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經典美文 >哲理 >

你需要有未來三十年最重要的能力人生哲理

你需要有未來三十年最重要的能力人生哲理

(01)

昨天北京大雨,來了幾隻海龜朋友避雨聊天。

大家談的是陳志武教授的一篇文章:

……在美國金融和硅谷高科技行業中,印度裔高管遠超華裔。大家熟悉的谷歌、微軟、Adobe、軟銀、花旗集團等公司的CEO都是印度人,在這種級別的美國公司中似乎想不起一箇中國人CEO。公司副總裁一級的印度人就更多了。而且,不只是美國企業界裏中國人和印度人的反差這麼大,在大學裏也如此。比如,幾年前美國主要商學院中,有12個在選拔招聘商學院院長,其中有10個給了印度裔聘書,沒有一個給中國裔(摘自陳志武《陳志武:為什麼世界一流大學不愛招中國學生?》)。

對於這個現象,海龜們高度認同,身有同感。

文章中,陳志武教授稱:

中國人天賦好,又聰明勤奮,但為什麼結果會如此失望,跟美國、印度和其他國家的人差別那麼大呢?

答案主要在兩方面,一是教育理念、教育方法,包括中國父母對子女的養育方式,另一方面是儒家文化,尤其是壞在我們推崇的“順從聽話”和孝道文化上,這些文化烙印實際是中國人一輩子的包袱,走到哪裏都無法丟掉,到哪裏都吃虧。

可是這個“順從聽話”的包袱,是怎麼背上的,又該如何放下,放下這隻包袱又該背上哪個?

這些問題,還沒有説清楚。

(02)

幾年前,有個碼字朋友,閉門創作電視劇本。

半年過去,他夾着厚厚的劇本,出門去找製片人。

還真被他找到了。監製看了劇本,驚歎道:哎呀媽,天才的傑作呀,2000元一集,賣不賣?

賣,賣賣賣……他激動的淚花盈盈。

監製:那就得按照我的要求改,劇情還不夠熱辣,漂亮寡婦得有一個,純爺們的土匪不能少,把寡婦劫進土匪窩,那觀眾老喜歡啦。

他囁囁:我這是個都市言情劇……

監製:都市咋了?都市就沒土匪了?告你説現在土匪老多了……你跟錢沒仇吧?

他:……沒仇。

沒仇就改!

回去修改半年,再回來,咦,監製早就辭職了,現在是個新來的監製。

新監製:這啥玩藝呀?不是都市言情嗎?你咋給弄出土匪來了?到底是外行,根本不知道啥叫電視連續劇,來來來,聽我給你上一課……

他回去,把第一稿找出來,再拿回來。

新監製:本子倒是個好本子,就是人物命運太平淡了,你得虐狗呀,各種花式虐狗,往死裏折磨主人公,觀眾老喜歡了……加一段主人公商戰失敗,血本無歸的劇,否則這本子我們不買……

再回去改,回來後監製又辭職了,新監製又有新的要求……

如此折騰一年半,他一分錢也沒拿到,無以為生。悲憤的撕碎劇本,淚流滿面的大罵:騙子,全都是騙子,合起夥來騙我……嗚嗚。

這個朋友,就這樣消失了。

到現在也沒消息。

(03)

李尚龍寫過一個故事,説一個女孩,與男朋友戀愛長跑三年,終成正果。

結婚後,小日子過得熱氣騰騰,還讚了一筆錢。

女孩的舅舅,想弄個煤老闆乾乾,急需人入股,就盯上了女孩這筆錢。

女孩是猶豫的,但丈夫聽了,卻心急火燎,催促女孩把錢取出來。女孩拗不過,只好依從。

——不曾想,舅舅投資失敗,血本無歸,雞飛蛋打。

丈夫頓時崩潰了,揪着頭髮痛哭失聲,大罵妻子不攔阻他。妻子委屈的解釋,説自己攔阻過,可是攔不住。

既然你當初沒攔住,那就只能繼續吵下去。

此後,女孩生活在一個可怕的環境中,丈夫三天兩頭不停的埋怨。終於有一天,女孩崩潰了,站在窗口大喊道:你要是再逼我,我就從這裏跳下去!

丈夫喊了聲:你有種就跳!

女孩真的跳了。

講完了這個故事,李尚龍流着眼淚寫道:活着,活着才能改變這個世界。

——但李尚龍錯了。

有些人註定無法改變這個世界。

從一開始,他們就被人有意識的,剝奪了這個能力。

(04)

前面兩個故事,共同的特點是,面對外界的無理逼迫與索求,當事人完全無法對抗。

他們沒有保護自己的能力。

——從上古時代,中國人就面臨着無法保護自我的困境,為此演化出來許多奇奇怪怪的東西。

比如説,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

比如説:表現自己的大量,才是真正的威風。

比如説:吃苦耐勞,埋頭苦幹。

比如説:只問耕耘,莫問收穫。

就是一個忍字。

(05)

之所以要忍,那是因為中國人疏離於羣體規則。

許多父母都不知道如何與別人相處,更無法在這方面教導孩子。自己遭遇到了不公,唯有一個忍字。孩子遭遇到了不公,無從解釋,無從解決,只能求助於雞湯大師,給孩子灌輸些無私奉獻的正能量。

有些孩子是很認真的,被灌得久了,就磨拳擦掌,準備好好的奉獻一番。

(06)

新東方俞敏洪老師,在一所大學演講時説:

他讀大學的四年裏,每天堅持打掃宿舍衞生,為同學們打開水,以至於他們宿舍從來不排值日表。當沒開水了的時候,同學們就會自然而然地問:俞敏洪,怎麼還不去打水?

