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名人名著 >離騷 >

離騷背誦內容

離騷背誦內容

在學習中,大家或多或少都接觸過一些文言文吧?文言文能讓不同語言使用者“筆談”,是一種具有固定格式,卻不會非常困難的溝通方法。要一起來學習文言文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離騷背誦內容文言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離騷背誦內容

《離騷》作為一首長篇抒情敍事詩,它有着獨特的藝術構思和複雜的情感,抓住其主題,才能瞭解作者的感情變化,領會作者要抒發的情感。

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 餘雖好修姱以鞿羈兮,謇朝誶而夕替; 既替餘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攬芷;餘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尤未悔; 眾女疾餘之蛾眉兮,謠諑謂餘以善淫; 固時俗之工巧兮,偭規矩而改錯; 背繩墨以追曲兮,競周容以為度; 忳鬱邑餘挓傺兮,吾獨窮困乎此時也; 寧溘死以流亡兮,餘不忍為此態; 鷙鳥之不羣兮,自前世而固然; 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異道而相安; 屈心而抑志兮,忍尤而攘詬; 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聖之所厚。 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佇乎吾將反; 回朕車以復路兮,及行迷之未遠; 步餘馬於蘭皋兮,馳椒丘且焉止息; 進不入以離尤兮,退將復修吾初服; 制芰荷以為衣兮,集芙蓉以為裳; 不吾知其亦已兮,苟餘情其信芳; 高餘冠之岌岌兮,長餘佩之陸離; 芳與澤其雜糅兮,唯昭質其猶未虧; 忽反顧以遊目兮,將往觀乎四荒; 佩繽紛其繁飾兮,芳菲菲其彌章; 民生各有所樂兮,餘獨好修以為常; 雖體解吾猶未變兮,豈餘心之可懲。

譯文:

深深地歎息著擦拭眼淚啊,

我哀傷自己活得是如此艱難。

我只因為熱愛美德並以之約束自己啊,

卻旱晨受到責罵,晚上又被罷官。

這既是因為我以蕙草為佩飾啊,

又加上我採了白芷精心編連。

只要是我衷心喜愛的事啊,

縱然為它死上多次也不後悔半點。

恨只恨君王你太放蕩啊,

始終不能體察賤妾的衷腸。

眾女子們嫉妒我的美麗的風姿啊,

造謠誣衊我善於淫亂。

世俗的人本會投機取巧啊,

違背了規矩把措施改變。

背棄正道而追求邪曲啊。

爭著苟合求容反以為符合常規。

煩悶苦惱,我深深地惆悵啊,

獨有我在此時遭受窮困命運多舛。

寧肯即刻死亡魂離魄散啊,

我也不能把小人的醜態來現!

雄鷹猛雕不與燕雀為伍啊,

自古以來就是這樣。

方和圓怎能包容在一起啊,

哪有志趣各異的人能彼此相安?

