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經典美文 >哲理 >

六篇哲理性文章欣賞

六篇哲理性文章欣賞

媽媽,我不做“魚瑞”

最近,在倫敦工作的次子方德向任職公司申請了短假,自行策劃到非洲的肯尼亞去旅行

朋友驚歎:

“你怎麼放心讓他獨自到這麼危險的地方去呢?”

治安極壞的肯尼亞的確不是觀光的好地方。但是,旅行的真諦不僅僅止於吃喝玩樂,多年以來,我從一趟又一趟的旅行當中不斷開闊自己的視野,從一次又一次的旅途際遇裏持續地調整自我的價值觀,每每受惠無窮;也正因為這樣,我深深地知道,放手讓已成長的孩子決定自己的遊蹤,自行摸索、自行策劃,把觸角伸向一般遊人難及的地方,讓他內心那個隱形的“我”茁壯成長,對於他長長的一生,都有着無可估量的巨大影響!

我唯一能給予他提示的,便是防患於未然的警惕之心。於是,在電郵裏,我如此寫道:

“親愛的兒子:肯尼亞失業率高,首都內羅畢治安極壞,無業遊民和無家可歸的流浪漢處處遊蕩,他們像獵鷹般陰險地躲在陰暗的角落裏,遊客全都是他們覬覦的對象。他們作案時,都是一夥人在一起的,所以,單槍匹馬的遊客,絕對不是他們的對手,你一定要步步為營,小心為上。入夜之後,不要出門;即使是白天,也不要到偏僻的街巷去,一旦發現可疑的人跟在你後面,你得立刻遁入商店以策安全。幾年前,與我們住在同一旅店的英國旅客約翰,便在水街被洗劫一空,連護照也丟失了,麻煩成籮盈筐。如果撇開治安問題不談,到肯尼亞去旅行,絕對是一個美麗的選擇。這個幅員廣大的地方,每一寸土地都有令人怦然心動的故事,每一尺空間都有讓人驚豔已極的風光。我想,你應該以內羅畢作為旅遊的起點,到其他小鄉小鎮去。勇猛好鬥的馬賽土著,目前在肯尼亞依然一成不變地按照過去的奇風異俗生活,有許多值得探索的空間。兒子,好好地看、盡情地玩吧!”

昨天,接到他的電郵,他如此寫道:

“媽媽:我多帶了幾雙心眼,處處警惕,已在內羅畢度過了安全的幾天,您且放心。在內羅畢,讓我最為感動的是,有許多來自世界各國的義工,放棄了原本舒適優渥的生活,在這個長年與貧窮和落後為伍的國家裏,熱心地推動教育與建設工作,無私地體現了人類的大愛;而這也促使了我進行深層思考:究竟對物質無休無止的追求,是不是人生最大的目標?今天,我來到了一個叫作Lamu的古老小鎮,它最特別之處在於禁止汽車的行駛,僅僅只允許使用驢子作為運輸與交通工具。我充分地領略到了一種返璞歸真的淳美無華、一種沒有物慾橫流的清純明淨。這樣的生活,不叫落後,它叫超脱,是一般城市人所無法體會的美好境界……”

我至感欣慰,兒子的確是備了心眼去旅行的;此外,我也確知,在我們多年無形的薰陶下,他已變成了一條勇敢的魚。

孩子小的時候,我曾告訴他們一則有關魚的小故事。

有一條生活于海洋中的小魚,長年為父母所溺愛。父母把它藏在一塊大石的縫隙中,以海藻為掩飾,不讓它接觸外面的世界。父母每天把食物帶回來餵它時,還不斷地告誡它,外面的世界有多危險、多可怕。若干年後,父母去世了,魚兒獨自生活,它根本不敢離開那塊藏身的大石,只有在肚子餓得不行時,才在萬籟俱寂的深夜裏,膽戰心驚地遊離大石几寸的地方,偷偷尋找果腹的東西。它足足活到一百零一歲才死去,臨終前,它含笑地對自己説道:“我是條魚瑞呢!”

