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名人名著 >老人與海 >

老人與海鷗教案模板錦集九篇

老人與海鷗教案模板錦集九篇

作為一名專為他人授業解惑的人民教師,常常需要準備教案,教案是實施教學的主要依據,有着至關重要的作用。優秀的教案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老人與海鷗教案9篇,歡迎閲讀與收藏。

老人與海鷗教案模板錦集九篇

老人與海鷗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認識課文的8個生字,能正確地讀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3.品味感悟課文的優美語言,感受人與鳥的濃濃親情。

4.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培養他們的語感。

5.在充分閲讀課文的基礎上,體會課文所表達的感情,揣摩作者是如何把老人與海鷗的感情寫真實、寫具體的。

教學重點

練習用較快的速度閲讀課文,抓住描寫老人神態、動作和語言以及描寫海鷗動作的重點語句,體會藴涵其中的深厚感情,並揣摩作者是如何把老人與海鷗之間的感情寫具體。

課前準備

1.教師準備: 多媒體課件。

2.學生準備:課前預習課文,蒐集海鷗的圖片資料。

課時安排:2課時。

教學流程

一、啟發談話,導入新課

1.師:中央電視台有個節目叫《動物與世界》,看過嗎?説説看有什麼感受? (出示課件,展示“人與動物和諧相處”圖片。)

2.下面,讓我們共同來學習第21課,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1.學習這篇課文,我們將要繼續練習用較快的速度來閲讀。邊讀邊想,看看課文分幾部分,每部分寫的又是什麼呢?

2.誰知道這句話出現在文中的什麼地方?

課件:

朋友告訴我,十多年了,一到冬天,老人每天必來,對海鷗就像親人樣。

3.這段話與文中的句子有一個地方不一樣,看誰發現了。

4.“對海鷗就像親人樣”與“和海鷗就像親人樣”有區別嗎?

5.課文分幾部分嗎?每部分又分別講什麼呢?用簡單的小標題概。

三、讀思結合,學習1至13自然段

1.認真地讀一讀課文地第一部分,看哪些情景是在寫老人和海鷗就像親人一樣呢?一邊讀,一邊勾畫批註,然後我們來交流交流。

2.師根據學生回答相機學習課文,體會重點語句:

⑴ 學習課文第3自然段:

你從哪兒能感受到老人對海鷗就像對親人一樣。

課件:老人順着欄杆邊走邊放,海鷗依他的節奏起起落落,排成一片翻飛的白色,飛成一篇有聲有色的樂譜。

在這“有聲有色的樂譜”裏面,你彷佛聽到了什麼?那你又彷佛看到了什麼?能不能把我們看到的、聽到的、感受到的讀出來?讓我們想象着當時的畫面一起來讀讀這句。

(師生讀)老師讀老人的表現,同學們讀海鷗的表現,看我們能不能也這麼默契呢?

⑵ 學習課文第10、11自然段:

誰能來給大家讀一讀,注意像親人一樣怎麼讀。

同學們,談起海鷗,老人的眼睛就會立刻──(生:生動起來。)那在這生動的眼睛裏,折射出老人怎樣的心呢?讀一讀。

課件:“海鷗最重情義,心細着呢。前年有一隻海鷗,飛離昆明前一天,連連在我帽子上歇落了五次,我以為它是跟我鬧着玩,後來才曉得它是跟我告別。它去年沒有來,今年也沒有來……海鷗是吉祥鳥、幸福鳥!古人説‘白鷗飛處帶詩來’,十多年前,海鷗一來,我就知道咱們的福氣來了。你看它們那小模樣!嘖(zé)嘖……”

誰讀出來了?老人這生動的眼睛裏包含着什麼呢?

“它去年沒有來,今年也沒有來……“在這個省略號裏,老人還想説什麼呢?

⑶ 學習課文第12自然段:

他抓住了一個“企盼”就讀出了這種親人般的情義。誰來讀一讀?

用心來讀讀這句話,然後聯繫上文看一看,在老人這企盼的眼神裏,你讀出了什麼?老人在企盼什麼?就把你們的理解通過這句話,通過老人企盼的眼神,讀出來。(指名讀、齊讀、)(出示課件:圖片)

四、讀思感悟,學習14至19自然段

1.認真地讀讀第二部分,看哪些情景讓你意想不到呢?一邊讀,一邊勾畫批註,然後我們來交流一下。

2.師根據學生回答相機學習課文,體會重點語句:

⑴ 學習第15自然段:

海鷗們圍着遺像的表現讓你意想不到。我們都來看看這句話。自己來讀一讀,看看當海鷗見到老人遺像時,如果它們能夠説話,在這連聲鳴叫裏,它們想説些什麼呢?相機出示課件:

一羣海鷗突然飛來,圍着老人的遺像翻飛盤旋,連聲鳴叫,叫聲和姿勢與平時大不一樣,像是發生了什麼大事。

這段話該怎樣來讀呢?“大不一樣”怎麼讀?

⑵學習第16自然段:

想不想看看海鷗為老人守靈那一幕?這隻海鷗在老人的遺像前張開雙翅,深深地埋着頭,好像在説什麼呢。(課件:圖片)

指導讀第16自然段。

課件:海鷗們急速扇動翅膀,輪流飛到老人遺像前的空中,像是前來瞻仰遺容的親屬。照片上的老人默默地注視着周圍盤旋翻飛的海鷗們,注視着與他相伴了多少個冬天的“兒女”們……過了一會兒,海鷗紛紛落地,竟在老人遺像前後站成了兩行。它們肅立不動,像是為老人守靈的白翼天使。

⑶學習第17自然段:

在這樣的情景中,我們的心也再次為之震撼。你們還從哪兒感受到意想不到?從“白色的漩渦”中他理解到海鷗的心情,還有一個詞也能體現出來。(炸了營、撲過來。)

指導朗讀。

⑷(第18自然段)省略號的含義是什麼?你認為作者會在這裏省略什麼呢?省略號的點點彷佛化着了什麼?

