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名人名著 >陋室銘 >

關於《陋室銘》教案範文合集8篇

關於《陋室銘》教案範文合集8篇

作為一名教師,往往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教案是教材及大綱與課堂教學的紐帶和橋樑。那麼優秀的教案是什麼樣的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陋室銘》教案8篇,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關於《陋室銘》教案範文合集8篇

《陋室銘》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知識和能力:

掌握相關的文言字詞,翻譯課文

認真體會“銘”文句式整齊、押韻,節奏感強的特點。

學習託物言志的寫法。

過程與方法:

疏通文意以學生翻譯為主,教師講解為輔:

分析課文時教師要發揮引導學生理解課文的作用。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理解作者高潔傲岸的節操和安貧樂道的情趣。

學習古人的優秀品質,不斷增強個人的魅力。

 教學重點:

積累文言知識,訓練並提高學生熟讀成誦的能力。

疏通文言語句,分析文章內容。

學習託物言志的寫法。

教學難點:

理解作者高潔的節操和安貧樂道的情趣。

體會本文語言優美,韻律和諧的特點。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PPT課件。

學生準備:預習課文,熟悉生字難詞,結合課文註釋背誦重點解詞。

 教學方法:

朗讀教學法,自學點撥法,引導學習法。

 課時安排 :

1課時

 一、導入新課

自古以來,文人墨客對自己的書房居室都會搜腸刮肚的起一個響亮而別有深意的名字。例如:“老學庵”是南宋愛國詩人陸游晚年的書屋名稱,此名錶達了詩人活到老,學到老,生命不息,學而不止的精神。著名戲劇家梅蘭芳室名“綴玉軒”,寓意為博採眾家之長。魯迅先生在北京時支持學生愛國運動,被反動文人罵為“學匪”。鑑於此,詼諧的魯迅把自己寓所的書房起名“綠林書屋”。“綠林”者,強盜也,“綠林書屋”乃“學匪”之寓所也,以此來諷刺反動文人的誣衊。今天,我們一起來領略另一位高人居室----劉禹錫的“陋室”,看看這“陋室”背後的故事。

二、檢查課文的預習情況。(ppt展示)

1、給加粗字注音

惟吾德馨( ) 鴻儒( ) 調素琴 ( )

案牘( ) 西蜀子云亭 ( ) 苔痕( )

屏幕展示,學生自測,教師展示答案,檢查學生預習的結果,強調易錯的讀音,學生齊讀,加強記憶。

2、解詞

(1)有仙則名( ) (2)有龍則靈( )

(3) 斯是陋室( ) (4)何陋之有( )

(5)苔痕上階綠( ) (6)草色入簾青( )

(7)談笑有鴻儒( )(8)往來無白丁( )

(9)可以調素琴( )(10)無案牘之勞形( )

(11)惟吾德馨( )( )

屏幕展示,學生一起來回答,因為都是課後的註釋,沒有難度,只是檢查預習的結果,不進行深入的分析。

3、初讀文章,讀準字音。學生朗讀,教師注意在讀音上的輔導,積極評價學生的預習情況。

 三、走近作者,解題。

學生以同桌為自然單位,兩人合作,藉助手中的資料查找本文作者及相關的背景資料,對重要信息進行圈點勾畫,教師巡視檢查學生的查找情況。最後教師總結,屏幕展示作者簡介,以及相關背景,接着講述陋室由來的一個小故事,然後講解“銘”這種文體,並把握文體的特點,最後聽朗讀,品押韻,學生再讀課文。教師準備資料如下:

1、劉禹錫:唐代詩人、哲學家。字夢得,洛陽人。曾中進士,官至監察御史。他是一位性格倔強的詩人,求異心理很強,如悲秋,從來就是詩人的通病,他卻偏要反其道而行之,認為天高氣爽的秋天使人心胸開闊,“晴空一鶴排雲上,便引詩情到碧霄。”確實膾炙人口。他熱心贊助王叔文的政治革新,但遭到保守派的排擠,被貶官降職十年。好不容易被召回京城,又因《玄都觀桃花》和《再遊玄都觀》詩作先後兩度被貶。劉禹錫寫此文時,正被貶為和州刺史,其時唐王朝正一天天地衰落下去。朝廷任人惟親。官僚士大夫階層大多隻顧尋歡作樂,不以國事為念。劉禹錫對此深感憂慮,卻又無可奈何。

2、陋室由來:劉禹錫被貶為和州刺史後,按朝廷規定,劉禹錫的住房應在縣衙內,但是和州縣太爺是個“勢力眼”,給他安排到城南臨江的三間民房居住。對此,能屈能伸的劉禹錫毫不在意,搬了進去,提筆寫了一副“面對大江觀白帆,身在和州思爭辯”的對聯,信手貼在寢門上。知縣看了對聯,認為他因革新降職,被貶到和州縣還不服氣,一心想着爭辯。為了教訓他,又把劉禹錫的住所遷到較遠的德勝河邊,並把住房面積減半。劉禹錫搬到新居,看到那裏依山傍水,百花爭豔,他又撰寫了一副對聯:“楊柳青青江水平;人在歷陽心在京。”知縣看了又惱火又害怕,惱他仍執迷不悟,怕他惹出麻煩牽連自己,又下令將他的住所搬到城中一間只能放一牀、一桌、一椅的破舊小屋,看他還怎麼接待鴻儒們來此聚會。果然因室內無立足之地,門前逐漸寂寥。但是逆境使詩人的靈魂更加高潔。這時他寫成了《陋室銘》,並請人碑刻後豎於門外。此精妙短文構思巧妙,寓意深刻又發人深思。讓我們感受到了劉禹錫的博大胸懷、高尚情操及安貧樂道的生活態度。

3、瞭解文體:銘:古代刻在器物上用來警戒自己或稱述功德的文字,後來成為一種文體。如:墓誌銘、座右銘等。銘文一般都是押韻的,又講究句式整齊,常用排比、對偶句。字數相同、意思相對的兩個相接的句子,叫做駢句。駢句不僅講究對偶,而且講究聲律。本文中的押韻就是講究聲律的表現之一。押韻指在句末或聯句之末用韻母、聲調相同的字。文中名、靈、馨、青、丁、經、形、亭押韻。駢文押韻使人加深了印象;同時便於吟誦和記憶,有聲調和節奏之美。

4、聽朗讀,學生齊讀,品味押韻。

四、疏通文意,三讀課文。(ppt展示)

屏幕顯示全文及重點字詞,幫助學生翻譯課文,瞭解文意。課件展示對重點詞語和句子總結。帶着對課文的理解,加入自己對作者的理解,再讀課文。

重點詞語:馨、名、勞、亂、之

重點句子: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

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

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

五、賞析美文,四讀課文。

教師拋磚引玉:請同學們找出文中最能體現作者心聲的句子,並證明自己的觀點。本輪是本課的重點也是難點,採取小組討論法,教師在授課過程中,一定要及時引導,幫助學生打開思路,降低難度。把個別的小問題放在下面解決,共性的問題,一起解決。教師的資料準備如下:

1、“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以山水引出陋室。這裏,用山、水來比“室”,用“不在高”“不在深”比“陋”,用“仙”“龍”來比“德”,用“名”和“靈”來比“馨”。

