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名人名著 >弟子規 >

弟子規讀書心得小學生

弟子規讀書心得小學生

當我們受到啟發,對學習和工作生活有了新的看法時,不如來好好地做個總結,寫一篇心得體會,它可以幫助我們瞭解自己的這段時間的學習、工作生活狀態。很多人都十分頭疼怎麼寫一篇精彩的心得體會,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弟子規讀書心得小學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弟子規讀書心得小學生

弟子規讀書心得小學生1

欲治國先齊家,欲齊家先修身,欲修身先正心。

《弟子規》這本書,是依據至先師孔子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孝順父母,友愛兄弟姊妹;其次在一切日常生活言語行為中要小心謹慎,特別要講信用;然後要有一顆慈悲的愛心,對一切事物都平等博愛,善待天地萬物,自覺保護生態環境;更要主動親近有仁德的人,向他學習;最後在利用剩餘的時間和精力,來好好地學習其他有益的學問

我們90年代的小孩,似乎每個人都呈現出不同於別人的個性。有的時候,我們愛去哪就去哪,根本不會跟父母説;有些時候,我們回到家裏,就一頭栽進房間裏,根本也不會跟父母説。其實,在背後的父母都隱含着無比的擔心。孩子在外邊的時候,擔心他是否迷路了,被拐了。我們根本不會想象到他們的焦慮,只會自己玩,不會想到別人的感受。我們愛我們的父母就該“出必告,反必面”,即出去的時候告訴父母知道你們去哪裏,回來的時候,要當面告訴父母我們回來了,讓他們放心。

曾經,我跟我的哥哥姐姐們相處,或許是因為我們玩得太熟了,所以我總愛直稱呼他們的名字。也許是因為習慣了吧,我叫他們名字時候,他們也不見怪,哥哥姐姐們也沒跟我説過什麼怨言。但其實,他們自己背後可能有些怨言,但卻不會跟我説任何,或許怕我難為。我愛哥哥姐姐們就該“稱尊長,勿呼名”,即稱呼長輩的時候,不要直接稱呼他們的名字,要稱號“哥哥,姐姐,叔叔,阿姨”等稱呼,尊重他們,因為他們是長輩。

我最喜歡不分大小地跟長輩説話。有的時候,遇到我跟他們意見不同時,我總愛大聲反駁,不分尊卑。他們有時候也會教訓一下我,但我總是這樣子左耳入右耳出,不太理會。其實,他們內心也很不滿,但也不會狠狠地罵我,而我也不會想到這一點。我們愛長輩就該“尊長前,聲要低”,即與長輩説話的時候呢,聲音要柔和適中,不要太大聲音地駁回,雖然他們比不會很嚴厲地教訓,但其實他們內心也不好受的。

我們常常喜歡自出自入,“敲門”這個動作,我們根本大多數都不會用到。其實,別人的房間並不是可以讓你隨便進出的,有些人或許無所謂,但有些人卻很在意別人進入他的放假地。然而進別人房間前,不敲門是一種壞習慣。我們尊重別人就該“將入門,問孰存”,即在入門之前,應該先敲門問一下:“有人在嗎,我可以進來嗎?”不要貿貿然就跑進去。

《弟子規》裏的行為作則,就是作為學生,晚輩應該具有的規矩。我們要把《弟子規》中所賦予我們優秀品質的導向,跟着書內的作則好好學習,繼承我國傳統的美德。道德於現在社會是不可缺的,我們是祖國的花朵,所以我們必須學習《弟子規》內存在的良好品質,從而扎德育之根。

弟子規讀書心得小學生2

炎炎夏日,在陽光的照耀下,我拿着《弟子規》津津有味的讀起來,這本原名《訓蒙文》,它以三字一句,兩句一韻編纂而成的,分為七個部分加以演述,具體列舉出為人子弟在家,出外,待人接物,求學等應有的禮儀與規範,特別講求家庭教育與生活教育。