五、拓展昇華,激情薄發

1.這樣意想不到的事為什麼會發生呢?用心思考一下。我們來交流交流。

2.老人的舉動感動了昆明的每一個人,人們在翠湖邊為老人塑了一尊銅像。(課件:圖片)

3.學習了這篇課文,你還有什麼想説的嗎?把它寫下來。

板書設計:

21 老 人 與 海鷗

老人 (親人) 海鷗

老人與海鷗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老人與海鷗之間深厚的感情。

2、在感受人與動物之間真摯感情的同時,學習如何把這種感情真實、具體地表達出來,並進行語言積累。

【教學重點】

練習用較快的速度閲讀課文,抓住描寫老人神態、動作和語言以及描寫海鷗動作的重點語句,體會藴涵其中的深厚感情,並揣摩作者是如何把老人與海鷗之間的感情寫具體。

【教學過程】

一、導入

這節課,讓我們走進老人與海鷗的世界,去感受動物與人的真情。

二、讀思結合,學習1至13自然段

1、從哪些地方你能體會到老人與海鷗之間的深厚感情,勾畫出相關的語句,進行批註。

2、集體交流:抓住重要段落,進行理解:

⑴ “老人把餅乾丁很小心放在湖邊的圍攔上,退開一步,撮起嘴向鷗羣呼喚。立刻便有一羣海鷗應聲而來,幾下掃得乾乾淨淨。老人順着欄杆邊走邊放,海鷗依他的節奏起起落落,排成一片翻飛的白色,飛成一篇有聲有色的樂譜。”

(老人的動作是那麼嫻熟,與海鷗之間的配合是那麼默契、和諧。抓住“掃”字,説明作者把鷗羣吃食物的樣子寫得生動傳神。海鷗飛翔的美麗情景。感受人與動物和諧相處的動人情景。)

⑵ “在海鷗的鳴叫聲裏,老人抑揚頓挫地唱着什麼。側耳細聽,原來是親呢得變了調的地方話──“獨腳”“灰頭”“紅嘴”“老沙”“公主”……

(通過朗讀,我們可以感知老人對海鷗的親呢,對海鷗的愛。)

⑶ “他背已經駝了,穿一身退色的過時布衣……”從老人的外表描寫,你能感受什麼?

(勤儉的老人,卻無私地對海鷗的付出,這是源於老人對海鷗的愛。)

3、再讀1至13自然段,讀出自己的體會和感受。指導朗讀,感受老人對海鷗的愛。

三、學習第二部分

1、讀14~19自然段,思考:安放老人遺像的地方發生了什麼意想不到的事情?結合課文內容,跟同學討論:為什麼會發生這樣的事情?

自主學習後彙報一下“意想不到的事情”。

(海鷗圍着老人的遺像翻飛盤旋,連聲鳴叫,輪流飛到老人遺像前的空中,海鷗紛紛落地,在老人遺像前站成兩行,肅立不動,我們收遺像時,像炸了營似的撲過來。)

為什麼會發生這樣的事情?

(因為海鷗和人一樣,也是有感情的,而且很豐富,他們和老人建立的深厚的感情,他們失去了一位好朋友,感到傷心、難過。)

2、再讀課文,在書的空白地方寫出自己的體會和感受,然後在小組內進行交流,最後在全班交流。

⑴ “海鷗們急速扇動翅膀,輪流飛到老人遺像前的空中,像是前來瞻仰遺容的親屬。”

(抓“瞻仰”一詞體會海鷗們對老人的敬仰、尊敬及把老人當作親人。)

⑵ “過了一會兒,海鷗紛紛落地……”

(抓“紛紛”“肅立不動”等詞體會海鷗對老人的尊敬、愛戴。)

⑶ “海鷗們像炸了營似的……”

(為何用“撲”而不用“飛”?引導學生想像海鷗大聲鳴叫似乎在説些什麼?從“白色旋渦”體會海鷗對老人的不捨、悲痛,對老人的一片深情。)

3、指導學生反覆朗讀,體會海鷗對老人的感情。

4、學到這裏,你有什麼感受?用一、兩句話寫一寫。

(學生可就在書上寫,然後集體交流。)

四、拓展

交流收集的有關海鷗老人吳慶恆的資料,深化對本單元主題的認識:人類愛護動物,動物回報以愛。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和所收集的資料,談談自己的看法,並就人類如何與大自然友好相處提出建議。

老人與海鷗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認識課文的8個生字,能正確地讀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3.品味感悟課文的優美語言,感受人與鳥的濃濃親情。

4.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培養他們的語感。

5.在充分閲讀課文的基礎上,體會課文所表達的感情,揣摩作者是如何把老人與海鷗的感情寫真實、寫具體的。

教學重點

練習用較快的速度閲讀課文,抓住描寫老人神態、動作和語言以及描寫海鷗動作的重點語句,體會藴涵其中的深厚感情,並揣摩作者是如何把老人與海鷗之間的感情寫具體。

課前準備

1.教師準備: 多媒體課件。

2.學生準備:課前預習課文,蒐集海鷗的圖片資料。

課時安排:2課時。

教學流程

一、啟發談話,導入新課

1.師:中央電視台有個節目叫《動物與世界》,看過嗎?説説看有什麼感受? (出示課件,展示“人與動物和諧相處”圖片。)

2.下面,讓我們共同來學習第21課,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1.學習這篇課文,我們將要繼續練習用較快的速度來閲讀。邊讀邊想,看看課文分幾部分,每部分寫的又是什麼呢?

2.誰知道這句話出現在文中的什麼地方?

課件:

朋友告訴我,十多年了,一到冬天,老人每天必來,對海鷗就像親人樣。

3.這段話與文中的句子有一個地方不一樣,看誰發現了。

4.“對海鷗就像親人樣”與“和海鷗就像親人樣”有區別嗎?

5.課文分幾部分嗎?每部分又分別講什麼呢?用簡單的小標題概。

三、讀思結合,學習1至13自然段

1.認真地讀一讀課文地第一部分,看哪些情景是在寫老人和海鷗就像親人一樣呢?一邊讀,一邊勾畫批註,然後我們來交流交流。

2.師根據學生回答相機學習課文,體會重點語句:

⑴ 學習課文第3自然段:

你從哪兒能感受到老人對海鷗就像對親人一樣。

課件:老人順着欄杆邊走邊放,海鷗依他的節奏起起落落,排成一片翻飛的白色,飛成一篇有聲有色的樂譜。

在這“有聲有色的樂譜”裏面,你彷佛聽到了什麼?那你又彷佛看到了什麼?能不能把我們看到的、聽到的、感受到的讀出來?讓我們想象着當時的畫面一起來讀讀這句。

(師生讀)老師讀老人的表現,同學們讀海鷗的表現,看我們能不能也這麼默契呢?