作者的目的是寫陋室,卻用山水作比,使文意波瀾起伏耐人尋味。既然山之名不在於高而在於仙,水之靈不在於深而在於龍,那麼,室之陋與不陋,也就不在於它是否富麗堂皇,而在於主人之德是否高尚。“馨”字畫龍點睛,統領全篇,是全文的文眼。“斯是陋堂,惟吾德馨。”點明全篇主題。《陋室銘》開篇以山水起興,運用類比的手法引入正題,既顯得出手不凡,也為以後的陋室歌頌功德埋下了伏筆。從側面烘托陋室清幽,寧靜。也表達了陋室是因室主人的德馨而出名的。

2、陋室不陋具體表現在哪些方面呢?從三個方面來具體論述陋室不陋:

(1)自然環境的清幽雅緻。“苔痕上階綠 ,草色入簾青。”上、入”採用擬人的方法,以動寫靜,採用擬人的手法,賦予苔蘚、草色以人的靈性,“苔蘚”也想從台階爬到陋室,聽聽主人在説些什麼;“草色”也想從窗户窺視主人在幹些什麼。這樣把苔蘚和青草寫活了。既有精神又有韻味,我們已不覺陋室的環境淒涼、荒蕪,而感覺春意正濃,生機盎然。用擬人的手法渲染了環境的幽雅,流露出了作者的喜悦之情。

(2) 交往人物的賢良儒雅。“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俗話説,欲知其人應知其友,知其友者必知其人。因此我們便得知主人必是高雅之士。主人德才兼備,表明主人高雅脱俗的情懷。

(3)生活情趣的高雅脱俗:“可以調素琴,閲金經。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有正面描寫即實寫的句子,“可以調素琴,閲金經”;也有反面描寫即虛寫的句子,“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可以調素琴”與“無絲竹之亂耳”對應,“閲金經”與“無案牘之勞形”相對應。這樣正反對照,虛實相生,表明了作者恬淡閒適、安貧樂道的情趣。

總之,作者描寫室中之景、室中之人、室中之事,目的都在於表明“惟吾德馨”,暗示陋室不陋,這也就為下文“何陋之有”的結論提供了事實依據。

3、文章主旨至此已突出,意思似乎已寫盡,為什麼又寫諸葛廬、子云亭呢?

運用類比,以“廬”、“亭”比“陋室”,以“諸葛、子云”自此,意在以古代名賢自比 ,表現了自己同諸葛亮和揚雄一樣高潔而不受客觀居住條件所困的高尚情懷。

4、文章結尾引孔子的話“何陋之有”,有什麼含義?

孔子這句話是個典故,孔子打算搬到九夷山去住,有人對他説:“那個地方十分簡陋,你怎麼能去住呢?”孔子回答説:“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孔子的話很坦率,而劉禹錫只引後一句,那是因為前一句的意思已包含在文章中了,其意卻正在前一句,言外之意、弦外之音。自己就是和孔子一類的君子,這樣更突出了作者高潔偉岸、不隨世俗的志趣和抱負。陋室不陋,關鍵在於“君子居之”“惟吾德馨”。文章結尾引經據典,力發千鈞,把作者的思想推到了高峯。

5、託物言志,小結主題。“託物言志”:是指通過描寫客觀事物,寄託、傳達作者的某種感情、抱負和志趣。即將個人之“志”依託在某個具體之“物”上。於是,這個“物”便具有了某種象徵意義,成為作者的志趣、意願或理想的寄託者。如“鬆、竹、梅”歲寒三友,常用於表示高潔的志向;“泥土”常用於抒發謙遜的情懷;“蠟燭”常用於頌揚無私奉獻的精神。再如,我們學過的《紫藤蘿瀑布》“花和人都會遇到各樣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長河是無止境的”,人們要汲取歷史的經驗,鼓起生命的風帆,並將這種個人的努力,融入千萬人的羣體奮鬥中,才能組成 “萬花燦爛的流動的瀑布”。于謙的《石灰吟》這首詩的價值就在於處處以石灰自喻,詠石灰即是詠自己磊落的襟懷和崇高的人格,表達自己要和石灰一樣,不怕艱難、不惜犧牲、堅守清白,決心在艱苦中磨練,堅守清白,準備為社會貢獻自己的全部力量的不平凡抱負。

作者運用託物言志的手法,通過讚美簡陋的居室,一方面向朝中當權者顯示自己並未因遭貶而鬱鬱寡歡,相反卻過得安逸瀟灑;另一方面表達自己身居陋室不改初衷,屢遭磨難而堅守節操的信念。本文充分表現了作者安貧樂道的生活態度和高潔傲岸的道德情操。

5、再讀課文,抒發作者情懷。

 六 、整理課文條理,引導學生當堂成誦。

開篇運用類比引出主題: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再從三個角度具體闡明,即居室環境、交往人物和日常生活。最後總結全文,以諸葛廬子云亭作比,以孔子的話結束全文。

《陋室銘》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瞭解“銘”的體裁特點。

2、誦讀全文,品味語言。

3、體會作者安貧樂道、高潔傲岸的高尚品質。

4、學習託物言志的寫作技巧。

教學重點:

通過朗讀,掌握銘文的特點,體會作者高潔傲岸的節操和安貧樂道的生活情趣,瞭解託物言志的表現手法。

教學難點:

理解作者是如何借陋室表達自己的節操和情趣的。

 教學用具:多媒體

教學時間:二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新課鏈接:

同學們:當我們路遇挫折,意志消沉時,親人與朋友常常用“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來激勵我們要力爭上游、百折不撓。這比喻形象、寓意深刻的千古名句出自於誰的妙筆?(學生有的答出了作者:劉禹錫)今天,讓我們再來學習一篇劉禹錫的佳作《陋室銘》。

二、走近作者:

劉禹錫(772—842),字夢得,唐代詩人,哲學家。他生活在安史之亂以後的中唐時期,關心社會現實,憂國憂民。

 三、追溯背景:

作者因參加政治革新運動得罪當朝權貴,被一貶再貶,半年時間連搬三次家,住房一次比一次小,最後成了一間陋室。在此背景下,他憤然提筆寫了《陋室銘》。

 四、釋“銘”解題:

提問:同學們,你能告訴我們大家,你最喜歡的座右銘是什麼?

這裏的銘是“警惕自己的文字”的意思。(板書“銘”)那麼,“銘”字還有什麼意思呢?

古代刻在器物上用來警戒自己或者稱述功德的文字,後來成為一種文體。這種文體一般都是用韻的,常用排比、對偶句。

現在,我們就來看看劉禹錫是如何為他所居住的陋室作的“銘”。(板書“陋室”二字,完善課題,板書作者)

五、明確目標:

1、瞭解“銘”的體裁特點。

2、誦讀全文,品味語言。

3、初步體會作者安貧樂道、高潔傲岸的高尚品質。

六、指導朗讀:

(一)、聽錄音朗讀課文。請學生進一步擴充、加深預習成果。

檢查預習:讀準下列字音:

德馨 xīn 苔痕 hén 鴻儒 rú 案牘 dú 西蜀shǔ

(二)、齊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

(三)、這是一篇銘文。銘文很重視音韻,這篇文章通篇押韻,節奏明快,讀起來琅琅上口,充滿了音樂美。下面請同學們自由讀課文,在課文中劃出押韻的字,想一想,這些字的韻母都是什麼?

