的陋室。劉禹錫憤然提筆寫下這篇銘文。

師(小結):看來,從這篇僅僅81字的銘文中,不僅可以看出劉禹錫的安貧樂道的高潔志趣,可以讀懂他的豪邁的鬥志,而且也可以讀到他對那知縣老兒的憤怒與不屑。這真是“片言可以明百意”啊。

同學們,你們看,那知縣老兒帶着隨從大搖大擺地過來看劉禹錫的笑話了,我們怎麼辦?趕緊拿起《陋室銘》,大聲的讀起來,為劉禹錫出出氣,注意,最後的“何陋之有”連讀兩遍,語氣要一遍比一遍強。會背的最好背出來。

 (五)結束語

劉禹錫一生堅持自己的政治理想,為此,他屢遭貶謫,歷經坎坷。

但是……

一間陋室哪裏困得住你的鐵骨,一片青苔哪裏遮得住你的壯志,一本金經哪裏掩飾得住你心中的豪情?

我清晰的聽到,從那間陋室裏,傳來一個不羈聲音——生活可以貧困,精神不可潦倒。

 (六)作業:

1、背誦全文。

2、蒐集欣賞劉禹錫的詩。

教學反思

1、聯想與想象是語文的翅膀,缺少聯想與想象的語文課也就缺少了靈性。為此,在進行教學時,讓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以“透過文字,你看到了什麼?聽到了什麼?聞到了什麼?”的提問方式引導學生進行想象,使陋室之雅具體地表現出來,為突出陋室“何陋之有”張本。而以往教學此文時,為突出“陋室不陋”這一重點,一般設計的題目為“陋室環境如何?陋室主人交往情況怎樣?陋室主人有怎樣的興趣愛好?”提問瑣碎,學生也不明白回答這些問題的目的何在。而改動後有力地突出了重點,也解決了難點。

2、“語文的外延與生活的外延相等”,語文必須與現實社會緊密聯繫,方可體現語文教學的現實意義。因此,課上在分析完陋室主人安貧樂道、高潔傲岸的情操之後,我設計了一個小討論:“今天的你如何看待這種不慕名利、安貧樂道的做法?”這個問題的設計應是學生最有話説的部分,但在教學過程中學生有些怯場,我也沒有留下足夠的時間,一起參與學生的討論,導致學生沒有充分討論和大膽發言,這是我的失誤。

3、培養學生主動質疑,大膽發問的習慣和能力。因此我設計了一個學生質疑發問的環節,鼓勵學生從讀書中發現問題,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這個環節因為留的時間相對充足些,學生提出了一些很有價值的問題,如“為何以《陋室銘》為題?”“為何自比名人居室?”“篇末為何引用孔子的話作為結束語?”“為何自比‘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為何將平民比作白丁,是否歧視平民?”等等。學生在質疑的過程中,也在思考着如何解答這些問題,這個思維的過程本身就是教學的目的。

4、語文課上應有琅琅讀書聲,尤其是文言文。《陋室銘》是一篇文質兼美、膾炙人口的名篇。課堂上無論是範讀、散讀、齊讀,乃至背誦,目的都是讓學生從讀中去悟作者的感情,品味文字的美感。

《陋室銘》教案 篇3

一、教學目標:

1、理解託物言志的寫法。

A層:藉助註解瞭解課文大意

B層:理解課文的思想內容

C層:理解課文託物言志的寫法

2、誦讀要求

A層:準確流暢地朗讀課文

B層: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C層:背誦課文

二、教學設想:

1、學習文質兼美的古文,不宜瑣碎地串講字詞,以破壞其美感。可通過聽説讀等多種方式,利用實物投影錄音機電腦多媒體等多種手段來促進學生對文章的整體把握及深入學習。

2、課前佈置學生預習,要求學生對照註解讀通課文內容,並根據自己對課文內容的認識畫一幅畫。

3、安排一課時。

三、教學內容和步驟

(一)導語設計:我國古代的名士文人常常喜歡借物來抒情言志,例如,他們借梅花來表現自己純潔堅定的品格和高雅的志趣,借竹來寫出自己堅守節操,借蓮來表現自己的出淤泥而不染的品行。今天我們將共同學習一篇古代散文中的名篇,它同樣運用了託物言志的寫法。請大家翻開書P176頁。

(二)初步感知課文

1、問題設計:⑴、從課題可看出作者寫的對象是什麼?(陋室。)

⑵、“銘”是什麼?(古代刻在器物上用來警戒自己或稱述功德的文字叫銘,後來成為一種文體,這種文體通常都是用韻的。)

2、過渡語:我國古代的詩文有很多都是用韻的,這些文章往往讀起來琅琅上口,極具音樂美,讓我們齊聲朗讀,共同感受。

3、全班朗讀課文。

教師點評並過渡:若要讀出其中的情味,還要靠我們深入學習,請大家看我們的學習任務。

4、[電腦屏幕:教學目標]

