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名人名著 >春江花月夜 >

春江花月夜(音樂教案)

春江花月夜(音樂教案)

《春江花月夜》是唐代詩人張若虛的作品,詞清語麗,韻調優美,膾炙人口,乃千古絕唱,素有“孤篇蓋全唐”之譽。下面是這首詩的音樂課堂教案!

春江花月夜(音樂教案)

春江花月夜(音樂教案)

課題 春江花月夜

總課時 一課時 第 1 課時

一、教學內容

民族管絃樂合奏曲《春江花月夜》

二、教學目標

1、通過賞析,使學生了解《春江花月夜》的曲名來源、樂曲結構,掌握作品的表現方法。

2、使學生感受、體驗作品的情緒、形象等風格特點,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

3、通過欣賞,培養學生正確的審美能力以及對祖國優秀音樂文化的熱愛,增強民族自豪感。

三、教材簡析

《春江花月夜》根據一首琵琶獨奏曲《夕陽簫鼓》改編。全曲共分十段,每個段落都有形象生動的小標題:江樓鐘鼓、月上東山、風回曲水、花影層疊、水深雲際、漁歌唱晚、洄瀾拍岸、橈鳴遠瀨、欸乃歸舟及尾聲。作品通過委婉樸質的旋律、流暢多變的節奏、巧妙細膩的配器、絲絲入扣的演奏形象描繪了月夜春江的迷人景色。

四、教學思路

本課着重對“江樓鐘鼓”、“花影層疊”、“漁歌唱晚”、“欸乃歸舟”及“尾聲”五個段落進行賞析。通過對作品的旋律、節奏、速度、力度等音樂要素的分析,把握作品的意境和音樂表現內容,瞭解傳統音樂的`創作手法,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和欣賞水平。

五、教具準備

CAI教學系統

六、教學過程

課前播放《春江花月夜》

一、導入:出示富陽文人郁達夫的一首詩詞,請學生為這首詩詞配樂

家在嚴陵灘下住,

秦時風物晉山川。

碧桃三月花似錦,

來往春江有釣船

引出課題——《春江花月夜》

二、作品簡介:

《春江花月夜》原為一首琵琶獨奏曲,名為《夕陽簫鼓》,早在1875年前就有傳抄本,至今已流傳了128年。後根據唐代詩人白居易的名作《琵琶行》中的詩句“潯陽江頭夜送客”改名為《潯陽琵琶》。20世紀20年代,上海的音樂社團“大同樂會”將它改編為一首民樂合奏曲,並根據樂曲詩情畫意的內容,取名為《春江花月夜》。

作品分為十個段落,每個段落都有形象生動的小標題:江樓鐘鼓、月上東山、風回曲水、花影層疊、水深雲際、漁歌唱晚、洄瀾拍岸、橈鳴遠瀨、欸乃歸舟及尾聲。

三、作品賞析:

(一)江樓鐘鼓(引子)

夕陽西下,忽然寺廟裏隱隱約約傳來了……

1、欣賞:

引子——分別用什麼樂器來模擬鼓聲和鐘聲?

2、分析:引子是節奏自由的散板,琵琶用彈跳、輪指的手法由慢而快地模擬陣陣低沉的鼓聲。簫和古箏奏出的波音猶如遠處鐘聲迴響,水面碧波盪漾。把日落前江面恬靜、醉人的意境描繪得非常細膩。

(二)主題賞析:

1.出示譜例,請欣賞並選擇---主題表現的意境

A歡快跳躍 B委婉恬靜 C深沉低緩

2、設問:——音樂表現了怎樣的情緒?它是通過怎樣的手段來表現這種意境?

3.視唱

4歸納;

旋律如波浪般進行,顯得格外柔美與和諧。琵琶、二胡、古箏、洞簫齊奏的音色協調一致,富有典雅的色彩。另一個特點是使用魚咬尾使音調輕盈平穩,形象地表現了一輪明月從東山升起,在雲層中游移的美麗景緻。末尾由洞簫吹奏的婉轉嗚咽的旋律導入了深遠的意

境、令人凝神屏息、浮想聯翩

(三)花影層台:

1、教師導語:我們把眼光從遠處收回看看近處的江面上發生了什麼?

設問:春風拂過江面,有什麼變化?

此段音樂中節奏、速度、力度等形式要素哪一項變化最明顯?

歸納:音樂主題在六小節徐緩的曲調之後,

琵琶突然彈出了四個作移位模進的短句,急促而熱烈,描寫了花枝弄影、香飄春江的情景。

2出示三副圖畫,讓學生為它們取標題

(四)漁歌唱晚

1、教師導語:正當我們看着眼前的花影有點眼花繚亂時,忽然遠處傳來了陣陣的……循着聲音向遠處望去,聽到什麼?看到什麼?整段音樂的情緒是否一致?為此段取一個標題

2、分析:遠處白帆點點,漁歌飄渺由遠而近。簫的領奏與琵琶、木魚的伴奏好似漁夫一邊搖櫓一邊歌唱,其他樂器在每句最後的長音齊奏,又如船上眾人應聲和唱,漁民怡然自得的神情隱約可見。這一段把人們盡興夜遊的歡樂情緒表達的淋漓盡致,也為樂曲增添了詼諧、活躍的氣氛。

(五)欸乃歸舟與尾聲

1、教師導語:魚船離我們越來越近了,快要接近江畔時……

設問:旋律的速度、力度、節奏、樂器的數量有何變化?

此時此刻你眼前出現的是怎樣的一幅畫面?

2、分析:速度加快、力度加強、節奏由疏到密,樂器的數量由少到多、逐一加入,使全曲緊湊有力、激動人心,形成全曲的高潮。描繪了小船向歸途劃去時歡樂的聲浪響徹江面,歸舟破水、浪花飛濺、百舟竟歸的熱鬧場面。

(欸乃——搖櫓是發出的聲音)

3、設問:尾聲以怎樣的情緒結束?

4、分析:音樂漸弱漸慢,飄渺悠長,好象輕舟在遠處的江面漸漸消失。春江的夜空幽靜、安詳,使人沉靜在這迷人的詩情畫意之中。

四、樂曲的藝術特徵:

a、遠與近的描繪、動與靜的畫面、情與景的交融。

b、換頭合尾(比較江樓鐘鼓與月上東山的主題)

設問:各段向我們展示了不同的畫面,結尾旋律相同,這有何道理?

分析:這體現了中國傳統音樂的結構特點,在不同段落中出現新的因素,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但結尾處相同,在變化對比中尋求統一,深化了音樂表現內容。

c、 樂器使用得當,進退有序。

五、全曲欣賞

總結;樂曲通過委婉樸質的旋律、流暢多變的節奏、巧妙細膩的配器、絲絲入扣的演奏形象描繪了月夜春江的迷人景色,盡情的讚頌了江南水鄉的風姿異態與人民安居樂業的生活。

六.課堂練習

從這首曲子裏我們可以領略到一種幽遠、和諧、含蓄、寧靜的東方古典美,同樣這種美也浸透在中國傳統的詩詞、繪畫、書法、舞蹈當中。 請舉出在詩詞、繪畫、書法、舞蹈中有關描寫“春江”的例子。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mingrenmingzhu/chunjianghua/q2dd72.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