⑵ 學習課文第10、11自然段:

誰能來給大家讀一讀,注意像親人一樣怎麼讀。

同學們,談起海鷗,老人的眼睛就會立刻──(生:生動起來。)那在這生動的眼睛裏,折射出老人怎樣的心呢?讀一讀。

課件:“海鷗最重情義,心細着呢。前年有一隻海鷗,飛離昆明前一天,連連在我帽子上歇落了五次,我以為它是跟我鬧着玩,後來才曉得它是跟我告別。它去年沒有來,今年也沒有來……海鷗是吉祥鳥、幸福鳥!古人説‘白鷗飛處帶詩來’,十多年前,海鷗一來,我就知道咱們的福氣來了。你看它們那小模樣!嘖(zé)嘖……”

誰讀出來了?老人這生動的眼睛裏包含着什麼呢?

“它去年沒有來,今年也沒有來……“在這個省略號裏,老人還想説什麼呢?

⑶ 學習課文第12自然段:

他抓住了一個“企盼”就讀出了這種親人般的情義。誰來讀一讀?

用心來讀讀這句話,然後聯繫上文看一看,在老人這企盼的眼神裏,你讀出了什麼?老人在企盼什麼?就把你們的理解通過這句話,通過老人企盼的眼神,讀出來。(指名讀、齊讀、)(出示課件:圖片)

老人與海鷗教案 篇4

【教學理念】

創設輕鬆愉悦的學習氛圍,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在研讀課文、探究疑難的過程中,教師創設讓學生主動參與的教學環境,培養學生掌握和運用知識的能力。同時在讀懂課文、體會情感的基礎上,揣摩作者是如何把人與動物、動物與動物之間的感情寫真實、寫具體的。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老人與海鷗之間深厚的感情。

2、抓住課文的重點詞句,體會句子的意思,並揣摩作者是如何把老人與海鷗之間的感情寫具體的。

【教學重、難點】

引導學生體會老人與海鷗之間的深厚感情,瞭解作者是如何表達的。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結合課前播放的音樂,隨即談話交流,導入新課。

二、試讀質疑

初讀課文,整體感知。交流對課文的印象,初步感知老人與海鷗之間親密的關係。

三、研讀交流

感知老人對海鷗的深愛:

1、感受老人對海鷗深深的愛從何處體現。勾畫相關的語句,進行批註。

2、集體交流:抓住重要段落,進行理解,相機板書(喂、喚、談)。

⑴ “老人把餅乾丁很小心地放在湖邊的圍攔上,退開一步,撮起嘴向鷗羣呼喚。立刻便有一羣海鷗應聲而來,幾下掃得乾乾淨淨。老人順着欄杆邊走邊放,海鷗依他的節奏起起落落,排成一片翻飛的白色,飛成一篇有聲有色的樂譜。”

老人的動作是那麼嫻熟,與海鷗之間的配合是那麼默契、和諧。抓住“翻飛的白色”、“有聲有色的樂譜”,説明作者把鷗羣吃食物的樣子寫得生動傳神。海鷗飛翔的美麗情景。感受人與動物和諧相處的動人情景。學習作者表達感情的寫作方法。

⑵ 在海鷗的鳴叫聲裏,老人抑揚頓挫地唱着什麼。側耳細聽,原來是親暱得變了調的地方話──“獨腳”“灰頭”“紅嘴”“老沙”“公主”……

(通過朗讀,感知老人對海鷗的親暱。)

⑶ 太陽偏西,海鷗即將飛離,老人眼裏滿是企盼;十多年了,老人每天必來……

老人視海鷗為兒女,對海鷗一片深情。在充分朗讀的基礎上表達自己的感悟和理解,讓學生真切地體會老人對海鷗的情感。

3、小結:穿插介紹老人生活的艱辛,進一步感知老人無私的付出,都源於老人對海鷗那深深的愛!

感知海鷗對老人的情:

1、緊扣“意想不到”,讀14~19自然段, 圈劃重點詞句。

2、彙報交流,體會海鷗的動作、姿態意味着什麼,作者是怎樣通過這樣的寫法將人與動物之間的感情寫具體的。

⑴ “海鷗們急速扇動翅膀,輪流飛到老人遺像前的空中,像是前來瞻仰遺容的親屬。”

(抓“飛”、“瞻仰”等詞體會海鷗們對老人的敬仰、尊敬及把老人當作親人。)

⑵ “過了一會兒,海鷗紛紛落地……”

(抓“紛紛”“肅立不動”等詞語,體會海鷗對老人的尊敬、愛戴。)

⑶ “海鷗們像炸了營似的……”

(為何用“撲”而不用“飛”?引導學生想像海鷗大聲鳴叫似乎在説些什麼?從“白色旋渦”體會海鷗對老人的不捨、悲痛,對老人的一片深情。)

3、有感情朗地讀課文,再次感受海鷗對老人的深厚眷戀之情。

四、拓展延伸

展示人與海鷗和諧相處的一幅幅場景,加深對課文思想內涵的整體感悟。課件出示配樂小詩《海鷗老人》,昇華主題。

【板書設計】

老人海鷗

喂、喚、談、愛、飛、撲、叫

老人與海鷗教案 篇5

這是一篇讀後頗令人感慨和感動的文章。感慨的是老人十幾年如一日,步行二十餘里,給海鷗送餐;老人和每一隻海鷗都是知心朋友,熟悉它們的樣子,懂得它們的語言,瞭解它們的情感。感動的是,老人去世,海鷗為他舉行特殊的葬禮。

一、激情導入

教師:你們聽説過人十幾年如一日每天步行二十餘里,為動物送餐直至告別人世嗎?你們看見過動物為人舉行奇異非凡的葬禮嗎?讓我們走進《老人與海鷗》的故事裏,去感受一位老人與海鷗之間濃濃的情誼吧。

二、整體感悟課文

先要理清文思。

教師:請同學們默讀課文,想一想圍繞着“老人與海鷗”,課文寫了哪幾方面的內容?

(討論明確:寫了兩方面的內容,一是寫老人為海鷗做了什麼;二是寫海鷗對老人怎樣。)

你們很會讀書。我們先跟隨作者去了解老人為海鷗做了什麼。

三、分層閲讀理解

(一)理解第一部分──老人對海鷗

目標:讀出形象,讀出畫面,讀懂感情。

指名讀。思考:課文講了老人哪幾個事例?