(三)整體把握課文,檢查A層目標的達成情況

1、問題設計:⑴、在這篇文章裏作者主要寫的是什麼?(陋室。)

⑵、什麼是陋室呢?(室名,簡陋的房子。)

⑶、是誰給它起的名字?(劉禹錫。)

⑷、他是何許人也?(唐朝的詩人哲學家。)

⑸、古代文人總喜歡給自己的房子起一些優雅的名字,如“瀟湘館”“含芳閣”等,那作者為什麼要給他自己的房子起名叫“陋室”呢?難道他的房子真的很簡陋嗎?請大家閲讀課文,將與陋室有關的內容用括號括起來。(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階綠,草色如簾青。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可以調素琴,閲金經。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

2、讓學生朗讀描寫陋室的句子。

3、過渡語:剛才我們朗讀了劉禹錫先生描寫他的陋室的語句,我想,每個同學的頭腦裏都會浮現出了不同的畫面,你能不能用一句話來給大家描繪一下你想象的陋室呢?描繪時可用上這樣的句式

4、[板書:陋室的很,你看。]

5、過渡語:陋室是什麼樣的呢?我想經過這些同學的一番描繪,大家頭腦裏的畫面更加清晰了。然而我覺得介紹陋室單靠嘴巴來説不夠形象也不夠生動,要是能看到陋室那該多好啊。幸好我們的同學已經在課前根據自己的理解,發揮自己的想象把陋室畫下來了,讓我們來欣賞欣賞。

(四)深入品味課文,達到B層目標

1、[投影:五幅學生的繪畫作品]

2、分層要求:A層:

教案《新人教版八年級語文上冊《陋室銘》教案四》,來自網!

觀察並指出畫面上的內容

B層:描繪畫面內容並指出其繪畫所依據的課文上的語句。

C層:指出畫面中較有創意的地方,點評繪畫者的想象是否合理

3、針對每一幅畫,教師可提供思考的問題:

⑴、請仔細觀察,畫面上的東西哪些是課文裏提到的,哪些是通過想象加上去的?

⑵、畫中桌上放的是什麼?架上擺的是什麼?是公府文案嗎?

⑶、這幅畫的主色調是什麼?它給人一種什麼感覺?作者為什麼不把陋室畫在繁華的街上而是放在竹林裏?

⑷、這畫比較有創意的地方在哪裏?畫上的人是劉禹錫本人還是他的農民朋友?

⑸、畫裏的人都挺高興的,他們的身份是什麼?在幹什麼?

4、小結並過渡:通過作者的描繪和大家的圖畫,我們可清晰地看到這麼一幅畫面:青苔使陋室的台階生綠,碧綠的草由於光的映照透過陋室的簾籠使屋內呈現青色,這真使人悦目;室主人或邀客談笑,或窗下撫琴,或展卷讀經,可以樂而忘憂,舒胸吐臆,尋求那超凡脱世的真諦,這使他爽心。陋室有如此悦目的美景,又有許多可以暢懷的知音與爽心的雅事,這真讓人喜愛呀。

如果你是劉禹錫先生,你將以怎樣的口吻來向別人介紹你的陋室呢?(懷得意喜愛之情)請大家聽錄音感受文章的感情。

5、[放錄音:陋室銘]

6、讓學生充滿感情地朗讀課文。

(五)總結提高,達到C層目標

1、問題設計:⑴、作者從哪幾個方面描繪了陋室?(環境人物室中事)

⑵、從作者的描繪中我們可以感受到在作者的眼裏,他的房子是“陋”還是“不陋”?(不陋。)

⑶、作者認為陋室不陋的原因是什麼?請用原文來回答。(惟吾德馨)

⑷、像這樣的房子在達官貴人的眼裏是“陋”還是“不陋”?(當然“陋”。)

⑸、作者居於陋室卻不嫌其陋,居於陋室卻不失其雅緻的生活並能充滿感情地描繪陋室,可見作者是一個怎樣的人?(高潔傲岸安貧樂道之人。)

⑹、課文開頭的兩句話是什麼意思?它們與陋室有什麼關係?(用有仙之山和有龍之水與陋室類比,表明陋室也具有“名”與“靈”的性質。)

⑺、“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又是什麼意思?它們與陋室有什麼關係?作者這麼寫有什麼作用?(用諸葛廬和子云亭與陋室類比,意在以古代名賢自況,表明陋室的主人也有古代名賢的志趣和抱負,在更高境界上頌揚了“惟吾德馨”,説明陋室不陋。)

2、總結:作者的高潔傲岸的節操和安貧樂道的情趣沒有直接表達出來,而是通過對居室的情景的描繪體現出來,這種寫法就是託物言志。我們平時寫作時也可以通過對自己的居室情景的描繪,形容其特徵,表達出你的心志和情趣。

(六)回顧所學,背誦課文

1、[電腦屏幕:課文板書]

2、讓各層學生總結本堂課的學習要點。

3、指導學生依照板書的提示背誦課文。

4、先齊背,後抽背。

(七)佈置作業

《陋室銘》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理清作者行文的思路

2.領悟作者在文中流露的思想感情。

3.讀罷此文,我們能從中獲得哪些啟示?