押韻的字有:名、靈、馨、青、丁、經、形、亭。韻母:ing

(四)、再次齊讀課文(男、女生分開進行)

 七、翻譯古文:

(一)、根據頁下注釋理解課文內容(先個人譯,有疑難小組解決,小組不能解決的再提出來全班來討論)。

1、着重強調下列詞語:

德馨: 品德高尚。

鴻儒: 學識淵博的人。

白丁: 沒有學問的人。

案牘: 官府的公文

勞: 使動用法,使……勞累

亂: 使動用法,使……擾亂

(二)、翻譯全文:(力求嚴密、準確)

如:

A、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

沒有嘈雜的音樂擾亂兩耳,沒有官府的公文勞累身心。

B、 孔子云:何陋之有?

有什麼簡陋的呢?

 八、小試牛刀:

1、 解釋下列詞語:

名:著名。 馨 :香氣,這裏指品德高尚。

鴻儒:學識淵博的人。 勞形:使身體勞累

2、翻譯下面句子。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何陋之有?

3、練一練

劃線詞的意思相同的一項是( C. )

A.有仙則名 不能名其一處也

B.惟吾德馨 如蘭之馨

C.拍案而起 無案牘之勞形

D.無案牘之勞形 我們在勞動

九、佈置作業:

上網查閲劉禹錫的其他作品,進一步瞭解其創作特色。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理解內容:陋室不陋的原因。

2、深刻體會作者安貧樂道、高潔傲岸的高尚品質。

3、學習託物言志的寫作技巧。

 一、鞏固舊知:

1、解釋下列疑難字詞

有仙則名

苔痕上階綠

談笑有鴻儒,

往來無白丁

調素琴、閲金經

2、山不在高,有仙則名。

水不在深,有龍則靈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根據自己的志趣造句)

不在 ,有 則 。

不在 ,有 則 。

 二、明確目標:

1、理解內容:陋室不陋的原因。

2、深刻體會作者安貧樂道、高潔傲岸的高尚品質。

3、學習託物言志的寫作技巧。

 三、探究學習:

(一)整體感知課文:小組合作解決兩個問題。

1、文中哪句話統領全文大意?

2、作者是從哪幾個方面來寫陋室的?

討論後明確: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從居室環境、交往人物、日常生活三個方面來寫陋室。

(二) 理解“陋室不陋”的原因。

提問:名為陋室,實則不陋。文中哪些語句暗示了陋室不陋呢?(板書:不陋)

學生如果用自己的話回答,教師則要求學生用課文中語句再説説;如果學生用課文中的語句回答,教師就要求學生再用自己的話説説文中句子的意思,並順勢突出個別句中的字、詞意思及修辭方法等。並分析這些句子分別從哪些角度寫陋室不陋的特點?相關的句子有:

1、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 (對偶,寫自然環境清幽雅緻,這是寫室中之景)

2、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 (對偶,對比,寫交往人物不俗,襯托自己的“德馨”,這是寫室中之人)

3、可以調素琴、閲金經。(正面寫,實寫,寫出生活高雅脱俗,這是寫室中之事)

4、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從反面寫,虛寫。表現作者不慕富貴,對世俗生活的厭棄)

(板書:)不“陋”原因:居室環境,交往之人,日常生活。

提問:作者説他所居的陋室就像南陽諸葛亮的草廬,西蜀楊雄的玄亭一樣,這是類比,你説諸葛亮的草廬、楊雄的子云亭陋嗎?(不陋)為什麼?(因為室主人不凡)劉禹錫認為他的屋子也不陋,那是為什麼?你能用文中的一句話來回答嗎?(斯是陋室,惟吾德馨)(板書德馨)

引導學生分析結尾這句話的作用(總結全文,照應開頭,説明陋室不“陋”原因)。

提問:身居陋室,卻不以為陋,是因為室主人有着高尚的品德,作者想借陋室表達他的什麼情操呢?這是什麼寫法?

(板書:高潔傲岸 安貧樂道 託物言志)

課堂小結:

陋室之中的景是優美的,陋室之中的人是不俗的,陋室之中的生活是高雅的,你説作者所居陋室陋嗎?(不陋)陋室不陋呀!請大家一齊讀文中描寫陋室特點的'句子。

 四、思維拓展:

託物言志:藉助某種事物來抒發感情。

作品舉例:

1、《紫藤蘿瀑布》生機勃勃的紫藤蘿瀑布淨化了作者的心靈,帶走了往日的陰影,帶來了生的喜悦和向前奮進的力量。深悟生命的長河是無止境的。

2、《白楊禮讚 》抓住白楊樹的外形特徵,借白楊樹不平凡的形象,來讚美在黨的領導之下堅持抗戰的軍民。歌頌他們質樸、堅強、力求上進的精神。

從下列的物中你可以言何志?

蜜蜂 蓮花 松樹

學生自由討論,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五、佈置作業:

運用託物言志的寫作方法,寫一篇習作,大約100字左右。(提示:粉筆、石子、落葉等)

《陋室銘》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文言詞語的積累。

2、學習本文託物言志的寫法。

3、體會作者高潔傲岸的節操和安貧樂道的情懷。

教學重點:

1、 積累文言詞語。

2、 理解文章內容,體會作者情感。

教學難點:

1、 體會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情感。

2、 託物言志的運用。

教學課時: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 導入

在現實生活中,有人經常與他人比吃穿,甚至有人埋怨沒出生於一個富有的家庭。老師認為:衣不在好,整潔就成;家不在富,温馨就行。虛榮心是要不得的。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劉禹錫的《陋室銘》,瞭解一下作者通過對陋室的描寫所表現出的情趣,我們從中或許能領悟出一些道理。

二、 展示預習成果:題解,作者。(關於課文題目,誰來展示一下你的預習成果?誰來簡介作者呢?)

三、 朗讀:自由讀---點名讀-----範讀----齊讀(點名讀可以簡單點評,大家來聽一下名家的朗讀,注意節奏和銘文的韻味)

四、 交流翻譯。(結合課文註釋自己譯或者與同桌交流,翻譯出來後簡單評論)

五、 疑難詞句。(那麼大家還有沒有哪些不會的詞句呢,出示課件)

六、出示思考題,四人小組討論。

(同學們已對課文有了初步的理解,我們請男同學來朗讀一遍課文。字面上意思理解了並不等於理解了課文,俗話説獨學而無友,孤陋而寡聞,現在根據老師的問題同學們來思考一下,或者四人小組討論一下。進一步探討課文。)

1、本文統領全文表達文章主旨的的名子是哪一句?

(從此句話來看,陋室陋嗎?)

2、本文是從哪幾個方面來寫陋室不陋的?各有什麼特點?

(1)自然環境--------優雅

(2)交往人物---------儒雅

(3)日常生活---------高雅

(各從課文中找出這些句子)

“苔……青”:對偶,擬人,用一個詞來形容這樣的環境的話用一個什麼詞? “談……丁”:與劉禹錫交往的都是些什麼樣的人呢?鴻儒,與韓愈,柳宗元,白居易之間的性情互賞,切蹉詩文,詩酒唱和,不只給後代留下了豐富的詩歌遺產,而且傳遞着不熄的精神薪火。這些人也是雅,是一種儒雅。 “可……形”:作者追求的不是庸俗物質上的享受而是一種精神層面上的,用一個什麼詞來形容這種生活?與庸俗相反的詞,什麼雅?