(1)老人給海鷗餵食;

(2)老人與海鷗交流;

(3)老人講海鷗故事。

學習方式:分組選讀。分三個組各選讀一個方面的內容。(一、二組重點學習“餵食”部分;三、四組重點學習“交流”部分;五、六組重點學習“講述”部分。)

讀書建議:先在小組裏讀讀議議,從哪些詞句中感悟出什麼,再設計一種讀書方式呈現感悟。

1.在第一組彙報的基礎上,加深感悟,在讀中浮現老人餵食圖──

(1)填補動詞,品味讀,感受老人愛鷗如愛子。

老人把餅乾丁很小心地()在湖邊的欄杆上,()一步,()起嘴向鷗羣呼喚。老人()着欄杆()。

要求:把空着的詞語補出來。

老人把餅乾丁很小心地(放)在湖邊的欄杆上,(退開)一步,(撮)起嘴向鷗羣呼喚。立刻便有一羣海鷗應聲而來,幾下就掃得乾乾淨淨。老人(順)着欄杆(邊走邊放),海鷗依他的節奏起起落落,排成一片翻飛的白色,飛成一篇有聲有色的樂譜。

教師:補出的是哪些詞語,從中你體會出什麼?

(2)分扮角色“呼應讀”,感受人鷗相親相愛相依相隨。

男生讀描寫老人餵食的語句,女生讀描寫海鷗吃食的語句。

2.在第二組彙報的基礎上,加深感悟,在讀中浮現人鷗親暱圖──

(1)同桌分角色讀。

(2)換角色再讀。

3.在第三組彙報的基礎上,加深感悟,在讀中浮現老人深情講述圖──

教師:這是我們跟隨作者看到了“老人餵食圖”、“人鷗親暱圖”、“老人深情講述圖”。再聽聽作者的朋友告訴我們什麼。

出示文字篇:

朋友告訴我,十多年了,一到冬天,老人每天必來,和海鷗就像親人一般。

(十幾年如一日多麼可貴,二十多裏多麼不易。真是人鷗情義重。)

4.合作讀。

方式:男女生合作讀老人給海鷗餵食—一對男生合作讀對話部分—教師讀老人講述部分。

讀中思考:

從老人給海鷗餵食中,感受到什麼?從老人與海鷗交流中,又感受到什麼?從老人的故事中,還感受到什麼?

(相知、相親、相愛;人鷗情誼深重。)

(二)理解第二部分──海鷗對老人

教師:“沒想到十多天後,忽然有人告訴我們:老人去世了。”當你們得知這樣一位老人永遠地走了,你的心情怎樣?

教師:當海鷗知道老人離去,它們是怎樣的表現呢?“我們把老人最後一次喂海鷗的照片放大,帶到了翠湖邊。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學生接讀)

1.整體感悟讀

你們讀懂了海鷗為老人做了什麼嗎?

交流後,學生板書:為老人哀鳴、為老人追悼、為老人守靈。

小結:對逝去的所敬愛的人哀悼、守靈,是人才有的行為,發生在動物身上,是多麼令人驚異和震撼啊!

2.自由體會讀

我們好好讀一讀這部分課文,你對哪些詞語有感悟,就談談你的感悟,讀出你的感悟。

分三個畫面品讀,即哀鳴、追悼、守靈。伴隨學生的理解,點紅重點語句。

(1)理解“往常的”──往常的鳴叫是怎樣的,表示什麼?現在的鳴叫是怎樣的,表示什麼?

(2)用補讀法理解“竟”──補讀的詞語是什麼意思?你體會出什麼?(沒有想到海鷗也有人一樣的表達情感的方式。)

3.提煉總結讀

教師:從海鷗為老人哀鳴、為老人追悼、為老人守靈中,你感受到海鷗對老人有着怎樣的感情。

(愛戴、懷念、悲痛。)

小結:為老人對它們所做的一切而深懷敬意,為老人離開它們而深感悲痛,為老人對它們的情義而深深懷念。

四、以感悟帶動表達,以表達促進感悟

教師:讀完課文,你的心情是怎樣的?寫下可以表達你心情的詞語。再用上這些詞語表達你的心情。

板書

老人與海鷗

老人 海鷗

給海鷗餵食 為老人哀鳴

和海鷗交流 為老人追悼

講海鷗故事 為老人守靈

對聯:人愛鷗如愛兒女 鷗敬人如敬親人 人鷗情義重

出示小資料。

老人與海鷗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1.品味感悟課文的優美語言,感受人與鳥的濃濃親情。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培養他們的語感。

2.在充分閲讀課文的基礎上,體會課文所表達的感情,揣摩作者是如何把老人與海鷗的感情寫真實、寫具體的。

重點分析

體會課文所表達的感情,揣摩作者是如何把老人與海鷗的感情寫真實、寫具體的。

難點分析

體會課文所表達的感情,揣摩作者是如何把老人與海鷗的感情寫真實、寫具體的。

教具準備

教師活動學生活動

一、複習而導入,温故而知新

1.組織複習生字詞語。

2.指導分段朗讀,回顧課文大意

3.引導理解課文寫作順序和重點。

二、研讀談鳥段,感悟人鳥情

1.默讀課文,思考問題:

①老人為什麼要給海鷗起名字?

②海鷗為什麼能聽懂老人的呼喚?

③獨腳海鷗為什麼能在老人手上吃食?

④一談起海鷗老人的眼睛為什麼立刻動起來?

⑤老人為什麼説海鷗最講情誼?你從哪裏可以看出來?你體會到了什麼?

⑥老人為什麼説海鷗是吉祥鳥幸福鳥?你是如何理解白鷗飛處帶詩來這句話的?

2、組織小組討論,合作探究,理解上述6個問題。

3、組織集體交流,感悟老人和海鷗的情誼。

4.指導朗讀

三、品讀送別段,感悟海鷗情

1.引導學生探討海鷗送別老人的內容。

2.引導理解,指導朗讀,讀出對老人的感情

3.引導學生抓住關鍵詞飛、叫、站研讀課文,感悟海鷗情。

4.當我們不得不收起老人的遺像時,海鷗有什麼表現?為什麼會有這些表現?如果你變成了一直海鷗,此時你會怎麼講?

5.指導學生反覆地、深情地地朗讀這段話。

四、拓展延伸練,體驗昇華情

1.引導説話:此時此刻,如果你就是那一羣海鷗中的獨腳、或是灰頭、老沙、紅嘴、公主,你會怎樣向老人説?

2.如果那位老人此時會説話,他會説什麼?