重點與難點:

領悟作者在文章中流露出的思想感情是研習本文重點,讀完本文後,從中獲得的啟示是本節課的教學難點。

教學過程

一、導語

師:提一個問題讓大家選擇一下:設有一個王公大廈,要得到它,須説若干句違背自己良心的話,做若干件傷天害理的事;設有一簡陋室,那裏綠色可人,有知音相伴,只要你想擁有它便在你的眼前。你要哪個?

生:我選擇後者,因為……

師:恭喜你,你的選擇居然與一名唐代大名鼎鼎的詩人不謀而合,他便是劉禹錫。你有望成為新時代的劉禹錫!

還是讓我們來看一看劉禹錫的《陋室銘》吧!

簡介作者及作品,突出其因參與王叔文領導的政治革新失敗被貶的背景。

二、小組討論,掃除生字詞,初步弄清全文大意,理清作者行文的思路。

1.集體討論,適當點撥,疏通全文。

2.師生共同活動,理清作者行文的思路。

師:本文最富哲理,最能體現作者寫作主旨的一句是什麼?這句話是怎樣引出的?

生1:斯是陋室,唯吾德馨。

生2:這句話先説由“山”、“水”,然後引出“德馨”的。

師:(課外拓展)老師這裏有一句話,看看這句話的語意重點在什麼地方?

(投影)透過窗户看天空,透過天空歷史,透過歷史看人生

生:這句話的語意重點在“人生”,它是通過“窗户”、“天空”“歷史”而引出的。……

師:陋室陋嗎?

生:不陋。

師:那麼,本文又是從哪幾個方面來論述陋室不陋的?試結合文章的語言加以分析。

生1:“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這裏是寫陋室的優美的自然環境……

生2:“可以調素琴,閲金經。”這裏是寫陋室主人的情趣……

生3:“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這裏是寫陋室往來客人的不俗……

生4:“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這裏作者援引西漢揚雄,大教育家孔子的事例及名言,有力地證明了“斯是陋室,唯吾德馨。”……

師:大家的發言非常踴躍。

(指導學生美文美讀美背美誦,繼而引導學生合理想像,充分感受作品氣韻)下面請同學們充分發揮自己的想像,想像那陋室的自然環境。(創設情境)那青苔是怎樣應了作者的心意,一點一點地一坡一坡地慢慢地爬上那斑駁的石階的?那“草色”又是如何受了青苔的感染,他們聚集在一起,繞過窗簾飄入室內的?

生1:它們從石縫中鑽出來,探出她們可愛的小腦袋……

生2:她們聚集在一起,在主人的窗下起舞……

生3:我認為這兩句的描寫繪色繪聲。你看“青”、“草色”狀其色,“談笑”狀其聲。

師:同學的發言很精彩。請大家想像一下,倘若室內有王叔文、柳完元等人,他們在談些什麼,這些人在一起,又會碰撞出哪些思想的火花?(讓學生分別把自己想像成劉禹錫、王叔文、柳宗元等。)

生1:他們個個學識淵博,心憂天下。

生2:柳宗元在吟詩作畫。

生3:王叔文在煮酒紛論當今時代英雄。

生4:韓愈在扼腕長歎。

生5:劉禹錫持一杯香茗,側耳傾聽窗外雨打芭蕉的聲音……

生6:柳宗元沉吟:“‘沉舟側帆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轉身對劉禹錫説:“夢得,今日有幸拜讀,真讓我折服,讓我感動奮發!”……

師:這是一幅多麼美妙的畫面啊!哪裏還有什麼為那狗皇帝當差去收刮老百姓的民脂民膏的“勞形”與痛苦!

師:再看室內的陳設,文章重點突出了哪些物件?由此你產生怎樣的聯想?這對我們有什麼啟發?

生1:“素琴”、“金經”……

生2:由此我想到了主人讀書情趣的高雅。

生3:我們要有選擇地讀書,讀名人名著,。比如:我最近在讀《畢淑敏散文選》……

生4:還有《讀者》……

生5:……

3.討論今天我們讀了這篇文章,從中獲得哪些有益的啟示?

師:請大家來看這樣一則材料:

分不在高,及格就行;學不在深,作弊則靈。斯是教室,唯我閒情。小説傳得快,雜誌翻得勤,琢磨打籃球,尋思遊戲廳,可以打瞌睡,觀窗景。無書聲之亂耳,無複習之勞心,自習説閒話,講課聽不進。心裏説,混帳文憑。

這則材料是針對我們中學生中普遍存在的問題而言的?

