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名人名著 >陋室銘 >

《陋室銘》複習題及答案

《陋室銘》複習題及答案

  《陋室銘》複習

《陋室銘》複習題及答案

一、基礎知識

1.填空:《陋室銘》選自   ,“陋室”是      的名字,意思是     。本文體裁是  ,是      的文字,後來成為一種文體。本文作者是   ,  代著名   、    家。與本文體裁相關的一些文體是    、    、    等。

2.重點字詞:斯 吾 馨 鴻儒 白丁 調 素 金經 絲竹 形 案牘 陋

3.翻譯句子:唯吾德馨;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何陋之有?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

4.劃分節奏:(1)可以調素琴,閲金經 (2)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

(3)山不在高,有仙則名  (4)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

(5)斯是陋室,唯吾德馨 (6)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

5.分析修辭:(1)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  )(  )

(2)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  )(  )

(3)孔子云:何陋之有?(  )(  )

6.默寫全文。

二、閲讀

1.閲讀全文回答:

①     ,      。②      ,      。③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1)文章的作者是唐朝詩人、哲學家      。

(2)將文章中空缺的語句填在下面的橫線上。

答:      ,      。      ,       。

(3)解釋下面句子中加點詞的含義。

①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馨:      ②可以調素琴,閲金經 調:

(4)把下面句子譯成現代漢語。

①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答:

②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答:

(5)文中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情懷?

(6)本文押韻的字有  、  、  、  、  、  、  、  。

(7)結尾寫“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的用意是什麼?

(8)用∥把本文分為三個層次,並概括大意。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⑧ ⑨

(9)“龍”“仙”比喻什麼?       (10)本文的主題是什麼?

(11)能夠統領全文,起到畫龍點睛作用的詞語是    。

(12)有人認為本文反映了作者消極避世的心態,你同意這種看法嗎?説明理由。

(13)在物質生活日益豐富的今天,你如何看待本文作者所表達的“惟吾德馨”的道德情操?

(14)用行楷字補全文中空缺的語句,想一想這句有怎樣的作用?

(15)指出下列語句節奏劃分正確的一項(  )

A、山/不在/高,有仙/則名。          B、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

C、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        D、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

(16)文段開頭兩句用了什麼寫法?隱喻陋室具有怎樣的性質?

(17)翻譯“孔子云:何陋之有?”這一句,它出自哪裏?在文中有什麼作用?聯繫全文可以看出本文是緊緊扣住怎樣的立意來寫的?

(18)本文的作者在《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一詩中體現了博大的胸懷,其中兩句富含哲理,成為流傳千古的名句,你能寫出來嗎?

(19)文中運用類比提到諸葛亮,你知道與他有關的故事嗎?説出兩個來。另外,大詩人杜甫也曾寫詩讚譽他,你能工整的楷體默寫出這首詩嗎?

2.按要求默寫:

(1)陋室值得稱頌的原因       。 (2)全文的點睛之筆

(3)寫陋室環境清幽、雅緻的句子          。

(4)從日常生活寫作者的美德的句子                      。

(5)從交往人物寫室主人安貧樂道生活情趣的(交際之雅)              。

(6)表明作者以古代賢人為榜樣的志向和抱負的句子是          。

(7)用反詰卒章顯志,表達自己的高潔傲岸的情操的句子是              。

(8)用比喻讚美陋室的句子是       。

(9)《陋室銘》中與“時人莫小池中水,淺處無妨有卧龍”意思相近的句子是否合法 。

(10)《陋室銘》表現室主人不受世俗羈絆,對世俗生活厭棄的句子是 。

《陋室銘》參考答案

一、1、《全唐文》 作者給自己的居室取 簡陋的屋子 銘 古代刻在器物上用來警戒自己或者稱述功德 劉禹錫 夢得 唐 詩人 哲學 器物銘 山川銘 座右銘 墓誌銘

2、3、略 4、略 5、(1)對偶 比喻 (2)對偶 對比 (3)反問 引用

二、1、(1)劉禹錫

(2)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

(3)香氣,這裏指品德高尚。  調:調弄,這裏指彈。

(4)苔痕碧綠,長到階上;草色青葱,映入簾裏。  沒有(嘈雜的)音樂擾亂兩耳,沒有官府的公文勞累身心。

(5)抒發身居陋室,壯志彌堅的情懷。

(6)前八句尾字

(7)意在以古代賢人為榜樣的志向和抱負。

(8)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 第一層:點明全文主旨:“陋室”值得銘頌,是因為身居“陋室”的人品德高尚。第二層:寫陋室的環境及室主人的日常生活,表達室主人安貧樂道的生活情趣。 第三層:總結上文,照應開頭,説明“陋室不陋”。

(9)品德高尚的人。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mingrenmingzhu/loushiming/07xjvj.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