五、總結話和諧,激發和諧情

1.引導説話:我們回頭想一想,課文的作者是如何圍繞老人與海鷗之間的情誼寫具體的,你認為課文中哪些地方寫的好?你的周圍有小動物嗎?你願意與小動物交朋友嗎?1、複習上節課所講的內容

2、學生思考教師提出的問題

3、小組討論,合作探究,理解上述6個問題。可以研討一兩個問題,也可以研討全部問題。

4.集體交流,感悟老人和海鷗的情誼。(①老人給海鷗起名字,説明老人對海鷗有十分親切的情誼,把海鷗當作自己的孩子來看待。②海鷗能聽懂老人的話,是因為老人來此呼喚的多了,給海鷗餵食的次數多了,海鷗已經把老人當作親人來看待。所以,老人一呼喚,海鷗就會飛過來。③獨腳海鷗已經與老人建立了深厚的情誼,它知道老人是給它餵食的,不會傷害它。④一談起海鷗老人就興奮,就高興,就來神,所以他的眼睛立刻會動起來。這説明老人對海鷗已經產生了濃濃的情誼。⑤海鷗向老人告別,連續五次落在老人的帽子上。從海鷗告別的一個細節可以看出來。海鷗對老人的依依不捨的心情。⑥海鷗善解人意,可以預報天氣,又是航標。因為海鷗愛在礁石附近飛鳴覓食,因此,航船可以安全地繞過海上暗礁。海鷗啄食後,飄舉而飛,上下翔舞,潔白美麗的身影,充滿詩意。所以説是白鷗飛處帶詩來。)

5.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出親情來。

6.海鷗把老人當朋友,老人把海鷗當親人,海鷗已經和老人建立了深厚的友誼,你還可以從哪裏看出來?

7思考:海鷗看到老人的照片,有什麼表現?仔細讀一讀課文,讀出海鷗的感情來。

8.引導學生抓住關鍵詞飛、叫、站研讀課文,感悟海鷗情。

9.思考問題並回答:依依不捨,不忍離開、戀戀不捨、懷念老人可能會講老人可能會説:再見了海鷗,我的朋友;孩子們,人類是愛您們的;

10.寫話、説話。

老人與海鷗教案 篇7

【教學內容】

人教版小學語文第十一冊《老人與海鷗》第一教時。

【教學目標】

1、學習課文第1到13節,體會人鷗間真摯的情感。

2、學習褪色、撮起、抑揚頓挫、親暱等詞語,並學會用抑揚頓挫説話。

3、體會人與動物應該和諧相處,學習老人保護動物的高貴品質。

【教學預設】

一、談話導入,初步認識老人

1、同學們,在昆明的翠湖公園有這樣一座塑像,請看(出示)你看到了什麼?

2、是的,這位老人名叫吳慶恆,這是一位怎樣的老人呢?讀讀這段文字吧。

出示:

他背已經駝了,穿一身褪色的過時布衣,背一個褪色的藍布包,連裝鳥食的大塑料袋也用得褪了色。

自由讀──談這是一位怎樣的老人,從哪些地方可以感受到。

3、是啊,就是這樣一位普普通通的老人,他與海鷗之間有着十分感人的故事呢。

二、自學課文,整體感知

1、用心地讀課文,去感動吧。要求:

⑴ 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⑵ 想想課文的哪些事情讓你感動,讓你讀了之後內心很不平靜。

2、檢查自學情況(出示):

褪色 撮起 塑料 樂譜

親暱 啄食 歇落 滇池

應聲而來 應聲躍起 抑揚頓挫 嘖嘖稱讚

駐足觀看 高空盤旋 翻飛盤旋 瞻仰遺容

白翼天使 白色旋渦 相依相隨 扇動翅膀

説説課文的哪些事讓你感動?

根據學生交流隨機總結板書:

喂海鷗、喚海鷗、談海鷗、悼念老人。

三、與文本對話,體會老人對海鷗的深情

1、是啊,從剛才同學們的交談中我已經感受大家被老人對海鷗的愛與海鷗對老人的愛所深深打動了,他們的故事之所以讓我們如此感動,原來這都緣於一個愛字!(板書:愛 。)

2、這愛中有老人對海鷗的愛比如:喂海鷗、喚海鷗、談海鷗,也有海鷗對老人的愛,當老人去世時海鷗悼念老人。

3、人間之愛聽得最多的是莫過於父母對子女的愛、晚輩對長輩的愛,但人與動物之間的愛又是怎樣的呢?讓我們走進課文從字裏行間去感受吧。用心地讀第 1到13小節,哪些句子或詞語讓你品味到了老人對海鷗的愛?

⑴ 喂海鷗:

句子出示一:

朋友告訴我,這位海鷗每天步行二十餘里,從城郊趕到翠湖,只為了給海鷗送餐,跟海鷗相伴。

① 二十餘里多遠?從中感受老人對海鷗的那份摯着的心。

② 步行,為什麼要步行?每天不為別的,只為了給海鷗送餐。

句子出示二:

老人把餅乾丁很小心地放在湖邊的圍欄上,退開一步,撮起嘴向鷗羣呼喚。

① 理解撮起。

② 出示喂海鷗的畫面瞭解餅乾。

③ 拓展關於餅乾的資料。

④ 總結,老人把海鷗當作了自己的孩子一樣,指導讀句子。

⑤ 出示寫海鷗的句子引讀:立刻便有一羣海鷗應聲而來,幾下就掃得乾乾淨淨。

出示句子三:

老人順着欄杆邊走邊放,海鷗依他的節奏起起落落,排成一片翻飛的白色,飛成一篇有聲有色的樂譜。

① 你腦海中彷彿出現了一副怎樣的畫面?用自己的話描述一下;課件出示老人喂海鷗的五幅畫面。

② 如果請你給這段文字配上一段音樂,我們來配樂讀的話,你會配上一段怎樣的音樂?

③ 在音樂聲中師生配合反覆讀這句子。

師:好一片翻飛的白色,好一篇有聲有色的樂譜!同學們,親臨現場,我們一定也會陶醉其中,一定會久久佇立觀看那一道美麗的風景!

⑵ 喚海鷗:

師過渡:喂,喂出了人與鳥的甜美、温馨、和諧,那他們是以什麼方式來表達的呢?喚海鷗。

① 老人是怎樣親切的喊海鷗的?

出示句子:

在海鷗的鳴叫聲裏,老人抑揚頓挫地唱着什麼。側耳細聽,原來是親暱得變了調的地方話──

② 老人怎麼呼喚?抑揚頓挫地呼喚;親暱地呼喚;變了調的呼喚;用地方話呼喚。

③ 一生呼喚,問:他呼喚得怎麼樣?為什麼?自己試着來呼喚,一起呼喚海鷗。

④ 在呼喚聲中海鷗應聲而來,引讀第9節。

⑶ 談海鷗:

過渡:你知道老人為什麼那麼愛海鷗嗎?來看看老人是在怎麼談海鷗的,在他眼中海鷗是怎樣的呢。

① 出示句子齊讀:談起海鷗,老人的眼睛頓時生動起來。

② 眼睛生動是怎樣的?在怎樣的情況之下眼睛會生動起來,比如?