心靈受屈精神壓抑啊,

強忍指責把侮辱承擔。

堅守清白為直道而死啊,

這本為前代的聖賢稱讚嘉許。

後悔選擇道路未曾細察啊,

徘徊不進我將要回還。

我掉轉車子回到原來的道路啊,

趁著在迷途上還沒走遠。

我讓我的馬漫步在生有蘭草的水邊啊,

又奔向長著椒樹的小山休息留連。

接近君王不成反遭責難啊,

只好退回去重修德行以償宿願。

用菱葉與荷葉製成上衣啊,

又採集荷花瓣做成了下衣。

不瞭解我也就算了啊,

只要我的內心真正芳潔高尚。

把我的花冠做得高高啊,

使我的佩帶變得長長。

芳香與污垢混雜一起啊,

唯有我潔白的品質還未受影向。

忽然回首縱目遠望啊,

我將遊觀遙遠的四方。

服飾佩帶豐富多彩啊,

香氣勃勃愈來愈芬芳。

人們生來各有所好啊,

只有我愛好美德習以為常。

即使粉身碎骨我也不改變自己的初衷啊,

難道我會因受到教訓而放棄早有的志向。

拓展閲讀:《離騷》的後世評價

《離騷》是屈原用他的理想、遭遇、痛苦、熱情,以至於整個生命所熔鑄而成的宏偉詩篇,其中閃耀着詩人鮮明的個性光輝,這在中國文學史上,還是第一次出現。《離騷》的創作,既植根於現實,又富於幻想色彩。詩中大量運用古代神話和傳説,通過極其豐富的想象和聯想,並採取鋪張描敍的寫法,把現實人物、歷史人物、神話人物交織在一起,把地上和天國、人間和幻境交織在一起,構成了瑰麗奇特、絢爛多彩的幻想世界,從而產生了強烈的藝術魅力。詩中又大量運用“香草美人”的`比興手法,把抽象的意識品性、複雜的現實關係生動形象地表現出來。

所謂“《離騷》之文,依詩取興,引類譬喻,故善鳥香草以配忠貞,惡禽臭物以比讒佞,靈脩美人以媲於君,宓妃佚女以譬賢臣”(王逸《楚辭章句》),説的就是這一藝術特色。而且其中的比喻,並不僅僅停留在個別事物的類比上,還體現於整個形象體系的構思中,因而又含有整體上的象徵意義。《離騷》在語言形式上,突破了《詩經》以四字句為主的格局,每句五、六、七、八、九字不等,也有三字句和十字句,句法參差錯落,靈活多變;統篇隔句句尾用“兮”字,句中則往往配以“之”、 “於”、“乎”、“夫”、“而”等虛字,用來協調音節,也有全句不用虛字的。這種新的詩歌表現形式,為《詩經》以後興起的騷體文學奠定了基礎。

《離騷》中又多用對偶。據統計,全篇對句在百句以上;並已出現了錯綜對,如“固時俗之工巧兮,規矩而改錯;背繩墨以追曲兮,競周容以為度。”在一句中,還往往以雙聲配雙聲,疊韻配疊韻,前者如“鬱邑而傺兮”,後者如“聊逍遙以相羊”,等等。這就形成了《離騷》的詩句在錯落中見整齊,在整齊中又富於變化的特點,讀來節奏諧和,音調抑揚,具有一種起伏回宕、一唱三歎的韻致。同時,《離騷》又大量運用楚地的方言詞彙,如“汩”、“搴”、“莽”、“馮”、 “羌”、“諑”、“傺”、“閶闔”等,並常將狀詞冠於句首,帶有濃厚的南國情調和地方特色。詩中對形容詞的使用也十分恰切並具有新意,如寫雲霓翻騰之貌, “岌岌”喻高冠聳然之勢,“蜿蜿”狀神龍遊動之態,都可謂循聲得貌,曲盡其妙。《離騷》在藝術上取得的高度成就,與它豐富深刻的思想內容完美地結合在一起,使它成為中國文學史上光照千古的絕唱,並對後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魯迅曾贊之為“逸響偉辭,卓絕一世”(《漢文學史綱要》),給予了極高的評價。

離騷鑑賞

《離騷》是屈原的代表作,是我國古代最長的一首抒情詩,共三百七十三句,二千四百九十字。這是一首浪漫主義傑作,在這首詩中,詩人的崇高理想和火熱的感情,迸發出了異常燦爛的光采。

《離騷》的命名,司馬遷解釋為猶離憂也,漢代班固在《離騷贊序》裏也説:離,猶遭也;騷,憂也。明己遭憂作辭也。這是漢代人從文字本義所得出的解釋。詩裏敍述了詩人的所以遭憂和反覆曲折地表達了他的憂心之深,因此在這首抒情詩裏,含有不少敍事的成分。這首詩幾乎可以看作詩人的自敍傳,它曲折盡情地寫出了詩人大半生的思想和行事。

