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名人名著 >赤壁賦 >

高二《前赤壁賦》閲讀理解教案

高二《前赤壁賦》閲讀理解教案

引導語:蘇軾《前赤壁賦》是一篇文賦,是作者經歷了“烏台詩案”,被貶黃州,夜遊赤壁所作。它繼承了傳統表現手法中的主客問答,借客之口宣泄政治失意、人生無常的苦悶;借主之口表達瀟灑超脱、返歸自然的曠達。下面是小編收集的《前赤壁賦》閲讀理解教案,歡迎高二的同學們閲讀學習吧。

高二《前赤壁賦》閲讀理解教案

第一部分:課文知識點歸納及拓展

一、文本研讀

(一)原文

作者:蘇軾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蘇子與客泛舟,遊於赤壁之下。清風徐來,水波不興。舉酒屬客,誦明月之詩,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於東山之上,徘徊於斗牛之間。白露橫江,水光接天。縱一葦之所如,凌萬頃之茫然。浩浩乎如馮虛御風,而不知其所止;飄飄乎如遺世獨立,羽化而登仙。

於是飲酒樂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蘭槳,擊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懷,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簫者,倚歌而和之。其聲嗚嗚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訴;餘音裊裊,不絕如縷。舞幽壑之潛蛟,泣孤舟之嫠婦。

蘇子愀然,正襟危坐而問客曰:“何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烏鵲南飛。’此非曹孟德之詩乎?西望夏口,東望武昌,山川相繆,鬱乎蒼蒼,此非孟德之困於周郎者乎?方其破荊州,下江陵,順流而東也,舳艫千里,旌旗蔽空,釃酒臨江,橫槊賦詩,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況吾與子漁樵於江渚之上,侶魚蝦而友麋鹿,駕一葉之扁舟,舉匏樽以相屬。寄蜉蝣於天地,渺滄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挾飛仙以遨遊,抱明月而長終。知不可乎驟得,託遺響於悲風。”

蘇子曰:“客亦知夫水與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嘗往也;盈虛者如彼,而卒莫消長也。蓋將自其變者而觀之,則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變者而觀之,則物與我皆無盡也,而又何羨乎?且夫天地之間,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雖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取之無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而吾與子之所共適。”

客喜而笑,洗盞更酌。餚核既盡,杯盤狼籍。相與枕藉乎舟中,不知東方之既白。

(二)課文翻譯

壬戌年秋天,七月十六日,我與友人在赤壁下泛舟遊玩。清風陣陣拂來,水面波瀾不起。舉起酒杯向同伴勸酒,吟誦《明月》中“窈窕”這一章。不一會兒,明月從東山後升起,在鬥宿與牛宿之間來回移動。白茫茫的霧氣橫貫江面,水光連着天際。任憑小船漂流到各處,越過那茫茫的江面。前進時就好像凌空乘風而行,並不知到哪裏才會停棲,感覺身輕得似要離開塵世飄飛而去,有如道家羽化成仙。

在這時喝酒喝得高興起來,敲着船邊,打着節拍,應聲高歌。歌中唱道:“桂木船棹啊香蘭船槳,迎擊月光下的清波,逆流而上地泛光。我的心懷悠遠,想望美好的理想在天的另一方”。有會吹洞簫的客人,依着節奏為歌聲伴和,洞簫“嗚嗚”作聲:有如怨懟有如思慕,既像啜泣也像傾訴,餘音在江上回蕩,像細絲一樣連續不斷。能使深谷中的蛟龍為之起舞,能使孤舟上的寡婦為之飲泣。

我的神色也愁慘起來,整好衣襟坐端正,向客人問道:“(簫聲)為什麼這樣(哀怨)呢?”客人回答:“‘月明星稀,烏鵲南飛’,這不是曹公孟德的詩麼?(這裏)向西可以望到夏口,向東可以望到武昌,山河接壤連綿不絕,目力所及,一片鬱郁蒼蒼。這不正是曹孟德被周瑜所圍困的地方麼?當初他攻陷荊州,奪得江陵,沿長江順流東下,麾下的戰船延綿千里,旌旗將天空全都蔽住,面對大江斟酒,橫執長矛吟詩,本來是當世的一位英雄人物,然而現在又在哪裏呢?何況我與你在江邊的水渚上打漁砍柴,以魚蝦為侶,以麋鹿為友,(在江上)駕着這一葉小舟,舉起杯盞相互敬酒,如同蜉蝣置身於廣闊的天地中,像滄海中的一粒粟米那樣渺小。(唉,)哀歎我們的一生只是短暫的片刻,(不由)羨慕長江的沒有窮盡。(想要)攜同仙人攜手遨遊各地,與明月相擁而永存世間。知道這些終究不能實現,只得將憾恨化為簫音,託寄在悲涼的秋風中罷了。”