這個是名家現身説法。

多年後,俞敏洪的新東方初具規模,他需要尋找合作者。於是就跑到美國和加拿大去找他的那些同學。為了讓同學們感到他不會虧待老同學,他便大把大把地花美元,期望這美元能打動同學的心。後來同學們果真回來了,但是理由卻有些令俞敏洪十分意外。他的同學們説:“俞敏洪,我們回去是衝着你過去為我們打了四年水。”

當我們為俞敏洪老師的經歷感動之餘,就會感覺怪怪的。

我們只想知道——如果你在學校寢室掃四年地打四年水,卻沒一片美元給大家,大家會跑來替你幹活嗎?

(07)

當然,俞敏洪老師的意思,是説成就大事業之人,不計較雞毛蒜皮的小付出。這個理念是常規的,它要求一個相對穩定的社會環境,要求一個長線精準的人生目標——但,絕大多數孩子,都是普通人,而且居處於變動激烈的時代。

在短促劇烈變動的環境中,無言的付出如沉沒之舟,只能趴在爛泥裏,眼看着千帆競過而痛苦於心。

簡單説,默默付出不吭一聲,只問耕耘不問收穫,實際上是靜態社會的一種被動期待——期待着我所有的付出,在日後有個公正回報。

一種長線博弈。

長線博弈,在農業時代千年不變的固化環境中,有時候真的有效果。

但,當這個規則進入到商業時代,尤其是出了國門,就立即變成了蠢行!

(08)

荷蘭學人魏蔻蔻,在國內接受的,也是俞敏洪老師式的教育。

默默勞作,無怨無悔。

所以她到了荷蘭,就立即衝進實驗室,擼起袖子大搞衞生。

實驗經理震驚的看着她,臉上清晰寫着:這個中國小囡,腦殼不是進水了吧?

但魏蔻蔻持之以恆的幹下去,如此多日,荷蘭實驗經理恍然大悟:原來這個中國小囡,她的愛好就是打掃實驗室。

那以後實驗室的差事,全歸她了。

一定要滿足她這個高尚滴愛好。

到了這一步,魏蔻蔻才醒過神來:感情這老外,跟中國人的思維方式,完全不一樣。

中國人的規則,是沒有規則。如果你想獲得小紅花,那就要熱愛勞動,把掃地打水的活承擔起來。幹上一天兩天,嘿,老師獎勵你一朵小紅花,這次交易,就圓滿完成了。

但商業規則下的西洋人,不是這麼玩。

西方人的羣體規則,講究個談判。

如果一個西方孩子,想獲得小紅花,就要站出來,對老師説:老師,我認為我應該獲得一枚小紅花。

老師就會問:憑什麼?你誰呀你?你有什麼資格獲得小紅花?

西方孩子就會説:因為我幫了一箇中國小朋友,中國小朋友特喜歡勞動,所以我把自己的工作,全給她了。我幫助了中國人,有資格獲得小紅花。

老師:OK,你熱心助人,果然是個好孩子,小紅花給你。

——這不是在説笑,這是在美國華爾街天天發生的事兒!

在華爾街,中國籍的職員們埋頭苦幹,渴望升職。而印度來的三哥,卻直接跑去找高層:嗨,各位嚎,我是印度阿三,你們不認為來自東方的我,最擅長於協調高層和東方職員的關係嗎?如果公司明智的委任於我更重要的管理工作,我想我是不會推辭滴。

就這樣,在美國,在西方——包括現在商業化氛圍濃烈的國內城市,只會默默無言奉獻的',分別進化成兩種不同生物。

更多的付出,是奉獻者的墓誌銘。

更高的職位,是談判者的通行證。

(09)

是時候了。

商業經濟發展30年,新一代的年輕人,是應該學習談判技巧的時候了。

新的時代,新的規則。

不是説孝順老人不好,在保持傳統的同時,獲得更有效的現代談判法則,豈不是更好?

要想掌握談判技巧,第一是必須要有明確的個人權利意識。

商業談判,是典型的個體文化,以個人為單位。你的人格必須是獨立的,明確知道自己的權利邊界。只有獨立的個體,才會在他人闖入自我權利領域時,立即拉響談判的警報。

第二個,要意識到,權利非爭取而不可獲得。

無論是東方西方,人性是不變的。

所有人都會選擇最適合於自己,而把最棘手的工作交給你。

西方的孩子,打小就被訓練明確個人規劃,為個人權利努力爭取。所以他們習慣於爭取更利於發揮自己特長,又能事半功倍的任務,而中國的孩子,總會被安排去做所有人都不擅長、自己最不喜歡的工作。只有責任沒有權利,只有義務沒有成就。

不要相信廣告裏的付出總有回報,付出只有更多的付出,主動爭取才有回報。

第三個,説出自己最擅長的,並明確要求。

每個人都有優勢劣勢,優勢能夠讓你成就事業,劣勢讓你竹藍打水。別再枉費圖勞想變得完美,你的要求不明確説出來,就不會有人知道。

——不要急於尋找什麼語言技巧,比這更重要的,是權利意識明晰。權利明晰,頭腦就會清醒。頭腦清星,語言表達就會簡單明白。

第四個,團隊或羣體的目標並不重要,你才是最重要的。

實際上,羣體或團隊的目標,也是歸屬於某個具體的人,你是因為與團隊目標有交集而融入。而如果你的個人目標被弱化,就意味着權利被剝奪。參加一場剝奪自我權利的工作,不會贏得他人尊重,只會讓人感覺你的智商需要充值。

你的目標,沒理由與別人構成衝突。尋找自我與他人目標的最大交集,是未來三十年最重要的智慧。而放棄權利無言屈順,就意味着對自我與他人的最大不負責任,意味着自我放逐與悲哀的失敗。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meiwen/zheli/87lnl7.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