生1:我認為這是在商經濟大潮衝擊下的部分學生產生了厭學情緒,紀律鬆弛的表現…………

生2:學習鬆懈,不思進取……

生3:……

師:同學們分析得很透徹。那麼我們應該怎樣對待我們的學習生活?

生1:引以為戒……

生2:奮發向上……

生3:……

師:同學們,你一定非常熱愛自己的家吧!讀了劉禹錫的《陋室銘》,你能不能學一下劉禹錫,為你的家描上一筆,用來表達居住在家中的感受?

生1:我給我的房子取名為“夢閣”,因為我喜歡做夢,它神祕,飄渺,浪漫,富有詩意……

生2:我給我的房子取名為“港灣”,因為家是我們温暖的港灣……

生3:我給我的房子取名為“碧丹”,因為我喜歡作畫……

生4:……

師:(小結)短短的一節課,我們只是初步瞭解了作者的一些思想,這並不奇怪,因為至今老師也不敢説已經讀懂了它,進入劉禹錫的精神境界裏,並把這種精神帶入我們的生活中。我至仍在解讀它。同學們,一年以後,你還會再讀《陋室銘》嗎?十年以後呢?若干年以後呢?

生:會。

師:(引導)美文,是要我們的一生去解讀的,但這並不妨礙我們對它進行長期的孜孜不倦的研習,每當我們精進了一步,我們的學識、做人的涵養也就提高了一大步,因為精神的影響是可以超越時空的,你可以把它推薦給你的父母、同齡人;甚至你們的未來的孩子、未來孩子的同齡人……

個案點評

語言教學是人類文明得以傳播、承揚、革新的強勁而深厚的助動力。

在語文教育教學中,給予我們的學生多一些人文關懷,讓學生詩意地棲居在課堂上進而“詩意地棲居在大地上”,這是每一個語文教育工作者追求的現代教育生活的理想。

我們只能寄希望於從事這個領域研究的每個人從自我開始,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研究學生,學習着他們的學習,生活着他們的生活、並由此開始與他們進行一種心靈的對話。

從某種意義上來説,我認為這不僅是在教育教學上去關心學生的語文能力的發展,更是我們每個教育工作者的一種權利和義務。當我們意識到這種權利和義務的時候,語文教學與人的關係作為一個問題便出現在我們的面前,它要靠教育者與被教育者雙方的交流來解決。

當我開始教《陋室銘》這篇課文的時候,就在想這麼一個問題:

如何讓學生能夠承傳中國古代知識分子的那種雅緻澹泊、豁達樂觀的作風,並讓這種作風深入到學生的內心深處?

這就需要想像的介入,想像是學生能夠深刻理解本文的一個重要條件。因此,以語言為抓手,創設情境讓學生插上想像的翅膀,讓學生活躍、奔騰、澎湃、充盈在體內的生命之氣與作品中藴藉的豁達之氣接通,並讓這種想像在課堂教學中很快就會變為現實的可能性,進而影響主體的生存、主體的精神和主體的尊嚴。於是,想像便理所當然地成了為解決教學重點與難點的突破口。

《陋室銘》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瞭解“銘”的體裁特點。

2、誦讀全文,品味語言。

3、體會作者安貧樂道、高潔傲岸的高尚品質。

4、學習託物言志的寫作技巧。

教學重點:

通過朗讀,掌握銘文的`特點,體會作者高潔傲岸的節操和安貧樂道的生活情趣,瞭解託物言志的表現手法。

教學難點:

理解作者是如何借陋室表達自己的節操和情趣的。

教學用具:多媒體

教學時間:二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新課鏈接:

同學們:當我們路遇挫折,意志消沉時,親人與朋友常常用“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來激勵我們要力爭上游、百折不撓。這比喻形象、寓意深刻的千古名句出自於誰的妙筆?(學生有的答出了作者:劉禹錫)今天,讓我們再來學習一篇劉禹錫的佳作《陋室銘》。

二、走近作者:

劉禹錫(772—842),字夢得,唐代詩人,哲學家。他生活在安史之亂以後的中唐時期,關心社會現實,憂國憂民。

三、追溯背景:

作者因參加政治革新運動得罪當朝權貴,被一貶再貶,半年時間連搬三次家,住房一次比一次小,最後成了一間陋室。在此背景下,他憤然提筆寫了《陋室銘》。

四、釋“銘”解題:

提問:同學們,你能告訴我們大家,你最喜歡的座右銘是什麼?

這裏的銘是“警惕自己的文字”的意思。(板書“銘”)那麼,“銘”字還有什麼意思呢?