想要做一個受人敬重的'人就得有規有矩,有禮貌,尊老愛幼,遵紀守法,守信用。

首先是《入則孝》。“入”是在家,“孝”是善事父母,就是在家善事父母。心裏面要時時刻刻記得父母對我們的養育之恩,全心全意照顧父母。正所謂:“百善孝為先”。父母所做的都是為了我們好,無論如何,我們都應聽從他們的教誨。所以,我們首先要做到“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父母呼喚,應及時回答,不要慢呑吞的很久才答應,父母有事交代,要立刻動身去做,不可拖延或推辭偷懶。父母教導我們做人處事的道理,應該恭恭敬敬地聆聽。做錯了事,父母責備教誡時,應當有則改之無則加勉,不可頂撞父母,使父母生氣,傷心。

其次是《出則悌》教我們如何與他人相處。就是在生活中要順從長上,奉事兄長。“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就是告訴我們:當哥哥,姐姐的要友愛弟妹,作弟弟妹妹的要懂事敬兄姐,兄弟姐妹能和睦相處,一家人和樂融融,父母自然歡喜,孝道就在其中了。

《謹》是指我們行為要謹慎,不可放縱。我們應“晨必盥,兼漱口。便溺回,輒淨手。冠必正,紐必結,襪必履,俱緊切。”早晨起牀後,務必洗臉,刷牙,漱口使面貌整潔,精神清爽,有一個好的開始。大小便後,一定要洗手,養成良好的衞生習慣,才能確保身體健康。要注重服裝儀容清潔,戴帽子要戴端正,衣服釦子要扣好,鞋襪穿整潔,鞋帶應繫緊,一切穿着以穩重端莊為宜。

《信》就是誠實守信的意思,是人立身之根本。“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沒有信用的人,古往今來在人世間是沒有多少立身之地的。

《弟子規》這本書對我們一生都會有幫助,讓我們時時刻刻用這本書來鞭策自己的言談舉止。人生在世。品行不是天生的,它須在幼小的時候培養。《弟子規》中要求我們先端正品德一孝,悌.禮.仁.忠等。再學習,不但要認真學習還要實踐,這樣才能真正地讀好書,成為有用之人。

讀了這本書,我真是受益匪淺啊!並且回想我的品行,我又是羞愧不已。每天父母對我百依百順,我還不滿足,總還埋怨父母。只想貪圖享樂,不思進取,但在讀完這本書後,我立志要做個好學生,好孩子。

弟子規讀書心得小學生3

學校近日舉行了“國學經典朗誦活動”,我有幸閲讀了中國遠祖着作——《弟子規》。其中,我明白了做人要孝順父母和誠實守信這兩個道理。

“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掀開《弟子規》的扉頁,這短短的二十四個字引起了我的深思。在古代時,人們已經懂了“百德孝為先”的道理。可如今,我們卻對父母橫蠻無理,面對父母的熱切呼喚,我們卻不理不睬;面對父母的再三交代,我們只是口頭答應,卻遲遲不肯動身;面對父母苦口婆心的教導,我們並非虛心接受,反而強詞奪理……為此,我們應在“孝”上下苦功,儘量做到“冬則温,夏則清;晨則省,昏則定。”

做人不僅要孝順父母,還要誠實守信。這在《弟子規》中的“信”便有提及——“凡出言,信為先;詐與妄,奚可焉。”其意思是:開口説話,誠信為先,答應他人的事情,一定要遵守,沒有能力做到的事情不能隨便答應,至於欺騙或花言巧語,更不能使用!的確,古往今來,人與人之間十分講究誠信,因此,我們要時刻牢記着“輕諾必寡信”的忠告;堅持着“君子一言,駟馬難追。”的信念;做一個誠實守信的人。