那麼詳細地描寫陋室單純是為了給陋室作銘嗎?不是,是為了表現自己的的品德,作者很含蓄地將自己的志向情操表達在具體事物上這種寫法叫託物言志。這裏作者託的物是什麼,表達的是什麼志?(高潔傲岸的節操和安貧樂道的情懷)

3、課文名為《陋室銘》,為何結尾是“孔子云:‘何陋之有’”?這是否矛盾?

明確:不矛盾。題目中的“陋”是書房的形陋,而結尾處的“陋”是鄙俗的意思,指只要室中人品德高尚,房屋就不簡陋,緊扣前文“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即這雖是陋室,但作為主人的我品德高尚,就不感到簡陋了。

4、文章起筆寫山水似乎與陋室不相干,為什麼要這樣寫?

明確:古代傳説中,山中有神仙,這山就是名山;水中有蛟龍,這水就是靈水。既然山之名不在於高而在於仙,水之靈不在於深而在於龍,那麼室之陋與不陋,就不在於它是否豪華寶貴,而在於主人的德行是否高尚了。用山水來引出陋室,用的是類比的手法。類比是將性質,特點相同或相近的事物放在一起進行比較,以突出事物的相似之處。

我們第一課不是用的類比手法,託的物是什麼?表達了作者的不甘沉默積極進取的精神。

你還能從這篇文章中找出此類“類比”嗎?

明確: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

“諸葛廬和子云亭都很簡陋,因為居住的人很有名,所以受到人們的景仰。斯是陋室,惟吾德馨”,我美好的品德也會讓陋室生輝,我也會像諸葛子云那樣受到後人的景仰。

七、小結課文。(課文通過山水用類比來引出陋室,點明陋室不陋是因為作者德馨,再通過具體描寫陋室的環境,交往人物,日常生活來突出作者美德,再自比為諸葛亮、揚子云,表明他的志向與抱負)

八、質疑問難。

你還有什麼不明白的或不理解的,提出來大家討論。

十、當堂背誦。

十一、課堂小結。從這篇課文你學到了什麼?

十二、仿照作者的寫法,給自己熟悉的物品寫一篇銘,比如桌子銘,鉛筆銘,電腦銘。

《陋室銘》教案 篇4

一、教學目標:

1、理解託物言志的寫法。

A層:藉助註解瞭解課文大意

B層:理解課文的思想內容

C層:理解課文託物言志的寫法

2、誦讀要求

A層:準確流暢地朗讀課文

B層: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C層:背誦課文

二、教學設想:

1、學習文質兼美的古文,不宜瑣碎地串講字詞,以破壞其美感。可通過聽説讀等多種方式,利用實物投影錄音機電腦多媒體等多種手段來促進學生對文章的整體把握及深入學習。

2、課前佈置學生預習,要求學生對照註解讀通課文內容,並根據自己對課文內容的認識畫一幅畫。

3、安排一課時。

三、教學內容和步驟

(一)導語設計:我國古代的名士文人常常喜歡借物來抒情言志,例如,他們借梅花來表現自己純潔堅定的品格和高雅的志趣,借竹來寫出自己堅守節操,借蓮來表現自己的出淤泥而不染的品行。今天我們將共同學習一篇古代散文中的名篇,它同樣運用了託物言志的寫法。請大家翻開書P176頁。

(二)初步感知課文

1、問題設計:⑴、從課題可看出作者寫的對象是什麼?(陋室。)

⑵、“銘”是什麼?(古代刻在器物上用來警戒自己或稱述功德的文字叫銘,後來成為一種文體,這種文體通常都是用韻的。)

2、過渡語:我國古代的詩文有很多都是用韻的,這些文章往往讀起來琅琅上口,極具音樂美,讓我們齊聲朗讀,共同感受。

3、全班朗讀課文。

教師點評並過渡:若要讀出其中的情味,還要靠我們深入學習,請大家看我們的學習任務。

4、[電腦屏幕:教學目標]

(三)整體把握課文,檢查A層目標的達成情況

1、問題設計:⑴、在這篇文章裏作者主要寫的是什麼?(陋室。)

⑵、什麼是陋室呢?(室名,簡陋的房子。)

⑶、是誰給它起的名字?(劉禹錫。)

⑷、他是何許人也?(唐朝的詩人哲學家。)

⑸、古代文人總喜歡給自己的房子起一些優雅的名字,如“瀟湘館”“含芳閣”等,那作者為什麼要給他自己的房子起名叫“陋室”呢?難道他的房子真的很簡陋嗎?請大家閲讀課文,將與陋室有關的內容用括號括起來。(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階綠,草色如簾青。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可以調素琴,閲金經。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

2、讓學生朗讀描寫陋室的句子。

3、過渡語:剛才我們朗讀了劉禹錫先生描寫他的陋室的語句,我想,每個同學的頭腦裏都會浮現出了不同的畫面,你能不能用一句話來給大家描繪一下你想象的陋室呢?描繪時可用上這樣的句式

4、[板書:陋室的很,你看。]

5、過渡語:陋室是什麼樣的呢?我想經過這些同學的一番描繪,大家頭腦裏的畫面更加清晰了。然而我覺得介紹陋室單靠嘴巴來説不夠形象也不夠生動,要是能看到陋室那該多好啊。幸好我們的同學已經在課前根據自己的理解,發揮自己的想象把陋室畫下來了,讓我們來欣賞欣賞。

(四)深入品味課文,達到B層目標

1、[投影:五幅學生的繪畫作品]

2、分層要求:A層:

教案《新人教版八年級語文上冊《陋室銘》教案四》,來自網!

觀察並指出畫面上的內容

B層:描繪畫面內容並指出其繪畫所依據的課文上的語句。

C層:指出畫面中較有創意的地方,點評繪畫者的想象是否合理

3、針對每一幅畫,教師可提供思考的問題:

⑴、請仔細觀察,畫面上的東西哪些是課文裏提到的,哪些是通過想象加上去的?

⑵、畫中桌上放的是什麼?架上擺的是什麼?是公府文案嗎?

⑶、這幅畫的主色調是什麼?它給人一種什麼感覺?作者為什麼不把陋室畫在繁華的街上而是放在竹林裏?

⑷、這畫比較有創意的地方在哪裏?畫上的人是劉禹錫本人還是他的農民朋友?

⑸、畫裏的人都挺高興的,他們的身份是什麼?在幹什麼?

