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名人名著 >離騷 >

讀離騷後的感悟

讀離騷後的感悟

端午節--是中國人的民族節日,為了紀念屈原而產生,《離騷》讀後感。

讀離騷後的感悟

有人曾説過:"初讀好書,似遇新友,重讀此書,似會舊友。"的確如此,第一眼見到《離騷》二字,便覺得這是一本意味深刻的書籍。果然,大約一瞅後,沒法真正明白作者想要通過書來表達的情感。反覆斟酌後才略知一二。

"寧溘死一流亡兮,餘不忍為此態也。"這句是我最難忘的一句。沒華麗的語言,但卻在字裏行間充分的透露出作者期望報效祖國,為國家效力的熱衷這情,"我委屈着自己的心智,壓抑着自己的情感,暫且認同把譴責和羞辱一起承擔。"

是啊,或許屈原那熱血沸騰的心我們終生沒法親身體驗,可我相信,便如他所説的:"我不能和今人志同道合,但卻心甘情願沐浴彭咸的遺輝。"好一幅幽美恬靜的水墨畫卷,好一種瞅破世俗,紅塵的浩蕩之氣,好一位用生命來鑄成宏偉詩篇的屈原。

讀好《離騷》,您會發現,自己整個心靈全部受到了淨化還有對情感的昇華,沒錯,面對生活,人生的道路,我們全部要持有自己的原則,屈原有"芳與澤其雜糅兮,唯玿質其猶未兮"一説,哪麼我們又何嘗不可有自己的瞅法與堅持!

讀好《離騷》雖沒完全理解,可是,我卻曉得了為何它是一部中國文學史上的奇珍瑰寶--它是一部感動人們,激發人們,有強烈藝術魅力的作品。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離騷》是一篇具有濃郁的浪漫主義氣息的高度藝術性的抒情傑作,它奠定了中國詩歌史上浪漫主義傳統的基石,被後世視為浪漫主義的源頭。受楚地巫文化傳統的影響,屈原憑藉其自由奔放的想象力,以其波詭雲譎、變化莫測的神來之筆,將神話傳聞中的'雲龍鳳鳥、神女天帝,自然界中的香草佳木與現世人間的坎坷際遇糅合錯綜在一起,在幻想與現實的水乳交融中,創造了一個奇偉瑰麗,迷離繽紛,高遠玄邈的藝術世界,讀後感《《離騷》讀後感》。

浪漫幻境中的求索既是屈原內心衝突、苦悶的象徵,也是他堅貞執着的頑強人格的展現。對國家真摯深沉的愛和對自我高潔人格的堅持,使屈原始終堅守理想,生死以之,最終以死殉志。而由其心血凝成的《離騷》,也因此塑造了一個光照千古的不朽人格,千百年來一直影響着中華民族精神和人格的形成。

六朝時人劉勰曾有「不有屈原,豈見《離騷》」的評論,如其所言,《離騷》最震撼人心的便是詩人屈原自我崇高人格的充分展現,這是屈原之前的詩作中所沒的。

透過《離騷》,我們瞅到的是詩人披蘭佩蕙,芳潔清峻的美好形象和剛直不阿,忠貞執着的偉大人格。面對現實的污濁險惡,屈原清醒地認識到前途的艱險和命運的多舛,但他不願屈心抑志,寧願捍衞自己的人格尊嚴,九死而未悔。詩人將自然界和神話傳聞中的花鳥草樹隨手拈來,妙筆點染,賦予其不同凡響的象徵意義,如用佩飾蘭蕙表現自己的高潔志趣,用香草美人象徵明君,用善鳥芳草代表賢臣,而與之對立的蕭艾惡禽則象徵讒佞小人,由此大大增強了詩歌的藝術表現力,使全詩全部充溢着精采絕豔、絢爛芬芳的審美意境,散發着迷人的藝術魅力。

屈原一心要興國圖強,實現美政,但卻蒙冤被譖,眼瞅自己被楚王疏遠,排擠出政治舞台,滿腔的愛國抱負即將化為泡影,心中佈滿了無比的憂愁、悲苦和憤慨,「發憤以抒情」,於是便有了《離騷》這篇震古爍今的不朽詩篇。

標籤: 離騷 感悟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mingrenmingzhu/lisao/g2yw42.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