③ 學着老人的樣子談談海鷗(自由讀──指名讀──齊讀)。

五、總結

師:同學們,老人就這樣十年如一日,風雨無阻的與海鷗相伴!那一天,老人又與海鷗度過了愉快的一天,(音樂響起,課件出示夕陽圖)太陽已經偏西,海鷗們要回滇池了,老人也要踏着夕陽回家,你們説這是一幅怎樣的告別圖呀?

(依依惜別、戀戀不捨、幾步一回頭、人鳥情深何忍別,天涯翠湖話斜陽。)

展開你豐富的想象力,拿起你的筆把你腦海中的畫面寫下來吧。

【全課板書】

老人與海鷗

喂海鷗

喚海鷗 愛 悼念老人

談海鷗

【教學小記】

那次從杭州聽課回來,與符老師一起切磋學習體會,於是談到了我們的展示課該怎麼去上,是否可以改變一下形式,搞些特色,不是有其他的目的,而是想在教學上有些創新,兩人一拍即合。

原本我們初步定的是要進行一次同課異構,後來深讀課文發現這篇課文很難異構,於是改為合作上,兩人分別上一教時。雖然各自備教案,但在整個操作過程中,我們始終沒有停止過交流,包括教案的預設,課件的製作,配合很默契,合作得很愉快,就像課文中老人在給海鷗餵食時海鷗起起落落那般和諧!

儘管課上下來還有一些問題:鑽研教材的功夫還不夠;過高估計了學生的能力,沒有對症下藥,只是一味地期待孩子的精彩,導致課堂時而出現沉悶的現象;語文工具性還落實得不夠等等,但我想這就是課堂,教學原本就是一門有遺憾的藝術,我們的目標是儘自己最大的努力,讓遺憾少一些!

老人與海鷗教案 篇8

教材介紹:

課文選自人教版實驗教科書語文六年級上冊第7單元,單元以“人與動物”為主題展開編排。課文講述了一個感人的故事。十多年前,老人在湖畔偶遇一羣北方飛到昆明越冬的紅嘴鷗。從此,老人與海鷗結下了不解之緣。每逢冬季來臨,海鷗便成羣結隊地來到翠湖之畔,老人也像趕赴約會似的,每天到翠湖之畔去喂海鷗,風雨無阻。他視海鷗為兒女,給它們起名字,喂餅乾,照顧傷病的海鷗。久而久之,海鷗與老人結下了深厚的情誼。然而有一天,老人去世了。海鷗們在老人的遺像前翻飛盤旋,連聲鳴叫,後又肅立不動,像是為老人守靈的“兒女”,不忍離開自己的親人。

課文結構清楚,語言樸實,選編這篇課文的目的在於:讓學生認識到,動物是有靈性的,它們是我們親密的朋友。我們對它們所付出的任何一分感情,都能得到它們加倍的回報。在感受人與動物之間真摯感情的同時,學習如何把這種感情真實、具體地表達出來,並進行語言積累。

本課教學的重點是練習以較快的速度閲讀課文,抓住描寫老人神態、動作和語言以及描寫海鷗動作的重點語句,體會藴含其中的深厚感情,並揣摩作者是如何把老人與海鷗之間的感情寫具體的。

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內容,揣摩關鍵詞句表情達意的效果;

1、有感情地朗讀重點語段品味大愛,感受老人與海鷗之間深厚的感情;

2、品味感悟課文的優美語言,體會人與動物應該和諧相處,學習老人

保護動物的高貴品質。

教學重點:

品讀句子,感受老人與海鷗之間深厚的感情。

教學難點:

感悟所有的“意想不到”,都源於老人對海鷗無私的愛。

教學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一、梳理脈絡,揭示課題。(3分鐘)

1、同學們請看,這是我國昆明電視台的台標,圖形的'創意是昆明的第一個大寫字母K,字母藝術變形以後,猶如一隻飛翔的海鷗和奔跑的小鹿,今天這節課我們將繼續跟隨作者鄧啟耀來到昆明翠湖,去感受那個真實的故事,齊讀課題。

2、昨天我們初步瞭解了課文,知道作者向我們描繪了兩幅畫面,分別是——老人喂海鷗和海鷗為老人送行。(板書:喂送)

【設計意圖:本節課是課文第二課時的教學,多媒體出示台標導入新課,吸引學生的注意,使學生很快進入愉悦的學習情境,激起學生對所學課文的“興奮點”,誘發學習興趣。】

二、感受送行,讀出“意想不到”。(12分鐘)

1、看課文插圖,説説描繪的是哪幅畫面。默讀課文,咱們就來找一找課文當中哪些語句具體描寫了海鷗們是怎樣為老人送行,畫上橫線。

2、反饋,交流。

⑴一羣海鷗突然飛來,圍着老人的遺像翻飛盤旋,連聲鳴叫,叫聲和姿勢與平時大不一樣,像是發生了什麼大事。

⑵海鷗們急速扇動翅膀,輪流飛到老人遺像前的空中,像是前來瞻仰遺容的親屬。

⑶海鷗紛紛落地,竟在老人遺像前後站成了兩行。它們肅立不動,像是為老人守靈的白翼天使。

⑷當我們不得不去收起遺像的時候,海鷗們像炸了營似的朝遺像撲過來。它們大聲鳴叫着,翅膀撲得那樣近,我們好不容易才從這片飛動的白色旋渦中脱出身來。

3、抓“意想不到”,指導理解、朗讀。

【設計意圖:結合課文插圖,引導學生進入第二板塊的教學(海鷗送老人),我拋出一個問題:哪些語句具體描寫了海鷗們是怎樣為老人送行,畫上橫線。這樣引導學生抓海鷗一系列意想不到的動作初步體會海鷗對老人的不捨,為全文的學習奠定感情的基調。體會完畢之後,多媒體集中出示海鷗送老人的四個句子,紅色字體強調海鷗的動作,進行片斷朗讀的訓練,相信潛移默化之間,學生能夠透過關鍵詞語去體會海鷗對老人的不捨之情。】

三、品味大愛,感悟“情理之中”。(20分鐘)

過渡:的確太不可思議了,一位老人去世,一羣海鷗竟會有如此瘋狂的舉動,我們不禁想問道(學生質疑):