4、小結並過渡:通過作者的描繪和大家的圖畫,我們可清晰地看到這麼一幅畫面:青苔使陋室的台階生綠,碧綠的草由於光的映照透過陋室的簾籠使屋內呈現青色,這真使人悦目;室主人或邀客談笑,或窗下撫琴,或展卷讀經,可以樂而忘憂,舒胸吐臆,尋求那超凡脱世的真諦,這使他爽心。陋室有如此悦目的美景,又有許多可以暢懷的知音與爽心的雅事,這真讓人喜愛呀。

如果你是劉禹錫先生,你將以怎樣的口吻來向別人介紹你的陋室呢?(懷得意喜愛之情)請大家聽錄音感受文章的感情。

5、[放錄音:陋室銘]

6、讓學生充滿感情地朗讀課文。

(五)總結提高,達到C層目標

1、問題設計:⑴、作者從哪幾個方面描繪了陋室?(環境人物室中事)

⑵、從作者的描繪中我們可以感受到在作者的眼裏,他的房子是“陋”還是“不陋”?(不陋。)

⑶、作者認為陋室不陋的原因是什麼?請用原文來回答。(惟吾德馨)

⑷、像這樣的房子在達官貴人的眼裏是“陋”還是“不陋”?(當然“陋”。)

⑸、作者居於陋室卻不嫌其陋,居於陋室卻不失其雅緻的生活並能充滿感情地描繪陋室,可見作者是一個怎樣的人?(高潔傲岸安貧樂道之人。)

⑹、課文開頭的兩句話是什麼意思?它們與陋室有什麼關係?(用有仙之山和有龍之水與陋室類比,表明陋室也具有“名”與“靈”的性質。)

⑺、“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又是什麼意思?它們與陋室有什麼關係?作者這麼寫有什麼作用?(用諸葛廬和子云亭與陋室類比,意在以古代名賢自況,表明陋室的主人也有古代名賢的志趣和抱負,在更高境界上頌揚了“惟吾德馨”,説明陋室不陋。)

2、總結:作者的高潔傲岸的節操和安貧樂道的情趣沒有直接表達出來,而是通過對居室的情景的描繪體現出來,這種寫法就是託物言志。我們平時寫作時也可以通過對自己的居室情景的描繪,形容其特徵,表達出你的心志和情趣。

(六)回顧所學,背誦課文

1、[電腦屏幕:課文板書]

2、讓各層學生總結本堂課的學習要點。

3、指導學生依照板書的提示背誦課文。

4、先齊背,後抽背。

(七)佈置作業

《陋室銘》教案 篇5

一、解題

1.陋室,是劉禹錫的室名,就是簡陋的房子。據説是劉禹錫在安徽和州任刺史時修建的。一正房,兩廂房,坐北朝南。正房中有石碑一方,碑首有篆書“陋室銘”三個字,現在安徽和縣仍保存着。

2.銘,本是古代刻在器物或石碑上用來歌功頌德或警戒自己的文字,後來發展為一種獨立的文體。這種文體,形式短小、文字簡潔,句式工整而且押韻。

二、作者簡介(板書:劉禹錫)

劉禹錫,是唐代進步的思想家,又是一位有成就的文學家。他一生創作了不少膾炙人口的詩詞散文,受到同時代大詩人白居易的推崇。《陋室銘》就是一篇傳世佳作。今天我們就來共同賞析這篇文章的.寫作特色(板書:學習目的:賞析.寫作特色)

三、課文分析

1.出示膠片(與本文有關的山水畫),齊讀課文兩遍。

2.提問:這篇短文可分為幾個層次?

回答:可分為三個層次。第一層:“山不在高一惟吾德馨”;第二層:“苔痕上階綠一無案牘之勞形”;第三層:“南陽諸葛廬一孔子云:何陋之有?”我們一層層講解。(出示與第一層意義相吻合的山水畫膠片)

3.教師講解 文章的題目是《陋室銘》,但是作者並沒有直接寫陋室,而是從什麼寫起呢?

回答:山水寫起。

4.教師講解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是説山不在乎高,有仙人居住,就有名丁。“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水不在乎深,有蛟龍就會顯靈。這些都是古人的俗語。古代傳説中,神仙多住在山上,有神仙的山,就是名山;水中常有蛟龍隱現,興雲作雨,所以人們認為水中有龍就會顯示神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這雖然是一間簡陋的房子,因為我品德高潔而芳香四溢。“馨”本意是發散很遠的香‘乙這裏比喻道德高尚,名聲傳播很遠。

5.提問:這裏詩人用有仙之山、有龍之水具體比什麼呢?山和水來比?

(回答)室。

用“不在高”“不在深”來比 ?

(回答)陋。

用仙和龍來比 ?

(回答)德。

用名和靈來比 ?

(回答)馨。

6.教師講解 作者的目的是要寫陋室(板書陋室),卻用山水(板書山水)作比喻,引出要寫的內容,這種方法叫比興(板書比興)。這種比興的修辭方法,不僅構思新穎,文意通達,而且句句相連,使文章波瀾起伏耐人尋味。既然山之名不在於高而在於仙,水之靈不在於深而在於龍,那麼,室之陋與不陋,也就不在於它是否富麗堂皇,而在]:/臼的主人之德是否高尚。也就是説,儘管這房子的確是個陋室,但只要主人品德高尚,也就不覺得陋,反而處處可見其高雅明亮,“馨”字畫龍點睛,統領全篇,是全文的“文眼”。文章先用山水起興,暗暗施墨,徐徐點題,如小溪直下,水到渠成,十分自然地引出主人陋室不陋的原因——惟吾德馨。

那麼,陋室究竟是怎樣的陋,而主人又是如何不覺其陋呢?請看下文(出示與“草色入簾青”相吻合的山水畫)。

“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台階上已經長滿了綠苔——可見房子常年失修,極為簡陋;窗前門旁長滿青草——居住的環境荒涼冷落。這是寫陋室的環境(板書環境)。作者寫陋室的環境採用什麼修辭方法呢?

回答:對偶。(板書:對偶)

7.提問:苔痕 相對?

回答:草色。

提問:階綠 相對?

回答:簾青。

提問:上相對?

回答:入。

除了對偶還用了什麼方法呢?

回答:擬人。

8.教師講解 “上、入”採用擬人的方法以動寫靜(板書:擬人):採用擬人的手法,賦予苔蘚、草色以人的靈性,“苔蘚”也想從台階爬到陋室,聽聽主人在説些什麼;“草色”也想從窗户窺視主人在幹些什麼。這樣把苔蘚和青草寫活了。既有精神又有韻味,我們已不覺陋室的環境淒涼、荒蕪,而感覺春意正濃,生機盎然。用擬人的手法渲染了環境的幽雅,流露出了作者的喜悦之情。陋室的環境宜人,而與陋室主人來往的都是什麼人呢?(出示占人彈琴圖膠片)

9.教師講解 “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是寫陋室的人物。鴻儒,大學問家。白丁,原指平民百姓,這裏指沒有學問的人,在這個陋室裏.常有學識淵博、才華出眾的鴻儒談笑風生,高談闊論。

這兩句也是工整的?

回答:對偶。

10.提問:談笑相對 ?答:往來。

有相對 ?回答:無。

鴻儒相對 ?回答:白丁。

11.教師講解 作者並沒有寫自己是什麼人,而是寫與他交往的朋友(板書:朋友)。俗話説,欲知其人應知其友,知其友者必知其人。這就是説,要想知道他的為人,只要看看他的朋友就知道了。因此,我們便知主人必是高雅之士。這兩句在於襯托(板書:襯托)。主人德才兼備,表明主人高雅脱俗的情懷。時有鴻儒來往,常同高朋談笑,可以推想陋室主人的才德。他們的生活又是怎樣的呢?

