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經典美文 >摘抄 >

朝花夕拾摘抄及賞析

朝花夕拾摘抄及賞析

《朝花夕拾》裏作者魯迅用夾敍夾議的方法,以青少年時代的生活經歷為線索,真實生動地敍寫了自己從農村到城鎮,從家庭到社會,從國內到國外的一組生活經歷,抒發了對往昔親友和師長的懷念之情,同時也對舊勢力、舊文化進行了嘲諷和抨擊。下面小編收集了朝花夕拾摘抄及賞析,供大家欣賞。

朝花夕拾摘抄及賞析

篇一:朝花夕拾摘抄及賞析

片段:

東京也無非是這樣。上野的櫻花爛熳的時節,望去確也像緋紅的輕雲,但花下也缺不了成羣結隊的“清國留學生”的速成班,頭頂上盤着大辮子,頂得學生制帽的頂上高高聳起,

形成一座富士山。也有解散辮子,盤得平的,除下帽來,油光可鑑,宛如小姑娘的髮髻一般,還要將脖子扭幾扭。實在標緻極了。

賞析

東京也無非是這樣”中“無非”理解為(“不過”),表達出作者(對清國留學生的厭惡,和不屑與之為伍)的情感。“這樣”指代(留學生的醜態),為下文作鋪墊,體現了作者的失望、矛盾、痛苦、厭惡。“確”表示另一種更大的可能性;“但”表示補充説明,“但”字後面的話是作者真正想説的內容。

片段:

不必説碧綠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欄,高大的皂莢樹,紫紅的桑葚;也不必説鳴蟬在樹葉里長吟,肥胖的黃蜂伏在菜花上,輕捷的叫天子(雲雀)忽然從草間直竄向雲霄裏去了。單是周圍的短短的泥牆根一帶,就有無限的趣味。油蛉在這裏低唱, 蟋蟀們在這裏彈琴。翻開斷磚來,有時會遇見蜈蚣;還有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樑,便會啪的一聲,從後竅噴出一陣煙霧。何首烏藤和木蓮藤纏絡着,木蓮有蓮房一般的果實,何首烏有臃腫的根。有人説,何首烏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於是常常拔它起來,牽連不斷地拔起來,也曾因此弄壞了泥牆,卻從來沒有見過有一塊根像人樣。如果不怕刺,還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攢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葚要好得遠。

賞析

作者用“不必説……也不必説……單是……就有……”這樣一組詞語,引出13種景物(菜畦、石井欄、皂莢樹、桑葚、鳴蟬、黃蜂、叫天子、泥牆根、油蛉、蜈蚣、何首烏藤、木蓮藤、覆盆子)、4件趣事(找蜈蚣、按斑蟊、拔何首烏根、摘覆盆子),前兩個“不必説”略寫百草園概貌,“單是……就有……”則比較詳細地寫百草園一角“短短的泥牆根一帶”。先用兩個“不必説”宕開一筆,突出“單是”的內容。既然“單是”已趣味無窮,可見園子裏佳趣俯拾皆是,渲染了百草園是“我的樂園”的感情色彩。寫景層次井然,條理分明。前一個“不必説”寫靜物由低到高,後一個寫動物由高到低。整體部分從植物寫到動物,局部部分則由動物寫到植物。

片段:

我忐忑着,拿了書來了。他使我同坐在堂中央的`桌子前,教我一句一句地讀下去。我擔着心,一句一句地讀下去。

兩句一行,大約讀了二三十行罷,他説:——

“給我讀熟。背不出,就不準去看會。”

他説完,便站起來,走進房裏去了。

我似乎從頭上澆了一盆冷水。但是,有什麼法子呢?自然是讀着,讀着,強記着,——而且要背出來。

賞析:

描寫了“我”對五猖會的熱切盼望和父親的阻難,表現了父親對兒童心理的無知和隔膜,含蓄地批判了封建思想習俗的不合理。魯迅説出了孩子在父母毫不顧及孩子心理時的無奈和厭煩。

片段:

一個人做到只剩了回憶的時候,生涯大概總要算是無聊了罷,但有時竟會連回憶也沒有。

賞析:

魯迅先生説“這十篇就是從記憶中抄出來的,與實際容或有些不同,然而我現在只記得是這樣。”這説明當時他做引的時候,對文章當時書寫的情形已經記憶不太清楚了,但是文章又確實存在,所以他就感覺很矛盾,“既然記憶是美好的,但是很多我缺又忘記了。”這是他的一種表達方式,魯迅先生的文章很多都是這種雜文的語氣,帶點思考,也帶點批判。

片段:

只要望見一頂白紙的高帽子和他手裏的破芭蕉扇的影子,大家就都有些緊張,而且高興起來了。人民之於鬼物,惟獨與他最為稔熟,也最為親密,平時也常常可以遇見他。死無常黑臉、黑衣,誰也不愛看。在“陰死間”裏也有的,胸口靠着牆壁,陰森森地站着;那才真真是“碰壁”。

賞析:

洋溢着作者對活無常的敬佩及讚美之情,先寫小時候對他的害怕,和現在對他的敬佩作對比,也拿閻羅王的昏庸和死無常的可怕與之作對比,突出活無常的善心。

篇二:《朝花夕拾》好句摘抄及賞析

1、但是,和無常開玩笑,是大家都有此意的,因為他爽直,愛發議論,有人情,要尋真實的朋友,倒還是他妥當。

賞析:這句話透露出魯迅先生對無常的敬佩之情,從對他的尊稱無常先生可以看出。既然連一個鬼都可以如此賦有人情味,那我們作為一個人又何嘗不可呢?所以魯迅先生也是要借無常的重人情來啟示我們。作為一個人,法理固然重要,但也要像無常先生一樣賦有濃烈的同情心。整篇文章都洋溢着作者對無常的敬佩及讚美之情,先寫小時候對他的害怕,和現在對他的敬佩作對比,也拿閻羅王的昏庸和死無常的可怕與之作對比,突出活無常的善心。作者也是想告訴我們,連鬼都有如此善心,人又應該怎樣呢?

2、我們現在走的是一條狹窄險阻的小路,左面是一個廣漠無際的泥潭,右面也是一片廣漠無際的浮砂,前面是遙遙茫茫蔭在薄霧的裏面的目的地。

賞析:這是魯迅先生寫的鄉下人不可能做到的事。我很喜歡這句話,他對當時鄉下人的生活理念用深刻而美好的語言描繪得淋漓盡致。魯迅認為鄉下人不會寫出這種熱昏似的妙語,也寫出了當時鄉下人的素質低下,為後文寫活無常作鋪墊。

3、這是一個高大身材,長頭髮,眼球白多黑少的人,看人總象在渺視。

賞析:精彩的外貌描寫,寥寥幾筆,卻勾勒出了範愛農的形象,整個人躍然紙上,極其生動形象。

4、從此我總覺得這範愛農離奇,而且很可惡。天下可惡的人,當初以為是滿人,這時才知道還在其次;第一倒是範愛農。中國不革命則已,要革命,首先就必須將範愛農除去。

賞析:有些孩子氣的話語,道出了自己最開始對範愛農極差的印象,但也為後文對範愛農的悼念起了反襯的作用。

5、不知怎地我們便都笑了起來,是互相的嘲笑和悲哀。

賞析:他鄉遇故人,不知道兩人是怎樣的心情,“嘲笑和悲哀”,簡練的文字,卻意味深長。

篇三:《朝花夕拾》好句摘抄及賞析

1、我疑心他是自殺。因為他是鳧水的好手,不容易淹死的。

賞析:很平實的話語,不知道為什麼讀起來卻覺得徹骨的悲涼。範愛農死了,沒什麼人待見他,倒是“我”,還想着他是不容易淹死的。

2、在衙門裏的人物,穿布衣來的,不上十天也大概換上皮袍子了,天氣還並不冷。

賞析:這句話描寫了“光復紹興”後,衙門裏人的着裝,非常華貴,開始讀這段話的時候,我以為只是簡簡單單的描寫,可是一句“天氣還並不冷”就讓我陷入了沉思:魯迅先生在這裏又補充説一句,到底有何深意?我想是為了諷刺那些人吧,在未光復紹興時,畏畏縮縮,根本不敢站出來説話,連錢店掌櫃都是軍械司長,現在光復了,就知道穿大袍了,這句話也在一定程度上表達了作者對死難者的同情與身肩的責任感。

3、衍太太卻決不如此。假如她看見我們吃冰,一定和藹地笑着説,“好,再吃一塊。我記着,看誰吃的多。”