1、這究竟是一位怎樣的老人呢?請同學們再次默讀課文,用一兩個詞語概括一下。

2、生自由批註,學生自行板書。

3、師念板書,説得真好。哪些語句又能充分的説明呢?請你們來讀一讀。

4、彙報交流,朗讀品味。

⑴他背已經駝了,穿一身褪色的過時布衣,背一個褪色的藍布包,連裝鳥食的大塑料袋也用得褪了色。

⑵這位老人每天步行二十餘里,從城郊趕到翠湖,只為了給海鷗送餐,跟海鷗相伴。

⑶十多年了,一到冬天,老人每天必來,和海鷗就像親人一樣。

5、是啊,老人和海鷗就像親人一樣,我們進一步瞭解這位老人吧,請看,師配樂補充敍述。

這是一位……的老人,這更是一份——無私的愛。(板書:無私的愛)

6、我想這幅畫面在你的腦海中一定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吧!(出示語段)自由地讀讀。

老人把餅乾丁很小心地放在湖邊的圍欄上,退開一步,撮(cuō)起嘴向鷗羣呼喚。立刻便有一羣海鷗應聲而來,幾下就掃得乾乾淨淨。老人順着欄杆邊走邊放,海鷗依他的節奏起起落落,排成一片翻飛的白色,飛成一篇有聲有色的樂譜。

抓老人和海鷗的動作——體會很小心——朗讀

7、迴歸“意想不到”。

⑴瞧!海鷗和老人配合就是那樣的默契,可這樣如詩如畫的情境,只能成為過去,因為老人已經去世,他再也不能來看望他的兒女們了,他的兒女們怎能不——傷心、悲痛、痛苦……呢?

⑵其實在我們的生活中,也會遇到這樣的事情,當最疼愛我們的親人離開的我們的瞬間,我們多麼想——

⑶海鷗它是動物呀,面對親人的逝去,它只能扇動翅膀,只能連聲鳴叫,只能肅立不動,如果它會説話,當我們收起遺像的時候,它會説些什麼呢?在課文空白處替海鷗寫一兩句話吧!(彙報)

⑷體會得真好,其實在老人去世前曾告訴大家,他唯一的心願就是在他入土以前能把他的遺像帶到翠湖去,再深情地看一眼海鷗們,這時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生讀)

我想,那一片翻飛的白色,那一篇有聲有色的樂譜不但定格在了我們心中,也永遠定格在昆明人心目中。老人雖然去世了,他的雕像卻在昆明紅嘴鷗最多的翠湖公園揭開了面紗:一位慈祥的老人坐在水邊,面帶微笑,手捧鷗食伸向空中,紅嘴鷗在他手上和身邊蹁躚環繞……一幅人鷗和諧共處的美麗畫面永久定格。

【設計意圖:多媒體教學走進學校,走進課堂已經是很久以前的事了,但是最近幾年來,在風風火火地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的過程中,卻有很多濫用、亂用的現象。我先説説自己對多媒體課件的認識——我認為多媒體技術在語文教學中不是“無所不能”的,它只是輔助教學的工具,不能用客觀存在來代替教師獨立完成教學活動,不能本末倒置。要講究適度、實用性原則。如果用好了它就能很好地幫助我們更直觀形象地教學,幫助我們突出重點、突破難點,豐富學生的視野,讓我們的教學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這一環節既是本課時教學的重點,也是教學的難點,是落實教學目標品味大愛,感受人鷗之情,品味語言的重要環節。在前一環節學生已經瞭解了老人去世,海鷗們一系列瘋狂的舉動,在學生質疑後,圍繞這樣一個問題(這究竟是一位怎樣的老人呢?)展開研讀,用自己的語言加以概括,既尊重了學生獨特的體驗又培養了學生的語言概括能力,當學生説出自己的回答時,緊接着我再引導學生在課文中去找具體的語言文字。邊彙報邊引導,邊引導邊品讀,最後我出示語句,用紅色字體打出關鍵詞語,學生看着屏幕讀,肯定有所側重,有所感悟,這時幻燈課件對朗讀教學就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學到這裏,學生對吳慶恆老人已經有了更深刻的認識,但是為了能順利突破教學的難點,也就是感悟所有的意想不到其實都在情理之中,都源於老人對海鷗無私的愛,有可能還差那麼一點火候,因為現在的學生大多是獨生子女,人情味比較淡薄,特別是城區的孩子親近自然的機會較少,於是我繼續補充在自己在網上百度找到的關於吳慶恆老人的資料,並配以百度圖片與淡淡憂傷的背景音樂,運用自己的朗讀優勢,加上音樂的渲染,圖片的刺激,使學生的聽覺、視覺、感覺多維度的活動,力爭掀起學生情感的波瀾,達到本節課預設的高潮。此刻我又馬上出示老人喂海鷗的語段,讓學生感受老人與海鷗那段美好的歲月,讓學生體會他們往昔的美好歲月,配合的默契,隨即我又轉移話題,這樣的畫面永遠成為過去,老人不再來了,讓學生去揣摩海鷗的心思,如果能向預設的一樣,學生的情感已經跌宕起伏,感悟海鷗失去親人那悲痛的心情應該不成問題。

《語文課程標準》提出,閲讀時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它還提出寫作能力是語文素養的綜合體現,要讓學生易於動筆,樂於表達,此時,學生的激情已被點燃,此時我提議讓孩子們以海鷗的口吻給老人寫幾句話,讓學生內化自己的感受。

這時的學生已經完全進入海鷗的角色,對海鷗失去親人的悲痛有了更真切的感受,於是緊接着又讓學生朗讀海鷗送老人的語句,學生入情入境地朗讀,人間大愛不言而喻,這是本課設計的第二個高潮。】

四、總結全文。(5分鐘)

從你們剛才樸實而真摯的語言中,從你們充滿智慧的眼神中,我讀懂了——你們和“海鷗”的心是相通的。我想此刻,吳慶恆老人正在天堂裏默默地聽着,他也有話對兒女説,咱們讀一讀。

我的一生最美好的場景

就是遇見你

在人海茫茫中靜靜凝望着你

陌生又熟悉

儘管呼吸着同一天空的氣息

卻無法擁抱到你

如果轉換了時空身份和姓名

但願認得你眼睛

千年之後的你會在哪裏

身邊有怎樣風景

我們的故事並不算美麗

卻如此難以忘記

……

今天的課我們就上到這,下課!