“可以調素琴,閲金經。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説的是主人的生活情趣(板書:生活)。調,彈奏;素琴,沒有裝飾的琴;金經,佛經;絲竹,管絃樂器,這裏指代不健康的音樂;案牘,指官府的公文。這幾句是説,在陋室裏,興致所至,可以彈彈古琴,看看佛經,沒有不健康的音樂擾亂,也沒有繁宂的公文勞累身心。這兩句用了正反虛實(板書:正反虛實)的寫法。

12.提問:哪些是正面描寫?是實寫?回答:“可以調素琴,閲金經。”

提問:哪些是從反面描寫?是虛寫?回答:“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

提問:“可以調素琴”與哪一句相呼應?回答:“無絲竹之亂耳。”

提問:“閲金經”與哪一句相呼應?回答:與“無案牘之勞形”相呼應。

13.教師講解 這樣,正反對照、虛實相生,表現了作者恬淡閒適、安貧樂道的情趣。總之,陋室之景宜人,陋室之人高雅,陋室之事有趣,陋室其實不陋。這一切又是為了陪襯“惟吾德馨”,呼應開頭。正因為主人道德高尚,名聲遠揚,陋室才見其不陋。

經過作者反覆描寫陪襯,文章主旨已經突出,意思似乎已經寫盡,可是畢竟作者是大手筆,再用另外的.寫作手法向深處開拓主題。(出示南陽諸葛廬圖)

14.教師講解 “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

諸葛廬就是東漢末年諸葛亮隱居南陽隆中時居住過的草廬;子云亭是指西漢學者揚雄住過並.寫作《太玄經》的亭子。這兩句話是説我這個陋室正如南陽諸葛廬的草廬,又像四川揚子云的亭子。作者採用的是類比的寫法(板書:類比),用歷史上諸葛亮和揚子云的名室和自己的陋室相比,暗示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原來也是陋室,由於他們的主人德才兼備而聞名天下,那麼我的陋室不也會如此麼?

15.提問:作者在這裏用草廬和玄亭比陋室,其用意還是在説明陋室不陋嗎?

回答:不是,而是已隱含着自己遠大的志向。要做一個像他們一樣的人。

教師肯定:很對。(板書:暗含、志向)

16.教師講解 前有古人後有來者,我這個陋室將與諸葛亮的草廬、揚子云的亭子一樣被後人所稱道;我本人也要像諸葛亮、揚雄一樣被後人所敬仰。文章添了這麼一筆,再生一層波瀾,內容更豐富,主題更鮮明。寫到這裏,我們感覺到作者的意思已經表達得夠完美了,可以收筆子。

但是作者是一個弄墨的高手,在全文最後一筆,引用孔子的話結束,把作者的思想感情推向高峯:“孔子云,何陋之有?”孔子的原話是:“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引用孔子的話再次表明自己的觀點、態度,迴應“德馨”言盡而意無窮。孔子這句話是一個典故,孔子打算搬到九夷山去住,有人對他説,那個地方十分簡陋,你怎麼能去住呢?孔子回答説:“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孔子的話講得很坦率,而劉禹錫只引用孔子的後一句“何陋之有”。

17.提問:劉禹錫為什麼隱去前一句“君子居之”呢?

回答:其意卻正在前一句,言外之意、弦外之音。

18.教師肯定:回答正確。

這是作者有意設置的弦外之音。明眼人——看便知,十分明白,自己正是孔子一類的君子,自己的生活態度正如孔子一樣(板書:態度),安貧樂道,君子固窮,這就更突出了作者高潔偉岸不隨世俗的志趣和抱負。陋室不陋,關鍵在於“君子居之”“惟吾德馨”。文章結語引經據典(板書:引經據典),力發千鈞,託作者的思想推到了高峯。

四、學生教師共同完成板書

19.根據老師的板書,請在橫線上填一個字,表明作者運用修辭力法的目的。學生上台給板書填空。

陋室銘

劉禹錫

山水 比興 引 陋室

對偶 擬人 描 環境

襯托 對仗 誇 朋友

虛實 對比 話 生活

類比 暗含 立 志向

引經據典 表 態度

20.學生齊讀板書。

21.在板書的每一句後面,再填寫一個確切的字,體現本句的中心填寫中心詞。

陋室銘

劉禹錫

山水 比興引陋室 —馨

對偶 擬人描環境——青

襯托 對仗誇朋友——雅

虛實 對比話生活——靜

類比 暗含立志向——高

引經據典表態度——樂

22.學生齊讀。

五、.總結全文

23.教師.總結。

通過對陋

《陋室銘》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1、掌握作者。

2、掌握本課實詞重點語句。

3、能順暢的翻譯課文。

4、能用原文回答問題。

5、背誦課文。

教學重點及難點:

同目標2、3、4。

教 具:網絡教室。

課 時:1

教 法:小組討論,自學

教學過程:

一、以《酬樂天揚州席上出逢見贈》導入,學生介紹作者。

本文選自《全唐文》。作者劉禹錫(772—842),唐代詩人,哲學家。字夢得,洛陽人。曾中進士,官接監察御史。他熱心贊助王叔文的政治革新,反對宦官和藩鎮割據勢力。政治革新失敗後,被貶官降職多次。他與柳宗元交情深厚。有《劉賓客集》。這篇《陋室銘》是他貶為和州刺史時在任上寫的。

二、出示學習目標

三、檢查預習

1. 讀準字音

2. 朗讀課文,可採取多種方法朗讀,如老師範讀、聽課文錄音、學生個別讀、集體朗讀等。

3.

四、學生分小組進入網絡完成學習任務。

1、請學生逐句翻譯課文。掌握重點詞語。

有仙則名:著名。 有龍則靈:靈異。

斯是陋室:這。 惟吾德馨:惟:只是,德馨:品德高尚。

苔痕上階綠:長到。 草色入簾青:映入。

談笑有鴻儒:博學的人。 往來無白丁:指沒有什麼學問的人。

無絲竹之亂耳:指琴瑟、管絃等樂器,這裏借代奏樂的聲音。

無案牘之勞形:案牘:官府的公文。勞形:使身體勞累。

何陋之有:是有何陋的倒裝句,有什麼簡陋的呢?

2、提問:“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運用什麼修辭手法?在文中起什麼作用?

運用比喻、對偶起興,以虛襯實,以山水引出陋室。

3、提問:“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這兩句在文中起什麼作用?深刻含義是什麼?

“陋室”二字扣題。“德馨”二字統領全篇,是全文的核心。用“惟”字加強語氣。這兩句包含兩層意思,一層是由於人的品德高尚,就忘卻了室陋,另一層意思是由於人的品德高尚為陋室增光添採。

4、提問:“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是寫什麼?

寫陋室幽雅恬靜的自然環境。

5、提問:“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是寫什麼?

寫陋室來往客人之高雅。可知堂中人也是一樣的高雅。

6、提問:“可以調素琴,閲金經。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這幾句寫什麼?

寫室中事。可見主人高雅脱俗的情致,怡然自得的神情。

7、提問:“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這兩句寫什麼?

運用類比,引古賢之名定證“陋室”,意在以古代名賢自比,表明自己也具有古代名賢的志趣和抱負。

8、提問:“孔子云:何陋之有?”是寫什麼?