古代刻在器物上用來警戒自己或者稱述功德的文字,後來成為一種文體。這種文體一般都是用韻的,常用排比、對偶句。

現在,我們就來看看劉禹錫是如何為他所居住的陋室作的“銘”。(板書“陋室”二字,完善課題,板書作者)

五、明確目標:

1、瞭解“銘”的體裁特點。

2、誦讀全文,品味語言。

3、初步體會作者安貧樂道、高潔傲岸的高尚品質。

六、指導朗讀:

(一)、聽錄音朗讀課文。請學生進一步擴充、加深預習成果。

檢查預習:讀準下列字音:

德馨 xīn 苔痕 hén 鴻儒 rú 案牘 dú 西蜀shǔ

(二)、齊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

(三)、這是一篇銘文。銘文很重視音韻,這篇文章通篇押韻,節奏明快,讀起來琅琅上口,充滿了音樂美。下面請同學們自由讀課文,在課文中劃出押韻的字,想一想,這些字的韻母都是什麼?

押韻的字有:名、靈、馨、青、丁、經、形、亭。韻母:ing

(四)、再次齊讀課文(男、女生分開進行)

七、翻譯古文:

(一)、根據頁下注釋理解課文內容(先個人譯,有疑難小組解決,小組不能解決的再提出來全班來討論)。

1、着重強調下列詞語:

德馨: 品德高尚。

鴻儒: 學識淵博的人。

白丁: 沒有學問的人。

案牘: 官府的公文

勞: 使動用法,使……勞累

亂: 使動用法,使……擾亂

(二)、翻譯全文:(力求嚴密、準確)

如:

A、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

沒有嘈雜的音樂擾亂兩耳,沒有官府的公文勞累身心。

B、 孔子云:何陋之有?

有什麼簡陋的呢?

八、小試牛刀:

1、 解釋下列詞語:

名:著名。 馨 :香氣,這裏指品德高尚。

鴻儒:學識淵博的人。 勞形:使身體勞累

2、翻譯下面句子。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何陋之有?

3、練一練

劃線詞的意思相同的一項是( C. )

A.有仙則名 不能名其一處也

B.惟吾德馨 如蘭之馨

C.拍案而起 無案牘之勞形

D.無案牘之勞形 我們在勞動

九、佈置作業:

上網查閲劉禹錫的其他作品,進一步瞭解其創作特色。

《陋室銘》教案 篇6

教學目的

1、知識:掌握文言常用實詞,翻譯全文。

2、技能:學習本文託物言志的寫法。

3、感情:理解作者保持高尚節操的願望和不求聞達、安貧樂道的情趣。學習古人的優秀品質。

4、態度:用不同時代的眼光看待古代文化,客觀的評價古人。

設計理念:張揚師生個性,強調朗讀品位、滲透學法指導,重視合作討論、滲透時代觀念--

與時俱進。

教學重點:目標1

一、創設情景導入 新課

如果讓你設計自己的家,你怎樣設計呢?(學生自由發言)唐朝的劉禹錫他和部分同學一 樣喜歡簡陋的居室,今天,我們就一起去看看他的陋室究竟怎樣?(板書:《陋室銘》劉禹錫)

二、簡介作者、解題(學生結合課文提示註解回答,教師適當補充)

1、陋室:簡陋的居室,是劉禹錫的室名。

2、銘:古代刻在器物上用來警戒自己或者稱述功德的文字,後來成為一種文體。這種文體一般都用韻。(介紹表現文體的字:表、説、記、序。/押韻--刨根問底:立即讓學生瀏覽課文找出韻腳和所押之韻。)

3、作者:劉禹錫,字夢得,唐朝著名詩人和文學家,頗得白居易推崇。

三、初讀課文,熟悉課文

1、學生自由讀(要求大聲朗讀,注意停頓,讀正確、流利)。

2、指名讀(糾正錯誤讀音,注意句讀)。

3、範讀(聽課文錄音)。

4、齊讀。

四、二讀課文,疏通課文

1、學生默讀課文,參照註釋,讀懂課文。(遇到疑難,同桌討論)

2、學生質疑,師生共同解決。(鴻、白丁、馨等)

3、指名翻譯。

五、三讀課文,理解課文

齊讀課文,出示思考題,四人小組討論。

1、陋室,陋室,陋在何處?(從文中找出體現“陋”的語句)

討論並歸納:“ 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説明居住的環境荒涼、冷落,極為簡陋。

2、文末提出“何陋之有”,你認為作者這樣説對嗎?理由?

討論並歸納:人品高尚(斯是陋室,唯吳德馨)

景色宜人(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幽雅、恬靜)

來人不俗(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

生活高雅(可以調素琴,閲金經)

3、作者寫陋室僅是為了告訴我們陋室的狀況嗎?

討論並歸納:通過讚美簡陋的居室,表達了作者不願追逐名利,不願高官厚祿,安貧樂道的生活情趣。(強調本文寫法:託物言志)

4、齊讀,體會作者高尚的情操。

六、課外拓展

1、看材料,思考問題。

教室銘

分不在高,及格就行;學不在深,作弊則靈。斯是教室,唯吾閒情。 小説傳得快,雜誌翻得勤;琢磨下圍棋,尋思看電影。可以睡覺,打呼嚕。無書聲之亂耳,無複習之勞形。雖非跳舞場,堪比遊樂場。心裏雲:“混張文憑。”

思考:(1)材料是針對學生中的哪些現象而言的?

