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經典美文 >哲理 >

有關人生哲理的美文

有關人生哲理的美文

隨着網絡文化的發展,美文的概念已經不限定於某種文體,或某類內容。小編收集了有關人生哲理的美文,歡迎閲讀。

有關人生哲理的美文

有關人生哲理的美文【一】

在這黃昏下的寺廟中,孤獨的我坐了下來,環顧四周,遊人稀少。風吹過,廟中的鐵馬,發出叮噹的聲響,悠長而空曠,卻更是顯出了寺廟的靜謐。在這樣的安靜中,心中泛起的種種愛恨漸漸平和,一如清澈的泉水,我才又一次獲得屬於自己的呼吸。明心方能見性,當重新觀照到自己的心,才能平靜地看到那緊緊困擾着自己的羈絆。

一個人的生命可以因為另一個生命而不同,也可以為此而改變自己習慣的生活。可以説這是一種對自我的放棄,但也可以説是對自我的追求。因為,當明白自己生命想要追尋的意義時,一切已經與她密不可分。佛説:放下我執。但是放下她呢?她在自己生命中又有着怎樣的意義?只不過,生活的軌跡為了她可以改變,但是失去交集後,一切也只是空虛的念想。“諸法唯緣能起,莫不從緣所生。”愛,因這緣分而生,卻也因這緣分而盡。有情無情,也無需再去爭辯,因為心一旦背離,愛就失去了本身的意義。

生命變幻無常,終歸消亡。而一切的離去聚散卻也正如同雨打風吹,在無奈中飄搖。紅塵中的我,只是用一顆真摯的心在認真感受,我知道認真的心才能換來真正的生活,也是這短暫塵世不會虛度的憑證。但是,當另一顆心已經漠然遠去,執着也只是寄託於虛空的一片枯葉,在寒冷中默默落下。所謂念念生滅,事物都是處於無常的變遷中,不可能有永恆的可以把握的實體,所有的生滅只是幻想,因為迷惑而執著以為有的,其實本就無所謂有,也無所謂無。

佛雲八苦: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愛別離苦,怨憎會苦,求不得苦,五陰熾盛苦。這五濁世界又有多少人為了無明的痛苦而倍受折磨,而這愛卻又是最痛楚的刺傷。相愛,牽手,離別,背棄,種種故事化作了繁複的紅塵,轉瞬即逝的快樂瞬間化作利刃,毫不留情的划向心靈。哀歎聲混成了世俗的音聲,為了脱離這苦海,世人開始膜拜,用虔誠換取心中的寧靜。但拈花的佛微笑着,你永遠猜不透這笑容背後的神祕。

如果説塵世本無可以把握的實體,那麼在短暫的一生中,一個人又需要印證多少離合聚散。既非永恆,那麼追求永恆就成為痛苦的種子,但我明白生命總在痛苦中凝聚。追尋的意義在一段時間會失去聲音,陷入深深迷茫,但是,既無意脱離這紅塵,那麼人就總還需要在苦海中尋求。儘管萬物本性空,不必執着,但仍需保持一顆真誠的心,只有這樣的心才不會讓自己迷失,不會讓生活變得輕浮而失去它本應有的重量。

因為這就是紅塵,僅此一生的紅塵。

有關人生哲理的美文【二】

人生要留白,一絲淨土,卻趣味橫生。然此空白並非什麼都沒有,乾乾淨淨。就像文學,不着一字,言有盡而意無窮

中國畫多用“留白”,即所謂的“計白當黑”“以無為有”。通俗地説,就是匠心獨到地在畫面上留以空白。畫家的神來之筆、畫幅中最能引人冥思遐想玩賞不止的'地方,往往是由於“留白”。我們常説“有心恰恰無”,“留白”即是“無”的表現。哲理中“道以無為大,大而無所容”,説的也是這個意思。

金無赤金,人無完人。在我們的生活、工作、學習中,給自己留一點空白,也給他人留一點空白,你會發現生活原來是那麼有滋有味、豐富多彩,在遺憾中體味人生的道理,明白人生的意義。

美麗的維納斯雕像是一件藝術品,代表着缺陷之美,那麼有韻味、純潔,讓人陶醉。在我們實際生活中,我們往往追求一種完美,極其苛刻,使自己陷入困境,壓得喘不過氣來。任何的完美都是相對的,這個世界上根本就沒有真正意義上的絕對完美!