語見《論語·子罕》:“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孔子認為,九夷雖然簡陋,但是有君子住在那裏,就不簡陋了。此處引用孔子的話證“陋室”説明“有德者居之,則陋室不陋。”與前文“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遙相呼應。把個“陋”字徹底翻了過來,達到“不陋”的最完美的境界,這是全文的點睛之筆。突出表明了作者高潔傲岸的情操和安貧樂道的情趣。

四、完成課堂反饋

《陋室銘》教案 篇7

陋室銘

教學目標:

1、理解託物言志的寫法。

2、體會精妙新穎的構思。

3、當堂背誦全文

教字方法:導讀法(通過“三讀”達到理解課文內容,當堂背誦全文)

教學課時一課時

教學步驟:

一、教學鋪墊

導入

①師生問好

②板書課題《陋室銘》(劉禹錫)及教學目標;

二、學習課文

(一讀理清思路)(學生結合課文提示註解自由地大聲地朗讀課文)

①本文題目是什麼意思?

明確本文是唐朝文學家劉禹錫為自己簡陋的屋子寫的一篇散文。本文為駢體文,簡介駢體文的特點。“銘”:古代刻在器物上用來警戒自己或者稱述功德的文字,後成為一種文體,這種文體一般都是用韻的。

②學生試讀課文

③學生質疑(由學生提出問題,然後儘量讓學生來解答,達到疏通課文字詞的目的)

④如果給課文分三個層次,該怎樣劃分?

明確第一層從開頭到“唯吾德馨”,第二層從“苔痕上階綠”到“無案牘之勞形”,第三層為文章結尾。

(二讀品析詩句)

①“山不在高”,“水不在深”類比什麼?“有山則名”、“有龍則靈”暗喻什麼?

明確前二句類比“陋室”,後兩句暗喻自己。

②陋室內外是什麼顏色?景色美不美?有何特點,用一個詞(字)概括。

明確綠色,青色,景色別緻幽雅(幽)

③與作者交往的人有何特點?

明確鴻儒,無白丁(雅)

④作者身居陋室的生活是什麼?有何特點?

調素琴,閲金經,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安)

⑤作者用什麼來類比自己的陋室?

明確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

⑥品析“上”、“入”二字的妙用,明確:“上”、“入”二字生動傳神,以靜為動,不僅使景物人格化,活躍而有生氣,而且流露了作者對這景色的喜愛之情,我們可以想象出這是一個多麼幽靜安寧的環境。

⑦“鴻儒”可否換成“羣儒”?

不能。“羣儒”則無“大”之義,顯得太多了。

(三讀領悟內涵)(男、女生分角色各讀一遍)

①“往來無白丁”含什麼感情?

清高自賞(含輕視勞動人民的思想,作者的階級侷限性所決定)

②能否將“閲金經”改為“閲五經”,為什麼?

明確不能。因為作者當時受貶,思想上有些消沉,想從佛經中找到某種寄託,“閲金經”正是作者當時思想感情的折射。

③首尾句有何關係?

首句用了比興寫法,尾句與首自互相呼應。

④本文題目為“陋室銘”,文章又説“何陋之有”?這些不矛盾嗎?

不矛盾。題中之“陋”為房屋的形陋,尾句的“陋”為“鄙俗”之義,指屋中主人的“德馨”不鄙俗。

⑤引導學生總結全文的構思。全文起於比興,繼而對陋室中的景色、社交、生活加以描寫,再通過類比,巧妙地表現自己的生活感受和情趣。

⑥文章託物言志(借陋室以言志),表現作者不貪戀富貴榮華,不與統治階級同流合污,重視自身修養的思想感情。(文章主旨)

三、教學小結(略)

四、全班競背(①學生自由背,②小組中相互背,③全班競背)

附板書設計:

陋室銘

劉禹錫

比興類比

愛蓮説

教學目標:

1、理解蓮花的高潔品格。

2、理解託物言志的寫法。

教學重點:

指導學生自主學習,探究理解蓮花的高潔品格和文章託物言志的寫法。

教學手段:

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

教學內容及步驟:

一、導入課文

蓮花又稱荷花、芙蓉。古往今來,不知有多少人描繪過它,讚美過它,並把它當作高潔脱俗品格的象徵,藉以表達自己的志向。宋代周敦頤寫的《愛蓮説》就是一篇膾炙人口、經世不衰的贊蓮佳作。今天我們就來共同學習這篇文章。

二、整體感知課文

請大家看錄像,先欣賞一下這篇文章。

三、解題,揭示學習目標

文章的題目是《愛蓮説》。“愛”表現了作者的感情,“蓮”是這篇文章寫作的主體,“説”在這裏指什麼?(同學們可以看課文回答)

作者借描寫蓮來抒發感情,並説明道理,這就是託物言志的寫法。學習此類文章,一要理解所託之物的含義,二要理解作者怎樣託物,如何言志,這兩點正是我們學習這篇課文的目標,請同學們看屏幕齊聲朗讀一遍。

四、自讀課文,疏通文意

請同學們自讀課文,要求:結合書下注釋,也可以利用工具書,疏通字詞的音、形、義,並逐句翻譯。(前後左右可以討論,實在不懂的可以作上記號。)

1、檢查自讀情況(看屏幕,提問)

看清字形,讀準字音,理解字意:

周敦頤()可愛者甚蕃()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

不蔓不枝()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花之隱逸者也()陶後鮮有聞()

請同學們齊聲把這些詞句朗讀兩遍,注意朗讀的一般要求:抬頭挺胸,精神飽滿,聲音哄亮,吐字清晰。

2、問:文字上還有沒有不懂的?請提出來。(師生共同解答)

3、請兩位學生翻譯課文。

五、研讀課文

(一)理解蓮花的高潔品格

託物言志文章的一般寫法,首先要準確生動地描寫出所託之物的形象,揭示出內在的精神品格。本文所託之物是什麼?“蓮”

1、請同學們把文中具體描寫蓮的語句找出來。(齊讀)

2、作者從哪些方面描寫蓮花花的?賦予蓮花哪些品格?

同學們可以相互討論,在討論的基礎上完成屏幕上的表格。

3、總結:這些描寫,句句寫蓮,而又句句喻人。不但寫出了蓮花美麗的外表、芬芳的氣質,而且對她那高潔的品德、美好的情操、正派的風度,作了惟妙惟肖、盡善盡美的描繪,充分表達了作者對蓮花的讚美之情。這也正是作者愛蓮的原因。

4、請同學們把這些語句再齊聲朗讀一遍,注意把握蓮花的高潔品格,體會作者的讚美之情。

(二)理解運用“菊“和”牡丹“來正襯和反襯的作用。

過渡:作者主要描寫和讚美蓮花,開頭卻為什麼寫了菊花和牡丹?這有什麼作用?

這是一種襯托的寫法,用“菊”和“牡丹”來襯托蓮花。

1、分析“菊”正襯的作用。

誰愛菊花?陶淵明是什麼人?我們學過他的一首飲酒詩,當中有一句話能表現出陶淵明愛菊花。(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師:作者寫陶淵明獨愛菊,正是讚頌他不苟同於世俗的高潔品質,也是用菊花來正面襯托蓮花,用陶淵明來正面襯托他自己。

2、分析“牡丹”反襯的作用。

然而能潔身自好的封建士大夫,從晉朝以來極少,自李唐來,世人甚愛牡丹,為什麼?