(2)那麼應該怎樣對待我們的學習生活?

2、之前已請同學設計過自己的家了,讀了劉禹錫的《陋室銘》,你能不能學習劉禹錫,為你的家取個名,用來表達居住在家中的感受?

七、談談你對劉禹錫的人生態度和生活情趣的看法。(學生自由討論,自由發言)

1、稱頌:人品高尚。

2、批評:逃避世俗,缺少為國為名的奉獻精神。

八、小結:

學習古人的作品,要用現代人的眼光看待古人;要擇善而從之,其不善而改之;要批判的學習和接受。

九、佈置作業

《陋室銘》教案 篇7

教學目的

1.體會本文藉助描寫陋室抒發感情的寫法,瞭解銘文的特點。

2.學習一些文言詞語,尤其是多義詞。 3.理解作品中表達的一種高尚的節操和安貧樂道的情趣。

教學設想

1.疏通文意與對內容、寫作的分析結合進行。

2.可由《福樓拜家的星期天》引入,在課上儘量多給學生朗讀時間,爭取當堂背誦。

教學重點

1.疏通文意,分析內容,點撥寫法。

2.朗讀、背誦。

教學過程

一、引入、解題

1.引入 提問:我們曾經讀過莫泊桑寫的散文《福樓拜家的星期天》。福樓拜的宿舍和劉禹錫的陋室,有什麼相類似的地方? 歸納:都很簡陋:福樓拜的“屋子很簡陋,牆上空空的,傢俱也很少。”劉禹錫住的“斯是陋室”。他們都有很多高尚博學的客人:那一篇寫了幾位大文學家;這一篇説:“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二者表達了相近的情趣,但寫法不盡相同。前一篇描寫細膩,是寫人的散文,後一篇是記物的銘文。

2.體裁:銘。 銘,是古代文體的一種。銘,起初是刻在器物或碑石上的文字,有時用於自我規戒或激勉。銘文,在語言上多用四字或六字對偶句,格調不同於一般散文。一般押韻。請找出本文的韻腳。 歸納:韻腳共八個字:名、靈、馨、青、丁、經、形、亭。其中“馨”字因語音變化,現在已不夠協韻了。

3.作者:劉禹錫。 請同學看《閲讀提示》有關部分和註釋①,瞭解作者情況及出處。

二、分析課文。

1.範讀全文,同學參照註釋,解決字音、字形、詞義的疑難點。

2.提問:比較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詞義和用法。

歸納: 之①、②,結構助詞,都是提賓標誌,不譯。 名①,形容詞,著名;名②,動詞,命名。 鴻①,形容詞,大;鴻②,名詞,大雁。 是①,判斷動詞,是;是②,指示代詞,這。

3.討論、講析。

全文八十一字,可以分為三層。第一層(開頭至“惟吾德馨”)點明全文主旨;第二層(“苔痕上階綠”至“無案牘之勞形”)寫居室環境和日常生活,表達室主人安貧樂道的生活情趣;第三層(“南陽諸葛廬”到結尾)總結全文,説明陋室不陋。

(1)請學生看註解,將第一層譯成現代漢語。 校正:山不一定要高,有仙人(居住)就能聞名天下;水不一定要深,有龍(居住)就能降福顯靈。這雖是間簡陋的屋子,只是我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簡陋了)。 提問:開頭三句用了什麼修辭手法? 歸納:前兩句用了對偶、比喻,以山水引出陋室。山水陪襯陋室。 講析:“斯是陋室”,扣題。“惟吾德馨”是全文的核心,以“惟”字加強語氣。四字包含兩方面意思:其一是人以德為本,德馨可忘室陋;其二是道破陋室增光,在於德馨。 指名背誦第一層。全體背誦第一層。

(2)請學生看註解,將第二層譯成現代漢語。 校正:苔痕漫上石階,蒼翠碧綠;草色青葱,映入簾內。談笑的是淵博的學者,往來沒有淺薄的人。可以彈奏素樸的古琴,讀讀佛經。沒有奏樂的聲音擾亂兩耳,沒有官府的公文勞累身心。 提問:這一層次寫了什麼內容?從哪些角度描寫的? 歸納:描寫居室環境及日常生活。第一句寫周圍景色,第二句寫往來人物,三四句寫生活內容。 提問:這四句表現了作者什麼情趣? 歸納:表達出潔身自好、安貧樂道的情趣。 提問:在寫法上有什麼特點? 歸納:角度開闊,寫到陋室方方面面。條理清晰,由物及人,由外及內,一“入”字將內外融合。虛實結合,肯定句實寫,否定句虛寫。句式整齊,有長有短,跌宕有致。四處對偶,精當而不拘板。“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用互文寫法。 指名背誦第二層。全體背誦第二層。