賞析:平淡的幾句話,卻塑造出了一個背後經常慫恿孩子們幹不好的事,事後又充當“老好人”的一個角色。語言、神態的描寫,讓這位太太的形象栩栩如生,躍然紙上。

4、衍太太卻決不埋怨,立刻給你用燒酒調了水粉,搽在疙瘩上,説這不但止痛,將來還沒有瘢痕。

賞析:對比的手法,和其他大人對比,衍太太的好人形象立馬凸顯了。這一句運用一系列的動作描寫,表現衍太太對我們的關心和我們孩子對她的喜愛。

5、大約此後不到一月,就聽到一種流言,説我已經偷了家裏的東西去變賣了,這實在使我覺得有如掉在冷水裏。

賞析:運用比喻的修辭手法,形容自己當時被人冤枉時的心境,生動形象,簡潔有力。

篇四:《朝花夕拾》好句摘抄及賞析

1、流言的來源,我是明白的,倘是現在,只要有地方發表,我總要罵出流言家的狐狸尾巴來,但那時太年輕,一遇流言,便連自己也彷彿覺得真是犯了罪,怕遇見人們的眼睛,怕受到母親的愛撫。

賞析:讀着這句話總有些感同身受。小時候確實是如此,遇事膽怯,有什麼問題先往自己身上想,只是漸漸長大,對抗流言就不會那麼不明瞭了。

2、人呢,能直立了,自然是一大進步;能説話了,自然又是一大進步;能寫字了,自然又是一大進步。然而也就墮落,因為那時也開始了説空話。説空話尚無不可,甚至於連自己也不知道説着違心之論,則對於只能嗥叫的動物,是在免不得顏厚有忸怩。

賞析:人類總是在讚揚着自己的進步,以自己那些自己有禽獸沒有的能力而自豪驕傲,以自己能思考而洋洋得意。雖然人類的確值得為這些高興歡喜,但是卻不曾認真想過,正因為人類所擁有的這些能力使得人類社會變得如此的複雜,甚至使得我們開始嚮往那些頭腦簡單的禽獸的單純的世界。魯迅在此説明這些道理,也是讓人們反省一下, 自己所擁有的這些能力,不是讓我們用來説空話昧良心的!

3、我總要上下四方尋求,得到一種最黑,最黑,最黑的咒文,先來詛咒一切反對白話,妨害白話者。即使人死了真有靈魂,因這最惡的心,應該墮入地獄,也將絕不改悔,總要先來詛咒一切反對白話,妨害白話者。

賞析:這段話雖沒有什麼華麗的辭藻或者優美的語句,甚至相反的是一種似於罵人的話,可我從這段話中卻深深地感受到了魯迅先生的那種氣憤和對於那些頑固者的無奈,他發展白話文是為了下一代,也是為了文學的新篇章的開啟!

4、我似乎遇着了一個霹靂,全體都震悚起來;趕緊去接過來,打開紙包,()是四本小小的書,略略一翻,人面的獸,九頭的蛇,果然都在內。出自《阿長與山海經》

賞析:説明我聽到以後很震驚,很感動,別人做不到的事,這樣一個不識字的普通人居然做到了,我也由此對她發生新的敬意了,別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卻能夠做成功。她確有偉大的神力。謀害隱鼠的怨恨,從此完全消失了。

5、當我失掉了所愛的,心中有着空虛時,我要充填以報仇的惡念!

賞析:這是我在失去了心愛隱鼠之後,對被説是吃了隱鼠的貓的仇恨感情的抒發。在某種意義上也表達了作家關懷弱小,嫉惡如仇,反抗壓迫的精神特徵。

6、一個人做到只剩了回憶的時候,生涯大概總要算是無聊了罷,但有時竟會連回憶也沒有。

賞析:魯迅先生説這十篇就是從記憶中抄出來的,與實際容或有些不同,然而我現在只記得是這樣。這説明當時他做引的時候,對文章當時書寫的情形已經記憶不太清楚了,但是文章又確實存在,所以他就感覺很矛盾,既然記憶是美好的,但是很多我缺又忘記了。這是他的一種表達方式,魯迅先生的文章很多都是這種雜文的語氣,帶點思考,也帶點批判。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meiwen/zhaichao/2yy8wv.html
專題