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名人名著 >邊城 >

論沈從文的邊城

論沈從文的邊城

邊城》是一部具有“韻外之致”的藝術建構,它不僅使人聯想到古典詩文中表達的懷鄉憂思情懷,更使人領悟到沈從文作為現代人的生命體驗的詩性,那麼,如何論析《邊城》

論沈從文的邊城

《邊城》是沈從文最負盛名的代表作,原載於1934年《國聞週報》第11卷中,1934年9月由上海生活書店出版單行本。小説以湘西邊城茶峒為背景,描寫了以擺渡為生的年過古稀的老人和她孫女翠翠相依為命的生活,以及當地船總的兩個兒子與翠翠之間發生的曲折動人的愛情故事。作品通過對男女之間純潔的愛情,祖孫之間淳濃親情,鄰里之間淳樸的感情,來表達湘西民族中的人性美和人情美。

關於這篇小説的創作動機,沈從文是這麼説的,“我要表現的本是一種‘人生的形式’,一種‘優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我主意不在領導讀者去桃源旅行,卻想借重桃源上行七百里路酉水流域一個小城小市中幾個愚夫俗子,被一件普通人事情牽連在一處時,各人應有的一份哀樂,為人類’愛‘字作一度恰如其分的説明。”①沈從文認為“一個偉大的作品,總是表現人性最真切的慾望!”②並稱自己創作的神廟裏“供奉的是‘人性’。”③。樸簡約的語言風格,通過對湘西民情的歌頌,對美好人性的謳歌,從倫理道德的角度重新剖析人生,遠離城市的紛繁複雜,在邊城明淨的底色中,作者把飽滿的熱情投入到對邊城人民的讚揚中,也反映出了從湘西山水中走出來的作者本身的美好品格。小説《邊城》古樸而又絢麗的風俗畫卷中,演繹了一段美麗而又淒涼的愛情故事,在邊城茶峒,翠翠和外公一直以擺渡為生。一次在端午賽龍舟盛會上,翠翠不幸與外公走失,幸好遇到當地船總的小兒子儺送,在他的幫助下,順利返回港口。就這樣,翠翠就喜歡上了儺送,而儺送的.哥哥天保也喜歡上了翠翠並託人去説媒。與此同時儺送被王團總看上,並允諾要把碾坊作為女兒的陪嫁贈與儺送。但是儺送拒絕了,他與哥哥天保相約唱歌讓翠翠做出選擇,後來天保為成全弟弟自己外出闖灘,卻不幸遇難,儺送由於哥哥的死悲傷過度無心留戀兒女私情而駕舟遠去。正在這時,翠翠的外公在一個暴風雨之夜闔然長逝,留下了孤苦的翠翠終日在港口渡船日日等待着那個不知何日歸來的人。

《邊城》從四個方面體現出人性美。

第一,從主人公翠翠的身上,我們看到了她是“愛與美”的化身。從小在邊城茶峒出生的她,在古樸絢麗的自然風光的教化下,養育了她清澈純淨的性格,美麗大方,天真善良。她那明淨澈亮的眸子裏閃爍着天真純潔,不諳世事。與爺爺相依為命,在渡口十年如一日的渡船卻從不收遊客的船錢,任勞任怨,不計得失。爺爺去世後,堅強的她獨自撐起了生活的重擔,繼續完成她和爺爺的渡船之旅。情竇初開的她,在面對愛情時,能堅定自己的選擇,對愛情忠貞,矢志不渝,執着地追求自己的愛情,沒有因為各中曲折而放棄。在得知儺送駕舟離去時,她沒有抱怨,沒有絕望,只是傻傻的依舊每日渡船,等待着情人的歸來,雖然都不知道他什麼時候會回來,也不知道他到底會不會回來,她只是痴情的等着。沈從文所要譜寫的是翠翠身上體現出來的關於人性美的愛情頌歌。