給自己心靈留一點空白,讓自己有喘氣的時候,擺脱各種煩惱、壓力,不讓快樂、生氣過來侵蝕自己的靈魂,讓自己靜一下,什麼都不想,也許是最好的休息方法。

給自己心靈留一點空白,人無完人,我們不必過於嚴格的要求自己,缺點也許對我們必不可少的,不必陷入苦惱之中,太完美的人,他人也許不會想接近你,盡情的歡笑,瀟灑的過走一回。

我們幹任何事情都不能太過於絕對,留一點餘地給自己,留一點空白給自己,好讓自己有迴轉的餘地,在世事應酬中瀟灑自如。過於絕對,只有自己害了自己,自己想要退的時候那就比較難了,

給他人留一點空白,我們人際交往中,如果毫無保留的把自己坦白給他人,那隻會傷了自己,傷了他人,留一點空白才是最真的選擇!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留一點空白,學會保護自己。

給他人留一點空白,別人有自己的個性,人格尊嚴,我們不必要求別人什麼,把自己的價值觀念強加於他人身上,才能愉快的跟人相處,欣賞對方的優缺點,創造一個融洽的人際環境。

人生本來就是由酸甜苦辣組成的,人生不可能一帆風順,我們不必強求什麼,留給自己一點空白,平平淡淡才是真,在淡泊之中悟出人生的真諦。寵辱不驚,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望天上雲捲雲舒。

給人生留一點空白吧。那空白其實很可愛。它像一段激昂樂曲中的幾個休止符,像一本寫滿字跡的稿紙中夾雜的幾張白紙,像現代化的樓羣中裹挾的幾片綠地,像山雨飛濺中的那幾處能避雨的小涼亭……

給人生留一點空白吧。那空白不是空缺,更不是蒼白。它以靜滋養着動,以無提攜着有。它給人的精氣神兒充電,給人的底氣打氣。它是智者故意製造的“人生短路”,而“短路”恰恰能幫助他們更好地上路、前行。

給人生留一點空白吧。人應當像熊那樣到時候就冬眠,像湖水那樣到時候就冰封,像羣山那樣到時候就光禿禿。人生本來暗藏玄機無限,許多時候,馬不停蹄、綿延不斷可能是一種愚蠢,而常走短歇、時斷時續才是一種智慧。

留一點空白,這是人生的真理;留一點空白,這是生活的智慧。讓我們思考一下世界的一切,在留一點空白中得到發展,在失去中得到所要,在遺憾中得到圓滿,在哭聲中得到歡樂,揮揮手告別失去,以一顆平常心對待一切,微笑的對待空白。

留一點空白,不要讓生命失去本色;留一點空白,讓生命煥發色彩。

有關人生哲理的美文【三】

我們活在這個世界,每天都在與世界糾纏着。人羣時時刻刻在流動着,思維很少能停止下來。就像這白天黑夜的交替,分別與重逢,喜歡與淡漠,接受與排斥,最後都會有一個結果,我們和世界握手言和。

每次在站台,風吹過來的感覺讓我有一種想飛的慾望。也許我們的每一次離開和每一次歸來,都帶着某種程度的慾望。有人的地方就有聲音,沉下來的心底,裝着最簡單的行囊。一生在路上,很長,很短。長到看不見歲月的底線,短到只有清晨和黃昏。

人流中又流行起了喇叭褲,想起了那年,穿喇叭褲,彈吉他,看《排球女將》。 那年,騎自行車,有男孩子吹着口哨,長裙黑髮,眼睛裏都是希望。那時,愛情友情高於一切,與同齡女孩徹夜長談,共枕同眠。一個人可以抱着書本,站在橋邊,坐在草地。過了許多年,忽然就不想孤單。人在成熟的時候,是融入於人羣的圓潤。那種享受孤獨的心境,年輕時倒是更甚。