(3)請學生將第三層譯成現代漢語。

校正:(它好比)南陽諸葛亮的草廬,西蜀揚子云的亭子。孔子説:有什麼簡陋的呢? 提問:在描寫陋室時,突然引出兩處古人名室,作者的意圖是什麼? 歸納:運用類比法,拿古人名室作比,用意在於説明陋室不陋,還含蓄的以古賢自況,進一步表達作者的志趣、抱負。 提問:結尾引用的孔子的話,原文是:“君子居之,何陋之有?”作者只引後一半,總結全文,有什麼好處? 歸納:孔子的話很有份量,暗含以“君子”自居而不點破,更耐人尋味。引文迴應“惟吾德馨”,有力地突出了作者高尚的品德和志趣。 指名背誦全文,全體反覆背誦全文。

三、佈置作業:

1.反覆朗讀,背誦。

2.將本課字、詞記入積累本。

《陋室銘》教案 篇8

一、預習

朗讀課文,查字典,看課文註釋翻譯課文。

二、導入

1.作家作品簡介

2.關於“銘”

銘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來警戒自己或者稱述功德的文字,後來成為一種文體。這種文體一般都是用韻的。

三、正課

1.朗讀課文。可採取多種方法朗讀,如老師範讀、聽課文錄音,學生個別讀、集體讀等。

2.請學生逐句翻譯課文。掌握重點詞語。

3.提問:“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運用什麼修辭手法?在文中起什麼作用?

討論並歸納:運用比喻、對偶起興,以虛襯實,以山水引出陋室。

4.提問: “斯是陋堂,惟吾德馨。”這兩句在文中起什麼作用?深刻含義是什麼?

討論並歸納:“陋室”二字扣題。“德馨”二字統領全篇,是全文的核心。用“惟”字加強語氣。這兩句包含兩層意思,一層是由於人的品德高尚,就忘卻了室陋,另一層意思是由於人的品德高尚為陋室增光添採。

5.提問:“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是寫什麼?

討論並歸納:寫陋室幽雅的恬靜的自然環境。

6.提問:“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是寫什麼?

討論並歸納:寫陋室來往客人之高雅。可知堂中人也是一樣的高雅。

7.提問:“可以調素琴,閲金經。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這幾句寫什麼?

討論並歸納:寫室中事。可見主人高雅脱俗的情致,怡然自得的神情。

8.提問:“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這兩句寫什麼?

討論並歸納:運用類比,引古賢之名定證“陋室”,意在以古代名賢自比,表明自己也具有古代名賢的志趣和抱負。

9.提問:“孔子云:何陋之有?”是寫什麼?

討論並歸納:語見《論語子罕》:“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孔子認為,九夷雖然簡陋,但是有君子住在那裏,就不簡陋了。此處引用孔子的話證“陋室”説明“有德者居之,則陋室不陋。”與前文“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遙相呼應。把個“陋”字徹底翻了過來,達到“不陋”的最完美的境界,這是全文的點睛之筆。突出表明了作者高潔做岸的情操和安貧樂道的情趣。

四、小結

本文是古代散文中的名篇,以其立意鮮明、格調高雅,構思巧妙,意境雋永、韻味深長、文句精美而勝炙人口,久為傳誦。本文是作者用來自述其志的。通過對居室情景的描繪,極力形容“陋室”不陋,表達了一種高法做岸的情操和安貧樂道的情趣。

《陋室銘》教案 篇9

課 標 要 求

1、知識:繼續掌握文言詞彙,瞭解“銘”的特點。

2、技能:學習本文託物言志的寫法。

3、情感:領悟作者在文中流露的思想感情。理解作者保持高尚節操的願望和不求聞達、安貧樂道的情趣。學習古人的優秀品質。不斷增強個人的魅力。

4、態度:用不同時代的眼光看待古代文化,客觀的評價古人。

5.理清作者行文的思路。

[學 法 點 悟]

本文采用託物言志的寫法。我們知道這篇文章作者的不慕榮利的品德和安貧樂道的情趣沒有直接表達出來,而是通過對居室的情景的描繪體現出來,這種寫法就是託物言志。這篇文章的“物”指的是“陋室”,“志”指的是“德馨”。通過對這篇文章的學習,我們平時寫作時也可以通過對物的描繪,形容其特徵,表達出自己的心志和情趣。

[整 體 感 知]

“陋室”,簡陋的房子。“銘”,本是刻於金屬器具和碑文上用以敍述生平事蹟的一些讚頌或警戒性的文字,後來逐漸發展演變為一種獨立的文體。

《陋室銘》是一篇短文力作,是我國古代文苑中的一朵奇花,千百年來經久不衰。它的顯著特點就是語言精闢。採用大量的修辭方法,對偶工整,對比鮮明,互相襯托,虛實相生,引經據典,言志如詩,通過對居室環境的描寫,極力形容“陋室不陋”,表達了一種高潔傲岸的節操和安貧樂道的情趣。具有一種韻味如歌的音樂美,讀來如行雲流水,文氣通達起伏,是我國古典文庫中膾炙人口的珍品。

[疑 難 解 析]

質疑:文章的題目是《陋室銘》,但是作者並沒有直接寫陋室,而是從什麼寫起呢?

