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名人名著 >春江花月夜 >

張若虛《春江花月夜》改寫成散文

張若虛《春江花月夜》改寫成散文

引導語:唐代詩人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此詩共三十六句,每四句一換韻,以富有生活氣息的清麗之筆,創造性地再現了江南春夜的景色,如同月光照耀下的萬里長江畫卷,同時寄寓着遊子思歸的離別相思之苦。詩篇意境空明,纏綿悱惻,洗淨了六朝宮體的濃脂膩粉,詞清語麗,韻調優美,膾炙人口,乃千古絕唱,素有“孤篇蓋全唐”之譽,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這首詩的散文版,與大家分享學習

張若虛《春江花月夜》改寫成散文

夜色中,江水靜靜的,嗚咽着向天盡頭淌去,漸漸的融入了無邊的黑暗中。剎那間,月伴潮生,世界瞬間明朗起來了。明朗的月,明朗的水,卻自是美的朦朧,美的讓人心疼。置身其中,一絲憂鬱便不知不覺的滲遍周身,無法自拔,也不願自拔。

月輕柔的為江披上銀紗,江便高興了,孩子似的,炫耀着躍向前去。水和月,永遠是各自的寵兒。有了月,水更活潑;有了水,月更清麗。江天一色,格外的明淨。婉轉的江繞過水中小汀。銀色的月光下,一片靜謐而又生機勃勃。花草似乎都睡去了,但你聽啊,空氣中充滿了她們的竊竊私語和低聲笑談。看啊,那一片似雪的錦繡,是花海吧,因為空氣中漫是馥郁。沒法看出是什麼花,月給了她們一襲面紗。不過也好,花都是美的,朦朧的花更是美的。流水載起落花,悽美之外別有一番柔情。雪樣的花林,温柔的流水,戀人般的般配。月使得世界變的精緻,也使世界變的朦朧。河畔上那片潔白柔軟的沙灘清夢般的虛無,卻又難以置信的真實。這月,這花,這水,構成了這春夜。

天和地都沉默,寂靜中別有一番威嚴,慈父般的寵着這月,這江,這花,這夜。

有多久了?我在這兒看夜?幾千年?亦或幾萬年?想不起了,太久了。這亙古未變的夜!人生匆匆,幾番沉浮,早已物是人非。可還記得是誰第一次望月興歎?是誰第一次讚歎這江天一色的景緻?又是誰第一次發出物是人非的感慨?都不記得了,太久啦

人生代代,幾經更迭。我以為一直是自己在這兒陪着夜呢,卻聽見心中的聲音説:不,早不是你了!我爭辯到:不,我一直在這,夜沒變,我也沒變。夜微笑着,什麼也沒説,只是用博大的黑袍輕輕籠住我。我猛醒,曾幾何時,也有過這麼熟悉的感覺?大概是前世吧。我無語,是啊,夜已經經歷過我的無數次人生了。她洞悉一切。眼前的江,月是永恆贈給我的禮物吧。我明白了,我的生命亦會是短暫而永恆的,恰如那逝去的江水一般。

擺擺頭,想從思緒中掙脱,卻又陷入更深的憂鬱中。

那是誰家的一葉小舟孤零零的漂在月色中?舟中的人兒是否正在牽掛徘徊在月光下同樣無眠的她?月將似水的光揮灑在樓台上,更添了些許的離愁,些許的無奈,些許的落寞。愁緒如同偷偷溜進窗稜的月光般揮之不去。門上垂下的珠簾遮住了屋裏垂淚的人兒,卻遮蓋不了瀰漫四周的相思。放眼看去,似乎到處都有曾經的回憶,曾經的甜蜜。轉眼間,卻已是時過境遷,天涯海角。人生便是如此的美好而又無奈。蘇東坡説:“但願人常久,千里共嬋娟。”沐浴在共同的月光下,心中彼此掛念着,也未嘗不是一種美好的情感。鴻雁傳書的故事畢竟只是傳説,鳥兒怎能傳遞這神聖的相思之情呢?