因為牡丹色彩豔麗,嫵媚動人,象徵富貴。也就是説世人都追求富貴,作者願不願意像世人那樣貪慕富貴呢?文中哪一個字能體現作者的這種感情?“獨”

師:作者寫世人甚愛牡丹是從反面襯托蓮的高潔品質,表明自己潔身自好的生活態度。

下面請同學們齊聲把第一節朗讀一遍,注意體會作者對這三種花的不同態度。

(三)理解作者如何以物喻人,抒情言志。

過渡:以上是託物部分,但是託物言志的文章描寫事物並非根本目的,而是要通過對所託之物的描寫來歌頌人。同樣,《愛蓮説》一文作者寫蓮不是根本目的,而是要借蓮頌人。請同學們看第二段

1、就表達方式來説,第一段側重於記敍、描寫,那麼第二段呢?

議論,文中哪一個字能集中體現出來?“謂”

抒情,文中有哪一個字作了提示?“噫”

2、作者以物喻人,抒情言志。把菊花比作什麼?作者對陶淵明的這種隱逸的生活態度是不是完全讚賞呢?他也願意隱逸嗎?作者讚賞的只是陶淵明這種不苟同於世俗的人格,而對於他的隱逸,作者更多的則流露出什麼情感?“惋惜”

牡丹,作者把它比作什麼?對於世人都貪慕富貴,作者流露出的又是什麼情感?“鄙視”

而蓮,作者則把它比作君子,流露出的是對蓮的什麼情感?“讚美”

3、同學們注意體會作者對這三種花的不同看法和不同情感,有感情的齊聲朗讀第二段。指出:a、文中有一個歎詞“噫”,朗讀時聲音應該延長。

b、最後三句運用了三種不同的句式來表達作者內心複雜的情感。“菊之愛,陶後鮮有聞。”是什麼句式?(提示:一般句式有陳述、疑問、祈使、感歎四種)陳述句在朗讀時應讀平調,這一句重音應放在“鮮”字上,應讀出“惋惜”的語氣。

“蓮之愛,同予者何人?”是什麼句式?疑問句朗讀時應讀升調。

“牡丹之愛,宜乎眾矣!”是什麼句式?感歎句朗讀時應讀降調,要讀出“鄙視”的語氣。

請同學們注意體會,齊聲把最後四句再朗讀一遍。

4、小結:這一部分是作者所言之志。作者既不願像陶淵明那樣做一個隱逸者,更不屑於向世人那樣貪慕富貴。在當時渾濁的世間,他以蓮自喻,志在堅貞不逾的保持正直的操守,做一名君子,實在難能可貴,難怪他能寫出這樣經世不衰的佳作。

六、再看錄像,品味欣賞,學生輕聲跟讀。

七、指導學生按照板書脈絡快速背誦。

同學們讀的很投入,老師再給你們幾分鐘時間,同學們能不能把它背出來。

八、總結課文

1、學生總結

至此我們學完了周墩頤的這篇千古傳誦之作。從內容上或寫作上,大家有哪些收穫呢?從中我們懂得了蓮花高潔脱俗、正直純真的品格。寫作上明白了作者託蓮花抒情言志的寫法。此外,這篇文章比喻、擬人、排比修辭手法的運用,襯托、對比手法的運用,陳述、疑問、感歎句式的變化,記敍、議論、抒情的有機結合,文字的洗練而又一字不可易等,都值得我們借鑑。

2、教師總結

同學們,周墩頤盛讚蓮花為君子,當然有獨家的見解和他所處時代的特點,但他表現出的對貪慕富貴的鄙棄,對高潔志行的推崇,至今仍對我們有積極的教育意義。我們應保持高尚的情操,做像蓮一樣正直的人。

九、佈置作業

熟練背誦並默寫課文。

十、板書設計

愛蓮説

陶淵明獨愛菊(正襯)隱逸者惋惜

世人甚愛牡丹(反襯)富貴者鄙視

予獨愛蓮君子者讚美

託物言志

《陋室銘》教案 篇8

一、文學常識

1. 選自《全唐文》。作者劉禹錫,唐代詩人、哲學家,字夢得,河南洛陽人。

2. 銘:古代刻在器物上用來警戒自己或者稱述功德的文字,後來成為一種文體。

 二、理解性默寫

1. 文章的主旨句: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陋室不陋”的原因: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1. 隱喻陋室具有“名”、“靈”的性質的句子: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

2. 統領全篇的句子: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3. 文中渲染陋室的清幽、雅緻的環境的句子(室外環境之優雅):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

4. 文中比喻交友之妙境的句子(室中人交往之雅):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

5. 寫作者生活清閒、高雅脱俗,表現作者不為瑣事縈繞的句子(室中事的情趣之雅):

可以調素琴,閲金經。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

6. 寫出了作者不受世俗、官場的干擾,厭倦世俗生活的句子: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

7. 文中應用虛實結合手法的句子:可以調素琴,閲金經。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

其中,實寫的部分是:可以調素琴,閲金經。

虛寫的部分是: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

8. 從居室環境的角度描寫陋室的句子: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

9. 從交往人物的角度描寫陋室的句子: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

10. 從日常生活的角度描寫陋室的句子:可以調素琴,閲金經。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

11. 作者使用類比手法,與仙人進行比較的句子: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

徹底否認“陋室之陋”,起畫龍點睛作用的句子:孔子云:“何陋之有?”

 三、簡答題

1. 概括本文主旨:

作者通過描寫陋室環境,極力形容“陋室不陋”,表達了作者高潔傲岸的節操和安貧樂道的情懷。

2. 將本文分成三層(見原文),並分別概括每一部分的內容。

第一層——點明全文主旨,陋室值得銘頌是因為深居陋室的人品德高尚。

第二層——從陋室環境、交往人物、日常生活三方面描寫陋室,表達作者高潔傲岸的節操和安貧樂道的情懷。

第三層——總結全文,照應開頭,説明“陋室不陋”。

3.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一句起了什麼作用?

引起下文,説明具有美好德行的室主人使陋室不陋。用類比、比興手法,強調陋室也有名、靈的性質。

4. 作者寫南陽諸葛廬和西蜀子云亭的目的是什麼:作者以此自比,表明他以古代賢者為榜樣的志向及抱負。

5. 文章最後引用孔子的話,有什麼作用?

徹底否認“陋室之陋”,起畫龍點睛的作用。警策有力,引人深思,強調了“陋室不陋”。

6. 文中説“斯是陋室”,而結尾卻説“何陋之有”,到底這屋子陋還是不陋呢?

不陋。這個屋子從構造佈局來講是簡陋的,但因為室主人品德高尚,這就不顯得簡陋了。

7. “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對於作者這種交友方式,你有什麼看法?

可取:這種交友方式可取,我們就是要與那些有知識有學問的人交往,這樣才能不斷進步。

不可取:這種交友方式不可取,他自命清高,看不起平民百姓。

8. 本文“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涉及到“交朋友”的話題。在“交朋友”方面你有怎樣的個性化感悟?請聯繫本文內容自選角度具體談談你的看法。

例一:我認為對朋友的選擇是需要慎之又慎的,所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我們要選擇那些可以給予我們幫助的朋友,在潛移默化中,達到人格的自我完善。

例二:交朋友應交有品位、有追求的人,與這樣的人相處自己便能不斷受到好的影響而不斷提高。這就是所謂的近朱者赤,就如商一定會在賢於自己的朋友的影響下成長一樣。

例三:要保持君子本色,除了自身的修養之外,朋友的影響也是很重要的,所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多與“善人”、“鴻儒”交往,有助於修身養性。

標籤: 範文 教案 陋室銘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mingrenmingzhu/loushiming/83rmn9.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