通過這次活動,我不僅對《弟子規》有了認識,還樹立了新的人生觀。在以後的歲月裏,我應該嚴以律己,做一個尊老愛幼,誠實守信和知書達禮的人。

弟子規讀書心得小學生4

幸福源於感恩——讀《弟子規》有感幸福,是一個很美的詞,像花開一樣沒有聲音,可是卻讓人感動得流淚。

人們就像追求一切美好的東西一樣,也無悔地追求着幸福。而每個人都在追求着的幸福源於哪裏呢?是那片蘸着奶酪的麪包?還是那杯冒着熱氣的牛奶?真正的幸福源於我們的感恩的心。這是在讀了《弟子規》之後得到的感悟。《弟子規》教誨我們要懂得感恩,學會感恩。古語云: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當我們剛出生的時候,我們是什麼也不懂什麼也沒有的,我們只是帶着一具軀體來到了這個世界上,還有那呱呱的哭啼聲。我們人生中的一切所得一切幸福也都是父母給予的。只要我們去學學一門外語,我們就能體會當初父母教育我們講話的辛苦了;只要我們用自己的雙手掙一筆錢,我們就能體會父母為我們的生活奔波的勞累了;只要我們去嘗試教育一個調皮的小孩我們就能體會父母對我們的養育之恩了。

我們有了父母的關愛本是幸福的,但只有當我們真正的去感恩了才能感受到生活的幸福,閤家歡樂的幸福。要如何感恩呢?父母對我們的索求並不多,只是孝順,便讓他們覺得欣慰。《弟子規》所教導的我們的感恩方式也是簡簡單單的生活禮儀。家和萬事興説的也就是一家人互相敬重互相關愛的幸福。一個人若是連父母都不能贍養,不能尊敬的話,如何能對別人友善呢?那他就更不可能得到別人的尊敬和禮讓了。所有,我們首先要培養的就是感恩的品格,尤其是對父母的感恩。每天早上起來關心父母的身體是否依舊硬朗,吃飯時間關注他們胃口是不是還一如以往,晚上睡覺留意他們會不會因為操勞過度而太疲憊,這些就是切切實實的感恩了。這些我們做到了嗎?如果做到了,那我們就是幸福的了。我們不但要感恩父母的善待,更要感恩父母的斥責。

虛偽之人常以笑臉相待,以阿諛奉承之語相贈,只有真正關心我們的人,真正為我們好的人才會斥責我們的過失並幫助我們改正自己的缺點。有了父母的斥責,我們才知道什麼可為而什麼不可為,我們才有了正確的道德標準和法律意識。因此,今天我們的成就的功勞就是我們的第一任老師——父母。在這個感激的過程中,我們也在用心地感受着生活的美好,所有這也是一種巨大的幸福。有父母的愛和養育是一種幸福,去感恩這種幸福本身也是一種幸福,幸福不需要尋找,只要用心去感恩,便已是身處幸福之中,而這份幸福恰恰是《弟子規》帶給我們的思考所得的。

弟子規讀書心得小學生5

我每天仔細閲讀《弟子規》卻發現自己在學習和生活中有許多缺點。

《弟子規》中説:“列典籍,有定處,讀看畢,還原處。”“雖有急,卷束齊,有缺壞,就補之。”可是我偏偏和書作對,我的書桌上放着練習本,練習冊,漫畫書……所有和學習有關,無關的書全都放在書桌上,東一本,西一本,我的書桌成了“舊書攤”,要想找一本急用的書,有時比登天還難。現在我得好好收拾收拾,保持一個良好的讀書環境。

《弟子規》中還説:“出必告,反必面。”但是我出去玩卻常常忘記和家人打招呼。有一次我出去玩,沒有告訴媽媽,我回到家裏媽媽狠狠地説了我一頓,我讀過《弟子規》以後,我知道自己做得不對,我出門時要和媽媽打招呼,回家時也要跟媽媽説一聲。這樣媽媽就不用擔心了。