第二,作品的人性美體現在老船伕為路人渡船上。老船伕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的傑出代表。他勤勞樸實、忠於職守、克盡本分。他生活雖然清貧,但卻不貪心;樂善好施,卻從不索取,“凡事求個心安理得”。終生為別人服務,卻不圖別人的一絲報答。“他從不收路人的船錢,如果實在推脱不過,他就拿着託人到茶垌去買茶葉和草煙。茶葉,用開水泡好,給過路人隨意解渴,草煙則被一紮一紮掛在老人腰帶邊,過渡人誰要這東西必慷慨奉贈。在碧溪蛆,船是老人的勞動工具,幾十年如一日,過往的行人隨叫隨到,把凡是要過渡的人總是熱情地迎來送往。一個雷雨交加的夜晚,老人離開了那個他為人民服務50多年的渡口,帶着一絲不捨,有帶着些許安詳。當人們得知老人去世時,老老少少的人們都去間老人最後一面。不難看出老人的十幾年如一日的奉獻換來的是人們的尊重。老人是橋的化身,從老人的身上體現了一種寬宏、博大的美。老人用自己一雙老繭的手建起了一座橋,這橋聯結了碧溪兩岸,增進了兩岸人民的情誼。老人是渺小的,然而老人是最偉大的,他把自己的本質力量對象化,使人化的自然更合乎人們的理念。

第三,作品表現人性美是通過船總的兩個兒子天保和儺送面對愛情時,相互坦誠,豁達大度。天保喜歡上了純真善良的翠翠後,虔誠地派人去説媒,當得知自己的弟弟儺送也喜歡上翠翠以後,並沒有奪弟弟之所愛,而是能與弟弟公平公正地用唱歌的方式讓翠翠自己選擇,這樣既不能傷害兄弟間的感情,又給了翠翠自主選擇的餘地。到最後,他為成全弟弟儺送,毅然決然地放棄自己的愛情,遠走他鄉去闖外灘,然而不幸遇到意外。從天保的身上我們可以看到豁達大度,敢愛敢恨的人性美。他遇到愛情敢於爭取,為了兄弟之情敢於放下,我們從他闖外灘也可以看出他對翠翠的愛之深。弟弟儺送篤情專情,在面對王團總要以碾坊作為自己女兒陪嫁嫁給他時,他並不為之所動,而是毅然決然的堅守着自己心裏的那份愛,寧願放棄碾坊選擇渡船。對翠翠的愛純潔,真切,始終不渝。但是最終卻因為哥哥天保的意外離世而悲痛欲絕,無心留戀兒女私情而駕舟遠去。從這裏我們不難看出儺送是一個重情重義的人,面對哥哥的死,他感到愧疚,失去親人的痛和自己心裏的那份自責讓儺送無法面對和翠翠之間的感情。他駕舟離去,也許不久就會回來,也許永遠也不會回來。沈從文描寫的湘西邊城的人民,兄弟間並沒有為了愛情像都市人那樣互相爭鬥、不顧及兄弟情義、不擇手段地獲取愛情。從這也不難看出沈從文對湘西人民這種淳樸的真善美的歌頌。

第四,作品中所展現的人性美我們還可從湘西人民鄰里之間的關係中看出來。這裏的人們無不輕利重義,守信自約,酒家屠户,來往渡客,人人均有君子之風。老船伕每次去城裏的時候,總會有酒家屠户給他遞上鮮肉和燒酒,他們的慷慨豪爽,他們的熱誠質樸,都是湘西人民所獨有的美好的道德品性,。總之,這裏的“一切莫不極有秩序,人民也莫不安分樂生”,儼然是一派桃源仙境。這就是湘西的風土人情,這就是邊城茶峒人的古道熱腸。沈從文所描寫的邊城,是個極度淨化、理想化的世界,這裏人民的古樸善良,守信自約,正是都市人所缺失的。

小説《邊城》正是通過翠翠美麗而淒涼的愛情故事為線索,描寫了老船伕慷慨幫助他人及其對孫女的愛,描寫了三個年輕人之間愛情的抉擇,描寫了兄弟之間的情誼,以及鄰里之間的真誠,表達了湘西民族古樸純真的風情,其樂融融,讓人嚮往的和諧家園。沈從文在談到關於《邊城》創作時説:“擬將‘過去’和‘當前’對照,所謂民族品德的消失和重造,可能從什麼方面着手。”④他期待着將這種理想化的生命形式“保留些本質在年青人的血裏或夢裏”,去重造我們民族的美德。作者的這一追求無疑是建立在批判現代文明扭曲人性的基礎上。總之,《邊城》用人性描繪了一個瑰麗而温馨的‘邊城’世界,一個充滿“愛”與“美”的天國,這裏人性皆真,人性皆美,由每個人身上所煥生的人性美、人情美,經緯、營造了這個世界。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mingrenmingzhu/biancheng/4yyxlx.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