我問道:“你可也知道這水與月?流逝的就像這水,其實並沒有真正逝去;時圓時缺的就像這月,終究又何嘗盈虧。可見,從事物變易的一面看來,天地間沒有一瞬間不發生變化;而從事物不變的一面看來,萬物與自己的生命同樣無窮無盡,又有什麼可羨慕的呢?何況天地之間,萬物各有自己的歸屬,若不是自己應該擁有的,即使一分一毫也不能求取。只有江上的清風,以及山間的明月,送到耳邊便聽到聲音,進入眼簾便繪出形色,取得這些不會有人禁止,感受這些也不會有竭盡的憂慮。這是大自然(恩賜)的沒有窮盡的寶藏,你我儘可以一起享用。”

客人高興地笑了,洗淨酒杯重新斟酒。菜餚果品都已吃完,杯子盤子雜亂一片。大家互相枕着靠着睡在船上,不知不覺東方已經露出白色的曙光。

(三)關於賦

1、賦是詩經的一種表現手法,作為我國古代的一種文體,它講求文采、韻律,兼具詩歌和散文的性質。最早出現於諸子散文中,叫“短賦”;以屈原為代表的“騷體”是詩向賦的過渡,叫“騷賦”;漢代正式確立了賦的體例,稱為“辭賦”;魏晉以後,日益向駢文方向發展,叫做“駢賦”;唐代又由駢體轉入律體叫“律賦”;宋代以散文形式寫賦,稱為“文賦”。

2、賦的特點

賦的整體特點是“鋪採摛文,體物寫志”,側重於寫景,借景抒情。具體如下:

語句上以四、六字句為主,句式錯落有致並追求駢偶;語音上要求聲律諧協;文辭上講究藻飾和用典;內容上側重於寫景,借景抒情。排偶和藻飾是漢賦的一大特徵。

3、漢賦四大家

司馬相如、楊雄、班固、張衡四人被後世譽為漢賦四大家。

(四)背景解説

1、蘇軾,字子瞻,號東坡居士,眉州眉山人。他是北宋時期成就最高的文學家、藝術家。與父親蘇洵、弟弟蘇轍並稱“三蘇”,同為“唐宋八大家”成員。在文學藝術領域裏,蘇軾詩詞、散文、書畫無一不精。他的書法與黃庭堅,米芾、蔡襄齊名,號稱宋代四大書法家;詞作開創了豪放派詞風,與南宋詞人辛棄疾並稱“蘇辛”。他在黃州赤壁所作的詞為《念奴嬌 赤壁懷古》。

2、《前赤壁賦》是一篇文賦,是蘇軾經歷了“烏台詩案”,被貶黃州,夜遊赤壁所作。它繼承了傳統表現手法中的主客問答,借客之口宣泄政治失意、人生無常的苦悶;借主之口表達瀟灑超脱、返歸自然的曠達。除了本文,我們還學過杜牧的《阿房宮賦》。

二、知識積累

(一)通假字

①舉酒屬客 (屬—囑 勸酒)

②浩浩乎如馮虛御風 (馮—憑 憑藉)

③山川相繆 (繆—繚 盤繞)

④舉匏尊以相屬 (屬—囑 勸酒 尊—樽 酒杯)

⑤餚核既盡,杯盤狼籍。(“籍”通“藉”。狼藉,凌亂。)

⑥擊空明兮泝流光 (“泝”同“溯”,逆水而上)

(二)一詞多義

望:1七月既望(農曆每月十五,名詞) 2西望夏口(向遠處看,動詞)

長:1抱明月而長終(永遠,副詞) 2而卒莫消長也(增長,動詞)

然:1其聲嗚嗚然(擬聲詞詞尾,表狀態) 2何為其然也(這樣,代詞)

白:1白露橫江(白色的,形容詞) 2不知東方之既白(亮,形容詞)

歌:1歌窈窕之章(唱,動詞) 2歌曰(歌詞,名詞)

3倚歌而和之(歌曲的聲調或節拍,名詞)

適:1 而吾與子之所共適 (享有) 2 餘自齊安舟行適臨汝 (到)

3 貧賤有此女,始適還家門 (女子出嫁) 4少無適俗韻,性本愛山丘 (適合)

5適得君府書,明日來臨汝 (剛剛,才) 6適大病,不能行 (適逢)

(三)虛詞歸納

⑴之

縱一葦之所如(去,往) 凌萬頃之茫然(助詞,定語後置的標誌詞)

扣舷而歌之(音節助詞) 倚歌而和之(代詞,代“歌”)

哀吾生之須臾(助詞,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 苟非吾之所有(助詞,的)

⑵於

蘇子與客泛舟遊於赤壁之下(介詞,在) 月出於東山之上(介詞,從)

此非孟德之困於周郎者乎(介詞,被) 託遺響於悲風(介詞,給)

⑶其

而不知其所止(代詞,它,指“一葦”) 其聲嗚嗚然(代詞,那)

何為其然也(代詞,指簫聲) 方其破荊州(代詞,他,指曹孟德)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mingrenmingzhu/chibifu/lrrdv77.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