這條“魚瑞”,不曾看過美麗而又危險的漩渦,沒有經歷過驚濤駭浪;從來不曾見識過海洋那種一望無垠的磅礴,對於浩瀚大海千變萬化的瑰麗色彩當然更是一無所知了!

我不要我的孩子做這樣的“魚瑞”。

不要。

旅遊紀念品的錯覺

20xx年,我在美國中部的一個安靜小城居住。十月的一個禮拜天,離我租住的公寓不遠的一條街道上,鄰居們在自家後院擺出家中剩餘的東西,互濟有無。我剛安頓下不久,正想買些小東西用,就去了那條街。

在一堆堆物品之間,我發現了一個非常眼熟的圓形木刻浮雕。幾分鐘後,我想起來,那上面雕刻着的應該就是德國南部的新天鵝堡。我拾起那塊結實的褐色木圓盤,發現在城堡下方細長的旗幟上的那一行德文,標明瞭那個城堡正是新天鵝堡。我1992年春天時去過那裏,那時我真沒什麼錢,在城堡下的紀念品商店裏,牆上掛着大大小小的木刻城堡圓盤,我曾仰頭望着,為自己不能夠買一個小木雕留作紀念而感到失落。

我拿起那個木雕小盤子,它的重量喚醒了我的記憶,我甚至因此而想起了那家紀念品店裏灰亮的天光,那天下着雪,雖然已經四月了。

失而復得的愉快在我心中輕輕激盪,我趕緊將它買下來。它讓我想起來,新天鵝堡是我抵達的第一個德國古蹟。

這家的女主人有與眾不同的瘦削與精美,看上去更像一個法國女人。我告訴她我的新天鵝堡之行,她握着我支付的一美元微微一笑:“那我很高興它有了好歸宿。”她説,她是德國移民的後裔,這是20多年前她去德國旅行的原因之一,那是她第一次回歐洲。“我們當時很興奮,每到一地,都熱衷於收集各種紀念品。可是回來後,許多紀念品只拆了包裝,在桌上擺了幾天,就放到儲藏室的架子上,再也沒碰過。”

我將木雕帶回家,掛在我卧室枱燈上方的牆上。它突然給這個陌生的房間帶來一種老宅般的輕鬆氣氛。它奇蹟般地,一下子沖淡了這出租公寓裏揮之不去的、巨大的寂寞感。買下這個小圓盤時,我只是為了滿足一下多年前片刻的失落,沒想到收穫如此巨大——它竟然將我萬里之外的上海的家帶到眼前。

説實在的,我此前從未意識到那些看上去粗糙,而且談不上有藝術個性的旅遊紀念品有這樣的作用。在大多數情形下,人們處理一件旅遊紀念品的方式,就像那個女人一樣。

它們或者是瓷盤,或者是鑄鐵,或者是一次性的電子鐘,或者是一小塊玻璃或者水晶,或者是一塊印製的地圖,或者是一塊木頭,或者是一小瓶烈酒,或者是一張明信片,總是談不上做工精良,即使原作有些藝術性,也因為大量翻制而最終失去了它的藝術氣息,而成為十足的旅遊商品。熱衷於買下它們的,總是旅行者中的菜鳥。

我以為我不是菜鳥了,經過這麼多年獨自的長途旅行後。直到行至美國中部的一個小城,再回到卧室枱燈前,我才發現那些在世界各大洲的旅遊景點前面鋪陳開來的小商品,它們除了千人一面的無聊面貌之外,另有一番意義。

我發現自己由於驕傲犯下的錯。xxxx年後,我不再購買任何旅遊紀念品,我錯了。

《花兒與少年》較量的是“生活能”

有段時間,曾被一個詞打動:美能。美能,指的是感受美、創造美的能力以及培育這種感受力的能力。看過《花兒與少年》後,我覺得,或許可以發展出一個新詞:生活能,一種感受生活、創造生活,在生活裏紮根的能力。