這首詩可分為八個部分。第一部分敍述他的家世、出生和他自幼的抱負;第二部分寫他在政治上的遭遇;第三部分寫他遭受迫害以後的心情,表示他堅持理想,至死不屈;第四部分寫女嬃勸他不必博謇好修,他就向傳説中的古帝重華陳辭,正面地説出他的政治理想;第五部分寫他在心情抑鬱,無可告愬之下,幻想上天入地,尋求瞭解他的人;第六部分寫他的矛盾心情;他問靈氛和巫咸;冀求得到指引,靈氛勸他離開楚國,巫咸勸他留下來再作打算,但環顧楚國政治情形,卻又使他失望;第七部分寫他幻想離開楚國遠遊,但終於依戀不捨;第八部分是亂辭,表示要以死來殉他的理想。

《離騷》表現了詩人眷念祖國和熱愛人民的胸懷。屈原是一個偉大的愛國詩人,有着宏偉的抱負。他想刷新政治,挽救楚國的危亡:惟黨人之偷樂兮,路幽昧以險隘。豈餘身之憚殃兮,恐皇輿之敗績並且還願意奮身而起,作楚王的先驅:乘騏驥以馳騁兮,來,吾道夫先路!

他的目的不止在於挽救楚國的危亡,還想讓楚國強大起來,從而實現中國的統一。統一中國,這是當時人民的願望,也是有遠見的人物的共同理想。屈原在《離騷》裏,時常提到堯、舜、禹、湯、周文王等,就是想讓楚懷王以他們為榜樣。當時的儒家是提出這些人物來加以理想化,希望統治者要像這些理想人物一樣來統一中國的。屈原這種思想是當時愛國思想的一種最高的表現,他不僅想使他的祖國成為強國,而且要讓他的祖國來完成當時偉大的歷史使命。

《離騷》還表現了詩人堅持理想、憎惡黑暗、嫉惡如仇的的精神。詩人的理想在楚國腐朽統治集團的阻力下不能實現,他憤怒地斥責了楚國統治集團;還這樣描述了他自己的情操和耿介之志:

忽馳騖以追逐兮,非餘心之所急;

老冉冉其將至兮,恐脩名之不立。

朝飲木蘭之墜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苟餘情其信姱以練要兮,長顑頷亦何傷!

擥木根以結兮;貫薜荔之落蕊;

矯菌桂以紉蕙兮,索胡繩之。

謇吾法夫前修兮,非世俗之所服。

雖不周於今之人兮,願作彭咸之遺則。

詩人寫自己早晨飲木蘭花上墜下的露水,晚間食秋菊初開的花朵;身上佩帶着薜荔、菌桂,胡繩等香花編成的裝飾,用來比喻自己的高潔。和那些統治集團人們的貪婪、嫉妒、馳騖、追逐相比,更襯托出了詩人對於那些醜惡靈魂的鄙視。接着詩人在斥責了統治集團的謠諑和偭規矩而改錯後,又寫他自己的絕不妥協:鷙鳥之不羣兮,自前世而固然。

屈原作品裏的思想光采正是這樣表現的:他十分憎恨腐朽的統治集團,憎恨他們,是為了保護自己美好的思想。正因為這樣,憎恨就愈深。他不只是對於腐朽的統治集團揭露和鞭撻,而在揭露和鞭撻時,還舉出自己美好的理想,這就更顯出了被揭露者的醜惡,鞭撻也愈重。

這篇作品整個説來都具有強烈的浪漫主義色彩,在後半部裏,這種色彩更濃烈。詩人在前面寫他的生平經歷、政治理想以及對於黑暗政治的揭露等,多系實寫。但其中採用了一些比興手法,它和《詩經》中的起興完全不同,也不是單純的比喻,它所用來比喻的形象中,包含了一種幽遠的意境:

紛吾既有此內美兮,又重之以修能。扈江蘺與辟芷兮,紉秋蘭以為佩。汩餘若將不及兮,恐年歲之不吾與。朝搴阰之木蘭兮,夕攬洲之宿莽。

制芰荷以為衣兮,集美蓉以為裳。不吾知其亦巳兮,苟餘情其信芳。詩人在作品裏寫他對於種種香草幽花的癖愛,這是用來比喻他的志潔行芳,人們在讀到這些詩句時,不只是感受到花草的色和香,更重要的是覺得被一種深遠的意境所吸引住。江蘺、辟芷、秋蘭、芰荷、芙蓉,這些生長在水國深巖的幽花香草,本來容易把人們的心情引到奇麗的幻想境界。詩人用它們來象徵高潔的品德,披戴着它們,就是象徵他的被服德義。這就寫出了詩人的高潔的動人的形象。

但《離騷》的浪漫主義最重要的特色還不在此。是重要的特色在於詩人的筆鋒底下,大量驅使神話傳説、歷史人物、日月風雲、山川流沙等,構成了一幅異常雄奇壯麗的完整的圖畫。如詩人寫他的理想不能實現而又無人能瞭解他,在無可奈何的情緒下,幻想駕着鸞凰、鳳鳥、乘風飛上天空,尋天帝去傾訴:

朝發軔於梧兮,夕餘至乎縣圃,欲少留此靈瑣兮,日忽忽其將暮。吾令羲和弭節兮,望崦嵫而勿迫;路曼曼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飲餘馬於咸池兮,總餘轡乎扶桑,折若木以拂日兮,聊逍遙以相羊。前望舒使先驅兮,後飛廉使奔屬;鸞皇為餘先戒兮,雷師告餘以未具。吾令鳳鳥飛騰兮,繼之以日夜;飄風屯其相離兮,帥雲霓而來御;紛總總其離合兮,斑陸離其上下。

這一段所寫的意境極其開闊宏偉。詩人幻想他早晨離開南方的蒼梧,日落以前就到了西北的崑崙山上。他還叫太陽神緩轡徐行,要趁日落以前去上下求索。他在太陽沐浴的咸池飲馬,在太陽所經的扶桑歇息。跟隨他的有月神、風神、鸞皇,雷師等一大羣的神物。聲勢十分煊赫。

不獨這一段的描寫是這樣,還有大量的描寫也是這樣。宇宙間一切奇麗的景象,他都能使它奔赴到他的筆端。

《離騷》裏面還有一些地方抒寫詩人的幽獨的情懷,和上面那些又有不同:

朝吾將濟於白水兮,登閬風而緤馬。忽反顧以流涕兮;哀高丘之無女!

勉遠逝而無狐疑兮,孰求美而釋女(汝)?何所獨無芳草兮,爾何懷乎故宇!

這些句子能使人迴腸蕩氣,顯出了作品中的另外一種深婉的感情。

屈原在《離騷》中藉助於神話傳説和宇宙間奇麗景象來抒發他的悲憤,他在現實中失望了,就幻想到神界去漫遊。但是,幻想總不能消除他在現實中的憤懣,因此詩中寫到十分絢爛之處時,緊接着就描寫了他失望的心情,如寫他駕着鸞凰、鳳鳥飛向天空,叫天上的帝閽開門,而帝閽卻是倚閶闔而望予,他在日色昏黃中,只好結幽蘭而延佇。又如寫他一路車馬喧闐,轉道崑崙,行過流沙,指向西海時,在光明的天空中忽然看見故鄉而悲傷起來。作品裏面錯綜複雜地寫出了詩人的滿腔悲憤的心情。同時又寫得反覆曲折,有抑揚頓挫之妙。

《離騷》是一首極富有變化的詩篇,它把事實的敍述、幽獨的抒懷和幻想的描寫等交織在一起,波瀾壯闊而又結構完美。全詩每一部分都優美動人,合起來又是一個雄奇壯美的和諧的完滿的整體。只有具有那樣熱愛祖國堅持理想的最充沛和最激烈的感情,才能寫出這樣偉大的篇章來。

標籤: 離騷 背誦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mingrenmingzhu/lisao/jnj2yk.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