舟中的遊子啊,你是否也想到了久已未曾歸去的故鄉呢?夢裏回鄉千百次,驀然驚起,依舊身在關山外。問那默默流去的江水,是否能為人們傳遞相思之情呢?脈脈江水默默無言。

江水亙古不變的堅決逝去,帶走了許多,也留下了許多。春將盡,落花紛紛,赴諸流水。斜月向西沉去,彷彿要回歸般堅決。有些傷感,這江,這花,這月,都要逝去了。這夜,也會消逝的。“不,”有個堅決的聲音説:“他們是永恆的,你忘了嗎?”是啊,永恆的'。我默唸到。

前面是一條無盡的路,甚至不知道它會通向哪裏。我義無反顧的踏上去,帶着滿腔的感動和希望。我相信,路的盡頭,會有我的情感的歸屬。

月終於落下了——映着疏鬆的江樹,搖落滿江的光輝。

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應該怎麼分層

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從“春江潮水連海平”到“皎皎空中孤月輪”。寫了春江的美景。

第二部分:從“江畔何人初見月”到“但見長江送流水”。寫了面對江月由此產生的感慨。

第三部分:從“白雲一片去悠悠”到“落月搖情滿江樹”。寫了人間思婦遊子的離愁別緒。

《春江花月夜》

朝代:唐代

作者:張若虛

原文:

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灩灩隨波千萬裏,何處春江無月明!

江流宛轉繞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裏流霜不覺飛,汀上白沙看不見。

江天一色無纖塵,皎皎空中孤月輪。

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見長江送流水。

白雲一片去悠悠,青楓浦上不勝愁。

誰家今夜扁舟子?何處相思明月樓?

可憐樓上月徘徊,應照離人粧鏡台。

玉户簾中卷不去,搗衣砧上拂還來。

此時相望不相聞,願逐月華流照君。

鴻雁長飛光不度,魚龍潛躍水成文。

昨夜閒潭夢落花,可憐春半不還家。

江水流春去欲盡,江潭落月復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霧,碣石瀟湘無限路。

不知乘月幾人歸,落月搖情滿江樹。

被聞一多先生譽為“詩中的詩,頂峯上的頂峯”(《宮體詩的自贖》)的《春江花月夜》,一千多年來使無數讀者為之傾倒。一生僅留下兩首詩的張若虛,也因這一首詩,“孤篇橫絕,竟為大家”。

詩篇題目就令人心馳神往。春、江、花、月、夜,這五種事物集中體現了人生最動人的良辰美景,構成了誘人探尋的奇妙的藝術境界。

詩人入手擒題,一開篇便就題生髮,勾勒出一幅春江月夜的壯麗畫面:江潮連海,月共潮生。這裏的“海”是虛指。江潮浩瀚無垠,彷彿和大海連在一起,氣勢宏偉。這時一輪明月隨潮湧生,景象壯觀。一個“生”字,就賦予了明月與潮水以活潑潑的生命。月光閃耀千萬裏之遙,哪一處春江不在明月朗照之中!江水曲曲彎彎地繞過花草遍生的春之原野,月色瀉在花樹上,象撒上了一層潔白的雪。詩人真可謂是丹青妙手,輕輕揮灑一筆,便點染出春江月夜中的奇異之“花”。同時,又巧妙地繳足了“春江花月夜”的題面。詩人對月光的觀察極其精微:月光盪滌了世間萬物的五光十色,將大千世界浸染成夢幻一樣的銀輝色。因而“流霜不覺飛”,“白沙看不見”,渾然只有皎潔明亮的月光存在。細膩的筆觸,創造了一個神話般美妙的境界,使春江花月夜顯得格外幽美恬靜。這八句,由大到小,由遠及近,筆墨逐漸凝聚在一輪孤月上了。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mingrenmingzhu/chunjianghua/o08new.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