參加節目的都是明星,都見過大世面,都享受過李碧華所説的上等生活和下等情慾,但有的人只是淺淺地紮在生活裏,有的人卻努力和生活發生一切能發生的關係。世界撲面而來,但每個人迎接它的方式,卻有深有淺,有濃有淡。深淺濃淡之間,顯出“生活能”的差別。所有節目嘉賓裏,比較有“生活能”的,應該是劉濤吧。

開場就被她征服,層層疊疊、大大小小的收納包,將旅行中所需所用的東西,收納得整整齊齊,牙刷也備了好幾支,為的是給別人用,看到兩隻旅行箱一正一反,立刻過去擺到一致。整趟旅行中,她這裏幫一下,那裏搭把手,每逢要找車、找餐館,在分散的隊員之間遞話,她率先飛奔而去。目前看到的六集裏,她還沒有當過導遊,但她毫無疑問是幾個人裏的主心骨。所以,當導演組在機場宣佈要改變玩法,讓姐姐們輪流當導遊時,所有人都期待劉濤是第一個。

立刻去了解劉濤的身世,果然不出意外:來自普通家庭,打小就做家務,初中就買米、買面、換煤氣,十五歲入伍,在部隊裏,得挑水種菜,遇到演出,還得裝台、製作道具。這種經歷,就是要強迫着、刺激着,讓人伸開所有觸手,啟動所有感官,和生活發生聯繫。集體生活有許多可供詬病的地方,但它特別能激發一部分人的生命力,培育人整理生命、去蕪存菁的能耐。

這種能力,要在非常態的情況下才能顯現出來,所以《花兒與少年》用旅行作為啟動這場真人秀的動機,因為旅行絕對是讓人的“生活能”顯露差別的大好時機,它給出陌生的生活場景,打破平常的生活節奏,用勞累、意外、驚喜,讓人顯露出投入生活的能力。

所以,這個節目會在某個瞬間,突然割開偽裝,亮出一種清闊遼遠的氣質,比如許晴在回不了旅館的夜晚,在異國的街頭哭泣,李菲兒丟了護照之後,在抓狂中反省。節目的節奏,到這裏慢了,被觀眾批評,但正是這些小磨難,刺激着人們分泌出“生活能”,放大它們,是放大旅行背後的生活儲備。

我曾為許多惡狠狠地表達生活熱情的歌感動,例如“投入命運熊熊火,不管得失怎麼量”,但現在我知道了,投入命運,得從細心整理好行李箱開始,在人世間,若想不白經歷浪奔浪流,得從把土豆絲切勻開始,生活生活,其實是曠日持久的習慣建設。

賣茴香卷的人生贏家

格拉納達是位於尼加拉瓜西部的城市,着實美得不像話。

古色古香的西班牙式建築,疏疏落落地散佈在纖塵不染的街道上,不計其數的湖泊,像上天撒落的藍色珍珠,星羅棋佈。

那天下午,輕柔的風兒像仙女的綢帶,拂來拂去,軟軟地吹着人的臉,我和日勝緩緩行經一家小店。靠近大門處的玻璃櫃裏,展示着我最喜歡的茴香卷,還有其他各式蛋糕。

信步走進店裏,小店佈置得十分雅緻,桌子鋪上繡着向日葵的白色桌布,配以木質椅子;一邊的小方桌上還放置了一台電腦、一堆旅行雜誌、兩張舒適的懶椅。

一名金髮碧眼的中年人,露着温煦的笑臉,語調輕快地説道:“歡迎,歡迎!”

