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經典美文 >哲理 >

不完滿才是人生哲理

不完滿才是人生哲理

每個人,都在爭取一個完滿的人生。但也許不完美的才是人生。以下是小編收集的相關文章,僅供大家閲讀參考!

不完滿才是人生一

著名學者季羨林曾説過:“每個人都爭取一個完滿的人生。”然而,自古及今,海內海外,一個百分之百的完滿的人生是沒有的。所以我説,不完滿才是人生。

確實,對於人生來説,是沒有完滿的,如同蘇軾在《水調歌頭》中寫的“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人總是在挫折、打擊甚至迫害中生存,人總會有缺陷、不幸與苦難,可是正因為如此,才激發着人們追求更加完滿的人生。

唐朝時東渡前往日本傳授佛經的和尚鑑真,為了中日兩國的友好交往,也為了向日本宣傳佛法的博大精深,曾經六次出海到與我們隔海相望卻路途十分艱險的國家。甚至在那最後一次的出海途中,鑑真已雙目失明瞭,有人勸過他放棄,也有人感歎他人生的不幸與不完滿,可是他堅持自己的意志,最終抵達日本,並且成為中日兩國友好交往的重要見證,還為日本留下了不朽的建築名作——唐招提寺。

另一與其相隔八百多年的使者張騫也曾為西漢絲綢之路的開闢立下了汗馬功勞,雖然其名聲已享譽古今中外,但其經歷的困難和坎坷已實非常人所能想象。他本來率領100多名隨行人員,從長安出發前往西域,首先與月氏建立友好關係,可是當他匆匆穿過其必經之路河西走廊時,不幸碰上匈奴的騎兵隊,全部被抓獲。於是他被押解到匈奴王庭面見當時的軍臣單于,匈奴單于為了軟化、拉攏張騫,打消他出使月氏的念頭,進行了種種威逼利誘,可是均未達到目的,張騫始終堅持“不辱君命”“持漢節不失”,後來被扣留在匈奴十年之久,在經過一次又一次磨難後,最終光榮地完成使命,被封為太中大夫。

正如朱光潛先生所説:“這個世界之所以美滿,就在有缺陷,就在有希望的機會,有想象的田地。”霍金正因為全身癱瘓,無法發聲,無法同常人一樣健康生活,所以他才會盡力開發自己的大腦潛能,在統一20世紀物理學的兩大基礎理論方面走出了重要一步,成為“宇宙之王”;海倫·凱勒正因為盲、聾、啞,所以才會盡力開發其他的感官,最終考上了哈佛大學,甚至被喻為19世紀除拿破崙之外最偉大的人物之一。這樣一來,原來的缺陷、不幸、苦難最終變成使我們更加完滿的積極因素,逐漸完滿的`人生不是更值得擁有嗎?

“生活總是讓我們遍體鱗傷,但到後來,那些受傷的地方一定會變成我們最強壯的地方。”朋友們,讓我們積極面對不完滿的人生,用你的樂觀、長處去戰勝缺陷、不幸,這樣才能創造出一種圓缺式的美感,一種別樣綺麗的人生。

不完滿才是人生二

每個人,都在爭取一個完滿的人生。然而,世界上沒有絕對完滿的東西。太陽一到中間,馬上就會偏西;月圓,馬上就會月虧。所以,有缺憾才是恆久,不完滿才叫人生。最好的境界就是花未開全,月未圓。求缺的人,才有滿足感。

禪的境界,彷彿一潭湖水,有人投下石子,蕩起漣漪,湖水默默化解,最終歸於平靜。心若如湖,氣象萬千。接納所有的快樂,悄然化解每一次的不如意。四季轉換,風景不同,而湖卻永遠是湖。上善若水,温潤清新。

真正的修行不是逃離,不是躲避,而是欣然的面對,全然的接受,接受此刻正在經歷的一切好與壞。唯有當我們真正完全接受時,我們才明白一切的好與壞都只是自己的分別。擁有寬容,我們將一生收穫笑容。

認識一個人靠緣分,瞭解一個人靠耐心,征服一個人靠智慧,和睦相處靠包容。人,相互幫扶才感到温暖;事,共同努力才知道簡單;路,有人同行才不覺漫長;友,相互記掛才體味情深。與人為善,不遺餘力地成就他人,不知不覺也成就了自己。

當你忘了自己的過去,滿意自己的現在,漠視自己的未來,你就站在了生活的最高處。

當成功不會讓你太高興,失敗不會把你怎麼樣,平淡不會淹沒你時,你就站在了生命的最高處。

當你以微笑的心想到了過去,以希望的心向前看,以寬厚的心向下看,以坦然的心向上看時,你就站在了靈魂的最高處。

心善,是大愛無疆的蔓延;心寬,是足智多謀的恬靜。心正,是透明的開誠佈公;心靜,是笑看風雲的舒暢和洗心革面的超然;心怡,是心中總懷一種樂觀向上的獨特情愫;心安,是知足常樂的最大內涵;心誠,是人們最終必須追逐的一種高風亮節。

心不要太大,容下自己就好;心不要太小,容下他人就好。心不要太熱,温暖自己就好;心不要太冷,温暖他人就好。心不要太軟,原諒自己就好;心不要太硬,原諒他人就好。心不要太亮,照耀自己就好;心不要太暗,照耀他人就好。

修得胸中雅量,蓄得一生幸福。人生,要面對自己、他人和自然萬象。自己是最大的對手,他人會影響你的生活,萬象是無法超越的存在。心寬之人,承認自己有弱點,明白他人沒義務向着自己,懂得順應天道。心如荷塘,越寬,眼中污垢越少,幸福越多。

標籤: 完滿 人生哲理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meiwen/zheli/4v24qq.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