解惑:從山水寫起。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是説山不在乎高,有仙人居住,就有名了。“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水不在乎深,有蛟龍就會顯靈。這些都是古人的俗語。古代傳説中,神仙多住在山上,有神仙的山,就是名山;水中常有蛟龍隱現,興雲作雨,所以人們認為水中有龍就會顯示神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這雖然是一間簡陋的房子,因為我品德高潔而芳香四溢。“馨”本意是發散很遠的香,這裏比喻道德高尚,名聲傳播很遠。

質疑:文中詩人用有仙之山、有龍之水具體比什麼呢?

解惑:用山、水比室。用“不在高”“不在深”來比陋。用仙和龍來比德。用名和靈來比馨。作者的目的是要寫陋室,卻用山水作比喻,引出要寫的內容,這種方法耐人尋味。既然山之

法叫比興。這種比興的修辭方法,不僅構思新穎,文意通達,而且句句相連,使文章波瀾起名不在於高而在於仙,水之靈不在於深而在於龍,那麼,室之陋與不陋,也就不在於它是否富麗堂皇,而在室主人的品德是否高尚。也就是説,儘管這房子的確是個陋室,但只要主人品德高尚,也就不覺得陋,反而處處可見其高雅明亮,“馨”字畫龍點睛,統領全篇,是全文的“文眼”。文章先用山水起興,暗暗施墨,徐徐點題,如小溪直下,水到渠成,十分自然地引出主人陋室不陋的原因——惟吾德馨。

質疑:《陋室銘》中哪句話能提挈全篇大意?請把這句話翻譯成現代漢語。

解惑: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可譯為:這是簡陋的屋子,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簡陋了。

質疑:陋室究竟是怎樣的陋,而主人又是如何不覺其陋呢?

解惑:“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台階上已經長滿了綠苔——可見房子常年失修,極為簡陋;窗前門旁長滿青草——居住的環境荒涼冷落。這是寫陋室的環境。然而作者採用擬人的手法,賦予苔蘚、草色以人的靈性,“苔蘚”也想從台階爬到陋室,聽聽主人在説些什麼;“草色”也想從窗户窺視主人在幹些什麼。這樣把苔蘚和青草寫活了。既有精神又有韻味,我們已不覺陋室的環境淒涼、荒蕪,而感覺春意正濃,生機盎然。用擬人的手法渲染了環境的幽雅,流露出了作者的喜悦之情。這樣的陋室,試想主人還會覺得“陋“嗎?

質疑:既然這篇文章是寫陋室,為什麼在結尾要説“何陋之有”呢?不是自相矛盾嗎?

解惑:這篇文章是要體現主人的品德高尚,雖在陋室,但是居住在陋室中的人品德高尚也就不覺得陋了。

[語 言 揣 摩]

1.“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

諸葛廬就是東漢末年諸葛亮隱居南陽隆中時居住過的草廬;子云亭是指西漢學者揚雄住過並寫作《太玄經》的亭子。這兩句話是説我這個陋室正如南陽諸葛廬的草廬,又像四川揚子云的亭子。作者採用的是類比的寫法,用歷史上諸葛亮和揚子云的名室和自己的陋室相比,暗示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原來也是陋室,由於他們的主人德才兼備而聞名天下,那麼我的陋室不也會如此麼?

2.孔子云:何陋之有?

“何陋之有”即“有何陋”。疑問代詞“何”作賓語,賓語前置。其中的“之”,為助詞,賓語前置的標誌。

此處引用孔子的話證“陋室”説明“有德者居之,則陋室不陋。”與前文“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遙相呼應。把個“陋”字徹底翻了過來,達到“不陋”的最完美的境界,這是全文的點睛之筆。突出表明了作者高潔傲岸的情操和安貧樂道的情趣。

3.“無絲竹之亂耳”中的絲竹指的是奏樂的聲音,怎樣理解絲竹亂耳?他後面不是自己也在彈琴嗎?

在陋室中談談古琴,心無旁騖,作自娛自樂,享受自己創造的音樂氛圍,不失為一種清淨的世外生活。絲竹,借代指琴瑟,簫管等樂器,這裏指奏樂的聲音。這裏面的“奏樂”實際是朝廷的統治階級每日縱情於歌舞昇平的靡靡之音,所以説這種聲音對於作者來説是很嘈雜的。

[研 究 課 題]

1、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mingrenmingzhu/loushiming/zy939e.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