我們坐下,我點了一個茴香卷,日勝要了一塊奶酪蛋糕,外加兩杯咖啡。

中年人轉到廚房去,不一會兒,我便聽到了磨咖啡豆的聲音;襲人的香味,像霏霏細雨,紛紛揚揚地落滿一地。

慢慢地啜飲着咖啡時,我舉目瀏覽。牆邊的一塊黑板,密密麻麻,全是手寫的英文,上面清清楚楚地寫着:完美的生活哲學——

一、自行支配自己的生活,對自己喜歡的事,常做、長做;對自己討厭而不得不做的事,嘗試改變心態。

二、簡單就是美,無慾無求便是人生至高的境界。

三、常常旅行,發掘真實的自我。對於所有的新事物,敞開心胸來接受。積極認識新朋友,尋找新的點子,再與他人分享你生活的激情。每一次在十字路口的迷失,都是你人生新的起點。

四、抱着感恩之心來看待世間萬事萬物,對於食物,每一口都應該細細咀嚼,讓它在味蕾上翻雲覆雨,帶來至高的享受,並充分感念這是天賜的恩情。

坦白説吧,這些話,並不能算是什麼醍醐灌頂的睿智語言;可是,把它們放在一起,又恰恰成就了一個完善圓滿的人生,一個隨心所欲、了無遺憾的人生。

細讀再三,十分喜歡。

這位名字喚作維特的中年人來自加拿大,他坦白地説:“過去,我在渥太華經營餐館,日忙夜忙,賺得盆滿缽溢,可是,我卻為此而典當了親情。婚姻破裂後,我除了錢之外,一無所有;我覺得,我的人生,根本就是一個可恥的失敗。”

於是,他結束了在渥太華的一切,外出旅行一年。來到了格拉納達這座寧靜美麗的城市,那顆疲憊的心、那顆千瘡百孔的心,突然找到了一個安恬舒適的停泊處。

他就這樣留了下來。

每天,用足心思去烘製高質量的糕點,他説:“我要尋找的,是那些能夠用心品出精緻滋味的人。”每塊小蛋糕,售價50至100科多巴(摺合新幣兩元半至五元),和當地其他店鋪的糕點相比,足足貴了五六倍。

一分錢,一分貨。那茴香卷,真是美味絕頂啊,千迴百轉的茴香,神出鬼沒地鑲嵌在圓潤光滑的面卷裏,吃着時,整個人好似被輕柔的雲霧層層疊疊地簇擁着。

一吃完,我立馬便説:“再來一個。”

“啊,你今天來得真巧,”他一邊把茴香卷遞給我,一邊微笑地説道,“明天,我便會暫時關閉店面,到巴拿馬旅行一個月……”

這時,有位婦人走了進來,用西班牙話和他熟絡地打着招呼。她要買十個茴香卷、十個胡蘿蔔蛋糕。他一點也不敷衍,手勢輕柔地用油紙去包,看他那小心翼翼的樣子,好似他所包裹着的,是一個個傳家寶……

如何成為孩子眼中的英雄

矛盾的答案

一位記者為了撰寫封面故事來採訪我們全家,她問我們的兒子希恩:“你對爸爸有什麼不滿?”

當時希恩大約有六七歲,他邊想邊説:“他很多時候都不在家……”

記者的眼神閃爍了一下,問他:“那你最喜歡爸爸什麼?”希恩不假思索地回答道:“他花很多時間陪我。”

記者記下了希恩的話,可我能看出,她並沒有完全理解。我解釋道:“如果希恩對我離開家無所謂的話,那就意味着我倆的關係並不怎麼樣。可他想要我待在家裏,因為我們花許多時間在一起,彼此都很愉快。”

做孩子心目中的英雄

在我和孩子們“約會”的時候,一般不會總是單獨和他們在一起,我會允許孩子們至少帶一個朋友來我們家,因為我想讓孩子們看到我是怎麼和他們的朋友相處的。我也想讓他們的朋友看到,我是個風趣的人,為此,還鬧出了不少趣事。有一次我女兒凱莉和她的一個小朋友在我們家玩,她們居然纏着我要給我“做頭髮”。

“噢不!你們不是真的想給我做頭髮吧?”我抗議道。“爸爸,來嘛!”凱莉央求着。我看到凱莉的朋友正盯着我,想看看我到底會怎麼反應。最後,我的自尊心迫使我做出了決定。我總説要成為孩子們心目中的英雄,那為什麼要違背自己的意願呢?“好吧,”我對她們説,“你們想怎麼折騰我的'頭髮就怎麼折騰吧!可你們不準剪掉,也不準染色,而且你們倆要答應和我一起吃晚飯!”