不知道那個為了看見心儀的女生爬上高高的樓頂等着她路過的男孩,是不是會在某個時刻,懷念這份情感。因為年少,就會肆無忌憚。連喜歡也會渲染的驚天動地,而到了懂得的時候,愈加內斂,不流露,不動聲色的漸行漸寬。

年邁的婆婆説,每當拉動窗簾的時候,就會對自己説,又是一天。年少時,時間總是用不完,可以胡鬧,可以犯錯,可以理所當然,因為還有機會可以重來。年老時,時間總是很短暫,指縫間溜走的就是老去的路徑,再也經不起任何風雨,只能靜等歲月的安穩。

一晃間,就是十年。跟在身邊的同事翻來來到我身邊的便籤,落款是2007年。其實還在更早的時候,她們就在我身邊,能有多少人,每天陪在身邊,十年如一日的支持着我們。愛,在彼此間不用語言。有幾個能攜手同行的夥伴,真的是世間最讓人安心的温暖。

太多東西是不能用金錢衡量的,人活在世上,是因為我們擁有情感才高於世間萬物。不能枯竭的靈魂,來源於對情感的喚發。愛和恨都是值得尊重的,我們付出了,不計較得失。敢於付出,熱愛生活,就是最好的情感。

從一個地方到另一個地方,一段路程而已。從生到死,一場經歷而已。想起温暖的人,點滴都值得去回憶。曾經温暖過我們的人,都值得我們銘記。內心越豐盛,表面越是雲淡風輕。看過了,看見了,看透了,看清了,看輕了。

四月總是伴隨着一季的綠,這時候的綠是由淺到深的。有些枝頭掛着嫩綠的新葉,有些樹木已經在老綠中開着繁花。前幾天還是撲面而來的油菜花,在這幾天已經結籽子。留下星星點點的黃色花兒,春深了,一切都是美好。日常中,左手一盞千年的燈火,右手握着文字的執着。煙火紅塵中,缺不了的人間味道。筆下,留下的更多的是花開風起月明雪落。

我們像一株老藤盤桓在歲月的枝幹,靜默的根系裏深深的汲取。滋養着日月裏的繁瑣,一步一步實實在在的行進。一些浮躁的東西,在漸漸沉澱中,洗淨纖華。就算是提着青菜的手,也會帶着詩意的心。生活不能沒有詩心,再忙碌也要學會沉穩以對。

昨日雪如花,今日花如雪。山櫻如美人,紅顏易消歇。櫻花在四月的中旬絢爛的開了,一開就驚豔了時光,那種開的不顧一切的姿態,打動人心。有一種東西,直抵心中,讓我們觸摸到一種精神的温度。不管不顧的開,自然放鬆的落,短暫也要輝煌,用力一定出彩。

四月的山中,炭火熏製着春天。 風送來草的種子,滿地綠意。細雨打濕了青苔,嫩綠的葉子掛上了晶瑩的水珠。拾級而上,信步而來,到處都是清新。眼前的水面,升騰起霧濛濛的蒸汽,隱隱約約的看不清遠處的青山。有家户人家,燉了香噴噴的臘味。於是圍桌而坐,有小酌怡情,有暢飲開懷。生活是一段又一段的銜接,時而熱熱鬧鬧,時而冷冷清清。愛這俗世裏的煙火,也愛那水面上的朦膿。觸手可及,樂此不疲。

四月的雨水特別的多,纏綿柔軟,帶着絲絲清涼,陪伴着季節的成長。城市,鄉村,都在季節的風雨中,默默的續寫着生活的讚歌。有人説:我摘滿桃枝,你卻説梨花清麗。是啊,我們都有過錯過的遺憾,都有過迷惑的不解,都有過不甘心的哭泣。到後來,時光的影像裏,這些都是底色。

歲月有痕,我們要好好過。

標籤: 人生哲理 美文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meiwen/zheli/qqmldj.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