我讀完了《弟子規》,瞭解了自己的缺點,在以後的日常生活中,我一定要改掉缺點,做一個完美的好孩子。

弟子規讀書心得小學生6

有段時間網上流傳着一個非常感人的視頻,説的是一個曾經走錯路的男孩因為結識了《弟子規》這本書而獲益良多,從而浪子回頭,走回了正途。視頻中男孩一把鼻涕一把淚的訴説着弟子規給他個人所帶來的重大影響以及人生意義。雖然不否認這個視頻有炒作的成分,但是我們必須承認《弟子規》這本書籍中的優秀傳統知識。況且,在沒有閲讀過這本書之前,我們都沒有任何權利去評判它。於是乎,為了有權去評論這本書,閲讀《弟子規》似乎成為了理所當然。

初步瞭解之後,知道《弟子規》原名《訓蒙文》,原作者李毓秀是清朝康熙年間的秀才。《弟子規》分為總敍、入則孝、出則悌、謹、信、泛愛眾、親仁和餘力學文八個部分,這八個部分獨立成章卻又密不可分,具體列述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與學習上應該恪守的做人、處事等行為規範。這本書的主要功用就是啟蒙養正,教育子弟行為敦厚、人倫盡份、防邪存誠,對於處於今天聒噪社會的我們有着深遠的影響。通過誦讀,可以使人在孝親、友愛、誠信等優良品德和禮儀規範的教育中得到薰陶,從古人的修身思想中得到啟迪,淨化和昇華思想意境,從而規範自身行為,可謂一本教人為善修德的好書。

雖然在這個世界上才活了22年,但是不得不承認做人的確是一門學問。做人也有許多規則,尤其是想做一個受人肯定的人就更得有規有矩,有禮貌,尊老愛幼,守信用。本書分為八個部分,我不一一作出介紹,只選擇其中幾個個人覺得很有參考意義的部分進行簡單闡述。首先是“入則孝”,這裏主要是教育我們要孝順父母、親人。身體髮膚,受之父母。沒有父母,就沒有我們。孝順長輩是作為一個人最基本的素養。“入則孝”告訴我們在家中要聽從父母,愛親人。親人有病,要耐心細緻地照顧他們,不與父母爭吵。這讓我們在家中與父母之間更加和睦、温馨。

其次是“出則弟”,它是教我們怎麼和別人相處的。“出則悌”告訴我們出行在外要有良好的修養,為人謙虛,見長輩要讓道,這使我們在外出時有“風度”、“彬彬有禮”.在日常生活中,雖然不必做到見長輩讓道那麼正式,但是尊老愛幼卻應時時刻刻體現在我們的周圍。“信”告訴我們要時時講誠信。中國自古就有“君子一言,駟馬難追”,可見講誠信對於人而言是如此之重要。當別人對你的信發生質疑,那也就意味着別人在和你相處的時候,在心裏已經無形中設置了一道屏障,對於你的言行,他們會謹而慎之。

弟子規讀書心得小學生7

曾幾何時,一直不屑讀《弟子規》,以為那是封建體制的產物,如今隨着年齡細細讀來卻不禁感慨萬千,古人的智慧着實讓人歎服,其中道理藴含了多少道理精華啊,我們一起起來學習和閲讀把,希望大家學會更多的道理!

《弟子規》是清朝康熙年秀才李毓秀所著,它仿《三字經》體例,三言成語,名句疊韻的形式為古代為人子弟在家、出外、待人接物、求學敬師規範,由《論語》《孟子》《禮記》《孝經》和朱熹語錄編纂而成,今天讀來仍然有現實的指導意義。