“好的好的!”她倆大聲叫起來。接下來的一小時裏,他們用摩絲、吹風機和另外一些工具把我的頭髮弄得不成樣子,我幾乎都認不出自己了:我的頭髮指向四面八方,我看上去就像一個外星人。

當我們走進比薩餅店時,我戴着墨鏡,兩個女孩兒遠遠地跟在我後面,因為她們不想讓別人知道她們和我是一起的。人們都盯着我看,幸好沒人報警。

我瘋狂的髮型令我成了朱利安小鎮的一個傳奇人物。接連幾個星期經常有老師和家長在街上攔住我,告訴我他們“聽説了我髮型的事”。我聽完後一笑了之,因為我達到了目的。我的孩子和他們的朋友們與我一起玩得很開心,我們聊天、歡笑,在一起度過了愉快的時光。我總説我想要做一個什麼都敢嘗試的爸爸,而這次我的頭髮替我發言了。

在日曆上記錄孩子成長的足跡

我的妻子多蒂一直在做一項不同尋常的工作,這項工作值得我用筆墨描繪一番。

多蒂每年都要買4本日曆,一個孩子一本。她挑出一些照片做主題,每過一天,多蒂就會在那天的空白處大致填上孩子們做過的事以及一些值得紀念的日子。她不能記下每天的事情,可她每月為孩子記下的日子已經令人讚歎不已了。這裏是去年秋天的一些記錄:

海倫,今天你上學了。爸爸接你放學,你們去雜貨店買了一個冰淇淋。

凱蒂今天在我們家舉行了一次舊貨出售活動。晚上我帶你去拉蒙拿城參加你的足球比賽。球賽太精彩了,你們隊一比二輸了。

第二天的記錄是這樣的:

在舊貨出售活動中凱蒂幫了爸爸和媽媽很大的忙,然後咱倆一起看了籃球比賽,波士頓隊在第二場輸給了奧克蘭隊。

希恩,今天你當選為大學一年級的班長,我真為你自豪!盧克和你一起回家,你倆玩了一個晚上。他打死了一隻蠍子。

凱莉,今天你為上學買新衣服,收穫頗豐。

除了在這些小方塊裏記下一個月中每天發生的事,多蒂還收集了一些留影、證書、剪報、獎章以及當月一些能記錄下孩子們成就的東西。這些大事記都按月分類,或和照片貼在一起,這樣當月發生的事情便一目瞭然。你可能認為這些日曆就像是一本剪報本,可裏面採擷的點點滴滴令人回味無窮。它使我們回想起生活中平凡卻有意義的歲月,留下了彌足珍貴的記憶。

我們發現孩子們也和我們一樣對這些日曆很感興趣。希恩特別喜歡帶他的朋友們到家裏看這些日曆,讓他們瞧瞧媽媽都為他記下了什麼。當他和朋友們分享生命中這些珍貴記錄的時候,你可以看到他眼中閃爍着自豪的光芒。希恩或許並不明白這到底有多珍貴,但有一件事他是明白的:這些日曆代表着媽媽對他生命的重視,對他的姐妹們也是如此。這些記錄能令他想起他和家人共同度過的美妙時光;提醒他爸爸媽媽是多麼願意花時間在他身上,介入他的生活。還有什麼比這更重要呢?

