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名人名著 >答謝中書書 >

答謝中書書作者介紹

答謝中書書作者介紹

答謝中書書》作者是誰呢?《答謝中書書》這篇山水小品,描繪了江南自然山水之美,是一篇非常經典的山水詩作。下面是小編分享的《答謝中書書》作者的介紹,歡迎閲讀!

《答謝中書書》作者介紹

陶弘景(452~536年)字通明,晚號華陽隱居,華陽真逸,華陽真人。劉宋時丹陽秣陵(今句容)人。

弘景從小就很聰明,博學多才,性愛林泉,好學道術,尤好著述。幼年得葛洪《神仙傳》一書,晝夜鑽研學習,受其影響很深,遂立志養身術。疏眉長額,是一個英俊的小夥子,由於他讀書很多,且善於琴棋、書法和作文章,曾作過齊、宜都王的詩讀,但沒有多長時間就辭職了,隱居茅山華陽洞“修身養性”,並鑽研醫藥書籍,隨後又避世至浙東、浙西等處,仍堅持道家戒律。可以説是一個虔誠的道徒,在修道過程中,亦從事丹鼎,煉製了大量的丹藥。梁武帝召他作官,他堅決不肯,被“尸解” 而死,終年八十一歲(一説“年八十五歲無病而卒”)。

陶弘景所處的時代,是中國經過後漢三國及兩晉南北朝的時期,當時患亂頻繁,疾病流行,古醫籍有很多都是在這個時期散失的。由於疾病流行,促進了醫藥學相應的有所發展。弘景不僅長於天文、地理、氣象,還精於醫藥。因為他知識淵博,武帝即位後,每有吉凶征討大事,無不向他請教,時人稱之為“山中宰相”。在藥學方面,他除煉丹外,對本草特有研究。

永明10年(公元492年),四十歲的陶弘景厭倦於官場鬥爭,辭職後,在句容縣的句曲山隱居,專心致力於醫學等科學研究。

句曲山又名茅山,有一山洞——第八洞宮,以“華陽之天”命名,而弘景亦以此為號“華陽隱居”,開始了採藥著述和遊歷生活。

公元536年(大同二年),陶弘景年八十五歲,無病而卒。臨死時,他囑咐弟子對他“薄葬”,弟子按他的遺囑執行了。死後被追贈為“中散大夫”,號“貞白先生”。

陶弘景推崇葛洪學説,對葛洪評價很高,曾説:“葛氏舊方,至今已二百許年,播於海內,因而濟者,其效實多……”。又説:“抱撲此制,實為深益……”。然因年代久遠,傳到弘景時代已闕漏未盡,脱簡不全。於是,他就“輒更採集補闕,凡一百一首,以朱書甄別,為肘後百一方,於雜病單治,略為周遍矣,昔應璩為百一詩,為箴規心行”。由此看來,弘景學術思想,是在葛洪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二人一脈相承,而陶氏對其有所發揚光大。

儘管陶氏是一個道教徒,但其治學卻是科學而嚴密的。他在補闕葛洪《肘後方》 時,為了避免後人將其所添補的東西,誤認為葛氏原著,而把自己所加入的注,以紅筆寫出來,以示區別,這種嚴謹的科學態度是可貴的。再如,他在補闕《肘後方》時 ,並不是盲目繼承葛洪之學,而是對其缺點錯誤進行了刪改,提高了原書的科學價值 。由此看來,他於“補闕”之餘,也作了大量考證修改工作。因此,葛洪的學術成就 ,在很多地方融合有陶氏的學術思想在內。

陶弘景長期從事遊仙採藥和煉製丹藥的實踐,不斷豐富了醫藥學知識,他發現《神農本草經》幾經戰爭破壞與多次轉抄和錯簡,已十分殘缺不全,在此基礎上陶氏根據所得殘卷,“精粗皆取,無復遺落”,作了大量的歸納整理、增補修訂工作,“苞綜諸經,研括煩省”,“分別科條,區畛物類,兼注之名世用,土地所出,及仙經道術所須”。著成《本草經集註》一書。為我國藥學的發展作出了貢獻。

陶弘景一生著書很多,約二百二十三篇。其中關於醫藥學的有《本草經集註》七卷,《肘後百一方》三卷,《夢書》一卷,《效驗施用藥方》五卷,《服食草木雜藥法》一卷,《斷谷祕方》一卷,《消除三尺要法》一卷,《服氣導引》一卷,《養性延命錄》二卷,《人間卻災患法》一卷,《集藥訣》一卷等。其中絕大多數均已散失 。

《本草經集註》,全書共七卷。是陶氏在醫藥學著作中的代表作,它是在《神農本草經》收載藥物365種的.基礎上,經過整理,並根據《名醫別錄》增添了藥物365種,共計730種,分為玉石、草、木、果、菜、有名未用六類而編撰成的,約成書於公元536年(?),是我國繼《神農本草經》之後,第一部按照科學方法分類的,有條理,有系統,並有豐富內容的中藥學名著。書中明確指出藥物的產地、採 制方法和藥物的療效有密切的關係。並對藥用植物的鑑別也有詳細的記載。同時,還考訂了古今藥物的度量衡。此外,本書最早著錄於阮孝緒的“七錄”中,從唐到北宋初年都有流傳,直到公元973年(宋開寶六年)開寶本草流傳後,才逐漸消失。但其內容尚散見於《經史證類備急本草》之中,現僅存敦煌石室藏本的序錄殘本。另外 ,他還撰有《效驗方》,五卷,是一部臨牀實踐的資料,對後世醫治疾病,起了一定的作用。

【原文】

山川之美,古來共談。高峯入雲,清流見底。兩岸石壁,五色交輝。青林翠竹,四時俱備。曉霧將歇,猿鳥亂鳴;夕日欲頹[1],沈鱗競躍[2],實是欲界之仙都[3],自康樂以來[4],未復有能與其奇者[5]。

——選自明刻《漢魏六朝百三名家集》本《陶隱居集》

山水中包藴的美,自古以來人們經常談論。高高的山峯直插雲天,清清的流泉明淨見底。兩岸石壁上,五色繽紛交相輝映。那青翠的叢林,碧綠的修竹,一年四季都可以見到。曉霧將要消散的時候,猿猴和百鳥的啼叫聲交織成一片;夕陽即將墜落之際,潛游水中的魚競相騰躍。這實在是人世間的仙境,自從謝靈運以後,就再也沒有能欣賞這奇妙山水的人了。

(王運熙 曹旭)

【註釋】

[1]頹:墜落。[2]沈鱗:潛游水中的魚。沈,同“沉”。[3]欲界:佛教中三界之一。即指人間。三界為:欲界(有淫慾、食慾);色界(無淫慾、食慾,但仍有形色之好和物質牽掛);無色界(擺脱一切形色、物質羈絆)。欲界之仙都,即人間仙境之意。[4]康樂:謝靈運。靈運襲封康樂公,性耽山水,故云。[5]與:參與其間。這裏指欣賞。

標籤: 中書書 答謝 作者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mingrenmingzhu/daxiezhong/pggj3o.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