當今發達的商品經濟社會和古代的社會環境不能同日而語,讀《弟子規》我想在現實和傳統之間有沒有一個承繼關係?中國有五千年的傳統文化,博大精深,講得最多是一個“育人”的問題,所謂至樂莫如育人,怎樣教育人,怎樣增加修養,做一個完善的人?這是我們應從傳統中繼承和發揚的。在物質豐富、科技發展的現實環境下,很多人在精神上已沒有依託,往往在紛繁的生活中迷失了自己,失去了指導原則,而在《弟子規》中所提到的做人的總綱“弟子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而有餘力,則以學文”的教誨,以此成為做人的原則,那麼我們在工作和學習時,就能加深自己的修養,在物質社會的時代不迷失,不動搖,時時保持清醒,和諧和同事之間、領導之間、親人之間、朋友之間以及陌生人之間的關係,進而和諧整個社會成員的關係,那麼共建和諧社會就不會是一句空話。

《弟子規》中講到日常起居、待人接物、外出求學等方方面面的行為標準和作人準則,提倡正人先正心。我從中深刻領悟,明白很多做人的道理,從而反省自己的不足之處,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要養成良好的習慣,嚴以對已,寬以待人,積極融入到團隊當中,要尊重領導,認真完成領導所交待的各項任務,忠於職守,互相幫助,協作共事,作為服務窗口工作,要樹立良好的服務形象,禮貌待人,微笑服務,做到百問不厭,應保持坦誠、公正、客觀的態度對人對事,並且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質和業務水平,積極參加培訓和學習,提高工作效率。

弟子規讀書心得小學生8

《弟子規》是清代李毓秀所著,李毓秀性情平和豁達,品德高尚,他結合自己的教書實踐,寫成了《弟子規》,《弟子規》淺顯易懂,押韻順口,告訴了我們應該怎樣做人,提高我們自己的品德,熟讀《弟子規》會讓我們受益匪淺。

《弟子規》裏説:“凡出言,信為先。詐與妄,奚可焉。”,這句話告訴我們,開口説話,誠信為先,答應他人的事情,一定要遵守,沒有能力做到的事不能隨便答應,至於欺騙或花言巧語,更不能使用!我記起了一件事,我跟好朋友子瑜吹牛説自己做的蛋糕很好吃,她很羨慕,説要嚐嚐我做的蛋糕,我信誓旦旦答應她一定做給她吃,事實上我並不會做,所以她第一次來我家的時候我騙她説食材沒有準備好,第二次又騙她説肚子疼。媽媽知道了拿出《弟子規》跟我説:“什麼叫‘凡出言,信為先。詐與妄,奚可焉。’你都學到哪去了?”我聽了覺得很慚愧,跟子瑜承認自己並不會做蛋糕,自己是吹牛騙她的並向她道歉,她原諒了我。週末我們一起去超市購買食材,一起上網查詢如何做蛋糕,然後兩人一起做了蛋糕,雖然第一次做出來的蛋糕味道不是很好,但我們還是很開心。

有一次表姐因為姑媽亂動她的東西,她生氣地對姑媽大吼大罵,其實姑媽只是看見她房間亂了幫她整理了,姑媽跟她解釋了她還是很生氣地罵姑媽,我在旁邊聽見了,就對錶姐説:“表姐,‘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這些《弟子規》裏的句子你還記得嗎,這可是你小學時候學過的哦,你現在都是大學生了,不能比我還差哦。”表姐聽了我的話,臉紅了,她靜靜地坐了一會,站起來小姑媽説:“媽媽我錯了,我不該對你大吼大叫,我比我妹還不如,我以為一定會改的,不會再亂罵你了。”你看,學好《弟子規》,還可以勸架呢。當然,我自己也要做到尊敬父母,關心愛護父母,做錯了事,父母批評時就要虛心接受,不可強詞奪理,讓自己父母生氣、傷心。

我很喜歡《弟子規》這本書,它讓我感受至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它教育我們孝敬父母、尊敬師長和熱愛祖國,教會了我們很多中華傳統美德,我們要好好珍惜這本國學經典,這是我們的財富。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mingrenmingzhu/dizigui/zy83j0.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