輸在起跑線的德國孩子

前幾天,我到德國做短期小學教育培訓,就住在一位旅居德國的朋友家裏。朋友有一個8歲叫思成的兒子,很是活潑可愛。

可幾天下來,我有些疑惑了,作為學生的思成每天好輕鬆,就沒有見過他學習,而更奇特的是,作為家長,朋友沒有像我們中國父母的兵荒馬亂——沒有像我們一樣為孩子着急和不停地督促孩子學習。

看着孩子很多時候都在玩耍,我忍不住問他,你不擔心兒子的學習?朋友告訴我,在德國,是禁止過早和過度開發孩子的智力的。朋友接着講了他這幾年和兒子的經歷。

來到德國,兒子四歲,朋友到處找幼兒園,可是所有幼兒園沒有年級,所有年齡的孩子都混在一起,每天也沒有像中國一樣的知識教育,這裏只有基本的社會常識教育,比如不允許暴力、不大聲説話等,孩子經常是在玩耍,是在各自感興趣的與手工製作活動中,主動做自己喜歡的具體的事情,來訓練孩子的動手能力。為了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朋友在回家後,就自己教孩子一些基本的文化知識。

兒子6歲這年,朋友很心急,就向學校老師提出,能否額外教兒子一些東西,因為兒子在他的課外輔導下,早已經學會了基本的閲讀、書寫和簡單的數學計算。可讓他沒有想到的是,老師當場表示反對,並説:“您應該讓您的孩子與其他孩子保持同步,德國是禁止學前教育的。”老師進而解釋説,“孩子智力被過度開發並不是一件好事情,因為必須給孩子的大腦留下想象空間。過多的知識會使孩子的大腦變成了計算機的硬盤,長此下去,孩子的大腦就慢慢地變成了儲存器,不會主動思考了。”

可朋友對德國禁止學前教育的做法還是不太理解。為了搞清楚這個問題,朋友專門請教了德國的教育人士,他們讓找《基本法》來看。是的,聯邦德國《基本法》(即憲法)第七條第六款明確規定,禁止設立先修學校。可朋友還是不明白德國憲法為何這樣規定,只好再請教有關的教育專家。他們告訴我,孩子在小學前的“唯一的任務”就是快樂成長。因為孩子的天性是玩耍,所以要做符合孩子天性的事情,而不應該違背孩子的成長規律。

從此,朋友也便照着這樣教孩子,朋友説,這樣自己很輕鬆,孩子也快樂,成長也比較健康,也沒有以前想象中的會變笨,反而活潑可愛,動手能力強。

這天下午,朋友説自己今天有空,決定帶孩子去郊外野炊。面對我的驚奇目光,朋友告訴我,德國學校都是半日制的,下午沒有課,只有課外活動。

在欣賞了四周的美景後,朋友和他孩子就開始了野炊的準備。我和朋友聊着天,朋友並沒有忙着做這做那,而是指揮孩子做。別看這孩子才八歲,可動手能力特別強。他先按照之前列下的清單一一檢查物品,再擬定操作順序,一件一件地去做。撿柴,搭灶台,找野菜,淘洗、清理菜品,一樣樣擺放整齊,最後在父親的幫助下炒制,加上帶好的熟品菜,這次的野炊真是豐富多彩。朋友告訴我,來到德國,孩子經常做家務和實踐活動,動手能力漸漸提高了,不再是原來在國內那樣衣來伸手飯來張口了。

朋友還告訴我,德國除了禁止學前教育,英語三年級才開始學習,小學四年級畢業,根據老師推薦升學,學習技工、中專或上以後能上大學的文理中學,重視實踐課程,抽象的數學學習進度至少比中國晚兩年。如果説在上學前對孩子非要進行“教育”的話,那“教育”的重點只有三個方面:基本的社會常識;孩子的動手能力;保護孩子情感胚胎,培養情商,培養領導力。

德國的孩子在起跑線上已經輸給了中國孩子,但自諾貝爾獎設立以來,德國人(含移民美國、加拿大等國的德裔)獲得的諾貝爾獎人數將近總數的一半。換句話説,8200萬的德國人分享了一半的諾貝爾獎,而全球另外60多億人口只獲得了剩下的一半——這的確值得我們中國家長深思啊。

標籤: 哲理性 六篇 文章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meiwen/zheli/r7g4jn.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