【設計理念:本課時的教學就要結束了,我以吳慶恆老人的口吻,多媒體屏幕出示,贈所有的海鷗們一首詩,讓翠湖邊這個詩情畫意般唯美的故事帶着神話般的餘味走出課堂。】

板書設計:

21、老人與海鷗

喂→送

無私的愛意想不到

老人與海鷗教案 篇9

教學目標

1.學習8個生字,正確讀寫並理解生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老人與海鷗之間深厚的感情。

3.抓住課文的重點詞句,體會句子的意思,並揣摩作者是如何把老人和動物之間的感情寫具體的。

教學重點:用較快的速度閲讀課文,抓住重點詞句體會老人與海鷗之間深厚的感情。

教學難點:揣摩作者是如何將老人與海鷗之間的感情真實、具體地表達出來的。

教學準備

學生:收集有關“海鷗老人”──吳慶恆的資料。

教師: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正確認讀課文中的生字、詞。

2.學習課文第一部分,抓住重點詞句體會老人對海鷗無私的愛。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難點:指導學生感悟語言、品味語言,領悟語言背後所藏的深意,並能通過讀、寫、説表達出來。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引出話題

今天我們將一同走進昆明翠湖,走進發生在十幾年前一個真實、平凡卻又震撼人心的故事,齊讀課題──老人與海鷗。

二、初讀課文,引導質疑

(一)初識文本,感悟“詞”境。

1.學生快速默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出示詞組,反覆品味。

撮起嘴 炸了營

應聲而來 翻飛盤旋

抑揚頓挫 連聲鳴叫

起起落落 白色漩渦

3.讀了這兩組詞,説一説在你的腦海中出現了怎樣的畫面?在這兩個畫面中哪個畫面最令你“意想不到”?

(二)再識文本,引導質疑。

1.瀏覽課文,提出問題。

再讀課文之後,你有什麼問題想問?

(問題預設歸納:老人究竟對海鷗做了什麼?海鷗為什麼會有如此不尋常的舉動?)

2.初識海鷗行為的“意想不到”。

三、精讀課文,理解“意想不到”

默讀勾畫出老人愛海鷗的句子並嘗試批註概括,圍繞“十多年了,一到冬天,老人每天步行二十餘里,只為了給海鷗送餐,跟海鷗相伴,和海鷗就像親人一樣”展開品悟交流。

(一)預設一

“他背已經駝了,穿一身褪色的過時布衣,背一個褪色的藍布包,連裝鳥食的大塑料袋也用得褪了色。”

1.抓住“褪色”品讀一個勤儉的、愛海鷗的老人形象。

2.理解“十多年了”,一個孤獨的老人對海鷗奉獻出無私的愛的“意想不到”。

(二)預設二

“老人把餅乾丁很小心地放在湖邊的圍欄上……飛成一篇有聲有色的樂譜。”

1.這是老人喂海鷗的一個細節描寫,你認為哪個詞寫得生動、傳神?可以看出什麼?

2.創設情境朗讀。

3.理解海鷗居然和老人配合得如此默契,令人“意想不到”。

(三)預設三

“在海鷗的鳴叫聲裏,老人抑揚頓挫地唱着什麼。側耳細聽,原來是親暱得變了調的地方話──‘獨腳’‘灰頭’‘紅嘴’‘老沙’‘公主’……”

1.情境朗讀,感知老人對海鷗的親暱就像“親人”一樣。

2.理解在成千上萬只海鷗中,老人居然能準確地“認出它們”,令人“意想不到”。

(四)預設四

“海鷗最重情義,心細着呢……你看他那小模樣!嘖嘖……”

1.從這段話中你讀出了老人對海鷗的 。(理解老人在談海鷗時的幸福,對海鷗的牽掛。)

2.指導讀好擬聲詞“嘖嘖”。

四、總結梳理,書寫情感

十多年的冬天,幾千個日子,幾萬里路程啊,老人就是這樣與海鷗相依相伴。他時常望着高空盤旋的鷗羣,眼裏充滿無限的企盼,海鷗也望着這位慈祥的“親人”胸中湧動着千言萬語。

(依據學情確定寫話內容)

1.學生自由寫話。

2.交流。

五、入情入境,鋪墊後文

當我們彼此懷揣着美好祝願的時候,老人卻靜靜地、永遠地離開了翠湖,離開了海鷗……(音樂響起)

1.師生合作朗讀畫面二。

2.再識“意想不到”。

六、拋出議題,提升文本

結合課文和你查找的資料,你認為老人的一生應該是 的一生。

下節課,我們將深入探討這個話題,下課。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學習課文第二部分,感受海鷗哀悼老人的動人場面。

2.抓住重點詞句,體會海鷗對老人震撼的情。

3.有感情朗讀課文,品味人與動物之間的真情,感受人與動物的和諧美。

教學重難點: 揣摩作者是如何將老人與海鷗之間的感情真實、具體地表達出來的。

教學過程:

一、複習舊知,引出新知

二、創設情境,想象促讀

1.自讀畫面二,在書的空白處及時標註上閲讀時的感受。

2.抓住重點詞句品悟海鷗對老人這份震撼的情。

3.想象促讀。

三、再品詞組,迴歸整體

1.出示詞組,感情朗讀。

撮起嘴 炸了營

應聲而來 翻飛盤旋

抑揚頓挫 連聲鳴叫

起起落落 白色漩渦

2.用自己的話梳理全文。(可以用上以上詞語)

四、潛心會文,昇華“意想不到”

(結合之前的幾次“意想不到”質疑)你們説這一幕幕感人肺腑的情景真的“意想不到”嗎?

1.小組合作,交流討論。

2.教師深入學生,聆聽交流過程。

小結:在人與動物,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下,一切“意想不到”的事都會在意料之中。

五、交流寫法,突破難點。

我們在領悟了課文的人文背景之後,別忘了學習作者的寫作方法。快速瀏覽課文,你最喜歡作者描寫的哪一部分,為什麼?

1.學生瀏覽課文,交流彙報。

2.教師適時點撥,瞭解作者將這種真摯的情感寫真實、寫具體的方法。

六、總結全文,拓展延伸

1.出示“海鷗老人──吳慶恆”的塑像並附部分碑文:

“……與鷗同樂,此乃人與自然和諧相處之妙趣,豈非春城人民愛鷗情結之表徵乎?如今斯人已逝而精神不泯,故鑄像以誌其永恆。夫天人合一,國泰民安,乃華夏文明之精義,然則,“海鷗老人”之精神,亦可通天人之道也。”

2.再論老人的一生是 的一生。

3.推薦一:視頻網址──cctv10有關老人的生平報道。

推薦二:《我的野生朋友》

作者:[法]蒂皮·德格雷 雲南教育出版社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mingrenmingzhu/laorenyuhai/lld729.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